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镇国基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询问完了战斗的套路的时候,狄青很自然的问道了日常维护方面的问题,可是得到的答案,却是很少。
稍稍一想,他也就明白了,棱堡的战术,到了让他都感觉到惊艳的程度,不是说这些团练真的就很强,他们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葫芦画瓢。
不过是当时定海侯对他们培养的多了,从头到尾的训练一遍。
具体的维护,修建和警戒,这需要在长时间之中总结出来规律,这个规律,不知道是没有被总结出来,还是被漏掉了,不过,这不是什么问题。
在枢密院的记录之中,有棱堡的全部建设方法,从枢密院和工部局,支援到的西北的工匠,也带来了建设棱堡的第一手资料,只要确定棱堡的重要性,要重现它没有问题,只是其中,需要一款关键性的材料水泥。
没错,就是水泥,这个名称听起来很奇怪,水做的泥,还是水合的泥,之前感觉,或许就是黄土的一种,农村家庭,土培房,就是用黄土作为粘合剂的。
当时他漏过了这个材料,现在,看到了保州苗家庄的棱堡,他才明白,他小看了这种材料,这个到现在,北宋都没有办法解决,还是依靠定海军的进口。
不过想来,这玩意也不会太贵,毕竟,连一个完成品的棱堡,加上人工在内的其他成本加在一起,才2000多贯,这对于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商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的,可是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军事方面,简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军费大头,永远是装备和养兵费用。
盛唐的府兵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制度,那是因为,要全职养一个士兵,需要的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拿北宋禁军为例的,一套禁军的装备下来,100贯到120贯之间,单纯每年的薪俸,就超过25贯,这只是在这个士兵身上花销的很小一部分,训练,兵器更换,军粮和其他方面,保守估计,一个士兵一年的支出,同样会超过的100贯。
也就是说,2000贯,只是相当于20个士兵一年费用,可是带来的,却是无与伦比的防御强度,哪怕能够借助着这个棱堡,让边关驻军数量,减少个3成左右,对于军费的节省,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别说,现在摆明了不止3成。
为了防备辽国,每年在河北的驻军,几乎超过了30万,这还单纯指禁军,厢军,民役,边军,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号,甚至还有一些私兵,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整个辽宋边境,驻军何止百万,现在呢,如果是按照200个棱堡来计算的话,最多20万就够了,这等于说减少了8成。
狄青甚至有些怨念,为什么,这个棱堡不早一点出现在他的面前,如果再早点的话,说不定,他的很多手下,就不会死在西北。
没错,狄青是从西北起家的,赫赫威名也同样来自于西北,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通过科举和武举起家的将军,狄青的成功,那是士兵的荣耀,几乎是从血海之中杀出来的,能够活到今天,也算是一个幸运。
可是狄青的幸运,却是伴随着无数的袍泽,牺牲和死亡带来的,甚至没有一些手下的帮助,他或许早就死在战场上。
西夏的狠毒,西夏的可怕,这是狄青铭记在心的,无数次都想要拿下西夏而不得,他甚至仔细的研究了西夏战术,说白了,猪突狼奔而已。
借助着骑兵更高的机动性,肆意的活动和渗透,一旦发现薄弱点立刻突入其中,短时间取得战果之后,就远遁,西夏特殊的环境,还有大量骑兵,成为了这个战术的依托。
要破解这个战术,实际上,也不难,一个就是在机动性上面,比西夏更高,类似汉武帝对突厥的做法。
在国力占据优势的前提下,耗费巨大的力气,武装起来一个真正的精锐骑兵,这个骑兵在战马,士兵等各方面,都不比匈奴弱,再加上中原精锐的装备,这就成为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根源。
这一点,在北宋,首先不可能,多年的没有马,连静塞军这样可怕重骑,都在北宋的军队序列之中被去掉,更别说重新建立一个羽林卫,或许汉武帝时期,整个财政收入,跟现在的北宋不能比,可是辽国,也不是匈奴能够比,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几乎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第二个,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机动能力,把他们限制到了某一定的程度上面。
这实际上,是北宋一直都在做,可惜,投入太过巨大,甚至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一些重要的节点被拔除,一切都全完了。
棱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只要是在位置和距离合适的地方,不必寻找大山,不必寻找要道,只要位置合适哪里都可以建造,这就会形成一个平均分配的局面,面对着浑然一体的北宋,西夏根本没办法。
可惜,这个棱堡出现的有些晚,在宋夏之战,还没有展现出来的时候,西夏就灭亡了,韩琦在其中推了一份力,可是他更多的,是依托于炸药的威力。
狄青怨念,实际上,也是中原文明的悲哀,作为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文明,作为一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铸造庞大的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的攻击的民族,却没有率先发现棱堡。
如果不是赵信穿越而来,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再过500年,也不可能有棱堡这样的可怕防御工事出现。
原因很简单,水泥。
火烧,这是化学之中,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反应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场大火,不小心混入到山洞火堆之中的物质,这都会成为原始人的启发。
在众多的人类之中,陶器几乎成为了标准的配备,不是这些文明的源头都一样,而是即自然而然的产生的,几百度的温度,哪怕在原始社会,也不是很难达到的,而陶土又是分布非常广矿物。
可是在陶器之后,就出现了分支了,炎黄子孙获得了陶瓷,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陶瓷,甚至到19世纪,都是一个秘密,长达2000年的时间,陶瓷都是来自东方的奢侈品,是价比黄金的东西。
西方虽然没有陶瓷,却拥有了水泥,早在古罗马,甚至是古希腊时代,水泥就出现了,那是石灰跟火山灰的混合物,它远不如现代水泥,却也比中国的粘合剂更好,所以在古罗马,古希腊时代,恢弘的历史建筑,比如说,斗兽场,比如说的希腊神殿,这些历经了千年,依然不朽的建筑物,成为了罗马和希腊的象征。
陶瓷为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丧失了的拥有更可怕防御,把自己的乌龟壳弄得更加严密一点基础。
赵信的出现,更进了一步,现代意义上面的水泥,加上更胜一筹更近混凝土,水泥的特性可以把钢铁,砖头,还有砂浆这些东西,都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类似石头一样的结构。
这样价格低廉,却效果突出,容易加工的城防,简直是为北宋准备的神物。
谁都知道,坚如磐石的堡垒,不容易被攻破,完全强悍的堡垒,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投入太过庞大了。
比如说东京汴粱,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兴建了可怕的防御,但这个,只是一个国都应有的体面,其他的,就算是大名府,也没有的兴建足够多的防御。
有一个数据就可以很明确的体现,北宋大名府的城墙,只有区区3600米,也就是3.6公里,平均到正方形上,边长也不过900米,也就是,作为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北宋少有3层以上建筑,房屋的结构又较为宽大的前提下,这个城内,有多少人。
就这样,大名府的建设,就投入巨万,如果不是大名府是扼守北方的咽喉,同时也是水陆交通的码头,这样才能够支撑这么规模的城市,换做别的地方,早就不行了。
打个比方吧,同样归为四京的河南府,也就是洛阳,这个曾经几朝古都,帝王气十足的地方,在北宋,已经只剩下的遗址供人参观了。
这些褒奖,看似很快张,却没办法说清楚棱堡的可怕,实际上,狄青已经足够的高估了棱堡的防御力了,可是当这个棱堡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的前提下,狄青才知道,这个棱堡这么的可怕,这是老天爷为北宋准备的,划时代的防御武器。
从战略的意上面来说的,这个棱堡甚至比长弓更加的可怕,如果单纯有长弓,最多就是,增加攻击力,让北宋面对游牧民族的兵马的时候,不至于被动挨打,也拥有反击的能力。
可是棱堡,却是一个的根基,一个让国泰民爱,甚至是让中原文明,再也不至于被游牧民族袭扰的根基。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只要能够把异族挡在国门之外,对于的的农耕民族来说,就是胜利。
农耕先进,在于,他用更少的人手,更少的土地,能够养育更多的人口,或许会因为人口的膨胀,再一次的遭遇危机,可是只要不受到外力的袭扰,却也会很快,从大乱走向大治,重新的起步。
从秦汉唐宋,一直以来的脉络都相对清晰,或许有所波折,可是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倒退,文明和科技,都是缓慢的稳步的发展,一直都站在世界巅峰。
可是在宋之后,却有两个倒退,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清朝。
元朝的屠杀政策,让整个元朝只是占据中原百多年,就不得不退守漠北,重新回到了他们起家的草原,到了明朝时期,继承送的传统的时候,就有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不过,好在明王朝还是延续下来。
可是到了清朝,300年的历史之下,最终让中国沉沦,1840年鸦片战争,抛开战列舰和火炮不说的,单纯那个时代,排枪枪毙时代的英军,他们的火枪的射程,大概是在100米到150米之间,绝对还没有超脱弓箭的范畴。
不说神臂弓,床弩这样的大杀器,就算是普通的强弓,灵活运用,在射程上面,也不至于处于绝对的劣势,跟不用说是火枪。
在明朝的时候,各种火枪数十种之多的,甚至还有比较精确的火统和连发火统,这些到了清末的时候,全部都成为了笨重火绳枪和鸟统。
一个慢的只能发射一发,然后拿着刀上去,另外一个,也就只能打鸟了。
文明的断层,对于文明时代是一个悲哀,跟农耕相对和平发展的种田文明相比,游牧民族,本就是在不停的厮杀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他们身材相对健壮,同时经验丰富,只要有一个胜出者的,就会对中原产生巨大的威胁。
中原冒出一个雄主,就会战端他们手掌,让他们衰落,可是正好逢上中原低谷的时候,那将会是一个灭顶之灾。
可是游牧民族的管用战术,面对着棱堡,他们的优势,将会不复存在的。
别说是棱堡这样,一比多的兑换,就算是一比一的比例的,农耕文明也能够把游牧民族耗死,跟被说棱堡这样可能用1000个人,对抗10万人,如果10万人,不计代价的攻击的话,说不定,1000个人,甚至能够把10万人杀的三四成。
这样的交换,已经不是一比一了,是1比数十,这简直是改变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利器,他或许没有长城那么的伟大,可是投入更少,而且防御的节点更多,防御更加的稳定。
长城对于农耕民族,是一个保护,也是一个限制,有了长城,防备了游牧民族的攻击,却也禁锢了中原的扩张,长城对于内外,都是一个阻碍,可是棱堡不一样,他不依托地利,可以灵活的运用,防守可以,隐藏兵力进攻和反击,同样的可以。
中国历史上面,一直都寇边的各种游牧民族,他们是在争斗之中活下来的胜利者,有些人生下来就在马背上,厮杀几十年的时间,才激怒到中原,体格武勇,甚至是牺牲精神,都是上上之选,只要是族内的青壮汉子,几乎可以是人人皆兵,拉出去留可以成军。
他们有这样那样强大的地方,可是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是无一例外,人口较少。
草原的环境,哪怕是更大面积的土地,也承担不起更多的人口,西夏才几百万人口,辽国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占据了燕云十六州,想要接近千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崛起,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时候,占据了甚至比辽国现在土地更大庞大的草原,也不过是划分了九十五个千户所,也就是说,九万伍仟户。
草原上,养活一个孩子不容易,一般的户,都是三四口人,最多也不过六七口,甚至因为征战,损失的也多,就算户均5人,人口也就是在五百万上下,后面满清,人就更少了,核心的满足也就是二三十万人,这也是满清一直都崇尚蒙满一家,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石,满清的人太少了。
能够一比一的消耗,这些游牧民族,根本就不是农耕民族的对手,只要不是连年战乱,中原的王朝,都是在几千万人口。
不过事实已经证明的,城墙和城市,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牵扯到了人口和军队数量,就如同明朝对付满清平辽的方法,那是不断的铸造城市,如果说明朝的财政状况,如同北宋一样健康的话,满清早就被围死了。
明朝没有那么的有钱,加上从上到下贪腐成风,3000万的平辽费,可能出了京城,就要少掉三成,中间再加上层层的盘剥,真正能够运用的辽东的,就十不存一,缝缝补补的修建起来的堡垒,一旦被满清围困,当弹尽粮绝之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没顶之灾。
还有一个历史的可惜,如果当时,西班牙人传入的不是红衣大炮,而是棱堡的话,说不定,历史也会改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甚至毫不客气的说,红衣大炮,西班牙方阵和棱堡,都有可能进入到中国,好大喜功的朝臣,更喜欢红衣大炮而已,再加上水泥这种东西,缺少了原产地中海的火山灰,他们要怎么造。
棱堡不一样,驻扎少,投入少,700士兵,每年的投入,可能也不超过1万贯,200个之下,也不过是200万贯,对于北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还包含了本身应该支出的军费。
有了对棱堡的全面的认识,狄青对于接下来的战争,已经有心理准备了的,只要在接下来,禁军更换的过程之中,在整个河北的边关,兴建的最少150个各种各样的棱堡,然后在这些地方驻扎10万人,这些驻扎的人员,不用禁军,厢军都可以,以他们为重点,然后再配合一点民团,就可以把整个北方的防线彻底的防御好。
一个非常可怕防线,10万人就可以把北方几十万人守卫的防线,守卫的固若金汤,然后他就可以抽调出足够的军队,进行军事行动,一个被北宋寄予了很多年的行动,收复燕云十六州。
询问完了战斗的套路的时候,狄青很自然的问道了日常维护方面的问题,可是得到的答案,却是很少。
稍稍一想,他也就明白了,棱堡的战术,到了让他都感觉到惊艳的程度,不是说这些团练真的就很强,他们充其量就是一个比葫芦画瓢。
不过是当时定海侯对他们培养的多了,从头到尾的训练一遍。
具体的维护,修建和警戒,这需要在长时间之中总结出来规律,这个规律,不知道是没有被总结出来,还是被漏掉了,不过,这不是什么问题。
在枢密院的记录之中,有棱堡的全部建设方法,从枢密院和工部局,支援到的西北的工匠,也带来了建设棱堡的第一手资料,只要确定棱堡的重要性,要重现它没有问题,只是其中,需要一款关键性的材料水泥。
没错,就是水泥,这个名称听起来很奇怪,水做的泥,还是水合的泥,之前感觉,或许就是黄土的一种,农村家庭,土培房,就是用黄土作为粘合剂的。
当时他漏过了这个材料,现在,看到了保州苗家庄的棱堡,他才明白,他小看了这种材料,这个到现在,北宋都没有办法解决,还是依靠定海军的进口。
不过想来,这玩意也不会太贵,毕竟,连一个完成品的棱堡,加上人工在内的其他成本加在一起,才2000多贯,这对于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商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小的数字的,可是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军事方面,简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军费大头,永远是装备和养兵费用。
盛唐的府兵制,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制度,那是因为,要全职养一个士兵,需要的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拿北宋禁军为例的,一套禁军的装备下来,100贯到120贯之间,单纯每年的薪俸,就超过25贯,这只是在这个士兵身上花销的很小一部分,训练,兵器更换,军粮和其他方面,保守估计,一个士兵一年的支出,同样会超过的100贯。
也就是说,2000贯,只是相当于20个士兵一年费用,可是带来的,却是无与伦比的防御强度,哪怕能够借助着这个棱堡,让边关驻军数量,减少个3成左右,对于军费的节省,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别说,现在摆明了不止3成。
为了防备辽国,每年在河北的驻军,几乎超过了30万,这还单纯指禁军,厢军,民役,边军,这些五花八门的称号,甚至还有一些私兵,林林总总的加在一起,整个辽宋边境,驻军何止百万,现在呢,如果是按照200个棱堡来计算的话,最多20万就够了,这等于说减少了8成。
狄青甚至有些怨念,为什么,这个棱堡不早一点出现在他的面前,如果再早点的话,说不定,他的很多手下,就不会死在西北。
没错,狄青是从西北起家的,赫赫威名也同样来自于西北,作为一个没有背景,没有通过科举和武举起家的将军,狄青的成功,那是士兵的荣耀,几乎是从血海之中杀出来的,能够活到今天,也算是一个幸运。
可是狄青的幸运,却是伴随着无数的袍泽,牺牲和死亡带来的,甚至没有一些手下的帮助,他或许早就死在战场上。
西夏的狠毒,西夏的可怕,这是狄青铭记在心的,无数次都想要拿下西夏而不得,他甚至仔细的研究了西夏战术,说白了,猪突狼奔而已。
借助着骑兵更高的机动性,肆意的活动和渗透,一旦发现薄弱点立刻突入其中,短时间取得战果之后,就远遁,西夏特殊的环境,还有大量骑兵,成为了这个战术的依托。
要破解这个战术,实际上,也不难,一个就是在机动性上面,比西夏更高,类似汉武帝对突厥的做法。
在国力占据优势的前提下,耗费巨大的力气,武装起来一个真正的精锐骑兵,这个骑兵在战马,士兵等各方面,都不比匈奴弱,再加上中原精锐的装备,这就成为了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根源。
这一点,在北宋,首先不可能,多年的没有马,连静塞军这样可怕重骑,都在北宋的军队序列之中被去掉,更别说重新建立一个羽林卫,或许汉武帝时期,整个财政收入,跟现在的北宋不能比,可是辽国,也不是匈奴能够比,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几乎不可能产生好的效果。
第二个,就是尽可能的降低他们的机动能力,把他们限制到了某一定的程度上面。
这实际上,是北宋一直都在做,可惜,投入太过巨大,甚至在一些关键的时刻,一些重要的节点被拔除,一切都全完了。
棱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只要是在位置和距离合适的地方,不必寻找大山,不必寻找要道,只要位置合适哪里都可以建造,这就会形成一个平均分配的局面,面对着浑然一体的北宋,西夏根本没办法。
可惜,这个棱堡出现的有些晚,在宋夏之战,还没有展现出来的时候,西夏就灭亡了,韩琦在其中推了一份力,可是他更多的,是依托于炸药的威力。
狄青怨念,实际上,也是中原文明的悲哀,作为一个古老而悠久的文明,作为一个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铸造庞大的长城,来抵御游牧民族的攻击的民族,却没有率先发现棱堡。
如果不是赵信穿越而来,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再过500年,也不可能有棱堡这样的可怕防御工事出现。
原因很简单,水泥。
火烧,这是化学之中,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反应的方式,自然界的一场大火,不小心混入到山洞火堆之中的物质,这都会成为原始人的启发。
在众多的人类之中,陶器几乎成为了标准的配备,不是这些文明的源头都一样,而是即自然而然的产生的,几百度的温度,哪怕在原始社会,也不是很难达到的,而陶土又是分布非常广矿物。
可是在陶器之后,就出现了分支了,炎黄子孙获得了陶瓷,各种各样美轮美奂的陶瓷,甚至到19世纪,都是一个秘密,长达2000年的时间,陶瓷都是来自东方的奢侈品,是价比黄金的东西。
西方虽然没有陶瓷,却拥有了水泥,早在古罗马,甚至是古希腊时代,水泥就出现了,那是石灰跟火山灰的混合物,它远不如现代水泥,却也比中国的粘合剂更好,所以在古罗马,古希腊时代,恢弘的历史建筑,比如说,斗兽场,比如说的希腊神殿,这些历经了千年,依然不朽的建筑物,成为了罗马和希腊的象征。
陶瓷为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却丧失了的拥有更可怕防御,把自己的乌龟壳弄得更加严密一点基础。
赵信的出现,更进了一步,现代意义上面的水泥,加上更胜一筹更近混凝土,水泥的特性可以把钢铁,砖头,还有砂浆这些东西,都完美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类似石头一样的结构。
这样价格低廉,却效果突出,容易加工的城防,简直是为北宋准备的神物。
谁都知道,坚如磐石的堡垒,不容易被攻破,完全强悍的堡垒,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投入太过庞大了。
比如说东京汴粱,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也兴建了可怕的防御,但这个,只是一个国都应有的体面,其他的,就算是大名府,也没有的兴建足够多的防御。
有一个数据就可以很明确的体现,北宋大名府的城墙,只有区区3600米,也就是3.6公里,平均到正方形上,边长也不过900米,也就是,作为北宋四京的大名府,只有不足1平方公里的面积。
在北宋少有3层以上建筑,房屋的结构又较为宽大的前提下,这个城内,有多少人。
就这样,大名府的建设,就投入巨万,如果不是大名府是扼守北方的咽喉,同时也是水陆交通的码头,这样才能够支撑这么规模的城市,换做别的地方,早就不行了。
打个比方吧,同样归为四京的河南府,也就是洛阳,这个曾经几朝古都,帝王气十足的地方,在北宋,已经只剩下的遗址供人参观了。
这些褒奖,看似很快张,却没办法说清楚棱堡的可怕,实际上,狄青已经足够的高估了棱堡的防御力了,可是当这个棱堡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的前提下,狄青才知道,这个棱堡这么的可怕,这是老天爷为北宋准备的,划时代的防御武器。
从战略的意上面来说的,这个棱堡甚至比长弓更加的可怕,如果单纯有长弓,最多就是,增加攻击力,让北宋面对游牧民族的兵马的时候,不至于被动挨打,也拥有反击的能力。
可是棱堡,却是一个的根基,一个让国泰民爱,甚至是让中原文明,再也不至于被游牧民族袭扰的根基。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只要能够把异族挡在国门之外,对于的的农耕民族来说,就是胜利。
农耕先进,在于,他用更少的人手,更少的土地,能够养育更多的人口,或许会因为人口的膨胀,再一次的遭遇危机,可是只要不受到外力的袭扰,却也会很快,从大乱走向大治,重新的起步。
从秦汉唐宋,一直以来的脉络都相对清晰,或许有所波折,可是一直都没有大规模的倒退,文明和科技,都是缓慢的稳步的发展,一直都站在世界巅峰。
可是在宋之后,却有两个倒退,一个是元朝,一个是清朝。
元朝的屠杀政策,让整个元朝只是占据中原百多年,就不得不退守漠北,重新回到了他们起家的草原,到了明朝时期,继承送的传统的时候,就有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不过,好在明王朝还是延续下来。
可是到了清朝,300年的历史之下,最终让中国沉沦,1840年鸦片战争,抛开战列舰和火炮不说的,单纯那个时代,排枪枪毙时代的英军,他们的火枪的射程,大概是在100米到150米之间,绝对还没有超脱弓箭的范畴。
不说神臂弓,床弩这样的大杀器,就算是普通的强弓,灵活运用,在射程上面,也不至于处于绝对的劣势,跟不用说是火枪。
在明朝的时候,各种火枪数十种之多的,甚至还有比较精确的火统和连发火统,这些到了清末的时候,全部都成为了笨重火绳枪和鸟统。
一个慢的只能发射一发,然后拿着刀上去,另外一个,也就只能打鸟了。
文明的断层,对于文明时代是一个悲哀,跟农耕相对和平发展的种田文明相比,游牧民族,本就是在不停的厮杀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他们身材相对健壮,同时经验丰富,只要有一个胜出者的,就会对中原产生巨大的威胁。
中原冒出一个雄主,就会战端他们手掌,让他们衰落,可是正好逢上中原低谷的时候,那将会是一个灭顶之灾。
可是游牧民族的管用战术,面对着棱堡,他们的优势,将会不复存在的。
别说是棱堡这样,一比多的兑换,就算是一比一的比例的,农耕文明也能够把游牧民族耗死,跟被说棱堡这样可能用1000个人,对抗10万人,如果10万人,不计代价的攻击的话,说不定,1000个人,甚至能够把10万人杀的三四成。
这样的交换,已经不是一比一了,是1比数十,这简直是改变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利器,他或许没有长城那么的伟大,可是投入更少,而且防御的节点更多,防御更加的稳定。
长城对于农耕民族,是一个保护,也是一个限制,有了长城,防备了游牧民族的攻击,却也禁锢了中原的扩张,长城对于内外,都是一个阻碍,可是棱堡不一样,他不依托地利,可以灵活的运用,防守可以,隐藏兵力进攻和反击,同样的可以。
中国历史上面,一直都寇边的各种游牧民族,他们是在争斗之中活下来的胜利者,有些人生下来就在马背上,厮杀几十年的时间,才激怒到中原,体格武勇,甚至是牺牲精神,都是上上之选,只要是族内的青壮汉子,几乎可以是人人皆兵,拉出去留可以成军。
他们有这样那样强大的地方,可是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是无一例外,人口较少。
草原的环境,哪怕是更大面积的土地,也承担不起更多的人口,西夏才几百万人口,辽国也差不多,如果不是占据了燕云十六州,想要接近千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来崛起,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各部的时候,占据了甚至比辽国现在土地更大庞大的草原,也不过是划分了九十五个千户所,也就是说,九万伍仟户。
草原上,养活一个孩子不容易,一般的户,都是三四口人,最多也不过六七口,甚至因为征战,损失的也多,就算户均5人,人口也就是在五百万上下,后面满清,人就更少了,核心的满足也就是二三十万人,这也是满清一直都崇尚蒙满一家,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石,满清的人太少了。
能够一比一的消耗,这些游牧民族,根本就不是农耕民族的对手,只要不是连年战乱,中原的王朝,都是在几千万人口。
不过事实已经证明的,城墙和城市,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这牵扯到了人口和军队数量,就如同明朝对付满清平辽的方法,那是不断的铸造城市,如果说明朝的财政状况,如同北宋一样健康的话,满清早就被围死了。
明朝没有那么的有钱,加上从上到下贪腐成风,3000万的平辽费,可能出了京城,就要少掉三成,中间再加上层层的盘剥,真正能够运用的辽东的,就十不存一,缝缝补补的修建起来的堡垒,一旦被满清围困,当弹尽粮绝之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没顶之灾。
还有一个历史的可惜,如果当时,西班牙人传入的不是红衣大炮,而是棱堡的话,说不定,历史也会改变,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甚至毫不客气的说,红衣大炮,西班牙方阵和棱堡,都有可能进入到中国,好大喜功的朝臣,更喜欢红衣大炮而已,再加上水泥这种东西,缺少了原产地中海的火山灰,他们要怎么造。
棱堡不一样,驻扎少,投入少,700士兵,每年的投入,可能也不超过1万贯,200个之下,也不过是200万贯,对于北宋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还包含了本身应该支出的军费。
有了对棱堡的全面的认识,狄青对于接下来的战争,已经有心理准备了的,只要在接下来,禁军更换的过程之中,在整个河北的边关,兴建的最少150个各种各样的棱堡,然后在这些地方驻扎10万人,这些驻扎的人员,不用禁军,厢军都可以,以他们为重点,然后再配合一点民团,就可以把整个北方的防线彻底的防御好。
一个非常可怕防线,10万人就可以把北方几十万人守卫的防线,守卫的固若金汤,然后他就可以抽调出足够的军队,进行军事行动,一个被北宋寄予了很多年的行动,收复燕云十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