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况且获准入南监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孟梵君此言一出,四座震惊。??
“是吗?果真如此?”
“我怎么不知道这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孟梵君苦笑一声,去年他接到中山王府转来的一封信,就是况且写来的,想要在南监重新弘扬苏学,也就是让苏轼的诗文重放光芒。此事他当初也给南监的一些高级教习看了,这些高级教习却都嗤之以鼻,他们基本上都是古文运动的干将,对苏学自然不屑一顾,这倒不是有什么偏见,而是在古文派这些人眼中,书只能读两汉及先秦的,两汉以降的书没多大价值。
这件事情自然终止,也就没有再议,何况那时况且身在凤阳,就算南监同意他来进修,也不可能过来。
况且回到苏州后,陈慕沙和魏国公又联合保送况且进南监读书,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况且置身中山王府的保护之下,虽说江南大部分都归中山王府管辖,但真正由中山王府掌控的地盘主要是南京。
孟梵君答应了,保人身份地位特殊,他也没法拒绝。不过他没告诉下面人,只是想到时候把况且偷偷招收进来便罢,也不会引人注目,这事一旦过去大家就不会再提了。不曾想原本不屑于接受的人,却弄出这么一诗来,孟梵君暗示庆幸自己私下做主做对了。
他笑道:“此人不是别人,就是去年那个想要在咱们南监弘扬苏学的况且,这人你们应该有印象的吧?”
“况且?嗯,好像还真有这么一码事。”
“对啊,不过他们是同一个人吗?当时我看过那封信,感觉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少年而已。”
“或许那不是狂妄,而是真有本事,咱们可能是看走眼了。”
这些高级教习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况且那封信给他们的印象不是不好,而是太不好了,简直狂妄到家了,敢在他们面前倡议什么弘扬苏学,这不是大逆不道吗?这样的人若是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都想先甩上几个大巴掌,然后活活掐死他。
因此孟梵君后来答应让况且入南监进修,只是私自决定,根本没敢告诉下面人,现在暗箱被捅破了,只能公布于众。
虽说他是祭酒,也就是南监校长,皇上钦命的四品大员,招收一个学生不算什么难事,可是况且有点特殊,还没入学就得罪了一批教习,他不得不考虑下面人的感受,如果反弹太过强烈,他也不好以势压人。
“祭酒大人的意思是怎么样呢?”一个高级教习征询道。
这些高级教习,基本都是大江南北成名多年的宿儒大德,对于他们,孟梵君也不敢视作自己的属下,而是像同窗同年那样相处,系之以学术,笼之以情谊,不然人家拍屁股就走人,天大地大,到处都是养爷处,谁稀罕你这地方。
“我倒没别的意思,就怕这诗稿传到京城后,被北监的那些人知道,可能就没咱们什么事了。”孟梵君淡然道。
“不行,人一定不能让北监得到,一定要握在咱们手里。祭酒大人不是说这个学子已经算是咱们的人了吗?那就不用怕北监来抢。”
“我说他算是南监的人,乃当初口头作答,却没有文书,对这位学子也就没有任何约束,人家现在随时都能投入别的学府。”孟梵君说道。
“事不宜迟,赶紧写文书,招收他进入咱们这里读书。”
“几位都是这个意思吗?”孟梵君要的就是这句话。
在座的一共有十二个高级教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意见并不完全统一,有的人还在记恨况且提倡苏学的事儿,这可是跟他们唱对台戏呢,将来入了学,说不定还会闹事。
“看来意见不一致,还是老办法,举手表决吧。”孟梵君倡议。
结果,十二人中,有八人举手同意马上招收况且进南监,四人没有举手,少数服从多数,况且进南监的事也就定下来。下午,招收文书就用快马传递出去,不是传递给况且,而是给陈慕沙。
“老夫子啊,你交代的事总算办妥了,也好,就让这小家伙到我这儿来大闹天宫吧。”孟梵君亲眼看着信使离开,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快意。
信使刚离开南监的大门,复有一个差役飞奔过来,递给孟梵君一封信。
孟梵君看看封面,不禁自语道:“王若非居然寄信给我,不知为何,他不是在一心建他的园子吗?”
王若非就是苏州那位王公,拙政园的主人,在苏州也算是大人物了。
孟梵君打开信封,取出信件看后,不禁失笑,原来这位仁兄居然快马传送信件,只是为了保荐况且进南监,信中把况且的品行夸赞得天花乱坠。况且的那诗自然也附在其后,同样赞其如李白再生,东坡第二。
孟梵君微微一笑,拿起笔写了封简短的回信,大意是:惜晚,去年已有人保送矣。隔日再叙。
把信走,国子监司业却急忙造访,惶惶然问道:“祭酒大人,我听说您已出招收文书,马上招收那个叫况且的生员进咱们南监读书?”
孟梵君点头,这是他的副手,也是副四品的官员,国子监副校长。
他研究是否招况且入学时,没告诉这位司业,是觉得在他这里不会收到阻碍,最关键的还是那些高级教习,他们的正式名称是国子博士,可以理解为大学终身教授,而且是带官阶的。
南北国子监既是国家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正式衙门,里面许多做派跟衙门里无异。
“怎么了,有何不妥?”孟梵君问道。
“如果是先前,没有任何不妥,只是现在这位生员的一诗传遍苏州,南京也传的很热烈,咱们这里有几个诗呆认定这诗是抄袭,绝不可能由一个十七岁少年做出来,所以他们正在查找全唐诗、全宋诗、全元诗,万一查出来真是抄袭,咱们这纸招收令可就成笑柄了。所以最好还是派人快马追回来。”
“抄袭?有可能吗?”孟梵君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否决了这种可能,这位生员的老师可是陈征君,陈氏理学的掌门人,他的弟子怎么可能抄袭他人作品呢?果真如此,那真是士林的世纪丑闻。
“这个,我也很难断定,不过我想最好还是慎重些。毕竟此人才十七岁,一个少年写出如此有深刻内涵的诗作,难免令人怀疑。”司业说道。
司业的顾虑不无道理,他也不想南监成为天下笑柄。
“这倒也未必,苏轼进士中第,一篇文章震惊世人,当时也不大。白太傅(居易)十八岁中进士高第,题名大雁塔,荣耀无比,他写那名诗‘离离原上草’时也不比况且大多少吧?”
苏轼进士考试时写的文章震惊世人,所有考官都惊为天人,尤其是主考官欧阳修更是激赏备至,说自己也要让苏轼一头。
皇上看过试卷后,惊喜地回到宫里对皇后说:我刚给你儿子选中一位圣贤宰相。皇后听后朝服致谢。
几天后,皇上跟近臣们商量要把苏轼直接任命为宰相,虽说历朝历代都没有先例,可是苏轼才学足堪宰相之任。
几个宰相中也有同意的,最后还是富弼劝谏说,苏轼年纪尚小,虽然才学无双,可是太早把他至于要津,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应该还是按部就班来培养。
富弼当时德高望重,皇上听他这样说,只好打消直接任命苏轼当宰相的念头,那时东坡距离宰相仅一步之遥,过后他一生坎坷,始终也没能当上宰相,倒是他弟弟苏辙当了一任尚书右丞,也就是宰相之一。
至于白居易,同样富有传奇性。他初到长安,去拜见文坛盟主韩愈,带着自己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呈献给韩愈。
韩愈对他很轻视,认为他年纪太小,成就也不会高,见他的名字是白居易,就调侃道:“长安米珠薪桂,想要居易很难啊。”
等他读完白居易的诗,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有这本事,在长安是能居易了。”
过后不久,白居易高中进士第,年仅十八岁,可谓少年得志,青云直上,一时风头之盛,无人可比。
孟梵君说出这两个例子,就是说况且虽然年纪小,但是年纪小不能成为抄袭的证据,白居易、苏东坡的例子摆在哪儿呢,少年英才,其量难估。
孟梵君一番言辞司业无言以对,可是总觉得身边的人怎么能跟旷世圣贤相比呢,总觉得不大踏实。
“你知道这个生员的老师是谁吗?陈征君。”孟梵君补充道。
“陈征君的弟子?那应该问题不大了。”司业听说是陈慕沙的学生,急忙改口。现在他也觉得抄袭的可能基本不存在了,理学家在道德上是自律最严的,况且既然是陈慕沙的弟子,这点自律的能力应该还是有的。
“那几个诗呆的查找是否叫停?”司业又问一句。
“不用,他们想查就查吧,倒也能让他们再复习一下古诗。”孟梵君笑道。
想到那几人披汗如雨的情景,孟梵君乐不可支。哪个地方都有喜欢钻牛犄角的人,只有让他们尽情去钻,你若去拽他,不仅拽不出来,而且保准跟你急。
这几个人真是遭罪了,那时候可没有互联网,没有计算机检索功能,只能一去查,去对照,唐宋元三朝全部的诗歌也算是浩如烟海了,他们就在其中日夜沉浮着、焦虑着,如同在黑暗的茫茫大海上寻找灯塔。
孟梵君此言一出,四座震惊。??
“是吗?果真如此?”
“我怎么不知道这事?”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啊?”
孟梵君苦笑一声,去年他接到中山王府转来的一封信,就是况且写来的,想要在南监重新弘扬苏学,也就是让苏轼的诗文重放光芒。此事他当初也给南监的一些高级教习看了,这些高级教习却都嗤之以鼻,他们基本上都是古文运动的干将,对苏学自然不屑一顾,这倒不是有什么偏见,而是在古文派这些人眼中,书只能读两汉及先秦的,两汉以降的书没多大价值。
这件事情自然终止,也就没有再议,何况那时况且身在凤阳,就算南监同意他来进修,也不可能过来。
况且回到苏州后,陈慕沙和魏国公又联合保送况且进南监读书,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想让况且置身中山王府的保护之下,虽说江南大部分都归中山王府管辖,但真正由中山王府掌控的地盘主要是南京。
孟梵君答应了,保人身份地位特殊,他也没法拒绝。不过他没告诉下面人,只是想到时候把况且偷偷招收进来便罢,也不会引人注目,这事一旦过去大家就不会再提了。不曾想原本不屑于接受的人,却弄出这么一诗来,孟梵君暗示庆幸自己私下做主做对了。
他笑道:“此人不是别人,就是去年那个想要在咱们南监弘扬苏学的况且,这人你们应该有印象的吧?”
“况且?嗯,好像还真有这么一码事。”
“对啊,不过他们是同一个人吗?当时我看过那封信,感觉就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少年而已。”
“或许那不是狂妄,而是真有本事,咱们可能是看走眼了。”
这些高级教习们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况且那封信给他们的印象不是不好,而是太不好了,简直狂妄到家了,敢在他们面前倡议什么弘扬苏学,这不是大逆不道吗?这样的人若是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都想先甩上几个大巴掌,然后活活掐死他。
因此孟梵君后来答应让况且入南监进修,只是私自决定,根本没敢告诉下面人,现在暗箱被捅破了,只能公布于众。
虽说他是祭酒,也就是南监校长,皇上钦命的四品大员,招收一个学生不算什么难事,可是况且有点特殊,还没入学就得罪了一批教习,他不得不考虑下面人的感受,如果反弹太过强烈,他也不好以势压人。
“祭酒大人的意思是怎么样呢?”一个高级教习征询道。
这些高级教习,基本都是大江南北成名多年的宿儒大德,对于他们,孟梵君也不敢视作自己的属下,而是像同窗同年那样相处,系之以学术,笼之以情谊,不然人家拍屁股就走人,天大地大,到处都是养爷处,谁稀罕你这地方。
“我倒没别的意思,就怕这诗稿传到京城后,被北监的那些人知道,可能就没咱们什么事了。”孟梵君淡然道。
“不行,人一定不能让北监得到,一定要握在咱们手里。祭酒大人不是说这个学子已经算是咱们的人了吗?那就不用怕北监来抢。”
“我说他算是南监的人,乃当初口头作答,却没有文书,对这位学子也就没有任何约束,人家现在随时都能投入别的学府。”孟梵君说道。
“事不宜迟,赶紧写文书,招收他进入咱们这里读书。”
“几位都是这个意思吗?”孟梵君要的就是这句话。
在座的一共有十二个高级教习,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显然意见并不完全统一,有的人还在记恨况且提倡苏学的事儿,这可是跟他们唱对台戏呢,将来入了学,说不定还会闹事。
“看来意见不一致,还是老办法,举手表决吧。”孟梵君倡议。
结果,十二人中,有八人举手同意马上招收况且进南监,四人没有举手,少数服从多数,况且进南监的事也就定下来。下午,招收文书就用快马传递出去,不是传递给况且,而是给陈慕沙。
“老夫子啊,你交代的事总算办妥了,也好,就让这小家伙到我这儿来大闹天宫吧。”孟梵君亲眼看着信使离开,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快意。
信使刚离开南监的大门,复有一个差役飞奔过来,递给孟梵君一封信。
孟梵君看看封面,不禁自语道:“王若非居然寄信给我,不知为何,他不是在一心建他的园子吗?”
王若非就是苏州那位王公,拙政园的主人,在苏州也算是大人物了。
孟梵君打开信封,取出信件看后,不禁失笑,原来这位仁兄居然快马传送信件,只是为了保荐况且进南监,信中把况且的品行夸赞得天花乱坠。况且的那诗自然也附在其后,同样赞其如李白再生,东坡第二。
孟梵君微微一笑,拿起笔写了封简短的回信,大意是:惜晚,去年已有人保送矣。隔日再叙。
把信走,国子监司业却急忙造访,惶惶然问道:“祭酒大人,我听说您已出招收文书,马上招收那个叫况且的生员进咱们南监读书?”
孟梵君点头,这是他的副手,也是副四品的官员,国子监副校长。
他研究是否招况且入学时,没告诉这位司业,是觉得在他这里不会收到阻碍,最关键的还是那些高级教习,他们的正式名称是国子博士,可以理解为大学终身教授,而且是带官阶的。
南北国子监既是国家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正式衙门,里面许多做派跟衙门里无异。
“怎么了,有何不妥?”孟梵君问道。
“如果是先前,没有任何不妥,只是现在这位生员的一诗传遍苏州,南京也传的很热烈,咱们这里有几个诗呆认定这诗是抄袭,绝不可能由一个十七岁少年做出来,所以他们正在查找全唐诗、全宋诗、全元诗,万一查出来真是抄袭,咱们这纸招收令可就成笑柄了。所以最好还是派人快马追回来。”
“抄袭?有可能吗?”孟梵君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还是否决了这种可能,这位生员的老师可是陈征君,陈氏理学的掌门人,他的弟子怎么可能抄袭他人作品呢?果真如此,那真是士林的世纪丑闻。
“这个,我也很难断定,不过我想最好还是慎重些。毕竟此人才十七岁,一个少年写出如此有深刻内涵的诗作,难免令人怀疑。”司业说道。
司业的顾虑不无道理,他也不想南监成为天下笑柄。
“这倒也未必,苏轼进士中第,一篇文章震惊世人,当时也不大。白太傅(居易)十八岁中进士高第,题名大雁塔,荣耀无比,他写那名诗‘离离原上草’时也不比况且大多少吧?”
苏轼进士考试时写的文章震惊世人,所有考官都惊为天人,尤其是主考官欧阳修更是激赏备至,说自己也要让苏轼一头。
皇上看过试卷后,惊喜地回到宫里对皇后说:我刚给你儿子选中一位圣贤宰相。皇后听后朝服致谢。
几天后,皇上跟近臣们商量要把苏轼直接任命为宰相,虽说历朝历代都没有先例,可是苏轼才学足堪宰相之任。
几个宰相中也有同意的,最后还是富弼劝谏说,苏轼年纪尚小,虽然才学无双,可是太早把他至于要津,对他以后的成长不利,应该还是按部就班来培养。
富弼当时德高望重,皇上听他这样说,只好打消直接任命苏轼当宰相的念头,那时东坡距离宰相仅一步之遥,过后他一生坎坷,始终也没能当上宰相,倒是他弟弟苏辙当了一任尚书右丞,也就是宰相之一。
至于白居易,同样富有传奇性。他初到长安,去拜见文坛盟主韩愈,带着自己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呈献给韩愈。
韩愈对他很轻视,认为他年纪太小,成就也不会高,见他的名字是白居易,就调侃道:“长安米珠薪桂,想要居易很难啊。”
等他读完白居易的诗,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禁拍案叫绝,说道:“你有这本事,在长安是能居易了。”
过后不久,白居易高中进士第,年仅十八岁,可谓少年得志,青云直上,一时风头之盛,无人可比。
孟梵君说出这两个例子,就是说况且虽然年纪小,但是年纪小不能成为抄袭的证据,白居易、苏东坡的例子摆在哪儿呢,少年英才,其量难估。
孟梵君一番言辞司业无言以对,可是总觉得身边的人怎么能跟旷世圣贤相比呢,总觉得不大踏实。
“你知道这个生员的老师是谁吗?陈征君。”孟梵君补充道。
“陈征君的弟子?那应该问题不大了。”司业听说是陈慕沙的学生,急忙改口。现在他也觉得抄袭的可能基本不存在了,理学家在道德上是自律最严的,况且既然是陈慕沙的弟子,这点自律的能力应该还是有的。
“那几个诗呆的查找是否叫停?”司业又问一句。
“不用,他们想查就查吧,倒也能让他们再复习一下古诗。”孟梵君笑道。
想到那几人披汗如雨的情景,孟梵君乐不可支。哪个地方都有喜欢钻牛犄角的人,只有让他们尽情去钻,你若去拽他,不仅拽不出来,而且保准跟你急。
这几个人真是遭罪了,那时候可没有互联网,没有计算机检索功能,只能一去查,去对照,唐宋元三朝全部的诗歌也算是浩如烟海了,他们就在其中日夜沉浮着、焦虑着,如同在黑暗的茫茫大海上寻找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