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章 出海考察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养心殿里里外外灯火通明,东暖阁里,慈安皇太后听着几个军机大臣轮流例行汇报却有点心不在焉,元奇拟建京广铁路并让英国人承揽工程的传闻她也听说了,监国五年,她已经培植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京师稍有风吹草动她都能第一时间知晓,更何况这个消息还是苏爱尔刻意散播的。
广州是元奇的根基之一,元奇在广州的势力比在上海还要大,京师至上海已经开通铁路,如今又要修建广州至京师的铁路,元奇这是打算做什么?未雨绸缪么?
两条铁路再加上规模日益扩增的海军,一旦元奇发难,朝廷连招架的能力都没有,更让她觉的为难的是元奇居然将这条铁路交给英国人修建,让朝廷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耐心的无足轻重的例行汇报,慈安沉吟了一阵,见的一众军机大臣都不再吭声,她才缓缓开口道:“市井有传闻,元奇拟修建京师至广州的铁路,且由英吉利铁路公司承揽这条铁路的修建,可确有此事?”
“回皇太后。”肃顺沉稳的道:“臣等确有耳闻,不过臣等窃以为应是子虚乌有之事,京师至广州遥遥五千里,修建铁路需得耗资上亿白银,况且元奇与英吉利也算不得友善,岂会让英吉利承揽这条铁路?”
“可据本宫了解,英吉利公使华尔森这段日子一直在上海。”慈安不急不缓的道:“而且消息是从法兰西使馆传出的......。”
“回皇太后。”军机大臣文祥开口道:“此事应是属实,英吉利使馆已有人证实。”
“议议罢。”慈安一副混不在意的语气,似乎对此事并不是太上心。
“京广铁路贯通南北,途径多省,一旦建成必然是大清最重要的铁路干线。”文祥缓声道:“微臣窃以为,此举乃是利国利民之善举,况且,此事还牵扯英法,微臣窃以为,朝廷当应顺水推舟。”
“不妥。”肃顺沉声道:“修建京广铁路不妥,由英国人修建更为不妥。”
见的肃顺反对,慈安稍觉意外,心里也有些欣慰,至于不妥的原因她自然是清楚,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此事牵扯英吉利,当如何是好?”
“回皇太后。”肃顺从容说道:“铁路运输迅捷,对于途径各省府县大有裨益,且还牵连到英吉利,朝廷不宜明着反对,否则必遭受各省官绅士民非议,英吉利也必然不会甘心放弃。微臣窃以为,最好是让元奇主动放弃。”
让元奇主动放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慈安有些狐疑的看了他一眼,道:“雨亭可有良策?”
“京广铁路是元奇提出来的,要想元奇主动放弃,难度不小。”肃顺缓声道:“以微臣愚见,拖延时间最好,即便能拖延个三五年也是好的,微臣请旨前往上海游说。”
慈安微微点了点头,这个提议不错,让元奇主动放弃的可能不大,但是拖延个三五年时间倒是颇为可行,有着三五年时间,朝廷在英法的帮衬下应该可以建成自己的军工体系,至于让肃顺前往上海游说,她倒是有些犹豫,朝中重臣三番二次的往上海跑,她心里有些抵触。
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此事待完全确证之后再议。都跪安罢。”
待的一众军机退下,慈安才吩咐道:“宣恭王奕訢觐见。”
待的奕訢进来请安见礼之后,慈安径直问道:“京广铁路一事,皇叔是何看法?”
“臣窃以为不宜反对。”奕訢不假思索的道:“英吉利国内正面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国内铁路建设工程大幅缩减,造成大量铁轨积压,京广铁路对于英吉利而言,极为重要,朝廷若是反对,很有可能与英吉利交恶。
再则,铁路交通迅捷早已为大清朝野上下所接受,原本地方是反对修建铁路,在见识铁路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对地方商业和工业的巨大的促进作用之后,不少地方士绅商贾都转变态度,从反对变为欢迎甚至是渴盼,东南各省掀起铁路修建热潮便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元奇掌控着东南的报纸,对于北方各省的报纸也有渗透,京广铁路必然会在报纸上宣扬以募股,朝廷若是反对,有失却民心的可能。”
略微沉吟,慈安才道:“皇叔就没考虑,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元奇对于朝廷的威胁有多大?”
“臣仔细权衡过。”奕訢语气从容的道:“元奇有规模庞大的舰队,另外还有京沪铁路,若是干戈相交,元奇可以水陆两路并进,不在乎多一条京广铁路。”
顿了顿,他接着道:“元奇这几年在欧洲赚了不少银子,以臣之浅见,鼓励元奇将银子投入到地方基础建设,未尝不是好事。易位思考,若是元奇有不臣之心,也不会耗费巨大的财力进行铁路建设。
再则,京广铁路的修建,对于朝廷也有着极大的好处,不仅便于京师连通东南,也能为朝廷带来不菲的税银。”
思忖了一阵,慈安才道:“英吉利会否因为这条铁路而密切与元奇的关系?”
“回皇太后。”奕訢心里暗松了口气,连忙道:“这个可能性不大,元奇与英吉利无非是利益合作而已,实则英吉利之所以乐于支持朝廷,无非就是希望能在咱大清谋求更大的利益。
对于英吉利而言,更希望看到一个分裂的大清,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左右逢源,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
以臣愚见,英法等国绝对不会因为与元奇的合作而放弃对朝廷的支持,因为他们无法从元奇手里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慈安赞许的点了点头,奕訢这番见解算得是颇为透彻,英法等国之所以乐于支持朝廷筹建军工发展工业,不只是想从朝廷手里获得无法从元奇得到的好处,更是想促成大清的南北对立,就象美利坚的南北两方一样。
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让元奇推迟三五年再修建这条铁路,是否可能?”
“不可能!”奕訢不假思索的道:“元奇选择些个时候修建京广铁路,并非无因,一则是元奇如今手头有着大量的富余资金,再则,此举也应该是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危机对大清的冲击,以臣揣度,元奇可能会再度掀起一波修建铁路的热潮。”
虽然慈安认为奕訢的分析不无道理,可她在确定了京广铁路之事后,依然还是下旨着肃顺和载垣前往上海游说,但凡是有一点希望,她都不想放弃,能拖延三五年是三五年,实在不行,拖延个两三年也是好的,目前朝廷确实是太需要时间了。
上海,镇南王府。
华尔森在门房总管的陪同下缓步前往长乐书屋,为了争取京广铁路,担心夜长梦多,他展现出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迅速召集人手组建了一个还算专业的谈判团与元奇磋商京广铁路的修建事宜,进入谈判阶段,他反倒是清闲下来,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前来拜访易知足。
易知足这次径直在书房接见了华尔森,略微寒暄之后,华尔森试探着道:“贵国这几年的铁路建设成就斐然,短短不过二十年已经超越大量大多数欧洲国家,甚至连俄国也被远远超越......。”
听的这话,易知足微笑着道:“欧洲国家大多疆域狭小,大多数国家面积还不及我国一个省,即便如此,我国的铁路总里程仍然还赶不上贵国和北德意志联邦。
早在数年前,贵国的铁路总里程就超过了一万五千公里,德意志也超过了一万公里,而我国目前的铁路总里程仍然不到一万五千公里,比较起来,我国落后的实在太远。”
华尔森听的一笑,转而道:“有一点我不太明白,贵国修建铁路为何会优先发展偏僻荒凉的西北......。”
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发展西北铁路是因为我国西北盛产优质棉花,这几年的棉花贸易促进了西北的铁路建设,当然,也是出于国防的考虑,我国西北历来就是乱源,有了铁路,利于巩固西北边疆。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西北铁路投资大收益慢,只能是元奇投资,而内陆省份相对繁华富庶,可以自行募集资金修建铁路,元奇只需要做好规划。”
华尔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很是突兀的问道:“听闻元奇在西北大举扩军,可是还要继续扩张?”
这话问出格了,易知足瞥了他一眼,慢条斯理的点了支烟,这才缓声道:“阁下说错了,不是扩张,而是收复失地,西北众多汗国都是我大清的藩属国。”
这是不否认在西北扩张了?只是扩张的范围只局限于原本属于大清的藩属国?华尔森有些不敢确定,对于中亚各国与清国的关系,他了解的着实不多,但他知道,中亚有不少国家确实曾经是清国的藩属国,那些个无力自保的国家都是墙头草,谁强大就臣服谁。
对方打着以收复原本属于清国藩属国的幌子进行扩张,他实在是不好说什么,更何况英吉利本身就是四处占领殖民地,更没有指责的资格。
略微沉吟,他才试探道:“西亚没有贵国的藩属国罢?”
易知足听的一笑,“元奇可没那么大的胃口,在西北,我们只想保住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地盘。”
天知道这话是否可信,华尔森也不纠缠,话头一转,“孟加拉的太平军也在扩军备战,该不会是打算继续向西扩张吧?”
“太平军是我国的叛军,与元奇与我国朝廷都是处于敌对状态。”易知足斟酌着道:“对于孟加拉的太平军,我们重在防范。”
敌对状态?华尔森不由的暗自腹诽,真以为咱们不知道太平军的背后是元奇正在撑腰?太平军的武器和弹药不是元奇提供的,难道还能自行生产不成?
易知足反问道:“听闻贵国准备将设在加尔各答的总督府迁往德里?”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华尔森颌首道:“确有这么回事,相对于整个印度而言,加尔各答的地理位置太过偏僻。”顿了顿,他接着道:“不过,即便总督府迁往德里,我国也不可能放弃加尔各答。”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易知足一脸惋惜的神情,“原本元奇还打算与贵国在印度的部队联手剿灭太平军,彻底消除这个隐患,如今看来,这个计划是难以实现了。”
“那倒未必没有机会。”华尔森道:“为了防范太平军向西扩张,我国抽调了不少兵力加强加尔各答的防御。”
易知足含笑道:“这倒是个好消息。”
两人相互试探,谁也没有一句真话,两人都失去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趣,见的易知足台起手腕看表,华尔森随即知趣的起身告辞。
刚送走华尔森,曹根生就快步进了院子禀报道:“大掌柜,京师来电,肃相和怡亲王载垣已经动身前来上海。”
“果然如此!”易知足轻声嘀咕了一句,随即招手叫来林美莲,吩咐道:“让他们准备一下,明日起航。”
肃顺、载垣赶到上海才得知,易知足已经离开上海乘船前往南洋考察,两人不由的暗自苦笑,易知足恰好选择前一两天出海前往南洋,摆明了是不想见他们,实则这也无异于是表明了态度,京广铁路,压根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闻知这一情况,华尔森自然是明白该他出场了,当天就晤见了肃顺两人,态度明确的表明,英吉利对于京广铁路志在必得,希望清廷给予大力在支持。
肃顺哪敢乱表态,连忙发电报回京请示,想想不放心,同时又给恭王奕訢发了封电报。
很快,两人就收到回电,慈安皇太后和恭王奕訢的回电如出一辙——不能轻易应允,强调京广铁路对于京师的威胁,以加强加快军工体系的筹建为交换条件。
养心殿里里外外灯火通明,东暖阁里,慈安皇太后听着几个军机大臣轮流例行汇报却有点心不在焉,元奇拟建京广铁路并让英国人承揽工程的传闻她也听说了,监国五年,她已经培植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京师稍有风吹草动她都能第一时间知晓,更何况这个消息还是苏爱尔刻意散播的。
广州是元奇的根基之一,元奇在广州的势力比在上海还要大,京师至上海已经开通铁路,如今又要修建广州至京师的铁路,元奇这是打算做什么?未雨绸缪么?
两条铁路再加上规模日益扩增的海军,一旦元奇发难,朝廷连招架的能力都没有,更让她觉的为难的是元奇居然将这条铁路交给英国人修建,让朝廷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耐心的无足轻重的例行汇报,慈安沉吟了一阵,见的一众军机大臣都不再吭声,她才缓缓开口道:“市井有传闻,元奇拟修建京师至广州的铁路,且由英吉利铁路公司承揽这条铁路的修建,可确有此事?”
“回皇太后。”肃顺沉稳的道:“臣等确有耳闻,不过臣等窃以为应是子虚乌有之事,京师至广州遥遥五千里,修建铁路需得耗资上亿白银,况且元奇与英吉利也算不得友善,岂会让英吉利承揽这条铁路?”
“可据本宫了解,英吉利公使华尔森这段日子一直在上海。”慈安不急不缓的道:“而且消息是从法兰西使馆传出的......。”
“回皇太后。”军机大臣文祥开口道:“此事应是属实,英吉利使馆已有人证实。”
“议议罢。”慈安一副混不在意的语气,似乎对此事并不是太上心。
“京广铁路贯通南北,途径多省,一旦建成必然是大清最重要的铁路干线。”文祥缓声道:“微臣窃以为,此举乃是利国利民之善举,况且,此事还牵扯英法,微臣窃以为,朝廷当应顺水推舟。”
“不妥。”肃顺沉声道:“修建京广铁路不妥,由英国人修建更为不妥。”
见的肃顺反对,慈安稍觉意外,心里也有些欣慰,至于不妥的原因她自然是清楚,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此事牵扯英吉利,当如何是好?”
“回皇太后。”肃顺从容说道:“铁路运输迅捷,对于途径各省府县大有裨益,且还牵连到英吉利,朝廷不宜明着反对,否则必遭受各省官绅士民非议,英吉利也必然不会甘心放弃。微臣窃以为,最好是让元奇主动放弃。”
让元奇主动放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慈安有些狐疑的看了他一眼,道:“雨亭可有良策?”
“京广铁路是元奇提出来的,要想元奇主动放弃,难度不小。”肃顺缓声道:“以微臣愚见,拖延时间最好,即便能拖延个三五年也是好的,微臣请旨前往上海游说。”
慈安微微点了点头,这个提议不错,让元奇主动放弃的可能不大,但是拖延个三五年时间倒是颇为可行,有着三五年时间,朝廷在英法的帮衬下应该可以建成自己的军工体系,至于让肃顺前往上海游说,她倒是有些犹豫,朝中重臣三番二次的往上海跑,她心里有些抵触。
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此事待完全确证之后再议。都跪安罢。”
待的一众军机退下,慈安才吩咐道:“宣恭王奕訢觐见。”
待的奕訢进来请安见礼之后,慈安径直问道:“京广铁路一事,皇叔是何看法?”
“臣窃以为不宜反对。”奕訢不假思索的道:“英吉利国内正面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国内铁路建设工程大幅缩减,造成大量铁轨积压,京广铁路对于英吉利而言,极为重要,朝廷若是反对,很有可能与英吉利交恶。
再则,铁路交通迅捷早已为大清朝野上下所接受,原本地方是反对修建铁路,在见识铁路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对地方商业和工业的巨大的促进作用之后,不少地方士绅商贾都转变态度,从反对变为欢迎甚至是渴盼,东南各省掀起铁路修建热潮便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元奇掌控着东南的报纸,对于北方各省的报纸也有渗透,京广铁路必然会在报纸上宣扬以募股,朝廷若是反对,有失却民心的可能。”
略微沉吟,慈安才道:“皇叔就没考虑,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元奇对于朝廷的威胁有多大?”
“臣仔细权衡过。”奕訢语气从容的道:“元奇有规模庞大的舰队,另外还有京沪铁路,若是干戈相交,元奇可以水陆两路并进,不在乎多一条京广铁路。”
顿了顿,他接着道:“元奇这几年在欧洲赚了不少银子,以臣之浅见,鼓励元奇将银子投入到地方基础建设,未尝不是好事。易位思考,若是元奇有不臣之心,也不会耗费巨大的财力进行铁路建设。
再则,京广铁路的修建,对于朝廷也有着极大的好处,不仅便于京师连通东南,也能为朝廷带来不菲的税银。”
思忖了一阵,慈安才道:“英吉利会否因为这条铁路而密切与元奇的关系?”
“回皇太后。”奕訢心里暗松了口气,连忙道:“这个可能性不大,元奇与英吉利无非是利益合作而已,实则英吉利之所以乐于支持朝廷,无非就是希望能在咱大清谋求更大的利益。
对于英吉利而言,更希望看到一个分裂的大清,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左右逢源,最大限度的攫取利益。
以臣愚见,英法等国绝对不会因为与元奇的合作而放弃对朝廷的支持,因为他们无法从元奇手里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慈安赞许的点了点头,奕訢这番见解算得是颇为透彻,英法等国之所以乐于支持朝廷筹建军工发展工业,不只是想从朝廷手里获得无法从元奇得到的好处,更是想促成大清的南北对立,就象美利坚的南北两方一样。
略微沉吟,她才开口道:“让元奇推迟三五年再修建这条铁路,是否可能?”
“不可能!”奕訢不假思索的道:“元奇选择些个时候修建京广铁路,并非无因,一则是元奇如今手头有着大量的富余资金,再则,此举也应该是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危机对大清的冲击,以臣揣度,元奇可能会再度掀起一波修建铁路的热潮。”
虽然慈安认为奕訢的分析不无道理,可她在确定了京广铁路之事后,依然还是下旨着肃顺和载垣前往上海游说,但凡是有一点希望,她都不想放弃,能拖延三五年是三五年,实在不行,拖延个两三年也是好的,目前朝廷确实是太需要时间了。
上海,镇南王府。
华尔森在门房总管的陪同下缓步前往长乐书屋,为了争取京广铁路,担心夜长梦多,他展现出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迅速召集人手组建了一个还算专业的谈判团与元奇磋商京广铁路的修建事宜,进入谈判阶段,他反倒是清闲下来,借着这个机会再次前来拜访易知足。
易知足这次径直在书房接见了华尔森,略微寒暄之后,华尔森试探着道:“贵国这几年的铁路建设成就斐然,短短不过二十年已经超越大量大多数欧洲国家,甚至连俄国也被远远超越......。”
听的这话,易知足微笑着道:“欧洲国家大多疆域狭小,大多数国家面积还不及我国一个省,即便如此,我国的铁路总里程仍然还赶不上贵国和北德意志联邦。
早在数年前,贵国的铁路总里程就超过了一万五千公里,德意志也超过了一万公里,而我国目前的铁路总里程仍然不到一万五千公里,比较起来,我国落后的实在太远。”
华尔森听的一笑,转而道:“有一点我不太明白,贵国修建铁路为何会优先发展偏僻荒凉的西北......。”
易知足不假思索的道:“发展西北铁路是因为我国西北盛产优质棉花,这几年的棉花贸易促进了西北的铁路建设,当然,也是出于国防的考虑,我国西北历来就是乱源,有了铁路,利于巩固西北边疆。
还有一点更为重要的,西北铁路投资大收益慢,只能是元奇投资,而内陆省份相对繁华富庶,可以自行募集资金修建铁路,元奇只需要做好规划。”
华尔森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很是突兀的问道:“听闻元奇在西北大举扩军,可是还要继续扩张?”
这话问出格了,易知足瞥了他一眼,慢条斯理的点了支烟,这才缓声道:“阁下说错了,不是扩张,而是收复失地,西北众多汗国都是我大清的藩属国。”
这是不否认在西北扩张了?只是扩张的范围只局限于原本属于大清的藩属国?华尔森有些不敢确定,对于中亚各国与清国的关系,他了解的着实不多,但他知道,中亚有不少国家确实曾经是清国的藩属国,那些个无力自保的国家都是墙头草,谁强大就臣服谁。
对方打着以收复原本属于清国藩属国的幌子进行扩张,他实在是不好说什么,更何况英吉利本身就是四处占领殖民地,更没有指责的资格。
略微沉吟,他才试探道:“西亚没有贵国的藩属国罢?”
易知足听的一笑,“元奇可没那么大的胃口,在西北,我们只想保住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地盘。”
天知道这话是否可信,华尔森也不纠缠,话头一转,“孟加拉的太平军也在扩军备战,该不会是打算继续向西扩张吧?”
“太平军是我国的叛军,与元奇与我国朝廷都是处于敌对状态。”易知足斟酌着道:“对于孟加拉的太平军,我们重在防范。”
敌对状态?华尔森不由的暗自腹诽,真以为咱们不知道太平军的背后是元奇正在撑腰?太平军的武器和弹药不是元奇提供的,难道还能自行生产不成?
易知足反问道:“听闻贵国准备将设在加尔各答的总督府迁往德里?”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华尔森颌首道:“确有这么回事,相对于整个印度而言,加尔各答的地理位置太过偏僻。”顿了顿,他接着道:“不过,即便总督府迁往德里,我国也不可能放弃加尔各答。”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易知足一脸惋惜的神情,“原本元奇还打算与贵国在印度的部队联手剿灭太平军,彻底消除这个隐患,如今看来,这个计划是难以实现了。”
“那倒未必没有机会。”华尔森道:“为了防范太平军向西扩张,我国抽调了不少兵力加强加尔各答的防御。”
易知足含笑道:“这倒是个好消息。”
两人相互试探,谁也没有一句真话,两人都失去了继续谈下去的兴趣,见的易知足台起手腕看表,华尔森随即知趣的起身告辞。
刚送走华尔森,曹根生就快步进了院子禀报道:“大掌柜,京师来电,肃相和怡亲王载垣已经动身前来上海。”
“果然如此!”易知足轻声嘀咕了一句,随即招手叫来林美莲,吩咐道:“让他们准备一下,明日起航。”
肃顺、载垣赶到上海才得知,易知足已经离开上海乘船前往南洋考察,两人不由的暗自苦笑,易知足恰好选择前一两天出海前往南洋,摆明了是不想见他们,实则这也无异于是表明了态度,京广铁路,压根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
闻知这一情况,华尔森自然是明白该他出场了,当天就晤见了肃顺两人,态度明确的表明,英吉利对于京广铁路志在必得,希望清廷给予大力在支持。
肃顺哪敢乱表态,连忙发电报回京请示,想想不放心,同时又给恭王奕訢发了封电报。
很快,两人就收到回电,慈安皇太后和恭王奕訢的回电如出一辙——不能轻易应允,强调京广铁路对于京师的威胁,以加强加快军工体系的筹建为交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