109.一零九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果是别人,在知道自己辛苦很久才得到的心血就这样转送与人,即使当面不会说什么,但心里的不舒服是一定的。然而李氏却不这样觉得,虽然她承接天露是为了至于李娘娘的眼睛,但在没有得到确切结果的时候,她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会治愈李娘娘的眼疾。而像她这样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有时候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德行。
这并非是依从书本上的贤良淑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在她看来,李娘娘历经磨难,还能记得对她好的人,而不是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真是再好不过了。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不是戏言,如今官家做得很好,而李娘娘不出意外的话会获封太后,如果她的想法也是如此,那么上行下效,会有更多的人进入朝堂施展才华,将一些岌岌于算计的小人挤出去。
然而,李娘娘可以毫不留恋的把这份天露让出去,李氏也没有丝毫不愉,可花满楼却不能就这样接受了。
“花公子的眼睛……”但凡有所残疾的人,眼盲者举止犹豫一见便知,耳聋者呆呆木木,口哑者要么腹藏锦绣以笔代口要么心中急切举止躁动,但无论哪种,都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可花满楼入开封府这段时间,从上到下居然没人发现他的不同。
“多谢婶娘厚爱,只是七童自幼失明,如今已经习惯了。”花满楼推辞道,“如今婶娘将与官家母子重逢,这份天露还是婶娘用吧。”
“你还年轻,还有大好年华未享。”李娘娘摇了摇头,“我已经是半截身子埋进棺材里了,能在死前和吾儿相认,便心满意足了。”
这一番演绎下来,极大的符合了众人对母慈子孝的印象,心中感怀不已,连包拯都忍不住联想自身。
包拯做了这么许多年官,心思眼界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孩童可比,对自己家里的关系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写回几封信略微试探,便推测出了当年真相。包拯判案以明察秋毫著名,很多时候,他心里已经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只看那些行凶者会不会老实交代罢了。可这次让他心怀疑虑的都是至亲亲人,那些手段却不能使出来。但他既然能强硬,自然也可以示弱,倒是从包山那里得到了一纸书信,上面交代了当年隐秘。
真相大白。
包拯总算知道当年的那些违和到底所为何来了。不知该喜该悲,从小到大,他管自己的爹喊爷爷,亲生母亲身体虚弱被骗说自己夭折长这么大也只见过几面,而待他很好又有些愚孝的爹是自己的大哥,对自己最好的娘是自己大嫂。
从来没有这样一刻,包拯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至于不顾兄弟情义只想除自己而后快的二哥二嫂……善恶有报,天道轮回,如今二哥依旧各方钻营自私自利,而害过自己两次的二嫂却被自己中了邪的贴身丫头挖了眼睛,从此再也离不开自己的屋子。
花满楼的再三推辞让李娘娘心生感动,反而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想法。只是这样一推二拖到底不是办法,她便把包拯拉了进来,“包爱卿,你素来会断案,不如你来分说一二,长者赐不敢辞这句话该做何解。”
这种事包拯当然擅长,开口也不犹豫,“花公子,既然是娘娘的一片爱心,你就不要推辞了。”
“可是我……”花满楼会不想重见光明吗?当然不会,只是这些年不断有希望而后又失望的次数太多了,连玉笙都对他的眼睛没办法了,他也就死了这条心。另有玉笙教他的那套功法,这些年,他通过内力外放,也能对周围的物品有所感知,对此,他已经很知足了。而和自己不同,李娘娘的眼睛纯粹是伤心过头哭瞎的,要医治应该比自己容易,花满楼觉得这份天露应该给她用才是最合适的。
“不必可是,你要再推辞下去,就是辜负了娘娘。”包拯说的斩钉截铁,“古今盆还在,若你得见光明,明日我亲自祷告,再求天露。”
包拯话一出口,屋内一片寂静,最后还是白玉堂忍不住笑出声,这笑声像会传染一般,整个屋子里的人都笑了。
是啊,古今盆还在,如果真心祈求,这天露还真不是一次性消耗品,他们之前居然都想差了。
花满楼也不再推辞。
给他洗目的人是玉笙,一方面是不想把这件事交与他人之手,另一方面则是研究癖作祟,想要亲自见证一下效果。
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用布巾擦干花满楼眼部残留的天露,他那双与常人不同只是略显呆滞的眼睛有水光莹润,看上去灵动无比。
“我能……看见了?”花满楼有些不可置信的把双手伸到眼前,像是确认自己不是做梦一般,又急慌慌的看向围在自己身边的其他人,早就没有了以往的淡然自若。
这样清晰明亮而又充满色彩的世界,自七岁之后,他终于再次见到了。
花满楼的眼睛流下了泪水,可他连擦都舍不得擦一下,眼睛一眨不眨,贪婪而急切的看着周围。
直到被玉笙用布巾盖住他的眼睛,皱着眉道:“倒是我疏忽了,就不见光的人乍一复明是要在昏暗的房间里慢慢适应的。”他把花满楼眼中的泪水当做了被光刺激而流出的,他也万万没想到,这天露的效果居然是这样立竿见影的。
听到这句话,花满楼想扯开布巾的动作慢了慢,还是开口解释了,“我只是太高兴了,眼睛也并无不适。”
“真的?”虽然花满楼一向靠谱,玉笙还是忍不住确认了一下。
花满楼点了点头,态度十分好。
玉笙犹豫了一下,觉得还是要更加稳妥一点,转身就把花满楼关小黑屋了。所是小黑屋也不尽然,那就是昨晚花满楼住的房间,被玉笙把门窗一关,再在窗前挂上帷帐,勉强弄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环境。
“眼睛还流泪吗?”玉笙凑上前仔细的看了看。
花满楼最先前的激动已经褪去了,此时睁着他那双漂亮灵动的眼睛,对着玉笙眨来眨去,“没事了。”
日头渐渐高升,玉笙又确认了一遍花满楼一切都好,才答应他等到黄昏的时候让他出去。对花满楼他没什么不省心的,交代了一声,就出去抓养目的药了。
花满楼复明,李娘娘看上去比自己复明还要高兴,一时间整个开封府里一片其乐融融。
就在紧盯开封府的庞昱觉得这片欢乐太过碍眼想要找点事的时候,包拯已经联络好了贤王,和官家在宫中里应外合,把太后身边的郭槐绑到了宫外。
郭槐是刘太后心腹,几十年来一直跟在她身边,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的影子。郭槐没想到包拯居然暗中在查当年狸猫换太子的案子,但只一细想内情,就知道这件事他是万万不能招的,一旦招了,那就是万丈深渊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谁都知道,如果包拯搞不定郭槐,那才是笑话。和开封府众人合伙弄了一出冤魂索命的戏码,郭槐被吓得心胆俱裂,什么都招了。
万事俱备,只等着一朝发力,拨乱反正,重迎太后归宫了。
宫里的赵祯将时间定在了除夕夜,决定在群臣聚会的晚宴之上,当众掀开这桩往事。
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他们所料,朝臣方面,包拯把人证物证都弄得齐全;宗室那里,推举八贤王为首,对这个结果也毫无异议,甚至八贤王还当众垂了泪,“等了这么些年,总算是真相大白,我再也无愧于先帝了。”
而最配合的人是刘太后,她被人当众把那些龌龊事扒的一干二净,心里不是不明白事情败露后的结果的,心惊胆战之下,她被吓晕了过去,连午夜都未过,就在睡梦中活活吓死了。
“真不是你动的手脚?”玉笙不得不怀疑赵祯。
“当然不是。”赵祯对玉笙倒是能说自己实话,“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想她活的长长久久,好好的体会一下冷宫生活,也尝尝我以前过得是什么日子。”
但是,他怎么能死了呢?他还没来得及扬眉吐气,一舒心中的郁气,台下的观众却提前退场了。
太医的诊断赵祯只是半信半疑,的确有人能受惊而死,但刘太后养尊处优占据上风这么多年,想让赵祯相信她忽然变成了一朵弱不禁风的小白花?简直玩笑。只是他再查也查不出有做手脚嫌疑的人,只能当刘太后作恶太多,如今有了报应。
“死了也好,总算没把糟心事留到新年。”最后,赵祯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这一夜谁也没有睡好,好多人更是一夜未眠,开封府里灯火通明,宫内派来的内官接手了开封府,把迎太后回宫的仪驾摆了出来,只待吉时一到,便可起驾回宫。
赵祯把迎太后当做了自己亲政的重要转折点,对当年那离奇的狸猫换太子一事毫无隐瞒。有百姓早起瞧见开封府的热闹,不免上前打探一二,结果就听到一桩惊天八卦。太后的仪驾还没有入宫,开封府的百姓们已经把这个秘闻传开了,并向四周辐射,假以时日,必将传遍全国。
庞太师从昨晚包拯宣告刘太后罪名的时候就懵了,然而当时大势所趋,他不能有半点异议。只是冷静下来以后,心里开始泛凉。
他看走眼了。
龙椅上的官家不是懦弱无能无主见,而是深藏不漏厚积薄发能一击致命的。
想想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向来胆大包天敢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庞太师终于怕了。
如此心计,如此隐忍,一旦出手毫不留情的作风,庞太师很怀疑如果哪天官家要整治自己,恐怕自己只有在死到临头时才会反应过来。
“爹,你怎么了?”在家等着庞太师归来好一起守岁的庞昱有些不满,“叫你好几声了都不应。”
“昱儿,我们庞家有难了。”庞太师被自己的猜测吓得够呛,他野心再大,想做的也只有位极人臣的大权臣,造反什么的……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为没有兵权的太师,这个道理也是通用的。更何况,他做这个隐形的太上皇还是做得很舒服,半点没有给大宋江山改个姓的念头。
一旦发觉自己处于劣势,久居高位的庞太师一时间居然感觉有些麻爪。
过继之子和亲子之间的区别就是这么大,有了这份身份保证,庞太师可不敢肯定还有多少人肯跟着自己干,因为先前那块恐封贤王为皇的遮羞布已经不见了。
庞昱显然不明白庞太师在畏惧着什么,这个从小受尽宠爱的年轻人一脸莫名其妙,“难道是官家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庞太师惊心的发现,自己儿子对官家没有半分敬意。
“昱儿!”他难得的斥责了自己的儿子。
“姐姐不还在宫里吗?”庞昱满脸不悦,“有她在,官家还能翻了天不成?”
事实上,赵祯的确想翻天。在他恭迎太后回宫的第二天,便借口皇后对太后不敬,要废后。
朝臣的反应很有趣。
庞皇后的刁蛮骄横早就从后宫传到了前朝,众大臣对于李太后这些年的生活也打探出了一二,要说生于富贵养尊处优的庞皇后会看不起宫人出身、废居冷宫而后又假死逃脱在民间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生活的李太后,还是有人信的。但就算如此,他们赞成给皇后一些教训,封几个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做女官教导皇后,让她知道错误从此贤良淑德回头是岸就好。
但废后?没门!
以圣人言为处事准则的士大夫们,不管他们自己能不能一一做到,但在官家身上,他们定是要官家做到的。
家中巨奢而去指责官家多吃了一个鸡蛋的双标人士还是不少见的。
这是一场拉锯战,从年后一直拉扯到来年春闱。
要不是赵祯心里明白这些人只是死扣着教条不松口,他还真以为这朝中结了一个庞党呢。
庞太师这大半年来很是安分,安分的都有些让赵祯觉得陌生。庞太师识趣到什么地步呢,他只在赵祯提出废后初期的时候站出来争了一争,而后看赵祯意志坚决,便默不作声了。为了投桃报李,回应他这份识趣,赵祯对他的想法从亟待处置变成了以观后效。
春闱将至,朝堂之上终于不再争论废后这件事,而是投入了新一轮的科举取士之上。
赵祯对自己亲政后的第一轮春闱非常上心,决心要从中挖出几个名留青史的人物出来。当然,这些都是有专门的考官负责,赵祯最后看的也只是一张写满了姓名名次的名单。
入目第一列,就是个极其有名的人物。
只是这人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赫赫有名,堪称史上第一负心人。
那个人的名字是——
陈世美。
如果是别人,在知道自己辛苦很久才得到的心血就这样转送与人,即使当面不会说什么,但心里的不舒服是一定的。然而李氏却不这样觉得,虽然她承接天露是为了至于李娘娘的眼睛,但在没有得到确切结果的时候,她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会治愈李娘娘的眼疾。而像她这样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的女子,有时候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德行。
这并非是依从书本上的贤良淑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在她看来,李娘娘历经磨难,还能记得对她好的人,而不是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真是再好不过了。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句话不是戏言,如今官家做得很好,而李娘娘不出意外的话会获封太后,如果她的想法也是如此,那么上行下效,会有更多的人进入朝堂施展才华,将一些岌岌于算计的小人挤出去。
然而,李娘娘可以毫不留恋的把这份天露让出去,李氏也没有丝毫不愉,可花满楼却不能就这样接受了。
“花公子的眼睛……”但凡有所残疾的人,眼盲者举止犹豫一见便知,耳聋者呆呆木木,口哑者要么腹藏锦绣以笔代口要么心中急切举止躁动,但无论哪种,都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可花满楼入开封府这段时间,从上到下居然没人发现他的不同。
“多谢婶娘厚爱,只是七童自幼失明,如今已经习惯了。”花满楼推辞道,“如今婶娘将与官家母子重逢,这份天露还是婶娘用吧。”
“你还年轻,还有大好年华未享。”李娘娘摇了摇头,“我已经是半截身子埋进棺材里了,能在死前和吾儿相认,便心满意足了。”
这一番演绎下来,极大的符合了众人对母慈子孝的印象,心中感怀不已,连包拯都忍不住联想自身。
包拯做了这么许多年官,心思眼界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孩童可比,对自己家里的关系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写回几封信略微试探,便推测出了当年真相。包拯判案以明察秋毫著名,很多时候,他心里已经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只看那些行凶者会不会老实交代罢了。可这次让他心怀疑虑的都是至亲亲人,那些手段却不能使出来。但他既然能强硬,自然也可以示弱,倒是从包山那里得到了一纸书信,上面交代了当年隐秘。
真相大白。
包拯总算知道当年的那些违和到底所为何来了。不知该喜该悲,从小到大,他管自己的爹喊爷爷,亲生母亲身体虚弱被骗说自己夭折长这么大也只见过几面,而待他很好又有些愚孝的爹是自己的大哥,对自己最好的娘是自己大嫂。
从来没有这样一刻,包拯深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长兄如父长嫂如母。至于不顾兄弟情义只想除自己而后快的二哥二嫂……善恶有报,天道轮回,如今二哥依旧各方钻营自私自利,而害过自己两次的二嫂却被自己中了邪的贴身丫头挖了眼睛,从此再也离不开自己的屋子。
花满楼的再三推辞让李娘娘心生感动,反而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想法。只是这样一推二拖到底不是办法,她便把包拯拉了进来,“包爱卿,你素来会断案,不如你来分说一二,长者赐不敢辞这句话该做何解。”
这种事包拯当然擅长,开口也不犹豫,“花公子,既然是娘娘的一片爱心,你就不要推辞了。”
“可是我……”花满楼会不想重见光明吗?当然不会,只是这些年不断有希望而后又失望的次数太多了,连玉笙都对他的眼睛没办法了,他也就死了这条心。另有玉笙教他的那套功法,这些年,他通过内力外放,也能对周围的物品有所感知,对此,他已经很知足了。而和自己不同,李娘娘的眼睛纯粹是伤心过头哭瞎的,要医治应该比自己容易,花满楼觉得这份天露应该给她用才是最合适的。
“不必可是,你要再推辞下去,就是辜负了娘娘。”包拯说的斩钉截铁,“古今盆还在,若你得见光明,明日我亲自祷告,再求天露。”
包拯话一出口,屋内一片寂静,最后还是白玉堂忍不住笑出声,这笑声像会传染一般,整个屋子里的人都笑了。
是啊,古今盆还在,如果真心祈求,这天露还真不是一次性消耗品,他们之前居然都想差了。
花满楼也不再推辞。
给他洗目的人是玉笙,一方面是不想把这件事交与他人之手,另一方面则是研究癖作祟,想要亲自见证一下效果。
效果自然立竿见影。
用布巾擦干花满楼眼部残留的天露,他那双与常人不同只是略显呆滞的眼睛有水光莹润,看上去灵动无比。
“我能……看见了?”花满楼有些不可置信的把双手伸到眼前,像是确认自己不是做梦一般,又急慌慌的看向围在自己身边的其他人,早就没有了以往的淡然自若。
这样清晰明亮而又充满色彩的世界,自七岁之后,他终于再次见到了。
花满楼的眼睛流下了泪水,可他连擦都舍不得擦一下,眼睛一眨不眨,贪婪而急切的看着周围。
直到被玉笙用布巾盖住他的眼睛,皱着眉道:“倒是我疏忽了,就不见光的人乍一复明是要在昏暗的房间里慢慢适应的。”他把花满楼眼中的泪水当做了被光刺激而流出的,他也万万没想到,这天露的效果居然是这样立竿见影的。
听到这句话,花满楼想扯开布巾的动作慢了慢,还是开口解释了,“我只是太高兴了,眼睛也并无不适。”
“真的?”虽然花满楼一向靠谱,玉笙还是忍不住确认了一下。
花满楼点了点头,态度十分好。
玉笙犹豫了一下,觉得还是要更加稳妥一点,转身就把花满楼关小黑屋了。所是小黑屋也不尽然,那就是昨晚花满楼住的房间,被玉笙把门窗一关,再在窗前挂上帷帐,勉强弄出一个让他满意的环境。
“眼睛还流泪吗?”玉笙凑上前仔细的看了看。
花满楼最先前的激动已经褪去了,此时睁着他那双漂亮灵动的眼睛,对着玉笙眨来眨去,“没事了。”
日头渐渐高升,玉笙又确认了一遍花满楼一切都好,才答应他等到黄昏的时候让他出去。对花满楼他没什么不省心的,交代了一声,就出去抓养目的药了。
花满楼复明,李娘娘看上去比自己复明还要高兴,一时间整个开封府里一片其乐融融。
就在紧盯开封府的庞昱觉得这片欢乐太过碍眼想要找点事的时候,包拯已经联络好了贤王,和官家在宫中里应外合,把太后身边的郭槐绑到了宫外。
郭槐是刘太后心腹,几十年来一直跟在她身边,大事小情都少不了他的影子。郭槐没想到包拯居然暗中在查当年狸猫换太子的案子,但只一细想内情,就知道这件事他是万万不能招的,一旦招了,那就是万丈深渊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谁都知道,如果包拯搞不定郭槐,那才是笑话。和开封府众人合伙弄了一出冤魂索命的戏码,郭槐被吓得心胆俱裂,什么都招了。
万事俱备,只等着一朝发力,拨乱反正,重迎太后归宫了。
宫里的赵祯将时间定在了除夕夜,决定在群臣聚会的晚宴之上,当众掀开这桩往事。
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他们所料,朝臣方面,包拯把人证物证都弄得齐全;宗室那里,推举八贤王为首,对这个结果也毫无异议,甚至八贤王还当众垂了泪,“等了这么些年,总算是真相大白,我再也无愧于先帝了。”
而最配合的人是刘太后,她被人当众把那些龌龊事扒的一干二净,心里不是不明白事情败露后的结果的,心惊胆战之下,她被吓晕了过去,连午夜都未过,就在睡梦中活活吓死了。
“真不是你动的手脚?”玉笙不得不怀疑赵祯。
“当然不是。”赵祯对玉笙倒是能说自己实话,“这世上,没有人比我更想她活的长长久久,好好的体会一下冷宫生活,也尝尝我以前过得是什么日子。”
但是,他怎么能死了呢?他还没来得及扬眉吐气,一舒心中的郁气,台下的观众却提前退场了。
太医的诊断赵祯只是半信半疑,的确有人能受惊而死,但刘太后养尊处优占据上风这么多年,想让赵祯相信她忽然变成了一朵弱不禁风的小白花?简直玩笑。只是他再查也查不出有做手脚嫌疑的人,只能当刘太后作恶太多,如今有了报应。
“死了也好,总算没把糟心事留到新年。”最后,赵祯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这一夜谁也没有睡好,好多人更是一夜未眠,开封府里灯火通明,宫内派来的内官接手了开封府,把迎太后回宫的仪驾摆了出来,只待吉时一到,便可起驾回宫。
赵祯把迎太后当做了自己亲政的重要转折点,对当年那离奇的狸猫换太子一事毫无隐瞒。有百姓早起瞧见开封府的热闹,不免上前打探一二,结果就听到一桩惊天八卦。太后的仪驾还没有入宫,开封府的百姓们已经把这个秘闻传开了,并向四周辐射,假以时日,必将传遍全国。
庞太师从昨晚包拯宣告刘太后罪名的时候就懵了,然而当时大势所趋,他不能有半点异议。只是冷静下来以后,心里开始泛凉。
他看走眼了。
龙椅上的官家不是懦弱无能无主见,而是深藏不漏厚积薄发能一击致命的。
想想这些年他的所作所为,向来胆大包天敢在朝堂之上一手遮天的庞太师终于怕了。
如此心计,如此隐忍,一旦出手毫不留情的作风,庞太师很怀疑如果哪天官家要整治自己,恐怕自己只有在死到临头时才会反应过来。
“爹,你怎么了?”在家等着庞太师归来好一起守岁的庞昱有些不满,“叫你好几声了都不应。”
“昱儿,我们庞家有难了。”庞太师被自己的猜测吓得够呛,他野心再大,想做的也只有位极人臣的大权臣,造反什么的……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为没有兵权的太师,这个道理也是通用的。更何况,他做这个隐形的太上皇还是做得很舒服,半点没有给大宋江山改个姓的念头。
一旦发觉自己处于劣势,久居高位的庞太师一时间居然感觉有些麻爪。
过继之子和亲子之间的区别就是这么大,有了这份身份保证,庞太师可不敢肯定还有多少人肯跟着自己干,因为先前那块恐封贤王为皇的遮羞布已经不见了。
庞昱显然不明白庞太师在畏惧着什么,这个从小受尽宠爱的年轻人一脸莫名其妙,“难道是官家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庞太师惊心的发现,自己儿子对官家没有半分敬意。
“昱儿!”他难得的斥责了自己的儿子。
“姐姐不还在宫里吗?”庞昱满脸不悦,“有她在,官家还能翻了天不成?”
事实上,赵祯的确想翻天。在他恭迎太后回宫的第二天,便借口皇后对太后不敬,要废后。
朝臣的反应很有趣。
庞皇后的刁蛮骄横早就从后宫传到了前朝,众大臣对于李太后这些年的生活也打探出了一二,要说生于富贵养尊处优的庞皇后会看不起宫人出身、废居冷宫而后又假死逃脱在民间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生活的李太后,还是有人信的。但就算如此,他们赞成给皇后一些教训,封几个德高望重的诰命夫人做女官教导皇后,让她知道错误从此贤良淑德回头是岸就好。
但废后?没门!
以圣人言为处事准则的士大夫们,不管他们自己能不能一一做到,但在官家身上,他们定是要官家做到的。
家中巨奢而去指责官家多吃了一个鸡蛋的双标人士还是不少见的。
这是一场拉锯战,从年后一直拉扯到来年春闱。
要不是赵祯心里明白这些人只是死扣着教条不松口,他还真以为这朝中结了一个庞党呢。
庞太师这大半年来很是安分,安分的都有些让赵祯觉得陌生。庞太师识趣到什么地步呢,他只在赵祯提出废后初期的时候站出来争了一争,而后看赵祯意志坚决,便默不作声了。为了投桃报李,回应他这份识趣,赵祯对他的想法从亟待处置变成了以观后效。
春闱将至,朝堂之上终于不再争论废后这件事,而是投入了新一轮的科举取士之上。
赵祯对自己亲政后的第一轮春闱非常上心,决心要从中挖出几个名留青史的人物出来。当然,这些都是有专门的考官负责,赵祯最后看的也只是一张写满了姓名名次的名单。
入目第一列,就是个极其有名的人物。
只是这人不是流芳百世,而是遗臭万年。
赫赫有名,堪称史上第一负心人。
那个人的名字是——
陈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