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四面之相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裴该担心周访活不长了,但可惜一时间也找不出来更合适的人选,况且若任命他人守牧荆州,不但要跟王敦起冲突,估计周访那一关就先过不去……算了,那就暂且让周访干吧,过两年再找机会换人。
于是对刘隗说:“卿言是也,周士达可任。然……王处仲尚不能插手湘事,湘州亦可命人否?”王敦的势力主要涵盖扬、江二州,所以我得在荆、湘同时埋剑——至于交、广,又偏远又贫瘠,暂时就不必要理会啦。
刘隗答道:“应思远可也。”
裴该说好,那就任命应詹为湘州刺史,另加周访都督荆、湘、益三州军事——益州周士达自然管不着,但可以此任命协助他防堵成汉东出——用他来制约王敦。
然后又问:“卿既谋太宰属吏,当加刁玄亮实镇,或将军号?”
实镇就是有地方权柄,加将军号就是有掌兵的机会——你们这一派总得揽点儿兵马,才能以防万一之变啊。
刘隗推辞道:“末吏与刁玄亮既罢庾元规,若再加职,必为王氏目为肉中之刺,且琅琊大王亦未必无疑……”司马睿说不定就会琢磨,哦,你们劝了我半天,究竟是为我考虑啊,还是想借此机会从朝廷求官要权,为自家利益谋划哪?“我等将自筹措,不劳裴公费心。”
裴该反复规劝不听,只索罢了,心说在原本历史上,你们这俩货要是跟郗鉴似的,先掌握了一定兵权,说不定就不会被王敦一击而垮呢!不过算了,人各有志,要原本就没掌兵之心,就算硬塞给你们兵马,也肯定带不了……
一切商议妥当,只等尚书草拟完制书,上奏天子——当然只是简单过道程序而已——裴该用印,便可以明发了。刘隗告退之前,裴该又提出来一个要求:“前闻乡音,深有感触,且我幕下无如掾之笔,今求郭璞留任,卿意如何?”
刘隗躬身答道:“敢不从命。”
终究郭璞不过是微末小吏而已,江东从司马睿、王导以下,多数把他当成一纯算命的,这种人回不回去的,有啥要紧了?既然裴公念在同乡之情,想要留下他,那就留好了。
此事对于郭景纯却是意外之喜,他还在琢磨着要怎么找个机会,向裴公请求,让自己留在中原,不必南归——回去继续当算命的吗,有啥意义?哪有出头的机会?
在长安这些天,他也到处打听过了,估计裴公手底下缺人,所以经常不论门第,破格擢用。那我虽出寒门,终究是裴公闻喜同乡啊,连王贡那种江南混混都入车骑大将军幕为主簿了,我好歹学问比他强些吧?
谁想到刘隗从尚书省回来一说,裴公竟然主动挽留自己,郭璞深感恩德,赶紧跑去裴该府上谒见、致谢——此前因为有刘隗在,他身为小吏,还不敢主动去找裴该,如今就没关系了。但是刘隗也私下里关照郭璞,说:“卿在裴公之侧,当切谏其勿起‘背’意,且细观之,若有端倪,千万遣人通传于我。”
郭璞口中连声应诺,其实心里在说:裴该背不背的,这两年肯定瞧不出什么端倪来,等再过两年……其势若到,不由他不生篡心,且我可为从龙之臣,干嘛要去通知你?而且万一消息泄露,那我肯定脑袋搬家啊,谁肯冒这个险?!
至于裴该属意于郭璞,那还真跟是否同乡没关系。一则他是灵魂穿越,对于这一世的亲情本就淡漠,何况乡情?再者说了,河东老乡一大票都即将北归来投——不仅仅卫展,还有此前寄居汝南的柳恭、柳矩,和南渡襄阳的柳习、柳卓,都已经抵达了河南,正在谋划是留佐祖逖好啊,还是入关依附裴该为好。
所以说,河东人多了,大姓更多,谁会在乎一个寒门出身的郭璞呢?
裴该看重郭璞,主要在于此人笔头了得,本就是两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他裴大将军幕府里就缺这种人。想那司马睿坐镇建康,幕下号称“百六掾”,而他裴某手下,即便加上已然外放或迟早会外放以独当一面的裴嶷、殷峤、游遐、韦鸿等人,能凑齐三十个不?朝中、军中,公务如此繁忙,代笔捉刀的不能够总是小猫三两只啊。
其次呢,裴该对于郭璞看相之能,也很好奇。他本人自然是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即便隐约感觉苍天使自己穿越,必有深意,也不觉得这“天”是什么有意识的高等生灵,即便开始有些相信命数,也不觉得命数可以预测——可预测就说明不易扭转,但他却相信“我命在我不在天”!至于《晋书》上所载郭景纯种种“神迹”,裴该全当是玄幻小说。
好比说根据记载,郭璞南渡前曾经依附过庐江太守胡康(或作胡孟康,或独言康,考虑到当时士人以单姓为主,则孟康当为字,或‘孟’字为衍文),离开的时候,因为贪恋主人家一名婢女,就取来三升小豆,撒于宅外。结果胡康大早上的起来,忽见数千赤衣人围绕其家,靠近去瞧却又不见了。他自然找郭璞来卜算,郭璞就说:“君家不宜畜此婢,可于东南二十里外卖之,且勿争价,则此妖可除。”他暗中早派人跟二十里外等着了,就此以低价买得心仪的婢女,然后书符投于井中,数千赤衣人尽皆反绑双手,自投于井……
我靠这就是所谓的“撒豆成兵”吧?郭璞要真有这本事,还能被王敦所杀吗?他只要抓把豆子一撒,化作大队赤衣人,即便只有虚影,王处仲也肯定得当场吓尿吧?
所以说,《晋书》所载,岂止不可尽信,简直是完全不能信,那郭景纯究竟有没有真本事哪?看相卜算,是不是有一定尚且不为人所知的科学道理在里面?裴该真是很好奇啊。
于是等到郭璞上门来致谢,裴该好言抚慰,先安排他做书记,为自己草拟文书,然后就问了:“闻卿善相,可能相我否?”
郭璞来前就已经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了——他认为裴该留下自己,三成是看中了自己的文采,剩下七成,还是把自己当个算命的……这可无法可想,谁让自己学了道术,又到处去展示呢——就此简明扼要地回答说:“明公之相,贵不可言。”
裴该心里话这还用你说?我都做到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大都督,几为人臣顶峰了,即便转眼就死,或者势力瞬间崩溃,这会儿也肯定贵不可言——“可备悉言之。”说着话还特意摆了摆姿势,好让郭璞瞧个清楚明白。
郭璞装模作样看了一会儿,拱手要求:“明公请起身……请转身。”其实昨天跟刘隗来至裴府,郭景纯早就已经抵近观察过裴该的面相了,但——我还想再瞧瞧您的背究竟怎样。当然啦,即便还是那天的结论,只要一“背”,更为显贵,他也是不敢轻易宣之于口的。
这话私底下跟别人说说还则罢了,怎敢对当事人明言啊?倘若裴该并无反意,会不会以为自己跟蒯彻似的,是想教唆他背晋哪?那还不当场下令把自己拖出去砍了?即便裴该有反意,终究形势未到,就更应该赶紧封口,免生流言蜚语。
昔日主簿耿包密白袁绍,说:“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袁绍若是全无篡意,就该当即斥退甚至杀戮耿包,但他没这么做,反而把耿包之言遍示群僚,以听取意见,结果大家伙儿都说此人妖言惑众,理当正法。袁绍知道时机未到,人心不附,只好把耿包给宰了。
这是前车之鉴啊,郭景纯哪敢傻乎乎地步耿包的后尘?
于是仔细观察裴该的背影,恍恍惚惚,影影绰绰,貌似自己那天并没有瞧错,但这话绝对不能够明说。因而他装模作样沉吟少顷,对裴该说:“明公适才坐北而向南,堂外天光普照,面无荫翳,乃成功之相。再起身而向西,光明在左,荫翳于右,示用武也;折而北向,不见其面,不敢多言;转而向东,光明在右,荫翳于左,示文德也。”
裴该心说有理啊,我方用兵于西,而对于东方的祖逖势力,则要结交之、羁縻之,纯以文德为治。但是脸朝北的时候究竟又如何呢?“卿可来北,观我面相。”说着话,再次背对郭璞。
郭璞瞧着裴该的背影,心里就多少有点儿哆嗦,赶紧绕至北侧,装模作样细细一看,回答道:“明公面黑,乃生威武之意,岂非胡寇殄灭之相乎?”
裴该心说这就纯粹是片儿汤话了,不过如今君臣之份已定,郭璞又是初来乍到,估计真瞧出什么不好来,他也不敢随便开口。当即微微而笑,转身坐下,郭璞也赶紧绕将回来,侧向陪侍。裴该嘱咐他:“景纯,所谓‘忠言逆耳’,卿日后若有所见,若有所思,可直陈不讳,不必专言好事,以悦我心。”郭璞赶紧拱手:“臣当牢记明公之言。”
裴该说好吧,那咱们就再来探讨一下江东的问题,你在建康都给谁瞧过相哪,结论如何啊……
——————————
三日之后,长安朝廷连发多份诏旨。首先是责备南阳王司马保不修德政,不从王命,要他赶紧到长安来陛见,跟天子驾前解释个清楚;其次命诸王归藩——主要是指身在建康的西阳、南顿等四王——并徙封琅琊王司马睿为丹阳王,拜为太宰,徙封东海王司马裒为吴兴王;第三,征召周嵩、周谟、贺隰、纪友、王舒、王擂等人赴长安任官。
使者两道而出,西行的只是一名普通尚书郎,南行的职责较重,则委派以尚书梁允。此外,诏征身在河南的荀邃、邓攸入朝,补任为尚书。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曾任河东太守——也算裴该半拉老乡——还参过吴王司马晏、东海王司马越、新蔡王司马腾幕。这人在“永嘉之乱”中的经历,与裴该差相仿佛,也是曾为石勒所虏,被迫归降——不过据说石勒原本是想要杀他的,他在入帐之前,发现门吏乃是旧识,就索要纸笔,写下了诀别之文,门吏呈文于石勒,石勒赏识邓攸的文采,于是赦免之,置于幕下……
当然啦,这是《晋书》的记载,邓攸本人则对此段经历讳莫如深,不跟裴该似的,到处去宣扬乃至于炫耀。然而裴该对这种说法却深不以为然——石勒我还不知道吗?他认识字吗就欣赏某人的文采?扯什么淡哪!
总之,邓攸归附石勒,被任命为参军,还与张宾比邻而居,深得张宾的敬重。可是邓伯道并非真心降伏,后来得着个机会,就用牛马驮着妻儿,逃出了胡营,往依荥阳李矩李世回。
对此裴该也不怎么相信。要知道石勒和张宾是多敏的人哪,再巧妙的计谋只能对他们用一回,第二回必然无效,那么若真有邓攸逃亡在先,自己哪还有机会步其后尘呢?他本人起初在宁平城被俘之时,浑浑噩噩,还没想那么多,等到在胡营中暂且安顿下来了,才回忆起还有邓攸这一出呢……以问张宾,张孟孙不知为何,不愿多谈。裴该心说若早想起这事儿来,我都不敢诈降,可是已然如此了,即便拼死也得试着逃一回吧。
其实若非忆起此事,他当初在胡营中便不会那么苦心积虑,谋划过深,如今回想起来,除了假装爱书成痴外,很多小花巧其实都对大局无用,倘若写成小说,纯属枝节衍文,算水。
拉回来说,等到邓攸投奔李矩之后,事迹就比较清晰了。据说他在荥阳三年,荀组和司马邺多次征召,李矩都不肯放他离去,最后他故伎重施,偷偷落跑,往投荀组,李矩恼怒之下,又多扣了他家眷好几年。
东晋建立后,邓攸因与刁协、周顗交好而得到司马睿的重用,最高做到侍中、尚书左仆射——也算东晋初兴的一位名臣了。
在这条时间线上,祖逖入河南后,也向李矩索要邓攸,这回李世回不敢不松手了——祖逖跟荀组、司马邺不同,如今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邓攸遂得参祖士稚幕。上回祖逖来时也跟裴该提起过,邓伯道才堪大用啊,裴该因此就——既然如此,那你给我拿过来啵!
裴该担心周访活不长了,但可惜一时间也找不出来更合适的人选,况且若任命他人守牧荆州,不但要跟王敦起冲突,估计周访那一关就先过不去……算了,那就暂且让周访干吧,过两年再找机会换人。
于是对刘隗说:“卿言是也,周士达可任。然……王处仲尚不能插手湘事,湘州亦可命人否?”王敦的势力主要涵盖扬、江二州,所以我得在荆、湘同时埋剑——至于交、广,又偏远又贫瘠,暂时就不必要理会啦。
刘隗答道:“应思远可也。”
裴该说好,那就任命应詹为湘州刺史,另加周访都督荆、湘、益三州军事——益州周士达自然管不着,但可以此任命协助他防堵成汉东出——用他来制约王敦。
然后又问:“卿既谋太宰属吏,当加刁玄亮实镇,或将军号?”
实镇就是有地方权柄,加将军号就是有掌兵的机会——你们这一派总得揽点儿兵马,才能以防万一之变啊。
刘隗推辞道:“末吏与刁玄亮既罢庾元规,若再加职,必为王氏目为肉中之刺,且琅琊大王亦未必无疑……”司马睿说不定就会琢磨,哦,你们劝了我半天,究竟是为我考虑啊,还是想借此机会从朝廷求官要权,为自家利益谋划哪?“我等将自筹措,不劳裴公费心。”
裴该反复规劝不听,只索罢了,心说在原本历史上,你们这俩货要是跟郗鉴似的,先掌握了一定兵权,说不定就不会被王敦一击而垮呢!不过算了,人各有志,要原本就没掌兵之心,就算硬塞给你们兵马,也肯定带不了……
一切商议妥当,只等尚书草拟完制书,上奏天子——当然只是简单过道程序而已——裴该用印,便可以明发了。刘隗告退之前,裴该又提出来一个要求:“前闻乡音,深有感触,且我幕下无如掾之笔,今求郭璞留任,卿意如何?”
刘隗躬身答道:“敢不从命。”
终究郭璞不过是微末小吏而已,江东从司马睿、王导以下,多数把他当成一纯算命的,这种人回不回去的,有啥要紧了?既然裴公念在同乡之情,想要留下他,那就留好了。
此事对于郭景纯却是意外之喜,他还在琢磨着要怎么找个机会,向裴公请求,让自己留在中原,不必南归——回去继续当算命的吗,有啥意义?哪有出头的机会?
在长安这些天,他也到处打听过了,估计裴公手底下缺人,所以经常不论门第,破格擢用。那我虽出寒门,终究是裴公闻喜同乡啊,连王贡那种江南混混都入车骑大将军幕为主簿了,我好歹学问比他强些吧?
谁想到刘隗从尚书省回来一说,裴公竟然主动挽留自己,郭璞深感恩德,赶紧跑去裴该府上谒见、致谢——此前因为有刘隗在,他身为小吏,还不敢主动去找裴该,如今就没关系了。但是刘隗也私下里关照郭璞,说:“卿在裴公之侧,当切谏其勿起‘背’意,且细观之,若有端倪,千万遣人通传于我。”
郭璞口中连声应诺,其实心里在说:裴该背不背的,这两年肯定瞧不出什么端倪来,等再过两年……其势若到,不由他不生篡心,且我可为从龙之臣,干嘛要去通知你?而且万一消息泄露,那我肯定脑袋搬家啊,谁肯冒这个险?!
至于裴该属意于郭璞,那还真跟是否同乡没关系。一则他是灵魂穿越,对于这一世的亲情本就淡漠,何况乡情?再者说了,河东老乡一大票都即将北归来投——不仅仅卫展,还有此前寄居汝南的柳恭、柳矩,和南渡襄阳的柳习、柳卓,都已经抵达了河南,正在谋划是留佐祖逖好啊,还是入关依附裴该为好。
所以说,河东人多了,大姓更多,谁会在乎一个寒门出身的郭璞呢?
裴该看重郭璞,主要在于此人笔头了得,本就是两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他裴大将军幕府里就缺这种人。想那司马睿坐镇建康,幕下号称“百六掾”,而他裴某手下,即便加上已然外放或迟早会外放以独当一面的裴嶷、殷峤、游遐、韦鸿等人,能凑齐三十个不?朝中、军中,公务如此繁忙,代笔捉刀的不能够总是小猫三两只啊。
其次呢,裴该对于郭璞看相之能,也很好奇。他本人自然是不信那些神神鬼鬼的,即便隐约感觉苍天使自己穿越,必有深意,也不觉得这“天”是什么有意识的高等生灵,即便开始有些相信命数,也不觉得命数可以预测——可预测就说明不易扭转,但他却相信“我命在我不在天”!至于《晋书》上所载郭景纯种种“神迹”,裴该全当是玄幻小说。
好比说根据记载,郭璞南渡前曾经依附过庐江太守胡康(或作胡孟康,或独言康,考虑到当时士人以单姓为主,则孟康当为字,或‘孟’字为衍文),离开的时候,因为贪恋主人家一名婢女,就取来三升小豆,撒于宅外。结果胡康大早上的起来,忽见数千赤衣人围绕其家,靠近去瞧却又不见了。他自然找郭璞来卜算,郭璞就说:“君家不宜畜此婢,可于东南二十里外卖之,且勿争价,则此妖可除。”他暗中早派人跟二十里外等着了,就此以低价买得心仪的婢女,然后书符投于井中,数千赤衣人尽皆反绑双手,自投于井……
我靠这就是所谓的“撒豆成兵”吧?郭璞要真有这本事,还能被王敦所杀吗?他只要抓把豆子一撒,化作大队赤衣人,即便只有虚影,王处仲也肯定得当场吓尿吧?
所以说,《晋书》所载,岂止不可尽信,简直是完全不能信,那郭景纯究竟有没有真本事哪?看相卜算,是不是有一定尚且不为人所知的科学道理在里面?裴该真是很好奇啊。
于是等到郭璞上门来致谢,裴该好言抚慰,先安排他做书记,为自己草拟文书,然后就问了:“闻卿善相,可能相我否?”
郭璞来前就已经料到会有这么一出了——他认为裴该留下自己,三成是看中了自己的文采,剩下七成,还是把自己当个算命的……这可无法可想,谁让自己学了道术,又到处去展示呢——就此简明扼要地回答说:“明公之相,贵不可言。”
裴该心里话这还用你说?我都做到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大都督,几为人臣顶峰了,即便转眼就死,或者势力瞬间崩溃,这会儿也肯定贵不可言——“可备悉言之。”说着话还特意摆了摆姿势,好让郭璞瞧个清楚明白。
郭璞装模作样看了一会儿,拱手要求:“明公请起身……请转身。”其实昨天跟刘隗来至裴府,郭景纯早就已经抵近观察过裴该的面相了,但——我还想再瞧瞧您的背究竟怎样。当然啦,即便还是那天的结论,只要一“背”,更为显贵,他也是不敢轻易宣之于口的。
这话私底下跟别人说说还则罢了,怎敢对当事人明言啊?倘若裴该并无反意,会不会以为自己跟蒯彻似的,是想教唆他背晋哪?那还不当场下令把自己拖出去砍了?即便裴该有反意,终究形势未到,就更应该赶紧封口,免生流言蜚语。
昔日主簿耿包密白袁绍,说:“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袁绍若是全无篡意,就该当即斥退甚至杀戮耿包,但他没这么做,反而把耿包之言遍示群僚,以听取意见,结果大家伙儿都说此人妖言惑众,理当正法。袁绍知道时机未到,人心不附,只好把耿包给宰了。
这是前车之鉴啊,郭景纯哪敢傻乎乎地步耿包的后尘?
于是仔细观察裴该的背影,恍恍惚惚,影影绰绰,貌似自己那天并没有瞧错,但这话绝对不能够明说。因而他装模作样沉吟少顷,对裴该说:“明公适才坐北而向南,堂外天光普照,面无荫翳,乃成功之相。再起身而向西,光明在左,荫翳于右,示用武也;折而北向,不见其面,不敢多言;转而向东,光明在右,荫翳于左,示文德也。”
裴该心说有理啊,我方用兵于西,而对于东方的祖逖势力,则要结交之、羁縻之,纯以文德为治。但是脸朝北的时候究竟又如何呢?“卿可来北,观我面相。”说着话,再次背对郭璞。
郭璞瞧着裴该的背影,心里就多少有点儿哆嗦,赶紧绕至北侧,装模作样细细一看,回答道:“明公面黑,乃生威武之意,岂非胡寇殄灭之相乎?”
裴该心说这就纯粹是片儿汤话了,不过如今君臣之份已定,郭璞又是初来乍到,估计真瞧出什么不好来,他也不敢随便开口。当即微微而笑,转身坐下,郭璞也赶紧绕将回来,侧向陪侍。裴该嘱咐他:“景纯,所谓‘忠言逆耳’,卿日后若有所见,若有所思,可直陈不讳,不必专言好事,以悦我心。”郭璞赶紧拱手:“臣当牢记明公之言。”
裴该说好吧,那咱们就再来探讨一下江东的问题,你在建康都给谁瞧过相哪,结论如何啊……
——————————
三日之后,长安朝廷连发多份诏旨。首先是责备南阳王司马保不修德政,不从王命,要他赶紧到长安来陛见,跟天子驾前解释个清楚;其次命诸王归藩——主要是指身在建康的西阳、南顿等四王——并徙封琅琊王司马睿为丹阳王,拜为太宰,徙封东海王司马裒为吴兴王;第三,征召周嵩、周谟、贺隰、纪友、王舒、王擂等人赴长安任官。
使者两道而出,西行的只是一名普通尚书郎,南行的职责较重,则委派以尚书梁允。此外,诏征身在河南的荀邃、邓攸入朝,补任为尚书。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人,曾任河东太守——也算裴该半拉老乡——还参过吴王司马晏、东海王司马越、新蔡王司马腾幕。这人在“永嘉之乱”中的经历,与裴该差相仿佛,也是曾为石勒所虏,被迫归降——不过据说石勒原本是想要杀他的,他在入帐之前,发现门吏乃是旧识,就索要纸笔,写下了诀别之文,门吏呈文于石勒,石勒赏识邓攸的文采,于是赦免之,置于幕下……
当然啦,这是《晋书》的记载,邓攸本人则对此段经历讳莫如深,不跟裴该似的,到处去宣扬乃至于炫耀。然而裴该对这种说法却深不以为然——石勒我还不知道吗?他认识字吗就欣赏某人的文采?扯什么淡哪!
总之,邓攸归附石勒,被任命为参军,还与张宾比邻而居,深得张宾的敬重。可是邓伯道并非真心降伏,后来得着个机会,就用牛马驮着妻儿,逃出了胡营,往依荥阳李矩李世回。
对此裴该也不怎么相信。要知道石勒和张宾是多敏的人哪,再巧妙的计谋只能对他们用一回,第二回必然无效,那么若真有邓攸逃亡在先,自己哪还有机会步其后尘呢?他本人起初在宁平城被俘之时,浑浑噩噩,还没想那么多,等到在胡营中暂且安顿下来了,才回忆起还有邓攸这一出呢……以问张宾,张孟孙不知为何,不愿多谈。裴该心说若早想起这事儿来,我都不敢诈降,可是已然如此了,即便拼死也得试着逃一回吧。
其实若非忆起此事,他当初在胡营中便不会那么苦心积虑,谋划过深,如今回想起来,除了假装爱书成痴外,很多小花巧其实都对大局无用,倘若写成小说,纯属枝节衍文,算水。
拉回来说,等到邓攸投奔李矩之后,事迹就比较清晰了。据说他在荥阳三年,荀组和司马邺多次征召,李矩都不肯放他离去,最后他故伎重施,偷偷落跑,往投荀组,李矩恼怒之下,又多扣了他家眷好几年。
东晋建立后,邓攸因与刁协、周顗交好而得到司马睿的重用,最高做到侍中、尚书左仆射——也算东晋初兴的一位名臣了。
在这条时间线上,祖逖入河南后,也向李矩索要邓攸,这回李世回不敢不松手了——祖逖跟荀组、司马邺不同,如今是自己的顶头上司——邓攸遂得参祖士稚幕。上回祖逖来时也跟裴该提起过,邓伯道才堪大用啊,裴该因此就——既然如此,那你给我拿过来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