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温书备考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数日之后,林觉去往一号码头船行大厅之中,召集事务会的老掌柜们,告诉他们自己要潜心温书备考了。林觉告诉众人,接下来一个多月自己将不再来船行坐镇,除了大事之外,请他们商议而决,结果命人报于自己知晓便可。
实际上近一个月来,事务会运作流畅,林家船行码头和各商铺的生意运转如意,各项新规也逐渐的为众人所接受,其实林觉早就已经在当甩手掌柜了。大管事既然要温书备考,自然是不能拖后腿的。以唐师爷为首的一干老掌柜们纷纷表态,一定不会让大管事失望。只请求林觉每三五日来船厅和码头上转一转,毕竟大管事长久不露面,也是不合适的。
回来之后,林觉吩咐绿舞和林虎,告诉他们,从即日起自己要闭门读书,什么人也不见,什么事也不管。绿舞自然是很高兴的。公子很长时间以来天天东奔西跑,忙的衣不沾身的,自己看着都心疼。特别是今年。他其实没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又是去海上剿匪又是生了大病,前段时间家里出了大事,他还不得不照管生意,当真是没一刻安闲。现在公子终于决定留在小院里读书,不再过问太多的事情,那自然是极好的。
其实对于绿舞而言,公子当不当林家大管事也没关系,当不当官更是无所谓。最好能像以前那样,能够天天呆在家里读读书,自己做做糖饼儿,炒些好酒好菜让他吃的高兴,那便是绿舞之愿了。虽然绿舞也明白,想让公子一辈子都在小院子里呆着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但心里却存着这样的念想。可能这是绿舞心中越来越觉得公子已经不再是那个以前的公子,将来海阔天空不知遨游何处,越难有如今在小院独处时光的一种珍惜之感吧。
林虎倒也无所谓,他还小,虽然跟着林觉见了些世面,但毕竟对很多事不太明白。他只是觉得,叔的话便是对的,自己只要照着叔说的话做便是了。
在去了书院一趟拜访了方敦孺,向方敦孺请教了一些应对科举的要点之后,林觉果真潜心躲在小院里开始温书备考。
大周朝科举项目极为庞杂,涉及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上一世林觉便尝到了苦头。最后还是靠着啃书本的题海战术,加上方敦孺的点拨才终于过关。不过那也已经花了十五年的时间。
无论秋闱春闱,内容其实都大致相同。一般而言都是帖经、墨义、诗、赋、论各一篇,外加‘时务策’五道。帖经和墨义其实都不算太难,帖经是将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前后句裁去,只留中间数语,让考生补齐,其实便是填空题。这种题目其实便是送分题,除非是根本不认真读书的,否则又怎会连论语全文都背不出?其实便是死记硬背的功夫。
墨义题稍难些,是根据《春秋》《礼记》等古圣贤经典著作的文章中的经典段落,然后籍此解释其意,解答问题。说白了便是阅读理解的问答题。这种题目其实难也不能算难,只是需要学子熟记的文章更多,涉猎更广。而且这类问答题往往多达数十道之多,若各自出自不同经典不同文章的话,那将是一个极大的范围。所以已经颇有难度了。
但其实,这还是要归结到多读书死记硬背的功夫。就算做不到全部背诵,也该博闻强记,起码在看到题目时能知道出处。所以,说难,真正花了功夫其实也不难。
帖经墨义说白了其实还是死功夫,但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后面的诗赋论三篇。大周朝以文治为尊,着力提拔的便是文学才能高,且懂的治国之理的文人。前面的帖经墨义其实是最基本的素质,一般下了功夫的基本上不会拉开太大的档次。而诗赋论三篇则正是拉开考生水平,展现真实水准的地方。
写诗词写文章写策论可不是死记硬背便能解决的,那是需要真功夫的。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却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狗屎的。读和写从来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死读书的人,却也无法在策论道理上有所明见。所以,这其实便是选拔有文才,有能力,有治国想法,懂道理的人才的过程。
至于时务策,那是春闱进士科才有的项目,那是因为春闱及第便将正式进入大周官僚系统之中,对于时局政务的判断和见解已经不同于书本上和历史上的那些知识。考题会给出一些现实中的难题,考验考生治理应对的能力。譬如什么某地旱涝,如何赈济等等这样的问题,都是很现实的能力和办法的考验。
大周朝的科举制度,是从唐代发展继承而来,但经过众多的改良。每一项其实都有着他的目的,不能说他完全能将贤能之人都能吸纳入朝廷之中,但起码有着它独到的作用,也多少能够让贤能入仕。虽然科举之道艰难无比,但它却是天下士子们趋之若鹜改变命运的一条神圣之道。
林觉有上一世十几年苦读的底子,加之有了多次科考的经验,心中也并不太慌张。如今要做的便是将以前所学系统性的温习一番,四书五经论语大学都要熟悉一遍,一些已经淡忘的文章也要抄默一遍,加强记忆。
至于本朝科举的出题的特点,方敦孺其实已经跟林觉点明了许多关窍。这就好比是名师押题一般,方敦孺虽然并不赞成以科举的目的来读书,但松山书院之所以名气响亮,却也是因为中科举的人数多的缘故。方敦孺也薛谦等一帮书院先生私下里也会对每一次礼部出题的偏好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有意识的侧重教书。只要能估摸出出题的大方向,那么对于书院学子们是有着极大裨益的。
林觉其实心里藏着一个秘密。那是因为,林觉依稀还记得上一世第一次参与秋闱时的题目。虽然那是自己穿越后的第一次科举,考的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但时间点上和这一次是对应的。林觉之所以对秋闱抱有很大信心的原因之一便是,他认为如果时间线对得上的话,那么此次科举的题目应该还是上一世这次秋闱的应试题目。这便等于提前知道了考试的题目,有了这个天大的优势,想不中都难。
当然,林觉也不敢完全押宝在这件事上面。毕竟以自己重生之后的经历来看,很多事已经发生了改变。无论是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还是身边人的命运和时间线都已经发生了扭曲和变化。重生之后产生的这种变化让事情突然间变得不可预测。有的事情依旧是按照以前的记忆在走,但有的事已经面目全非,这其实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经验主义已经不再是林觉行事判断的主要依据,根据现实的情形进行现实的判断才是林觉现在所遵循的准则。所以,这场秋闱的试题是否还是如上一世那般,林觉也不敢肯定。只不过林觉自然是要对此有所准备,万一还是那些题目,那便省事太多了。除此之外,自然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去温书,以免押宝在此事上,届时措手不及。
八月二十四午后,严正肃派人来请林觉去衙门,说是有要事告知。林觉虽然闭门谢客,但严正肃相请,他可不敢怠慢,于是匆匆前往。
衙门后堂小院中,严正肃一袭黑袍笑容满面的迎接林觉的到来,严正肃这种表情还真是很少有,一般而言他都是不苟言笑的。
“在下林觉见过严大人。”林觉上前躬身行礼。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严正肃拱手还礼,笑眯眯的道。
林觉道谢落座,仆役沏茶之后躬身退去。午后的阳光正好,小院中秋意盎然。几株树木的树叶都已有黄红之色,角落花坛中,几丛秋菊开的正热烈。木廊下的秋海棠也开的正盛。空气中弥漫着深秋的味道。
“林觉,我这小院如何?”见林觉四顾看景,严正肃微笑开口问道。
林觉忙拱手笑道:“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处别致的小院。这里的花木应该都是严大人亲自打理的吧。”
严正肃笑道:“何以见得?”
林觉指着几棵院子一角的树木道:“别人家的庭院之中的花木无不以横斜曲奇为美,也多种些花树月桂之类。大人这院子里的树木却是笔直的松柏枫树,且不压枝成型,直立亭亭。种植的花草也是以秋菊海棠之类,能耐寒坚韧之花,这也不是寻常人的风格。这自然是跟大人的喜好有关。”
严正肃哈哈笑道:“没想到你还有这番见解来,倒是颇为新奇。不过你猜的没错,这小院确实是我亲自布置的,花木也是我自己喜欢的。闲暇时我便爱呆在这里喝茶。四季之中老夫独爱秋色,故而这里的草木也多为秋天的花树。至于那些树木的造型,老夫也不喜欢人为压枝扭曲,弄的七歪八扭的样子。别人以为那样是好看的,老夫却认为,树木便该有树木的样子,便该直立而生,顶天立地,故而绝对不会去刻意让它们变得弯曲蜿蜒。”
林觉笑道:“惭愧,侥幸说对了。”
严正肃笑道:“你非常聪明,你这样的人,老夫很少见到。我有些明白,为何敦孺兄会肯收你这个关门弟子了。”
数日之后,林觉去往一号码头船行大厅之中,召集事务会的老掌柜们,告诉他们自己要潜心温书备考了。林觉告诉众人,接下来一个多月自己将不再来船行坐镇,除了大事之外,请他们商议而决,结果命人报于自己知晓便可。
实际上近一个月来,事务会运作流畅,林家船行码头和各商铺的生意运转如意,各项新规也逐渐的为众人所接受,其实林觉早就已经在当甩手掌柜了。大管事既然要温书备考,自然是不能拖后腿的。以唐师爷为首的一干老掌柜们纷纷表态,一定不会让大管事失望。只请求林觉每三五日来船厅和码头上转一转,毕竟大管事长久不露面,也是不合适的。
回来之后,林觉吩咐绿舞和林虎,告诉他们,从即日起自己要闭门读书,什么人也不见,什么事也不管。绿舞自然是很高兴的。公子很长时间以来天天东奔西跑,忙的衣不沾身的,自己看着都心疼。特别是今年。他其实没过几天安稳的日子,又是去海上剿匪又是生了大病,前段时间家里出了大事,他还不得不照管生意,当真是没一刻安闲。现在公子终于决定留在小院里读书,不再过问太多的事情,那自然是极好的。
其实对于绿舞而言,公子当不当林家大管事也没关系,当不当官更是无所谓。最好能像以前那样,能够天天呆在家里读读书,自己做做糖饼儿,炒些好酒好菜让他吃的高兴,那便是绿舞之愿了。虽然绿舞也明白,想让公子一辈子都在小院子里呆着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但心里却存着这样的念想。可能这是绿舞心中越来越觉得公子已经不再是那个以前的公子,将来海阔天空不知遨游何处,越难有如今在小院独处时光的一种珍惜之感吧。
林虎倒也无所谓,他还小,虽然跟着林觉见了些世面,但毕竟对很多事不太明白。他只是觉得,叔的话便是对的,自己只要照着叔说的话做便是了。
在去了书院一趟拜访了方敦孺,向方敦孺请教了一些应对科举的要点之后,林觉果真潜心躲在小院里开始温书备考。
大周朝科举项目极为庞杂,涉及的内容也极为广泛,上一世林觉便尝到了苦头。最后还是靠着啃书本的题海战术,加上方敦孺的点拨才终于过关。不过那也已经花了十五年的时间。
无论秋闱春闱,内容其实都大致相同。一般而言都是帖经、墨义、诗、赋、论各一篇,外加‘时务策’五道。帖经和墨义其实都不算太难,帖经是将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前后句裁去,只留中间数语,让考生补齐,其实便是填空题。这种题目其实便是送分题,除非是根本不认真读书的,否则又怎会连论语全文都背不出?其实便是死记硬背的功夫。
墨义题稍难些,是根据《春秋》《礼记》等古圣贤经典著作的文章中的经典段落,然后籍此解释其意,解答问题。说白了便是阅读理解的问答题。这种题目其实难也不能算难,只是需要学子熟记的文章更多,涉猎更广。而且这类问答题往往多达数十道之多,若各自出自不同经典不同文章的话,那将是一个极大的范围。所以已经颇有难度了。
但其实,这还是要归结到多读书死记硬背的功夫。就算做不到全部背诵,也该博闻强记,起码在看到题目时能知道出处。所以,说难,真正花了功夫其实也不难。
帖经墨义说白了其实还是死功夫,但真正的考验其实是后面的诗赋论三篇。大周朝以文治为尊,着力提拔的便是文学才能高,且懂的治国之理的文人。前面的帖经墨义其实是最基本的素质,一般下了功夫的基本上不会拉开太大的档次。而诗赋论三篇则正是拉开考生水平,展现真实水准的地方。
写诗词写文章写策论可不是死记硬背便能解决的,那是需要真功夫的。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却也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狗屎的。读和写从来都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死读书的人,却也无法在策论道理上有所明见。所以,这其实便是选拔有文才,有能力,有治国想法,懂道理的人才的过程。
至于时务策,那是春闱进士科才有的项目,那是因为春闱及第便将正式进入大周官僚系统之中,对于时局政务的判断和见解已经不同于书本上和历史上的那些知识。考题会给出一些现实中的难题,考验考生治理应对的能力。譬如什么某地旱涝,如何赈济等等这样的问题,都是很现实的能力和办法的考验。
大周朝的科举制度,是从唐代发展继承而来,但经过众多的改良。每一项其实都有着他的目的,不能说他完全能将贤能之人都能吸纳入朝廷之中,但起码有着它独到的作用,也多少能够让贤能入仕。虽然科举之道艰难无比,但它却是天下士子们趋之若鹜改变命运的一条神圣之道。
林觉有上一世十几年苦读的底子,加之有了多次科考的经验,心中也并不太慌张。如今要做的便是将以前所学系统性的温习一番,四书五经论语大学都要熟悉一遍,一些已经淡忘的文章也要抄默一遍,加强记忆。
至于本朝科举的出题的特点,方敦孺其实已经跟林觉点明了许多关窍。这就好比是名师押题一般,方敦孺虽然并不赞成以科举的目的来读书,但松山书院之所以名气响亮,却也是因为中科举的人数多的缘故。方敦孺也薛谦等一帮书院先生私下里也会对每一次礼部出题的偏好和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有意识的侧重教书。只要能估摸出出题的大方向,那么对于书院学子们是有着极大裨益的。
林觉其实心里藏着一个秘密。那是因为,林觉依稀还记得上一世第一次参与秋闱时的题目。虽然那是自己穿越后的第一次科举,考的一塌糊涂乱七八糟,但时间点上和这一次是对应的。林觉之所以对秋闱抱有很大信心的原因之一便是,他认为如果时间线对得上的话,那么此次科举的题目应该还是上一世这次秋闱的应试题目。这便等于提前知道了考试的题目,有了这个天大的优势,想不中都难。
当然,林觉也不敢完全押宝在这件事上面。毕竟以自己重生之后的经历来看,很多事已经发生了改变。无论是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还是身边人的命运和时间线都已经发生了扭曲和变化。重生之后产生的这种变化让事情突然间变得不可预测。有的事情依旧是按照以前的记忆在走,但有的事已经面目全非,这其实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经验主义已经不再是林觉行事判断的主要依据,根据现实的情形进行现实的判断才是林觉现在所遵循的准则。所以,这场秋闱的试题是否还是如上一世那般,林觉也不敢肯定。只不过林觉自然是要对此有所准备,万一还是那些题目,那便省事太多了。除此之外,自然还是要老老实实的去温书,以免押宝在此事上,届时措手不及。
八月二十四午后,严正肃派人来请林觉去衙门,说是有要事告知。林觉虽然闭门谢客,但严正肃相请,他可不敢怠慢,于是匆匆前往。
衙门后堂小院中,严正肃一袭黑袍笑容满面的迎接林觉的到来,严正肃这种表情还真是很少有,一般而言他都是不苟言笑的。
“在下林觉见过严大人。”林觉上前躬身行礼。
“不必多礼,坐下说话。”严正肃拱手还礼,笑眯眯的道。
林觉道谢落座,仆役沏茶之后躬身退去。午后的阳光正好,小院中秋意盎然。几株树木的树叶都已有黄红之色,角落花坛中,几丛秋菊开的正热烈。木廊下的秋海棠也开的正盛。空气中弥漫着深秋的味道。
“林觉,我这小院如何?”见林觉四顾看景,严正肃微笑开口问道。
林觉忙拱手笑道:“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一处别致的小院。这里的花木应该都是严大人亲自打理的吧。”
严正肃笑道:“何以见得?”
林觉指着几棵院子一角的树木道:“别人家的庭院之中的花木无不以横斜曲奇为美,也多种些花树月桂之类。大人这院子里的树木却是笔直的松柏枫树,且不压枝成型,直立亭亭。种植的花草也是以秋菊海棠之类,能耐寒坚韧之花,这也不是寻常人的风格。这自然是跟大人的喜好有关。”
严正肃哈哈笑道:“没想到你还有这番见解来,倒是颇为新奇。不过你猜的没错,这小院确实是我亲自布置的,花木也是我自己喜欢的。闲暇时我便爱呆在这里喝茶。四季之中老夫独爱秋色,故而这里的草木也多为秋天的花树。至于那些树木的造型,老夫也不喜欢人为压枝扭曲,弄的七歪八扭的样子。别人以为那样是好看的,老夫却认为,树木便该有树木的样子,便该直立而生,顶天立地,故而绝对不会去刻意让它们变得弯曲蜿蜒。”
林觉笑道:“惭愧,侥幸说对了。”
严正肃笑道:“你非常聪明,你这样的人,老夫很少见到。我有些明白,为何敦孺兄会肯收你这个关门弟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