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招贤令”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快更新我在古代的悠闲地主生活最新章节!
七月份鲍家寨的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不过对于梁朝廷来讲,七月并不是好月份,首先是梁国大军在晋地受阻,八万大军需要的粮草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其次就是中原大旱,大量的流民流离失所,普通百姓的伤亡朱温不在乎,他害怕的是因此而有流民起义。
唐的衰败一是军阀割据,第二就是连年的天灾让李氏皇朝根基不稳,同样的事情现在也发生在朱温的头上,有那前车之鉴他怎么能不担心?
为此,朱温在七月中旬就下发一条政令,允许各地地主乡绅购买无主土地,大肆招募流民!也许这样会加大地方地主的实力,可同星星之火可燎原的流民大军比起来,朱温情愿面对那些毫无忠诚但也轻易不会叛乱的地方豪族们。
朝廷突然允许各地接手流民,更愿意出售那些无主的土地,这对于地方豪族来讲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虽然一直都在这样做,可那毕竟是私下而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
当然这对鲍家寨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鲍家寨现在放开招收流民而不用担心开封朝廷那边会有什么想法,而坏事是鲍家寨一直都在悄悄的接收流民,现在朝廷放开政策,本来一家独有的局面瞬间被打破。
鲍家寨如今的势力让周围村寨很担心,尤其是上三代同鲍家有过冲突的一些村寨,现在更是不惜拿出历年的积蓄来练私兵、购买军械增强自己的实力。
黄县的这些豪族动作最头痛的也许就是黄县县令,现在他的政令不要说出衙门,就是他本人今后见到这些地主豪族估计都没有大声说话的胆量。一个不小心得罪一人,就是当场砍死自己估计开封那边都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梁国其实现在的局势并不是很好,虽然是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又占据中原地区,可实际上梁国实际掌控的地盘只有今山东、河南两地,陕西、湖北大部分地区,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甘肃、宁夏、辽宁的一部分。
梁国甲士不过二十万,其中八万现在困于晋地,其余还要防备着西川镇王建、淮南镇杨渥、凤翔李茂贞,另外南方蜀王王建称帝,湖南马殷、两浙钱镠、广东刘隐、福建王审知、河北三镇王镕、定州王处直虽表示归顺,可实为听调不听宣。
对于这些势力朱温的对应方法也不同,南方听调不听宣的军阀一律封王,大加赏赐,其目的就是稳住他们,让他们不要过多的参与到北方的征伐当中来。
至于北方诸侯,其余小势力暂时以抚慰为主,不册封也不攻打,安排礼部人员前往结交,至于称帝的蜀王则给予承认,有互称帝的意思。
另外还册封幽州的刘守光为燕王,其目的同样是借助刘守光为威胁,逼迫其余北方军阀不敢牵扯进梁晋梁国的战争中来。
朱温选择晋国当作第一个对手一是朱温同晋王李克用有旧怨,第二则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南方军阀富则富可军事实力不强,而且易守难攻很容易拖住脚步。
而想要攻打北方诸军阀,攻打任意一方晋国都很有可能会出兵,而攻打晋国对其他军阀加以利诱威逼,让他们坐视上观的可能性则极大,不过晋国的实力有些出乎朱温的预料,这才让八万梁军困在晋地。
山东豪族有不稳的现象,但此时朱温实在抽调不出兵力,甚至他知道山东鲍家寨的存在,毕竟三千余战奴、几千流民足以吸引朱温的目光。至于这件事谁泄露的,不用多言肯定同青州府奴隶坊背后的东家逃脱不掉关系。
三千战奴不是小数目,当初卖给鲍渠也不是什么好意,本以为三千战奴会杀主逃跑,可谁曾想鲍家寨不但稳住他们,现在实力还越发的强大起来。
奴隶坊背后的几位东家本意是三千战奴足以把山东各豪族搞得一团糟,到时候朱温就可以兵不刃血的把山东完全掌握在手里,而现在……非但越发的无能为力更逼迫的自己不得不进一步增强山东地方豪族的实力。
“陛下,山东地方豪族实力增强也并非完全是坏处,我们只需注意不要让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一切就还都在掌控之中。”开封府,皇宫内,站在朱温下手的一位青须中年站出排列献策道。
不要让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朱温若有所思,论行军打仗朱温也许不是一流,但玩弄政权,其余各诸侯加起来也许都不是朱温一个人的对手,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占据中原且暂时安然无恙。
青须中年的意思朱温恍然,不过就是一个借刀杀人的计策而已,流民和土地就是导火索,不过朱温认为这个导火索还不够。
“拟旨,今梁晋之战大胜在即,但天灾降临,流民不知凡几,有山东豪族稳定四方,大功!有功则当赏,朕欲效仿曹公颁布招贤令,凡道德品尚兼好之人皆可入职于朝廷,下至县丞、县令上至刺史、司马,望黄天佑我大梁!”
“君主英明!”
朝中都是聪明人,朱温的旨意一出他们就看出其中的意思,给流民、土地还不行,现在干脆连官职一并给出去,想要你们就去争夺、不限厮杀,只要最终结果。
虽然这会让山东地方豪族乱成一团,不过这里面也并非没有缺陷,一旦让实力强的地主豪强夺得县令、刺史的位置,那结果……
“诸公,这山东道德品尚兼好之人,还需诸公来评判。”他们能够看出来的缺陷朱温自然也清楚,所以才有这句话,而这句话一出君臣皆是满脸笑意。
朝廷的那些事鲍渠自然不知道,不过地方豪族中大部分都有京中的关系,因此来自开封的政令很快就被山东豪族知晓,也有那没有门路的,比如鲍家,所以鲍渠虽然觉得近来外面有些怪异,但却不知道怪异在那里。
徐家是鲍家的世交,虽然徐家有门路在京都,但徐鲍两家的关系谁人不知?所以黄县各大族纷纷委托门路,遮掩徐家在京都的消息渠道,为此开封至黄县一路上留下不止一条性命。
七月末来自开封的官员抵达黄县,黄县县令欣喜万分,虽然这一次是调动到开封当小吏,可那至少没有性命之忧,黄县如今的冲突越发严重起来,他每日接到的死伤状纸都吓得腿哆嗦。
这些豪族哪一个是他招惹起的?为民请命可以,但他也要有那个能力才行,张家的百余家丁打死刘家的六名佃农,这里面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的状纸他有胆量接?
再者来说,接过来要怎么判?张家那百余家丁赔偿还是关押起来?他可以肯定,不管是赔偿还是关押,这判决一出,不说那些衙役们不敢去抓人,第二天张家的家丁就敢来衙门把县衙砸了,说不准他也要在这过程中挨上几拳。
朝廷的官员来的那一日鲍渠也终于知道近期为什么各村寨这么热闹,原来还有这回事,不过鲍渠并不在乎,他可没有心情去当那县令。
鲍渠知道这件事是因为朝廷来的官员一到黄县就邀请地方豪族前往黄县,皇帝的旨意在那里,不管最后谁成为县令,其余人都有来自朱温的赏赐。
说是赏赐,其实现在开封朝廷里也没钱,就是一坛美酒、一个口头嘉奖而已,不过这毕竟是皇帝的嘉奖和御赐美酒,除鲍渠之外各地主豪强还是非常期待的。
鲍渠本不欲前往黄县,但架不住孙樱的苦苦劝说,再加上徐攸也要前往,鲍渠是不想去都不行,否则徐攸找上门来……
因为孙樱的事情鲍渠还有些害怕见这位老丈人,但害怕是害怕,见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好在徐攸没有让鲍渠到徐家庄找他,而是过来找他,然后再一同前往黄县。
前往黄县的当天清早鲍渠就站在徐家庄到鲍家寨必经之路上,这份殷勤也只有徐攸能够享受得到了。
来的不单单只有鲍渠一个人,徐璟、吴仲、宋三、鲍锱、孙樱这些鲍家寨实权人物全部站在这,徐璟不用说,这是他老爹不来都不行,吴仲、宋三和鲍锱也不用多说,这可是鲍渠的老丈人,他们身为现在鲍家寨的大管事、管事没理由不来见一见这位“皇亲国戚”。
意外的是孙樱,如果说里面最不想同徐攸见面的也许就是她,但即便如此现在她依然站在这里,徐攸毕竟是长辈,她身为晚辈如果这个时候不来是非常失礼的。
其实孙樱并没有说过,她很早就认识徐攸,甚至徐攸也认识她,或者准确来说是认识她爹,毕竟都曾经是唐朝臣子,又在青州任职,就是不熟可多少也有些交情。
,最快更新我在古代的悠闲地主生活最新章节!
七月份鲍家寨的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不过对于梁朝廷来讲,七月并不是好月份,首先是梁国大军在晋地受阻,八万大军需要的粮草绝不是一笔小数目。其次就是中原大旱,大量的流民流离失所,普通百姓的伤亡朱温不在乎,他害怕的是因此而有流民起义。
唐的衰败一是军阀割据,第二就是连年的天灾让李氏皇朝根基不稳,同样的事情现在也发生在朱温的头上,有那前车之鉴他怎么能不担心?
为此,朱温在七月中旬就下发一条政令,允许各地地主乡绅购买无主土地,大肆招募流民!也许这样会加大地方地主的实力,可同星星之火可燎原的流民大军比起来,朱温情愿面对那些毫无忠诚但也轻易不会叛乱的地方豪族们。
朝廷突然允许各地接手流民,更愿意出售那些无主的土地,这对于地方豪族来讲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虽然一直都在这样做,可那毕竟是私下而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
当然这对鲍家寨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鲍家寨现在放开招收流民而不用担心开封朝廷那边会有什么想法,而坏事是鲍家寨一直都在悄悄的接收流民,现在朝廷放开政策,本来一家独有的局面瞬间被打破。
鲍家寨如今的势力让周围村寨很担心,尤其是上三代同鲍家有过冲突的一些村寨,现在更是不惜拿出历年的积蓄来练私兵、购买军械增强自己的实力。
黄县的这些豪族动作最头痛的也许就是黄县县令,现在他的政令不要说出衙门,就是他本人今后见到这些地主豪族估计都没有大声说话的胆量。一个不小心得罪一人,就是当场砍死自己估计开封那边都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梁国其实现在的局势并不是很好,虽然是军阀中实力最强的,又占据中原地区,可实际上梁国实际掌控的地盘只有今山东、河南两地,陕西、湖北大部分地区,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甘肃、宁夏、辽宁的一部分。
梁国甲士不过二十万,其中八万现在困于晋地,其余还要防备着西川镇王建、淮南镇杨渥、凤翔李茂贞,另外南方蜀王王建称帝,湖南马殷、两浙钱镠、广东刘隐、福建王审知、河北三镇王镕、定州王处直虽表示归顺,可实为听调不听宣。
对于这些势力朱温的对应方法也不同,南方听调不听宣的军阀一律封王,大加赏赐,其目的就是稳住他们,让他们不要过多的参与到北方的征伐当中来。
至于北方诸侯,其余小势力暂时以抚慰为主,不册封也不攻打,安排礼部人员前往结交,至于称帝的蜀王则给予承认,有互称帝的意思。
另外还册封幽州的刘守光为燕王,其目的同样是借助刘守光为威胁,逼迫其余北方军阀不敢牵扯进梁晋梁国的战争中来。
朱温选择晋国当作第一个对手一是朱温同晋王李克用有旧怨,第二则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南方军阀富则富可军事实力不强,而且易守难攻很容易拖住脚步。
而想要攻打北方诸军阀,攻打任意一方晋国都很有可能会出兵,而攻打晋国对其他军阀加以利诱威逼,让他们坐视上观的可能性则极大,不过晋国的实力有些出乎朱温的预料,这才让八万梁军困在晋地。
山东豪族有不稳的现象,但此时朱温实在抽调不出兵力,甚至他知道山东鲍家寨的存在,毕竟三千余战奴、几千流民足以吸引朱温的目光。至于这件事谁泄露的,不用多言肯定同青州府奴隶坊背后的东家逃脱不掉关系。
三千战奴不是小数目,当初卖给鲍渠也不是什么好意,本以为三千战奴会杀主逃跑,可谁曾想鲍家寨不但稳住他们,现在实力还越发的强大起来。
奴隶坊背后的几位东家本意是三千战奴足以把山东各豪族搞得一团糟,到时候朱温就可以兵不刃血的把山东完全掌握在手里,而现在……非但越发的无能为力更逼迫的自己不得不进一步增强山东地方豪族的实力。
“陛下,山东地方豪族实力增强也并非完全是坏处,我们只需注意不要让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一切就还都在掌控之中。”开封府,皇宫内,站在朱温下手的一位青须中年站出排列献策道。
不要让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朱温若有所思,论行军打仗朱温也许不是一流,但玩弄政权,其余各诸侯加起来也许都不是朱温一个人的对手,若不是如此他也不会占据中原且暂时安然无恙。
青须中年的意思朱温恍然,不过就是一个借刀杀人的计策而已,流民和土地就是导火索,不过朱温认为这个导火索还不够。
“拟旨,今梁晋之战大胜在即,但天灾降临,流民不知凡几,有山东豪族稳定四方,大功!有功则当赏,朕欲效仿曹公颁布招贤令,凡道德品尚兼好之人皆可入职于朝廷,下至县丞、县令上至刺史、司马,望黄天佑我大梁!”
“君主英明!”
朝中都是聪明人,朱温的旨意一出他们就看出其中的意思,给流民、土地还不行,现在干脆连官职一并给出去,想要你们就去争夺、不限厮杀,只要最终结果。
虽然这会让山东地方豪族乱成一团,不过这里面也并非没有缺陷,一旦让实力强的地主豪强夺得县令、刺史的位置,那结果……
“诸公,这山东道德品尚兼好之人,还需诸公来评判。”他们能够看出来的缺陷朱温自然也清楚,所以才有这句话,而这句话一出君臣皆是满脸笑意。
朝廷的那些事鲍渠自然不知道,不过地方豪族中大部分都有京中的关系,因此来自开封的政令很快就被山东豪族知晓,也有那没有门路的,比如鲍家,所以鲍渠虽然觉得近来外面有些怪异,但却不知道怪异在那里。
徐家是鲍家的世交,虽然徐家有门路在京都,但徐鲍两家的关系谁人不知?所以黄县各大族纷纷委托门路,遮掩徐家在京都的消息渠道,为此开封至黄县一路上留下不止一条性命。
七月末来自开封的官员抵达黄县,黄县县令欣喜万分,虽然这一次是调动到开封当小吏,可那至少没有性命之忧,黄县如今的冲突越发严重起来,他每日接到的死伤状纸都吓得腿哆嗦。
这些豪族哪一个是他招惹起的?为民请命可以,但他也要有那个能力才行,张家的百余家丁打死刘家的六名佃农,这里面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样的状纸他有胆量接?
再者来说,接过来要怎么判?张家那百余家丁赔偿还是关押起来?他可以肯定,不管是赔偿还是关押,这判决一出,不说那些衙役们不敢去抓人,第二天张家的家丁就敢来衙门把县衙砸了,说不准他也要在这过程中挨上几拳。
朝廷的官员来的那一日鲍渠也终于知道近期为什么各村寨这么热闹,原来还有这回事,不过鲍渠并不在乎,他可没有心情去当那县令。
鲍渠知道这件事是因为朝廷来的官员一到黄县就邀请地方豪族前往黄县,皇帝的旨意在那里,不管最后谁成为县令,其余人都有来自朱温的赏赐。
说是赏赐,其实现在开封朝廷里也没钱,就是一坛美酒、一个口头嘉奖而已,不过这毕竟是皇帝的嘉奖和御赐美酒,除鲍渠之外各地主豪强还是非常期待的。
鲍渠本不欲前往黄县,但架不住孙樱的苦苦劝说,再加上徐攸也要前往,鲍渠是不想去都不行,否则徐攸找上门来……
因为孙樱的事情鲍渠还有些害怕见这位老丈人,但害怕是害怕,见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好在徐攸没有让鲍渠到徐家庄找他,而是过来找他,然后再一同前往黄县。
前往黄县的当天清早鲍渠就站在徐家庄到鲍家寨必经之路上,这份殷勤也只有徐攸能够享受得到了。
来的不单单只有鲍渠一个人,徐璟、吴仲、宋三、鲍锱、孙樱这些鲍家寨实权人物全部站在这,徐璟不用说,这是他老爹不来都不行,吴仲、宋三和鲍锱也不用多说,这可是鲍渠的老丈人,他们身为现在鲍家寨的大管事、管事没理由不来见一见这位“皇亲国戚”。
意外的是孙樱,如果说里面最不想同徐攸见面的也许就是她,但即便如此现在她依然站在这里,徐攸毕竟是长辈,她身为晚辈如果这个时候不来是非常失礼的。
其实孙樱并没有说过,她很早就认识徐攸,甚至徐攸也认识她,或者准确来说是认识她爹,毕竟都曾经是唐朝臣子,又在青州任职,就是不熟可多少也有些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