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4章 军器之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中易和林仁肇一起待了整整五天,这五天里,君臣二人形影不离。
时间一长,群臣们就知道了。皇帝并没有在宫里,居然在京郊的馆驿里,连续住了五天。
这又是闹的那一出呢?
李中易才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他和林仁肇一起,商量了很多大事。
头一条就是,现有的海船,尽管可以东渡去高丽,却并不适合真正的远洋,必须要作出较大的改进。
其次,海战的兵器,尽量以火炮为主。
但是,12磅的火炮上船之后,显然会遇到很大的麻烦。船的龙骨,能否持续性的吃得住劲,成了一个很实质性的难题。
另外,李中易告诉了林仁肇,24磅炮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之中。看进度,不晚于明年,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再就是,李中易回来后,改进了燧发枪管的制造工艺,这主要是李虎的功劳。
李虎办事十分认真踏实,在他的督促下,工匠们找到了硬度更高的合金钢的配方。
只是,这种合金钢,由于成本太高,其中的几种稀有金属,也难于大量找到,无法大规模量产,用于刀枪等兵器。
李中易一听,就联想到了枪管的钻头,马上就布置了下去,利用这种合金钢,制造出枪管的钻头。
以前,钻枪管,都是靠的纯粹的手工,并无钻床。
现在,有了特制的合金钢之后,李中易领着工匠们转变思路,做成了近百台手工钻床。
尽管是人力的钻床,但是,制造枪管的进度,瞬间被提速了好几十倍。
在钻床的帮助下,一个熟练的工匠师傅,一天便可以钻出一根枪管来。而此前,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日产几十根枪管的产量,李中易尽管还有遗憾,但是也已经很满意了。
因为,一年就可以生产近一万多根枪管了。
军器监枪坊的工匠们,都知道一个事实,燧发枪的结构其实并不复杂,除了枪管之外,就打火击发机构。
其中,拖慢进度的,主要是枪管的制造速度太慢了,而且废品率也极高。
李中易领着林仁肇,进了军器监枪所,林仁肇像土包子似的,整个的看傻了眼。
试枪的工匠,当着李中易和林仁肇的面,在距离一百米的地方,摆上了明光铠。
由于射击精度不够的问题,试枪的工匠连发了十几枪,才命中了明光铠。
李中易领着林仁肇,走过去看明光铠的受损情况。
当林仁肇看见,防护力超强的明光铠居然被射了个大洞,铠后绑着猪肉也被轰开了一个大洞。
李中易笑道:“这是用的普通圆弹,杀伤力还可以,但是射程太近了。坊间的工匠们,正在改进新弹,打算将圆弹改为尖头弹,那样的话,不仅射程明显增加,杀伤力也会更可观的。”
林仁肇是个直肠子,不怎么会说话,他想了想说:“若是海船上,大家都用此枪和海盗作战,则我军必胜。”
按照惯常的套路,此时就应该颂扬圣上的天威了。可是,林仁肇只是干巴巴的就事论事。
这是个不擅长拍马屁的家伙,一旁陪着的李虎,不由对林仁肇大有知己之感。
李虎也不太会说话,只不过,因为家学渊源的缘故,李虎比林仁肇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实验造船需要时间,造枪也需要时间。等英式战列舰造出来之后,李中易的手上,恐怕已经不缺枪炮了。
看了枪的进度和威力后,李中易的心情很好,就带着林仁肇去了炮坊。
李虎介绍说:“如今的炮坊,除了6磅炮和12磅炮外,正在研制船上用的24磅炮。”
出于标准的需要,李中易不打算造太多型号的火炮,陆战的火炮6磅和12磅足够用了。
现在,炮坊的工匠们,正在集中精力攻关24磅炮。
到了试射现场后,李中易拿起一支单筒望远镜,递到了林仁肇的手上。
林仁肇起初有些发蒙,不知道该往哪里看。后来,在李中易的指点下,林仁肇总算是看清楚了,一门巨大的火炮,被固定在了船板之上。
由于距离太远,试炮的工匠们说了些什么,林仁肇完全听不见。但是,他看得很清楚,火炮的底座上,正是司空见惯的厚船板。
过了好一阵子,试炮的工匠们纷纷撤离了现场,专用的炮队按照火炮发射的规程度,装药装弹之后,便点火试射。
“轰。”伴随着惊天动地的轰鸣声,林仁肇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里,出现了浓密的白色烟雾。
等烟雾散尽之后,林仁肇却惊讶的发现,那门巨炮已经歪倒了下去,原本支撑巨炮的底座船板,四分五裂的不成了样子。
“呵呵,科学实验嘛,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可能一次成功。但是,朕相信,只要持续不断的改进,24磅火炮迟早可以装到船上,随着林大将军你,纵横四海。”李中易的一席话,在平凡之中,隐藏着勃勃野心。
林仁肇不由心头猛的一热,情不自禁的单膝跪下,大声说:“臣愿意为皇上纵横四海。”
“哈哈,好,好,好。”李中易哈哈大笑,逼着做事,和自己愿意做事,干劲能一样么?
等李中易命人试射12磅炮的时候,就没有24磅炮那么复杂了,工匠们早就知道了的结果,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正规化操作即可。
“轰。”火炮发出怒吼声之后,林仁肇惊讶的发现,除了炮口冒着白烟之外,火炮纹丝不动,火炮底座上的船板,也并未开裂。
“皇上,这是何故?”林仁肇急切的问李中易。
李虎瞥了眼林仁肇,心说,这小子又犯傻了。万一,把皇帝给问住了,下不来台,可不是惹人厌烦了么?
李中易对于火炮的基本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他心信手拈来的介绍说:“方才的巨炮,装药量太大了,后座力极强,一般的船板根本撑不住。这门12磅炮,装药量就小得多了,只是,射程也近得多。在河上实验的时候,经过仔细的测算,炮口的角度调整到最大,受水浪高低起伏的影响,有效射程不过是四百多丈罢了,我是不太满意的。”
四百丈,也就是大约1200米的样子,李中易犹觉不满意。
可是,林仁肇已经满意之极。因为,战船上,传统的拍杆投石,最远也不过是100丈的样子。。
而且,受拍杆的体积限制,一条大船之上,顶多只能配备一架拍板而已。
这种12磅炮,一条船上至少可以配备十门吧?
林仁肇问出疑问之后,李中易微微一笑,反问道:“十门?太少了。”
李中易领着林仁肇去看仿真版的舰炮布置现场,只见,一排排火炮,排列在仿真船舷的后头。
林仁肇看得格外仔细,他发现,单单是这一排火炮,就足有三十门之多。
炮口都伸出了船舷,显然是用于侧面接战之用。
林仁肇像个土包子一样,彻底的看傻了眼,呆若木鸡。
等林仁肇回过神来,他不由自主的叫道:“我真傻啊,居然没有想到这样布置火炮。”
林仁肇精通水战,水战的远程打击兵器,其实十分的贫瘠,除了投石投火球的拍杆之外,就只剩下弩了。
可问题是,海战之中的弩,哪怕射程足够了,只要敌人躲在船舷的后头不露头,杀伤力也极其有限。
到了黄河岸边的造船坊,林仁肇在模型场内,更是大开了一番眼界。
李中易抬手指着一艘英式帆船型战列舰的模型,叹道:“此物颇为耗费精力。朕都登基这么些年了,依然没有太大的进展。”
林仁肇凑过去,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忽然叫道:“咱们其实可以变个思路。这种五层甲板的巨船,实在是太大了,恐怕一时很难造出来。不如先造出两层甲板,或是三层甲板的这种船,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持续性的改进?”
李中易点点头,笑道:“河里有几艘实验舰,不如过去看看?”
此时的林仁肇,活像是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般,一路走,一路看傻眼,一路惊喜连连。
林仁肇不会做人,却是个实干家。李中易故意带他绕了这么一大圈,把极机密的家底,也都亮了出来,显然是想告诉林仁肇:朕的野心在远洋!
一起用晚膳的时候,李中易想了想,最终还是把实底交给了林仁肇。
“将来啊,等舰队正式成军了,你务必多抓海外的奴隶回来。诸如,修路,架桥,修水坝等重体力活,用的着他们。”
李中易一直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更何况,即使李中易不这么做,等欧洲人发现了非洲、亚洲和新大陆之后,照样还是会开启奴隶贸易。
当年,米国修铁路的时候,每一根枕木的下边,都躺着一具华工的尸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李中易既然不想大规模的征发徭役,又想把稀烂的全国官道,做到秦直道的硬度,那就只能让掳掠来的海外奴隶担此重任了。
没办法,修路,搞基础工程是必须的。不劳动本国的民力,就只能辛苦外国的奴隶了!
李中易和林仁肇一起待了整整五天,这五天里,君臣二人形影不离。
时间一长,群臣们就知道了。皇帝并没有在宫里,居然在京郊的馆驿里,连续住了五天。
这又是闹的那一出呢?
李中易才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他和林仁肇一起,商量了很多大事。
头一条就是,现有的海船,尽管可以东渡去高丽,却并不适合真正的远洋,必须要作出较大的改进。
其次,海战的兵器,尽量以火炮为主。
但是,12磅的火炮上船之后,显然会遇到很大的麻烦。船的龙骨,能否持续性的吃得住劲,成了一个很实质性的难题。
另外,李中易告诉了林仁肇,24磅炮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之中。看进度,不晚于明年,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再就是,李中易回来后,改进了燧发枪管的制造工艺,这主要是李虎的功劳。
李虎办事十分认真踏实,在他的督促下,工匠们找到了硬度更高的合金钢的配方。
只是,这种合金钢,由于成本太高,其中的几种稀有金属,也难于大量找到,无法大规模量产,用于刀枪等兵器。
李中易一听,就联想到了枪管的钻头,马上就布置了下去,利用这种合金钢,制造出枪管的钻头。
以前,钻枪管,都是靠的纯粹的手工,并无钻床。
现在,有了特制的合金钢之后,李中易领着工匠们转变思路,做成了近百台手工钻床。
尽管是人力的钻床,但是,制造枪管的进度,瞬间被提速了好几十倍。
在钻床的帮助下,一个熟练的工匠师傅,一天便可以钻出一根枪管来。而此前,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日产几十根枪管的产量,李中易尽管还有遗憾,但是也已经很满意了。
因为,一年就可以生产近一万多根枪管了。
军器监枪坊的工匠们,都知道一个事实,燧发枪的结构其实并不复杂,除了枪管之外,就打火击发机构。
其中,拖慢进度的,主要是枪管的制造速度太慢了,而且废品率也极高。
李中易领着林仁肇,进了军器监枪所,林仁肇像土包子似的,整个的看傻了眼。
试枪的工匠,当着李中易和林仁肇的面,在距离一百米的地方,摆上了明光铠。
由于射击精度不够的问题,试枪的工匠连发了十几枪,才命中了明光铠。
李中易领着林仁肇,走过去看明光铠的受损情况。
当林仁肇看见,防护力超强的明光铠居然被射了个大洞,铠后绑着猪肉也被轰开了一个大洞。
李中易笑道:“这是用的普通圆弹,杀伤力还可以,但是射程太近了。坊间的工匠们,正在改进新弹,打算将圆弹改为尖头弹,那样的话,不仅射程明显增加,杀伤力也会更可观的。”
林仁肇是个直肠子,不怎么会说话,他想了想说:“若是海船上,大家都用此枪和海盗作战,则我军必胜。”
按照惯常的套路,此时就应该颂扬圣上的天威了。可是,林仁肇只是干巴巴的就事论事。
这是个不擅长拍马屁的家伙,一旁陪着的李虎,不由对林仁肇大有知己之感。
李虎也不太会说话,只不过,因为家学渊源的缘故,李虎比林仁肇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实验造船需要时间,造枪也需要时间。等英式战列舰造出来之后,李中易的手上,恐怕已经不缺枪炮了。
看了枪的进度和威力后,李中易的心情很好,就带着林仁肇去了炮坊。
李虎介绍说:“如今的炮坊,除了6磅炮和12磅炮外,正在研制船上用的24磅炮。”
出于标准的需要,李中易不打算造太多型号的火炮,陆战的火炮6磅和12磅足够用了。
现在,炮坊的工匠们,正在集中精力攻关24磅炮。
到了试射现场后,李中易拿起一支单筒望远镜,递到了林仁肇的手上。
林仁肇起初有些发蒙,不知道该往哪里看。后来,在李中易的指点下,林仁肇总算是看清楚了,一门巨大的火炮,被固定在了船板之上。
由于距离太远,试炮的工匠们说了些什么,林仁肇完全听不见。但是,他看得很清楚,火炮的底座上,正是司空见惯的厚船板。
过了好一阵子,试炮的工匠们纷纷撤离了现场,专用的炮队按照火炮发射的规程度,装药装弹之后,便点火试射。
“轰。”伴随着惊天动地的轰鸣声,林仁肇手里的单筒望远镜里,出现了浓密的白色烟雾。
等烟雾散尽之后,林仁肇却惊讶的发现,那门巨炮已经歪倒了下去,原本支撑巨炮的底座船板,四分五裂的不成了样子。
“呵呵,科学实验嘛,就是这个样子的,不可能一次成功。但是,朕相信,只要持续不断的改进,24磅火炮迟早可以装到船上,随着林大将军你,纵横四海。”李中易的一席话,在平凡之中,隐藏着勃勃野心。
林仁肇不由心头猛的一热,情不自禁的单膝跪下,大声说:“臣愿意为皇上纵横四海。”
“哈哈,好,好,好。”李中易哈哈大笑,逼着做事,和自己愿意做事,干劲能一样么?
等李中易命人试射12磅炮的时候,就没有24磅炮那么复杂了,工匠们早就知道了的结果,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正规化操作即可。
“轰。”火炮发出怒吼声之后,林仁肇惊讶的发现,除了炮口冒着白烟之外,火炮纹丝不动,火炮底座上的船板,也并未开裂。
“皇上,这是何故?”林仁肇急切的问李中易。
李虎瞥了眼林仁肇,心说,这小子又犯傻了。万一,把皇帝给问住了,下不来台,可不是惹人厌烦了么?
李中易对于火炮的基本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他心信手拈来的介绍说:“方才的巨炮,装药量太大了,后座力极强,一般的船板根本撑不住。这门12磅炮,装药量就小得多了,只是,射程也近得多。在河上实验的时候,经过仔细的测算,炮口的角度调整到最大,受水浪高低起伏的影响,有效射程不过是四百多丈罢了,我是不太满意的。”
四百丈,也就是大约1200米的样子,李中易犹觉不满意。
可是,林仁肇已经满意之极。因为,战船上,传统的拍杆投石,最远也不过是100丈的样子。。
而且,受拍杆的体积限制,一条大船之上,顶多只能配备一架拍板而已。
这种12磅炮,一条船上至少可以配备十门吧?
林仁肇问出疑问之后,李中易微微一笑,反问道:“十门?太少了。”
李中易领着林仁肇去看仿真版的舰炮布置现场,只见,一排排火炮,排列在仿真船舷的后头。
林仁肇看得格外仔细,他发现,单单是这一排火炮,就足有三十门之多。
炮口都伸出了船舷,显然是用于侧面接战之用。
林仁肇像个土包子一样,彻底的看傻了眼,呆若木鸡。
等林仁肇回过神来,他不由自主的叫道:“我真傻啊,居然没有想到这样布置火炮。”
林仁肇精通水战,水战的远程打击兵器,其实十分的贫瘠,除了投石投火球的拍杆之外,就只剩下弩了。
可问题是,海战之中的弩,哪怕射程足够了,只要敌人躲在船舷的后头不露头,杀伤力也极其有限。
到了黄河岸边的造船坊,林仁肇在模型场内,更是大开了一番眼界。
李中易抬手指着一艘英式帆船型战列舰的模型,叹道:“此物颇为耗费精力。朕都登基这么些年了,依然没有太大的进展。”
林仁肇凑过去,仔细的琢磨了一番,忽然叫道:“咱们其实可以变个思路。这种五层甲板的巨船,实在是太大了,恐怕一时很难造出来。不如先造出两层甲板,或是三层甲板的这种船,等以后有机会了,再持续性的改进?”
李中易点点头,笑道:“河里有几艘实验舰,不如过去看看?”
此时的林仁肇,活像是初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一般,一路走,一路看傻眼,一路惊喜连连。
林仁肇不会做人,却是个实干家。李中易故意带他绕了这么一大圈,把极机密的家底,也都亮了出来,显然是想告诉林仁肇:朕的野心在远洋!
一起用晚膳的时候,李中易想了想,最终还是把实底交给了林仁肇。
“将来啊,等舰队正式成军了,你务必多抓海外的奴隶回来。诸如,修路,架桥,修水坝等重体力活,用的着他们。”
李中易一直信奉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更何况,即使李中易不这么做,等欧洲人发现了非洲、亚洲和新大陆之后,照样还是会开启奴隶贸易。
当年,米国修铁路的时候,每一根枕木的下边,都躺着一具华工的尸体,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李中易既然不想大规模的征发徭役,又想把稀烂的全国官道,做到秦直道的硬度,那就只能让掳掠来的海外奴隶担此重任了。
没办法,修路,搞基础工程是必须的。不劳动本国的民力,就只能辛苦外国的奴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