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人才济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在欧阳修坐在徐平的客厅里,想着自己一旦有了五百贯该怎么花的时候,小厮进来通禀,条例编修所的属员已经到了。
徐平急忙吩咐进来,对欧阳修道:“我在中牟有一处田庄,虽然粗鄙了些,但有些野趣。最近编修所里事务繁忙,这两天好不容易有一点空闲,要到那里放松一下心情。你如果没有事的话,不如随我们一起去。”
欧阳修问道:“不知王君贶去不去?”
“一起去的,本来你不来我这里,他应当也会去邀请。”
听说王拱辰去,欧阳修忙道:“如此便叨扰郡侯了。”
虽然天圣八年殿试的时候王拱辰夺去了欧阳修视为囊中之物的状元,两人的关系还是不错。实际上欧阳修的名次比较靠后,前三甲都与他无缘。
正在这时,院子里熙熙攘攘,不少人走了进来。
王拱辰一进客厅,见到欧阳修坐在这里,不由道:“原来永叔早已经过来了,怪不得去你住处见不到人。刚好,我们一起去副使中牟庄园,玩乐几天。”
欧阳修急忙起身与众人相见。
王拱辰领了两个人过来,向徐平介绍。一位是天圣九年中制科的富弼,另一位是天圣二年进士尹洙,还有一位荫补为官的梅尧臣。
梅尧臣也曾参加过科举,只是不幸落第,只好借着叔父梅询的关系荫补为官。梅询曾经做过翰林学士,现在出外为官。除了学问,梅询最著名的是讲究,每天都把自己身上熏得香喷喷的,有不少人为了特意闻他身上的味道去拜见他。与另一位不修边幅的当年的学士窦元宾恰成对照,世称“梅香窦臭”,不过这梅香可不是后成丫环的意思。
这起来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很有个性,除了“梅香窦臭”这一对,稍早一点还有一对“盛肥丁瘦”。盛肥指的是盛度肥胖无比,瘦自然指的是丁谓瘦得跟猴一样,不过这一对指的是他们的体形,不像前一对那样有个性了。
梅尧臣早有诗名,开有宋一代的诗风,如果单论在诗坛上的地位,比石延年还要重要得多。是以他虽然不是进士出身,在这些少年成名的文人当中,也没人瞧不起他。
不过科举失意,对梅尧臣是很大的打击,使他的性格比较偏激,甚至有些古怪,有的时候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搞文艺的总是比较敏感。
尹洙中进士早,成名也早,开一代文风的人物,最少这个时代,比其他的年轻人地位要高一些。欧阳修几人跟他亦师亦友,文风都受他的影响,正慢慢走向成熟。
富弼自不必说,徐平前世就知道他的大名,政治成就最高。天圣八年富弼没有参加科举,赏识他的晏殊和范仲淹让他参加第二年的制科,在仅有很短的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富弼应制科成功,踏入仕途。以制科的难度,富弼可以称一声天才了。
也正是这种人物,晏殊才会在他还没踏上仕途之前,就把女儿嫁给他。
徐平自己虽然也是一等进士出身,但为官之后一直管钱粮,要不就是打仗,在文学上乏善可陈,也没有哪个少年学子来他门上投文谒见。这是第一回,自己家里文人学士济济一堂,虽然心里对这些东西并不怎么看重,还是有些兴奋。
此时已经过了午时,太阳开始西斜。中牟离京城可不进,为了在天黑前赶到地方,忙命小厮收拾准备出发。
众人到了院子里,徐平对一旁的李觏道:“你也随着去,温习也不急在这一时。此次去中牟的文学之士不少,你也正好讨教一番。作诗写文章,非我所长,却正是这一群人的日夜研习的,随便指点几句,也够你终生受用。”
李觏躬身行礼:“谨遵先生教诲。”
殿试的时候要中进士,文采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想获得好的名次,文采就必不可少了。如果文里出现几个让人击节赞叹的句子,名次就能上升不少,不是小事。
进士和进士不一样,最前面的几位,再是不怎么样,当到五品以上的高官,甚至职到待制以上的侍从,都不是难事。稍后的一甲进士,只要不出大错,十年之内到知州几乎也是跑不了的,进入朝堂任要职都有机会。再后面可就难说了,到了最后一两等,踏入仕途的时候不过是选人,虽然比一般选人升京官容易,但没有大的机遇,一辈子也难有出息。
徐平自己是一等进士,越来越体会到了这一点。不说别人,当年他在中牟种地的时候郭谘就是中牟主簿,相当于其他路的大县知县。后来徐平做到盐铁副使了,郭谘还是大县知县。当中当然有其他因素,但进士科甲不同的影响还是起了重要作用。
落第的盼着只要中个进士就好了,中了进士的又想着名次靠前一点才好,实在是事实就是如此,名次对日后的仕途影响太大。不说别的,一等进士地方一任之后就可以任馆职,不用大臣推荐,其他甲第哪有这个待遇?像欧阳修这些人,不是机缘巧合,初授官就到洛阳任职,碰到大人物赏识,哪有馆职给他们做。
洛阳到底是西京,在那里坐镇的一般都是朝中重臣,前面三任钱惟演、王曙和王曾几人,哪个不是带着使相。只要得他们青眼,一句话就前途无量。
如果像徐平这样,一脚踢到川峡岭南去,碰到武臣知州,再是文采斐然,也没有人荐举你,只能苦熬。能不能熬出头来,就只好听天由命了。
这个时候习惯高第取寒门,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高第的进士才是皇帝的自己人,一路升迁不用看大臣脸色。没有人荐举,那就从制度上保证他们的升迁速度。
李觏在徐平这里也有些日子了,看多了这些官场里的门道,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得了徐平吩咐,匆匆忙忙地回自己房间收拾,带着几篇自己作的得意文章,好遇人请教。(未完待续。)
正在欧阳修坐在徐平的客厅里,想着自己一旦有了五百贯该怎么花的时候,小厮进来通禀,条例编修所的属员已经到了。
徐平急忙吩咐进来,对欧阳修道:“我在中牟有一处田庄,虽然粗鄙了些,但有些野趣。最近编修所里事务繁忙,这两天好不容易有一点空闲,要到那里放松一下心情。你如果没有事的话,不如随我们一起去。”
欧阳修问道:“不知王君贶去不去?”
“一起去的,本来你不来我这里,他应当也会去邀请。”
听说王拱辰去,欧阳修忙道:“如此便叨扰郡侯了。”
虽然天圣八年殿试的时候王拱辰夺去了欧阳修视为囊中之物的状元,两人的关系还是不错。实际上欧阳修的名次比较靠后,前三甲都与他无缘。
正在这时,院子里熙熙攘攘,不少人走了进来。
王拱辰一进客厅,见到欧阳修坐在这里,不由道:“原来永叔早已经过来了,怪不得去你住处见不到人。刚好,我们一起去副使中牟庄园,玩乐几天。”
欧阳修急忙起身与众人相见。
王拱辰领了两个人过来,向徐平介绍。一位是天圣九年中制科的富弼,另一位是天圣二年进士尹洙,还有一位荫补为官的梅尧臣。
梅尧臣也曾参加过科举,只是不幸落第,只好借着叔父梅询的关系荫补为官。梅询曾经做过翰林学士,现在出外为官。除了学问,梅询最著名的是讲究,每天都把自己身上熏得香喷喷的,有不少人为了特意闻他身上的味道去拜见他。与另一位不修边幅的当年的学士窦元宾恰成对照,世称“梅香窦臭”,不过这梅香可不是后成丫环的意思。
这起来这个年代的读书人很有个性,除了“梅香窦臭”这一对,稍早一点还有一对“盛肥丁瘦”。盛肥指的是盛度肥胖无比,瘦自然指的是丁谓瘦得跟猴一样,不过这一对指的是他们的体形,不像前一对那样有个性了。
梅尧臣早有诗名,开有宋一代的诗风,如果单论在诗坛上的地位,比石延年还要重要得多。是以他虽然不是进士出身,在这些少年成名的文人当中,也没人瞧不起他。
不过科举失意,对梅尧臣是很大的打击,使他的性格比较偏激,甚至有些古怪,有的时候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搞文艺的总是比较敏感。
尹洙中进士早,成名也早,开一代文风的人物,最少这个时代,比其他的年轻人地位要高一些。欧阳修几人跟他亦师亦友,文风都受他的影响,正慢慢走向成熟。
富弼自不必说,徐平前世就知道他的大名,政治成就最高。天圣八年富弼没有参加科举,赏识他的晏殊和范仲淹让他参加第二年的制科,在仅有很短的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富弼应制科成功,踏入仕途。以制科的难度,富弼可以称一声天才了。
也正是这种人物,晏殊才会在他还没踏上仕途之前,就把女儿嫁给他。
徐平自己虽然也是一等进士出身,但为官之后一直管钱粮,要不就是打仗,在文学上乏善可陈,也没有哪个少年学子来他门上投文谒见。这是第一回,自己家里文人学士济济一堂,虽然心里对这些东西并不怎么看重,还是有些兴奋。
此时已经过了午时,太阳开始西斜。中牟离京城可不进,为了在天黑前赶到地方,忙命小厮收拾准备出发。
众人到了院子里,徐平对一旁的李觏道:“你也随着去,温习也不急在这一时。此次去中牟的文学之士不少,你也正好讨教一番。作诗写文章,非我所长,却正是这一群人的日夜研习的,随便指点几句,也够你终生受用。”
李觏躬身行礼:“谨遵先生教诲。”
殿试的时候要中进士,文采不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想获得好的名次,文采就必不可少了。如果文里出现几个让人击节赞叹的句子,名次就能上升不少,不是小事。
进士和进士不一样,最前面的几位,再是不怎么样,当到五品以上的高官,甚至职到待制以上的侍从,都不是难事。稍后的一甲进士,只要不出大错,十年之内到知州几乎也是跑不了的,进入朝堂任要职都有机会。再后面可就难说了,到了最后一两等,踏入仕途的时候不过是选人,虽然比一般选人升京官容易,但没有大的机遇,一辈子也难有出息。
徐平自己是一等进士,越来越体会到了这一点。不说别人,当年他在中牟种地的时候郭谘就是中牟主簿,相当于其他路的大县知县。后来徐平做到盐铁副使了,郭谘还是大县知县。当中当然有其他因素,但进士科甲不同的影响还是起了重要作用。
落第的盼着只要中个进士就好了,中了进士的又想着名次靠前一点才好,实在是事实就是如此,名次对日后的仕途影响太大。不说别的,一等进士地方一任之后就可以任馆职,不用大臣推荐,其他甲第哪有这个待遇?像欧阳修这些人,不是机缘巧合,初授官就到洛阳任职,碰到大人物赏识,哪有馆职给他们做。
洛阳到底是西京,在那里坐镇的一般都是朝中重臣,前面三任钱惟演、王曙和王曾几人,哪个不是带着使相。只要得他们青眼,一句话就前途无量。
如果像徐平这样,一脚踢到川峡岭南去,碰到武臣知州,再是文采斐然,也没有人荐举你,只能苦熬。能不能熬出头来,就只好听天由命了。
这个时候习惯高第取寒门,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高第的进士才是皇帝的自己人,一路升迁不用看大臣脸色。没有人荐举,那就从制度上保证他们的升迁速度。
李觏在徐平这里也有些日子了,看多了这些官场里的门道,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得了徐平吩咐,匆匆忙忙地回自己房间收拾,带着几篇自己作的得意文章,好遇人请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