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正名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最快更新宗明天下最新章节!
秦松以极高的效率找到了符合允熥要求的几家饭馆,或者说是一些合适的厨师。其中有一名本身就是锦衣卫的暗探出身,在锦衣卫被朱元璋冷藏的时候专心当自己的厨子,现在被秦松发掘出来相当于继续当暗探。
允熥下令使用抽号的方式来分配公租房,这样最公平,并且因为本来公租房就按照品级区分了区域,所以也不至于有人有什么不忿。当然,四五品的公租房是比六七品的要好一些的,六七品的比八九品的要好一些。
之后另外一个引爆文官文官们情绪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太祖实录》。
对于《太祖实录》中对于朱元璋的美化行为,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并且允熥美化的也不太严重,所以文官们都选择忽略了;但是允熥早在刚刚编纂《太祖实录》的时候,那时候的实际主持者还是陈性善,就已经确定的对于朱元璋的几句评语引起了文官的反感。
就是那段:“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三皇以后未之有也!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
“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又有何人可比载。”
这一段大概就是后来满清编纂的《明史》对于朱元璋的评语。前世允熥看了《明史》之后把朱元璋的评语与朱棣评语的头几句,就是‘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这几句给背下来了。
允熥删去了朱元璋评语中的恶评,又稍微进行了改变,形成了现在对于朱元璋的评语。
而引起文官集体反弹的就是这几句他改的评语:‘三皇以后未之有也!’、‘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又有何人可比载’。
文官们普遍认为这几句称赞的太过了,所以纷纷上折子弹劾解缙拍马屁太过了。虽然他们话不是这样说的,但是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文官们何尝不知道,就算这几句话不是允熥说的,也是在他的授意下解缙写上去的,总之与允熥脱离不了关系。
但是既然允熥不在明面上,那么就不能向允熥进谏,只能弹劾解缙。并且弹劾解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避免与皇帝直接冲突,让允熥不至于撕破脸坚持到底。
但是他们的苦心允熥是理解不了的,并且即使理解的了也不会接受。他已经决定‘不要脸’到底了,所以所有的此类折子留中不发,该干嘛干嘛。
并且允熥还有一个想法:他们这样弹劾,恐怕还有因为前几天允熥发落刘荣节有些严厉的缘故。文官们觉得允熥的做法不恰当。
但是因为刘荣节确实是做错了,所以文官们有不能在那件事情上反复纠缠,于是他们找了另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企图逼迫允熥让步而扩大文官集团的权利,或者求一个自己的名声。
所以允熥更不会让步了。
允熥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也做了些对于文官们弹劾内容的反击。比如,‘三皇以后未之有也’这句话澄清为指的是朱元璋是三皇之后唯一贫民出身的皇帝,就连刘邦也是亭长出身,后来还被义帝熊心加封为汉王,然后才当的皇帝;而本朝太祖是直接从贫民到皇帝,所以说‘三皇以后未之有也’。
而‘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这句话也澄清为指的把蒙古人赶出中原这件事。汉代虽然把匈奴人打的很惨,但是匈奴当时并未占领中原;唐帝国直接是汉人与鲜卑人融合之后的国家;宋代更是对外进攻战争在宋太宗之后就很少赢了。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朱元璋‘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也不算错误。
所以最后的争论焦点就是‘又有何人可比载’这句话。虽然当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这几个字与前后的话都不搭,就是单独的一个句子,意思很明确,也没什么可辩驳的。
这句话就是最拥护允熥或者朱元璋的人也不敢坚持一定是对的,毕竟古往今来的皇帝太多了,就算单单拿出某一项功绩人家比不上朱元璋,但是情况不同,能说道的太多了。
允熥倒是准备了一些话,但是那些话不适合传小道消息,就一直没说。
允熥这里不表态,文官中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一日的早朝,还在干着御史的巨敬进言道:“陛下,前些日子,臣等上书弹劾解缙,陛下可曾受到?”
允熥暗自说道:‘来了!’然后说道:“朕是收到了,不过朝廷上政务繁忙,朕也并未细看,巨御史与朕说说。”
熟悉允熥的人都知道,允熥是来者不善的。因为一般允熥都是称呼为‘卿’,‘爱卿’,这次直接称呼官名,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巨敬却没有注意,把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陛下,虽然本朝太祖解民于倒悬,功高盖世,但是这一句话也是赞扬太过了。陛下应当删除此句话,并且呵斥解中书。”
允熥把眼睛眯了起来,不过又很快睁大眼睛。他说道:“既然巨御史认为这句话不妥,那就是认为我中华还有皇帝的功绩在太祖皇帝之上了。那么请巨御史说出你认为功绩在太祖皇帝之上的皇帝来。也让在场的大臣评判评判。”
允熥这句话一出,巨敬就不知道说什么了。这种话题一向是放空炮,反正也没有皇帝敢说自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
但是现在偏偏出了允熥这样的皇帝了。并且若是允熥给自己争那就好办了,史书之上允熥一个坏名声是跑不掉了;但是允熥现在是给太祖皇帝在争,这是孝顺的行为,就算文官们不以为然,并且最后把允熥驳倒了,也不能说允熥怎么不好。
不过巨敬毕竟是嘴炮放过多次的人了,也反应过来,说道:“上古之炎黄二帝,击败蚩尤,并且启我汉人于蒙昧之中,无人能比。”
巨敬何尝不知,他直接举例子是大大得罪了允熥,也违反了文官们的惯例;但是此时的局势已经不由他掌控了,如是退下,鬼知道他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所以只能顶着了。
允熥说道:“自夏启已来,才算开创了王朝,在此之前的炎黄二帝,不算是帝王之人。虽然太祖皇帝难以望炎黄二帝之项背,但是不算作今日话题之范围。”
允熥主动承认朱元璋比不过炎黄二帝,算是退了一步,但是仍然表示朱元璋比从夏启开始的历代君王都要强。
巨敬又开始思考,然后说道:“周武王推翻商纣王之暴政,解民于水火,又得天下诸侯拥护,纳菏北为国土,可比与太祖皇帝。”
允熥说道:“周武王虽然功高,但是若无周文王苦心经营,岂会有武王的功绩?而太祖皇帝白手起家,立下如此功勋。所以周文王、周武王二者合一可与太祖皇帝相比,单单一位比不了!”
巨敬又沉默片刻,说道:“汉高举义兵反抗暴秦,又首先攻入咸阳灭亡秦国。之后又破灭西楚,统一天下,靖清环宇,可与太祖皇帝相比。”
允熥马上说道:“虽然汉高亦是功高,但是与匈奴白登山之战战败,此后又接连和亲;而本朝太祖破灭蒙元,直驱赶到大漠之北,又在汉高之上了。”
巨敬又列举了几位大家公认的明君,比如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都被允熥一一找到漏洞驳回。
允熥看着巨敬是有些词穷了,决定结束这场辩论,说道:“既然你无话可说,那么就是证明没有皇帝能与太祖皇帝相比,那么那句话放在上边又有何不妥?”
“所以此事不必在与朕分说,更不必上折子,退朝!”说完了,允熥走了。没有处分巨敬。
文官们在退朝之后也纷纷议论。确实,真要是挑出来某一个皇帝,单轮功绩没有能显著在朱元璋之上的;并且允熥从一开始就限制了话题,只能比较功绩,所以朱元璋做的那些不太好的事情,就不能拿出来说了,这也是文官无话可说的原因之一。
而如果走另一条路子,就是降低朱元璋的功绩,先不说允熥会不会发飙,仅仅是从他们自身的情况,他们也不愿意。
蒙元政权必须是邪恶的,因为蒙元时期汉人文人想做官很难,并且基本上当不了大官,在蒙元时期还有‘十儒九丐’的说法。这触犯了文官的集体利益,所以蒙元政权必须是邪恶的。
所以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就一定是一件大功绩,所以朱元璋的功绩无法降低,所以他们无法驳倒允熥。
聚集在一起的文官们讨论了一会儿,还是只能放弃了,谁让允熥直接让举例子呢?并且为了这样的事情严重违逆允熥不值得。
,最快更新宗明天下最新章节!
秦松以极高的效率找到了符合允熥要求的几家饭馆,或者说是一些合适的厨师。其中有一名本身就是锦衣卫的暗探出身,在锦衣卫被朱元璋冷藏的时候专心当自己的厨子,现在被秦松发掘出来相当于继续当暗探。
允熥下令使用抽号的方式来分配公租房,这样最公平,并且因为本来公租房就按照品级区分了区域,所以也不至于有人有什么不忿。当然,四五品的公租房是比六七品的要好一些的,六七品的比八九品的要好一些。
之后另外一个引爆文官文官们情绪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太祖实录》。
对于《太祖实录》中对于朱元璋的美化行为,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并且允熥美化的也不太严重,所以文官们都选择忽略了;但是允熥早在刚刚编纂《太祖实录》的时候,那时候的实际主持者还是陈性善,就已经确定的对于朱元璋的几句评语引起了文官的反感。
就是那段:“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奠海宇,三皇以后未之有也!而能礼致耆儒,考礼定乐,昭揭经义,尊崇正学,加恩胜国,澄清吏治。”
“正后宫名义,内治肃清,禁宦竖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职相维,置卫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至于雅尚志节,听蔡子英北归。晚岁忧民益切,尝以一岁开支河暨塘堰数万以利农桑、备旱潦。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又有何人可比载。”
这一段大概就是后来满清编纂的《明史》对于朱元璋的评语。前世允熥看了《明史》之后把朱元璋的评语与朱棣评语的头几句,就是‘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这几句给背下来了。
允熥删去了朱元璋评语中的恶评,又稍微进行了改变,形成了现在对于朱元璋的评语。
而引起文官集体反弹的就是这几句他改的评语:‘三皇以后未之有也!’、‘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又有何人可比载’。
文官们普遍认为这几句称赞的太过了,所以纷纷上折子弹劾解缙拍马屁太过了。虽然他们话不是这样说的,但是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文官们何尝不知道,就算这几句话不是允熥说的,也是在他的授意下解缙写上去的,总之与允熥脱离不了关系。
但是既然允熥不在明面上,那么就不能向允熥进谏,只能弹劾解缙。并且弹劾解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避免与皇帝直接冲突,让允熥不至于撕破脸坚持到底。
但是他们的苦心允熥是理解不了的,并且即使理解的了也不会接受。他已经决定‘不要脸’到底了,所以所有的此类折子留中不发,该干嘛干嘛。
并且允熥还有一个想法:他们这样弹劾,恐怕还有因为前几天允熥发落刘荣节有些严厉的缘故。文官们觉得允熥的做法不恰当。
但是因为刘荣节确实是做错了,所以文官们有不能在那件事情上反复纠缠,于是他们找了另外一个目标进行攻击,企图逼迫允熥让步而扩大文官集团的权利,或者求一个自己的名声。
所以允熥更不会让步了。
允熥也不是什么都不做,也做了些对于文官们弹劾内容的反击。比如,‘三皇以后未之有也’这句话澄清为指的是朱元璋是三皇之后唯一贫民出身的皇帝,就连刘邦也是亭长出身,后来还被义帝熊心加封为汉王,然后才当的皇帝;而本朝太祖是直接从贫民到皇帝,所以说‘三皇以后未之有也’。
而‘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这句话也澄清为指的把蒙古人赶出中原这件事。汉代虽然把匈奴人打的很惨,但是匈奴当时并未占领中原;唐帝国直接是汉人与鲜卑人融合之后的国家;宋代更是对外进攻战争在宋太宗之后就很少赢了。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朱元璋‘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也’也不算错误。
所以最后的争论焦点就是‘又有何人可比载’这句话。虽然当时没有标点符号,但是这几个字与前后的话都不搭,就是单独的一个句子,意思很明确,也没什么可辩驳的。
这句话就是最拥护允熥或者朱元璋的人也不敢坚持一定是对的,毕竟古往今来的皇帝太多了,就算单单拿出某一项功绩人家比不上朱元璋,但是情况不同,能说道的太多了。
允熥倒是准备了一些话,但是那些话不适合传小道消息,就一直没说。
允熥这里不表态,文官中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一日的早朝,还在干着御史的巨敬进言道:“陛下,前些日子,臣等上书弹劾解缙,陛下可曾受到?”
允熥暗自说道:‘来了!’然后说道:“朕是收到了,不过朝廷上政务繁忙,朕也并未细看,巨御史与朕说说。”
熟悉允熥的人都知道,允熥是来者不善的。因为一般允熥都是称呼为‘卿’,‘爱卿’,这次直接称呼官名,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巨敬却没有注意,把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陛下,虽然本朝太祖解民于倒悬,功高盖世,但是这一句话也是赞扬太过了。陛下应当删除此句话,并且呵斥解中书。”
允熥把眼睛眯了起来,不过又很快睁大眼睛。他说道:“既然巨御史认为这句话不妥,那就是认为我中华还有皇帝的功绩在太祖皇帝之上了。那么请巨御史说出你认为功绩在太祖皇帝之上的皇帝来。也让在场的大臣评判评判。”
允熥这句话一出,巨敬就不知道说什么了。这种话题一向是放空炮,反正也没有皇帝敢说自己是有史以来的第一。
但是现在偏偏出了允熥这样的皇帝了。并且若是允熥给自己争那就好办了,史书之上允熥一个坏名声是跑不掉了;但是允熥现在是给太祖皇帝在争,这是孝顺的行为,就算文官们不以为然,并且最后把允熥驳倒了,也不能说允熥怎么不好。
不过巨敬毕竟是嘴炮放过多次的人了,也反应过来,说道:“上古之炎黄二帝,击败蚩尤,并且启我汉人于蒙昧之中,无人能比。”
巨敬何尝不知,他直接举例子是大大得罪了允熥,也违反了文官们的惯例;但是此时的局势已经不由他掌控了,如是退下,鬼知道他会受到怎样的处罚,所以只能顶着了。
允熥说道:“自夏启已来,才算开创了王朝,在此之前的炎黄二帝,不算是帝王之人。虽然太祖皇帝难以望炎黄二帝之项背,但是不算作今日话题之范围。”
允熥主动承认朱元璋比不过炎黄二帝,算是退了一步,但是仍然表示朱元璋比从夏启开始的历代君王都要强。
巨敬又开始思考,然后说道:“周武王推翻商纣王之暴政,解民于水火,又得天下诸侯拥护,纳菏北为国土,可比与太祖皇帝。”
允熥说道:“周武王虽然功高,但是若无周文王苦心经营,岂会有武王的功绩?而太祖皇帝白手起家,立下如此功勋。所以周文王、周武王二者合一可与太祖皇帝相比,单单一位比不了!”
巨敬又沉默片刻,说道:“汉高举义兵反抗暴秦,又首先攻入咸阳灭亡秦国。之后又破灭西楚,统一天下,靖清环宇,可与太祖皇帝相比。”
允熥马上说道:“虽然汉高亦是功高,但是与匈奴白登山之战战败,此后又接连和亲;而本朝太祖破灭蒙元,直驱赶到大漠之北,又在汉高之上了。”
巨敬又列举了几位大家公认的明君,比如汉光武、唐太宗、宋太祖,都被允熥一一找到漏洞驳回。
允熥看着巨敬是有些词穷了,决定结束这场辩论,说道:“既然你无话可说,那么就是证明没有皇帝能与太祖皇帝相比,那么那句话放在上边又有何不妥?”
“所以此事不必在与朕分说,更不必上折子,退朝!”说完了,允熥走了。没有处分巨敬。
文官们在退朝之后也纷纷议论。确实,真要是挑出来某一个皇帝,单轮功绩没有能显著在朱元璋之上的;并且允熥从一开始就限制了话题,只能比较功绩,所以朱元璋做的那些不太好的事情,就不能拿出来说了,这也是文官无话可说的原因之一。
而如果走另一条路子,就是降低朱元璋的功绩,先不说允熥会不会发飙,仅仅是从他们自身的情况,他们也不愿意。
蒙元政权必须是邪恶的,因为蒙元时期汉人文人想做官很难,并且基本上当不了大官,在蒙元时期还有‘十儒九丐’的说法。这触犯了文官的集体利益,所以蒙元政权必须是邪恶的。
所以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就一定是一件大功绩,所以朱元璋的功绩无法降低,所以他们无法驳倒允熥。
聚集在一起的文官们讨论了一会儿,还是只能放弃了,谁让允熥直接让举例子呢?并且为了这样的事情严重违逆允熥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