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好男儿(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咚、咚”
清晨时分,鼓声于校场中回荡着,那鼓声很急,紧促的鼓声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脏。
“集合、紧急集合”
在急促的鼓声中,棚长、哨长们不断的在一顶顶油布帐篷前大声呼喊着。在他们的喊声中,帐内的兵丁纷纷迅速穿着那红色的军衣,在冲出帐篷的时候,又急忙从帐前的兵器架上,取下各自的长枪,当然还不忘记背上手榴袋以及行军包,所谓的行军包,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解放包。之所以选择这种包,是因为其简单,就像忠义军官兵的背包一样,不过就是油布包裹的被子加上背包带,那油布在雨时可以防止棉被被淋湿,行军时又可以作为防潮的地垫。
不过因为是夏天的关系,所以他们没有携带棉被——其实,现在军中还没有制出那么多棉被,所有人只是用将防雨油布斜扎在肩上,这块油布的用处很多,既是露营的席子,同样也是遮挡风雨的雨布。
经过多次夜间的紧急集合之后,忠义军的兵丁已经掌握了集合的技巧,他们迅速准备好物资,并且装戴整齐,然后于校场中列队。
“各自按规定领取行军物资,注意检查装备!”
他们就像是训练时那般,快速集合,而在校场上的官佐们则不断大声喊着。
一辆辆大车就停在校场的前方,在大车上堆放着一个个圈形手臂的粗布口袋,这些灰布口袋中装的就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军粮——炒面。
无论是当年朱元璋北伐亦或是燕王扫北,都是靠着这样的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的炒面支撑军队作战。
不过与旧时的炒面袋不同,为了便于携带,朱明忠借鉴了后世志愿军的粮袋,也就是长筒型的粮袋,行军时往身上一背即可。20斤一袋的炒面,足够支撑部队十五天的作战,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炒面的味道一般,而且没有水也很难下咽,从而保证士兵们不会在偷吃。
在领取干粮的时候,他们同样也在那里领取着手榴弹,每人四枚手榴弹,掷弹兵八枚,这种陶盖的手榴弹,是忠义军特有的装备,同样也是唯一的“远程大杀器”。
“到这边取水,大家都要把水筒装满”
负责分发物资兵丁和官佐在那里大声的喊着,以免有人有什么遗漏物资,必竟这些可都是保命的东西。就像那一尺高的由竹筒制成的水筒一般,瞧着不怎么起眼,可这么热的天,行军的路上口渴了可全指往这竹水筒。
或许忠义军刚刚成立,但是得益于朱明忠跨时代的眼光,在一些不起眼的物资准备上,他比其它人更为细心,毕竟在后世像水壶之类的个人装备,都是基本的常识,甚至每个人还有一块小巧的磨刀石,那是用来磨刀尖的。
终于,当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忠义营的八千将士,按照过去的训练那样,扛着刀枪踏着整齐的步伐离开了城内的校场。
出征!
没有任何征兆!
对于江阴人来说,他们同样有些意外,尽管心知总有一天,忠义军肯定要出征,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会那么快。
这一天,江阴南门内低外,挤满了人,数以万计的百姓都自发的来到这里,为忠义军送行,毕竟,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江阴人,可以说是江阴的子弟兵,目送着他们出征的时候,路边的人们眼里含着泪花看着他们的离去,尤其是那些兵丁家眷们,她们抱着孩子,在路边看着出征的部队,想从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家人。
总有一些人喊着丈夫或者儿子的名字,更有一些百姓不断的将鸡蛋、果子、烧饼之类食物塞进那些兵丁的手中。
“孩他爹,一定要活着回来”
“娃子,活着回来”
“我要爹、爹”
在人们的哭喊声中,南门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重,骑于马上的朱明忠现在后悔了,原本他希望能够看到“祈战死”的一幕,可没想到,那些妇人们却哭嚷“活着回来”,妇人们和孩子的哭喊,甚至动摇了军心,许多兵丁的脸上更是带着生死离别似的悲色。
“立正,都抬起头来!”
骑在马上的朱明忠策马跑到南门城下,冲着那些满面悲色的兵丁大声喊道。
“告诉我,这上面写着什么!”
手中的马鞭指着嵌入南门城垣的石碑。
“忠义之邦!”
石碑上的每个字两尺见方,使得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这四个字。
“忠义之邦!”
面色凄然的兵丁的声音有些杂乱,而不甚整齐。
“大声点,我听不到!”
“忠义之邦!”
“我听不到!”
“忠义之邦!”
“我听不到!”
“忠义之邦!”
有如雷鸣般的吼声有兵丁们的嗓间迸发出来,而骑在马上的朱明忠,却依然大吼着“我听不到!”,对于已经习惯了这种训练的兵卒更是本能的大声吼喊着。
“忠义之邦!”
“忠义之邦!”
“忠义之邦!”
不是一个人在吼,不仅仅只是忠义军的官兵在那里呼喊着这四个字,而是所有人,南门内外的所有人都跟着大声呼喊着十万江阴义民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四个字。
所有的声音汇成了一个声音,这简单而沉重的四个字,慢慢的驱散了人们心中的离开之情,慢慢的驱散了人们对于亲人的留连。
情绪是会互相影响的,当这简单的四个字不断的冲撞着人们的灵魂,人们心中的恐惧慢慢的淡去了,有的只是一种从未曾有过的激动。
在那种莫名的激荡与所有人的胸膛中聚集着的时候,不知是谁在那里唱了起来。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这是一首汉人再熟悉不过的歌,对于这首歌,每个汉人都不陌生,几百年前,汉人正是唱着这首歌推翻了蒙元的统治,使这河山重归汉人之手,而现在,又一次,这歌声,再一次于众人的嗓间唱响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想我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今时今日无语以对!
“咚、咚”
清晨时分,鼓声于校场中回荡着,那鼓声很急,紧促的鼓声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脏。
“集合、紧急集合”
在急促的鼓声中,棚长、哨长们不断的在一顶顶油布帐篷前大声呼喊着。在他们的喊声中,帐内的兵丁纷纷迅速穿着那红色的军衣,在冲出帐篷的时候,又急忙从帐前的兵器架上,取下各自的长枪,当然还不忘记背上手榴袋以及行军包,所谓的行军包,实际上就是后世的解放包。之所以选择这种包,是因为其简单,就像忠义军官兵的背包一样,不过就是油布包裹的被子加上背包带,那油布在雨时可以防止棉被被淋湿,行军时又可以作为防潮的地垫。
不过因为是夏天的关系,所以他们没有携带棉被——其实,现在军中还没有制出那么多棉被,所有人只是用将防雨油布斜扎在肩上,这块油布的用处很多,既是露营的席子,同样也是遮挡风雨的雨布。
经过多次夜间的紧急集合之后,忠义军的兵丁已经掌握了集合的技巧,他们迅速准备好物资,并且装戴整齐,然后于校场中列队。
“各自按规定领取行军物资,注意检查装备!”
他们就像是训练时那般,快速集合,而在校场上的官佐们则不断大声喊着。
一辆辆大车就停在校场的前方,在大车上堆放着一个个圈形手臂的粗布口袋,这些灰布口袋中装的就是这个时代最普遍的军粮——炒面。
无论是当年朱元璋北伐亦或是燕王扫北,都是靠着这样的保存时间长、不易变质的炒面支撑军队作战。
不过与旧时的炒面袋不同,为了便于携带,朱明忠借鉴了后世志愿军的粮袋,也就是长筒型的粮袋,行军时往身上一背即可。20斤一袋的炒面,足够支撑部队十五天的作战,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炒面的味道一般,而且没有水也很难下咽,从而保证士兵们不会在偷吃。
在领取干粮的时候,他们同样也在那里领取着手榴弹,每人四枚手榴弹,掷弹兵八枚,这种陶盖的手榴弹,是忠义军特有的装备,同样也是唯一的“远程大杀器”。
“到这边取水,大家都要把水筒装满”
负责分发物资兵丁和官佐在那里大声的喊着,以免有人有什么遗漏物资,必竟这些可都是保命的东西。就像那一尺高的由竹筒制成的水筒一般,瞧着不怎么起眼,可这么热的天,行军的路上口渴了可全指往这竹水筒。
或许忠义军刚刚成立,但是得益于朱明忠跨时代的眼光,在一些不起眼的物资准备上,他比其它人更为细心,毕竟在后世像水壶之类的个人装备,都是基本的常识,甚至每个人还有一块小巧的磨刀石,那是用来磨刀尖的。
终于,当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忠义营的八千将士,按照过去的训练那样,扛着刀枪踏着整齐的步伐离开了城内的校场。
出征!
没有任何征兆!
对于江阴人来说,他们同样有些意外,尽管心知总有一天,忠义军肯定要出征,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会那么快。
这一天,江阴南门内低外,挤满了人,数以万计的百姓都自发的来到这里,为忠义军送行,毕竟,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江阴人,可以说是江阴的子弟兵,目送着他们出征的时候,路边的人们眼里含着泪花看着他们的离去,尤其是那些兵丁家眷们,她们抱着孩子,在路边看着出征的部队,想从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家人。
总有一些人喊着丈夫或者儿子的名字,更有一些百姓不断的将鸡蛋、果子、烧饼之类食物塞进那些兵丁的手中。
“孩他爹,一定要活着回来”
“娃子,活着回来”
“我要爹、爹”
在人们的哭喊声中,南门的气氛显得有些沉重,骑于马上的朱明忠现在后悔了,原本他希望能够看到“祈战死”的一幕,可没想到,那些妇人们却哭嚷“活着回来”,妇人们和孩子的哭喊,甚至动摇了军心,许多兵丁的脸上更是带着生死离别似的悲色。
“立正,都抬起头来!”
骑在马上的朱明忠策马跑到南门城下,冲着那些满面悲色的兵丁大声喊道。
“告诉我,这上面写着什么!”
手中的马鞭指着嵌入南门城垣的石碑。
“忠义之邦!”
石碑上的每个字两尺见方,使得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这四个字。
“忠义之邦!”
面色凄然的兵丁的声音有些杂乱,而不甚整齐。
“大声点,我听不到!”
“忠义之邦!”
“我听不到!”
“忠义之邦!”
“我听不到!”
“忠义之邦!”
有如雷鸣般的吼声有兵丁们的嗓间迸发出来,而骑在马上的朱明忠,却依然大吼着“我听不到!”,对于已经习惯了这种训练的兵卒更是本能的大声吼喊着。
“忠义之邦!”
“忠义之邦!”
“忠义之邦!”
不是一个人在吼,不仅仅只是忠义军的官兵在那里呼喊着这四个字,而是所有人,南门内外的所有人都跟着大声呼喊着十万江阴义民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四个字。
所有的声音汇成了一个声音,这简单而沉重的四个字,慢慢的驱散了人们心中的离开之情,慢慢的驱散了人们对于亲人的留连。
情绪是会互相影响的,当这简单的四个字不断的冲撞着人们的灵魂,人们心中的恐惧慢慢的淡去了,有的只是一种从未曾有过的激动。
在那种莫名的激荡与所有人的胸膛中聚集着的时候,不知是谁在那里唱了起来。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这是一首汉人再熟悉不过的歌,对于这首歌,每个汉人都不陌生,几百年前,汉人正是唱着这首歌推翻了蒙元的统治,使这河山重归汉人之手,而现在,又一次,这歌声,再一次于众人的嗓间唱响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想我先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抚有蛮夷,以属华夏今时今日无语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