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送走第一波移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高英吾幕府多才。英吾跋扈飞扬之气,一变而为忠烈,固是千古奇男子。渡河两疏,令人读之恸哭,何异诸葛出师二表耶。”
松江夏完淳
江南引以为柱石的兴平伯高杰死在河南总兵许定国的鸿门宴上,弘光天子震惊缀朝。
与高杰一起领兵进图中原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刚奔回南京,带来确切消息。杨文骢得知后急忙赴京看望从前线回来的岳父。临行前,他把心腹幕僚孙临留在金山,安排两军合作事宜。
高杰之死是影响未来南中国局势变化的大事,守序请孙临搜集了高杰和史可法北伐的相关材料,由冷应做成简报。
南明初立,来自各地的勤王军阀为了抢地盘频繁械斗,纵是史可法亲将之军也不可避免。高杰刚到淮北时,淮抚路振飞派副总兵金声桓守在徐川不让高杰南渡。金声桓也是明末响当当的人物,自然不是好相与的。
高杰长途转战人困马乏无力硬打,是马士英拉了他一把,派出援兵带着补给接应高部到淮南。刚来时,高杰还是老脾气,好勇斗狠大掠扬州。史可法亲赴高杰军安抚,推食食之,解衣衣之。高杰此后大变,他杀掉掳掠扬州的副总兵杨成整肃军纪,禁止军兵掳掠,不许取民间丝毫钱粮布帛,活脱成了南明岳武穆。
不止约束军纪,高杰在恢复元气后,接连上奏折要求北伐,填补淮西至河南这块明军防线的大空白,人人为之侧目。好好的烟花扬州不待,去北方和建虏流寇拼命。
为了腾出北伐兵力,高杰写信求到仇人黄得功那里,请求黄得功和刘良佐二镇出兵保障北伐的左翼。随后又求到刘泽清那里,请刘镇向西延伸战线,接替部分徐州附近的防区。
三镇把高杰当成了傻子,抢占高镇让出来的淮南地盘可以,出兵淮北那不可能。高杰只好自己行动,身先士卒在徐州修筑防御工事。再派战斗力最强的李成栋部渡黄河,击退当面建虏。消除北面的压力后,他留属下李成栋独守徐州,自率两万精锐北伐恢复中原。
看着南京越其杰府通报杨文骢的北伐详情,冷应和孙临都是唏嘘不已。
冷应想不通,“高杰战力冠于官军,帐下猛将如云,李本深、李成栋、胡茂祯、王之纲诸营,山陕劲兵四万,与闯逆交战都不处下风,怎么就被许定国那个匹夫杀了?”
冷应现在虽然是金城的官员,但对故国之情还是溢于言表。
孙临强忍悲伤,“天不佑大明啊。越公曾苦劝兴平伯不要入睢州城,可他太想拉拢许定国了,也不信许定国那个竖子敢动手。”
守序拿起高杰的冒雪防河疏,“臣以一旅之饥军,忍冻挨饿,惟力是视,誓欲收入人心,再整王宇。”
守序微叹,南京确实没有钱粮。北伐之前史可法请饷,马士英让户部百般应之,银库都搜刮干净了凑出开拔费。可随着战线深入河南,南京没有能力维持一条沿陆路从扬州到归德的补给线。
守序放下奏疏抄本,询问孙临,“高杰的妻子现在哪里?”
“杰妻邢氏和嫡子高元爵等家属都在扬州。“孙临道,“黄得功确定兴平伯死了,立即点兵包围扬州。黄与与二刘三镇联奏,欲把高镇军兵家属赶出扬州,军兵汛地由三镇瓜分。”
冷应语气恨恨,“三个混蛋只会欺负孤儿寡母。”
守序问道:“皇帝同意了吗?”
孙临朝北拱手,“忠良之后,天子怎能容许兴平伯的军兵被瓜分?朝廷已派御马监高起潜赴扬州城安抚高镇军属,司礼监卢九德赴黄得功军前劝黄镇撤兵。”
“天子这事处理的好,黄得功是卢九德一手提拔的。”冷应对守序道:“高杰妻邢氏原是被李自成掳入军中的良家女,高杰与其两情相悦,为一妇人率50骑反出李闯,兴平伯也是我辈性情中人。”
守序点点头,朝冷应道:“你备一些礼物,代我送一封信去扬州。”
高杰所部是唯一听史可法指挥的大部队,也是南明唯一有战斗力的陆师。江南士绅和南京朝廷现在都不知道,高杰之死不仅标志着史可法北伐进图中原的计划破产。江淮防线门户也随之洞开,开封归德淮西这条自古以来北方南下最主要的进攻轴线明军已无力守御了。
孙临见守序有事要交待,退了出去。
高杰为妻子邢氏反出李自成,以高杰自己的说法,邢女士有将略,高杰得以自助,不是因为邢女士的美色。当然,按传言,邢女士很漂亮。高杰南渡后的变化,邢女士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孙临提供的材料显示,高杰北伐后,给邢女士留下两千余军兵守卫家属。除了李成栋、李本深这几个现在已有了独立倾向的大将,扬州这两千人应是高杰嫡系。
冷应准备好笔墨。
守序口述,“建虏南下,屠杀百万,江淮生灵涂炭。”
冷应手一抖,一大块墨斑滴在纸上。
守序摆手示意冷应不用告罪,继续道:“诸将之心难测。君若愿意,可引兵至海门,吾当以舟师济之。”
海门县就在崇明岛北岸,远远避开了建州沿运河南下的主要进军道路。只要到了海门,崇明的驻军就能用船把她们救出来。当然,前提是邢夫人不选择投降。
冷应把守序口述的内容全部翻译成文言文,守序看了两遍觉得没问题后,用红腊封缄,盖上逆戟鲸指环印。
“你在扬州,设法传播个消息。建虏这次南下要屠城,百姓能躲的尽量躲远一些。“
“切记,不要让明朝官方注意到消息散播的源头是你。“
守序语气冰冷,如冬日寒风吹拂吹进了屋内。
“是,大人。“冷应脸色煞白,不敢抬头看。
高杰之死,意味着弘光政权的寿命进入倒计时阶段,守序的计划要加快了。
江淮之间乱纷纷的战局导致很多流民南下,在江北和常镇二府沿街乞讨,甚是悲惨。杨文骢开府库散了几百石粮食勉强没饿死太多人,但流民的长期生计问题就不是他一个兵备道能解决的了。这事甚至连首辅马士英都没办法。
茶农、桑农、丝户等流民里就有的工种很快齐备。丝绸、棉布织造和印染工人问题也不大,向日本和南洋的棉布生丝出口这几年断崖式下滑。
明末的城市里已经有很多专业的织户,经济萧条,这些无地的工人阶级是最惨的,很多人处于失业状态,衣食无着。只是因为江浙不比闽粤,没有成熟的移民条件,这些人才会在城里挨饿,卖儿卖女。
南洋和台湾不是唐僧取经的西天。闽粤之人下南洋,去台湾发大财的民间传说多的很。有明朝官方的帮助,移民招募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江北流民中还有些铁匠、木匠、砖瓦匠等工匠想上船,具体负责招募工作的蔡元定也全部收下了。
孙临亲自去了难民营查验。
流民因为吃到稠粥,脸上显露出多日不见的欣喜之色。满脸漆黑的男孩女孩在流民营中捧着碗来回奔跑,露出天真的笑容。
属下有人向孙临提醒道:“大人,这里的人数明显超过了兵宪与他们的约定。”
孙临默然良久,“兵宪约定的是500户,不是500人。本官看那一堆人就是1户。”
青黄不接的时节,没有粮食,不知几人能活下去。
普通的工匠农户好办,像吴有性和薄钰这样有些名气的人如果不愿意就得使用一些特殊办法了,杨文骢少不得要找人联系太湖的水匪。
蔡元定在江北买下了数百名年轻女子,3两银子一人,廉价的让人只能长叹。江南士林对此议论纷纷,舆论给马党杨文骢的罪行又添上了一笔。
孙临这次没有坐视了,匆匆找到守序,明确表示反对继续购买女人。
守序有些生气,“江北四镇在防区内抢劫民居,杀人放火掳掠妇女,你们无力制止。甘肃团练总兵刘肇基和浙江副总兵黄之奎在江南因为抢掠而火并,刘肇基的骑兵说,四镇以抢杀封伯爵,他们怕个屁,你们也无力制止。我拿银子,买卖自愿,你们却要反对了?”
“大明之事不光坏在流寇,更坏在那些流将军之手。国主是流将军吗?”孙临一点没有退让,“龙友兄当国主是朋友,他同意你们在江南招募移民已是背负了莫大的骂名,请为吾兄考虑。”
看着眼前一步不退的明朝官员,守序无奈了。这次移民得孙临帮助甚多,他此前低估了买女人的影响会有这么严重,只能叫停蔡元定。
为了运走这些移民,守序借了金士英全部的沙船,数量肯定不够。南北大运河民间贸易断绝,现在光扬州一地就聚集了300多艘民船,蔡元定在此买下100艘稍大的船只,并雇佣船户,多数都是些单桅江船,价格不贵。长江上的船户一般都是以船为家,扬州的也不例外。
第一期移民4000多人,守序抽出船队中的4艘喇唬船,由吴志祥指挥,护送移民船队先走。老吴本来和恩佐一起在通报舰浈江号上搭班子,进长江前守序把他抽调到了内河船队。
吴志祥问道:“提督,移民船中大半都没有出海能力,无法航行到台北。”
“老吴你先不用管台北,把移民安置在崇明。再以崇明为中转站,用能出海的船向泗礁山转运。”
以平均素质而论,这次是台湾获得的质量最高的一批移民,万万不能有失。
这些平底船沿江而下难度倒是不大,只有镇江这一段航程的中的漩涡和急流需要格外注意,他们可以尽量贴边走。守序取出日历,现在是三月初,镇江至崇明顺流100多海里的航程不出意外一周能到。
“最迟五月中旬,你要把人全部转移到泗礁山。”再迟就来不及了,五月份很多明军溃兵会涌入崇明岛,守序不担心有大炮守卫的营寨,可这些移民就很难照顾周全了。只有到了泗礁山才能让人放心。
吴志祥皱着眉盘算,两个月的时间。守序这个要求其实挺过分的。海上看天吃饭,最约不得日期。泗礁山离崇明60多海里,用能出海的沙船和大江船至少也得3到4趟才能运完。
老吴也没多话,拱手道:“我尽全力。”
守序点点头。内河船队的几个指挥官中,现在只有吴志祥能让守序放心了。没有多少人的航海履历上会有到澳洲和新西兰的探险航行。
押运队以原淡水堡守备队为基干,并从陆海军抽调20多人,凑出100人,每艘民船分派1人。为了避免再节外生枝,人船编组齐备后,立即扬帆东去。
金山堡城头,守序目送移民船队出发,蔡元定现在成光杆司令了。
回到堡内,一位老朋友已在等着他,临清商人王士则。
守序拿起王士则带来的名帖,“登州一别两年,王老板一向可好?”
王士则泛起一丝苦笑,“这个世道,一家人太平活着就是好。”
“王老板说的对,”守序点点头,“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记得上次临别时,我曾告诉王老板,大明若待不下去了,可以去南洋也可以去台湾。”
王士则拱拱手,“多谢大人好意。可我跟随曾中丞多年,现在更不能弃之而去。”
曾樱,前登莱巡抚,久违的名字了。王士则带来的正是曾樱的名贴,松江出品的五色蜡笺,触感很舒服。名贴上只有四个字,“曾仲含拜“,没有侍生侍教生这些自称。守序一笑,倒是有杨廷和的风格。名帖只是通报个姓名,真正要说的内容在后面的副启。
打开副启,内容也很简短,匆匆看罢,“曾老先生邀请我去南京?”
焦山寨,郑鸿逵眼前是江面上浩浩荡荡的移民船队。
“芝莞。你说为什么陈守序到了哪里都要抢移民,为了移民他宁可不要生丝?”
郑芝莞放下望远镜,笑道,“三哥,我见过陈守序写给大哥的信,话说的很客气,不与本藩争江浙的货。他倒是言而有信,应是怕了本藩在福建的500艘战船吧。“
“本藩的战船海上肯定无敌,”郑鸿逵若有所思,“但我觉得陈守序这么做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注1:扬州300多艘船数量见清世祖实录卷一六,顺治二年五月乙酉,“扬州城北,获船百余艘扬州城南,获船二百余艘。”
注2:巡抚以上官,喜欢别人叫他老先生。rw
“高英吾幕府多才。英吾跋扈飞扬之气,一变而为忠烈,固是千古奇男子。渡河两疏,令人读之恸哭,何异诸葛出师二表耶。”
松江夏完淳
江南引以为柱石的兴平伯高杰死在河南总兵许定国的鸿门宴上,弘光天子震惊缀朝。
与高杰一起领兵进图中原的河南巡抚越其杰刚奔回南京,带来确切消息。杨文骢得知后急忙赴京看望从前线回来的岳父。临行前,他把心腹幕僚孙临留在金山,安排两军合作事宜。
高杰之死是影响未来南中国局势变化的大事,守序请孙临搜集了高杰和史可法北伐的相关材料,由冷应做成简报。
南明初立,来自各地的勤王军阀为了抢地盘频繁械斗,纵是史可法亲将之军也不可避免。高杰刚到淮北时,淮抚路振飞派副总兵金声桓守在徐川不让高杰南渡。金声桓也是明末响当当的人物,自然不是好相与的。
高杰长途转战人困马乏无力硬打,是马士英拉了他一把,派出援兵带着补给接应高部到淮南。刚来时,高杰还是老脾气,好勇斗狠大掠扬州。史可法亲赴高杰军安抚,推食食之,解衣衣之。高杰此后大变,他杀掉掳掠扬州的副总兵杨成整肃军纪,禁止军兵掳掠,不许取民间丝毫钱粮布帛,活脱成了南明岳武穆。
不止约束军纪,高杰在恢复元气后,接连上奏折要求北伐,填补淮西至河南这块明军防线的大空白,人人为之侧目。好好的烟花扬州不待,去北方和建虏流寇拼命。
为了腾出北伐兵力,高杰写信求到仇人黄得功那里,请求黄得功和刘良佐二镇出兵保障北伐的左翼。随后又求到刘泽清那里,请刘镇向西延伸战线,接替部分徐州附近的防区。
三镇把高杰当成了傻子,抢占高镇让出来的淮南地盘可以,出兵淮北那不可能。高杰只好自己行动,身先士卒在徐州修筑防御工事。再派战斗力最强的李成栋部渡黄河,击退当面建虏。消除北面的压力后,他留属下李成栋独守徐州,自率两万精锐北伐恢复中原。
看着南京越其杰府通报杨文骢的北伐详情,冷应和孙临都是唏嘘不已。
冷应想不通,“高杰战力冠于官军,帐下猛将如云,李本深、李成栋、胡茂祯、王之纲诸营,山陕劲兵四万,与闯逆交战都不处下风,怎么就被许定国那个匹夫杀了?”
冷应现在虽然是金城的官员,但对故国之情还是溢于言表。
孙临强忍悲伤,“天不佑大明啊。越公曾苦劝兴平伯不要入睢州城,可他太想拉拢许定国了,也不信许定国那个竖子敢动手。”
守序拿起高杰的冒雪防河疏,“臣以一旅之饥军,忍冻挨饿,惟力是视,誓欲收入人心,再整王宇。”
守序微叹,南京确实没有钱粮。北伐之前史可法请饷,马士英让户部百般应之,银库都搜刮干净了凑出开拔费。可随着战线深入河南,南京没有能力维持一条沿陆路从扬州到归德的补给线。
守序放下奏疏抄本,询问孙临,“高杰的妻子现在哪里?”
“杰妻邢氏和嫡子高元爵等家属都在扬州。“孙临道,“黄得功确定兴平伯死了,立即点兵包围扬州。黄与与二刘三镇联奏,欲把高镇军兵家属赶出扬州,军兵汛地由三镇瓜分。”
冷应语气恨恨,“三个混蛋只会欺负孤儿寡母。”
守序问道:“皇帝同意了吗?”
孙临朝北拱手,“忠良之后,天子怎能容许兴平伯的军兵被瓜分?朝廷已派御马监高起潜赴扬州城安抚高镇军属,司礼监卢九德赴黄得功军前劝黄镇撤兵。”
“天子这事处理的好,黄得功是卢九德一手提拔的。”冷应对守序道:“高杰妻邢氏原是被李自成掳入军中的良家女,高杰与其两情相悦,为一妇人率50骑反出李闯,兴平伯也是我辈性情中人。”
守序点点头,朝冷应道:“你备一些礼物,代我送一封信去扬州。”
高杰所部是唯一听史可法指挥的大部队,也是南明唯一有战斗力的陆师。江南士绅和南京朝廷现在都不知道,高杰之死不仅标志着史可法北伐进图中原的计划破产。江淮防线门户也随之洞开,开封归德淮西这条自古以来北方南下最主要的进攻轴线明军已无力守御了。
孙临见守序有事要交待,退了出去。
高杰为妻子邢氏反出李自成,以高杰自己的说法,邢女士有将略,高杰得以自助,不是因为邢女士的美色。当然,按传言,邢女士很漂亮。高杰南渡后的变化,邢女士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孙临提供的材料显示,高杰北伐后,给邢女士留下两千余军兵守卫家属。除了李成栋、李本深这几个现在已有了独立倾向的大将,扬州这两千人应是高杰嫡系。
冷应准备好笔墨。
守序口述,“建虏南下,屠杀百万,江淮生灵涂炭。”
冷应手一抖,一大块墨斑滴在纸上。
守序摆手示意冷应不用告罪,继续道:“诸将之心难测。君若愿意,可引兵至海门,吾当以舟师济之。”
海门县就在崇明岛北岸,远远避开了建州沿运河南下的主要进军道路。只要到了海门,崇明的驻军就能用船把她们救出来。当然,前提是邢夫人不选择投降。
冷应把守序口述的内容全部翻译成文言文,守序看了两遍觉得没问题后,用红腊封缄,盖上逆戟鲸指环印。
“你在扬州,设法传播个消息。建虏这次南下要屠城,百姓能躲的尽量躲远一些。“
“切记,不要让明朝官方注意到消息散播的源头是你。“
守序语气冰冷,如冬日寒风吹拂吹进了屋内。
“是,大人。“冷应脸色煞白,不敢抬头看。
高杰之死,意味着弘光政权的寿命进入倒计时阶段,守序的计划要加快了。
江淮之间乱纷纷的战局导致很多流民南下,在江北和常镇二府沿街乞讨,甚是悲惨。杨文骢开府库散了几百石粮食勉强没饿死太多人,但流民的长期生计问题就不是他一个兵备道能解决的了。这事甚至连首辅马士英都没办法。
茶农、桑农、丝户等流民里就有的工种很快齐备。丝绸、棉布织造和印染工人问题也不大,向日本和南洋的棉布生丝出口这几年断崖式下滑。
明末的城市里已经有很多专业的织户,经济萧条,这些无地的工人阶级是最惨的,很多人处于失业状态,衣食无着。只是因为江浙不比闽粤,没有成熟的移民条件,这些人才会在城里挨饿,卖儿卖女。
南洋和台湾不是唐僧取经的西天。闽粤之人下南洋,去台湾发大财的民间传说多的很。有明朝官方的帮助,移民招募工作进行的很顺利。
江北流民中还有些铁匠、木匠、砖瓦匠等工匠想上船,具体负责招募工作的蔡元定也全部收下了。
孙临亲自去了难民营查验。
流民因为吃到稠粥,脸上显露出多日不见的欣喜之色。满脸漆黑的男孩女孩在流民营中捧着碗来回奔跑,露出天真的笑容。
属下有人向孙临提醒道:“大人,这里的人数明显超过了兵宪与他们的约定。”
孙临默然良久,“兵宪约定的是500户,不是500人。本官看那一堆人就是1户。”
青黄不接的时节,没有粮食,不知几人能活下去。
普通的工匠农户好办,像吴有性和薄钰这样有些名气的人如果不愿意就得使用一些特殊办法了,杨文骢少不得要找人联系太湖的水匪。
蔡元定在江北买下了数百名年轻女子,3两银子一人,廉价的让人只能长叹。江南士林对此议论纷纷,舆论给马党杨文骢的罪行又添上了一笔。
孙临这次没有坐视了,匆匆找到守序,明确表示反对继续购买女人。
守序有些生气,“江北四镇在防区内抢劫民居,杀人放火掳掠妇女,你们无力制止。甘肃团练总兵刘肇基和浙江副总兵黄之奎在江南因为抢掠而火并,刘肇基的骑兵说,四镇以抢杀封伯爵,他们怕个屁,你们也无力制止。我拿银子,买卖自愿,你们却要反对了?”
“大明之事不光坏在流寇,更坏在那些流将军之手。国主是流将军吗?”孙临一点没有退让,“龙友兄当国主是朋友,他同意你们在江南招募移民已是背负了莫大的骂名,请为吾兄考虑。”
看着眼前一步不退的明朝官员,守序无奈了。这次移民得孙临帮助甚多,他此前低估了买女人的影响会有这么严重,只能叫停蔡元定。
为了运走这些移民,守序借了金士英全部的沙船,数量肯定不够。南北大运河民间贸易断绝,现在光扬州一地就聚集了300多艘民船,蔡元定在此买下100艘稍大的船只,并雇佣船户,多数都是些单桅江船,价格不贵。长江上的船户一般都是以船为家,扬州的也不例外。
第一期移民4000多人,守序抽出船队中的4艘喇唬船,由吴志祥指挥,护送移民船队先走。老吴本来和恩佐一起在通报舰浈江号上搭班子,进长江前守序把他抽调到了内河船队。
吴志祥问道:“提督,移民船中大半都没有出海能力,无法航行到台北。”
“老吴你先不用管台北,把移民安置在崇明。再以崇明为中转站,用能出海的船向泗礁山转运。”
以平均素质而论,这次是台湾获得的质量最高的一批移民,万万不能有失。
这些平底船沿江而下难度倒是不大,只有镇江这一段航程的中的漩涡和急流需要格外注意,他们可以尽量贴边走。守序取出日历,现在是三月初,镇江至崇明顺流100多海里的航程不出意外一周能到。
“最迟五月中旬,你要把人全部转移到泗礁山。”再迟就来不及了,五月份很多明军溃兵会涌入崇明岛,守序不担心有大炮守卫的营寨,可这些移民就很难照顾周全了。只有到了泗礁山才能让人放心。
吴志祥皱着眉盘算,两个月的时间。守序这个要求其实挺过分的。海上看天吃饭,最约不得日期。泗礁山离崇明60多海里,用能出海的沙船和大江船至少也得3到4趟才能运完。
老吴也没多话,拱手道:“我尽全力。”
守序点点头。内河船队的几个指挥官中,现在只有吴志祥能让守序放心了。没有多少人的航海履历上会有到澳洲和新西兰的探险航行。
押运队以原淡水堡守备队为基干,并从陆海军抽调20多人,凑出100人,每艘民船分派1人。为了避免再节外生枝,人船编组齐备后,立即扬帆东去。
金山堡城头,守序目送移民船队出发,蔡元定现在成光杆司令了。
回到堡内,一位老朋友已在等着他,临清商人王士则。
守序拿起王士则带来的名帖,“登州一别两年,王老板一向可好?”
王士则泛起一丝苦笑,“这个世道,一家人太平活着就是好。”
“王老板说的对,”守序点点头,“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记得上次临别时,我曾告诉王老板,大明若待不下去了,可以去南洋也可以去台湾。”
王士则拱拱手,“多谢大人好意。可我跟随曾中丞多年,现在更不能弃之而去。”
曾樱,前登莱巡抚,久违的名字了。王士则带来的正是曾樱的名贴,松江出品的五色蜡笺,触感很舒服。名贴上只有四个字,“曾仲含拜“,没有侍生侍教生这些自称。守序一笑,倒是有杨廷和的风格。名帖只是通报个姓名,真正要说的内容在后面的副启。
打开副启,内容也很简短,匆匆看罢,“曾老先生邀请我去南京?”
焦山寨,郑鸿逵眼前是江面上浩浩荡荡的移民船队。
“芝莞。你说为什么陈守序到了哪里都要抢移民,为了移民他宁可不要生丝?”
郑芝莞放下望远镜,笑道,“三哥,我见过陈守序写给大哥的信,话说的很客气,不与本藩争江浙的货。他倒是言而有信,应是怕了本藩在福建的500艘战船吧。“
“本藩的战船海上肯定无敌,”郑鸿逵若有所思,“但我觉得陈守序这么做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注1:扬州300多艘船数量见清世祖实录卷一六,顺治二年五月乙酉,“扬州城北,获船百余艘扬州城南,获船二百余艘。”
注2:巡抚以上官,喜欢别人叫他老先生。r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