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五章 局势微妙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傍晚时分,郭冕郭昆率领的大军抵达长恒县城西门之外。林觉已经派人去通知了郭昆长恒县收复的消息,故而大军并未有任何耽搁,在林觉和何安民的迎接下,浩浩荡荡开进了城中。
众将士忙着安顿扎营之时,林觉和何安民领着郭冕郭昆等人来到了下午临时收拾出来的一栋宅院。这宅子算是目前长恒县硕果仅存的几间完好的宅子之一了,故而收拾出来用来安顿郭冕,并作为兵马会议之所。
郭冕累得够呛,嚷嚷着喊累喊困,进了宅子不及问长恒县的情形,便急着要人烧水给他洗浴,说他全身骨节酸痛,急需泡一泡放松一些。何安民瞪着眼半晌无言,满腔的热情顿时化为乌有。林觉和郭昆倒是司空见惯,郭冕就是这幅德行,倒也不足为奇。于是安慰了几句何安民,让他先回去歇息,回头再来觐见。
郭昆自进城以来一直脸色郑重,郭冕沐浴、何安民告辞离去之后,他使了个眼色出了屋子来到外边廊下。林觉不知原因,忙跟了过去。
“兄长,一路劳累奔波,你也早些歇息的好。距此不愿还有一间宅院,尚算完好。今晚你便将就一晚,住到那里去。”林觉笑着说道。
郭昆负手站在廊下,眼睛看着夕阳西下的天空中归巢的飞鸟,沉声道:“那个不忙,有件事我得告诉你。”
林觉见他神色有异,忙问道:“什么事?兄长但说。”
“来之前的路上,我派去探听应天府战事结果的卫士回来了,带回了郭旭攻打应天府的最新消息。你想不想知道?”郭昆沉声道。
林觉惊喜道:“当然想知道。结果如何?拿下了么?”
郭昆静静道:“前日凌晨,郭旭攻破应天府,拿下了城池。耗时四天四夜。”
林觉吁了口气,微笑道:“比我想象的时间长了些,但终究还是拿下了。这是个好消息啊。应天府一破,青教大势已去,已成败局。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百姓而言,这次青教作乱算是平息下去了。”
郭昆皱眉道:“看起来你似乎很开心的样子。”
林觉笑道:“本来就是件喜事啊,难道天下大乱才好么?青教祸国殃民,是为天下之毒瘤,早一日铲除,早一日安宁。”
郭昆哼了一声道:“但愿能安宁吧。可惜这世上难有安宁之时。”
林觉不想跟郭昆讨论太多这样的话题,郭昆有心无胆,既想天下大乱又不敢去做些什么,跟他谈论一些敏感话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眼下林觉最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应天城被攻克,但不知教匪歼灭多少,海东青应该抓到了吧。无论死活,这个人抓到了,便去了一大祸害了。当初在海岛上让他逃了,几年后他又捣鼓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这个人可是……”
“海东青跑了。”郭昆无情打断林觉的絮叨,沉声道:“城破之前,海东青带着八千教匪主力从应天北门逃遁。目前尚不知其落足何处。”
“什么?跑了?这也能跑了?”林觉惊愕问道。
“你问我我问谁?我的人只知道结果,具体的事情却也很难探听的到。我只知道,这一次郭旭在应天府吃了大亏。五万兵马死伤过半,阵亡的兵马超过七千人,伤一万多人。虽然守城的教匪和协助教匪守城的百姓死伤超过三万人,但作为朝廷精锐的禁军,五万大军攻打一群乌合之众落得这样的战果,怕是连他自己也说不过去吧。跟我们相比,他们可差远了。”郭昆冷笑道。
林觉没有去细听郭昆所说的双方战损比,这些其实都无意义。对于郭旭而言,攻下应天府便是胜利。攻下应天的意义比之单纯的计算死伤人数战损比较要重要的多,因为应天府拿下之后便是整个平叛战事的转折了。只不过郭旭在这种情形下居然让海东青给跑了,这实在是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郭旭没有派兵去追么?匪首逃遁,后患无穷。郭旭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林觉皱眉沉吟道。
“追了,说来可笑,他可能是吓破胆子了,派出骑兵追出十余里,到了小羊山前便没敢再追了。他担心遭到埋伏。这可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郭旭是攻城攻的心虚了,这种追击的机会也放过了,真是可笑之极。”郭昆冷笑道。
林觉皱眉不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海东青的逃遁绝对是个败笔,郭旭居然在这种情形下任海东青带着八千人跑了,这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海东青这一逃,应天府被攻克的意义大为削减,而这也是林觉最为担心的一点。
海东青是青教的教主,是愚昧的被蛊惑的教众的精神领袖,要平息这场动乱,海东青必须要抓获。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只要活着,青教教众便会被他继续利用,战事便不得平息。他这一逃,而且还带着八千教众,又是在青教控制的区域内,搞不好很快又要拉起一只人数众多的教匪队伍来。平叛又将陷入胶着之中。倘若郭旭要是明白这一点,便该立刻采取行动,立刻率军进逼,不给海东青喘息的机会才对。但不知道郭旭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实际上林觉最担心的是另外一种结果。这也是他决定留在军中的主要原因。如果郭旭不能及时的紧追不舍,进逼残余教匪,那么情形会变得很复杂。
简单的做一番推演,便可知道海东青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他若有喘息的机会,便一定会选择突围而出,因为现在的情形,虽然京东西路的大部分地盘还在他的手中,但青教却是根本守不住的。唯一能据守的应天已经告破,其他的城池就更别谈了。
这种情形之下,海东青会选择突围而出。北上是不可能的,北边边镇几十万大军坐镇,他可不会去送死。南下也是不可能的。应天府已经被禁军收复,还有数量众多的郭旭的禁军大军,海东青也不可能回头送死。东边是大海,他定也不想被逼到绝境之地等死。那么他只能有一条路可走,那便还是往西突破。就像他之前命孟祥去攻阳武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能突破包围圈到西北广袤之地,那便可以海阔天空了。
西边目前只有一只九千余人的兵马,综合东南西北的朝廷兵力和局势判断,西边是最为薄弱的突破口,又是逃出生天的通道,所以不难想象,海东青如果稍有头脑,会选择往西进攻。到那时,本来应该是郭旭去解决的麻烦,反而要郭冕和郭昆率领的兵马来应对了。
海东青在应天府一战中展现出了教匪的强悍,他身边的教匪必是之前孟祥所率的乌合之众不能比的。倘若他也裹挟数万教匪而来,己方这八九千兵马未必能扛得住。勉力拖延或许还能应付数日,只要郭旭派兵前来,两军东西夹击,倒也是彻底剿灭青教教匪的一个机会。可怕就怕在倘若郭旭倘若另有心机,那事情便变得让人担忧起来了。
林觉早已不是单纯的人,他想问题早已艰深复杂,不再以善意度人。特别是这一世经历了许多事之后,林觉更是轻易不肯从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目前的情形,恰恰是最需要谨慎的。
倘若郭旭和郭冕没有利益之争,没有对未来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的觊觎和争夺的话,林觉或许不会多想。但现在,林觉不能不多考虑一步。郭旭既然已经在平叛之事上落于下风,他会不会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来。林觉不敢想的太多,却又不能不想。人性之恶是永远没有底线,更遑论是在关乎至高利益的争夺之中,会有很多你完全意想不到的阴暗之事发生。倘若预料不到这一点,将来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见林觉皱眉沉吟不语,神情甚是严肃的样子,郭昆心中隐隐的觉察到了一丝不安。现在的郭昆对于林觉的观感可早已和之前大大的不同,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和林觉之间的差距,对于林觉的每一个意见,他都不会再蔑视和忽略了。名义上是林觉抱自己的大腿,但实际上自己却要紧紧的抱住妹夫这根大腿了。
“林觉,你在想什么?莫非觉得有何不妥?咱们北路平叛兵马占先,即便郭旭破了应天府,那也在我们之后,我们还是首功,不用担心。”郭昆低声道。
林觉苦笑不得的看着郭昆,他忽然明白为何大周朝会到今日的地步了。郭氏子孙没有将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而是将自己的私利摆在首位。没有为应天府的收复而欢喜,反而权衡着得失利弊。甚至以己度人,认为自己也是那么想的,这可太可笑了。倘若郭氏子孙心里都是这种不顾大局只为一己之私的想法,那么自己的担心便不是多余,郭旭没有追击海东青怕也是另有目的。
“大舅哥,争功的前提是平叛成功,否则哪来功劳可争?淮王攻下应天府乃是大事,此战得手,大势已定。我们都应该高兴才是。这意味着平叛大局已定,教匪的末日要到了。大舅哥,行事还要看大局的。”林觉淡淡道。
傍晚时分,郭冕郭昆率领的大军抵达长恒县城西门之外。林觉已经派人去通知了郭昆长恒县收复的消息,故而大军并未有任何耽搁,在林觉和何安民的迎接下,浩浩荡荡开进了城中。
众将士忙着安顿扎营之时,林觉和何安民领着郭冕郭昆等人来到了下午临时收拾出来的一栋宅院。这宅子算是目前长恒县硕果仅存的几间完好的宅子之一了,故而收拾出来用来安顿郭冕,并作为兵马会议之所。
郭冕累得够呛,嚷嚷着喊累喊困,进了宅子不及问长恒县的情形,便急着要人烧水给他洗浴,说他全身骨节酸痛,急需泡一泡放松一些。何安民瞪着眼半晌无言,满腔的热情顿时化为乌有。林觉和郭昆倒是司空见惯,郭冕就是这幅德行,倒也不足为奇。于是安慰了几句何安民,让他先回去歇息,回头再来觐见。
郭昆自进城以来一直脸色郑重,郭冕沐浴、何安民告辞离去之后,他使了个眼色出了屋子来到外边廊下。林觉不知原因,忙跟了过去。
“兄长,一路劳累奔波,你也早些歇息的好。距此不愿还有一间宅院,尚算完好。今晚你便将就一晚,住到那里去。”林觉笑着说道。
郭昆负手站在廊下,眼睛看着夕阳西下的天空中归巢的飞鸟,沉声道:“那个不忙,有件事我得告诉你。”
林觉见他神色有异,忙问道:“什么事?兄长但说。”
“来之前的路上,我派去探听应天府战事结果的卫士回来了,带回了郭旭攻打应天府的最新消息。你想不想知道?”郭昆沉声道。
林觉惊喜道:“当然想知道。结果如何?拿下了么?”
郭昆静静道:“前日凌晨,郭旭攻破应天府,拿下了城池。耗时四天四夜。”
林觉吁了口气,微笑道:“比我想象的时间长了些,但终究还是拿下了。这是个好消息啊。应天府一破,青教大势已去,已成败局。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百姓而言,这次青教作乱算是平息下去了。”
郭昆皱眉道:“看起来你似乎很开心的样子。”
林觉笑道:“本来就是件喜事啊,难道天下大乱才好么?青教祸国殃民,是为天下之毒瘤,早一日铲除,早一日安宁。”
郭昆哼了一声道:“但愿能安宁吧。可惜这世上难有安宁之时。”
林觉不想跟郭昆讨论太多这样的话题,郭昆有心无胆,既想天下大乱又不敢去做些什么,跟他谈论一些敏感话题其实是没有意义的,眼下林觉最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应天城被攻克,但不知教匪歼灭多少,海东青应该抓到了吧。无论死活,这个人抓到了,便去了一大祸害了。当初在海岛上让他逃了,几年后他又捣鼓出这么大的事情来,这个人可是……”
“海东青跑了。”郭昆无情打断林觉的絮叨,沉声道:“城破之前,海东青带着八千教匪主力从应天北门逃遁。目前尚不知其落足何处。”
“什么?跑了?这也能跑了?”林觉惊愕问道。
“你问我我问谁?我的人只知道结果,具体的事情却也很难探听的到。我只知道,这一次郭旭在应天府吃了大亏。五万兵马死伤过半,阵亡的兵马超过七千人,伤一万多人。虽然守城的教匪和协助教匪守城的百姓死伤超过三万人,但作为朝廷精锐的禁军,五万大军攻打一群乌合之众落得这样的战果,怕是连他自己也说不过去吧。跟我们相比,他们可差远了。”郭昆冷笑道。
林觉没有去细听郭昆所说的双方战损比,这些其实都无意义。对于郭旭而言,攻下应天府便是胜利。攻下应天的意义比之单纯的计算死伤人数战损比较要重要的多,因为应天府拿下之后便是整个平叛战事的转折了。只不过郭旭在这种情形下居然让海东青给跑了,这实在是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郭旭没有派兵去追么?匪首逃遁,后患无穷。郭旭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林觉皱眉沉吟道。
“追了,说来可笑,他可能是吓破胆子了,派出骑兵追出十余里,到了小羊山前便没敢再追了。他担心遭到埋伏。这可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郭旭是攻城攻的心虚了,这种追击的机会也放过了,真是可笑之极。”郭昆冷笑道。
林觉皱眉不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海东青的逃遁绝对是个败笔,郭旭居然在这种情形下任海东青带着八千人跑了,这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海东青这一逃,应天府被攻克的意义大为削减,而这也是林觉最为担心的一点。
海东青是青教的教主,是愚昧的被蛊惑的教众的精神领袖,要平息这场动乱,海东青必须要抓获。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他只要活着,青教教众便会被他继续利用,战事便不得平息。他这一逃,而且还带着八千教众,又是在青教控制的区域内,搞不好很快又要拉起一只人数众多的教匪队伍来。平叛又将陷入胶着之中。倘若郭旭要是明白这一点,便该立刻采取行动,立刻率军进逼,不给海东青喘息的机会才对。但不知道郭旭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实际上林觉最担心的是另外一种结果。这也是他决定留在军中的主要原因。如果郭旭不能及时的紧追不舍,进逼残余教匪,那么情形会变得很复杂。
简单的做一番推演,便可知道海东青是不可能坐以待毙的,他若有喘息的机会,便一定会选择突围而出,因为现在的情形,虽然京东西路的大部分地盘还在他的手中,但青教却是根本守不住的。唯一能据守的应天已经告破,其他的城池就更别谈了。
这种情形之下,海东青会选择突围而出。北上是不可能的,北边边镇几十万大军坐镇,他可不会去送死。南下也是不可能的。应天府已经被禁军收复,还有数量众多的郭旭的禁军大军,海东青也不可能回头送死。东边是大海,他定也不想被逼到绝境之地等死。那么他只能有一条路可走,那便还是往西突破。就像他之前命孟祥去攻阳武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能突破包围圈到西北广袤之地,那便可以海阔天空了。
西边目前只有一只九千余人的兵马,综合东南西北的朝廷兵力和局势判断,西边是最为薄弱的突破口,又是逃出生天的通道,所以不难想象,海东青如果稍有头脑,会选择往西进攻。到那时,本来应该是郭旭去解决的麻烦,反而要郭冕和郭昆率领的兵马来应对了。
海东青在应天府一战中展现出了教匪的强悍,他身边的教匪必是之前孟祥所率的乌合之众不能比的。倘若他也裹挟数万教匪而来,己方这八九千兵马未必能扛得住。勉力拖延或许还能应付数日,只要郭旭派兵前来,两军东西夹击,倒也是彻底剿灭青教教匪的一个机会。可怕就怕在倘若郭旭倘若另有心机,那事情便变得让人担忧起来了。
林觉早已不是单纯的人,他想问题早已艰深复杂,不再以善意度人。特别是这一世经历了许多事之后,林觉更是轻易不肯从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目前的情形,恰恰是最需要谨慎的。
倘若郭旭和郭冕没有利益之争,没有对未来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的觊觎和争夺的话,林觉或许不会多想。但现在,林觉不能不多考虑一步。郭旭既然已经在平叛之事上落于下风,他会不会做出一些不寻常的举动来。林觉不敢想的太多,却又不能不想。人性之恶是永远没有底线,更遑论是在关乎至高利益的争夺之中,会有很多你完全意想不到的阴暗之事发生。倘若预料不到这一点,将来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见林觉皱眉沉吟不语,神情甚是严肃的样子,郭昆心中隐隐的觉察到了一丝不安。现在的郭昆对于林觉的观感可早已和之前大大的不同,他已经完全明白自己和林觉之间的差距,对于林觉的每一个意见,他都不会再蔑视和忽略了。名义上是林觉抱自己的大腿,但实际上自己却要紧紧的抱住妹夫这根大腿了。
“林觉,你在想什么?莫非觉得有何不妥?咱们北路平叛兵马占先,即便郭旭破了应天府,那也在我们之后,我们还是首功,不用担心。”郭昆低声道。
林觉苦笑不得的看着郭昆,他忽然明白为何大周朝会到今日的地步了。郭氏子孙没有将国家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而是将自己的私利摆在首位。没有为应天府的收复而欢喜,反而权衡着得失利弊。甚至以己度人,认为自己也是那么想的,这可太可笑了。倘若郭氏子孙心里都是这种不顾大局只为一己之私的想法,那么自己的担心便不是多余,郭旭没有追击海东青怕也是另有目的。
“大舅哥,争功的前提是平叛成功,否则哪来功劳可争?淮王攻下应天府乃是大事,此战得手,大势已定。我们都应该高兴才是。这意味着平叛大局已定,教匪的末日要到了。大舅哥,行事还要看大局的。”林觉淡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