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大唐探幽录 > 110.绝世奇葩

110.绝世奇葩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明德门前, 先前在宫中丹凤门处见过的那些禁军风驰电掣般狂奔而回。

    行人车马纷纷让路,虽不知发生何事, 却明白非同等闲。

    阿弦随着众人站在路边儿上,紧紧地盯着队伍, 她在找寻一人。

    但一直等到禁军离开,也终究没有看见她想见的那人:太平公主。

    随着队伍远去,人群才恢复正常。

    有路人道:“看样子是出了大事,今天在路上的官兵都比平日多了一倍。”

    “前不久那个人头案还没解决,死的据说还是公门中人,正值节下, 还是朱雀大道上, 不知是什么凶犯那样大胆。”

    次日, 坊间有一则极诡异的流言四起。

    据说是当朝崔天官的妻子卢氏, 去城外烧香还愿的时候遇到一伙强贼,卢氏不幸, 竟被贼人所辱。

    顿时间, 长安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 街头巷尾,人人传说。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这个缘故, 长安城的治安戒防更加严密, 街头巡逻的禁军比比皆是,连皇宫中的金吾卫也都出动了不少。

    这流言如此轰动, 以至于竟无人留意, 大明宫里少了一个举足轻重、武后心坎上的人。

    这日, 周国公府。

    贺兰敏之喂完了那只绿孔雀,拍着手对阿弦道:“事情变得有趣了,崔晔的老婆给他戴了一顶偌大的绿帽,这真是我活这么大所见过的最匪夷所思的事。”

    阿弦不语,她正在为此事烦心。

    阿弦不知此事真假,但若是真的话,身为女子,卢氏遇到这种事,实在比杀了她更加难堪,何况这件事居然还沸沸扬扬地传了出去,简直雪上加霜。

    阿弦虽跟那女子素未谋面,却不禁心生忧虑怜惜,如果事是子虚乌有,当然天下太平,但是流言犹如覆水难收,却叫人无法收拾。

    且更不知道崔府的情形如何,崔晔又是如何。

    阿弦在听说这传言的时候,就想去寻崔玄暐……但转念一想,见了他该如何开口?纵然她有询问真假之心,慰问安抚之意,然而遇上这种事,却不是寻常的伤病等可以好心慰抚的,唯恐弄巧成拙才是真。

    正犹豫中,下颌被人轻轻一挑。

    阿弦抬头,对上贺兰敏之带笑的双眸:“又在出什么神?”

    阿弦将头转开:“公子,这若是流言自然无碍,若是真的,岂不是人间惨事,又何故是那种幸灾乐祸的口吻。”

    贺兰敏之笑道:“这就幸灾乐祸了?我可还什么都没说呢。”

    他想到这里,忽然又道:“既然如此,你想不想知道另一件儿更匪夷所思的事?”

    敏之个高,微微俯身低头,在阿弦耳畔道:“你知道么?太平那妮子出事了。”口吻里居然有几分古怪的得意。

    阿弦心头一颤!

    从昨日到现在,除了被崔府的事挂心,阿弦心头疑惑的还有一件儿,便跟太平公主有关。

    阿弦记得自己看见太平跌倒在地的那一幕,虽然身为旁观者,但仍觉心惊肉跳,似乎能感觉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恐惧。

    而且阿弦明明知道,那种恐惧其实并不属于她自己。

    她感受到的是当时太平的感觉。

    又加上禁军出宫,阿弦直觉太平或许出事了,可是所见所闻,并不曾有任何一个字事关“太平公主”。

    没想到这点疑惑,在此刻被揭开。

    阿弦脱口问道:“是什么人对公主不利,公主如今可回宫了么?”

    敏之脸上的笑意收了起来,他眯起双眸:“我不过是说太平出事,未必是有人对她不利所致,你又如何知道她不在宫中?”

    阿弦的心又有些空落而张皇,如同昨日在丹凤门前的感觉。敏之见她双眼放空,一把又捏住她的下颌:“说话!”

    敏之手上用了三分力,阿弦吃痛,挥手将他的手打落。

    贺兰敏之却笑道:“你可知道凭着你方才那两句话,你差不多就是死罪了?”

    阿弦道:“为什么?”

    敏之道:“太平是皇后娘娘心尖上的人,平日里谁敢弹她一指甲都是死罪,今番太平失踪,你猜皇后是如何心情?”

    阿弦道:“为何外头毫无消息?”

    敏之道:“这也是皇后的高明之处,原本陛下想要满城搜找。皇后却怕逼急了贼人狗急跳墙,故而不许人声张,只暗暗地加紧搜寻。”

    阿弦低头,敏之道:“现在你该告诉我,你是为何知道这绝密内情的?”

    阿弦知道贺兰敏之不像是崔晔袁恕己一样相信她的天赋之能,事实上,除了崔玄暐一开始就信她外,袁恕己起初非但不信,几乎当她是无稽的恶作剧一流,后来也是经过数次经验,才终于对她深信不疑的。

    幸而崔玄暐是君子无碍,袁恕己则如阿弦所说,“外厉而内热”,就算知道她的能为,也并无他意。

    但是敏之的性情跟以上两位皆不相同,依稀是个邪大于正,邪意凛然的人,所以阿弦始终对他极有保留,当然也不想在他面前把自己所能一一说明。

    如今见敏之问,阿弦便道:“我其实是是猜的。昨儿我在丹凤门前等待公子,公主正好出宫,还跟我说要去崔府,今日崔夫人出事,故而我便有此联想,不料歪打正着了。”

    昨日太平劝阿弦跟她的时候,只说了一个“崔”,话未说完就被打断了,阿弦也并未在意。

    如今回想,才知道太平当时要说的是去崔晔府上。

    敏之听了这番说辞,倒是没什么怀疑:“原来是这样,你倒也聪明。”

    阿弦道:“公子,如今可有消息了?”

    敏之摇头:“昨儿我甚晚回来,还无任何消息,这会儿也无人送信来,只怕仍是凶多吉少。”

    阿弦道:“是什么人敢对公主下手?”

    敏之道:“自然是跟皇后娘娘有深仇大恨的人了。”

    阿弦吃了一惊,敏之道:“你不信?你想想看,太平的身份何等尊贵,若是动手的人为求利,不至于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唯一的解释是有仇,还是大仇。而太平年纪尚小,虽然刁蛮不至于跟人结下如此血仇,但我那位姨母就不同了。”

    阿弦讷讷道:“怎么不同?”

    敏之呵呵道:“这还用问么?天下之大且不必说了,单是这长安城里,只怕就有一大半儿她的仇敌呢,光是长孙无忌他们……”

    敏之及时停了下来。

    阿弦抬头,敏之却不再说下去,只笑道:“总之,我们就只隔岸观火就好了,他们打的越热闹,我越高兴。”

    阿弦不由道:“公子,太平公主毕竟是您的表妹,你难道不担心她的安危?”

    敏之笑道:“我当然担心,只是我这个人不善于表达,所以你没看出来。”

    阿弦叫道:“你方才明明在幸灾乐祸!”

    敏之道:“我天生说话就是那样的,不然你要我哭么?”

    他竟说做就做,立刻换了一副沮丧伤感脸色,掩面道:“我那苦命的表妹,你现在在哪里受苦?哈哈哈!”

    阿弦目瞪口呆,怒道:“公子,你太过分了!不管如何,公主都还只是个小孩子而已!”

    敏之放下衣袖,衣袖背后的脸仍然极为艳丽,敏之淡淡道:“小孩子又怎么样?小孩子……就有特赦令么?哼?”

    他像是想到什么有趣之事,唇边多了一丝冷笑,“我看未必,小十八你大概也深有同感,如果小孩子就该被关爱保护,娇养的密不透风,那请问你又是怎么成了孤儿的?”

    这明明是歪理,但却不得不承认,也是一个——歪打正着。

    像是有人拿着刀子在心上刮动。

    阿弦忍着难过,道:“我的确是个不幸的孤儿,可我绝不会因此而心怀恶毒,以他人的不幸为乐。”

    敏之愣了愣,继而道:“闭嘴!那是你蠢!”

    阿弦道:“那就算我蠢好了。”她不等敏之反应,转身往门外走去。

    敏之叫道:“给我站住!”

    阿弦却头也不回,一跃出门去了。

    一路往南华坊而行,阿弦没了之前的顾忌,只想快点见到崔晔。

    不管是卢氏还是太平的事,没什么比直接询问崔玄暐更快了。

    崔晔不在府中。

    崔府的那些下人却对阿弦的到来显出极大的热心,其中一个自告奋勇道:“我知道大爷现在在吏部,只怕吏部的老爷们不认得十八弟,我带你去就是了。”

    阿弦因着急要见崔晔,便不曾推辞。

    这人又叫备了两匹劣马,领着她一路转过长街短巷,来至吏部。

    仆人到门口略一招呼,吏部的门官放行,仆人陪着她入内,一路也遇见了几个吏部办差的公人,见了仆人,都含笑招呼,可见都是认得的。

    不多时,仆人止步,往前指着一处院落道:“那是我们爷平日里办公的所在,十八弟直接过去就是,我便不打扰了。”

    阿弦谢过,那人自去。

    院子里静悄悄地,阿弦沿着廊下往前,见到前方有一扇窗户半开,她折到门口往内瞧了一眼,屋内并无人影。

    阿弦不确定崔晔是否在此,因实在太过肃静,又不敢贸然出声召唤,便悄然迈步入内,抬头张望。

    正在徘徊,右手边的里间中徐步走出一个人,身着暗花细麻苍灰色公服,头戴进贤之冠,手中捧着一册书。

    一眼看见来者竟是阿弦,崔玄暐将书册合上。

    他的神色如常,并未有什么格外惊喜的意思流露,阿弦对上这样平静的眼神,忽然自觉来的唐突。

    “阿叔,”阿弦惴惴唤了声,还未说话,崔晔走过来,举手在她腕上轻轻一握,引着她到了里间儿。

    “来找我是为了何事?”让阿弦落座,崔晔就在她旁边坐了。

    旁边的火堆上吊着一个炉子,崔晔举手提起来,取了个银杯,倒了半杯茶:“握着。”

    阿弦接了过来,原先的那点儿不安被他在举手投足间化为乌有,银杯透出和煦暖意,如同方才被他握着手腕的感觉。

    自从来到长安后便暌违良久,阿弦几乎忘了她一度十分依赖的这种感觉。

    阿弦定了神:“阿叔,我听外头好些奇怪的流言。”

    崔晔道:“原来真的是为了这件事而来?既然是流言,自有消散的一日,你放心就是了。”

    “阿叔的意思,是说那些都是假的?”阿弦惊喜交加。

    崔晔微微一笑:“谣言止于智者,不过这谣言能让阿弦亲自来找我,我却是感激他们的。”

    “什么时候了还开玩笑?”阿弦不依叫道,“可知我听说之后担心的什么样?而且、而且是谁散播这样可恶的流言?阿叔一定要查出来!”

    崔晔道:“好了,你来真的只为了这件事?”

    阿弦一怔,然后压低了声音问道:“还……还有另一件。我……听说公主殿下出了事,不知是不是真的?”

    崔晔眉间也多了一抹忧虑之色:“这个却是真的,殿下至今尚下落不明。”

    阿弦才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喃喃道:“早知道,我昨儿答应她就好了。”

    太平昨儿出宫的时候,曾百般厮缠,想阿弦跟她一起。

    阿弦却因太平的身份而一口回绝,谁又能想到竟一去出事?这会儿回想,心中竟十分后悔。

    崔晔见她呆呆出神:“你是说,答应陪公主同去?”

    “是,”阿弦低头道:“我或许……可以保护她。”

    崔晔道:“不必自责,本跟你无关。何况就算你跟着也是无济于事,对方武功十分高强,我府里的侍卫都伤了三个。”

    阿弦道:“不是,在事发前,我看见过公主被人追的场景。我本来、本来预知到她会有危险……”

    崔晔略觉意外,旋即道:“阿弦,你将你所见情形,详细说给我。”

    ——阿弦所见的不多。

    只是太平奔逃而已。此刻竭力回想当时,阿弦道:“像是在黑松林里,公主的裙子被地上的树枝刮破了,跌在地上……”

    太平望向身后,瞳孔之中人影闪烁,她到底是皇室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怒喝道:“你们想干什么?”

    回答她的,却是很利落的一记封穴,太平软绵绵地倒地,另一人将她拦腰捞起,扛在肩头:“到手了,退。”

    阿弦说罢,崔晔道:“黑松林……对了,可看清几人的脸?”

    阿弦道:“那三个人都是蒙面的,并看不见。”

    崔晔沉吟片刻,忽问:“公主被带走之时,你可还看见别的什么了?”

    “别的……什么?”阿弦不懂。

    崔晔却道:“没什么,只是如今说来你是唯一的目击者,故而问的详尽些,好找寻其中线索。”

    阿弦道:“阿叔,是什么人居然对公主下手?是皇后的仇人么?”

    “未曾水落石出前,谁也说不定。”

    阿弦问:“他们是绑走了公主用以恐吓呢,还是要……他们的意图是什么?”阿弦未曾说出口的,是一个“杀”字。

    自打跟太平相遇,那女孩子着实算不上“温柔有教养”的高门淑女模样,甚至屡屡冲突,可是一想到她会有事,仍叫阿弦周身发冷,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觉不适。

    崔晔道:“如今皇后娘娘将此事密藏调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他们作出难以挽回的事来,所以暗中加紧巡查。至于他们的意图为何……应该很快就知道了。”

    “这是何意?”

    崔晔道:“他们大费周章捉走了公主,一定会物尽其用,正如你所说他们是皇后的仇人,当然会用一个特别的法子来对付皇后。”

    阿弦背上发寒:“恨皇后,所以报复在公主身上?”

    崔晔道:“不错,公主是个最佳的诱饵,绝不会无声无息杀了,所以他们定会有后招。”

    阿弦试着问道:“这动手的人是谁?”

    崔晔指了指她手中的杯子,阿弦会意喝了口茶,咂了咂嘴,太过清淡,宛若山泉之水,略带清甜而已,但心底张皇却由此减退。

    崔晔道:“你可知道昨日宫中紧急召集许多大臣,是为何事?”

    阿弦摇头。

    崔晔道:“李义府望气在先,‘勾结’长孙延在后,所以陛下跟皇后都怀疑李义府有反叛之心,究其原因,是长孙无忌等的遗事。昨日便是因为二圣召见,原来长孙无忌的故旧门生等,正密谋于长安行事。所以二圣召集群臣商议此事。”

    阿弦迟疑道:“那么公主遇袭失踪,会不会也跟他们有关?”

    崔晔道:“十有八/九。”

    崔晔起身,转到桌后,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折好了的纸来,递给阿弦道:“这个是许久前写好了的,只是寻不到合适机会,你拿了去,记得不要懒惰,每日必修一遍。”

    阿弦打开看了一眼,见白纸黑字,铁钩银划,笔走龙蛇,却正是孙思邈口述的那篇《存神炼气铭》。近来因过节又加上杂事诸多,阿弦几乎忘了此事,只在偶然想起来,便默念几句“若欲存身,先安神气”等,如此而已。

    双手接过来,小心放入怀中。阿弦道:“多谢阿叔费心。”

    崔晔默默看她一眼:“我知道你必有个留在周国公身边儿的理由,既然是这样选择了,未尝不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是……”

    崔晔抬手,在她的头上轻轻地揉了一下,“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

    阿弦道:“阿叔请说,一百件也使得。”

    “在知道别人开什么条件之前,不要先一口应承。”崔晔有些责怪地看她。

    阿弦笑道:“若是别人,我当然要先想一百遍那还未必答应呢,但阿叔不同,阿叔又不会卖了我。”

    崔晔唇角微动,却垂了眼皮,顷刻才道:“我要你答应我,有朝一日,我要你回到我身边儿的时候,你一定要二话不说地回来。”

    阿弦吃了一惊,觉着这话大为古怪:“阿叔……”

    崔晔哼道:“不是一百件也使得么?我只有这一件。”

    阿弦思来想去:“我答应阿叔,横竖阿叔不会害我。”

    崔晔道:“一言既出……”

    阿弦摇头笑道:“我的玄影也难追,如何?”

    崔晔低低一笑。

    正此刻,门口一名书吏正好来到,忽然见崔晔面露笑容,一愣之下便站在原地,不知是进是退。

    阿弦忙站起身来,而崔晔也早恢复了之前那种淡然无波的神色,对那书吏做了个手势。

    那书吏会意退下。

    阿弦道:“我也该走了,不打扰阿叔做正事。”

    崔晔的手在桌上拢了拢:“听说玄影最近总跟在袁大人的身边?”

    阿弦道:“也是我的意思,我不想玄影跟着我在国公府出出入入。”

    崔晔道:“为什么?”

    阿弦道:“周国公常常要挟说把玄影如何如何,虽然我觉着他不至于如此,但总是妥帖些为上。幸好玄影也爱跟着大人。”

    崔晔抬眸:“那如何不送到我这里?”

    阿弦吐吐舌头:“我方才进来还汗毛倒竖呢,玄影如何使得。若被人非议阿叔就不好了。”

    崔晔默然:“那你不怕别人非议袁恕己么?”

    阿弦道:“不怕,袁大人身上的非议已经够多了,并不差这一件儿……这是他自己说的,可不是我自己说的。”

    崔晔忍不住又要笑,却咳了声:“既然如此,也罢,你先去,如果……关于公主殿下还有所得,你只管来找我。我会吩咐门上,不叫他们拦你。”

    阿弦道:“多谢阿叔,我记得了。”

    临出门时候,阿弦又想到一件事,因问:“阿叔,那天……你给我的雪团子,是从何处得来?”

    崔晔道:“是有个相识会做。”

    阿弦问道:“那人是谁?”

    崔晔道:“姓张,乃是宫中的御厨。怎么,还觉着可口么?若喜欢……改天我叫他再做一些。”

    阿弦听到“御厨”两字,心里突突跳了两下:“不、不必了,虽然好吃,但只是个念想,不用每日都吃。”

    转身时,阿弦又想起岁钱,舌尖上转来转去,却并未出口。

    崔府那下人很是识趣地留了一匹马,阿弦马不停蹄地往大理寺而来。

    大理寺原本是她呆过的地方,自有几个旧日相识,阿弦又是来找袁恕己的,因此十分便宜。

    还未见到袁恕己,先见玄影跑了出来,这几日玄影的毛色又油亮了许多,脖子上虽无黄金项圈,袁恕己却自作主张地给他做了个狗牌,上面用小篆体写了“大理寺犬”四个字,亦有小小地印章落款,赫赫威风。

    玄影“狗仗人势”,本就在大理寺出入自如,有了这面狗牌,以后就算再有马二这种地痞无赖要打它的主意,见了“大理寺”三个字,也要手软肝颤不敢造次。

    虽然背后也有些人非议此举,但袁恕己本来就是从争议里杀出来的官儿,那些话对他而言也是不痛不痒,浑不在意。久而久之,那些人也习惯了他的行事方法。

    两人相见,袁恕己不看阿弦,却仰头看天,脸色深沉,仿佛在观天象。

    阿弦随着抬头看了眼,见天有些阴测测地,因问:“大人在看什么?今儿能下雪么?”

    袁恕己道:“我是在看今儿刮得什么风,居然把你给送了来了。我要多谢风神。”

    阿弦心中虽沉甸甸地有事,听了这般谐趣的话,却也忍不住展颜一笑。

    袁恕己陪着她入内,叫侍者拿茶送果子,一刻钟后便堆了半桌子。

    阿弦见他如此盛情,又觉肚饥了,便胡乱捡着两样嚼吃:“大人,宋牢头的案子你有了眉目了么?”

    袁恕己见她腮帮子鼓鼓的,如一只仓老鼠,很想去捏一捏。

    只得把手藏在袖子里:“近来把跟他有过节的人、或潜在可疑者都拘来查问了一遍,口供倒是还都过得去,只有两个格外不大对的,我叫人暗中盯梢,一有不妥,立刻回报。”

    阿弦点头:“大人果然能干,不知这两人是谁?”

    袁恕己道:“一个是府衙大牢的后门牢子,姓罗,一个是右金吾司曹参军,姓杨的。”

    这罗狱卒阿弦当然不陌生,曾经坑骗过陈基的恶人。

    当初陈基为救阿弦设计逃狱,还踢了他一脚,罗狱卒很是记仇,事后多次出言不逊,试图报复,直到陈基升了金吾卫司戈才终于消停了。

    挠挠头,阿弦道:“姓罗的倒也罢了,司曹参军,怎么听来有些耳熟?”

    袁恕己道:“你当然不会记得这样仔细,不过这人倒是个好汉,当初李义府许长孙延买官,就是经他告发的。”

    阿弦恍然大悟:“原来是他,怎么他也有嫌疑?”

    袁恕己道:“你当杨行颖如何知道李义府许长孙延买官?这消息正是宋牢头暗中告诉他的,按理说他不会对宋牢头动手,但有人证说,宋牢头失踪前最后见的人便是这杨行颖,偏偏问他两人谈的什么,他一再支吾不言,故而可疑的很。”

    阿弦想了想:“那老罗呢?”

    袁恕己道:“此人因先前陈基之事怀恨在心,后来还跟宋牢头吵了一架,被宋牢头打了一顿,后来此人有一次酒醉,扬言要杀了宋牢头。且宋牢头失踪前的半天他说自己在家中睡觉,但并无人证。”

    阿弦问道:“宋牢头打过老罗?宋牢头向来精明,极少跟人动手,又是为了何事?”

    袁恕己道:“姓罗的只说两人起了口角而已,我看他语焉不详,应是有所隐瞒,于是放长线钓大鱼。”

    袁恕己说完了老宋头的案情进展,又问阿弦是否听说了崔晔府上的事,阿弦道:“不必担心,我才去见过阿叔,原来那些流言不过是子虚乌有而已。”

    袁恕己挑眉,却满脸不信:“我看未必,男人遇到这种事是最窝火的,他当然要否认,难不成就承认自己头上绿油油的?”

    阿弦正拿了一块蜜饯要吃,闻言再吃不下,瞪他道:“大人!你怎么跟周国公似的?!”

    袁恕己道:“我不过是说了句实话。”

    阿弦气难平:“阿叔说了没这回事那就是没这回事,不许你乱猜。”

    袁恕己无法,只冲着她笑道:“好好好,我听你的行不行?”

    阿弦见他竟前所未有的好脾气,反自责自家说话太冲,于是咽了口唾沫道:“咱们私下里说话,说说无妨……大人,就算这件事并不只是流言而已,但阿叔如此说了,我们便尊重他所说就是了。何必总是不怀好意地揭人疮疤呢。”

    袁恕己却道:“若是真,他岂非自欺欺人?”

    阿弦道:“这怎么是自欺欺人?崔夫人遇到此事本就大不幸,阿叔如此说,足见爱护妻子之意,可见他们夫妻情比金坚……说句不好听的,若是大人以后的妻子被人往身上泼脏水,大人当如何?”

    袁恕己打了个寒噤,盯着阿弦道:“我觉着……该不会吧。”

    阿弦道:“我只是打个比方。”

    袁恕己笑道:“那我、那好吧,我错了,我承认崔玄暐做的极好,他也并没有戴什么绿帽子,当然我也永远都不会戴,如何?我的小祖宗?”

    阿弦听他念念不忘“绿帽子”,又笑又是无奈,忙跑到门口看了眼,见无人在侧,才回头道:“怎么大人越发回京,越会胡言乱语了。好啦,我已无事,我先去了。”

    袁恕己道:“好不容易来了一趟,不必着急走,晚上我请你去飞雪楼吃鲜八珍。”

    阿弦警惕:“大人怎么这样奢侈靡费,你才升了大理寺的官儿,可要留意些,更不能被长安的坏风气带坏,也跟那些贪官蠹虫一样贪污起来。”

    袁恕己以手加额:“我一片好心,惹得你如此多疑。”

    阿弦道:“防微杜渐,我只是不想大人行差踏错,不过我也相信大人的为人,你当然一定会是个好官儿。”

    阿弦才要出门,忽然想到一件事,忙回来到桌子边儿上,举手抓了一把点心果子。

    在袁恕己的目瞪口呆中,阿弦将果子塞进腰间搭绊:“不能浪费。”出门之前又扔下一句:“大人不要送了!”

    袁恕己赶出去的时候,她已经风一样掠过廊下,像是后面有狼追着似的,连玄影都看呆了。

    袁恕己摸了摸玄影狗头:“你主子真是,真是绝世奇葩……”

    玄影“汪”了声,似是抗议。

    袁恕己笑道:“好好,你也要教训我?不过你叫也是白叫,你终究不能到她跟前儿告状。哈。”他笑的几分自得。

    就在阿弦于长安城中窜来窜去的时候,南华坊,崔府。

    难得的,崔晔极早就休班回府。

    一路往内,而内宅之中,夫人卢烟年闻讯出门迎接。

    夫妻两人门口相见,卢烟年叠手躬身,温声道:“夫君回来了。”

    崔晔道:“是,夫人可好?”

    卢烟年道:“无碍,多谢记挂。”

    崔晔迈步入内,先行一步,卢烟年隔着一步跟随,有侍女上前,帮崔晔整理换服。

    一切妥当,又有侍女上茶,两人于堂下对坐。

    卢烟年始终垂着眼皮儿,脸色淡然。崔晔也自目不斜视,端然而坐,瞬间,堂下有一段奇异的静默,就仿佛坐着的是两个假人。

    顷刻,崔晔道:“府内向外泄密的那人已经找了出来,我自会处置,请夫人勿虑。”

    卢烟年垂眸道:“有劳夫君。但到底闹得满城风雨,不仅连带夫君名声受损,更连累整个崔府,让亲者痛而仇者快,我实在无颜以对。”

    崔晔道:“飞来横祸在前,居心叵测之人煽风点火在后,不管如何,幸而夫人性命无碍,这已是不幸中的大幸,外头说些什么,你无须挂怀,我更不会放在心上。”

    直到此刻,卢烟年才抬起眼皮看向崔晔。

    她的眸色仍极宁静,沉默过后,问道:“你当真不在意我被人坏了贞洁?”

    崔晔道:“若此事是真,我自会竭尽全力替夫人跟我讨回公道。”

    仍是极柔和的声音,卢烟年问道:“你为何知道此事不为真?”

    崔晔淡淡道:“夫人乃是外柔内刚的性情,若此事是真,后果可想而知。”

    卢烟年眼中透出些诧异之色,继而道:“虽不是真,但毕竟名声坏了。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夫君难道一点也不在意?”

    崔晔道:“我是有些在意。”

    卢烟年不语。

    崔晔目光轻转看向她:“没有人愿意卷入这种是非之中。但我知道这并非夫人的错,既然结发为夫妻,自然祸福一体,休戚与共。”

    卢烟年闭上双眼,无声地肩头微沉。

    崔晔却缓缓起身:“夫人好生歇息,我去拜见母亲。”

    卢烟年道:“若母亲要夫君休妻,夫君当如何?”

    崔晔正转身欲去,闻言止步:“母亲深明大义,不会如此短视。”

    卢烟年笑,起身敛手行礼:“相送夫君。”

    崔晔点头示意,迈步出门。

    堂中,卢烟年抬头,无波的双眸里掠过一丝很淡的痛楚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