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秦军来使至辕门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谢石冷冷地说道:“不要忘了,秦军在王猛的治下多年就在前线屯积了大批粮草,现在他们占了寿春,控制了水路要冲,可以方便地从邗沟运粮过来,指望他们粮食出问题,是不可能的事了。”
“倒是我们这回出来得匆忙,现在营中粮草已经不足一月之用,要不然也不会让胡彬只带十天军粮出击,就是指望他能得到寿春的存粮,可是寿春已失,我军反倒有粮尽之虞,这时候再不退,只怕再过十天半个月,想退也退不成了!”
刘裕听得直摇头,刘敬宣看着他,低声道:“寄奴,前线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你说应该怎么打?”
刘裕叹了口气,眼中冷芒一闪:“这时候万万不能退。不仅不能退,还得主动出击,秦军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他们人数虽多,但战意并不高,只有本族氐人军队尚可一战,其他多半只是出工不出力。我军主力云集,士气高昂,这时候在境内作战,就应该趁着敌军大军还没集结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才是。”
刘敬宣摇了摇头:“可是寿春在敌军手中,怎么攻?秦军现在也是连营百里,守卫严密,并不是那么好攻的。”
刘裕正色道:“还记得我们的君川之战吗,和现在比,兵力更悬殊,敌军足有八万,而我们的出击部队不过二千余人,就算加上你的援军,也就七千左右。但就是在正面打垮了敌军贪功冒进的俱难所部两万铁骑,靠的就是气势上占了上风,让敌军害怕。等打败了俱难后,彭超所部虽然数量仍多,但已无战意,不战自溃了。”
“现在的情况,敌军梁成所部在围困胡将军,一如当时的俱难,只要我们主动出击,一举打败梁成,那就可以挫敌锐气,然后一鼓作气,追着敌溃兵,强攻他们的寿春大营,则可复制当年的君川大捷!”
刘敬宣咬了咬牙,沉声道:“可是梁成并非俱难那种笨蛋,这次他能攻下你把守的寿春,当年更是能攻克襄阳,可见此人非同一般,我们想要正面打败他,没这么容易。毕竟是五万人马,哪怕守着营寨不出,也够我们喝一壶的,万一我们全军攻击不成,反而会给敌军大军突袭,到时候可就真的麻烦了。”
刘裕叹了口气:“可是阿寿你想过没有?我们北府军多半是江北两淮之地的流民,山民,这江北才是他们的家,而非江南。当初组建大军,说的是带他们打回北方老家,起码也是要保他们的家乡安宁。可现在如果不好好打一仗,连这江北之地都要丢了,军士们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怕一路都会不停地开小差,退到广陵时,恐怕一半的人都不会剩下了。”
刘敬宣倒吸一口冷气:“真有这么严重?”
刘裕点了点头:“这回我在寿春的时候,看到一个民夫首领,名叫到彦之,他就是从彭城南下的,到了寿春就不想再走了,说一路走一路逃,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还不如降了秦军。虽然是一句气话,但能看出人心所向。北府军跟他们也没有太大区别,如果一撤,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刘敬宣点了点头:“这个道理,难道将军们不知道吗?为什么桓将军和谢右帅他们想要撤?”
刘裕冷笑道:“他们是害怕了,一如当时的彭超和俱难,给敌军吓破了胆,只想退回江南,靠着大江防线来阻止敌军的进攻。只是历代守江必要守淮,如果江北之地尽失,光靠一条长江,又能撑多久呢?还好玄帅和谢左帅并不糊涂,还没考虑退兵的事,我看,最后还是会留在这里的。”
刘敬宣长舒了一口气:“留下来防守,能守得住吗?”
刘裕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被动挨打,只守不攻,怕是也麻烦。不过,总比撤退的好。如果是我决定,肯定就是集中精锐,主动出击,不然的话,大家要是都知道了胡将军所部被抛弃,见死不救,士气一定会大大下降的,而秦军的兵越来越多,那我们的机会就不大了,只能等着对方犯错误或者是粮尽。这在兵法上,太被动了。”
二人正说话间,只听帐中谢玄的声音威严地响起:“各位,今天就先议到这里,秦军虽然势大,但我们也并非无一战之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不要救胡彬所部,如果要救的话,是全军出动还是派精兵出击,掩护其突围。要讨论此事,还得进一步掌握秦军的动向才是,我意,派使者去一趟秦军营地,商量议和之事,顺便打探敌军虚实,再作定夺。”
谢石的声音愤怒地响起:“不行,绝对不行!敌前议和,没有圣上的旨意,会惹来大麻烦的,形同通敌叛国,大帅,此事请你万万要三思而行啊!”
谢琰也开口道:“玄帅,兹事体大,恐怕要先请教相公大人,再由他取得圣上的许可才行吧。”
谢玄的声音镇定而坚决:“来不及了,胡彬所部撑不了两天,即使马上去敌营,来回也要一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北府军不能抛弃和放弃任何一个战友,即使救不出来,起码也要努力尝试,我意已决,谁敢当此重任,去秦军大营投递议和之书呢?”
正说话间,一个传令兵匆匆地跑向了中军帐,刘裕本想阻拦,但一看到此人背后插的三面鸿翎,立马放开了手,只见这人飞快地冲进了营帐,伴随着长长的声音:“报大帅,秦营来使请求面见议和,已在辕门之外!”
谢玄的声音带了一丝诧异:“秦军此时派人议和?使者何人?带了多少人马?”
那传令兵的声音中透出一丝激动与兴奋:“秦军使者,乃是以前在襄阳被俘,后来在秦国做了度支尚书的朱序,而他的副使,则是以前在我们军中的那个穆南,只带了十个人前来。”
谢玄的眉头一皱,刚要开口,却只听到刘敬宣的声音在帐外惊呼:“寄奴,你要去哪里,站住!”
谢石冷冷地说道:“不要忘了,秦军在王猛的治下多年就在前线屯积了大批粮草,现在他们占了寿春,控制了水路要冲,可以方便地从邗沟运粮过来,指望他们粮食出问题,是不可能的事了。”
“倒是我们这回出来得匆忙,现在营中粮草已经不足一月之用,要不然也不会让胡彬只带十天军粮出击,就是指望他能得到寿春的存粮,可是寿春已失,我军反倒有粮尽之虞,这时候再不退,只怕再过十天半个月,想退也退不成了!”
刘裕听得直摇头,刘敬宣看着他,低声道:“寄奴,前线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你说应该怎么打?”
刘裕叹了口气,眼中冷芒一闪:“这时候万万不能退。不仅不能退,还得主动出击,秦军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他们人数虽多,但战意并不高,只有本族氐人军队尚可一战,其他多半只是出工不出力。我军主力云集,士气高昂,这时候在境内作战,就应该趁着敌军大军还没集结的时候,打他个措手不及才是。”
刘敬宣摇了摇头:“可是寿春在敌军手中,怎么攻?秦军现在也是连营百里,守卫严密,并不是那么好攻的。”
刘裕正色道:“还记得我们的君川之战吗,和现在比,兵力更悬殊,敌军足有八万,而我们的出击部队不过二千余人,就算加上你的援军,也就七千左右。但就是在正面打垮了敌军贪功冒进的俱难所部两万铁骑,靠的就是气势上占了上风,让敌军害怕。等打败了俱难后,彭超所部虽然数量仍多,但已无战意,不战自溃了。”
“现在的情况,敌军梁成所部在围困胡将军,一如当时的俱难,只要我们主动出击,一举打败梁成,那就可以挫敌锐气,然后一鼓作气,追着敌溃兵,强攻他们的寿春大营,则可复制当年的君川大捷!”
刘敬宣咬了咬牙,沉声道:“可是梁成并非俱难那种笨蛋,这次他能攻下你把守的寿春,当年更是能攻克襄阳,可见此人非同一般,我们想要正面打败他,没这么容易。毕竟是五万人马,哪怕守着营寨不出,也够我们喝一壶的,万一我们全军攻击不成,反而会给敌军大军突袭,到时候可就真的麻烦了。”
刘裕叹了口气:“可是阿寿你想过没有?我们北府军多半是江北两淮之地的流民,山民,这江北才是他们的家,而非江南。当初组建大军,说的是带他们打回北方老家,起码也是要保他们的家乡安宁。可现在如果不好好打一仗,连这江北之地都要丢了,军士们都是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怕一路都会不停地开小差,退到广陵时,恐怕一半的人都不会剩下了。”
刘敬宣倒吸一口冷气:“真有这么严重?”
刘裕点了点头:“这回我在寿春的时候,看到一个民夫首领,名叫到彦之,他就是从彭城南下的,到了寿春就不想再走了,说一路走一路逃,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还不如降了秦军。虽然是一句气话,但能看出人心所向。北府军跟他们也没有太大区别,如果一撤,那就是万劫不复了。”
刘敬宣点了点头:“这个道理,难道将军们不知道吗?为什么桓将军和谢右帅他们想要撤?”
刘裕冷笑道:“他们是害怕了,一如当时的彭超和俱难,给敌军吓破了胆,只想退回江南,靠着大江防线来阻止敌军的进攻。只是历代守江必要守淮,如果江北之地尽失,光靠一条长江,又能撑多久呢?还好玄帅和谢左帅并不糊涂,还没考虑退兵的事,我看,最后还是会留在这里的。”
刘敬宣长舒了一口气:“留下来防守,能守得住吗?”
刘裕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被动挨打,只守不攻,怕是也麻烦。不过,总比撤退的好。如果是我决定,肯定就是集中精锐,主动出击,不然的话,大家要是都知道了胡将军所部被抛弃,见死不救,士气一定会大大下降的,而秦军的兵越来越多,那我们的机会就不大了,只能等着对方犯错误或者是粮尽。这在兵法上,太被动了。”
二人正说话间,只听帐中谢玄的声音威严地响起:“各位,今天就先议到这里,秦军虽然势大,但我们也并非无一战之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不要救胡彬所部,如果要救的话,是全军出动还是派精兵出击,掩护其突围。要讨论此事,还得进一步掌握秦军的动向才是,我意,派使者去一趟秦军营地,商量议和之事,顺便打探敌军虚实,再作定夺。”
谢石的声音愤怒地响起:“不行,绝对不行!敌前议和,没有圣上的旨意,会惹来大麻烦的,形同通敌叛国,大帅,此事请你万万要三思而行啊!”
谢琰也开口道:“玄帅,兹事体大,恐怕要先请教相公大人,再由他取得圣上的许可才行吧。”
谢玄的声音镇定而坚决:“来不及了,胡彬所部撑不了两天,即使马上去敌营,来回也要一天,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我们北府军不能抛弃和放弃任何一个战友,即使救不出来,起码也要努力尝试,我意已决,谁敢当此重任,去秦军大营投递议和之书呢?”
正说话间,一个传令兵匆匆地跑向了中军帐,刘裕本想阻拦,但一看到此人背后插的三面鸿翎,立马放开了手,只见这人飞快地冲进了营帐,伴随着长长的声音:“报大帅,秦营来使请求面见议和,已在辕门之外!”
谢玄的声音带了一丝诧异:“秦军此时派人议和?使者何人?带了多少人马?”
那传令兵的声音中透出一丝激动与兴奋:“秦军使者,乃是以前在襄阳被俘,后来在秦国做了度支尚书的朱序,而他的副使,则是以前在我们军中的那个穆南,只带了十个人前来。”
谢玄的眉头一皱,刚要开口,却只听到刘敬宣的声音在帐外惊呼:“寄奴,你要去哪里,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