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第 109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即将完结, 感谢大家的姿瓷
贾琰做梦了, 梦中他还是四、五岁的样子, 被母亲揽在怀里。身上穿着的是白色的孝服,头上戴着白帽子, 看着进进出出的人、各式各样的嘴脸。当时大姐刚出嫁, 父亲的丧礼她哭的比谁都伤心,晚上守灵还偷偷给了自己一块点心。
但是母亲不许他吃,贾琰梦中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件事,然后贾芬娘好像冷哼一声,自己将那块点心给吃了……
其实贾琰觉得自己挺委屈的,是父亲要和母亲成婚,又生下了自己。我又没抢你的东西,我是长子啊,自然家业归我。再说父亲也没有亏待你……贾小爷午夜梦回简直委屈的不行。
人家丧母都能有个女性尊长, 又或者是长姐为母能给予一些安慰, 可是她可好, 对自己一直冷淡不说, 居然还想过除掉自己的弟弟!不可理喻,明明我的存在是能让你有依靠的, 怎么这么大敌意。
次日送走舅父林海, 贾琰就开始了守孝生活,林清去世之前将陶忠处置了以后, 老管家陶安一家子也被发落到了庄子上。林清很干脆的将这一家子放了出去, 别以为这是好事, 他们毕竟是奴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莫名被主家放出,不管家里积蓄了多少财物,早晚都会便宜别人。
偌大金陵城,谁会将一家曾为人奴仆的家庭放在眼里呢,陶家人并非都和陶厚一般傻憨憨的,他们很多人不是不知道陶忠搞小动作,不过是拿了好处,都不张嘴罢了。这样的人处置了,家里就平静许多,又有林海临走的时候托付了孙景凌,总的来说,贾琰这段时间过得还不错。
母亲去世简直是剜心之痛,但是有奶娘一直陪在身边,家中上下都围着贾琰唯恐少爷有个什么不好。贾琰也只是静静地收拾母亲的东西,整理母亲的旧物,给自己留个念想。这样平静的日子过得也很快,百日热孝过了,扬州就派人送信,请表少爷回扬州。
按照礼法固然是热孝不出门,二十七个月的孝期最好也是结庐守孝,可是贾琰年纪真的太小了,现在又是父母双亡。在族内亲属出五服、异母姐姐出嫁的情况下,一个半大孩子投奔舅舅,世人都挑不出理来。
毕竟是孝期,族人只是送上些仪程聊表些心意,如贾秉志这样走的很近的亲友就特地来送送他。还有就是,再不愿意,同父异母的弟弟去自己舅舅家,贾芬娘和王东鸣这对夫妻都得出面。
然而最后贾芬娘还是没来,怀孕之后她虽然心气平了些,可是她依旧不愿意见到贾琰。虽然这是父亲的血脉,世人所重的嗣子,可是芬娘还是会想到很多年前父亲揽着她对众人说,他日令小女招赘便可!
哼,唉。
王东鸣一个人来了码头,家中已经收拾得当,王东鸣看见贾琰道:“你姐姐怀孕了,刚到四个月,得小心些。”
“哦,那恭喜姐姐姐夫了。”贾琰客气,王东鸣也客气,这对年龄差距很大的姐夫小舅子也没啥可说的,压根不熟。王东鸣也就送上些土仪聊表心意,寒暄两句,沈管家就来请贾琰上船。
真论起来,贾秉志都比王东鸣真心些,贾琰上了船与岸上挥手告别,他看着那两个人,忽然觉得礼中所说到的亲疏远近都是扯淡。不代表血缘近、所谓骨肉之亲就会对亲人更好,迷信这个也不行,还是要看人的。
再见了,金陵,可能我以后都不会回来了。
船到扬州的时候还遇到一桩奇事,贾琰的船上居然混上了一个少年,被韩长生发现。他骂着小瘪三扭打着到了贾琰跟前,沈管家也是大怒,这简直是往他脸上抹黑,岂不是护不住表少爷了。
“你为什么在我船上?”贾琰放下史记,看向这个少年。少年衣着褴褛、面黄肌瘦,眼睛里闪着凶光,随时准备着和人拼命的那种。
少年已经被韩长生带着小厮给按在了地上,既不挣扎、也不说话。
贾琰小小地叹口气:“罢了,你们把他关起来,等到了岸上交给扬州知府。”听见这话,少年拼命挣扎起来,喊道:“我有话说,小少爷我有话说!”
众人大惊,这个少年的声音婉转,非常好听。沈管家与韩冯氏对视一眼,这把嗓子应该是哪家戏班子的徒弟啊,怎么弄成这样了,还跑到船上来。
“我本是良家子,”少年喊得撕心裂肺:“父母双亡被叔叔卖给了戏班子,可是我声音虽好年纪却大了,戏班子…那群老东西不把我当人看!求求小少爷,给我一条生路!给我一条生路!”
他的声音太凄厉了,听的韩长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虽然从小做了奴仆。可是凭心而论,比外面一般人家的儿子过得还好些,如今亲耳听着这么绝望的声音,韩长生看向了贾琰,却看见他的少爷坐在那里不动声色。
“你说你是被卖的,被卖的时候也不小了。”贾琰细问:“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少年挣扎着抬起头:“我姓田,小字子原,今年十二岁,是家里的独子。田家在姑苏乡下并非籍籍无名之辈,我是偏房远枝,所以……求小少爷救我!田子原结草衔环相报!”他将自己的家门报了出来,看样子并不怕贾琰着人去查,其实贾琰已经信了大半。
贾琰没再问什么,让韩长生将人待下去,到了家再说。
他在扬州的房子已经收拾好了,说来也巧,那房子距离巡盐御史衙门不远,是当初贾攽同林清成婚之后置办的。当初贾攽病得不重的时候,听说林海将任扬州盐政,就将这房子借与林海贾敏暂住。
等到林海带着贾敏搬进了盐政衙门,贾攽就说反正离着不远,当成他们夫妻的宴饮之所也好。连房契都送了过来,林海却没收,只说如果宴饮就暂借,早晚他都要调走的。贾攽还未来得及说什么,就病重,继而不起一命呜呼。
现在理所当然的贾琰就住在这这座宅院里,与衙门只有一街之隔,他抵达扬州这日正在下元节前两日。因此忙忙碌碌收拾一下宅子,贾琰就请沈管家回去盐政衙门禀告舅舅舅母,说是下元节祭祖之后,他上门问好。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水官的诞生日就是十月十五,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在这一天要沐浴更衣斋戒,祭祀先祖,而后食用红豆所做的豆泥。
因为贾琰母亲才去世不到一年,在问过老人们之后,贾琰没有在扬州家里举行什么道场和太大的仪式,一切都低调进行。下元节结束之后,贾琰才来到了林府拜见舅舅舅母,他是真的感谢这对夫妻为自己提供庇护,否则田子原的今天恐怕就是他的明天。
贾琰在下元节之后抽空问了问田子原,他已经叫人去打听过了,姑苏的确有姓田的。而田子原所说的父母墓地也在当地,但是一问之下都说田子原叔叔家已经搬离了姑苏,不知所踪。侄子田子原在父母去世之后,与叔叔不睦早就没影子了。
失踪的时候,的确是十岁左右。
听的贾琰不能不动容,他问田子原:“你愿不愿意先改个名字,然后我好叫人给你补办身份文书,就算你一直在这家里头。”
这是给他换个身份,以后田子原上长大了,相貌发生变化谁都认不出来自然也就安全了。已经受过世道砥砺的田子原自然明白,他就说自己以后就叫阿原,少爷随意说他姓什么都行。
这事最后还是得请舅舅出面,贾琰一说林海就允了,因为自己家里也有弱女孤甥的缘故,林海同贾敏都见不得这种逼凌孤儿的事情。
贾琰一到林家就得到了热烈欢迎,舅舅舅母只是告诉他节哀,告诉他以后就和自家一样。若是家里住的不惯,就来舅家住,都是一样的,全然没有嫌弃他身上戴孝等等。连小表妹黛玉,虽然因为几个月没见有些生疏,可也怯生生地告诉表哥不要难过。
家里的一样是他的家人!
贾琰一直憋着的眼泪,这才哗哗地留下来,总算老天怜惜,他没有沦落到阿原那个地步。在贾琰心里,舅舅舅母已经和亲父母差不多了,岂不知在林海、贾敏心中,琰哥儿同自己儿子也无甚分别。
自此,贾琰就过上了读书守孝的日子,每隔三日去林家听贾雨村给黛玉上课,后来就变成了听舅舅林海给他上课。过年的时候,因为担心贾琰独个在府里孤寂,大年初一,贾敏就打发人来将贾琰接过来。
让他带着黛玉在书房里念书,她和林海好在正厅等着上门拜年的人,而黛玉几日前因为天气转凉,小小的病了一场。夫妻俩并不愿意让女儿出来见客人,免得在过了凉气,正好让兄妹凑在一起读书得了。
他总觉得,黛玉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看见他就像他刚来京城时看见她一样,有些躲闪。这……贾琰百思不得其解。
孙高携妻子过府,几年未见,大人孩子互相拜见,热闹了好一阵才分男女落座。长辈们自有话要说,孙家兄弟被贾琰带去了日新院的书房,如今孙钟比之从前更稳重或者说内敛许多,而孙钊也过了院试已经是秀才了。
最小的妹妹孙妘如今也是模样姣好,只是同过去一样,看见黛玉就姐姐、姐姐的猴上来,喜欢同黛玉说话,好像那话说不完一样。两个女孩子自去成竹堂亲热说话,贾琰看着她们走远了,回头看着孙家兄弟笑道:“不必担心小妹妹,在不会有什么的。”
孙钊笑道:“到了林伯伯家里,我们再不会担心的,愚弟先祝伯衡兄会试顺利!”
贾琰笑着道谢,将二人带入日新院,又叫冬晚带人煮了热热的姜汤:“这个必要先喝一口,前几日我就是不小心寒气入体,小病了一场。”
“现在如何了?”孙钟很关心:“我也有些不适应,倒是应勉自幼在京中长大,他很会御寒。”
“应勉?”贾琰笑问:“阿钊取字了?”
孙钊有些害羞,笑着点点头:“父亲说,进学算是举业的第一步,也要出去和同窗们交际,不能做小儿态了。”
“钊,刓也。谓摩去器芒角也。砥砺、勉励,倒是非常合适,果然是孙师叔。”贾琰与孙家兄弟叙说别情,又谈道了孙钟的事情。
孙应祥叹道:“论起来我还比伯衡大一岁,唉,我是想考的。可是家中祖父的意思,父亲如今有荫监,还不如补入国子监算了。”
这倒也是寻常道理,可是贾琰看他总有些郁郁,又借着喝茶的功夫打量一下脸上略带不自在的孙钊……
等到去上房用膳之后,孙高留长子与林海不知说些什么,孙钊与贾琰在花园中闲逛的时候,孙钊拉着贾琰低声道:“伯衡哥,我母亲有意招你为婿。”
贾琰一愣:“什么!那你……”他随即闭口,拉着孙钊去了宽阔处,又让跟着的人退后,“你怎么知道的?”
“……”孙钊迟疑一下:“不瞒兄长,是我听到的。”
“不会吧。”贾琰自言自语:“令妹,要比我小上五岁吧?”
“父母都感念伯衡兄当初将哥哥带出考场好生照料,”孙钊:“而且男大女小原不是什么大事。至于我,与兄长说这件事,实在是受我妹妹所托。”
“欸!”贾琰很吃惊:“孙小妹妹她?”
孙钊叹口气:“不瞒兄长,当时她也听见了,然后被吓了一跳,以为父母马上就要把她嫁出去。生生吓哭了,又不敢让父母知道,其实也不至于,但是……她又不敢对大哥说,只好来找我。”
贾琰明白了,这是让自己心里有个数,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婚姻大事,自己这个情况长辈也会与自己打个招呼。
“应勉放心,也让小孙姑娘放心。”贾琰沉吟道:“我只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父母只我一个儿子,想来长辈不会为我定下年纪太小的姑娘。”
其实这话琰大爷说来有点亏心,他可才想到黛玉呢,不过孙钊放心了,再三谢过了贾琰。他也知道父母不可能让妹妹立时出嫁,不过讨得一句话总能宽宽心。
林海今日还是将“欲令小女嫁与外甥”的话说了出来,没办法,孙高当面提出想为贾琰说门亲事。眼看着煮熟、不,暗中定好的女婿就要飞了,林海也只好实话实说,想让外甥娶女儿。
这也不算什么出奇的事情,但是虽然如此说,孙高还是略有失望:长子乡试落榜,如今就万万不能提起为儿子求亲的事情了。而回到家中,听说此事的赵氏夫人也非常失望。
林海既将话说了出来,自然就必须同贾敏打个招呼,打发丫头们退下。他刚想开口,就被贾敏告知:今日孙景凌夫人赵氏也提到了儿女婚事。
“我心里一急,没和老爷商量就说了出来。”贾敏有些不好意思:“倒是我急切了,直接就说想为咱们玉儿定下外甥,老爷看呢?”
林海心中一喜:“夫人与我所见略同啊,我本来踌躇如何开口,怕你介意琰哥儿没了父母。”
贾敏佯装生气:“在老爷眼里我就是这种人?”
她叹道:“若不是当年我看着外甥丁点儿个小人独自带人来扬州,也不会凭着一口气挺过来,若我有个好歹,玉儿是姑娘家,只会被世人更挑剔。以己度人,那家里的事情咱们尽知,外甥又是咱们看着长大的,我怎么会介意这个!”
“不瞒你,”林海与贾敏并肩坐着:“我是想着琰哥儿不同于纨绔,更不同于世间诸男子,对女人家诸多挑剔,对自己又无限放纵。咱们就玉儿一个姑娘,又着实聪颖可爱招人疼,总要为她计深远。”
贾敏笑道:“我明白,女子嫁人,如人饮水。玉儿是我的心肝,我不图她嫁得好看,我只求我的玉儿能过得舒坦、过得好。和老爷结发至今,我也见多了,面子都是虚的。”说着靠在林海肩膀上,被丈夫顺势搂在怀里。
林海搂着妻子,心里暖洋洋的,看吧,他们夫妻总能想到一起去。他突然一笑:“说实话,若不是琰哥儿内里不拘泥,而且看了子元兄为他家大姑娘定了许正行,其实我也想不到这里。”
“啊!”贾敏坐直身体:“我还一直以为,梁家因为老梁大人的遗言,三代之内不准出仕,所以特特的选了一个没什么根基、书又读得好的许直呢。”
林海压着声调大笑:“果然是夫人,一说就说到了点子上,可不就因为这个。要不然梁家侄女怎么会快二十才出门子,固然是为了引入外援,可父亲爱女之心也不是作假,因此子元兄精挑细选的拖到了去年。”
果然有这个缘故,贾敏叹道:“希望他们这一辈也都能过得顺心如意才好。”
林海搂着她没说话,这种事就得看个人缘法了,就如他和贾敏,也是林贾两家联姻,哪怕经过了三庶人之事,他们也过得很好。可是如当年京中缮国公府的世子和世子夫人,就过得乱七八糟,三庶人之事以后更是接连殒命。
为之奈何。
夫妻二人商定好了,等到贾琰殿试之后再透给两个孩子知道,如今只让丫头们陪着看顾着,许他们多见见面也没什么。免得太早知道,孩子们相处倒别扭起来,贾琰又要会试、玉儿心思细腻,若是想多了反而不美。
紧接着,端平二十八年大年初二,林海陪着贾敏回荣府娘家,老太太同贾政的话,让这对夫妻庆幸总算他们夫妻事先沟通了一番。
林海与舅兄们自不必说,只说正房里,老太太拉着女儿的手道:“过年了,孩子们也都一年大似一年,你家里两个孩子的亲事,有什么打算没有?玉儿不必说,那琰哥儿也是你和姑爷看着长大的,同亲儿子也不差什么了,别耽误了才好。”
贾敏当时心中一紧,她像小时候那样倚在母亲身边:“太太,女儿有桩喜事想先告诉您呢,让女儿先说好不好。”
老太太含笑抚着女儿的发髻:“你说。”
贾敏看着母亲充满希冀的目光,还是狠下心说道:“女儿和您女婿商量过了,为黛玉定下了外甥贾琰,只是因为外甥今年会试,未免分心,暂没有宣扬出来。”
老太太的眼神黯淡下去:“啊,这样。”
贾敏握着母亲的手:“太太,琰哥儿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性子好、知道上进,最要紧的从来对黛玉也好。我还记得太太为我定下婚事的时候特意对我说,林家公子出身侯门,家里人口又少,性格也好,父亲很放心。”
唉,老太太轻轻叹息,从靠枕上直起身子,叫了大丫鬟鸳鸯进来:“你去,去我房里将我之前让你收起来的小匣子抱出来。”鸳鸯自去了,老太太看着女儿的目光心里一软,她也知道,不管怎么看,非要挑毛病也只能挑贾琰父母双亡。
旁的,任谁来看,贾琰都比贾宝玉更适合做女婿。
鸳鸯抱来匣子又退下去,老太太将匣子给了贾敏:“我原想着,玉儿及笄的时候……你先拿回去罢,算是外祖母为她添妆。”
贾敏没动,老太太叹口气,将女儿拉到身边:“我原来只是想着,你史家表兄表弟家里的女孩子也都是好的,你选一个定给琰哥儿,也不算辱没了他,女婿也不会不乐意;而玉儿,唉,就当宝玉缘浅,不必再提了,你别多想,听话,拿着。”
匣子被推倒贾敏手里,她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这才将匣子收下,靠在母亲怀里:娘……
“大爷,您不和那帮人计较,那都是什么人啊,姑名钓鱼!”小书童倒是义愤填膺,还想拽个成语出来,没想到念的驴唇不对马嘴。不仅听了个正着的许直、贾琰一笑,连原本生气的年轻人都站起来指着小书童:“你这小子,陪我读书也不知道听师傅讲了些什么,钓鱼?我还赛马呢。”
牵着马的书童却道:“钟大爷,要赛马,这匹马可不成。得好好选一匹才好!”
年轻人被小书童逗得直发笑,他走过来以后,贾琰才看清楚,这也是个少年人,怕和自己年龄相仿。看他衣着打扮应该家境不错,估计是不常出来走动的公子哥儿,才会那么直统统的想说话就说了,想来他是就是被这个书童拽走的。
许直与贾琰目送那个年轻人离开,许直就道:“我认识他,不过他大概不认识我。”
“哦?”许直实在是比他高出不少,贾琰仰着头问道:“他是谁。”
“孙钟,前任金陵知府孙公讳高的长子。”许直微笑告诉贾琰:“孙公算是咱们的小师叔,也是故首辅梁大人座下弟子。之前孙家老太太去世,去年的时候孙师叔出孝回京述职,等候吏部调令的时候,我随师父在京中梁驸马那里见过他。”
哦,一面之缘。贾琰突然一乐:“咱们还真算是有缘分了,当时我家在金陵,家慈过世,当时受舅舅所托,孙知府也对我多有关照。后来因着守孝一直没有机会感谢他,却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贾琰父母双亡的事情,许直还是听林海提起的,他家中虽然不是什么名门豪富。但是多年在本地积累,也是当地有名有姓的人家,他又是父母的娇儿爱子,如今听说贾琰才十岁就父母双亡了,心中难免有些怜惜。他拍着贾琰的肩膀:“如今你学业有成,有了功名,想来尊父母在天有灵都会欣慰的。”
“谢谢正行兄。”贾琰脸上的表情很难形容,想笑却又想到了什么伤心事似的,他怕许直心中不安,就主动问道:“那位孙公子,也有功名吗?”
许直笑道:“他倒是考过了童生试,不晓得这次会不会在扬州进学。对了,论起来,他好像还比你大一岁。这个时候他到扬州来,说不定是孙师叔调任来了扬州了!”
贾琰奇道:“若是他今年也要考,那岂不是要和咱们一道了!”许直点头。
许直毕竟年长,游逛到了下午的时候,他就负责送贾琰回家,刚到贾家门口就碰到了林家的仆人来请表少爷过去。又看见了许直,来人笑道:“可是小的有福气,许公子也在!老爷请呢,好叫二位知道,孙老爷调任扬州知府了!”贾琰、许直对视一眼,双双笑了起来。
孙高已经带着妻子儿女来林府做客了,他们是师兄弟,感情好关系深,所谓“通家之好”是也。贾敏干脆带着女儿黛玉来到前厅,拜见她孙叔叔,也见过婶婶,同时与孙家兄妹打个招呼。
赵氏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文质彬彬的、看着略有娇弱之像,精气神却好。见人大大方方并不怯场。这样金尊玉贵的家里养出来的孩子难免娇弱些,就连她自己的次子因为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缘故,都显着没有老大耐摔打。所以这完全不是问题,赵氏拉着黛玉不肯放手,连连对贾敏叹道:“嫂嫂好福气,竟有这么个好女儿,这么一比我的妘丫头真是没法看了。”
八岁的孙妘嘟着嘴:“娘,你不能因为有林家姐姐了,就把我扔一边吧。”
贾敏笑着将孙妘揽在身边,笑道:“弟妹这是笑话,瞧咱们妘丫头多可爱啊,我这丫头才是让人头疼,刁钻的很。”她说的是前些日子林海回来,脸上不知是喜是愁的和她说,自家姑娘已经开始想女孩子为什么不能科举和她不是男儿身等诸多问题了。
听的贾敏又是心疼又是好笑,拉着女儿开解,又哄又讲道理。这就是养个聪明孩子的不好处了,等闲父母根本应付不了孩子提出的诸多问题,最后要么父母恼羞成怒,要么把好好的孩子给养呆了。
隔着屏风,林海与孙高听着里头夫人们互相吹捧自家女儿,不由得对视一笑。林海看着孙高膝下二子,十四岁的孙钟和十一岁的孙钊赞道:“我看钟儿少年老成、稳重可靠,钊儿乖巧懂事,景凌好福气啊。”
孙高笑着说林海谬赞,又让两个儿子拜见伯父,指着二子道:“我这老大也要参加四月的府试,若是有幸考上,明年院试乡试,我怕要忙于交接,钟儿怕是要请师兄教导一二。钟儿,给你林伯父见礼。”
“侄儿拜见伯父,”孙钟又行礼,“还求伯父不要嫌侄儿愚笨,多多指点。”
林海笑着将孙钟扶起,道:“好好,说起来,我那外甥也是一样,就要同钟儿一道应试呢。”他话音刚落,外面就来人禀告,表少爷会同许公子一道来了。贾琰与许直一起进门,先拜见了林海、孙高,又向二位夫人问安。四个年轻人又互相见礼,好不容易将人认全了。贾琰一看,果然孙钟就是那个上午文会上好心接诗,却又倒霉的人。
“景凌,我这外甥你是知道的。”林海指着许直:“这就是许正行,咱们子元兄的爱徒了。”
孙高拉着许直上下打量,又问了几句功课,讨论几句学问,以他的功底自然知道,梁子元真是下了大力气教导这个学生的:“果然是子元兄爱徒,不同凡响啊。”
许直恭敬道:“都是师长们的爱护,直受之有愧。”
“琰哥儿也长大了,听说你县试成绩不错?”孙高和蔼慈和的问道。
贾琰欠身道:“禀告孙师叔,小侄县试考上了廪生,尚好。”
孙高点点头,看着三个年轻人,他对林海说道:“日后,都要看他们的了。”
晚上就在林府,为孙家接风洗尘,林海与孙高坐在上首,带着四个小子一桌;隔着屏风,贾敏、赵氏带着各自女儿一桌。
黛玉与孙妘笑着说平日里读过的书,显然很合得来,孙妘比她小上一岁。黛玉很有姐姐的样子,她还是头一回做姐姐呢!赵氏看着她,真是越看越喜欢。
席上谈笑宴宴,孙高看着许直和贾琰,两个年轻人他都很喜欢。许直自不必说,梁子元带出来的学生,学问品行无可挑剔;而虽然林海说自家长子稳重老成,可是同贾琰这种经历过变故的孩子比起来,孙钟就显着有些嫩了。
比如现在,因为大人们聊天喝酒,气氛融洽,一个青年带着三个半大男孩的桌子上就也很热闹。孙钊因为自幼在祖父母膝下长大,祖母去世才开始同父母兄妹生活,难免有些拘束。他不敢看许直,这位许大哥真的是大哥,比他的哥哥还年长呢。
孙贾琰本来在听许直和孙钟讨论大学第六章关于格物的内容,蓦地觉得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看向了孙钊。孙钊却赶紧低下头,埋头吃饭。贾琰就坐在他旁边,小声笑道:“阿钊想与我说什么?”
“我、我书读的不好,哥哥别嫌弃。”孙钊也想和人说话,可是眼看着他大哥顾不上他,正和那位许公子聊得开心。
贾琰笑道:“我作诗作的不好,孙二弟也请不要嫌弃。”他笑的很真诚,孙钊被他带着慢慢放松许多,两个人就从诗三百开始谈起。
孙高在上首看的清楚,同林海低声道:“你这外甥有能耐,我家钊哥儿去年才跟着我们夫妻,从前都在老太爷、老太太膝下的,在家里都显着有些拘束。如今却能让琰哥儿带着主动说起学业上的事情,难得。”这份耐心和让人亲近就是本事了,比如许直和孙钟也好,可是那两个人自顾自聊得开心,只有贾琰一边能插上两句话,另一边还顾得上孙钊。
林海低声道:“这孩子一贯细心懂事,周到。其实我还有些担心,觉得我没照顾好他,怕孩子这样太累了。可是后来瞧着,或者是出自天性?他这样也好,将来读书出仕,至少不会胡来。对了,你从京中来,这两年京中如何,我倒是没收到什么特别的消息。”
孙高举着酒杯遮住嘴,靠近林海低声道:“陛下有意追封庶人闳。”
林海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可是他扭头之快,眼神凌厉已经暴露了他的心情,这的确是个突然的消息。“之前不是说有人匿名投书请陛下立储么?三皇子燕王吓得要出家,怎么突然又……”
即将完结, 感谢大家的姿瓷
贾琰做梦了, 梦中他还是四、五岁的样子, 被母亲揽在怀里。身上穿着的是白色的孝服,头上戴着白帽子, 看着进进出出的人、各式各样的嘴脸。当时大姐刚出嫁, 父亲的丧礼她哭的比谁都伤心,晚上守灵还偷偷给了自己一块点心。
但是母亲不许他吃,贾琰梦中记得很清楚有这么一件事,然后贾芬娘好像冷哼一声,自己将那块点心给吃了……
其实贾琰觉得自己挺委屈的,是父亲要和母亲成婚,又生下了自己。我又没抢你的东西,我是长子啊,自然家业归我。再说父亲也没有亏待你……贾小爷午夜梦回简直委屈的不行。
人家丧母都能有个女性尊长, 又或者是长姐为母能给予一些安慰, 可是她可好, 对自己一直冷淡不说, 居然还想过除掉自己的弟弟!不可理喻,明明我的存在是能让你有依靠的, 怎么这么大敌意。
次日送走舅父林海, 贾琰就开始了守孝生活,林清去世之前将陶忠处置了以后, 老管家陶安一家子也被发落到了庄子上。林清很干脆的将这一家子放了出去, 别以为这是好事, 他们毕竟是奴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莫名被主家放出,不管家里积蓄了多少财物,早晚都会便宜别人。
偌大金陵城,谁会将一家曾为人奴仆的家庭放在眼里呢,陶家人并非都和陶厚一般傻憨憨的,他们很多人不是不知道陶忠搞小动作,不过是拿了好处,都不张嘴罢了。这样的人处置了,家里就平静许多,又有林海临走的时候托付了孙景凌,总的来说,贾琰这段时间过得还不错。
母亲去世简直是剜心之痛,但是有奶娘一直陪在身边,家中上下都围着贾琰唯恐少爷有个什么不好。贾琰也只是静静地收拾母亲的东西,整理母亲的旧物,给自己留个念想。这样平静的日子过得也很快,百日热孝过了,扬州就派人送信,请表少爷回扬州。
按照礼法固然是热孝不出门,二十七个月的孝期最好也是结庐守孝,可是贾琰年纪真的太小了,现在又是父母双亡。在族内亲属出五服、异母姐姐出嫁的情况下,一个半大孩子投奔舅舅,世人都挑不出理来。
毕竟是孝期,族人只是送上些仪程聊表些心意,如贾秉志这样走的很近的亲友就特地来送送他。还有就是,再不愿意,同父异母的弟弟去自己舅舅家,贾芬娘和王东鸣这对夫妻都得出面。
然而最后贾芬娘还是没来,怀孕之后她虽然心气平了些,可是她依旧不愿意见到贾琰。虽然这是父亲的血脉,世人所重的嗣子,可是芬娘还是会想到很多年前父亲揽着她对众人说,他日令小女招赘便可!
哼,唉。
王东鸣一个人来了码头,家中已经收拾得当,王东鸣看见贾琰道:“你姐姐怀孕了,刚到四个月,得小心些。”
“哦,那恭喜姐姐姐夫了。”贾琰客气,王东鸣也客气,这对年龄差距很大的姐夫小舅子也没啥可说的,压根不熟。王东鸣也就送上些土仪聊表心意,寒暄两句,沈管家就来请贾琰上船。
真论起来,贾秉志都比王东鸣真心些,贾琰上了船与岸上挥手告别,他看着那两个人,忽然觉得礼中所说到的亲疏远近都是扯淡。不代表血缘近、所谓骨肉之亲就会对亲人更好,迷信这个也不行,还是要看人的。
再见了,金陵,可能我以后都不会回来了。
船到扬州的时候还遇到一桩奇事,贾琰的船上居然混上了一个少年,被韩长生发现。他骂着小瘪三扭打着到了贾琰跟前,沈管家也是大怒,这简直是往他脸上抹黑,岂不是护不住表少爷了。
“你为什么在我船上?”贾琰放下史记,看向这个少年。少年衣着褴褛、面黄肌瘦,眼睛里闪着凶光,随时准备着和人拼命的那种。
少年已经被韩长生带着小厮给按在了地上,既不挣扎、也不说话。
贾琰小小地叹口气:“罢了,你们把他关起来,等到了岸上交给扬州知府。”听见这话,少年拼命挣扎起来,喊道:“我有话说,小少爷我有话说!”
众人大惊,这个少年的声音婉转,非常好听。沈管家与韩冯氏对视一眼,这把嗓子应该是哪家戏班子的徒弟啊,怎么弄成这样了,还跑到船上来。
“我本是良家子,”少年喊得撕心裂肺:“父母双亡被叔叔卖给了戏班子,可是我声音虽好年纪却大了,戏班子…那群老东西不把我当人看!求求小少爷,给我一条生路!给我一条生路!”
他的声音太凄厉了,听的韩长生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他虽然从小做了奴仆。可是凭心而论,比外面一般人家的儿子过得还好些,如今亲耳听着这么绝望的声音,韩长生看向了贾琰,却看见他的少爷坐在那里不动声色。
“你说你是被卖的,被卖的时候也不小了。”贾琰细问:“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真的?”
少年挣扎着抬起头:“我姓田,小字子原,今年十二岁,是家里的独子。田家在姑苏乡下并非籍籍无名之辈,我是偏房远枝,所以……求小少爷救我!田子原结草衔环相报!”他将自己的家门报了出来,看样子并不怕贾琰着人去查,其实贾琰已经信了大半。
贾琰没再问什么,让韩长生将人待下去,到了家再说。
他在扬州的房子已经收拾好了,说来也巧,那房子距离巡盐御史衙门不远,是当初贾攽同林清成婚之后置办的。当初贾攽病得不重的时候,听说林海将任扬州盐政,就将这房子借与林海贾敏暂住。
等到林海带着贾敏搬进了盐政衙门,贾攽就说反正离着不远,当成他们夫妻的宴饮之所也好。连房契都送了过来,林海却没收,只说如果宴饮就暂借,早晚他都要调走的。贾攽还未来得及说什么,就病重,继而不起一命呜呼。
现在理所当然的贾琰就住在这这座宅院里,与衙门只有一街之隔,他抵达扬州这日正在下元节前两日。因此忙忙碌碌收拾一下宅子,贾琰就请沈管家回去盐政衙门禀告舅舅舅母,说是下元节祭祖之后,他上门问好。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水官的诞生日就是十月十五,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在这一天要沐浴更衣斋戒,祭祀先祖,而后食用红豆所做的豆泥。
因为贾琰母亲才去世不到一年,在问过老人们之后,贾琰没有在扬州家里举行什么道场和太大的仪式,一切都低调进行。下元节结束之后,贾琰才来到了林府拜见舅舅舅母,他是真的感谢这对夫妻为自己提供庇护,否则田子原的今天恐怕就是他的明天。
贾琰在下元节之后抽空问了问田子原,他已经叫人去打听过了,姑苏的确有姓田的。而田子原所说的父母墓地也在当地,但是一问之下都说田子原叔叔家已经搬离了姑苏,不知所踪。侄子田子原在父母去世之后,与叔叔不睦早就没影子了。
失踪的时候,的确是十岁左右。
听的贾琰不能不动容,他问田子原:“你愿不愿意先改个名字,然后我好叫人给你补办身份文书,就算你一直在这家里头。”
这是给他换个身份,以后田子原上长大了,相貌发生变化谁都认不出来自然也就安全了。已经受过世道砥砺的田子原自然明白,他就说自己以后就叫阿原,少爷随意说他姓什么都行。
这事最后还是得请舅舅出面,贾琰一说林海就允了,因为自己家里也有弱女孤甥的缘故,林海同贾敏都见不得这种逼凌孤儿的事情。
贾琰一到林家就得到了热烈欢迎,舅舅舅母只是告诉他节哀,告诉他以后就和自家一样。若是家里住的不惯,就来舅家住,都是一样的,全然没有嫌弃他身上戴孝等等。连小表妹黛玉,虽然因为几个月没见有些生疏,可也怯生生地告诉表哥不要难过。
家里的一样是他的家人!
贾琰一直憋着的眼泪,这才哗哗地留下来,总算老天怜惜,他没有沦落到阿原那个地步。在贾琰心里,舅舅舅母已经和亲父母差不多了,岂不知在林海、贾敏心中,琰哥儿同自己儿子也无甚分别。
自此,贾琰就过上了读书守孝的日子,每隔三日去林家听贾雨村给黛玉上课,后来就变成了听舅舅林海给他上课。过年的时候,因为担心贾琰独个在府里孤寂,大年初一,贾敏就打发人来将贾琰接过来。
让他带着黛玉在书房里念书,她和林海好在正厅等着上门拜年的人,而黛玉几日前因为天气转凉,小小的病了一场。夫妻俩并不愿意让女儿出来见客人,免得在过了凉气,正好让兄妹凑在一起读书得了。
他总觉得,黛玉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了,看见他就像他刚来京城时看见她一样,有些躲闪。这……贾琰百思不得其解。
孙高携妻子过府,几年未见,大人孩子互相拜见,热闹了好一阵才分男女落座。长辈们自有话要说,孙家兄弟被贾琰带去了日新院的书房,如今孙钟比之从前更稳重或者说内敛许多,而孙钊也过了院试已经是秀才了。
最小的妹妹孙妘如今也是模样姣好,只是同过去一样,看见黛玉就姐姐、姐姐的猴上来,喜欢同黛玉说话,好像那话说不完一样。两个女孩子自去成竹堂亲热说话,贾琰看着她们走远了,回头看着孙家兄弟笑道:“不必担心小妹妹,在不会有什么的。”
孙钊笑道:“到了林伯伯家里,我们再不会担心的,愚弟先祝伯衡兄会试顺利!”
贾琰笑着道谢,将二人带入日新院,又叫冬晚带人煮了热热的姜汤:“这个必要先喝一口,前几日我就是不小心寒气入体,小病了一场。”
“现在如何了?”孙钟很关心:“我也有些不适应,倒是应勉自幼在京中长大,他很会御寒。”
“应勉?”贾琰笑问:“阿钊取字了?”
孙钊有些害羞,笑着点点头:“父亲说,进学算是举业的第一步,也要出去和同窗们交际,不能做小儿态了。”
“钊,刓也。谓摩去器芒角也。砥砺、勉励,倒是非常合适,果然是孙师叔。”贾琰与孙家兄弟叙说别情,又谈道了孙钟的事情。
孙应祥叹道:“论起来我还比伯衡大一岁,唉,我是想考的。可是家中祖父的意思,父亲如今有荫监,还不如补入国子监算了。”
这倒也是寻常道理,可是贾琰看他总有些郁郁,又借着喝茶的功夫打量一下脸上略带不自在的孙钊……
等到去上房用膳之后,孙高留长子与林海不知说些什么,孙钊与贾琰在花园中闲逛的时候,孙钊拉着贾琰低声道:“伯衡哥,我母亲有意招你为婿。”
贾琰一愣:“什么!那你……”他随即闭口,拉着孙钊去了宽阔处,又让跟着的人退后,“你怎么知道的?”
“……”孙钊迟疑一下:“不瞒兄长,是我听到的。”
“不会吧。”贾琰自言自语:“令妹,要比我小上五岁吧?”
“父母都感念伯衡兄当初将哥哥带出考场好生照料,”孙钊:“而且男大女小原不是什么大事。至于我,与兄长说这件事,实在是受我妹妹所托。”
“欸!”贾琰很吃惊:“孙小妹妹她?”
孙钊叹口气:“不瞒兄长,当时她也听见了,然后被吓了一跳,以为父母马上就要把她嫁出去。生生吓哭了,又不敢让父母知道,其实也不至于,但是……她又不敢对大哥说,只好来找我。”
贾琰明白了,这是让自己心里有个数,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婚姻大事,自己这个情况长辈也会与自己打个招呼。
“应勉放心,也让小孙姑娘放心。”贾琰沉吟道:“我只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父母只我一个儿子,想来长辈不会为我定下年纪太小的姑娘。”
其实这话琰大爷说来有点亏心,他可才想到黛玉呢,不过孙钊放心了,再三谢过了贾琰。他也知道父母不可能让妹妹立时出嫁,不过讨得一句话总能宽宽心。
林海今日还是将“欲令小女嫁与外甥”的话说了出来,没办法,孙高当面提出想为贾琰说门亲事。眼看着煮熟、不,暗中定好的女婿就要飞了,林海也只好实话实说,想让外甥娶女儿。
这也不算什么出奇的事情,但是虽然如此说,孙高还是略有失望:长子乡试落榜,如今就万万不能提起为儿子求亲的事情了。而回到家中,听说此事的赵氏夫人也非常失望。
林海既将话说了出来,自然就必须同贾敏打个招呼,打发丫头们退下。他刚想开口,就被贾敏告知:今日孙景凌夫人赵氏也提到了儿女婚事。
“我心里一急,没和老爷商量就说了出来。”贾敏有些不好意思:“倒是我急切了,直接就说想为咱们玉儿定下外甥,老爷看呢?”
林海心中一喜:“夫人与我所见略同啊,我本来踌躇如何开口,怕你介意琰哥儿没了父母。”
贾敏佯装生气:“在老爷眼里我就是这种人?”
她叹道:“若不是当年我看着外甥丁点儿个小人独自带人来扬州,也不会凭着一口气挺过来,若我有个好歹,玉儿是姑娘家,只会被世人更挑剔。以己度人,那家里的事情咱们尽知,外甥又是咱们看着长大的,我怎么会介意这个!”
“不瞒你,”林海与贾敏并肩坐着:“我是想着琰哥儿不同于纨绔,更不同于世间诸男子,对女人家诸多挑剔,对自己又无限放纵。咱们就玉儿一个姑娘,又着实聪颖可爱招人疼,总要为她计深远。”
贾敏笑道:“我明白,女子嫁人,如人饮水。玉儿是我的心肝,我不图她嫁得好看,我只求我的玉儿能过得舒坦、过得好。和老爷结发至今,我也见多了,面子都是虚的。”说着靠在林海肩膀上,被丈夫顺势搂在怀里。
林海搂着妻子,心里暖洋洋的,看吧,他们夫妻总能想到一起去。他突然一笑:“说实话,若不是琰哥儿内里不拘泥,而且看了子元兄为他家大姑娘定了许正行,其实我也想不到这里。”
“啊!”贾敏坐直身体:“我还一直以为,梁家因为老梁大人的遗言,三代之内不准出仕,所以特特的选了一个没什么根基、书又读得好的许直呢。”
林海压着声调大笑:“果然是夫人,一说就说到了点子上,可不就因为这个。要不然梁家侄女怎么会快二十才出门子,固然是为了引入外援,可父亲爱女之心也不是作假,因此子元兄精挑细选的拖到了去年。”
果然有这个缘故,贾敏叹道:“希望他们这一辈也都能过得顺心如意才好。”
林海搂着她没说话,这种事就得看个人缘法了,就如他和贾敏,也是林贾两家联姻,哪怕经过了三庶人之事,他们也过得很好。可是如当年京中缮国公府的世子和世子夫人,就过得乱七八糟,三庶人之事以后更是接连殒命。
为之奈何。
夫妻二人商定好了,等到贾琰殿试之后再透给两个孩子知道,如今只让丫头们陪着看顾着,许他们多见见面也没什么。免得太早知道,孩子们相处倒别扭起来,贾琰又要会试、玉儿心思细腻,若是想多了反而不美。
紧接着,端平二十八年大年初二,林海陪着贾敏回荣府娘家,老太太同贾政的话,让这对夫妻庆幸总算他们夫妻事先沟通了一番。
林海与舅兄们自不必说,只说正房里,老太太拉着女儿的手道:“过年了,孩子们也都一年大似一年,你家里两个孩子的亲事,有什么打算没有?玉儿不必说,那琰哥儿也是你和姑爷看着长大的,同亲儿子也不差什么了,别耽误了才好。”
贾敏当时心中一紧,她像小时候那样倚在母亲身边:“太太,女儿有桩喜事想先告诉您呢,让女儿先说好不好。”
老太太含笑抚着女儿的发髻:“你说。”
贾敏看着母亲充满希冀的目光,还是狠下心说道:“女儿和您女婿商量过了,为黛玉定下了外甥贾琰,只是因为外甥今年会试,未免分心,暂没有宣扬出来。”
老太太的眼神黯淡下去:“啊,这样。”
贾敏握着母亲的手:“太太,琰哥儿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性子好、知道上进,最要紧的从来对黛玉也好。我还记得太太为我定下婚事的时候特意对我说,林家公子出身侯门,家里人口又少,性格也好,父亲很放心。”
唉,老太太轻轻叹息,从靠枕上直起身子,叫了大丫鬟鸳鸯进来:“你去,去我房里将我之前让你收起来的小匣子抱出来。”鸳鸯自去了,老太太看着女儿的目光心里一软,她也知道,不管怎么看,非要挑毛病也只能挑贾琰父母双亡。
旁的,任谁来看,贾琰都比贾宝玉更适合做女婿。
鸳鸯抱来匣子又退下去,老太太将匣子给了贾敏:“我原想着,玉儿及笄的时候……你先拿回去罢,算是外祖母为她添妆。”
贾敏没动,老太太叹口气,将女儿拉到身边:“我原来只是想着,你史家表兄表弟家里的女孩子也都是好的,你选一个定给琰哥儿,也不算辱没了他,女婿也不会不乐意;而玉儿,唉,就当宝玉缘浅,不必再提了,你别多想,听话,拿着。”
匣子被推倒贾敏手里,她看着母亲期待的眼神这才将匣子收下,靠在母亲怀里:娘……
“大爷,您不和那帮人计较,那都是什么人啊,姑名钓鱼!”小书童倒是义愤填膺,还想拽个成语出来,没想到念的驴唇不对马嘴。不仅听了个正着的许直、贾琰一笑,连原本生气的年轻人都站起来指着小书童:“你这小子,陪我读书也不知道听师傅讲了些什么,钓鱼?我还赛马呢。”
牵着马的书童却道:“钟大爷,要赛马,这匹马可不成。得好好选一匹才好!”
年轻人被小书童逗得直发笑,他走过来以后,贾琰才看清楚,这也是个少年人,怕和自己年龄相仿。看他衣着打扮应该家境不错,估计是不常出来走动的公子哥儿,才会那么直统统的想说话就说了,想来他是就是被这个书童拽走的。
许直与贾琰目送那个年轻人离开,许直就道:“我认识他,不过他大概不认识我。”
“哦?”许直实在是比他高出不少,贾琰仰着头问道:“他是谁。”
“孙钟,前任金陵知府孙公讳高的长子。”许直微笑告诉贾琰:“孙公算是咱们的小师叔,也是故首辅梁大人座下弟子。之前孙家老太太去世,去年的时候孙师叔出孝回京述职,等候吏部调令的时候,我随师父在京中梁驸马那里见过他。”
哦,一面之缘。贾琰突然一乐:“咱们还真算是有缘分了,当时我家在金陵,家慈过世,当时受舅舅所托,孙知府也对我多有关照。后来因着守孝一直没有机会感谢他,却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贾琰父母双亡的事情,许直还是听林海提起的,他家中虽然不是什么名门豪富。但是多年在本地积累,也是当地有名有姓的人家,他又是父母的娇儿爱子,如今听说贾琰才十岁就父母双亡了,心中难免有些怜惜。他拍着贾琰的肩膀:“如今你学业有成,有了功名,想来尊父母在天有灵都会欣慰的。”
“谢谢正行兄。”贾琰脸上的表情很难形容,想笑却又想到了什么伤心事似的,他怕许直心中不安,就主动问道:“那位孙公子,也有功名吗?”
许直笑道:“他倒是考过了童生试,不晓得这次会不会在扬州进学。对了,论起来,他好像还比你大一岁。这个时候他到扬州来,说不定是孙师叔调任来了扬州了!”
贾琰奇道:“若是他今年也要考,那岂不是要和咱们一道了!”许直点头。
许直毕竟年长,游逛到了下午的时候,他就负责送贾琰回家,刚到贾家门口就碰到了林家的仆人来请表少爷过去。又看见了许直,来人笑道:“可是小的有福气,许公子也在!老爷请呢,好叫二位知道,孙老爷调任扬州知府了!”贾琰、许直对视一眼,双双笑了起来。
孙高已经带着妻子儿女来林府做客了,他们是师兄弟,感情好关系深,所谓“通家之好”是也。贾敏干脆带着女儿黛玉来到前厅,拜见她孙叔叔,也见过婶婶,同时与孙家兄妹打个招呼。
赵氏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文质彬彬的、看着略有娇弱之像,精气神却好。见人大大方方并不怯场。这样金尊玉贵的家里养出来的孩子难免娇弱些,就连她自己的次子因为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缘故,都显着没有老大耐摔打。所以这完全不是问题,赵氏拉着黛玉不肯放手,连连对贾敏叹道:“嫂嫂好福气,竟有这么个好女儿,这么一比我的妘丫头真是没法看了。”
八岁的孙妘嘟着嘴:“娘,你不能因为有林家姐姐了,就把我扔一边吧。”
贾敏笑着将孙妘揽在身边,笑道:“弟妹这是笑话,瞧咱们妘丫头多可爱啊,我这丫头才是让人头疼,刁钻的很。”她说的是前些日子林海回来,脸上不知是喜是愁的和她说,自家姑娘已经开始想女孩子为什么不能科举和她不是男儿身等诸多问题了。
听的贾敏又是心疼又是好笑,拉着女儿开解,又哄又讲道理。这就是养个聪明孩子的不好处了,等闲父母根本应付不了孩子提出的诸多问题,最后要么父母恼羞成怒,要么把好好的孩子给养呆了。
隔着屏风,林海与孙高听着里头夫人们互相吹捧自家女儿,不由得对视一笑。林海看着孙高膝下二子,十四岁的孙钟和十一岁的孙钊赞道:“我看钟儿少年老成、稳重可靠,钊儿乖巧懂事,景凌好福气啊。”
孙高笑着说林海谬赞,又让两个儿子拜见伯父,指着二子道:“我这老大也要参加四月的府试,若是有幸考上,明年院试乡试,我怕要忙于交接,钟儿怕是要请师兄教导一二。钟儿,给你林伯父见礼。”
“侄儿拜见伯父,”孙钟又行礼,“还求伯父不要嫌侄儿愚笨,多多指点。”
林海笑着将孙钟扶起,道:“好好,说起来,我那外甥也是一样,就要同钟儿一道应试呢。”他话音刚落,外面就来人禀告,表少爷会同许公子一道来了。贾琰与许直一起进门,先拜见了林海、孙高,又向二位夫人问安。四个年轻人又互相见礼,好不容易将人认全了。贾琰一看,果然孙钟就是那个上午文会上好心接诗,却又倒霉的人。
“景凌,我这外甥你是知道的。”林海指着许直:“这就是许正行,咱们子元兄的爱徒了。”
孙高拉着许直上下打量,又问了几句功课,讨论几句学问,以他的功底自然知道,梁子元真是下了大力气教导这个学生的:“果然是子元兄爱徒,不同凡响啊。”
许直恭敬道:“都是师长们的爱护,直受之有愧。”
“琰哥儿也长大了,听说你县试成绩不错?”孙高和蔼慈和的问道。
贾琰欠身道:“禀告孙师叔,小侄县试考上了廪生,尚好。”
孙高点点头,看着三个年轻人,他对林海说道:“日后,都要看他们的了。”
晚上就在林府,为孙家接风洗尘,林海与孙高坐在上首,带着四个小子一桌;隔着屏风,贾敏、赵氏带着各自女儿一桌。
黛玉与孙妘笑着说平日里读过的书,显然很合得来,孙妘比她小上一岁。黛玉很有姐姐的样子,她还是头一回做姐姐呢!赵氏看着她,真是越看越喜欢。
席上谈笑宴宴,孙高看着许直和贾琰,两个年轻人他都很喜欢。许直自不必说,梁子元带出来的学生,学问品行无可挑剔;而虽然林海说自家长子稳重老成,可是同贾琰这种经历过变故的孩子比起来,孙钟就显着有些嫩了。
比如现在,因为大人们聊天喝酒,气氛融洽,一个青年带着三个半大男孩的桌子上就也很热闹。孙钊因为自幼在祖父母膝下长大,祖母去世才开始同父母兄妹生活,难免有些拘束。他不敢看许直,这位许大哥真的是大哥,比他的哥哥还年长呢。
孙贾琰本来在听许直和孙钟讨论大学第六章关于格物的内容,蓦地觉得有一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他看向了孙钊。孙钊却赶紧低下头,埋头吃饭。贾琰就坐在他旁边,小声笑道:“阿钊想与我说什么?”
“我、我书读的不好,哥哥别嫌弃。”孙钊也想和人说话,可是眼看着他大哥顾不上他,正和那位许公子聊得开心。
贾琰笑道:“我作诗作的不好,孙二弟也请不要嫌弃。”他笑的很真诚,孙钊被他带着慢慢放松许多,两个人就从诗三百开始谈起。
孙高在上首看的清楚,同林海低声道:“你这外甥有能耐,我家钊哥儿去年才跟着我们夫妻,从前都在老太爷、老太太膝下的,在家里都显着有些拘束。如今却能让琰哥儿带着主动说起学业上的事情,难得。”这份耐心和让人亲近就是本事了,比如许直和孙钟也好,可是那两个人自顾自聊得开心,只有贾琰一边能插上两句话,另一边还顾得上孙钊。
林海低声道:“这孩子一贯细心懂事,周到。其实我还有些担心,觉得我没照顾好他,怕孩子这样太累了。可是后来瞧着,或者是出自天性?他这样也好,将来读书出仕,至少不会胡来。对了,你从京中来,这两年京中如何,我倒是没收到什么特别的消息。”
孙高举着酒杯遮住嘴,靠近林海低声道:“陛下有意追封庶人闳。”
林海没有大幅度的动作,可是他扭头之快,眼神凌厉已经暴露了他的心情,这的确是个突然的消息。“之前不是说有人匿名投书请陛下立储么?三皇子燕王吓得要出家,怎么突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