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想拥立新君?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往常之时,对于这三位当大爷当习惯了的藩王来说,像郑芝龙这样儿的水师大佬完全不会看在眼里。
不就是一群水里混的丘八么。
但是现在不成了,形势比人强,尤其是想要绕过马六甲到印度,还需要借助郑芝龙的水师来运人运补给运武器。
甚至于万一事有不谐,还需要指望着老郑的舰队跑路。
所以现在这三位藩王就不得不跟郑芝龙在一起推杯换盏起来,同时心中暗暗埋怨一番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让大家走陆路去印度。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走陆路?不存在的。
这三个家伙里面,除了朱聿键算是个爷们儿,剩下的两个只能算是不甘于混吃等死的咸鱼而已。
可是再怎么不甘,咸鱼依旧是咸鱼,就像后世起点的那些写手或者太监一般,就是咸鱼到底的更新甚至于断更。
朱倬纮和朱存枢这两个渣渣,绝对是那种一看形式不好就会转身跑路的角儿。
而且这两个渣渣绝对敢把手下的军民全扔掉后自己跑路——两人手下的军民加一起都他娘的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了好吗。
要真是在印度被这两个混账给扔下不管,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哪怕把他们两个生吞活剥了都不解恨。
基于这种担心,崇祯皇帝最终的决断就是命令他们走海路——你他娘的敢退就下海喂鱼好了。
破釜沉舟不光是项羽会玩,朕也会。
而为了自己不用喂鱼或者埋在印度,这三个藩王现在对于郑芝龙可是看重的很。
而郑芝龙心中也是暗爽不已。
三们藩王的态度什么的,对于郑芝龙来说根本就无所谓,反正跟郑芝凤的一番商议,也让郑芝龙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是抱崇祯皇帝大腿的,其他的都可以不用太在乎。
但是,这三位王爷的到来却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好处。
海边无数的鲸肉有人手帮忙处理了,而且自己也可以因为要让这三位王爷手下的将士适应海上航行而暂停了捕鲸大业。
谢天谢地,苍天开眼啊。
终于不用再去捞那些该死的鲸了,也终于可以让自己的鼻子好好的缓一缓了。
郑芝龙甚至于怀疑再这么搞下去,自己的嗅觉可能就得完蛋。
现在的三个藩王是希望中带着忧郁,忧郁中带着振奋,振奋中带着担心。
郑芝龙是心中暗爽不已。
而崇祯皇帝的脸色就是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果然不愧是天命之子。
昨天才想着嘲笑人家南北苏丹战争进而又嘲笑了一番那个南北农奴战争。
今天就有人想原样儿的给自己来上这么一出。
自己登基之后对于东林党还有复社等各种团体不遗余力的打击,还有对于商税的虎视眈眈,再加上不断的对外征伐以致于自己威望日隆,终于有些人要忍不住了。
其实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挺冤的。
虽然在朝堂上或者说官面上狠怼了一波东林党,在民间彻底的把复社搞的又黑又臭,可是实际上相对于东南或者说江南之地的根基说来,自己干的这些事儿还能算得上是事儿?
偏偏就有些人总是贪心不足。
问题就出在了南京六部,鬼知道这些混账是被人抓住了什么把柄还是说自己本身就他娘的是其中一员,总之,南边要不稳当了。
南京那边打算推桂王朱常瀛登基即位,然后再誓师北伐。
只可惜的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或者说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
这些蠢货连朱常瀛还没有勾搭上,打算密谋造反的消息就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给弄到手,并且成功的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曹化淳和田尔耕的额头上冷汗就没有停过——江南之地这次要不死上个几万十几万的,这事儿估计就不算完。
而担着监视东厂和锦衣卫责任的魏忠贤此时满脸的褶子愈发的深了,想必夹死个蚊子甚么的都会很轻松。
在东厂和锦衣卫得到江南之地开始作妖的同时,魏忠贤同样儿的得到了这份消息。
谁也不敢耽误,三个人这就一起进宫寻了崇祯皇帝。
而崇祯皇帝的反应也不出三人的意料,冷笑,平静。
只是略过了暴怒的环节而已。
而这种冷笑和平静,三人自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已经见过了无数次,不管哪一次,都是一阵的腥风血雨。
而崇祯皇帝接下来的行为,也根本不出三人的意料。
这位爷直接就把五军都督府的各方大佬,还有朝堂之上的温体仁和六部尚书都给召集了起来。
将手中的密报示意王承恩递给了张惟贤和温体仁之后,崇祯皇帝开口道:“朕欲巡幸南京,京城着皇后监国,温爱卿辅政。调京营、新军与蒙古万骑护驾随行。”
张惟贤立即就不干了。
这事儿您说是巡幸,可是实际上谁不知道,就是自己跑到南京去收拾人去了。
可是南京毕竟不是京师,就算是你带的大军再多,你能防着所有的意外?
甚至于说,南京各部各监各司,除去锦衣卫和东厂这种皇帝的亲兵和家奴之外,能信得过谁?
反正张惟贤觉得这事儿不成:“陛下,不如由臣前去,陛下不宜擅离京城。”
其实这话就是往好听了说了,以前崇祯皇帝不管是跑到陕西去浪,还是带着大军跑到草原上和遵化去怼人,张惟贤可是从来都没有反对过。
同样的,温体仁也觉得不太靠谱:“启奏陛下,不若以宗人府的名义,先诏桂王进京?同时派出御史去南京以震慑群宵?”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就没有把南京的那些渣渣们放在眼里,或者说,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打算把这事儿给善了。
凭他娘的什么玩意让你们这么跳?
是你们太飘了还是欺负朕拿不动刀了?
自打开国之初就他娘的弄出来个什么南北榜,然后就是各种样儿的投效什么狗屁倒灶的破事儿。
哪怕是一个区区的秀才,都他娘的有人上赶着有人把土地投到他们的名下。
为的是什么?不就是避税?
别以为说是穷酸秀才,人家就真的是穷酸了,好歹也比泥腿子们强的多!
到如今,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土地上面的赋税根本就没多少能收得上来的。
而这也是崇祯皇帝下永不加赋诏的一个原因——反正老子收也收不上来多少,干脆就拿来收买人心。
可是就算是这样儿的局面,这些个混账东西还不满足?
还他娘的想着拥立之功?打算再让大明回到以前的老路上面去?
皇帝界的其他皇帝可能会忍下去,然后慢慢的清算。
比如先给些好处安抚一下,然后再慢慢找理由收拾其中带头的,尽量讲究一个稳定,以求达到温水煮青蛙的目的。
但是平头哥崇祯皇帝显然不这么想。
让你们这些孙子们开心了,老子就得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去。
而现在陕西也好,还是辽东和草原也好,甚至于东瀛和朝鲜的大好局面,转眼间就他娘的要乱套。
最后的结果不还是神州陆沉?
麻卖批,老子带着将士们拿着脑袋在草原上拼杀,拿着自己脸在草原和辽东还有日本这么坑人,换回来的这一切你们,现在你们想要搞事情?
那就看看谁先埋土里去!
对着张惟贤和温体仁摆了摆手,崇祯皇帝才开口道:“这南京么,朕是去定了!朕倒是要看看,朕一日不死,哪个混账东西敢当着朕的面跳!”
见张惟贤和温体仁还想开口说话,崇祯皇帝干脆抢先道:“王承恩拟诏,命皇后监国,温体仁等阁臣辅政,京中安危,尽托于英国公。”
朱纯臣此时都忍不住的嫉妒了起来,哪怕是自己现在得到的好处一样儿的不少,一样儿的可以说是死心踏地的跟着崇祯皇帝走。
张惟贤的圣眷太他娘的隆了!隆到陛下敢把京城安危尽数托付的地步。
换句话说,如果崇祯皇帝离了京城之后,张惟贤一旦有点儿什么不好的心思,南京的拥立又提前一些,那后果很可能就是再现一次土木堡之变的后果。
崇祯皇帝要么被尊为太上皇,要么就彻底凉凉。
但是崇祯皇帝则是不太在乎这个事儿。
老子又不是朱祁镇那个蠢货,打了败仗让人俘虏了之后放回来的。
老子打过败仗没?
没有!
这就够了,基于这一点,军中就没有哪个家伙脑袋上长毛然后跟老子作对。
更何况老子一直在大力提高军方的地位,军方除非是脑残到打算跟以前一样,被文官给欺负成死狗一般,否则的话只有点儿脑子就不会跟着他们跳。
大军在手还怕啥?
反正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皇帝界的平头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更何况自己还不是平头哥那种傻大胆,而是真的有些狮子老虎一般的体量。
都说是御史出京就要地动山摇,皇帝出京会怎么样儿?尤其是在这个皇帝不是御驾亲征而是故意跑去装逼吓唬人的情况下。
延绵百里都是往少了说的。
打头的就是新军。
新军现在也认命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什么样儿的活计都得干——崇祯皇帝任性的就要走直线。
没错,就京城到南京,中间哪儿也不绕,就他娘的一条直线干过去,有山就他娘的开山路,有水就搭桥,总之不管时间紧不紧,反正就得走直线。
摊上这么个任性的皇帝,新军能怎么办?
无奈之下,刘兴祚甚至于把毛文龙和完颜宏刚刚送过来不久的一批已经去过势的建奴给拉进了军中,就是用来干这些苦力活儿的。
济南府成功的终止掉了崇祯皇帝的任性。
崇祯皇帝是任性,可是黄河则是比他还要任性。
老子就横在这儿,还就是这宽度,有能耐你就飞过去。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飞不过去,搭桥铺路也他娘的不太现实,还是老老实实的渡河算了。
想想后世的黄河大桥,崇祯皇帝心里又不爽了。
有什么呀,不就是一些桥墩子再加上桥面吗,回头就找工部的麻烦去,大明也得造桥!
尤其是想想后面还有长江,崇祯皇帝就更想弄个长江大桥出来了。
到时候老子连水军都不用,直接就大军一波流,看谁硬气。
上火的崇祯皇帝在慢慢的向着南京进发,而南京方面则是接到了崇祯皇帝将要到来的消息。
这下子麻烦了。
别管皇帝是不是接到了消息要来南京,最后这事儿都不太好办——大家伙儿的屁股上没有谁是干净的。
依着这位爷在京城杀的人头滚滚的行为来看,南京的各位大佬们很可能也要倒霉。
但这倒霉和倒霉不一样。
如果说老老实实的倒着皇帝处置,自己是死定了,甚至于妻儿老小也要跟着倒霉。
但是九族却不会有事儿。
最起码,九十岁以上和七岁以下的人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现在就起事造反呢?
先不说现在还没有派人去联络桂王朱常瀛,就算是桂王现在立即同意,能不能怼得过带着三路大军前来“巡幸”的崇祯皇帝?
自宋以后,文人优柔寡断或者说临阵就怂的特性在南京的各位大佬们身上显现无疑,也正好应了崇祯皇帝对于他们的评价:见小利而忘义,做大事而惜身。
崇祯皇帝远在京师之时,这些货们觉得自己只要拥立了桂王朱常瀛,就算是有了一定的资本,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去怼崇祯皇帝。
可是崇祯皇帝带着大军要来“巡幸”的消息刚刚一传过来,南京上上下下打算换一个明君的大佬们就怂了!
而他们的动态,包括这些怂货们一直以来的表现,都被锦衣卫和东厂汇总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之上。
包括哪个大佬哪天见了谁,商量了一些什么事儿,最后的结果都是些什么,这些商量事儿的人都是什么反应。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就更不着急了,就是慢慢的向着南京晃,老子现在不立即去怼死你们,先他娘的吓死你们!
往常之时,对于这三位当大爷当习惯了的藩王来说,像郑芝龙这样儿的水师大佬完全不会看在眼里。
不就是一群水里混的丘八么。
但是现在不成了,形势比人强,尤其是想要绕过马六甲到印度,还需要借助郑芝龙的水师来运人运补给运武器。
甚至于万一事有不谐,还需要指望着老郑的舰队跑路。
所以现在这三位藩王就不得不跟郑芝龙在一起推杯换盏起来,同时心中暗暗埋怨一番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让大家走陆路去印度。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走陆路?不存在的。
这三个家伙里面,除了朱聿键算是个爷们儿,剩下的两个只能算是不甘于混吃等死的咸鱼而已。
可是再怎么不甘,咸鱼依旧是咸鱼,就像后世起点的那些写手或者太监一般,就是咸鱼到底的更新甚至于断更。
朱倬纮和朱存枢这两个渣渣,绝对是那种一看形式不好就会转身跑路的角儿。
而且这两个渣渣绝对敢把手下的军民全扔掉后自己跑路——两人手下的军民加一起都他娘的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了好吗。
要真是在印度被这两个混账给扔下不管,崇祯皇帝觉得自己哪怕把他们两个生吞活剥了都不解恨。
基于这种担心,崇祯皇帝最终的决断就是命令他们走海路——你他娘的敢退就下海喂鱼好了。
破釜沉舟不光是项羽会玩,朕也会。
而为了自己不用喂鱼或者埋在印度,这三个藩王现在对于郑芝龙可是看重的很。
而郑芝龙心中也是暗爽不已。
三们藩王的态度什么的,对于郑芝龙来说根本就无所谓,反正跟郑芝凤的一番商议,也让郑芝龙想明白了一件事,自己是抱崇祯皇帝大腿的,其他的都可以不用太在乎。
但是,这三位王爷的到来却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好处。
海边无数的鲸肉有人手帮忙处理了,而且自己也可以因为要让这三位王爷手下的将士适应海上航行而暂停了捕鲸大业。
谢天谢地,苍天开眼啊。
终于不用再去捞那些该死的鲸了,也终于可以让自己的鼻子好好的缓一缓了。
郑芝龙甚至于怀疑再这么搞下去,自己的嗅觉可能就得完蛋。
现在的三个藩王是希望中带着忧郁,忧郁中带着振奋,振奋中带着担心。
郑芝龙是心中暗爽不已。
而崇祯皇帝的脸色就是要多难看就有多难看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果然不愧是天命之子。
昨天才想着嘲笑人家南北苏丹战争进而又嘲笑了一番那个南北农奴战争。
今天就有人想原样儿的给自己来上这么一出。
自己登基之后对于东林党还有复社等各种团体不遗余力的打击,还有对于商税的虎视眈眈,再加上不断的对外征伐以致于自己威望日隆,终于有些人要忍不住了。
其实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挺冤的。
虽然在朝堂上或者说官面上狠怼了一波东林党,在民间彻底的把复社搞的又黑又臭,可是实际上相对于东南或者说江南之地的根基说来,自己干的这些事儿还能算得上是事儿?
偏偏就有些人总是贪心不足。
问题就出在了南京六部,鬼知道这些混账是被人抓住了什么把柄还是说自己本身就他娘的是其中一员,总之,南边要不稳当了。
南京那边打算推桂王朱常瀛登基即位,然后再誓师北伐。
只可惜的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或者说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
这些蠢货连朱常瀛还没有勾搭上,打算密谋造反的消息就被锦衣卫和东厂的人给弄到手,并且成功的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曹化淳和田尔耕的额头上冷汗就没有停过——江南之地这次要不死上个几万十几万的,这事儿估计就不算完。
而担着监视东厂和锦衣卫责任的魏忠贤此时满脸的褶子愈发的深了,想必夹死个蚊子甚么的都会很轻松。
在东厂和锦衣卫得到江南之地开始作妖的同时,魏忠贤同样儿的得到了这份消息。
谁也不敢耽误,三个人这就一起进宫寻了崇祯皇帝。
而崇祯皇帝的反应也不出三人的意料,冷笑,平静。
只是略过了暴怒的环节而已。
而这种冷笑和平静,三人自从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已经见过了无数次,不管哪一次,都是一阵的腥风血雨。
而崇祯皇帝接下来的行为,也根本不出三人的意料。
这位爷直接就把五军都督府的各方大佬,还有朝堂之上的温体仁和六部尚书都给召集了起来。
将手中的密报示意王承恩递给了张惟贤和温体仁之后,崇祯皇帝开口道:“朕欲巡幸南京,京城着皇后监国,温爱卿辅政。调京营、新军与蒙古万骑护驾随行。”
张惟贤立即就不干了。
这事儿您说是巡幸,可是实际上谁不知道,就是自己跑到南京去收拾人去了。
可是南京毕竟不是京师,就算是你带的大军再多,你能防着所有的意外?
甚至于说,南京各部各监各司,除去锦衣卫和东厂这种皇帝的亲兵和家奴之外,能信得过谁?
反正张惟贤觉得这事儿不成:“陛下,不如由臣前去,陛下不宜擅离京城。”
其实这话就是往好听了说了,以前崇祯皇帝不管是跑到陕西去浪,还是带着大军跑到草原上和遵化去怼人,张惟贤可是从来都没有反对过。
同样的,温体仁也觉得不太靠谱:“启奏陛下,不若以宗人府的名义,先诏桂王进京?同时派出御史去南京以震慑群宵?”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就没有把南京的那些渣渣们放在眼里,或者说,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打算把这事儿给善了。
凭他娘的什么玩意让你们这么跳?
是你们太飘了还是欺负朕拿不动刀了?
自打开国之初就他娘的弄出来个什么南北榜,然后就是各种样儿的投效什么狗屁倒灶的破事儿。
哪怕是一个区区的秀才,都他娘的有人上赶着有人把土地投到他们的名下。
为的是什么?不就是避税?
别以为说是穷酸秀才,人家就真的是穷酸了,好歹也比泥腿子们强的多!
到如今,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土地上面的赋税根本就没多少能收得上来的。
而这也是崇祯皇帝下永不加赋诏的一个原因——反正老子收也收不上来多少,干脆就拿来收买人心。
可是就算是这样儿的局面,这些个混账东西还不满足?
还他娘的想着拥立之功?打算再让大明回到以前的老路上面去?
皇帝界的其他皇帝可能会忍下去,然后慢慢的清算。
比如先给些好处安抚一下,然后再慢慢找理由收拾其中带头的,尽量讲究一个稳定,以求达到温水煮青蛙的目的。
但是平头哥崇祯皇帝显然不这么想。
让你们这些孙子们开心了,老子就得挂到那棵歪脖子树上去。
而现在陕西也好,还是辽东和草原也好,甚至于东瀛和朝鲜的大好局面,转眼间就他娘的要乱套。
最后的结果不还是神州陆沉?
麻卖批,老子带着将士们拿着脑袋在草原上拼杀,拿着自己脸在草原和辽东还有日本这么坑人,换回来的这一切你们,现在你们想要搞事情?
那就看看谁先埋土里去!
对着张惟贤和温体仁摆了摆手,崇祯皇帝才开口道:“这南京么,朕是去定了!朕倒是要看看,朕一日不死,哪个混账东西敢当着朕的面跳!”
见张惟贤和温体仁还想开口说话,崇祯皇帝干脆抢先道:“王承恩拟诏,命皇后监国,温体仁等阁臣辅政,京中安危,尽托于英国公。”
朱纯臣此时都忍不住的嫉妒了起来,哪怕是自己现在得到的好处一样儿的不少,一样儿的可以说是死心踏地的跟着崇祯皇帝走。
张惟贤的圣眷太他娘的隆了!隆到陛下敢把京城安危尽数托付的地步。
换句话说,如果崇祯皇帝离了京城之后,张惟贤一旦有点儿什么不好的心思,南京的拥立又提前一些,那后果很可能就是再现一次土木堡之变的后果。
崇祯皇帝要么被尊为太上皇,要么就彻底凉凉。
但是崇祯皇帝则是不太在乎这个事儿。
老子又不是朱祁镇那个蠢货,打了败仗让人俘虏了之后放回来的。
老子打过败仗没?
没有!
这就够了,基于这一点,军中就没有哪个家伙脑袋上长毛然后跟老子作对。
更何况老子一直在大力提高军方的地位,军方除非是脑残到打算跟以前一样,被文官给欺负成死狗一般,否则的话只有点儿脑子就不会跟着他们跳。
大军在手还怕啥?
反正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皇帝界的平头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更何况自己还不是平头哥那种傻大胆,而是真的有些狮子老虎一般的体量。
都说是御史出京就要地动山摇,皇帝出京会怎么样儿?尤其是在这个皇帝不是御驾亲征而是故意跑去装逼吓唬人的情况下。
延绵百里都是往少了说的。
打头的就是新军。
新军现在也认命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什么样儿的活计都得干——崇祯皇帝任性的就要走直线。
没错,就京城到南京,中间哪儿也不绕,就他娘的一条直线干过去,有山就他娘的开山路,有水就搭桥,总之不管时间紧不紧,反正就得走直线。
摊上这么个任性的皇帝,新军能怎么办?
无奈之下,刘兴祚甚至于把毛文龙和完颜宏刚刚送过来不久的一批已经去过势的建奴给拉进了军中,就是用来干这些苦力活儿的。
济南府成功的终止掉了崇祯皇帝的任性。
崇祯皇帝是任性,可是黄河则是比他还要任性。
老子就横在这儿,还就是这宽度,有能耐你就飞过去。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飞不过去,搭桥铺路也他娘的不太现实,还是老老实实的渡河算了。
想想后世的黄河大桥,崇祯皇帝心里又不爽了。
有什么呀,不就是一些桥墩子再加上桥面吗,回头就找工部的麻烦去,大明也得造桥!
尤其是想想后面还有长江,崇祯皇帝就更想弄个长江大桥出来了。
到时候老子连水军都不用,直接就大军一波流,看谁硬气。
上火的崇祯皇帝在慢慢的向着南京进发,而南京方面则是接到了崇祯皇帝将要到来的消息。
这下子麻烦了。
别管皇帝是不是接到了消息要来南京,最后这事儿都不太好办——大家伙儿的屁股上没有谁是干净的。
依着这位爷在京城杀的人头滚滚的行为来看,南京的各位大佬们很可能也要倒霉。
但这倒霉和倒霉不一样。
如果说老老实实的倒着皇帝处置,自己是死定了,甚至于妻儿老小也要跟着倒霉。
但是九族却不会有事儿。
最起码,九十岁以上和七岁以下的人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如果现在就起事造反呢?
先不说现在还没有派人去联络桂王朱常瀛,就算是桂王现在立即同意,能不能怼得过带着三路大军前来“巡幸”的崇祯皇帝?
自宋以后,文人优柔寡断或者说临阵就怂的特性在南京的各位大佬们身上显现无疑,也正好应了崇祯皇帝对于他们的评价:见小利而忘义,做大事而惜身。
崇祯皇帝远在京师之时,这些货们觉得自己只要拥立了桂王朱常瀛,就算是有了一定的资本,就可以正大光明的去怼崇祯皇帝。
可是崇祯皇帝带着大军要来“巡幸”的消息刚刚一传过来,南京上上下下打算换一个明君的大佬们就怂了!
而他们的动态,包括这些怂货们一直以来的表现,都被锦衣卫和东厂汇总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之上。
包括哪个大佬哪天见了谁,商量了一些什么事儿,最后的结果都是些什么,这些商量事儿的人都是什么反应。
如此一来,崇祯皇帝就更不着急了,就是慢慢的向着南京晃,老子现在不立即去怼死你们,先他娘的吓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