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星象巧合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星象巧合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一有名隐士,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不过,水镜先生在三国时期,也只是偶然出场几次,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
在东汉未年,三国时期,若论文人谋士辈出,于当代有着极其深远影响,在三国初期一度成为文人名士言论风向标的,非荆襄高才莫属。至于近邻荆襄的颖川地区,虽然也是文人辈出,但却始终都以荆襄名士的言论为学术中心。不止颖川,甚至是大汉各地,都有无数学士争相前来荆襄,欲拜在荆襄名士的门下求学。
荆襄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宋仲子等人,司马徽虽为颖川人,但世人,也都把他当作是荆襄名士。因为,司马徽少时求学,和年长的庞德公过往甚密,他的学术也深受庞德公影响,被人视作和庞德公同出一脉。
由于荆襄相对安宁的环境,也孕育出无数杰出的文人谋士。
和庞德公不出仕不为官以及只结友不授徒不同,司马徽综合各人的学术学说,在颖川开了一个颖川书院,广收徒辩学识,也同样吸引了无数学子前往求学。
比如,戏志才、荀家荀彧兄弟等著名的三国超级谋士,就曾经在颖川书院求学,还有郭嘉等等,都是出身颖川书院的超级谋臣。
当然,庞德公也不比司马徽差,像诸葛亮、庞统、徐庶等等,这些名流千古的谋士,虽然说是庞德公之友,但实质却等于是庞德公之徒。
如此算来,三国期间,真正的超级谋士竟然大多是出于这庞德公及司马徽两人的门下。不说不知道,一说出来,还真的让人惊诧。
所以,面对这传说中的当世名士水镜先生,刘易显得异常的恭敬,以师之礼待之。这没说的,现在已经拜自己为主的戏志才,以及在为自己为事的荀彧,他们的学识本事,都是出于司马徽,想来,司马徽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刘易就怕,如果自己若惹得这司马徽不高兴,他一封书信,恐怕就可以让戏志才及荀彧他们离心。
“其实,是老夫听国丈何真说起太子太傅,特意赶来想和太子太傅一会的。”司马徽悠然的喝了一杯刘易奉上的酒水,然后长身而起,渡步到了船舱旁的一只小窗边上,极目往外看去,脸上似笑非笑的道:“好一个滚滚长江东逝水,流花淘尽英雄。呵呵,太子太傅还不过二十年华,就可以作出如此大气,又如此洞察人间世情,诗词之中,还有一种让人感到唏嘘感怀之情,嗯……是非成败转头空。好啊!太子太傅,虽然年少,竟然也有像那些经历过无数波折老人一样的感念情怀,着实让人感觉惊才,水镜倒也有一点不太明白,不知道太子太傅,为何不是滚滚黄河东逝水?而是长江?莫非,太子太傅对长江还要比黄河更熟悉?据老夫所知,太子太傅是涿郡涿县人,年前才从军,应该没有到过长江吧?”
“啊?”刘易被司马徽问得一愕,额上忽的冒出了汗水,想不到啊,想不到这个司马徽居然这么的心思细腻,一下子便可以从自己当时在洛阳想恶心一下那些所谓文人才子而念出的诗词当中看出一些不合世事情理的疑点来。
刘易还察觉到,在一旁静坐的司马如烟,她也冷冷的看着刘易,像想从刘易的神情当中看出某些端倪来。
不过,刘易虽然有点愕然,但是却没有过于慌张,一脸自然的反问道:“哦,原来先生也知道这诗词啊,不知道是谁告诉先生的?”
“戏志才和荀文若,曾经在老夫的书院里求学,也常常和老夫辩论一些学术上的东西,例如诗词什么的,都是常常辩论的课目,他们觉得好的诗词,自然会通过书信往来,互相观赏。他们在书信当中,对太子太傅你才学相当推崇,老夫也只因为此,而对太子太傅产生好奇,厚颜前来拜会。”司马徽伸了伸腰道。
“呵,原来如此,这恐怕是先生误会了,其实,这也怪刘易没有说清楚,实际上,这首诗词并非刘易所作,这只是我小时候听见那老神仙时常在喝酒之时诵唱出来的诗词,刘易听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刘易倒也光棍,既然这水镜先生已经看出了有那么多的疑点,便干脆自己承认了不是自己所作,免得他又要寻根问底,刘易也不想为了掩饰而要编出更多的谎言。
“哦?”司马徽转头深深的看了一眼刘易,发现刘易的神色并无没点作伪,一脸坦然。
他不禁点了点头道:“好,很好,不错,想不到太子太傅还真有几分君子之态,如果太子太傅非要说那诗词是尔所作,怕太子太傅也难以一一为老夫解惑,如此,那就是沽名钓誉水人之辈了。”
凡是有大学问的人,他们一般都会在某些小节细节上非常较真,特别是牵涉到一些原则上的东西。这些人,对于盗取别人的文学成果,却硬要说是自己的那种人是非常厌恶的。盗版者,本来就是人人恶之,更何况是像司马徽这样的大隐士?
刘易幸好没有死鸡撑硬颈,没有在这个话题多加纠缠。
事实上,这个司马徽和庞德公都一样,他们自身虽然学识高绝,但都没有本点出仕之心。可是,他们不出仕,不代表着他们不关心天下事。事实上,荆襄学术派流,牵涉面很久,天文地理无所不容。几十年前的大天文学家张衡,他其实是属于天文星象学流派。
在这些大名士之中,如果不懂观星象,那么他们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名士。所以,不管是庞德公或是司马徽,都精通夜观星象,通过星象而分折天下大势。他们这些隐世名士,时常聚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些天下大事,观天下之兴衰。
他们之间,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以天象而论,大汉气数已经尽,帝星微弱,摇摇欲坠,无可挽救。不止如此,天象纷乱,预示着天下大乱将至,此时,他们就算出仕为官,也起不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与其去做那些无用功,那还不如培养出一些在乱世之中可以拯救天下苍生的人才。
所以,对于他们的门下学子的去向是比较关心的,对于一些他们比较看好看重的门下学子,也会对他们有一些提点,点明他们应该投入谁的帐下为谁效力为妙。最明显不过的,就是小诸诸葛亮,实际上,刘备可是小诸内定了的主公,然后一众人物粉墨登场,把刘备引向小诸的草庐,让刘易主动去请小诸出山。
而这个突然冒起的刘易,却是他们没有从星象之中观察到,突然冒出来的家伙,近一段时间内。这司马徽观测到,天象似乎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和以前他们所看到的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他们观察到,帝星微弱欲坠,而天象众星闪耀,这是预视着汉室衰落,群雄并起之兆。一旦帝星坠毁,则就表示天下大乱即至,雄群并起以决定天下谁属。
当然,天象千变万化,这些大隐名士暂时也就只能看到这么多,他们还看不出再过几十年后的事。他们也只能够根据天象异变,而推测得到近几年来将有可能发生的事。
可是,让司马徽感到惊奇的是,不及前,在微弱帝星的旁边,突然闪亮了一颗天星,这颗星,本来只是极其微小的,却不知道为何,突然星光大亮,把原来微弱的帝星都映照得明亮了不少。而原本冲撞帝星的一些辰星,似也有受那闪亮天星所威逼,暗弱了许多。
司马徽一时参悟不透这种星象是何意,便欲到荆襄再访好友,和他们共同参详星象。
不过,他出门的时候,却又突然观测到,那闪亮天星忽的似又有点远离了紫微帝星,往南方移动,而帝星却又显得更加的微弱了,帝星四周的星群,也大发光华,把帝星映掩得似有若无。
而也不知道是不是碰巧,司马徽在何真的家里,再听到了不少有关于刘易的事,天马行空的他,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了那颗闪亮天星是否和刘易有关系。
紫微帝星之旁,突然闪出来的一颗天星,这和皇帝的身边,突然多了一个皇弟是否有联系?还有,这刘易不正是往南方移动么?他一动,那颗闪亮天星也随之而动?这也太巧了吧?所以,司马徽就想到,如果那颗闪亮天星万一真的是代表着刘易的话,那么这又是什么的意思呢?或者,这刘易也是今后群雄当中的一个?
司马徽这样想,于是便就刘易说出来的那首诗词来试探一下刘易,试探一下刘易是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如果,他觉得刘易是那些不堪扶助的人的话,那么就会给戏志才及荀彧,劝阻他们辅助刘易。
呵呵,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不会眼看着门下弟子从了不成器之主,适当的提点,还是必须的。不过,看样子,司马徽对刘易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先生谬赞了,说实在,小子未曾正正式式的读书念字,又怎么可能作得出诗词来?不要说这些,就是太子太傅,也请先生不要再如此叫了,还是直呼小子的名字吧。在先生的面前,小子又岂敢以太子太傅自居?再说,刘易才疏学浅,本就没有资格做那什么的太子太傅,其实,这也是被人赶鸭子上架罢了,推却不开,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刘易还真的不敢在这些隐世大名士的面前搬弄学问,所以,干脆就把话说开了,免得一会这个水镜先生又要问自己一些当代学术上的问题,那些,自己可以两黑一摸黑,什么都不知道不清楚,更不了解啊,把话先说开了,免得自己在这个大名士的面前丢脸,尤其是在那个似乎很冷傲的司马如烟的面前。
“呵呵,那就叫你小哥吧,咱们正如小哥所说的,萍水相逢,也算是缘分了。”司马徽如此,也就改口叫刘易做小哥。
司马徽说着,又渡步回来,坐回了案桌之后,对刘易道:“另外,老夫还有些问题想向小哥你请教的。”
“请教不敢,有什么指教请先生示下。”刘易端坐着正了正身子道。不过,刘易这才发现,因为刚才这似乎连走路都难以走动,要人扶着才可以走动的水镜先生,他在这时候居然可以行走自如?所以,说着间刘易不禁瞟了两眼他的双腿。
“别奇怪,老夫这腿没事,根本就没伤,别看老夫只是一老书生,可是也同样勤于练体、略通剑道的。”司马徽自然也看到了刘易的目光,解释道:“从马上摔下来,是老夫故意的,那何苗,看小女体美,领着一群人欲要诸多纠缠,可是他竟然不知道老夫的是谁,和他也说不明,老夫又不欲仗剑溅血,只好装作摔伤,虚与蛇委先随他们回何家再作打算。老夫也听人说过,何真虽为国丈,但其人倒也不是太过蛮野,到了何家,他听到老夫便是水镜先生,也不敢怠慢,以礼相待。那何苗,似乎也不敢在家里表现出他的本色,如此,我和小女才可安然。”
“哦,原来如此。”刘易一听才明白,原来是这样啊,也难怪,要不然,水镜先生又怎么会和何真拉得上关系?想到水镜先生对何苗明赞实贬的那一翻话,刘易不禁也笑了起来道:“呵呵,难怪先生刚才要对何苗说那一翻话了。”
“嗯,何苗表里不一,他在宛城,也颇有恶名,平时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做,只是,何真还被蒙在鼓里,因为何苗回到家里,就是一副乖孩子的样子,何苗和其只长何进交恶,以及何真和何进的嫌隙,也都是因为何苗的关系……呃,人家的家事,老夫也是听一些朋友论及,不多说了。”司马徽摆了摆手道。
“哼,如果不是爹你拦着,女儿就要了那何苗的小命!”司马如烟在此时突然冷哼了一声道。
刘易还是第一次完整的听到她的说话,发现她的嗓音听似冰冷,但却清脆珠润,很好听。
司马徽微瞪了一眼司马如烟,似不满的道:“要不是你非要跟来,还要学你娘藏头遮脸的,会引来那些浪荡子?练剑是为了锻练体魄,不是让你去杀人,还有,你一个女儿家,别动不动就开口说杀人。”
“哎呀,爹!谁藏头遮脸了?女儿也不想多这么一个累赘,要不是娘……那女儿拿下脸上的纱巾?”司马如烟语气突的一变,竟然不再是刚才的冷冰冰的语气,而是带着几分娇痴的样子。
司马徽瞥了一瞥刘易,然后微摇了一下头道:“好了,别闹了,如果你拿下来了,让你娘知道了还不要了我的老命,你出去透透气,我和太子太傅说说话。”
“刘小哥,让你见笑了,小女一向刁蛮,都是让她娘宠惯了。”司马徽转脸对刘易道:“有一事我不太明白的,老夫听戏志才的书信上说,现在有很多有心之士,都围绕着清君侧、整朝纲、振兴大汉等事在奔波努力,可是,你却是反其道而行?按你自己所说的,先稳足,再清君侧,这事要如何进行?又如何振兴大汉?”
刘易就知道,和这些文人名士待在一起,就少不了又要高谈阔论一翻。一般的文人,待在一起,如果是盛世,自然是谈论风花雪月,但若是乱世,刚大多都是谈论什么国家百姓,通过这些谈论,舒发他们心中什么救国救民之志,当然,一般人文人,所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就像如今,大汉所流行的,动不动就说清君侧、振朝纲的话题,在刘易看来,这就是一句空话口号,其中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话谁都会说,可是谁又有一个真正的实施方案?谁能有一个最终可以成功的切实方案?
没有,就算有,都是一些不着边际,起不到真正作用的计划举动。
不过,这司马徽却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一个超级隐士,和他谈话,不能像和一般的文人那样,随便的喊几句口号,应者附从之便云集。
所以,司马徽问到,刘易还是认真的想了想,然后才道:“说实在的,小子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或者说,连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如,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流浪儿,也由于没有正正式式的读过书学过字。刘易还真的说不出一些什么的大道理来。”
刘易顿了顿再道:“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嗯?”司马徽凝视看着刘易疑问。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易用有点激昂又有点深沉的语调,用富有感情的深痛语气念出了元朝张养浩一首诗中最后的一句诗句。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星象巧合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东汉末年一有名隐士,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不过,水镜先生在三国时期,也只是偶然出场几次,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
在东汉未年,三国时期,若论文人谋士辈出,于当代有着极其深远影响,在三国初期一度成为文人名士言论风向标的,非荆襄高才莫属。至于近邻荆襄的颖川地区,虽然也是文人辈出,但却始终都以荆襄名士的言论为学术中心。不止颖川,甚至是大汉各地,都有无数学士争相前来荆襄,欲拜在荆襄名士的门下求学。
荆襄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宋仲子等人,司马徽虽为颖川人,但世人,也都把他当作是荆襄名士。因为,司马徽少时求学,和年长的庞德公过往甚密,他的学术也深受庞德公影响,被人视作和庞德公同出一脉。
由于荆襄相对安宁的环境,也孕育出无数杰出的文人谋士。
和庞德公不出仕不为官以及只结友不授徒不同,司马徽综合各人的学术学说,在颖川开了一个颖川书院,广收徒辩学识,也同样吸引了无数学子前往求学。
比如,戏志才、荀家荀彧兄弟等著名的三国超级谋士,就曾经在颖川书院求学,还有郭嘉等等,都是出身颖川书院的超级谋臣。
当然,庞德公也不比司马徽差,像诸葛亮、庞统、徐庶等等,这些名流千古的谋士,虽然说是庞德公之友,但实质却等于是庞德公之徒。
如此算来,三国期间,真正的超级谋士竟然大多是出于这庞德公及司马徽两人的门下。不说不知道,一说出来,还真的让人惊诧。
所以,面对这传说中的当世名士水镜先生,刘易显得异常的恭敬,以师之礼待之。这没说的,现在已经拜自己为主的戏志才,以及在为自己为事的荀彧,他们的学识本事,都是出于司马徽,想来,司马徽在他们的心目中,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刘易就怕,如果自己若惹得这司马徽不高兴,他一封书信,恐怕就可以让戏志才及荀彧他们离心。
“其实,是老夫听国丈何真说起太子太傅,特意赶来想和太子太傅一会的。”司马徽悠然的喝了一杯刘易奉上的酒水,然后长身而起,渡步到了船舱旁的一只小窗边上,极目往外看去,脸上似笑非笑的道:“好一个滚滚长江东逝水,流花淘尽英雄。呵呵,太子太傅还不过二十年华,就可以作出如此大气,又如此洞察人间世情,诗词之中,还有一种让人感到唏嘘感怀之情,嗯……是非成败转头空。好啊!太子太傅,虽然年少,竟然也有像那些经历过无数波折老人一样的感念情怀,着实让人感觉惊才,水镜倒也有一点不太明白,不知道太子太傅,为何不是滚滚黄河东逝水?而是长江?莫非,太子太傅对长江还要比黄河更熟悉?据老夫所知,太子太傅是涿郡涿县人,年前才从军,应该没有到过长江吧?”
“啊?”刘易被司马徽问得一愕,额上忽的冒出了汗水,想不到啊,想不到这个司马徽居然这么的心思细腻,一下子便可以从自己当时在洛阳想恶心一下那些所谓文人才子而念出的诗词当中看出一些不合世事情理的疑点来。
刘易还察觉到,在一旁静坐的司马如烟,她也冷冷的看着刘易,像想从刘易的神情当中看出某些端倪来。
不过,刘易虽然有点愕然,但是却没有过于慌张,一脸自然的反问道:“哦,原来先生也知道这诗词啊,不知道是谁告诉先生的?”
“戏志才和荀文若,曾经在老夫的书院里求学,也常常和老夫辩论一些学术上的东西,例如诗词什么的,都是常常辩论的课目,他们觉得好的诗词,自然会通过书信往来,互相观赏。他们在书信当中,对太子太傅你才学相当推崇,老夫也只因为此,而对太子太傅产生好奇,厚颜前来拜会。”司马徽伸了伸腰道。
“呵,原来如此,这恐怕是先生误会了,其实,这也怪刘易没有说清楚,实际上,这首诗词并非刘易所作,这只是我小时候听见那老神仙时常在喝酒之时诵唱出来的诗词,刘易听多了,自然就记住了。”刘易倒也光棍,既然这水镜先生已经看出了有那么多的疑点,便干脆自己承认了不是自己所作,免得他又要寻根问底,刘易也不想为了掩饰而要编出更多的谎言。
“哦?”司马徽转头深深的看了一眼刘易,发现刘易的神色并无没点作伪,一脸坦然。
他不禁点了点头道:“好,很好,不错,想不到太子太傅还真有几分君子之态,如果太子太傅非要说那诗词是尔所作,怕太子太傅也难以一一为老夫解惑,如此,那就是沽名钓誉水人之辈了。”
凡是有大学问的人,他们一般都会在某些小节细节上非常较真,特别是牵涉到一些原则上的东西。这些人,对于盗取别人的文学成果,却硬要说是自己的那种人是非常厌恶的。盗版者,本来就是人人恶之,更何况是像司马徽这样的大隐士?
刘易幸好没有死鸡撑硬颈,没有在这个话题多加纠缠。
事实上,这个司马徽和庞德公都一样,他们自身虽然学识高绝,但都没有本点出仕之心。可是,他们不出仕,不代表着他们不关心天下事。事实上,荆襄学术派流,牵涉面很久,天文地理无所不容。几十年前的大天文学家张衡,他其实是属于天文星象学流派。
在这些大名士之中,如果不懂观星象,那么他们也难以成为真正的名士。所以,不管是庞德公或是司马徽,都精通夜观星象,通过星象而分折天下大势。他们这些隐世名士,时常聚在一起,共同商讨一些天下大事,观天下之兴衰。
他们之间,达成一种共识,那就是以天象而论,大汉气数已经尽,帝星微弱,摇摇欲坠,无可挽救。不止如此,天象纷乱,预示着天下大乱将至,此时,他们就算出仕为官,也起不到力挽狂澜的作用。与其去做那些无用功,那还不如培养出一些在乱世之中可以拯救天下苍生的人才。
所以,对于他们的门下学子的去向是比较关心的,对于一些他们比较看好看重的门下学子,也会对他们有一些提点,点明他们应该投入谁的帐下为谁效力为妙。最明显不过的,就是小诸诸葛亮,实际上,刘备可是小诸内定了的主公,然后一众人物粉墨登场,把刘备引向小诸的草庐,让刘易主动去请小诸出山。
而这个突然冒起的刘易,却是他们没有从星象之中观察到,突然冒出来的家伙,近一段时间内。这司马徽观测到,天象似乎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和以前他们所看到的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以前,他们观察到,帝星微弱欲坠,而天象众星闪耀,这是预视着汉室衰落,群雄并起之兆。一旦帝星坠毁,则就表示天下大乱即至,雄群并起以决定天下谁属。
当然,天象千变万化,这些大隐名士暂时也就只能看到这么多,他们还看不出再过几十年后的事。他们也只能够根据天象异变,而推测得到近几年来将有可能发生的事。
可是,让司马徽感到惊奇的是,不及前,在微弱帝星的旁边,突然闪亮了一颗天星,这颗星,本来只是极其微小的,却不知道为何,突然星光大亮,把原来微弱的帝星都映照得明亮了不少。而原本冲撞帝星的一些辰星,似也有受那闪亮天星所威逼,暗弱了许多。
司马徽一时参悟不透这种星象是何意,便欲到荆襄再访好友,和他们共同参详星象。
不过,他出门的时候,却又突然观测到,那闪亮天星忽的似又有点远离了紫微帝星,往南方移动,而帝星却又显得更加的微弱了,帝星四周的星群,也大发光华,把帝星映掩得似有若无。
而也不知道是不是碰巧,司马徽在何真的家里,再听到了不少有关于刘易的事,天马行空的他,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了那颗闪亮天星是否和刘易有关系。
紫微帝星之旁,突然闪出来的一颗天星,这和皇帝的身边,突然多了一个皇弟是否有联系?还有,这刘易不正是往南方移动么?他一动,那颗闪亮天星也随之而动?这也太巧了吧?所以,司马徽就想到,如果那颗闪亮天星万一真的是代表着刘易的话,那么这又是什么的意思呢?或者,这刘易也是今后群雄当中的一个?
司马徽这样想,于是便就刘易说出来的那首诗词来试探一下刘易,试探一下刘易是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如果,他觉得刘易是那些不堪扶助的人的话,那么就会给戏志才及荀彧,劝阻他们辅助刘易。
呵呵,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不会眼看着门下弟子从了不成器之主,适当的提点,还是必须的。不过,看样子,司马徽对刘易的第一印象还不错。
“先生谬赞了,说实在,小子未曾正正式式的读书念字,又怎么可能作得出诗词来?不要说这些,就是太子太傅,也请先生不要再如此叫了,还是直呼小子的名字吧。在先生的面前,小子又岂敢以太子太傅自居?再说,刘易才疏学浅,本就没有资格做那什么的太子太傅,其实,这也是被人赶鸭子上架罢了,推却不开,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刘易还真的不敢在这些隐世大名士的面前搬弄学问,所以,干脆就把话说开了,免得一会这个水镜先生又要问自己一些当代学术上的问题,那些,自己可以两黑一摸黑,什么都不知道不清楚,更不了解啊,把话先说开了,免得自己在这个大名士的面前丢脸,尤其是在那个似乎很冷傲的司马如烟的面前。
“呵呵,那就叫你小哥吧,咱们正如小哥所说的,萍水相逢,也算是缘分了。”司马徽如此,也就改口叫刘易做小哥。
司马徽说着,又渡步回来,坐回了案桌之后,对刘易道:“另外,老夫还有些问题想向小哥你请教的。”
“请教不敢,有什么指教请先生示下。”刘易端坐着正了正身子道。不过,刘易这才发现,因为刚才这似乎连走路都难以走动,要人扶着才可以走动的水镜先生,他在这时候居然可以行走自如?所以,说着间刘易不禁瞟了两眼他的双腿。
“别奇怪,老夫这腿没事,根本就没伤,别看老夫只是一老书生,可是也同样勤于练体、略通剑道的。”司马徽自然也看到了刘易的目光,解释道:“从马上摔下来,是老夫故意的,那何苗,看小女体美,领着一群人欲要诸多纠缠,可是他竟然不知道老夫的是谁,和他也说不明,老夫又不欲仗剑溅血,只好装作摔伤,虚与蛇委先随他们回何家再作打算。老夫也听人说过,何真虽为国丈,但其人倒也不是太过蛮野,到了何家,他听到老夫便是水镜先生,也不敢怠慢,以礼相待。那何苗,似乎也不敢在家里表现出他的本色,如此,我和小女才可安然。”
“哦,原来如此。”刘易一听才明白,原来是这样啊,也难怪,要不然,水镜先生又怎么会和何真拉得上关系?想到水镜先生对何苗明赞实贬的那一翻话,刘易不禁也笑了起来道:“呵呵,难怪先生刚才要对何苗说那一翻话了。”
“嗯,何苗表里不一,他在宛城,也颇有恶名,平时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做,只是,何真还被蒙在鼓里,因为何苗回到家里,就是一副乖孩子的样子,何苗和其只长何进交恶,以及何真和何进的嫌隙,也都是因为何苗的关系……呃,人家的家事,老夫也是听一些朋友论及,不多说了。”司马徽摆了摆手道。
“哼,如果不是爹你拦着,女儿就要了那何苗的小命!”司马如烟在此时突然冷哼了一声道。
刘易还是第一次完整的听到她的说话,发现她的嗓音听似冰冷,但却清脆珠润,很好听。
司马徽微瞪了一眼司马如烟,似不满的道:“要不是你非要跟来,还要学你娘藏头遮脸的,会引来那些浪荡子?练剑是为了锻练体魄,不是让你去杀人,还有,你一个女儿家,别动不动就开口说杀人。”
“哎呀,爹!谁藏头遮脸了?女儿也不想多这么一个累赘,要不是娘……那女儿拿下脸上的纱巾?”司马如烟语气突的一变,竟然不再是刚才的冷冰冰的语气,而是带着几分娇痴的样子。
司马徽瞥了一瞥刘易,然后微摇了一下头道:“好了,别闹了,如果你拿下来了,让你娘知道了还不要了我的老命,你出去透透气,我和太子太傅说说话。”
“刘小哥,让你见笑了,小女一向刁蛮,都是让她娘宠惯了。”司马徽转脸对刘易道:“有一事我不太明白的,老夫听戏志才的书信上说,现在有很多有心之士,都围绕着清君侧、整朝纲、振兴大汉等事在奔波努力,可是,你却是反其道而行?按你自己所说的,先稳足,再清君侧,这事要如何进行?又如何振兴大汉?”
刘易就知道,和这些文人名士待在一起,就少不了又要高谈阔论一翻。一般的文人,待在一起,如果是盛世,自然是谈论风花雪月,但若是乱世,刚大多都是谈论什么国家百姓,通过这些谈论,舒发他们心中什么救国救民之志,当然,一般人文人,所说的都是一些空话,就像如今,大汉所流行的,动不动就说清君侧、振朝纲的话题,在刘易看来,这就是一句空话口号,其中没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话谁都会说,可是谁又有一个真正的实施方案?谁能有一个最终可以成功的切实方案?
没有,就算有,都是一些不着边际,起不到真正作用的计划举动。
不过,这司马徽却不是一般的文人,而是一个超级隐士,和他谈话,不能像和一般的文人那样,随便的喊几句口号,应者附从之便云集。
所以,司马徽问到,刘易还是认真的想了想,然后才道:“说实在的,小子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或者说,连一个平民百姓也不如,只是一个无父无母的流浪儿,也由于没有正正式式的读过书学过字。刘易还真的说不出一些什么的大道理来。”
刘易顿了顿再道:“不知道先生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嗯?”司马徽凝视看着刘易疑问。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刘易用有点激昂又有点深沉的语调,用富有感情的深痛语气念出了元朝张养浩一首诗中最后的一句诗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