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铁路私营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无须发行国债?当务之急是吸纳资金修建铁路?卓秉恬一楞,脸上神情随即一冷,沉声道:“知足不是在开玩笑罢?”
易知足好整以暇的端起茶杯呷了几口茶,这才道:“如此大事,在下岂敢开玩笑?”
“不成!”卓秉恬沉声道:“与英夷倾国一战,军费开支高达二千万两白银,如今各省督抚报销军费的奏折有一尺多高,都巴巴的盼着朝廷核销,岂能不发行国债?”
“哼!”易知足冷笑道:“二千多万!他们这是想发战争财还是发国难财?这一战元奇团练一万余人包括弹药消耗在内,开支总额也没超过四百万,各省不过是配合作战而已,居然消耗二千余万,真是天下奇谈!”
“元奇团练开支不足四百万?”卓秉恬一脸的惊诧。
易知足不接他这茬,沉着脸道:“英吉利国内如今正处于经济低谷,京杭铁路的修建足以拉动英吉利的产业需求,带动英吉利走出经济危机,对于京杭铁路的修建,英吉利必然极为重视,不出所料,明年夏季,就会进行勘测动工,没有银子怎么成?相信朝中诸位大人应该很清楚,违约是什么后果?”
听的这话,卓秉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朝廷要在江南发行巨额国债,铁路公司要在江南吸纳修建铁路资金,可江南财力能有多大的财力,能够同时满足两者需要?这根本不可能,两者只能选一。
略微沉吟,他才道:“英吉利修建铁路之事不能往后拖一拖?”
“拖一年?还是拖三年五载?”易知足白了他一眼,掏出一支雪茄缓缓点燃。
朝廷发行国债,必然是五年期,拖,显然是不行的,卓秉恬当即退而求其次,“不说二千万,发行一千万总行吧?”
易知足抽着雪茄沉吟了半晌,才开口道:“实则没必要发行国债,筹建铁路公司吸纳资金,可以按照发行国债的利率转贷给朝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卓秉恬急切的道:“如此可行?”
易知足颌首道:“总比又发行国债又筹建铁路公司强,真要双管齐下,国债的利息肯定会拉高。”
如今朝廷是急需银子,只要利率不高,卓秉恬才不管是发行国债还是借贷,当即颌首道:“既是如此,知足就赶紧的筹建铁路公司吸纳资金。”
易知足笑了笑,道:“吸纳资金并非易事,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无利可图,谁愿意去入股铁路公司,这得朝廷配合。”
卓秉恬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道:“说说看,要朝廷如何配合?”
“颁布有关铁路章程鼓励和支持地方士绅商贾投资铁路,保证私建铁路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易知足从容说道:“唯有如此,才能掀起地方绅商投资铁路的热情,才能尽快筹集资金。”
卓秉恬试探着道:“铁路章程知足应该有底稿了吧?”
“有。”易知足爽快的道:“不过,有条件。”顿了顿,他接着道:“第一,宝山知县,在下想举荐合适的人选。”
“没问题。”卓秉恬毫不迟疑的道,区区一个知县的调换,对他这个吏部尚书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在下先谢过卓大人。”易知足拱手笑道:“这第二嘛,为了便于筹集修建铁路资金,元奇要在京杭铁路沿线设立分号。”
这等于是元奇要从江南向京师扩张!这小子野心不是一般的大!卓秉恬沉吟了片刻,才道:“这事老夫做不了主,不过,只要元奇无垄断之心,皇上应该会允准。”
易知足笑道:“大人放心,只在铁路沿线府县设立分号。”
易知足、卓秉恬两人有关私办铁路的折子还在前往京师的路上,江宁的江宁日报杭州的临安日报就刊载出了朝廷聘请英吉利修建京杭铁路的消息,其实随着江宁条约的签订,有不少官员是清楚知道这点,不过消息并未传开,因为没人清楚这条铁路究竟会是个什么章程,两大报纸这一公开刊载出这个消息,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佛广铁路通车之时,西关日报就曾经进行连续的报道,这大半年时间来,元奇名下的报纸对于铁路和火车都报道几乎就没断过,一众官员士绅商贾百姓对于铁路这个新鲜事物已不是一无所知,不说有什么详细的了解,至少也有个大致的了解。
两大报纸当然不仅只是刊载了修建京杭铁路的消息,更对这条铁路建成之后带来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预测和评估,这才是引起轰动的真正原因!
一时间,整个江浙一片轰动,并迅速的向外省传递,上至官员士绅,下至商贾百姓,整个江浙都掀起一股议论铁路的热潮,实在是因为京杭铁路的影响太大了,最直接的就是漕运和河道,这直接关系到数十万百姓的生计,关系到成百上千官员的命运。
所有人都在议论着京杭铁路,更有无数人在议论铁路会不会经过自己所在府县乡镇,有渴盼的,也有担忧的。所有人都渴盼对铁路对火车的情况了解的更详细一点,原本绝大多数人对于铁路火车只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理,谁料想到,这才一年时间不到,铁路就会与他们息息相关?
江宁,水西关,下码头,吴宅。
吴飞扬一脸兴奋的看着老头子吴朝阳和杜长德,朗声道:“江宁日报都刊载了,修建京杭铁路一事绝对是铁板钉钉!”
“你兴奋个什么劲?”吴朝阳笑道:“这条铁路究竟是个什么章程如今还不知道,若是朝廷出资,对咱们漕帮来说,就是祸非福。”
吴飞扬道:“不会的,孩儿相信易爵爷。”
“朝廷现在是什么情况,帮主也不是不知道。”杜长德缓声道:“就算以前还攒有点家底儿,如今也都败光了,京杭铁路,遥遥三千余里,可不是千儿八百万能修好的,至少要数亿两白银,朝廷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耐。”说着,他看向吴朝阳道:“帮主应该前去上海拜访一下易爵爷,报纸上既然都刊载了,这事也应该快了。”
吴朝阳点了点头,也确实该亲自去拜访易知足了,短短大半年时间,易知足已经从上海道员成为一等子爵和手握重兵的南洋提督,已经达到他们漕帮需要仰视的地步,如今更是能够掌控漕帮十万帮众的命运,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两江总督府,二堂。
魏源放下手中的江宁日报,看向林则徐,笑道:“通过签约让英吉利承建京杭铁路,确实是一着妙棋,若非如此,这一团乱麻怕是根本扯不清,就是十年八年,这条铁路只怕也未必能提上日程。”
“也只有知足有这份胆魄!”林则徐颌首笑道,京杭铁路非比一般铁路,一旦建成,就将结束延续了数百年的漕运,在朝野上下对修建铁路争议不休的情况下,易知足一手促成英吉利承建这条铁路,实在是高明之极,直接将依附漕运的既得利益集团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条铁路建成之后,估计也没人会反对修建铁路了。
“江宁日报公开刊载这条消息,应该是为了造势。”魏源缓声道:“看来知足是倾向于商办铁路,否则也没有造势的必要,只是这条铁路遥遥三千余里,造价怕是得以亿计,元奇真能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墨生何须替知足操心。”林则徐笑道:“京杭铁路可说是大清最有经济价值的一条铁路,堪称是一本万利,不知有多少巨商富贾削减脑袋想分一杯羹,何须担心筹集不到足够的银子?”
魏源兴趣十足的道:“知足向东翁透露过具体的设想?”
“大致提过。”林则徐道:“元奇打算采取股份制来募集资金,不过,具体是官商合办,还是纯粹的商办,还的看朝廷的态度。”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道光盘腿坐在炕上扫了一眼跪在下面的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敬徵、祁隽藻一眼,道:“卓秉恬、易知足的折子都看了罢,两人都提请私办,你们是何看法?”
“皇上。”穆章阿率先开口道:“京杭铁路乃京师至江南的干线,不仅关系到漕运,也关系到京师的安危,私办,不利于朝廷对铁路的掌控。”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祁隽藻毫不迟疑的道:“不论是官办还是官商合办,朝廷都拿不出银子来。”
“可以借贷!”穆章阿沉声道:“根据佛广铁路运营情况核算,十年就能收回成本,京杭铁路应该比佛广铁路更为赚钱。”
“佛广铁路不过短短四十里,沿途平坦,少河流,修建成本低,且无须借贷偿还利息。”祁隽藻毫不退缩的道:“京杭铁路则不然,足足三千余里,如今线路尚且没有勘测出来,也无造价预算,焉知就能比佛广铁路更快收回成本?更何况,朝廷经营管理根本无法与元奇的经营管理相提并论!”
户部满尚书敬徵跟着开口道:“且不说朝廷根本无法得到如此巨额的借贷,仅只这巨额借贷的利息,就足以抵消铁路所带来的利润,奴才赞同任由铁路私营,朝廷坐享其成。”
见两个户部尚书都赞同私营,潘世恩开口道:“微臣觉的此事无须争议,如今国库空虚,没有实力参与铁路修建,应该放手私营,诚如易知足所说,铁路建好了难道还能拆了不成?
朝廷完全可以先行利用民间富裕资金修建铁路,日后,待国库充盈了,再想法子逐步收购主干线,此乃上策。”
载铨也不甘落后,接着道:“京杭铁路是大清第一条干线铁路,获得厚利是必然,如此一来,足以激发地方绅商修建铁路的积极性。”
见的四人都赞同私营,穆章阿心里暗自腹诽,仍然坚持道:“铁路兴国十八条说的很清楚,铁路对于朝廷十分重要,即便要私营,朝廷也应该参股,并且由朝廷主导和监督。”
“朝廷能参股多少?”祁隽藻沉声道:“参股一成都要上千万两白银。”他言下之意十分明确,一成股份都不到,如何去主导和监督?
潘世恩却道:“且不说主导和监督,朝廷参股还是极有必要的,这不仅利于了解铁路运营情况,也利于日后收购。”
真是站着说话腰不酸!敬徵腹诽了一句,才道:“如今各省还有二千万军费开支等着核销,哪来的银子参股?”
这一句话把几人都噎住了,暖阁里一片安静,道光一锤定音,“允准铁路私营,易知足草拟的铁路简明章程,你们商议一下。”
“微臣等遵旨。”载铨连忙躬身道。
略微沉吟,道光才道:“易知足关于筹建海军和发展海军的几点建言,你们是何看法?”
易知足在折子里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建立海军计划,建立海军学院培养海军军官,建立海军造船厂建造战舰,建立军工厂制造枪炮弹药,成立南洋舰队训练海军,建设海军基地,逐年添置战舰,征募海军,计划不仅庞大而且详细,足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听的道光发问,上折子恳请筹建海军的穆章阿连忙道:“皇上,对于西洋海军,奴才等并不了解,不过,如此庞大的海军发展计划,并非朝廷财力能够支撑的。”
户部满尚书敬徵对于这个什么海军发展计划也是一肚子意见,当即接着道:“皇上,奴才不反对建立海军保护海疆,但朝廷没有足够的财力建造如此庞大的海军舰队,也养不起如此庞大的海军。”
“皇上。”穆章阿接着道:“朝廷筹建海军是为防守海疆,并不需要象英吉利那样庞大的舰队。”
潘世恩沉声道:“没有庞大的足以与西洋海上强国对抗的舰队,如何应对西洋海上强国的进犯?”
...
无须发行国债?当务之急是吸纳资金修建铁路?卓秉恬一楞,脸上神情随即一冷,沉声道:“知足不是在开玩笑罢?”
易知足好整以暇的端起茶杯呷了几口茶,这才道:“如此大事,在下岂敢开玩笑?”
“不成!”卓秉恬沉声道:“与英夷倾国一战,军费开支高达二千万两白银,如今各省督抚报销军费的奏折有一尺多高,都巴巴的盼着朝廷核销,岂能不发行国债?”
“哼!”易知足冷笑道:“二千多万!他们这是想发战争财还是发国难财?这一战元奇团练一万余人包括弹药消耗在内,开支总额也没超过四百万,各省不过是配合作战而已,居然消耗二千余万,真是天下奇谈!”
“元奇团练开支不足四百万?”卓秉恬一脸的惊诧。
易知足不接他这茬,沉着脸道:“英吉利国内如今正处于经济低谷,京杭铁路的修建足以拉动英吉利的产业需求,带动英吉利走出经济危机,对于京杭铁路的修建,英吉利必然极为重视,不出所料,明年夏季,就会进行勘测动工,没有银子怎么成?相信朝中诸位大人应该很清楚,违约是什么后果?”
听的这话,卓秉恬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朝廷要在江南发行巨额国债,铁路公司要在江南吸纳修建铁路资金,可江南财力能有多大的财力,能够同时满足两者需要?这根本不可能,两者只能选一。
略微沉吟,他才道:“英吉利修建铁路之事不能往后拖一拖?”
“拖一年?还是拖三年五载?”易知足白了他一眼,掏出一支雪茄缓缓点燃。
朝廷发行国债,必然是五年期,拖,显然是不行的,卓秉恬当即退而求其次,“不说二千万,发行一千万总行吧?”
易知足抽着雪茄沉吟了半晌,才开口道:“实则没必要发行国债,筹建铁路公司吸纳资金,可以按照发行国债的利率转贷给朝廷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卓秉恬急切的道:“如此可行?”
易知足颌首道:“总比又发行国债又筹建铁路公司强,真要双管齐下,国债的利息肯定会拉高。”
如今朝廷是急需银子,只要利率不高,卓秉恬才不管是发行国债还是借贷,当即颌首道:“既是如此,知足就赶紧的筹建铁路公司吸纳资金。”
易知足笑了笑,道:“吸纳资金并非易事,正所谓无利不起早,无利可图,谁愿意去入股铁路公司,这得朝廷配合。”
卓秉恬看了他一眼,笑了笑,道:“说说看,要朝廷如何配合?”
“颁布有关铁路章程鼓励和支持地方士绅商贾投资铁路,保证私建铁路的合法权益和利益。”易知足从容说道:“唯有如此,才能掀起地方绅商投资铁路的热情,才能尽快筹集资金。”
卓秉恬试探着道:“铁路章程知足应该有底稿了吧?”
“有。”易知足爽快的道:“不过,有条件。”顿了顿,他接着道:“第一,宝山知县,在下想举荐合适的人选。”
“没问题。”卓秉恬毫不迟疑的道,区区一个知县的调换,对他这个吏部尚书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在下先谢过卓大人。”易知足拱手笑道:“这第二嘛,为了便于筹集修建铁路资金,元奇要在京杭铁路沿线设立分号。”
这等于是元奇要从江南向京师扩张!这小子野心不是一般的大!卓秉恬沉吟了片刻,才道:“这事老夫做不了主,不过,只要元奇无垄断之心,皇上应该会允准。”
易知足笑道:“大人放心,只在铁路沿线府县设立分号。”
易知足、卓秉恬两人有关私办铁路的折子还在前往京师的路上,江宁的江宁日报杭州的临安日报就刊载出了朝廷聘请英吉利修建京杭铁路的消息,其实随着江宁条约的签订,有不少官员是清楚知道这点,不过消息并未传开,因为没人清楚这条铁路究竟会是个什么章程,两大报纸这一公开刊载出这个消息,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在佛广铁路通车之时,西关日报就曾经进行连续的报道,这大半年时间来,元奇名下的报纸对于铁路和火车都报道几乎就没断过,一众官员士绅商贾百姓对于铁路这个新鲜事物已不是一无所知,不说有什么详细的了解,至少也有个大致的了解。
两大报纸当然不仅只是刊载了修建京杭铁路的消息,更对这条铁路建成之后带来的影响做了详细的预测和评估,这才是引起轰动的真正原因!
一时间,整个江浙一片轰动,并迅速的向外省传递,上至官员士绅,下至商贾百姓,整个江浙都掀起一股议论铁路的热潮,实在是因为京杭铁路的影响太大了,最直接的就是漕运和河道,这直接关系到数十万百姓的生计,关系到成百上千官员的命运。
所有人都在议论着京杭铁路,更有无数人在议论铁路会不会经过自己所在府县乡镇,有渴盼的,也有担忧的。所有人都渴盼对铁路对火车的情况了解的更详细一点,原本绝大多数人对于铁路火车只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理,谁料想到,这才一年时间不到,铁路就会与他们息息相关?
江宁,水西关,下码头,吴宅。
吴飞扬一脸兴奋的看着老头子吴朝阳和杜长德,朗声道:“江宁日报都刊载了,修建京杭铁路一事绝对是铁板钉钉!”
“你兴奋个什么劲?”吴朝阳笑道:“这条铁路究竟是个什么章程如今还不知道,若是朝廷出资,对咱们漕帮来说,就是祸非福。”
吴飞扬道:“不会的,孩儿相信易爵爷。”
“朝廷现在是什么情况,帮主也不是不知道。”杜长德缓声道:“就算以前还攒有点家底儿,如今也都败光了,京杭铁路,遥遥三千余里,可不是千儿八百万能修好的,至少要数亿两白银,朝廷就算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耐。”说着,他看向吴朝阳道:“帮主应该前去上海拜访一下易爵爷,报纸上既然都刊载了,这事也应该快了。”
吴朝阳点了点头,也确实该亲自去拜访易知足了,短短大半年时间,易知足已经从上海道员成为一等子爵和手握重兵的南洋提督,已经达到他们漕帮需要仰视的地步,如今更是能够掌控漕帮十万帮众的命运,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如此之快!
两江总督府,二堂。
魏源放下手中的江宁日报,看向林则徐,笑道:“通过签约让英吉利承建京杭铁路,确实是一着妙棋,若非如此,这一团乱麻怕是根本扯不清,就是十年八年,这条铁路只怕也未必能提上日程。”
“也只有知足有这份胆魄!”林则徐颌首笑道,京杭铁路非比一般铁路,一旦建成,就将结束延续了数百年的漕运,在朝野上下对修建铁路争议不休的情况下,易知足一手促成英吉利承建这条铁路,实在是高明之极,直接将依附漕运的既得利益集团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条铁路建成之后,估计也没人会反对修建铁路了。
“江宁日报公开刊载这条消息,应该是为了造势。”魏源缓声道:“看来知足是倾向于商办铁路,否则也没有造势的必要,只是这条铁路遥遥三千余里,造价怕是得以亿计,元奇真能筹集到如此巨额的资金?”
“墨生何须替知足操心。”林则徐笑道:“京杭铁路可说是大清最有经济价值的一条铁路,堪称是一本万利,不知有多少巨商富贾削减脑袋想分一杯羹,何须担心筹集不到足够的银子?”
魏源兴趣十足的道:“知足向东翁透露过具体的设想?”
“大致提过。”林则徐道:“元奇打算采取股份制来募集资金,不过,具体是官商合办,还是纯粹的商办,还的看朝廷的态度。”
京师,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道光盘腿坐在炕上扫了一眼跪在下面的载铨、穆章阿、潘世恩、敬徵、祁隽藻一眼,道:“卓秉恬、易知足的折子都看了罢,两人都提请私办,你们是何看法?”
“皇上。”穆章阿率先开口道:“京杭铁路乃京师至江南的干线,不仅关系到漕运,也关系到京师的安危,私办,不利于朝廷对铁路的掌控。”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祁隽藻毫不迟疑的道:“不论是官办还是官商合办,朝廷都拿不出银子来。”
“可以借贷!”穆章阿沉声道:“根据佛广铁路运营情况核算,十年就能收回成本,京杭铁路应该比佛广铁路更为赚钱。”
“佛广铁路不过短短四十里,沿途平坦,少河流,修建成本低,且无须借贷偿还利息。”祁隽藻毫不退缩的道:“京杭铁路则不然,足足三千余里,如今线路尚且没有勘测出来,也无造价预算,焉知就能比佛广铁路更快收回成本?更何况,朝廷经营管理根本无法与元奇的经营管理相提并论!”
户部满尚书敬徵跟着开口道:“且不说朝廷根本无法得到如此巨额的借贷,仅只这巨额借贷的利息,就足以抵消铁路所带来的利润,奴才赞同任由铁路私营,朝廷坐享其成。”
见两个户部尚书都赞同私营,潘世恩开口道:“微臣觉的此事无须争议,如今国库空虚,没有实力参与铁路修建,应该放手私营,诚如易知足所说,铁路建好了难道还能拆了不成?
朝廷完全可以先行利用民间富裕资金修建铁路,日后,待国库充盈了,再想法子逐步收购主干线,此乃上策。”
载铨也不甘落后,接着道:“京杭铁路是大清第一条干线铁路,获得厚利是必然,如此一来,足以激发地方绅商修建铁路的积极性。”
见的四人都赞同私营,穆章阿心里暗自腹诽,仍然坚持道:“铁路兴国十八条说的很清楚,铁路对于朝廷十分重要,即便要私营,朝廷也应该参股,并且由朝廷主导和监督。”
“朝廷能参股多少?”祁隽藻沉声道:“参股一成都要上千万两白银。”他言下之意十分明确,一成股份都不到,如何去主导和监督?
潘世恩却道:“且不说主导和监督,朝廷参股还是极有必要的,这不仅利于了解铁路运营情况,也利于日后收购。”
真是站着说话腰不酸!敬徵腹诽了一句,才道:“如今各省还有二千万军费开支等着核销,哪来的银子参股?”
这一句话把几人都噎住了,暖阁里一片安静,道光一锤定音,“允准铁路私营,易知足草拟的铁路简明章程,你们商议一下。”
“微臣等遵旨。”载铨连忙躬身道。
略微沉吟,道光才道:“易知足关于筹建海军和发展海军的几点建言,你们是何看法?”
易知足在折子里提出了一个庞大的建立海军计划,建立海军学院培养海军军官,建立海军造船厂建造战舰,建立军工厂制造枪炮弹药,成立南洋舰队训练海军,建设海军基地,逐年添置战舰,征募海军,计划不仅庞大而且详细,足见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听的道光发问,上折子恳请筹建海军的穆章阿连忙道:“皇上,对于西洋海军,奴才等并不了解,不过,如此庞大的海军发展计划,并非朝廷财力能够支撑的。”
户部满尚书敬徵对于这个什么海军发展计划也是一肚子意见,当即接着道:“皇上,奴才不反对建立海军保护海疆,但朝廷没有足够的财力建造如此庞大的海军舰队,也养不起如此庞大的海军。”
“皇上。”穆章阿接着道:“朝廷筹建海军是为防守海疆,并不需要象英吉利那样庞大的舰队。”
潘世恩沉声道:“没有庞大的足以与西洋海上强国对抗的舰队,如何应对西洋海上强国的进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