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小隐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薄酒一壶对瑶琴,伯牙最苦觅知音。
自今只得诗歌醉,往日豪情梦里寻。”
酒楼对面,一个青衫文士骑在一头小黑驴上,手里提个酒葫芦,慢慢行来,边走边歌。
唐时的《杨柳枝》是洛下新声,白居易有诗“听取新翻杨柳枝”正是指此。最早取“杨柳依依”之意用以咏离别,正如长安人好唱《阳关三叠》。到了这个年月,这首曲子流传久远,最已不限于离情别绪,在洛阳周围快成为乡间小调了。
到了酒楼前,青衫文士下了小驴,早有小厮上来接住,牵到一边拴了。
与起身迎接的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人唱了个诺,青衫文士拱手:“数年不见,大郎愈加有飘然出尘之意,直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中人。”
少年人苦笑:“哥哥这话真是惭愧煞人,我这次到洛城,正是为了谋衣食而来。”
这话说完,两人相视愣了一会,然后一起哈哈大笑,携手到一边桌子上坐下。
酒店老儿从厅里急急忙忙跑了出来,对青衫文士行个礼:“承蒙照顾生意!齐家大郎今天要喝什么酒?吃什么肉?”
齐大郎指了指对面的少年人道:“我这位小友种家大郎,他祖上是神仙中人。自己倾慕祖上为人,不事科举,只是喜诵南华,可是吃不得油荤。你店里有什么新鲜菜蔬,整治几盘上来,我们喝几杯水酒。”
老儿愣了一下:“本朝神仙,都说是华山陈抟,终南种放。”
齐大郎笑道:“你说的不错,我这小友的祖上,正是那位终南仙人种放。他自己也有个名号,称作‘小隐君’。本是我们洛阳人,前两年随着父亲游宦他乡。”
老儿正是家业艰难的时候,对神仙佛祖最是上心,听了这话,急忙上前行了个礼。
种大郎笑着摇了摇头:“世间哪有神仙,只有真隐士。我不过是读两卷道书,寡淡少欲而已,又不会测字改命,你不用拜我。”
老儿微微撇了撇嘴,心里有些失望。不会测字算命的算什么神仙?拜了没半点用处。
齐大郎见老儿没了什么热情,提着葫芦道:“唐老丈,给我葫芦里装满人酒,一会一起算钱给你。对了,酒和菜蔬快些上来,不要让我们久等。”
唐老儿应声诺,提着葫芦进了酒楼。
齐大郎对少年人道:“大质,怎么突然想起来回洛阳了?这两年去了哪里?”
“唉,前两年我父亲遭小人诬陷,夺官发配岭南窦州,多亏阿叔捐了一官免了父亲的罪,我们一家才回到中原。这两年在汝州讨生活,开了百十亩的地,种着勉强糊口。前些日子我父亲得本地知州举荐,在转运使司谋了个准备差遣,虽然官职低微,俸禄微薄,到底是个正经差事。我是家里长子,到洛阳城里随侍父亲。”
齐大郎“哦”了一声,点了点头。
种大郎名叫种诂,字大质,是种世衡的长子。种世衡到了洛阳为官,身边不能没有人侍候,他便跟着过来。齐大郎名叫齐本吉,字无咎,本是河东人流落洛阳。
种诂在洛阳时两人一起读书,关系非常密切。这次种诂回洛阳,两人约了在这里相见。
不大一会,唐老儿带着小厮端了酒菜出来,让两人慢用。
种诂看看对面那高大的酒楼,客人进进出出地非常热闹,对齐本吉道:“这处酒楼如此冷清,远不如对面的繁华,哥哥怎么非要到这里来?”
“我是这里老主顾,与唐老儿熟识了,撇不下他的面子。酒肉只是穿肠而过,哪里有那么多讲究?在哪里都是一样。”
种诂点了点头:“哥哥说的是。只是有对面这样一处酒楼在,唐老儿该下力气把这酒楼好好收拾一下,不然怎么会吸引客人?我在这里坐了半天,只有零星几个人来。”
齐本吉叹了口气:“你不知道,这处酒楼是唐老儿扑买的,本是官家之物,不是他自己的产业,怎么会去下力气装点?其实就连对面酒楼,也一样是主人扑买河南县的。”
扑买不是真的买,与徐平前世的承包差不多,一般以一年或者三年为期。这个年代扑买可没有利润分成之说,都是定死了一年多少钱,不管生意好坏,这钱是少不了的。既然不是自己的产业,谁会在房子上面下功夫?本钱没赚回来,就成了别人的了。
说起来,这个时候的扑买都是明码实价,不算坑人,只要是老手,没有意外是不会赔钱的。历史上熙宁变法之后,大多采用“实封投状”,类似于后世的暗标,价高者得,那才是真坑人。唐老儿落得这个地步,主要是河南县不按常规又在对面起一座酒楼。
听了齐本吉的话,种诂不由皱起眉头:“这唐老儿是得罪了衙门里什么人吧?不然怎么会在他扑买之后,故意在对面再起一座酒楼?要知道,这样固然坑了唐老儿一家,他到期之后这处酒楼也就不值钱了,谁会再来接手?不是白白废弃!”
“这唐老儿夫妻两个,只有一个女儿,前两年嫁了一个城里面的读书人,在国子监里读书。只是天生命蹇,不到一年丈夫就故去了。这女儿生得好姿容,听说有一个官人看上了,要她做个外室。这女儿不肯,得罪了那个官人。”
种诂一愣:“无咎是说,之所以又有一处酒楼建起来,是那官人报复?那官人是如个?”
齐本吉摇了摇头:“我也只是听人闲谈,具体怎么回事又哪里清楚?我们不说这些。”
读书人忌讳谈别人的家长里短,齐本吉这么说,种诂也就不再问。喝了会酒,问齐本吉:“哥哥以前也是住在城里的,怎么想起搬到龙门镇来?听说娶了嫂嫂?”
齐本吉苦笑着摇了摇头:“大质,我不是娶,我是嫁,现在我是个接脚夫。好在浑家天性善良,敬重我是个读书人,待我极好。唉,高不成低不就,我也就这么一生了。”
接脚夫不同于入赘,是女人丧了丈夫之后,继承了家业,自己说了算,再招一个男人上门。女人继承的家业,严格说起来大部分是孩子的,只是代为掌管,如果改嫁官府便就会出面处理家产,确保孩子的继承权,家业不被女人拐了去。
招接脚夫便就避免了这个麻烦,家里既有个男人顶头,又不用惊动官府。这种家庭都是女人说了算,但是丈夫还有充分的自由,只是不能带走家里的财物,不像赘婿有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洛阳民风开放,女人在家庭里的地位高,接脚夫并不少见。
齐本吉好的地方在于家里面的女人敬重读书人,对他极好,吃穿用度从来不曾少了他的。也不用他干活,每日里只是走亲访友,山水之间吟诗唱词。
种诂叹口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当年一起读书的时候,齐本吉一心只想着中进士为官,蹉跎岁月,最后终于是要老于山水之间。自己不事科举,只想过隐士的生活,最后还是因为父亲再履红尘,说不定还要到官府里谋生,真是世事弄人。
唐老儿与浑家趴在柜台上,看着外面坐着的齐本吉和种诂两人,叹了口气:“还是这些读书人知书答礼,就是坐在一起喝酒也安安静静的,透着一股书卷气。”
旁边的妇人道:“老汉,你说我们给大姐招这么一个人上门,好么?”
“你乱想什么!秦二嫂是什么人家?家里有钱有屋,用不完的家财,招了齐大郎当个宝一样。你不知道,齐大郎出来访友,每次要回去的时候秦二嫂都带着孩子迎出村外,那是望眼欲穿啊!若说前两年,这种事情我们还可以想想,今年扑买这酒楼,只怕所家的家财都要被坑进去,你能够招什么人上门?”
说起这酒楼,两口儿一起愁得叹气。只看着前两年扑买的人赚得盆满钵满眼热,谁知道自己接手就落得这个下场。听说是城里有位官人看上了自己的女儿,弄这个法子出来整人,可女作不说,也不知道是哪位官人。
唉,女儿已经嫁过人,也不是黄花闺女了,给个官人做外室也没有什么,这种事情难道还少吗?听说东京那里的人家,生了女儿都娇生惯养,从小教歌舞,就想着长大了被富贵人家看上,为姬为妾,做个外室是求之不得呢。没想到自己女儿性子烈,打死了也不同意,而且不漏一点口风,老两口也不知道是得罪了什么人。
为父为母的,一辈子的儿女债,这事情找谁说理去?只有这么苦熬着吧。大不了到年底把家产全部变卖,还上了官府的钱,从此不再沾这生意,外面也开几亩地种田去。
洛阳城周围的闲田多,本地人家,找块闲地开了种粮食也不至于饿死,只是生活过得不如意罢了。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又不用服劳役,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妇人看着对面的酒楼,恨得牙痒痒的:“都是一般卖酒,对面不过是好看一点,有几个小娘子在那里唱曲,怎么客人都巴巴地去?不闲挤得慌吗?”(未完待续。)
“薄酒一壶对瑶琴,伯牙最苦觅知音。
自今只得诗歌醉,往日豪情梦里寻。”
酒楼对面,一个青衫文士骑在一头小黑驴上,手里提个酒葫芦,慢慢行来,边走边歌。
唐时的《杨柳枝》是洛下新声,白居易有诗“听取新翻杨柳枝”正是指此。最早取“杨柳依依”之意用以咏离别,正如长安人好唱《阳关三叠》。到了这个年月,这首曲子流传久远,最已不限于离情别绪,在洛阳周围快成为乡间小调了。
到了酒楼前,青衫文士下了小驴,早有小厮上来接住,牵到一边拴了。
与起身迎接的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人唱了个诺,青衫文士拱手:“数年不见,大郎愈加有飘然出尘之意,直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中人。”
少年人苦笑:“哥哥这话真是惭愧煞人,我这次到洛城,正是为了谋衣食而来。”
这话说完,两人相视愣了一会,然后一起哈哈大笑,携手到一边桌子上坐下。
酒店老儿从厅里急急忙忙跑了出来,对青衫文士行个礼:“承蒙照顾生意!齐家大郎今天要喝什么酒?吃什么肉?”
齐大郎指了指对面的少年人道:“我这位小友种家大郎,他祖上是神仙中人。自己倾慕祖上为人,不事科举,只是喜诵南华,可是吃不得油荤。你店里有什么新鲜菜蔬,整治几盘上来,我们喝几杯水酒。”
老儿愣了一下:“本朝神仙,都说是华山陈抟,终南种放。”
齐大郎笑道:“你说的不错,我这小友的祖上,正是那位终南仙人种放。他自己也有个名号,称作‘小隐君’。本是我们洛阳人,前两年随着父亲游宦他乡。”
老儿正是家业艰难的时候,对神仙佛祖最是上心,听了这话,急忙上前行了个礼。
种大郎笑着摇了摇头:“世间哪有神仙,只有真隐士。我不过是读两卷道书,寡淡少欲而已,又不会测字改命,你不用拜我。”
老儿微微撇了撇嘴,心里有些失望。不会测字算命的算什么神仙?拜了没半点用处。
齐大郎见老儿没了什么热情,提着葫芦道:“唐老丈,给我葫芦里装满人酒,一会一起算钱给你。对了,酒和菜蔬快些上来,不要让我们久等。”
唐老儿应声诺,提着葫芦进了酒楼。
齐大郎对少年人道:“大质,怎么突然想起来回洛阳了?这两年去了哪里?”
“唉,前两年我父亲遭小人诬陷,夺官发配岭南窦州,多亏阿叔捐了一官免了父亲的罪,我们一家才回到中原。这两年在汝州讨生活,开了百十亩的地,种着勉强糊口。前些日子我父亲得本地知州举荐,在转运使司谋了个准备差遣,虽然官职低微,俸禄微薄,到底是个正经差事。我是家里长子,到洛阳城里随侍父亲。”
齐大郎“哦”了一声,点了点头。
种大郎名叫种诂,字大质,是种世衡的长子。种世衡到了洛阳为官,身边不能没有人侍候,他便跟着过来。齐大郎名叫齐本吉,字无咎,本是河东人流落洛阳。
种诂在洛阳时两人一起读书,关系非常密切。这次种诂回洛阳,两人约了在这里相见。
不大一会,唐老儿带着小厮端了酒菜出来,让两人慢用。
种诂看看对面那高大的酒楼,客人进进出出地非常热闹,对齐本吉道:“这处酒楼如此冷清,远不如对面的繁华,哥哥怎么非要到这里来?”
“我是这里老主顾,与唐老儿熟识了,撇不下他的面子。酒肉只是穿肠而过,哪里有那么多讲究?在哪里都是一样。”
种诂点了点头:“哥哥说的是。只是有对面这样一处酒楼在,唐老儿该下力气把这酒楼好好收拾一下,不然怎么会吸引客人?我在这里坐了半天,只有零星几个人来。”
齐本吉叹了口气:“你不知道,这处酒楼是唐老儿扑买的,本是官家之物,不是他自己的产业,怎么会去下力气装点?其实就连对面酒楼,也一样是主人扑买河南县的。”
扑买不是真的买,与徐平前世的承包差不多,一般以一年或者三年为期。这个年代扑买可没有利润分成之说,都是定死了一年多少钱,不管生意好坏,这钱是少不了的。既然不是自己的产业,谁会在房子上面下功夫?本钱没赚回来,就成了别人的了。
说起来,这个时候的扑买都是明码实价,不算坑人,只要是老手,没有意外是不会赔钱的。历史上熙宁变法之后,大多采用“实封投状”,类似于后世的暗标,价高者得,那才是真坑人。唐老儿落得这个地步,主要是河南县不按常规又在对面起一座酒楼。
听了齐本吉的话,种诂不由皱起眉头:“这唐老儿是得罪了衙门里什么人吧?不然怎么会在他扑买之后,故意在对面再起一座酒楼?要知道,这样固然坑了唐老儿一家,他到期之后这处酒楼也就不值钱了,谁会再来接手?不是白白废弃!”
“这唐老儿夫妻两个,只有一个女儿,前两年嫁了一个城里面的读书人,在国子监里读书。只是天生命蹇,不到一年丈夫就故去了。这女儿生得好姿容,听说有一个官人看上了,要她做个外室。这女儿不肯,得罪了那个官人。”
种诂一愣:“无咎是说,之所以又有一处酒楼建起来,是那官人报复?那官人是如个?”
齐本吉摇了摇头:“我也只是听人闲谈,具体怎么回事又哪里清楚?我们不说这些。”
读书人忌讳谈别人的家长里短,齐本吉这么说,种诂也就不再问。喝了会酒,问齐本吉:“哥哥以前也是住在城里的,怎么想起搬到龙门镇来?听说娶了嫂嫂?”
齐本吉苦笑着摇了摇头:“大质,我不是娶,我是嫁,现在我是个接脚夫。好在浑家天性善良,敬重我是个读书人,待我极好。唉,高不成低不就,我也就这么一生了。”
接脚夫不同于入赘,是女人丧了丈夫之后,继承了家业,自己说了算,再招一个男人上门。女人继承的家业,严格说起来大部分是孩子的,只是代为掌管,如果改嫁官府便就会出面处理家产,确保孩子的继承权,家业不被女人拐了去。
招接脚夫便就避免了这个麻烦,家里既有个男人顶头,又不用惊动官府。这种家庭都是女人说了算,但是丈夫还有充分的自由,只是不能带走家里的财物,不像赘婿有一种人身依附的关系。洛阳民风开放,女人在家庭里的地位高,接脚夫并不少见。
齐本吉好的地方在于家里面的女人敬重读书人,对他极好,吃穿用度从来不曾少了他的。也不用他干活,每日里只是走亲访友,山水之间吟诗唱词。
种诂叹口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际遇。当年一起读书的时候,齐本吉一心只想着中进士为官,蹉跎岁月,最后终于是要老于山水之间。自己不事科举,只想过隐士的生活,最后还是因为父亲再履红尘,说不定还要到官府里谋生,真是世事弄人。
唐老儿与浑家趴在柜台上,看着外面坐着的齐本吉和种诂两人,叹了口气:“还是这些读书人知书答礼,就是坐在一起喝酒也安安静静的,透着一股书卷气。”
旁边的妇人道:“老汉,你说我们给大姐招这么一个人上门,好么?”
“你乱想什么!秦二嫂是什么人家?家里有钱有屋,用不完的家财,招了齐大郎当个宝一样。你不知道,齐大郎出来访友,每次要回去的时候秦二嫂都带着孩子迎出村外,那是望眼欲穿啊!若说前两年,这种事情我们还可以想想,今年扑买这酒楼,只怕所家的家财都要被坑进去,你能够招什么人上门?”
说起这酒楼,两口儿一起愁得叹气。只看着前两年扑买的人赚得盆满钵满眼热,谁知道自己接手就落得这个下场。听说是城里有位官人看上了自己的女儿,弄这个法子出来整人,可女作不说,也不知道是哪位官人。
唉,女儿已经嫁过人,也不是黄花闺女了,给个官人做外室也没有什么,这种事情难道还少吗?听说东京那里的人家,生了女儿都娇生惯养,从小教歌舞,就想着长大了被富贵人家看上,为姬为妾,做个外室是求之不得呢。没想到自己女儿性子烈,打死了也不同意,而且不漏一点口风,老两口也不知道是得罪了什么人。
为父为母的,一辈子的儿女债,这事情找谁说理去?只有这么苦熬着吧。大不了到年底把家产全部变卖,还上了官府的钱,从此不再沾这生意,外面也开几亩地种田去。
洛阳城周围的闲田多,本地人家,找块闲地开了种粮食也不至于饿死,只是生活过得不如意罢了。家里只有一个女儿,又不用服劳役,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
妇人看着对面的酒楼,恨得牙痒痒的:“都是一般卖酒,对面不过是好看一点,有几个小娘子在那里唱曲,怎么客人都巴巴地去?不闲挤得慌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