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一百零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定都在哪儿不是老朱家的内部家务事, 都城的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到整个朝堂格局和各方利益分配。皇帝和朝廷一旦南迁,不知有多少豪门世家将随之没落,同时也不知有多少新贵宗族能顺势崛起。随着都城迁移, 朝廷肯定会有明显的政策偏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南方和北方各自的经济发展。
北京还是南京?
人文、风水、底蕴、军事地位、交通是否便利,北方世家和南方士人从各种角度论证两个都城的优劣, 引经据典,天天打嘴仗。老百姓们云里雾里,把吃瓜群众的无辜茫然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了劝朱高炽收回成命,政见相悖的各个政党难得冰释前嫌,联名进谏, 希望能够阻止朱高炽迁都。
朱高炽秉性纯善仁爱, 待人宽和, 连两个不服管束、曾多次威胁他太子地位的兄弟都能宽宥, 但这次他却出乎寻常的坚持,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要迁回南京,哪怕是缠绵病榻时,还不忘督促皇太子抓紧迁都事宜, 并下令将北京改为行在。
朝廷南迁, 势在必行。
不论是南京,还是北京,都和瑶江县相隔千里之遥, 所以关于迁都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时,县里人依旧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只要不打仗,谁管它都城在南还是在北。
当然,也不是一点影响都没有。
“南方的脂粉和绢布又涨价了。”
孙天佑沐浴过后,散着头发,躺在白底黑花纹诗词瓷枕上,衣襟大敞,露出水迹未干的胸膛,“如果真要迁都,只怕还得涨。”
李绮节柳眉微微上扬,打开一只青釉葫芦形瓷罐,指尖挑起一星半透明的凝状脂膏,在掌心划开,抹在孙天佑额前,用指头轻轻按揉,“依我看,迁都的事成不了。”
朱高炽身体不好,去世得很突然。他在位不足一年,但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改革颇有成效,及时遏止住先帝穷兵黩武的势头,把重心重新放回经济发展上,改组内阁,极大地缓和内部矛盾,减免赋税,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生产。他为政不过短短几个月,但几十年后,朝堂之中还能看出他的政治痕迹。
后世对朱高炽的评价很高,可叹他生前一再坚持,依然没能如愿完成自己的迁都计划。
朱高炽曾在南京生活当年,又笃信儒家教义,不喜战争,自然一心希望能迁回南京。但继位的朱瞻基早年曾随朱棣征战南北,明显更乐意定都北京,所以朱高炽死后,闹得沸沸扬扬的迁都之事很快搁置下来,最后不了了之。
国丧之后,马上又将迎来一次大动荡。
“不管成不成,月初咱们得搬到武昌府去。”孙天佑抓住李绮节的手,轻轻揉捏,“把大伯他们也接去。”
年初闹过几次翻地龙,动静不大,只有几间草棚破屋被震垮,死了几个露宿街头的流民,但地震中大江上游修筑的堤坝垮塌,中下游的村郭城镇一夜之间变成汪洋中的一座座孤岛,出入只能靠船只木筏,百姓流离失所,损失不小。
瑶江县和李家村周围湖泊水泽众多,蓄洪能力强,往年夏秋季长江水量最大的时候,都能安然无恙,暂时没有被洪水围困的危险。可地震并没停歇,短短一个月内,已经震过四五次了,寺里的僧人按星辰轨迹推算,预测下个月还将有几次强度更大的地震,现在县里人心惶惶,家境富足、盘缠充裕的人家已经收拾好行李了。
孙天佑已经提前派人去武昌府打点住所,以前孤身一人,地震对他影响不大,现在他是成家的大官人了,难免要慎重些。
李绮节记得大致的地震带分布图,从瑶江县的地理位置来看,周围一带不在地震带上,虽然年年都有几次小型地震,但危害不大,用不着举家避祸。不过李大伯他们却不这么想,而且周桃姑即将生产,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养胎,就算是为了给李乙和周氏一点心理安慰,这个家也得搬。
反正只住上几个月,等周桃姑顺利生产,坐完月子后再回来就是了。
李大伯和李乙没有多加考虑,爽快应承孙天佑的提议,尤其是李大伯,几乎有些迫不及待——李大伯早就想外出游历一段时日,周氏拦着不许,国丧之后有人上门求亲,周氏正为李昭节相看,李大伯作为一家之主,不能缺席。
现在全家都搬走,周氏还怎么拦他?
因为是走水路,船上仓房空间大,李乙想多带些米粮:“武昌府米价几何?菜价几何?”
孙天佑笑道:“不敢让岳父操劳,女婿早已备妥,今年武昌府和县里的米价相差无几,都比去年涨了两成,去那边置办是一样的。倒是菜籽油、芽茶、棉花供不应求,可以顺路多带些过去贩卖。”
又道,“赁的房舍在娘娘殿附近,相去不过百步,岳父闲暇时,可以和岳母一道去殿中摸筷。”
娘娘殿即百子堂,里头供有送子观音,是武昌府香火最旺盛的庙宇之一。殿中供桌上设有大红布袋,布袋中盛放花生、红枣、桂圆、鞋子和筷子,前去上香的妇人拜过观音后,闭眼摸布袋中的物事,如果能摸中筷子,则预示能早生贵子。
武昌府想求子的妇人,必去娘娘殿摸一回筷子,已经怀有身孕的,也愿意去凑个热闹,讨个好兆头。
周桃姑正因为临近产期而忐忑不安,听说孙天佑赁下的房子和娘娘殿相去不远,感激道:“难为你想得周到。”
李乙也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和李大伯商量留下哪几个人在家看守房屋。
李绮节发现,李乙的女婿狂热综合症似乎又复发了。不仅复发,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近不论孙天佑说什么,李乙都不会反对,而且夫妻俩每次回家探亲,李乙都堆着一脸笑出来相迎,其言语之热乎,态度之亲和,差点吓坏在岳父跟前紧张万分的孙天佑。
周氏朝李绮节招手,把她拉到一边,小声道:“等到了武昌府,你陪你娘一块去娘娘殿拜拜。”
李绮节哭笑不得,点头道:“我听伯娘的。”
看她反应平静,没有黯然神伤之意,周氏悄悄松口气。
前不久,孟春芳在煎熬一天一夜后,顺利生下杨天保的嫡长子,而早前已经生产过的杨庆娥生下一个男孩后,立马又怀上一胎,过不久又要临盆。连年事已高的周桃姑都在新婚后老树开花。
唯独身体健康的李绮节一直没有消息。她和孙天佑天□□夕相对,夫妻俩感情很好,竟然始终没有喜信传出,周氏嘴上不说,心里一直替李绮节担忧。
李大伯虽然粗枝大叶,但粗中有细,悄悄暗示孙天佑,夫妻俩年纪还小,来日方长,用不着急着添丁进口。
末了,委婉警告孙天佑,不许动纳妾的念头。
孙天佑无缘无故受李大伯一顿排揎,有苦说不出,只能再三向李大伯保证,他婚前答应过不会纳小,婚后绝对能说到做到,不会出尔反尔。
等安抚好李大伯夫妇,孙天佑立刻找到李绮节,委屈道,“大伯从哪里听来的闲言碎语?房里丫头多了,我都嫌碍眼,怎么可能自讨苦吃?”
李绮节笑而不语。
孙天佑收起玩笑之色,“三娘,你信我吗?”
李绮节轻哼一声,“看你以后的表现再说吧。”
孙天佑脸色微沉,双唇紧抿,神情颇为苦恼,颊边的酒窝皱得深深的。
李绮节哈哈大笑,伸手在孙天佑脸上轻轻戳一下,指尖陷进酒窝的触感非常新鲜,她忍不住多戳几下,“大伯他们不是不信你,只是谣言听多了,难免会多想,所以需要确定一下你的想法。”
孙天佑轻笑一声,捉住李绮节使坏的手指,送到唇边,轻吻一口,“那你呢,你不担心吗?”
“担心有什么用?”
李绮节潇洒地一挥手,“如果你真敢在外边沾花惹草,我立马退位让贤,找个生得更俊俏、更听话、更老实的官人去。”
说完不等孙天佑反应,咯咯笑着跑开。
孙天佑站在原地,目送李绮节跑远,半晌,傻笑着摇摇头,眼里晃荡着闪碎温和的笑意。
“少爷。”
阿满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递给孙天佑一封信,“给您的。”
信封上的字体飘逸风流,是杨县令的亲笔。
孙天佑看过信后,脸色铁青,冷笑着把信纸信封撕得粉碎。
阿满不敢吭声。
船从渡口出发后,李乙陪周桃姑在船舱里休息,李昭节、李九冬在房中歇午觉,张十八娘有些晕船,上船后上吐下泻,吃了孙天佑备下的晕船药丸才好些,周氏陪她坐在窗前吹风。
李大伯和李南宣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站在船头甲板上远眺岸边风景。许先生在一旁作陪,顺便当着李大伯的面考校李南宣的学问。许师母待在舱中做针线。
李子恒最近在武昌府应付赛事,说好会到港口接他们下船。
李绮节怕冷,外罩一件松花绿五彩花卉刺绣对襟褙子,下系出炉银绸画裙,在船上走一圈,没找到孙天佑,疑惑道:“上船之后就不见人影,难不成凫水去了?”
阿满悄悄道:“在底下盘货呢。”
李绮节眉尖微蹙:“上船之前不是已经登过账目吗?”
阿满把杨县令来信的事说了,“太太,要不要我找人把那些零碎重新拼好?”
李绮节摇摇头,叹口气,“罢了,等到武昌府之后再说。”
到武昌府时已是傍晚,港口仍旧繁华如织,货物像一座座山包般堆积在码头上。展眼望去,桅杆林立,处处帆墙,岸边灯火通明,倒映在浊黄江水中,恍若流金。
李子恒果然在港口等候,花庆福也来迎李绮节下船。
一家人由舷梯拾级而上,登岸后,改乘马车,到得租赁的宅院前,提前过来安排铺盖行李的进宝和宝珠迎出来,府里已经备好热水酒饭,众人洗漱过后,在庭前吃了顿团圆饭,各自回房歇下。
许先生和师母原本是武昌府人,下船后已经告辞归家,周氏便做主让李南宣和张十八娘住一个院子。
李大伯摇头道:“三郎已经出孝,来年必要下场,以后少不了和同窗好友来往,而且前一阵孟家小四说想把三郎引荐给他的启蒙恩师,看他的意思,很愿意提携三郎,人家来了,总不能不让他去三郎的屋子转转吧?再让张氏和三郎住一个院子,怕是不妥当。”
张氏也不愿和儿子同住一院,自己费钞,在一墙之隔的庵堂里置下一间客房,搬过去单住。
宅院有三进,空房子很多,李绮节和孙天佑单独住一进,李大伯、周氏和李乙、周桃姑共住一进。
李绮节吩咐宝珠:“记得把大姐和二姐的房子收拾出来,免得人来了来不及打扫。”
周桃姑受宠若惊,连忙道:“她们不一定来呢,先不用忙着收拾屋子。”
李绮节笑道:“现在不来,难道下个月还不来?她们真不来,我派人上门请去。”
这话的意思,是等周桃姑生产后,要把李大姐和李二姐全接过来。
周桃姑且惊且喜,眼圈微红。
她当然希望女儿能够常常回家和自己团聚,但李家不是两个女儿的亲娘家啊——而且,就算是亲娘家,家中兄弟妯娌也会嫌弃回家的外嫁女儿。她没改嫁的时候,每次回娘家过节,妯娌们一个个瞪着眼珠子,跟看贼似的守着她们母女,生怕老太太背着人把攒的体己分给她。
李家肯为姐妹两个置办嫁妆,已经仁至义尽,周桃姑不敢奢望太多。
所以李大姐和李二姐出阁时,周桃姑再三叮嘱两个女儿,除非日子过不下去了,否则不要经常回娘家,免得给李家添麻烦。
谁曾想李绮节竟然一点都不介意呢?
还有大郎,也是个好的,不爱计较,和谁都处得来,对她这个继母也很恭敬。
周桃姑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否则怎么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来?
和之前靠自己苦苦支撑的日子一比较,在李家的生活愈显珍贵。
越想越觉得自己幸运,周桃姑鼻尖一算,忍不住哽咽起来。
看到继母的眼泪,李绮节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这还是从前那个爽朗泼辣、敢拿蒲刀砍伤调戏她的浪荡子、因为赌气而几年不拿正眼看自己的周寡妇吗?
果然怀孕的女人性情会大变。
她把哭哭啼啼的周桃姑丢给李乙安慰,径直回到自己房间,当地一座红木金漆镶嵌雪后寒山图大屏风,孙天佑未穿外袍,只着内衫,斜躺在屏风后的罗汉床上,面色阴郁,酒窝里溢满苦涩。
李绮节挥退期期艾艾守在一旁的阿满,脱下绣鞋,紧靠着孙天佑躺下。
孙天佑神色冰冷,没有说话,但仍然下意识把枕头移到她旁边。
李绮节抱着里头塞满绿豆壳的软枕,直接道:“信上说了什么?”
定都在哪儿不是老朱家的内部家务事, 都城的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乎到整个朝堂格局和各方利益分配。皇帝和朝廷一旦南迁,不知有多少豪门世家将随之没落,同时也不知有多少新贵宗族能顺势崛起。随着都城迁移, 朝廷肯定会有明显的政策偏向,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南方和北方各自的经济发展。
北京还是南京?
人文、风水、底蕴、军事地位、交通是否便利,北方世家和南方士人从各种角度论证两个都城的优劣, 引经据典,天天打嘴仗。老百姓们云里雾里,把吃瓜群众的无辜茫然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了劝朱高炽收回成命,政见相悖的各个政党难得冰释前嫌,联名进谏, 希望能够阻止朱高炽迁都。
朱高炽秉性纯善仁爱, 待人宽和, 连两个不服管束、曾多次威胁他太子地位的兄弟都能宽宥, 但这次他却出乎寻常的坚持,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要迁回南京,哪怕是缠绵病榻时,还不忘督促皇太子抓紧迁都事宜, 并下令将北京改为行在。
朝廷南迁, 势在必行。
不论是南京,还是北京,都和瑶江县相隔千里之遥, 所以关于迁都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时,县里人依旧该吃吃,该睡睡,该玩玩,只要不打仗,谁管它都城在南还是在北。
当然,也不是一点影响都没有。
“南方的脂粉和绢布又涨价了。”
孙天佑沐浴过后,散着头发,躺在白底黑花纹诗词瓷枕上,衣襟大敞,露出水迹未干的胸膛,“如果真要迁都,只怕还得涨。”
李绮节柳眉微微上扬,打开一只青釉葫芦形瓷罐,指尖挑起一星半透明的凝状脂膏,在掌心划开,抹在孙天佑额前,用指头轻轻按揉,“依我看,迁都的事成不了。”
朱高炽身体不好,去世得很突然。他在位不足一年,但登基之后的一系列改革颇有成效,及时遏止住先帝穷兵黩武的势头,把重心重新放回经济发展上,改组内阁,极大地缓和内部矛盾,减免赋税,让老百姓能够安心生产。他为政不过短短几个月,但几十年后,朝堂之中还能看出他的政治痕迹。
后世对朱高炽的评价很高,可叹他生前一再坚持,依然没能如愿完成自己的迁都计划。
朱高炽曾在南京生活当年,又笃信儒家教义,不喜战争,自然一心希望能迁回南京。但继位的朱瞻基早年曾随朱棣征战南北,明显更乐意定都北京,所以朱高炽死后,闹得沸沸扬扬的迁都之事很快搁置下来,最后不了了之。
国丧之后,马上又将迎来一次大动荡。
“不管成不成,月初咱们得搬到武昌府去。”孙天佑抓住李绮节的手,轻轻揉捏,“把大伯他们也接去。”
年初闹过几次翻地龙,动静不大,只有几间草棚破屋被震垮,死了几个露宿街头的流民,但地震中大江上游修筑的堤坝垮塌,中下游的村郭城镇一夜之间变成汪洋中的一座座孤岛,出入只能靠船只木筏,百姓流离失所,损失不小。
瑶江县和李家村周围湖泊水泽众多,蓄洪能力强,往年夏秋季长江水量最大的时候,都能安然无恙,暂时没有被洪水围困的危险。可地震并没停歇,短短一个月内,已经震过四五次了,寺里的僧人按星辰轨迹推算,预测下个月还将有几次强度更大的地震,现在县里人心惶惶,家境富足、盘缠充裕的人家已经收拾好行李了。
孙天佑已经提前派人去武昌府打点住所,以前孤身一人,地震对他影响不大,现在他是成家的大官人了,难免要慎重些。
李绮节记得大致的地震带分布图,从瑶江县的地理位置来看,周围一带不在地震带上,虽然年年都有几次小型地震,但危害不大,用不着举家避祸。不过李大伯他们却不这么想,而且周桃姑即将生产,需要一个安稳的环境养胎,就算是为了给李乙和周氏一点心理安慰,这个家也得搬。
反正只住上几个月,等周桃姑顺利生产,坐完月子后再回来就是了。
李大伯和李乙没有多加考虑,爽快应承孙天佑的提议,尤其是李大伯,几乎有些迫不及待——李大伯早就想外出游历一段时日,周氏拦着不许,国丧之后有人上门求亲,周氏正为李昭节相看,李大伯作为一家之主,不能缺席。
现在全家都搬走,周氏还怎么拦他?
因为是走水路,船上仓房空间大,李乙想多带些米粮:“武昌府米价几何?菜价几何?”
孙天佑笑道:“不敢让岳父操劳,女婿早已备妥,今年武昌府和县里的米价相差无几,都比去年涨了两成,去那边置办是一样的。倒是菜籽油、芽茶、棉花供不应求,可以顺路多带些过去贩卖。”
又道,“赁的房舍在娘娘殿附近,相去不过百步,岳父闲暇时,可以和岳母一道去殿中摸筷。”
娘娘殿即百子堂,里头供有送子观音,是武昌府香火最旺盛的庙宇之一。殿中供桌上设有大红布袋,布袋中盛放花生、红枣、桂圆、鞋子和筷子,前去上香的妇人拜过观音后,闭眼摸布袋中的物事,如果能摸中筷子,则预示能早生贵子。
武昌府想求子的妇人,必去娘娘殿摸一回筷子,已经怀有身孕的,也愿意去凑个热闹,讨个好兆头。
周桃姑正因为临近产期而忐忑不安,听说孙天佑赁下的房子和娘娘殿相去不远,感激道:“难为你想得周到。”
李乙也满意地点点头,转头和李大伯商量留下哪几个人在家看守房屋。
李绮节发现,李乙的女婿狂热综合症似乎又复发了。不仅复发,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最近不论孙天佑说什么,李乙都不会反对,而且夫妻俩每次回家探亲,李乙都堆着一脸笑出来相迎,其言语之热乎,态度之亲和,差点吓坏在岳父跟前紧张万分的孙天佑。
周氏朝李绮节招手,把她拉到一边,小声道:“等到了武昌府,你陪你娘一块去娘娘殿拜拜。”
李绮节哭笑不得,点头道:“我听伯娘的。”
看她反应平静,没有黯然神伤之意,周氏悄悄松口气。
前不久,孟春芳在煎熬一天一夜后,顺利生下杨天保的嫡长子,而早前已经生产过的杨庆娥生下一个男孩后,立马又怀上一胎,过不久又要临盆。连年事已高的周桃姑都在新婚后老树开花。
唯独身体健康的李绮节一直没有消息。她和孙天佑天□□夕相对,夫妻俩感情很好,竟然始终没有喜信传出,周氏嘴上不说,心里一直替李绮节担忧。
李大伯虽然粗枝大叶,但粗中有细,悄悄暗示孙天佑,夫妻俩年纪还小,来日方长,用不着急着添丁进口。
末了,委婉警告孙天佑,不许动纳妾的念头。
孙天佑无缘无故受李大伯一顿排揎,有苦说不出,只能再三向李大伯保证,他婚前答应过不会纳小,婚后绝对能说到做到,不会出尔反尔。
等安抚好李大伯夫妇,孙天佑立刻找到李绮节,委屈道,“大伯从哪里听来的闲言碎语?房里丫头多了,我都嫌碍眼,怎么可能自讨苦吃?”
李绮节笑而不语。
孙天佑收起玩笑之色,“三娘,你信我吗?”
李绮节轻哼一声,“看你以后的表现再说吧。”
孙天佑脸色微沉,双唇紧抿,神情颇为苦恼,颊边的酒窝皱得深深的。
李绮节哈哈大笑,伸手在孙天佑脸上轻轻戳一下,指尖陷进酒窝的触感非常新鲜,她忍不住多戳几下,“大伯他们不是不信你,只是谣言听多了,难免会多想,所以需要确定一下你的想法。”
孙天佑轻笑一声,捉住李绮节使坏的手指,送到唇边,轻吻一口,“那你呢,你不担心吗?”
“担心有什么用?”
李绮节潇洒地一挥手,“如果你真敢在外边沾花惹草,我立马退位让贤,找个生得更俊俏、更听话、更老实的官人去。”
说完不等孙天佑反应,咯咯笑着跑开。
孙天佑站在原地,目送李绮节跑远,半晌,傻笑着摇摇头,眼里晃荡着闪碎温和的笑意。
“少爷。”
阿满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钻出来,递给孙天佑一封信,“给您的。”
信封上的字体飘逸风流,是杨县令的亲笔。
孙天佑看过信后,脸色铁青,冷笑着把信纸信封撕得粉碎。
阿满不敢吭声。
船从渡口出发后,李乙陪周桃姑在船舱里休息,李昭节、李九冬在房中歇午觉,张十八娘有些晕船,上船后上吐下泻,吃了孙天佑备下的晕船药丸才好些,周氏陪她坐在窗前吹风。
李大伯和李南宣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站在船头甲板上远眺岸边风景。许先生在一旁作陪,顺便当着李大伯的面考校李南宣的学问。许师母待在舱中做针线。
李子恒最近在武昌府应付赛事,说好会到港口接他们下船。
李绮节怕冷,外罩一件松花绿五彩花卉刺绣对襟褙子,下系出炉银绸画裙,在船上走一圈,没找到孙天佑,疑惑道:“上船之后就不见人影,难不成凫水去了?”
阿满悄悄道:“在底下盘货呢。”
李绮节眉尖微蹙:“上船之前不是已经登过账目吗?”
阿满把杨县令来信的事说了,“太太,要不要我找人把那些零碎重新拼好?”
李绮节摇摇头,叹口气,“罢了,等到武昌府之后再说。”
到武昌府时已是傍晚,港口仍旧繁华如织,货物像一座座山包般堆积在码头上。展眼望去,桅杆林立,处处帆墙,岸边灯火通明,倒映在浊黄江水中,恍若流金。
李子恒果然在港口等候,花庆福也来迎李绮节下船。
一家人由舷梯拾级而上,登岸后,改乘马车,到得租赁的宅院前,提前过来安排铺盖行李的进宝和宝珠迎出来,府里已经备好热水酒饭,众人洗漱过后,在庭前吃了顿团圆饭,各自回房歇下。
许先生和师母原本是武昌府人,下船后已经告辞归家,周氏便做主让李南宣和张十八娘住一个院子。
李大伯摇头道:“三郎已经出孝,来年必要下场,以后少不了和同窗好友来往,而且前一阵孟家小四说想把三郎引荐给他的启蒙恩师,看他的意思,很愿意提携三郎,人家来了,总不能不让他去三郎的屋子转转吧?再让张氏和三郎住一个院子,怕是不妥当。”
张氏也不愿和儿子同住一院,自己费钞,在一墙之隔的庵堂里置下一间客房,搬过去单住。
宅院有三进,空房子很多,李绮节和孙天佑单独住一进,李大伯、周氏和李乙、周桃姑共住一进。
李绮节吩咐宝珠:“记得把大姐和二姐的房子收拾出来,免得人来了来不及打扫。”
周桃姑受宠若惊,连忙道:“她们不一定来呢,先不用忙着收拾屋子。”
李绮节笑道:“现在不来,难道下个月还不来?她们真不来,我派人上门请去。”
这话的意思,是等周桃姑生产后,要把李大姐和李二姐全接过来。
周桃姑且惊且喜,眼圈微红。
她当然希望女儿能够常常回家和自己团聚,但李家不是两个女儿的亲娘家啊——而且,就算是亲娘家,家中兄弟妯娌也会嫌弃回家的外嫁女儿。她没改嫁的时候,每次回娘家过节,妯娌们一个个瞪着眼珠子,跟看贼似的守着她们母女,生怕老太太背着人把攒的体己分给她。
李家肯为姐妹两个置办嫁妆,已经仁至义尽,周桃姑不敢奢望太多。
所以李大姐和李二姐出阁时,周桃姑再三叮嘱两个女儿,除非日子过不下去了,否则不要经常回娘家,免得给李家添麻烦。
谁曾想李绮节竟然一点都不介意呢?
还有大郎,也是个好的,不爱计较,和谁都处得来,对她这个继母也很恭敬。
周桃姑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否则怎么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来?
和之前靠自己苦苦支撑的日子一比较,在李家的生活愈显珍贵。
越想越觉得自己幸运,周桃姑鼻尖一算,忍不住哽咽起来。
看到继母的眼泪,李绮节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这还是从前那个爽朗泼辣、敢拿蒲刀砍伤调戏她的浪荡子、因为赌气而几年不拿正眼看自己的周寡妇吗?
果然怀孕的女人性情会大变。
她把哭哭啼啼的周桃姑丢给李乙安慰,径直回到自己房间,当地一座红木金漆镶嵌雪后寒山图大屏风,孙天佑未穿外袍,只着内衫,斜躺在屏风后的罗汉床上,面色阴郁,酒窝里溢满苦涩。
李绮节挥退期期艾艾守在一旁的阿满,脱下绣鞋,紧靠着孙天佑躺下。
孙天佑神色冰冷,没有说话,但仍然下意识把枕头移到她旁边。
李绮节抱着里头塞满绿豆壳的软枕,直接道:“信上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