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预算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公吏上了茶来,徐平和陈执中落座,问他:“参政,衙门里有哪些重要职位的人员必须要更换的?这些日子,一直没见三司这里换人的动静。”
陈执中道:“等你来喽,我怎么好临走之前给你把人换人了。说起换人,其实衙门里必须要换的人可是不少,你要忙上一阵子。”
王举正的岳父是陈尧佐,陈尧佐入了政事常,按照回避法,他必须要出京,户部副使必须要换。王博文已经定了要去舍人院任知制诰,盐铁副使也要换,人还没走,只是在等着徐平安排接任的人选。至于下面的判官、勾院、磨勘司等,要换的人就更加多了。
三司不是个好衙门,能往高处走的,徐平也不好把人留在这里。
跟陈执中商量了一会,徐平的心里大致有了个数,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中意的人顺势安排进三司里来。赵祯没动三司的职位,本就是给他这个便利。
说过了衙门里的人事,徐平道:“我这次回来,参政应该猜得出,三司里的好多衙门也要变了。有的要合并,有的要裁减,可能新设一些,政事堂那里,参政多费心。”
陈执中无奈地摇了摇头:“自然是早就猜到了,官家升我进政事堂做参政,又何尝没有这个意思?我们自己人,你先把大概章程说一下,让我的心里有个底。”
在徐平和陈执中这个级别的人中,他们两个算是离得近的,都算赵祯最亲信的一个派系。现在赵祯在外朝的势力单薄,两人自然而然就走得近一些,相互扶持。当然以后如果真地有那么一天,其他宰相的势力被压下去了,两人又会发展成新的外朝派系。外朝与内朝有天然的矛盾,想在外朝坐得稳,与内朝的争斗就不可避免。真要说起来,难道李迪与赵祯的关系又远到那里去?但一旦做了宰相,就身不由己地要与皇帝争夺权利。
要么在外朝做个孤家寡人,满目皆敌,只求一个简在帝心。要么就必须与皇帝有合作有争斗,宰相才能把控外朝,顺利施政。这是政治结构带来的矛盾,不以某个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中间的分寸拿捏,就看每个人的本事了。做得好的便如吕夷简和王曾,一个靠着广结党羽,一个靠着能力和个人魅力,既在外朝一唿百应,又能与皇帝保持和谐关系。
现在,徐平必须和陈执中密切合作,自己在三司做实事,陈执中在政事堂帮着摇旗呐喊,还要挡住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压力。宰相掌一国政务,有了三司使,他们的精力不会分太多到三司来。京城里各个衙门的公事三司衙门占六到七成,但那是指庶务,数量占的分量大,但重要性就差得远了,政治的核心还是在人事。四入头里知开封府最难做,三司使在其次,便就这个道理,做事累死累活,地位却远不上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
徐平理了一理思路,对陈执中道:“除了衙门里一些职位人事的变动,现如今最紧急的事情,便就是把京西路的飞票兑付了。不说我回京之前,因此事而闹出的风波,我回来了无论如何要赶快解决掉。就单看那几千万贯的数字,不尽快清理掉,三司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被拖累。天下间能有几千万贯利息的事情,可是不多。”
陈执中点头:“此事确实是十万火急,不但是京西路那里议论纷纷,京城里也各种说法都有。好多官员都怕你到三司后接下来三司入的钱全拨到京西路那里去,大家吃苦。我听说你在京西路编了一套《富国安民策》,里面有讲如何解决的法子,不知是也不是?”
“办法总是有的,《富国安民策》里也确实有讲。那册子已经编好,我回京之前在邓州召集京西路官员集议过,本是要上给朝廷的,结果突然被召进京来,耽搁在那里。”
陈执中道:“只要是上给朝廷,我总能看到,不急在这一时。你且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子,我心里有数,不至于被人问起一无所知。”
徐平笑笑:“其实无非还是吕王两位相公提起过的,他们说的也都是《富国安民策》里讲的方法,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不过两位相公讲的,终究是太过简略,即使施行起来也是后患不少。这几天我也思考过,后边还是要按吕相公说的钱庄这条路上来着手。”
“具体如何?当日吕相公讲的,我听着不怎么靠谱的样子。”
“单靠钱庄,只想着收些钱上来应急,自然是不怎么靠谱。这条路要走得通,三司衙门必须大变,要新设几个衙门,专门做事才行。”
徐平习惯性地拿了桌上的一枝笔在手里面,边说边比划,不过并没有蘸墨。到陈执中这个地位的官员,都是一时之选,脑子特别灵光,记性也好,不会出现对方说了半天,他一脸茫然的事情。不然这个年代,在皇帝面前议事大家都正襟危坐,又不许随便插口问别人,又不许记笔记,脑子稍微反应慢一点的就要出丑。
“通过钱庄收钱上来终究只是手段,关键这钱要怎么花出去。花得不明不白,收了不如不收,为下策。用在有用的地方,账目清楚明白,是中策。钱花出去,能够收更多的钱回来,才是上策。如今第一步要做的,便就是力求避免下策,钱不能花得不明白,必须清清楚楚,是在什么事情上花掉了。若是账目不清,那样的无底洞,收再多钱也难建功!”
听了徐平的话,陈执中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徐平做盐铁副使的时候,三司多收了很多款项进来,结果陈执中接掌三司,这钱都莫名其妙的花掉了,还留下了大窟窿。
笑了笑掩饰尴尬,陈执中道:“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啊,云行可有章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回到三司做的第一件事情,便就是要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把下年各衙门以及禁军厢军和其他种种,要花多少钱,花到哪里去,怎么花,全都理得清清楚楚。只有理清楚了,下年三司花钱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一团乱麻。这件事情,我称为朝廷下年花钱的预算,一旦定下来,转过年来就按章办理。”
陈执中愣着好一会没说话,最后才道:“这事情,确实有些难。不过有一点好处,我在三司这些日子虽然账目有些乱,但却没有积账,如今只有今年的账目还没做。云行要做这件事,对旧账上倒不用花太多精力。”
徐平点头:“如此最好,可以专心安排来年的事!”
三司记账是徐平当年改过的,容易了许多,积压账目确实不是大问题了。(未完待续。。)
公吏上了茶来,徐平和陈执中落座,问他:“参政,衙门里有哪些重要职位的人员必须要更换的?这些日子,一直没见三司这里换人的动静。”
陈执中道:“等你来喽,我怎么好临走之前给你把人换人了。说起换人,其实衙门里必须要换的人可是不少,你要忙上一阵子。”
王举正的岳父是陈尧佐,陈尧佐入了政事常,按照回避法,他必须要出京,户部副使必须要换。王博文已经定了要去舍人院任知制诰,盐铁副使也要换,人还没走,只是在等着徐平安排接任的人选。至于下面的判官、勾院、磨勘司等,要换的人就更加多了。
三司不是个好衙门,能往高处走的,徐平也不好把人留在这里。
跟陈执中商量了一会,徐平的心里大致有了个数,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中意的人顺势安排进三司里来。赵祯没动三司的职位,本就是给他这个便利。
说过了衙门里的人事,徐平道:“我这次回来,参政应该猜得出,三司里的好多衙门也要变了。有的要合并,有的要裁减,可能新设一些,政事堂那里,参政多费心。”
陈执中无奈地摇了摇头:“自然是早就猜到了,官家升我进政事堂做参政,又何尝没有这个意思?我们自己人,你先把大概章程说一下,让我的心里有个底。”
在徐平和陈执中这个级别的人中,他们两个算是离得近的,都算赵祯最亲信的一个派系。现在赵祯在外朝的势力单薄,两人自然而然就走得近一些,相互扶持。当然以后如果真地有那么一天,其他宰相的势力被压下去了,两人又会发展成新的外朝派系。外朝与内朝有天然的矛盾,想在外朝坐得稳,与内朝的争斗就不可避免。真要说起来,难道李迪与赵祯的关系又远到那里去?但一旦做了宰相,就身不由己地要与皇帝争夺权利。
要么在外朝做个孤家寡人,满目皆敌,只求一个简在帝心。要么就必须与皇帝有合作有争斗,宰相才能把控外朝,顺利施政。这是政治结构带来的矛盾,不以某个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中间的分寸拿捏,就看每个人的本事了。做得好的便如吕夷简和王曾,一个靠着广结党羽,一个靠着能力和个人魅力,既在外朝一唿百应,又能与皇帝保持和谐关系。
现在,徐平必须和陈执中密切合作,自己在三司做实事,陈执中在政事堂帮着摇旗呐喊,还要挡住来自各方面的质疑和压力。宰相掌一国政务,有了三司使,他们的精力不会分太多到三司来。京城里各个衙门的公事三司衙门占六到七成,但那是指庶务,数量占的分量大,但重要性就差得远了,政治的核心还是在人事。四入头里知开封府最难做,三司使在其次,便就这个道理,做事累死累活,地位却远不上翰林学士和御史中丞。
徐平理了一理思路,对陈执中道:“除了衙门里一些职位人事的变动,现如今最紧急的事情,便就是把京西路的飞票兑付了。不说我回京之前,因此事而闹出的风波,我回来了无论如何要赶快解决掉。就单看那几千万贯的数字,不尽快清理掉,三司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被拖累。天下间能有几千万贯利息的事情,可是不多。”
陈执中点头:“此事确实是十万火急,不但是京西路那里议论纷纷,京城里也各种说法都有。好多官员都怕你到三司后接下来三司入的钱全拨到京西路那里去,大家吃苦。我听说你在京西路编了一套《富国安民策》,里面有讲如何解决的法子,不知是也不是?”
“办法总是有的,《富国安民策》里也确实有讲。那册子已经编好,我回京之前在邓州召集京西路官员集议过,本是要上给朝廷的,结果突然被召进京来,耽搁在那里。”
陈执中道:“只要是上给朝廷,我总能看到,不急在这一时。你且说一说,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子,我心里有数,不至于被人问起一无所知。”
徐平笑笑:“其实无非还是吕王两位相公提起过的,他们说的也都是《富国安民策》里讲的方法,算是英雄所见略同吧。不过两位相公讲的,终究是太过简略,即使施行起来也是后患不少。这几天我也思考过,后边还是要按吕相公说的钱庄这条路上来着手。”
“具体如何?当日吕相公讲的,我听着不怎么靠谱的样子。”
“单靠钱庄,只想着收些钱上来应急,自然是不怎么靠谱。这条路要走得通,三司衙门必须大变,要新设几个衙门,专门做事才行。”
徐平习惯性地拿了桌上的一枝笔在手里面,边说边比划,不过并没有蘸墨。到陈执中这个地位的官员,都是一时之选,脑子特别灵光,记性也好,不会出现对方说了半天,他一脸茫然的事情。不然这个年代,在皇帝面前议事大家都正襟危坐,又不许随便插口问别人,又不许记笔记,脑子稍微反应慢一点的就要出丑。
“通过钱庄收钱上来终究只是手段,关键这钱要怎么花出去。花得不明不白,收了不如不收,为下策。用在有用的地方,账目清楚明白,是中策。钱花出去,能够收更多的钱回来,才是上策。如今第一步要做的,便就是力求避免下策,钱不能花得不明白,必须清清楚楚,是在什么事情上花掉了。若是账目不清,那样的无底洞,收再多钱也难建功!”
听了徐平的话,陈执中有些不好意思。本来徐平做盐铁副使的时候,三司多收了很多款项进来,结果陈执中接掌三司,这钱都莫名其妙的花掉了,还留下了大窟窿。
笑了笑掩饰尴尬,陈执中道:“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啊,云行可有章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回到三司做的第一件事情,便就是要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把下年各衙门以及禁军厢军和其他种种,要花多少钱,花到哪里去,怎么花,全都理得清清楚楚。只有理清楚了,下年三司花钱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一团乱麻。这件事情,我称为朝廷下年花钱的预算,一旦定下来,转过年来就按章办理。”
陈执中愣着好一会没说话,最后才道:“这事情,确实有些难。不过有一点好处,我在三司这些日子虽然账目有些乱,但却没有积账,如今只有今年的账目还没做。云行要做这件事,对旧账上倒不用花太多精力。”
徐平点头:“如此最好,可以专心安排来年的事!”
三司记账是徐平当年改过的,容易了许多,积压账目确实不是大问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