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按劳分配(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顾名思义,按劳分配就是干多少活,出多少力,然后拿多少工钱。
这个词也好,还是这种分配的方式也好,并不是后世才有的,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分配方式,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最简单的例子,两家庄户,同样包十亩地种庄稼,勤劳的那一家经常的除草、养地和浇水,庄稼就长的好,收成就多一些。
放到城里的商铺来说,掌柜的有当掌柜的报酬,厨子有厨子的报酬,伙计有伙计的报酬,这同样是一种按劳分配的范例。
只不过这个例子里不是根据“劳”的量,而是“劳”的质,不同的岗位,为铺子创造的收入也是可以区分的。
以前作坊刚开始运营的时候,虽然岗位不同,但是大家都卖力干活,所以在收入分配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杨怀仁对于庄户们,一向都是同等对待的。
可今时不同往日,出现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始终还是经济手段的调节,指望打骂和说教,也许能起作用,但不能长久。
老李头等几位庄户,还有几位作坊的管事,都是非常同意杨怀仁的这个提议的,争先恐后地表示了赞成。
不过事情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要把这个思想落到实处,就没表面上看的那么容易了。
按劳分配,只是一个分配的思想核心,具体到怎么去制定详细的施行办法,又要怎么施行下去,让绝大多数做工的庄户们信服,是需要一个缜密的制度的。
首先就是岗位的划分。后世的生产和劳动的理论研究已经证明,越是精细的岗位划分,越是能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把产能发挥到最大化。
这个很容易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上规模的厨房里,大厨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只管烧菜,至于洗菜切菜等工作,都是交给下手和帮厨们去做。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位厨师都把洗菜切菜到烧菜自己一手抓,很容易忙起来顾此失彼,效率也相对低了很多。
而当每个人都专注地去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在一定的标准下,菜品的质量反而更加有保证,用的时间也最少,工作量也有一定的减少,这就提升了整体的效率。
不同的岗位,会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劳动付出量的大小,来制定每个岗位的基本工钱的水平。
这个基本工钱的制定,也是有学问的,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认知来鲁莽的制定。
比如技术要求高的工钱自然就高一些,而技术要求低的岗位,工钱自然就少一些,同样放到需要体力的岗位上,也是同理。
当然,工钱的高低差距,一开始也不宜太大,这样会招致大家的抵触情绪,要做到求同存异,又不能矫枉过正。
其次,劳动量的量化界定,也是需要大家一起坐下来讨论,而不是一个带头的管事一个人说了算。
有明确的单位可以量化的,就按照产出的量来划定一个计件工钱的保准,比如这一班人产了一百坛酒,另一班人产了九十坛,就根据单位时间的产量来界定不同班次人的工作量。
有些不能单纯用这种产出的产品量来界定的,可以灵活的用工时来计算。
如果这两种方法仍然不能把劳动量来量化,那么就要各位管事根据各自作坊的特点来制定最合适的分配办法了。
再次,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不能因为大家都想着多出一些产品去拿计件的工钱,就忽略了质量才是产品的根本。
所以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赏罚措施。
比如哪位工匠对于作坊的生产环节提出了改良意见,如果经过试验证明确实能提高产量或质量,那么就应该一次性奖励一定的奖金。
同样的,如果同样的岗位上只顾着产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么也要对相关的责任人实行罚款。
就是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来确保一个基本的质量体系。
最后,制度的施行,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把制度推行下去,让工人们不要出现不适应和抵触的思想。
杨怀仁觉得,虽然是用调节收入的办法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但是也要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比如,工人们基本的工钱收入,还是要比其他地方同类的作坊里相同的岗位要高一些的,重点是告诉大家,谁干得多,谁愿意出力干活,那么他的收入就会比别人高。
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看到,勤劳的人每个月拿到手里的收入,会比懒惰的人最少高出一倍。
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刺激所有人的劳动积极性,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明白杨怀仁的施行这样的制度的用意和良苦用心。
而那些懒汉嘛,如果他们还是不肯悔改,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他们毕竟也都是自己庄子里的,杨怀仁也不好一棍子打死,真的辞退了他们,不如就安排些不那么重要的岗位让他们去干,每月开些基本的工钱养着他们,让他们不至于饿着肚子就是了。
倒不是杨怀仁要搞大锅饭,而是他相信新的制度施行之后,那些原来的懒汉们不可能一点触动没有的。
看着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拿到更多的钱,都是一个庄子里住着,他们难道就不眼红,不怕被人戳他们脊梁骨骂他们懒吗?
杨怀仁把大致的情况交代了一下,至于详细的制度,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的,需要在日后的运营中,不断的发现不合之处,再慢慢改进。
在场的诸位都非常的赞成,特别是庄户们对他们的这位郡公庄主再一次刮目相看。
老李头也开心的笑了起来,说东家不愧是个读书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套一套的,光听听就让人觉得信服。
杨怀仁只是呵呵一笑,他心里清楚,这一些也只不过是一些粗放的管理模式罢了,在眼下的情况下,再精细的管理方式,也要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才行。
顾名思义,按劳分配就是干多少活,出多少力,然后拿多少工钱。
这个词也好,还是这种分配的方式也好,并不是后世才有的,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分配方式,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最简单的例子,两家庄户,同样包十亩地种庄稼,勤劳的那一家经常的除草、养地和浇水,庄稼就长的好,收成就多一些。
放到城里的商铺来说,掌柜的有当掌柜的报酬,厨子有厨子的报酬,伙计有伙计的报酬,这同样是一种按劳分配的范例。
只不过这个例子里不是根据“劳”的量,而是“劳”的质,不同的岗位,为铺子创造的收入也是可以区分的。
以前作坊刚开始运营的时候,虽然岗位不同,但是大家都卖力干活,所以在收入分配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杨怀仁对于庄户们,一向都是同等对待的。
可今时不同往日,出现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始终还是经济手段的调节,指望打骂和说教,也许能起作用,但不能长久。
老李头等几位庄户,还有几位作坊的管事,都是非常同意杨怀仁的这个提议的,争先恐后地表示了赞成。
不过事情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要把这个思想落到实处,就没表面上看的那么容易了。
按劳分配,只是一个分配的思想核心,具体到怎么去制定详细的施行办法,又要怎么施行下去,让绝大多数做工的庄户们信服,是需要一个缜密的制度的。
首先就是岗位的划分。后世的生产和劳动的理论研究已经证明,越是精细的岗位划分,越是能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把产能发挥到最大化。
这个很容易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上规模的厨房里,大厨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只管烧菜,至于洗菜切菜等工作,都是交给下手和帮厨们去做。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位厨师都把洗菜切菜到烧菜自己一手抓,很容易忙起来顾此失彼,效率也相对低了很多。
而当每个人都专注地去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在一定的标准下,菜品的质量反而更加有保证,用的时间也最少,工作量也有一定的减少,这就提升了整体的效率。
不同的岗位,会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劳动付出量的大小,来制定每个岗位的基本工钱的水平。
这个基本工钱的制定,也是有学问的,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认知来鲁莽的制定。
比如技术要求高的工钱自然就高一些,而技术要求低的岗位,工钱自然就少一些,同样放到需要体力的岗位上,也是同理。
当然,工钱的高低差距,一开始也不宜太大,这样会招致大家的抵触情绪,要做到求同存异,又不能矫枉过正。
其次,劳动量的量化界定,也是需要大家一起坐下来讨论,而不是一个带头的管事一个人说了算。
有明确的单位可以量化的,就按照产出的量来划定一个计件工钱的保准,比如这一班人产了一百坛酒,另一班人产了九十坛,就根据单位时间的产量来界定不同班次人的工作量。
有些不能单纯用这种产出的产品量来界定的,可以灵活的用工时来计算。
如果这两种方法仍然不能把劳动量来量化,那么就要各位管事根据各自作坊的特点来制定最合适的分配办法了。
再次,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要如何保证产品的质量,不能因为大家都想着多出一些产品去拿计件的工钱,就忽略了质量才是产品的根本。
所以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强制性的赏罚措施。
比如哪位工匠对于作坊的生产环节提出了改良意见,如果经过试验证明确实能提高产量或质量,那么就应该一次性奖励一定的奖金。
同样的,如果同样的岗位上只顾着产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么也要对相关的责任人实行罚款。
就是用赏罚分明的制度,来确保一个基本的质量体系。
最后,制度的施行,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把制度推行下去,让工人们不要出现不适应和抵触的思想。
杨怀仁觉得,虽然是用调节收入的办法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但是也要保持原有的高福利。
比如,工人们基本的工钱收入,还是要比其他地方同类的作坊里相同的岗位要高一些的,重点是告诉大家,谁干得多,谁愿意出力干活,那么他的收入就会比别人高。
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大家都看到,勤劳的人每个月拿到手里的收入,会比懒惰的人最少高出一倍。
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刺激所有人的劳动积极性,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明白杨怀仁的施行这样的制度的用意和良苦用心。
而那些懒汉嘛,如果他们还是不肯悔改,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他们毕竟也都是自己庄子里的,杨怀仁也不好一棍子打死,真的辞退了他们,不如就安排些不那么重要的岗位让他们去干,每月开些基本的工钱养着他们,让他们不至于饿着肚子就是了。
倒不是杨怀仁要搞大锅饭,而是他相信新的制度施行之后,那些原来的懒汉们不可能一点触动没有的。
看着别人付出更多的劳动,拿到更多的钱,都是一个庄子里住着,他们难道就不眼红,不怕被人戳他们脊梁骨骂他们懒吗?
杨怀仁把大致的情况交代了一下,至于详细的制度,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的,需要在日后的运营中,不断的发现不合之处,再慢慢改进。
在场的诸位都非常的赞成,特别是庄户们对他们的这位郡公庄主再一次刮目相看。
老李头也开心的笑了起来,说东家不愧是个读书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套一套的,光听听就让人觉得信服。
杨怀仁只是呵呵一笑,他心里清楚,这一些也只不过是一些粗放的管理模式罢了,在眼下的情况下,再精细的管理方式,也要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