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河工的生活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探出头来,西天的月亮悄悄地隐去,天亮了。种世衡急匆匆地来到天津桥头,对徐平道:“都漕前来巡查,怎么不告诉属下一声,前来陪同。”
“算不上巡查,只是今天起得早,到这里来散散心。”
徐平一边说着,一边示意种世衡一起到桥头的台阶处,一起下到洛河滩上。
上游要筑起坝来,城里的洛河水道必须清理,疏浚挖深,并在几处重要的地段建好台阶,作为指示水位的标志。冬天水浅,上游又开始拦水,这里只要从旁先挖一条引流的临时河道,把水引走,河床露出来,便就可以施工了。
自唐朝开始,虽然天津桥随毁随修,但河道却很少清理,河床开阔,每到夏秋雨水多的时候便就到处漫流。此时大水退了去,河滩上到处都是卵石,走在上面一脚高一脚低。
洛河上面水汽弥漫,好似大雾,又好似水开了一般。北方的冬天,没结冰的日子天气晴好时水面上便就是样,常难人一种错觉,好似水很暖和一样。
风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吹来,卷着河里的水汽在河滩上拂过,迎面扑到脸上,让人精神一振,但又觉得分外寒冷。
徐平见种世衡穿得单薄,对他道:“天气冷了,仲平也多穿一些衣服,小心着凉。”
种世衡拱手道:“禀都漕,这清理河道的事情着落在下官身上,便就如打仗一般,下官每日枕戈待旦。兵略有云: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下官督河工做事,一直禀持此言。如今修河的人只有薄薄的棉衣御寒,下官又岂能不与他们再甘共苦!”
徐平听了这话,看了看自己身上厚厚的衣服,笑着摆了摆手:“好,你有此心,能够禀持将令,必能做好这件事。只是被你一说,我到这里穿得臃肿,倒是不妥了。”
种世衡忙道:“都漕是此事主帅,岂能用将令理论!万金之躯,自然稳妥为上!”
“怎么说都好,我也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不过我可是告诉你,做事情身体是本钱,不管是你自己的身体,还是河工的身体,都要保证健健康康,没病没灾。”
种世衡高声应诺。
徐平虽然也带过兵打过仗,但从来没当自己是一员武将,什么将略将令他也看,但也只是看而已,并不会照着去做。在他的心里面,还是认为严格的制度最重要。有科学的制度,能够让整支军队严格地服从,按照制度做事,比靠军官带头靠谱。
将是直接带兵冲锋陷阵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切为手下兵士着想,才能得到部下的信任敬重,打仗的时候出死力。这是中国传统兵法一直强调的,军令要严,军心要齐,这一切都要将领以身作则。不过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将领开始先败坏掉了,将领贪生怕死,兵士自然也不会尽力。
此时太阳已经升了起来,各处河工的营地开始做早饭。按说早饭应该吃点稀的,但这些人干的都是消耗体力的重活,肚子里的油水又少,吃稀的不顶用,大清早吃的就是大碗的米饭,和碗口大的馒头。看着简单,这已经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吃不上的了。
徐平为了增加这些人的营养,特意从周围收了大豆来,一是榨出油用来炸油条,每人早饭都要分上两根。再一个用大豆制成豆腐,拌了各种菜熬了让他们晚上下饭。
此时大豆很少用来榨油,除了一部分做豆腐,大多数还是作为马驴等役畜的饲料,所以并不贵。加上豆类经常用来轮作,跟其他作物调整,产量也不低,比较好收买。
不过豆油炸的油条,嗯,有点土腥气,徐平连吃了好多天,才感觉不到那味道。
河工们都认得种世衡,见他走在徐平的身后,知道来的是个大官,纷纷起身行礼。徐平一边走着,一边与他们打着招唿,随便四处看看。
王学斋一只手拿了两根油条,使劲咬一口,就一口另一只手里的馒头,只觉得香甜无比。竟然有人说豆油炸出来的这面食有种味道,真是矫情,明明香得很,有什么味道!
梁贯成蹲在一边,一只手端着个大碗,一边吸熘吸熘地喝着粥,一边吃另一只手的馒头,那两根油条被他泡在了粥里面。吃了一气,抬起头对站着的王学斋说道:“书手你也喝一口粥,那么干吃,一会喝了粥进肚小心涨破了肚皮。明明是个读书人,怎么吃饭跟苦力一个样子?读书人吃饭,不是应该斯文一点才对?”
王学斋满不在乎地道:“你若是与我一样,几个月没吃一顿饱饭,就不会这么细嚼慢咽的了。我跟你说,逃荒的路上,有的时候就真的是抢着吃,快吃一口下肚,你肚里就多了那一口的东西,晚了就没了。至于喝粥,早晚都是一样的,底下说不定还稠一点呢!”
“现在不是逃荒了,每天的饭不都是管够,吃饱为止,你不用那么着急。再者说,肚子里吃下那么多干的,再喝粥真地容易发胀。”
“涨了更觉得心里踏实,干起活来也有力道。你没遭个灾,这个道理你不懂!”
王学斋一大口馒头,就一小口油条,吃得欢实。梁贯成摇了摇头,不知该怎么说。
远远看见徐平和种世衡走过来,梁贯成一下子从地上站了起来,对王学斋道:“快看那一边,都漕官人来了。哎呀,你不要再这么吃,让官人看见成什么样子?”
王学斋油条到了嘴边,听了这话愣了一下,问道:“哪个是都漕官人?”
梁贯成到王学斋身边,指着徐平道:“就是走在种官人前面那个年轻官人,听说在岭南为官的时候曾经破了交趾,擒了交趾王,封永宁郡侯,现在做着京西路的都转运使。”
“哦,我知道,为了破交趾,曾经布告天下,是永宁郡侯来着。”
梁贯成喝一口粥,啧啧连声:“听说都漕官人家里原来是卖酒的,因为中了进士,到岭南去做官,一下子就立了此等大功。书手,你也是读书人,将来会不会也中进士,立这样的大功,做这样的大官?苟富贵,勿相忘,到时候可不要忘了我。”
王学斋哑然失笑:“每过几年开科,中进士的不知几百人,有几个做出如许功绩?若是每个进士都去灭一国,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国,总之是不可能够灭的。”
“你怎么知道不够?我听说大宋之外,地方大着呢,千千万万个小国。”
王学斋摇头:“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闲说话?往北东边是契丹,西边是党项,再向西边是吐蕃,哪来的千千万万个小国?”
梁贯成笑道:“你这个秀才没学问是吧?只知道向北!我告诉你,我大宋国境向东向南都是大海,乘船出了海,那岛上的陆上的,小国不知道有多少!”
“海上都是虚无缥缈的事,哪里能够当真?”
“怎么不能当真?河南府是大地方,有出去跑海经商的,亲眼见过,那还有假!”
王学斋笑着摇头,也不知道是信了梁贯成说的,还是不想与他争论。
一路走过来,见河工的精神面貌还好,徐平的心慢慢放了下来。他最怕的,是河工精神萎靡,怨气冲天,人被逼着是干不好活的,要有主观能动性才好。
走了一两百步,种世衡指着前方道:“那边站着的是王秀才,本名王学斋,京东路济州任城人。这人耕读传家,肚子里学问是极好的,河工里面往来的公文,大多都是经过他的手回复上来。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很是难得。”
徐平点点头:“哦,确是不易。遭灾之前,他在乡里应过举没有?”
“听说是那时他父亲还在世,家里只能供一个人的举业,他倒是没应举。”
徐平道:“若是真的不错,等修完了河,可以荐到国子监里读书,那里发解容易一些。”
种世衡应诺,把这事记了下来。
这些灾民里如果能够出个进士可是不得了,徐平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有人支持,方便得多。身份不是问题,杜衍年幼的时候母亲改嫁别家,自己在家里受两位兄长虐待,跑到母亲那里继父又不肯收留,在孟州和洛阳间流浪。后来中了进士,现在也做到御史中丞了。
到了王学斋和梁贯成跟前,两人急忙把手里的饭放下,上来见礼。
徐平道:“不用多礼,我只是随便问几句话,不要让你们的饭凉了。”
两人一起道:“那有什么打紧?有话都漕官人尽管吩咐。”
徐平问了两人的身份,先随便问了梁贯成的身世,又问王学斋。
王学斋一一作答。
徐平点头,随便问起王学斋读的什么书,学问如何。问这些徐平倒不是想考较王学斋的学问,他没那个兴趣,主要是看王学斋的思维是否清晰,说话有没有清理。
听王学斋说完,徐平点头:“不错,仲平说你处理公文甚是得力,帮忙不少。经后多多用心,必然不会亏待了你。”
王学斋急忙谢过。
离开两人,徐平对种世衡道:“人才难得,有得力的人手,就要找机会用起来。”(未完待续。。)
红红的太阳从东方慢慢探出头来,西天的月亮悄悄地隐去,天亮了。种世衡急匆匆地来到天津桥头,对徐平道:“都漕前来巡查,怎么不告诉属下一声,前来陪同。”
“算不上巡查,只是今天起得早,到这里来散散心。”
徐平一边说着,一边示意种世衡一起到桥头的台阶处,一起下到洛河滩上。
上游要筑起坝来,城里的洛河水道必须清理,疏浚挖深,并在几处重要的地段建好台阶,作为指示水位的标志。冬天水浅,上游又开始拦水,这里只要从旁先挖一条引流的临时河道,把水引走,河床露出来,便就可以施工了。
自唐朝开始,虽然天津桥随毁随修,但河道却很少清理,河床开阔,每到夏秋雨水多的时候便就到处漫流。此时大水退了去,河滩上到处都是卵石,走在上面一脚高一脚低。
洛河上面水汽弥漫,好似大雾,又好似水开了一般。北方的冬天,没结冰的日子天气晴好时水面上便就是样,常难人一种错觉,好似水很暖和一样。
风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吹来,卷着河里的水汽在河滩上拂过,迎面扑到脸上,让人精神一振,但又觉得分外寒冷。
徐平见种世衡穿得单薄,对他道:“天气冷了,仲平也多穿一些衣服,小心着凉。”
种世衡拱手道:“禀都漕,这清理河道的事情着落在下官身上,便就如打仗一般,下官每日枕戈待旦。兵略有云: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下官督河工做事,一直禀持此言。如今修河的人只有薄薄的棉衣御寒,下官又岂能不与他们再甘共苦!”
徐平听了这话,看了看自己身上厚厚的衣服,笑着摆了摆手:“好,你有此心,能够禀持将令,必能做好这件事。只是被你一说,我到这里穿得臃肿,倒是不妥了。”
种世衡忙道:“都漕是此事主帅,岂能用将令理论!万金之躯,自然稳妥为上!”
“怎么说都好,我也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不过我可是告诉你,做事情身体是本钱,不管是你自己的身体,还是河工的身体,都要保证健健康康,没病没灾。”
种世衡高声应诺。
徐平虽然也带过兵打过仗,但从来没当自己是一员武将,什么将略将令他也看,但也只是看而已,并不会照着去做。在他的心里面,还是认为严格的制度最重要。有科学的制度,能够让整支军队严格地服从,按照制度做事,比靠军官带头靠谱。
将是直接带兵冲锋陷阵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切为手下兵士着想,才能得到部下的信任敬重,打仗的时候出死力。这是中国传统兵法一直强调的,军令要严,军心要齐,这一切都要将领以身作则。不过往往事与愿违,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将领开始先败坏掉了,将领贪生怕死,兵士自然也不会尽力。
此时太阳已经升了起来,各处河工的营地开始做早饭。按说早饭应该吃点稀的,但这些人干的都是消耗体力的重活,肚子里的油水又少,吃稀的不顶用,大清早吃的就是大碗的米饭,和碗口大的馒头。看着简单,这已经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吃不上的了。
徐平为了增加这些人的营养,特意从周围收了大豆来,一是榨出油用来炸油条,每人早饭都要分上两根。再一个用大豆制成豆腐,拌了各种菜熬了让他们晚上下饭。
此时大豆很少用来榨油,除了一部分做豆腐,大多数还是作为马驴等役畜的饲料,所以并不贵。加上豆类经常用来轮作,跟其他作物调整,产量也不低,比较好收买。
不过豆油炸的油条,嗯,有点土腥气,徐平连吃了好多天,才感觉不到那味道。
河工们都认得种世衡,见他走在徐平的身后,知道来的是个大官,纷纷起身行礼。徐平一边走着,一边与他们打着招唿,随便四处看看。
王学斋一只手拿了两根油条,使劲咬一口,就一口另一只手里的馒头,只觉得香甜无比。竟然有人说豆油炸出来的这面食有种味道,真是矫情,明明香得很,有什么味道!
梁贯成蹲在一边,一只手端着个大碗,一边吸熘吸熘地喝着粥,一边吃另一只手的馒头,那两根油条被他泡在了粥里面。吃了一气,抬起头对站着的王学斋说道:“书手你也喝一口粥,那么干吃,一会喝了粥进肚小心涨破了肚皮。明明是个读书人,怎么吃饭跟苦力一个样子?读书人吃饭,不是应该斯文一点才对?”
王学斋满不在乎地道:“你若是与我一样,几个月没吃一顿饱饭,就不会这么细嚼慢咽的了。我跟你说,逃荒的路上,有的时候就真的是抢着吃,快吃一口下肚,你肚里就多了那一口的东西,晚了就没了。至于喝粥,早晚都是一样的,底下说不定还稠一点呢!”
“现在不是逃荒了,每天的饭不都是管够,吃饱为止,你不用那么着急。再者说,肚子里吃下那么多干的,再喝粥真地容易发胀。”
“涨了更觉得心里踏实,干起活来也有力道。你没遭个灾,这个道理你不懂!”
王学斋一大口馒头,就一小口油条,吃得欢实。梁贯成摇了摇头,不知该怎么说。
远远看见徐平和种世衡走过来,梁贯成一下子从地上站了起来,对王学斋道:“快看那一边,都漕官人来了。哎呀,你不要再这么吃,让官人看见成什么样子?”
王学斋油条到了嘴边,听了这话愣了一下,问道:“哪个是都漕官人?”
梁贯成到王学斋身边,指着徐平道:“就是走在种官人前面那个年轻官人,听说在岭南为官的时候曾经破了交趾,擒了交趾王,封永宁郡侯,现在做着京西路的都转运使。”
“哦,我知道,为了破交趾,曾经布告天下,是永宁郡侯来着。”
梁贯成喝一口粥,啧啧连声:“听说都漕官人家里原来是卖酒的,因为中了进士,到岭南去做官,一下子就立了此等大功。书手,你也是读书人,将来会不会也中进士,立这样的大功,做这样的大官?苟富贵,勿相忘,到时候可不要忘了我。”
王学斋哑然失笑:“每过几年开科,中进士的不知几百人,有几个做出如许功绩?若是每个进士都去灭一国,我不知道世上有多少国,总之是不可能够灭的。”
“你怎么知道不够?我听说大宋之外,地方大着呢,千千万万个小国。”
王学斋摇头:“你这是从哪里听来的闲说话?往北东边是契丹,西边是党项,再向西边是吐蕃,哪来的千千万万个小国?”
梁贯成笑道:“你这个秀才没学问是吧?只知道向北!我告诉你,我大宋国境向东向南都是大海,乘船出了海,那岛上的陆上的,小国不知道有多少!”
“海上都是虚无缥缈的事,哪里能够当真?”
“怎么不能当真?河南府是大地方,有出去跑海经商的,亲眼见过,那还有假!”
王学斋笑着摇头,也不知道是信了梁贯成说的,还是不想与他争论。
一路走过来,见河工的精神面貌还好,徐平的心慢慢放了下来。他最怕的,是河工精神萎靡,怨气冲天,人被逼着是干不好活的,要有主观能动性才好。
走了一两百步,种世衡指着前方道:“那边站着的是王秀才,本名王学斋,京东路济州任城人。这人耕读传家,肚子里学问是极好的,河工里面往来的公文,大多都是经过他的手回复上来。条理清楚,意思明白,很是难得。”
徐平点点头:“哦,确是不易。遭灾之前,他在乡里应过举没有?”
“听说是那时他父亲还在世,家里只能供一个人的举业,他倒是没应举。”
徐平道:“若是真的不错,等修完了河,可以荐到国子监里读书,那里发解容易一些。”
种世衡应诺,把这事记了下来。
这些灾民里如果能够出个进士可是不得了,徐平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有人支持,方便得多。身份不是问题,杜衍年幼的时候母亲改嫁别家,自己在家里受两位兄长虐待,跑到母亲那里继父又不肯收留,在孟州和洛阳间流浪。后来中了进士,现在也做到御史中丞了。
到了王学斋和梁贯成跟前,两人急忙把手里的饭放下,上来见礼。
徐平道:“不用多礼,我只是随便问几句话,不要让你们的饭凉了。”
两人一起道:“那有什么打紧?有话都漕官人尽管吩咐。”
徐平问了两人的身份,先随便问了梁贯成的身世,又问王学斋。
王学斋一一作答。
徐平点头,随便问起王学斋读的什么书,学问如何。问这些徐平倒不是想考较王学斋的学问,他没那个兴趣,主要是看王学斋的思维是否清晰,说话有没有清理。
听王学斋说完,徐平点头:“不错,仲平说你处理公文甚是得力,帮忙不少。经后多多用心,必然不会亏待了你。”
王学斋急忙谢过。
离开两人,徐平对种世衡道:“人才难得,有得力的人手,就要找机会用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