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三麻子之死(11)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宝林媳妇勉强应承了。
我看看时间不早,也不敢继续在这儿耽搁,就偏腿下炕要走,她哪能舍得?一再让再坐会。
于是我又考了她咒语,她先是假装说忘记了,见我要发怒,就笑嘻嘻地背了一边,一字不差。
我怕她疏忽,又严肃而又郑重地告诉她,一定要在烧纸团的时候把这咒语说出来,否则不管用,她说你放心吧,这事就是打死我也不会忘记的。
三说两说又过去了大约半个小时,我再也不敢呆了,这时间段,万一有个人闯进来,孤男寡女的,她又有前科,即使我俩没事也会有事的。
宝林媳妇见留不住我,只好放我走,但在送我到屋门口的时候,她突然小声道:“要不今晚去小树林吧?”
晕,这女人还真天不怕地不怕了。
我推脱说这么晚了,别让王凤兰她们怀疑,因为她知道我来这儿的。
她听了只好狠狠锤了我一下,低声骂道:“那快滚吧,嘻嘻……”
我从她家出来,刚拐过胡同,见胡同口那棵榆树下好似有个人影,心一颤,顺口问了句:“谁?”
这一喊,那人影转身嗖地往后窜去。
黑咕隆咚地我也看不清是谁呀,开夜眼也来不及了,只好骂了一句,大步穿过街道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见王凤兰和三麻子正坐在炕头上唠嗑呢,不过不是闲聊,而是在拉呱麦收的事。
见我进来,麻子说道:“郭子,我正跟你嫂子研究麦收呢,这几天你有空的话去公社的门市部里买几把柴镰,那东西虽然比一般的镰刀贵点,但刀背宽,钢刃也顶事,回来打磨好了,割麦子可省老劲了,一镰下去倒一大片。”
我应着坐到了炕沿上。
接着三麻子又和王凤兰商量起麦收时的伙食来,按以往惯例,为了抢粮抢时间,跟老天爷争口粮,中午和晚上,村里的整劳力是不能回家吃饭的,生产队要送饭到地头。这样能挤出更长的时间来劳作。
通常做法是,白天有老头或妇女在饲养园屋里用大锅添加少的可怜的绿豆和大米,煮开用大桶挑到地头给整劳力们当解暑解渴的饮料喝,俗称大米汤,但一桶米汤统共也没几十个米粒。
中午呢,一般是白馍和猪肉炒菜。
晚上就是一人两三个大肉包子,吃了饭连夜干,不过男人们家里有老婆孩子或老人的,多不舍得吃,都是早晨自己从家里带点熟瓜干或玉米饼子,省下白馍猪肉和包子拿回家给老人孩子。
男人们在地里割麦,运麦,那妇女们干啥呢,一般是没结婚的姑娘在地里捆麦子,结了婚的小媳妇和四五十岁妇女就在生产队场院里铡麦个子,晾晒啥的。
学生呢,农村的就放麦假,由老师带领去地里捡麦穗。
这么说吧,一到麦收,村里不管老的少的,只要你能走动,都不能闲着,必须参加劳动,附近有部队营房的村子,部队上也会派出官兵下乡帮着抢收。
一年四季,麦收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时间短,危险性高(天气和成熟期),一旦碰上下大雨或连阴雨,那半年的收成就没了。
所以,抢收抢种是绝对的男女老少齐上阵的。
麻子和王凤兰一直在那研究,对每一个步骤和人员分工都捋了一遍。
我呢,对这些大事并不上心,到时甩开膀子猛干就是了,老子有的是力气,干啥活都不在乎。
我坐在炕沿上默默地听着,脑子就开了小差。这时候宝林不知回没回来,宝林媳妇给没给他喝烧纸团的水,喝了后会咋样?肯定是要逼着跟她做……
我晕,麻子咋会出这种馊主意啊。我心揪了一下,暗暗地叹了口气。
直到快半夜了,王凤兰和三麻子才把活研究透了,回西屋睡觉去了。
麻子问我事情办的咋样了?
我简单说了过程,他蹙眉哦了一声,便躺下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出工的时候,我偷偷观察王宝林,见他焉吧唧的没有精神头,宝林媳妇呢,则趁着别人不注意,得意地冲我挤了下眼。
显然,她是完全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了。
第三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一,宝林不论干活的时候还是在地头歇息的时候,眼睛都带睁不睁地一直在打盹,还被生产队副队长刘太宗骂了几句。
第四天,宝林在锄地的时候竟藏在麦田沟里偷睡了,这自然又被挨了一顿苛。
第五天,他竟没出工,宝林媳妇说他身体不舒服,不论怎么催他,他赖在炕上就是不起来。
众人就嘻嘻哈哈调侃起来,说你可别让他白天晚上的老干活,他那身子骨受不了的。
这话都明白是啥意思,宝林媳妇哪能承认,急赤白脸地跟他们争辩。
第六天,宝林露面了,但只干了一上午就说头痛,拖着迈不动的步子,一步三晃地回了家。
第七天,没上工,众人就关心起来,跟宝林媳妇说是不是他长啥病了?最好去公社医院看看,该吃药了吃药,别拖着。
宝林媳妇说,问他他也没说不好受,就是太懒,睁不动眼,老想睡觉。
一妇女说他本来就懒,不爱说话,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找这样的男人真是倒霉。
宝林媳妇一听不乐意了,说俺愿意,你们能管着?
众人就不敢吭声了。但有妇女在背后嘀咕,说把坨狗屎还当宝了呢,活该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第八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午,男女劳力在生产队场院里修理收拾了麦收工具,王凤兰和生产队副队长刘太宗做了麦收总动员,下午放假半天,过节。
我呢,特么几天来,心里老是鼓鼓颠颠,神经兮兮的。
一会盼着三麻子那蛊术真能成功,一会又想想王宝林那老实憨厚样,真不忍心他死。
这种心理矛盾煎熬到端午节的晚上,大约10点多钟,我和三麻子及王凤兰正在家里商量明天麦收开镰的事呢,忽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支书嫂子,支书嫂子,王宝林家里出事啦……”
我心咕咚一下,立马紧张起来,虽然这早在我预料之中,但这个消息还是令我惶恐不已。
我和王凤兰闻声往炕下出溜,人已闯了进来,是光棍李山子。
“嫂,嫂子……”
李山子面色惊恐,呼哧着刚又说出这俩字,王凤兰急问道:“啥事,你快说,两口子打起来了还是咋的了?”
李山子瞥了我一眼,猛一跺脚:“王宝林上吊了!”
这一句,把王凤兰惊了个半死,忙不迭地吆喝着:“快快,人死了没有?哎呀,死宝林呀,你早不作,晚不作,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快快,走去看看!”
拽着李山子,圾啦着鞋就往外跑去。
我心里激动呀,不,准确地说是惊慌,下意识地看着三麻子,见他仍坐在那儿稳如泰山,面色平静,好像没听到这回事似的。
“三爷……”我叫了一声。
三麻子眼皮一抬:“赶紧去吧,磨叽个啥,人的命天注定,唉……”
我靠,还真能装呢,于是我也拔腿奔出去,跟着王凤兰和李山子急急往村西南头的王宝林家赶去。
那么,李山子是怎么知道王宝林上吊了呢?
据他说是今晚去刘大哈家玩,九点多的时候从大哈家出来往家走,路过宝林家胡同,听到他媳妇在家哭天抢地的嚎,他以为两口子有啥矛盾在家吵嘴呢,就想进去劝劝,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一个人挂在灶间房梁下的绳子上,宝林媳妇坐在地上大哭喊人。
他大吃一惊,忙呼喊着把宝林从绳子上放下来,试试已经没气了,遂赶紧出来喊人。
他这说法乍一听很合理,我也相信他的话,不过应该不是路过,而是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宝林媳妇呢,偶尔或经常来溜个墙根啥的才是正常。
李山子和王凤兰一路上解释着,拐过两条胡同,就来到了王宝林家院墙外,远远地就听到了宝林媳妇的悲号声,还夹杂着男女的劝慰声。
我们急急闯了进去,分开人群,见宝林已直直地躺在炕上,面色蜡黄,眼闭着,嘴巴却张着,半截舌头伸在外面,有些令人惊悚。
显然,他的眼皮是被人用手抹合了,但嘴却闭不上,这绝对是符合上吊人者的特征的,面色蜡黄是血液停止了流动,正常,若中毒的话,面色是紫青或乌黑的。
宝林媳妇瘫坐在炕上嚎声震天,几个妇女怎么也劝不住她。
几个男的站在炕下,也都沉着脸,偶尔说两句,但不起任何作用。
王凤兰的来到,让众人一下子有了主心骨,纷纷招呼。
她先是皱眉打量了一下王宝林的尸体和面孔,转而又冲宝林媳妇说道:“好了好了,人已经死了,哭也哭不回来了……”
“就是,别哭坏了身子。”这话是李山子说的。
我闻听,一下子兴奋起来,你娘,别人说这话不奇怪,而从你口里说出来,就不是那回事了,因为你们有前科呀。
生产队副队长刘太宗怪异地瞥了他一眼,没吭声。李山子识趣地退到了人后面。
宝林媳妇哭也哭够了,加上王凤兰等人的劝说,就沙哑着嗓子说起经过来。
说今晚她和宝林吃晚饭,因为粽子这玩意太粘,不好消化,而宝林却吃了一个又一个,她就说了他几句,少吃,明天还要去地里割麦子呢。
宝林不乐意,还是硬吃,两人就吵了起来。两口子吵架是正常的,吵完以后也就没事了,她早早地躺下睡了。
可一觉醒来,却发现宝林不在炕上,遂喊了几声,她以为是他粽子吃多了坏了肚子,就披衣下炕想去茅厕里看看。
可没想到摸黑刚走到灶间锅台那儿,忽然被个啥东西碰了一下头,忙伸手一摸,竟是人的腿,把她吓的一屁股坐地上了……
宝林媳妇说到这儿,又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诉说着宝林的优点和好处,跟潘金莲的套路差不多。
王凤兰又劝了她几句,转而来到灶间,和副队长刘太宗商量起怎么处理来。
这事很操蛋,明天就要开镰麦收了,死人还要守灵,下葬,真是顾不过来呀。
关键是这丧事女人粘不得边,一切都是男爷们的活,不愁人才怪了。
刘太宗埋怨了几句宝林死的不是时候,说道:“嫂子,要不这么的吧,白天让几个老头来守灵,晚上派几个年轻的来轮换着,这样两不耽误……”
话刚说到这儿,李山子听到动静,忙凑上来道:“我,我,晚上我来帮着,白天也耽误不了割麦子。”
我靠,这伙计真是想表现想疯了,智商直接被拉低。
王凤兰和刘太宗并不理他,俩人又嘀咕了几句,选出守灵的人选,派人连夜联系老头去了。
宝林媳妇勉强应承了。
我看看时间不早,也不敢继续在这儿耽搁,就偏腿下炕要走,她哪能舍得?一再让再坐会。
于是我又考了她咒语,她先是假装说忘记了,见我要发怒,就笑嘻嘻地背了一边,一字不差。
我怕她疏忽,又严肃而又郑重地告诉她,一定要在烧纸团的时候把这咒语说出来,否则不管用,她说你放心吧,这事就是打死我也不会忘记的。
三说两说又过去了大约半个小时,我再也不敢呆了,这时间段,万一有个人闯进来,孤男寡女的,她又有前科,即使我俩没事也会有事的。
宝林媳妇见留不住我,只好放我走,但在送我到屋门口的时候,她突然小声道:“要不今晚去小树林吧?”
晕,这女人还真天不怕地不怕了。
我推脱说这么晚了,别让王凤兰她们怀疑,因为她知道我来这儿的。
她听了只好狠狠锤了我一下,低声骂道:“那快滚吧,嘻嘻……”
我从她家出来,刚拐过胡同,见胡同口那棵榆树下好似有个人影,心一颤,顺口问了句:“谁?”
这一喊,那人影转身嗖地往后窜去。
黑咕隆咚地我也看不清是谁呀,开夜眼也来不及了,只好骂了一句,大步穿过街道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见王凤兰和三麻子正坐在炕头上唠嗑呢,不过不是闲聊,而是在拉呱麦收的事。
见我进来,麻子说道:“郭子,我正跟你嫂子研究麦收呢,这几天你有空的话去公社的门市部里买几把柴镰,那东西虽然比一般的镰刀贵点,但刀背宽,钢刃也顶事,回来打磨好了,割麦子可省老劲了,一镰下去倒一大片。”
我应着坐到了炕沿上。
接着三麻子又和王凤兰商量起麦收时的伙食来,按以往惯例,为了抢粮抢时间,跟老天爷争口粮,中午和晚上,村里的整劳力是不能回家吃饭的,生产队要送饭到地头。这样能挤出更长的时间来劳作。
通常做法是,白天有老头或妇女在饲养园屋里用大锅添加少的可怜的绿豆和大米,煮开用大桶挑到地头给整劳力们当解暑解渴的饮料喝,俗称大米汤,但一桶米汤统共也没几十个米粒。
中午呢,一般是白馍和猪肉炒菜。
晚上就是一人两三个大肉包子,吃了饭连夜干,不过男人们家里有老婆孩子或老人的,多不舍得吃,都是早晨自己从家里带点熟瓜干或玉米饼子,省下白馍猪肉和包子拿回家给老人孩子。
男人们在地里割麦,运麦,那妇女们干啥呢,一般是没结婚的姑娘在地里捆麦子,结了婚的小媳妇和四五十岁妇女就在生产队场院里铡麦个子,晾晒啥的。
学生呢,农村的就放麦假,由老师带领去地里捡麦穗。
这么说吧,一到麦收,村里不管老的少的,只要你能走动,都不能闲着,必须参加劳动,附近有部队营房的村子,部队上也会派出官兵下乡帮着抢收。
一年四季,麦收是一年中的重中之重,时间短,危险性高(天气和成熟期),一旦碰上下大雨或连阴雨,那半年的收成就没了。
所以,抢收抢种是绝对的男女老少齐上阵的。
麻子和王凤兰一直在那研究,对每一个步骤和人员分工都捋了一遍。
我呢,对这些大事并不上心,到时甩开膀子猛干就是了,老子有的是力气,干啥活都不在乎。
我坐在炕沿上默默地听着,脑子就开了小差。这时候宝林不知回没回来,宝林媳妇给没给他喝烧纸团的水,喝了后会咋样?肯定是要逼着跟她做……
我晕,麻子咋会出这种馊主意啊。我心揪了一下,暗暗地叹了口气。
直到快半夜了,王凤兰和三麻子才把活研究透了,回西屋睡觉去了。
麻子问我事情办的咋样了?
我简单说了过程,他蹙眉哦了一声,便躺下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出工的时候,我偷偷观察王宝林,见他焉吧唧的没有精神头,宝林媳妇呢,则趁着别人不注意,得意地冲我挤了下眼。
显然,她是完全按照我的吩咐去做了。
第三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一,宝林不论干活的时候还是在地头歇息的时候,眼睛都带睁不睁地一直在打盹,还被生产队副队长刘太宗骂了几句。
第四天,宝林在锄地的时候竟藏在麦田沟里偷睡了,这自然又被挨了一顿苛。
第五天,他竟没出工,宝林媳妇说他身体不舒服,不论怎么催他,他赖在炕上就是不起来。
众人就嘻嘻哈哈调侃起来,说你可别让他白天晚上的老干活,他那身子骨受不了的。
这话都明白是啥意思,宝林媳妇哪能承认,急赤白脸地跟他们争辩。
第六天,宝林露面了,但只干了一上午就说头痛,拖着迈不动的步子,一步三晃地回了家。
第七天,没上工,众人就关心起来,跟宝林媳妇说是不是他长啥病了?最好去公社医院看看,该吃药了吃药,别拖着。
宝林媳妇说,问他他也没说不好受,就是太懒,睁不动眼,老想睡觉。
一妇女说他本来就懒,不爱说话,三脚踹不出个屁来。找这样的男人真是倒霉。
宝林媳妇一听不乐意了,说俺愿意,你们能管着?
众人就不敢吭声了。但有妇女在背后嘀咕,说把坨狗屎还当宝了呢,活该一辈子被人瞧不起。
第八天,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午,男女劳力在生产队场院里修理收拾了麦收工具,王凤兰和生产队副队长刘太宗做了麦收总动员,下午放假半天,过节。
我呢,特么几天来,心里老是鼓鼓颠颠,神经兮兮的。
一会盼着三麻子那蛊术真能成功,一会又想想王宝林那老实憨厚样,真不忍心他死。
这种心理矛盾煎熬到端午节的晚上,大约10点多钟,我和三麻子及王凤兰正在家里商量明天麦收开镰的事呢,忽听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支书嫂子,支书嫂子,王宝林家里出事啦……”
我心咕咚一下,立马紧张起来,虽然这早在我预料之中,但这个消息还是令我惶恐不已。
我和王凤兰闻声往炕下出溜,人已闯了进来,是光棍李山子。
“嫂,嫂子……”
李山子面色惊恐,呼哧着刚又说出这俩字,王凤兰急问道:“啥事,你快说,两口子打起来了还是咋的了?”
李山子瞥了我一眼,猛一跺脚:“王宝林上吊了!”
这一句,把王凤兰惊了个半死,忙不迭地吆喝着:“快快,人死了没有?哎呀,死宝林呀,你早不作,晚不作,偏偏在这节骨眼上……快快,走去看看!”
拽着李山子,圾啦着鞋就往外跑去。
我心里激动呀,不,准确地说是惊慌,下意识地看着三麻子,见他仍坐在那儿稳如泰山,面色平静,好像没听到这回事似的。
“三爷……”我叫了一声。
三麻子眼皮一抬:“赶紧去吧,磨叽个啥,人的命天注定,唉……”
我靠,还真能装呢,于是我也拔腿奔出去,跟着王凤兰和李山子急急往村西南头的王宝林家赶去。
那么,李山子是怎么知道王宝林上吊了呢?
据他说是今晚去刘大哈家玩,九点多的时候从大哈家出来往家走,路过宝林家胡同,听到他媳妇在家哭天抢地的嚎,他以为两口子有啥矛盾在家吵嘴呢,就想进去劝劝,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一个人挂在灶间房梁下的绳子上,宝林媳妇坐在地上大哭喊人。
他大吃一惊,忙呼喊着把宝林从绳子上放下来,试试已经没气了,遂赶紧出来喊人。
他这说法乍一听很合理,我也相信他的话,不过应该不是路过,而是心里还一直惦记着宝林媳妇呢,偶尔或经常来溜个墙根啥的才是正常。
李山子和王凤兰一路上解释着,拐过两条胡同,就来到了王宝林家院墙外,远远地就听到了宝林媳妇的悲号声,还夹杂着男女的劝慰声。
我们急急闯了进去,分开人群,见宝林已直直地躺在炕上,面色蜡黄,眼闭着,嘴巴却张着,半截舌头伸在外面,有些令人惊悚。
显然,他的眼皮是被人用手抹合了,但嘴却闭不上,这绝对是符合上吊人者的特征的,面色蜡黄是血液停止了流动,正常,若中毒的话,面色是紫青或乌黑的。
宝林媳妇瘫坐在炕上嚎声震天,几个妇女怎么也劝不住她。
几个男的站在炕下,也都沉着脸,偶尔说两句,但不起任何作用。
王凤兰的来到,让众人一下子有了主心骨,纷纷招呼。
她先是皱眉打量了一下王宝林的尸体和面孔,转而又冲宝林媳妇说道:“好了好了,人已经死了,哭也哭不回来了……”
“就是,别哭坏了身子。”这话是李山子说的。
我闻听,一下子兴奋起来,你娘,别人说这话不奇怪,而从你口里说出来,就不是那回事了,因为你们有前科呀。
生产队副队长刘太宗怪异地瞥了他一眼,没吭声。李山子识趣地退到了人后面。
宝林媳妇哭也哭够了,加上王凤兰等人的劝说,就沙哑着嗓子说起经过来。
说今晚她和宝林吃晚饭,因为粽子这玩意太粘,不好消化,而宝林却吃了一个又一个,她就说了他几句,少吃,明天还要去地里割麦子呢。
宝林不乐意,还是硬吃,两人就吵了起来。两口子吵架是正常的,吵完以后也就没事了,她早早地躺下睡了。
可一觉醒来,却发现宝林不在炕上,遂喊了几声,她以为是他粽子吃多了坏了肚子,就披衣下炕想去茅厕里看看。
可没想到摸黑刚走到灶间锅台那儿,忽然被个啥东西碰了一下头,忙伸手一摸,竟是人的腿,把她吓的一屁股坐地上了……
宝林媳妇说到这儿,又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诉说着宝林的优点和好处,跟潘金莲的套路差不多。
王凤兰又劝了她几句,转而来到灶间,和副队长刘太宗商量起怎么处理来。
这事很操蛋,明天就要开镰麦收了,死人还要守灵,下葬,真是顾不过来呀。
关键是这丧事女人粘不得边,一切都是男爷们的活,不愁人才怪了。
刘太宗埋怨了几句宝林死的不是时候,说道:“嫂子,要不这么的吧,白天让几个老头来守灵,晚上派几个年轻的来轮换着,这样两不耽误……”
话刚说到这儿,李山子听到动静,忙凑上来道:“我,我,晚上我来帮着,白天也耽误不了割麦子。”
我靠,这伙计真是想表现想疯了,智商直接被拉低。
王凤兰和刘太宗并不理他,俩人又嘀咕了几句,选出守灵的人选,派人连夜联系老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