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简单婚姻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梁晓秀到达法国的第一天晚上就失眠了,她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反反复复想着心事。她是肩负着全家的希望来法国的,可是她到法国的第一天就感觉不对劲:她的未婚夫虽然拥有一家小餐馆,但餐馆开业当天却没有一个客人。照这样下去,她未来的前途还真不好说会怎么样。她出国前想得很简单,到法国后和宋福禄结婚,当餐馆老板娘;可是眼下的情形并不是那么回事,她陷入了沉思中。
行文至此,我们现在有必要介绍一下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梁晓秀。她那年才18岁,她和宋福禄搞对象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如今说起来犹如天方夜谭。
一年前的一天,也就是1969年的春天,梁晓秀家里来了本村的一个婶婶,人称刘婶。刘婶一进她家院便大声说:“晓秀她妈在家吗?”
“在家,她婶婶,你怎么有时间过来串门了?”梁晓秀的妈妈迎上前去说。
“我有一件好事要和你说呢。”刘婶一脸高兴地说。
“那快进屋里说。”
进到屋里后,梁晓秀的妈妈给刘婶倒了一杯茶水,问道:“什么好事呀?”
“晓秀不在家吗?”
“她去同学家了。有什么事,快告诉我。”
刘婶开门见山地说:“是这样:我有一个远房的侄子,今年29岁,在法国开中餐馆。前几天他寄来一封信说,想在老家找一个媳妇,然后带到欧洲一块儿经营餐馆。我想了想,就你们家晓秀合适,所以今天过来和你商量这门亲事。你看,这是他的照片,他叫宋福禄,也是咱们碧水镇的人,我是看着他长大的。”
梁晓秀的妈妈接过照片,看了看说,“那这个宋福禄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们也看看他这个人。”她对自己的女儿太了解了,女儿个性强,很有主见,婚姻大事,女儿若不同意,她做母亲的根本说服不了女儿。
“噢,是这样:宋福禄说他就不回来了,因为他那餐馆离不开人;他说只要我觉得合适的姑娘,他就没意见。”刘婶那神态就像是宋福禄的母亲,她完全可以替自己的儿子做主似的。
“那你给我说说这个人的情况?”梁晓秀的妈妈对这门婚事很感兴趣,她知道碧水镇是著名的侨乡,凡是家里在海外有亲戚的人家生活过的都比那些没有海外亲戚的人家要好一些。她家在海外没有亲戚,如果女儿能嫁出去,那么她家也能在经济上受益。在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他们梁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属于中下等。
刘婶于是介绍了宋福禄的个人情况。
宋福禄是一个孤儿,早年由外婆抚养成人,16岁的时候跟着他堂叔到香港打零工。后来他堂叔到了法国,他也跟着去了法国。他堂叔给人当大厨,宋福禄给他堂叔打下手。慢慢地他堂叔有了一点积蓄,便在巴黎开了一家中餐馆,宋福禄于是给他堂叔当大厨。过了几年,宋福禄在他堂叔的资助下,自己也开了一家中餐馆,所以就想到成家立业了。
梁晓秀的妈妈听了刘婶的介绍,觉得宋福禄年龄偏大,和她女儿不大相配。
她便说:“刘婶,听你介绍,你这个远房侄子年龄有些大呀。我们家晓秀今年才17岁,而你侄子已经29岁了。”她那样说还有一个目的:想探探宋福禄的经济情况,她家本来就穷,不能让女儿嫁给一个穷人。
刘婶便说,她侄子虽然年龄大一些,但人很热心,特别能吃苦,很会过日子。梁晓秀如果嫁给宋福禄,她今后一生有享不完的福。外国的工资高,宋福禄一人挣的钱比他们全村人挣的钱都多。
媒人一般都喜欢夸大其词,宋福禄那时并没有自己的餐馆,他堂叔只是答应帮他开一家中餐馆。宋福禄在信中说,他堂叔开中餐馆一年能挣到大约30万人民币。刘婶便添油加醋地说,宋福禄有自己的餐馆,每年的收入合人民币大约有20-30万元。在那个年代,20万人民币就是天文数字,梁晓秀一家7口人,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一千元。
梁晓秀的妈妈听了刘婶的话动了心,便说:“那我等晓秀回来后和她说说,有消息我就告诉你。”
“那我明天来听消息。”刘婶看出晓秀的妈妈动了心,心里很高兴。
送走刘婶,梁晓秀的妈妈便开始琢磨这门婚事。她和老伴两人都是农民,他们有5个儿女,梁晓秀是长女。晓秀特别懂事,15岁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已经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了。她若能嫁到海外,这个家将来就指望这个大女儿了。
晚上,梁晓秀回到家后,她妈妈和她提起了这件事:
“晓秀,今天村东头的刘婶来咱家说,要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你看这是照片。按她的说法,这个叫宋福禄的人很不错,在法国开一家中餐馆,一年的收入有20万人民币。他说他要把介绍给他的对象接到法国结婚,然后一起开餐馆。我觉得这个人各方面的条件都挺好,就是年龄有点大,他比你大12岁。刘婶等着明天给她回话,你看这事怎么办?”
梁晓秀说:“妈,你是怎么想的?”
“这还得听你的意见,现在不实行父母包办婚姻。”母亲很开通,她想婚姻大事还是由女儿自己做主好,她不便干涉。
梁晓秀想了想,平静地说:“年龄不重要,我同意。妈,你给刘婶回话吧。”梁晓秀从母亲的态度看出母亲是同意这门婚事的,既然母亲同意,她也就同意。此外,她也考虑到了自己的前途,她不能一辈子在村里当农民啊。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她也得挪动挪动。
母亲说:“这事再问问你爸的意见吧,看你爸说什么。”
梁晓秀的爸爸那天很晚才回家,他听了这件事,便和女儿说:“晓秀,这件事你要想好。婚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一定要慎重考虑。你要是嫁到海外,到法国那么远的地方,你就没有退路了。我的意见还是让那个人回来一趟,咱们都看看,看看他是否适合你。”
梁晓秀的态度非常坚决:“爸,这事我想好了,我绝不后悔。我不能总在家里窝着,我也得到外面闯荡。”
就这样,这门婚姻大事在一天之内就敲定了。
梁晓秀凭的是直觉,她对法国一无所知,对她将要嫁的人一点都不了解。这些因素她都不考虑,她的想法很简单:到外面闯荡总比在家里窝着强。
梁晓秀回想往事,那一晚上都没合眼,一直到天亮。
梁晓秀到达法国的第一天晚上就失眠了,她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反反复复想着心事。她是肩负着全家的希望来法国的,可是她到法国的第一天就感觉不对劲:她的未婚夫虽然拥有一家小餐馆,但餐馆开业当天却没有一个客人。照这样下去,她未来的前途还真不好说会怎么样。她出国前想得很简单,到法国后和宋福禄结婚,当餐馆老板娘;可是眼下的情形并不是那么回事,她陷入了沉思中。
行文至此,我们现在有必要介绍一下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梁晓秀。她那年才18岁,她和宋福禄搞对象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如今说起来犹如天方夜谭。
一年前的一天,也就是1969年的春天,梁晓秀家里来了本村的一个婶婶,人称刘婶。刘婶一进她家院便大声说:“晓秀她妈在家吗?”
“在家,她婶婶,你怎么有时间过来串门了?”梁晓秀的妈妈迎上前去说。
“我有一件好事要和你说呢。”刘婶一脸高兴地说。
“那快进屋里说。”
进到屋里后,梁晓秀的妈妈给刘婶倒了一杯茶水,问道:“什么好事呀?”
“晓秀不在家吗?”
“她去同学家了。有什么事,快告诉我。”
刘婶开门见山地说:“是这样:我有一个远房的侄子,今年29岁,在法国开中餐馆。前几天他寄来一封信说,想在老家找一个媳妇,然后带到欧洲一块儿经营餐馆。我想了想,就你们家晓秀合适,所以今天过来和你商量这门亲事。你看,这是他的照片,他叫宋福禄,也是咱们碧水镇的人,我是看着他长大的。”
梁晓秀的妈妈接过照片,看了看说,“那这个宋福禄什么时候回来呀?我们也看看他这个人。”她对自己的女儿太了解了,女儿个性强,很有主见,婚姻大事,女儿若不同意,她做母亲的根本说服不了女儿。
“噢,是这样:宋福禄说他就不回来了,因为他那餐馆离不开人;他说只要我觉得合适的姑娘,他就没意见。”刘婶那神态就像是宋福禄的母亲,她完全可以替自己的儿子做主似的。
“那你给我说说这个人的情况?”梁晓秀的妈妈对这门婚事很感兴趣,她知道碧水镇是著名的侨乡,凡是家里在海外有亲戚的人家生活过的都比那些没有海外亲戚的人家要好一些。她家在海外没有亲戚,如果女儿能嫁出去,那么她家也能在经济上受益。在那个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他们梁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属于中下等。
刘婶于是介绍了宋福禄的个人情况。
宋福禄是一个孤儿,早年由外婆抚养成人,16岁的时候跟着他堂叔到香港打零工。后来他堂叔到了法国,他也跟着去了法国。他堂叔给人当大厨,宋福禄给他堂叔打下手。慢慢地他堂叔有了一点积蓄,便在巴黎开了一家中餐馆,宋福禄于是给他堂叔当大厨。过了几年,宋福禄在他堂叔的资助下,自己也开了一家中餐馆,所以就想到成家立业了。
梁晓秀的妈妈听了刘婶的介绍,觉得宋福禄年龄偏大,和她女儿不大相配。
她便说:“刘婶,听你介绍,你这个远房侄子年龄有些大呀。我们家晓秀今年才17岁,而你侄子已经29岁了。”她那样说还有一个目的:想探探宋福禄的经济情况,她家本来就穷,不能让女儿嫁给一个穷人。
刘婶便说,她侄子虽然年龄大一些,但人很热心,特别能吃苦,很会过日子。梁晓秀如果嫁给宋福禄,她今后一生有享不完的福。外国的工资高,宋福禄一人挣的钱比他们全村人挣的钱都多。
媒人一般都喜欢夸大其词,宋福禄那时并没有自己的餐馆,他堂叔只是答应帮他开一家中餐馆。宋福禄在信中说,他堂叔开中餐馆一年能挣到大约30万人民币。刘婶便添油加醋地说,宋福禄有自己的餐馆,每年的收入合人民币大约有20-30万元。在那个年代,20万人民币就是天文数字,梁晓秀一家7口人,一年的收入还不到一千元。
梁晓秀的妈妈听了刘婶的话动了心,便说:“那我等晓秀回来后和她说说,有消息我就告诉你。”
“那我明天来听消息。”刘婶看出晓秀的妈妈动了心,心里很高兴。
送走刘婶,梁晓秀的妈妈便开始琢磨这门婚事。她和老伴两人都是农民,他们有5个儿女,梁晓秀是长女。晓秀特别懂事,15岁初中毕业后就在家务农,已经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了。她若能嫁到海外,这个家将来就指望这个大女儿了。
晚上,梁晓秀回到家后,她妈妈和她提起了这件事:
“晓秀,今天村东头的刘婶来咱家说,要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你看这是照片。按她的说法,这个叫宋福禄的人很不错,在法国开一家中餐馆,一年的收入有20万人民币。他说他要把介绍给他的对象接到法国结婚,然后一起开餐馆。我觉得这个人各方面的条件都挺好,就是年龄有点大,他比你大12岁。刘婶等着明天给她回话,你看这事怎么办?”
梁晓秀说:“妈,你是怎么想的?”
“这还得听你的意见,现在不实行父母包办婚姻。”母亲很开通,她想婚姻大事还是由女儿自己做主好,她不便干涉。
梁晓秀想了想,平静地说:“年龄不重要,我同意。妈,你给刘婶回话吧。”梁晓秀从母亲的态度看出母亲是同意这门婚事的,既然母亲同意,她也就同意。此外,她也考虑到了自己的前途,她不能一辈子在村里当农民啊。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她也得挪动挪动。
母亲说:“这事再问问你爸的意见吧,看你爸说什么。”
梁晓秀的爸爸那天很晚才回家,他听了这件事,便和女儿说:“晓秀,这件事你要想好。婚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一定要慎重考虑。你要是嫁到海外,到法国那么远的地方,你就没有退路了。我的意见还是让那个人回来一趟,咱们都看看,看看他是否适合你。”
梁晓秀的态度非常坚决:“爸,这事我想好了,我绝不后悔。我不能总在家里窝着,我也得到外面闯荡。”
就这样,这门婚姻大事在一天之内就敲定了。
梁晓秀凭的是直觉,她对法国一无所知,对她将要嫁的人一点都不了解。这些因素她都不考虑,她的想法很简单:到外面闯荡总比在家里窝着强。
梁晓秀回想往事,那一晚上都没合眼,一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