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7 盛世大唐,上元佳节(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随着时间的消逝,天色慢慢暗了起来,然而,街上的行上反而越来越多,所有人都翘首以待,等着夜幕的隆临。
换作以前,天一黑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免得关闭城门坊门后被武候抓住,可今天不同,上元节没有市禁,也没宵禁,以花灯为重的上元节,那是越夜越精彩。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好像舍不得人世间的繁华,迟迟没有落下,迫不及待的长安百姓再也不等了,纷纷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花灯挂了起来。
一盏、二盏、三盏...花灯越点越多,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起花灯,看起来就像天上数不尽的星星,各衙门、武候铺也行动起来,开始点燃提前挂在路边、巷角和高处的花灯,皇宫和各城楼也配合地挂起了花灯。
转眼间,长安变成花灯的世界,放眼看去,映进眼帘全各式各样的花灯,数不胜数的花灯把长安照得光如白昼。
花灯多,人更多,长安的大街上全是人,挤得密密麻的,今年上元节的花灯设两个主会场,一纵一横,纵是由明德门至朱雀门的朱雀大街,横是由春明门到金光门这段路,这二处花灯最多,人气也最高。
长安上元节,官府规定所有建筑物都要挂花灯,每条街、每条巷都要用花灯点缀,朝廷在两个主会场设立特定的区域,只要谁的花灯做得好,就可以拿到这些地方挂起,供人欣赏、也供朝廷委派的评委察看,除了可以收获一大堆赞誉和奖赏,优胜的可以加入民间花灯巡游。
要是被皇帝选中,马上获得一大笔封赏。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唐百姓对花灯的分类更严格,不同款式、不同大小的花灯会分到不同的类别,像传统花灯类、新式花灯类、影灯类、灯车类等等。
一个盛大的灯会,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参与。
灯会分为民间灯会和官方灯会,国家富强、国库充盈,官方举办的灯会更加盛大奢侈,可以用“昼夜不息,阅月未止”来形容。
上元节是难得露脸的盛会,那些豪门大族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挖空心思讨好皇帝,有的还举行小型灯会供长安百姓和游人观赏,以示自己的实力。
走在长安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花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也呈多样化,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等。
这些都是传统的,一些高档的灯,会作成各种种样的造形,如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更高级的有灯车、灯轮、灯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
不知多少人看花了眼,也不知多少人被长安的灯市折服。
“你们,这盏莲花灯做得真是别致。”
“最好看就是那盏八角纱灯,上面还有郑鹏郑大才子为一代花魁林薰儿题的那首诗,光是这首诗本小姐就要为它加分。”
“快来看,快来看,这盏花灯好有趣,在上面架一个茶壶,绝了,还能煮茶。”
“东面,你们看,东面,好高啊,这个灯轮,起码有十五丈高,快去看看。”
很多人被灯轮吸引,一窝蜂去欣赏,然而,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有些不屑地说:“没见过世面,那些达官贵人的花灯还没有放出来,朝廷制作的花灯也没露面,要看最大、最精致、最漂亮的花灯,晚些花灯巡游就能看到。”
街上的花灯精美、数不胜数,街上的才子佳人比比皆是,就是人太多了,人挨着人,脚碰着脚,不少人为了找一个好的赏灯位置争吵起来,一些好的景点,有人甚至被人潮挤得双脚悬空而走。
这时最忙的,无疑就是保护主人赏灯的奴仆,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人墙保护自己的主人。
当然,有些人不用争也能找到很好观赏花灯,例如皇帝李隆基、岐王李隆业、姚崇、宋璟、张锐一行人,就在朱雀门上高高的城楼上设宴,与兄弟、重臣共庆贺上元佳节,也可以与民共乐。
朱雀门城楼正好是一纵一横两个主会场的中心点,这也是观赏灯的最佳地点,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事整个长安城,也可以清楚地欣赏灯会。
“皇上,臣弟久不在长安,不能侍奉在皇上左右,谨以此杯祝皇上龙体安康,祝大唐国运昌隆。”李隆业举起酒杯,向李隆基祝酒。
李隆基站起来,轻轻拍了拍李隆业的肩膀说:“皇弟替朕守护地方,受累了,让我们兄弟共饮此酒。”
武则天当政时,李唐一脉在她的管制下,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作为李唐宗室,日子还过得很艰辛,李隆基和几个兄弟相濡以沫,建立深厚的感情。
然后,生在帝王家,很多事情要注意,李隆基把感情很好的兄弟,派到外地做刺史,诸王虽为一方牧守,但并不掌握军政大权,从而减少了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同时,为了减少京官与诸王、诸王之间的接触机会,唐玄宗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两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
李隆业是李隆基最喜欢的弟弟,看到他回来也很高兴。
喝完酒,李隆基坐下,示意李隆业坐下后,指着下面游人如织、灯光辉煌的长安城,有感而发道:“大唐能有今日之昌盛,离不开皇弟和众卿家的努力,朕要敬诸位一杯。”
众人连忙说不敢,有些诚惶诚恐地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光。
皇帝亲自敬酒,谁敢不喝?
“大唐能有今日基业,都是陛下英明,老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姚崇喝完酒,放下杯后,第一时谢恩。
“陛下英明,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众大臣、包括李隆业都跪倒在地。
看到气氛有严肃,李隆基哈哈一笑:“今晚是上元佳节,看看长安热闹如斯,不能辜负如此良辰美景,朕对尔等有二个要求,一是礼数能免则免,二是不商政事,只谈风月。”
一众大臣自然连连应下。
桌子上,菜香酒醇,城楼外,美景如画,酒过三轮、味过五番后,众人也放开了包袱,话也开始多了。
李隆业突然开口问道:“姚开府,上完节不知贵府扎了什么花灯?”
“回岐王的话,老臣让家中老奴扎了几盏纱灯,挂在陋宅,陛下体恤老臣,派人送来八盏漂亮的宫灯,要是岐王有兴趣,可随时到来看。”姚崇一脸正色地说。
“姚开宗两袖清风,本王佩服。”
姚崇在开元初年,为大唐的发展作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姚崇十策》让大唐重新成为一流的帝国,然而姚崇在职时很自律,当宰相只租了一个小宅子,辞去相位后,到寺庙居住静心养气,虽说教子引人诟病,但姚崇对自己还是要求很严格。
要不然,李隆基也不会把他留下参与政事,也不会跟他商议重大国事。
宋璟故意岔开这个话题:“诸位,你们也看到,今年的花灯,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犹胜旧年,不知这次是谁能做得最好,得到陛下的厚赏呢?”
一直很少说话的张说笑着说:“长安县多制花灯能手,已经连续二年得陛下奖赏,想必今年也不会例外。”
长安城城廓外以朱雀大街东西分治,东归万年县,西归长安县,有对手就有竞争,两位县令不仅在经济、治安方面暗暗较劲,上元佳节这种皇帝重视的欢乐盛会些,更是使出浑身解数。
别人怎么评价可以忽略,李隆基的意见最重要,每年李隆基都会重赏一名花灯做得好的人,那个出自哪个县,就是哪个县获胜。
要是得奖的不是长安的百姓,登记在哪个县也算哪个县获胜。
随着时间的消逝,天色慢慢暗了起来,然而,街上的行上反而越来越多,所有人都翘首以待,等着夜幕的隆临。
换作以前,天一黑就急急忙忙往家里赶,免得关闭城门坊门后被武候抓住,可今天不同,上元节没有市禁,也没宵禁,以花灯为重的上元节,那是越夜越精彩。
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好像舍不得人世间的繁华,迟迟没有落下,迫不及待的长安百姓再也不等了,纷纷把自己精心准备的花灯挂了起来。
一盏、二盏、三盏...花灯越点越多,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挂起花灯,看起来就像天上数不尽的星星,各衙门、武候铺也行动起来,开始点燃提前挂在路边、巷角和高处的花灯,皇宫和各城楼也配合地挂起了花灯。
转眼间,长安变成花灯的世界,放眼看去,映进眼帘全各式各样的花灯,数不胜数的花灯把长安照得光如白昼。
花灯多,人更多,长安的大街上全是人,挤得密密麻的,今年上元节的花灯设两个主会场,一纵一横,纵是由明德门至朱雀门的朱雀大街,横是由春明门到金光门这段路,这二处花灯最多,人气也最高。
长安上元节,官府规定所有建筑物都要挂花灯,每条街、每条巷都要用花灯点缀,朝廷在两个主会场设立特定的区域,只要谁的花灯做得好,就可以拿到这些地方挂起,供人欣赏、也供朝廷委派的评委察看,除了可以收获一大堆赞誉和奖赏,优胜的可以加入民间花灯巡游。
要是被皇帝选中,马上获得一大笔封赏。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唐百姓对花灯的分类更严格,不同款式、不同大小的花灯会分到不同的类别,像传统花灯类、新式花灯类、影灯类、灯车类等等。
一个盛大的灯会,自然少不了朝廷的参与。
灯会分为民间灯会和官方灯会,国家富强、国库充盈,官方举办的灯会更加盛大奢侈,可以用“昼夜不息,阅月未止”来形容。
上元节是难得露脸的盛会,那些豪门大族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挖空心思讨好皇帝,有的还举行小型灯会供长安百姓和游人观赏,以示自己的实力。
走在长安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花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也呈多样化,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等。
这些都是传统的,一些高档的灯,会作成各种种样的造形,如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更高级的有灯车、灯轮、灯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出。
不知多少人看花了眼,也不知多少人被长安的灯市折服。
“你们,这盏莲花灯做得真是别致。”
“最好看就是那盏八角纱灯,上面还有郑鹏郑大才子为一代花魁林薰儿题的那首诗,光是这首诗本小姐就要为它加分。”
“快来看,快来看,这盏花灯好有趣,在上面架一个茶壶,绝了,还能煮茶。”
“东面,你们看,东面,好高啊,这个灯轮,起码有十五丈高,快去看看。”
很多人被灯轮吸引,一窝蜂去欣赏,然而,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有些不屑地说:“没见过世面,那些达官贵人的花灯还没有放出来,朝廷制作的花灯也没露面,要看最大、最精致、最漂亮的花灯,晚些花灯巡游就能看到。”
街上的花灯精美、数不胜数,街上的才子佳人比比皆是,就是人太多了,人挨着人,脚碰着脚,不少人为了找一个好的赏灯位置争吵起来,一些好的景点,有人甚至被人潮挤得双脚悬空而走。
这时最忙的,无疑就是保护主人赏灯的奴仆,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人墙保护自己的主人。
当然,有些人不用争也能找到很好观赏花灯,例如皇帝李隆基、岐王李隆业、姚崇、宋璟、张锐一行人,就在朱雀门上高高的城楼上设宴,与兄弟、重臣共庆贺上元佳节,也可以与民共乐。
朱雀门城楼正好是一纵一横两个主会场的中心点,这也是观赏灯的最佳地点,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事整个长安城,也可以清楚地欣赏灯会。
“皇上,臣弟久不在长安,不能侍奉在皇上左右,谨以此杯祝皇上龙体安康,祝大唐国运昌隆。”李隆业举起酒杯,向李隆基祝酒。
李隆基站起来,轻轻拍了拍李隆业的肩膀说:“皇弟替朕守护地方,受累了,让我们兄弟共饮此酒。”
武则天当政时,李唐一脉在她的管制下,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作为李唐宗室,日子还过得很艰辛,李隆基和几个兄弟相濡以沫,建立深厚的感情。
然后,生在帝王家,很多事情要注意,李隆基把感情很好的兄弟,派到外地做刺史,诸王虽为一方牧守,但并不掌握军政大权,从而减少了起兵造反的可能性。同时,为了减少京官与诸王、诸王之间的接触机会,唐玄宗还规定“宗王以下每季两人入朝,周而复始。”,使诸王不能同时留居京城。
李隆业是李隆基最喜欢的弟弟,看到他回来也很高兴。
喝完酒,李隆基坐下,示意李隆业坐下后,指着下面游人如织、灯光辉煌的长安城,有感而发道:“大唐能有今日之昌盛,离不开皇弟和众卿家的努力,朕要敬诸位一杯。”
众人连忙说不敢,有些诚惶诚恐地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光。
皇帝亲自敬酒,谁敢不喝?
“大唐能有今日基业,都是陛下英明,老臣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姚崇喝完酒,放下杯后,第一时谢恩。
“陛下英明,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众大臣、包括李隆业都跪倒在地。
看到气氛有严肃,李隆基哈哈一笑:“今晚是上元佳节,看看长安热闹如斯,不能辜负如此良辰美景,朕对尔等有二个要求,一是礼数能免则免,二是不商政事,只谈风月。”
一众大臣自然连连应下。
桌子上,菜香酒醇,城楼外,美景如画,酒过三轮、味过五番后,众人也放开了包袱,话也开始多了。
李隆业突然开口问道:“姚开府,上完节不知贵府扎了什么花灯?”
“回岐王的话,老臣让家中老奴扎了几盏纱灯,挂在陋宅,陛下体恤老臣,派人送来八盏漂亮的宫灯,要是岐王有兴趣,可随时到来看。”姚崇一脸正色地说。
“姚开宗两袖清风,本王佩服。”
姚崇在开元初年,为大唐的发展作了极大的贡献,他的《姚崇十策》让大唐重新成为一流的帝国,然而姚崇在职时很自律,当宰相只租了一个小宅子,辞去相位后,到寺庙居住静心养气,虽说教子引人诟病,但姚崇对自己还是要求很严格。
要不然,李隆基也不会把他留下参与政事,也不会跟他商议重大国事。
宋璟故意岔开这个话题:“诸位,你们也看到,今年的花灯,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犹胜旧年,不知这次是谁能做得最好,得到陛下的厚赏呢?”
一直很少说话的张说笑着说:“长安县多制花灯能手,已经连续二年得陛下奖赏,想必今年也不会例外。”
长安城城廓外以朱雀大街东西分治,东归万年县,西归长安县,有对手就有竞争,两位县令不仅在经济、治安方面暗暗较劲,上元佳节这种皇帝重视的欢乐盛会些,更是使出浑身解数。
别人怎么评价可以忽略,李隆基的意见最重要,每年李隆基都会重赏一名花灯做得好的人,那个出自哪个县,就是哪个县获胜。
要是得奖的不是长安的百姓,登记在哪个县也算哪个县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