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我的女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已经有一位学士成了荣华公主读书的献祭品,后来的学士自然多了几分慎重。
新提拔上来的翰林院掌院很有眼色,这位掌院姓孙,孙掌院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帝陛下递交了荣华公主的学习计划。
孙掌院也挺狠,他完全将教导太子的那份教案拿了过来,修修改改递了上去。
太子祁昭的文化课可是非常重的,作为未来的帝王,他总不能连臣下委婉劝诫或者骂人的话都看不懂吧?要知道文人骂人可是含蓄中透着辛辣,一个字看漏了非常丢人的。
太子的课业比那些要考科举的学子还要重三分,就算孙掌院减免了一些学业,这份学习计划也有普通学子苦读的分量。
孙掌院想的挺好,莘莘学子尚需要十年寒窗苦读,以公主殿下的娇贵,恐怕坚持不了多就会放弃了。
这样一来就不是他们翰林院不好好教,而是公主殿下没读书的天赋,重景帝也不会怪罪他们了,对吧?
然后这份精简的计划依旧没有得到重景帝的许可。
因为孙掌院的这份计划里只有诗、礼以及论语,还附带一本女则。
重景帝觉得自己的女儿虽然脾气大了点,但性子是好的,诗肯定是要读的,这是基本的启蒙读物;书也需要看,这毕竟讲的是三皇五帝,他们本就是皇室,皇室子弟都需要读书嘛。
礼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也要读;易嘛,可以作为课外读物,就不算是必修课了。
再加上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孟子,这才算是初期文化课的全部内容。
至于女则?那什么玩意?
他的女儿是天下最尊贵的女子,只要楚朝不倒,只要女儿不谋反,她就算犯了七出,谁又敢真的休公主?
重景帝的想法不可谓不神奇,于是这位新上任的孙掌院也被皇帝陛下削了。
倒霉的孙掌院领了一项新差事,收集并修缮楚书大典。
楚朝之前是唐末,乱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先贤经典都已经失散,不少图书都损毁在战乱中了。
如今楚朝开国快四十年,也算是国运稳定了,外御番夷,内治经济,接下来当然要开始文治了,所以重景帝就让孙掌院带着几个人离开京城,开始了全天下搜集图书的工作。
这工作听着挺好听,名目也很高大上,但是先期搜集图书却是一个苦差事。
可怜孙掌院已经六十多岁了,还需要游遍天下,搜集图书,最后还需要编纂成册……
估计有生之年都要耗费在这上面了。
连着削了两个掌院,第三个掌院姓张。
张掌院这次是老老实实地按照皇帝陛下的来,既然重景帝打算将女儿当儿子养,那他们就催眠自己眼前这位公主是皇子,一切都按照皇子的规格来!
于是在荣华公主开始读书的时候,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朝臣眼中麻烦的代名词。
好在荣华公主虽然读书读的两眼发懵,可还是咬着牙读下来了。
宫中只有她和太子,荣华公主没有对比对象,再被自家父皇拿出来的太子兄长的课业本子一打击,她就只能继续发奋读书了,不管那些圣人文章有没有读懂,好歹是会背了,也能解释其中的意思。
荣华公主认真读书这件事多少为她挽回了一点印象分,可是从朝臣的角度讲,公主殿下学业有成,不输男儿,那将来找驸马……哎,那驸马的日子可就苦了。
家中老爷们提起公主都是一副慎重摇头的样子,传到内院,朝臣命妇自然对这位公主殿下有些敬谢不敏的感觉了。
更何况荣华公主很少露面,除了新年诸命妇入宫朝见太皇太后时能远远见到公主一面,其他再无了解荣华公主的渠道,天长日久,在荣华公主不知道的情况下,她已经成了外命妇口中不好招惹的代名词了。
即便前些日子她开了几次花会,可她当时忧心太子的婚事,心情沉郁,每次出席的时间也不长,邀请的人家不算多,来参加花会的女郎回家一禀报,都说公主威仪甚重,不愧是天家女郎。
所以此刻看到荣华公主突然松了口气,甚至还如释重负的样子,卢沫儿不可避免地同样笑了起来。
这一刻,她突然觉得,即便尊贵如公主,也是会有觉得麻烦和头疼的时候。
卢沫儿心中升起了几分亲近,恰好荣华公主刚被自家兄长和曾祖母连着削了两顿,脾气正宽和,两人再说话,倒是没了仁寿宫里的虚假和浮夸,多了几分真意。
“临川姑祖母是不是很严格?”
荣华公主小声问卢沫儿。
卢沫儿同样小声回答:“娘总是担心我惹事,实际上我觉得自己很乖。”
荣华公主不无羡慕:“有随时担忧你的娘亲,这是好事,总比我强。”
卢沫儿有些不知所措,皇后几年前病逝了,公主殿下是由重景帝抚养大的,这话她要怎么回答?
不过好在荣华公主也不过随口一句,她伸手拉着卢沫儿往自己的书房走:“你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我书房里有不少书,你没事了可以来读书。”
卢沫儿听后顿时一副受不了的样子:“好殿下,您可饶了我吧,我平时一看到书本子就头疼,若不是父亲逼着,我连诗都读不完。”
荣华公主怔了怔,她歪头:“哎?不需要读吗?”
她眨眨眼:“等等,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要读诗书礼春秋的吗?”
“………………”
卢沫儿仿佛明白了什么,她怜悯地看着公主殿下:“不需要啊,家里请了教书先生,平日里会学几句诗,然后练练琴,再和母亲学计生管家,学学女红和烹食,偶尔和母亲出去上香吃素斋,或者去手帕交的家里坐一坐,虽然不算清闲,但也不会像公主一样……读这么多东西的。”
卢沫儿的话音落下,荣华公主仿佛变成了一尊雕像。
听听,这生活多惬意美好啊!
再想想这几年自己过的日子,简直是……
稳住,稳住,荣华公主虽然心中无比郁卒,可是这些年良好的教养和苛刻的要求还是让她下意识地绷住表情。
于是卢沫儿就看到公主殿下的表情先是凝固成雕像,随即这雕像又活了,嘴角上挑,慢慢扯出了一个还算和煦的笑容。
“这样啊。”公主殿下说:“听着真有趣,你可要好好和我说一说。”
哇……
卢沫儿这一刻衷心佩服荣华公主这份养气的功夫。
她觉得眼前这位公主殿下和传闻中相差甚远,也许并不是那么难相处。
荣华公主和卢沫儿相处的还算不错,两人年岁不大,又单独住在琼华殿,于是就抛开了辈分,互相通了名字。
卢沫儿这才知道荣华公主单名为姽。
“……这倒是个不常见的名。”
姽可以做美好来解释,也可以做诡诈来解释,卢沫儿心里奇怪,面上只做淡淡,生怕说错话。
荣华公主却道:“母后当年起的是婳,最后父皇却定了姽这个字。”
卢沫儿一愣:“原来是陛下圣裁啊。”
荣华公主笑了笑,没再细说,当年重景帝定了姽这个字,皇后还很不乐意,毕竟诡诈并不是什么好意。
不过重景帝却说:“荣华的性子太直,她若真能因姽而多几分精明,倒也是好事。”
皇后这才不说什么了。
卢沫儿看荣华公主避而不谈,就笑着说自己的名:“我名沫儿,家里这一辈从水字旁,我又年纪最小,父亲就偷懒给了个沫。”
荣华公主饶有兴致地说:“你不是行大嘛,怎么还是最末?”
卢沫儿解释说:“按照家族女郎排序,我的确是大娘子,若是单独按照我们二房来算,我是沫儿。”
“哎?你们家是二房?”
荣华公主惊讶地看着卢沫儿。
卢沫儿莞尔,她觉得荣华公主好似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似的,竟然连一些常识都不清楚。
她就细细解释道:“我父亲上面还有一位兄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虽然如今父亲在朝为官,可是在范阳老家那边还是以伯父为尊,伯父才是范阳卢氏的族长。”
虽然楚朝开国四十余年了,然唐时的世家大族依旧盘踞在地方,尽管已经开始式微,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一些人心中,世家贵女可比皇室公主尊贵多了。
当然,这种事自然是没人告诉荣华公主的,此刻她听着卢沫儿讲述世家各脉传承,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卢沫儿讲的是世家传承枝繁叶茂,可、荣华公主听在耳朵里,却想到了世家门阀,累世尊荣,堪为地方豪强,致使政令难通,官员难治。
若一心为公倒也罢了,若是以百姓之财富家族,必会引起民怨。
民怨起而天下乱,如今楚朝立国才四十余载,还远远不是安心的时候。
已经有一位学士成了荣华公主读书的献祭品,后来的学士自然多了几分慎重。
新提拔上来的翰林院掌院很有眼色,这位掌院姓孙,孙掌院走马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皇帝陛下递交了荣华公主的学习计划。
孙掌院也挺狠,他完全将教导太子的那份教案拿了过来,修修改改递了上去。
太子祁昭的文化课可是非常重的,作为未来的帝王,他总不能连臣下委婉劝诫或者骂人的话都看不懂吧?要知道文人骂人可是含蓄中透着辛辣,一个字看漏了非常丢人的。
太子的课业比那些要考科举的学子还要重三分,就算孙掌院减免了一些学业,这份学习计划也有普通学子苦读的分量。
孙掌院想的挺好,莘莘学子尚需要十年寒窗苦读,以公主殿下的娇贵,恐怕坚持不了多就会放弃了。
这样一来就不是他们翰林院不好好教,而是公主殿下没读书的天赋,重景帝也不会怪罪他们了,对吧?
然后这份精简的计划依旧没有得到重景帝的许可。
因为孙掌院的这份计划里只有诗、礼以及论语,还附带一本女则。
重景帝觉得自己的女儿虽然脾气大了点,但性子是好的,诗肯定是要读的,这是基本的启蒙读物;书也需要看,这毕竟讲的是三皇五帝,他们本就是皇室,皇室子弟都需要读书嘛。
礼就更不用说了,这个也要读;易嘛,可以作为课外读物,就不算是必修课了。
再加上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孟子,这才算是初期文化课的全部内容。
至于女则?那什么玩意?
他的女儿是天下最尊贵的女子,只要楚朝不倒,只要女儿不谋反,她就算犯了七出,谁又敢真的休公主?
重景帝的想法不可谓不神奇,于是这位新上任的孙掌院也被皇帝陛下削了。
倒霉的孙掌院领了一项新差事,收集并修缮楚书大典。
楚朝之前是唐末,乱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先贤经典都已经失散,不少图书都损毁在战乱中了。
如今楚朝开国快四十年,也算是国运稳定了,外御番夷,内治经济,接下来当然要开始文治了,所以重景帝就让孙掌院带着几个人离开京城,开始了全天下搜集图书的工作。
这工作听着挺好听,名目也很高大上,但是先期搜集图书却是一个苦差事。
可怜孙掌院已经六十多岁了,还需要游遍天下,搜集图书,最后还需要编纂成册……
估计有生之年都要耗费在这上面了。
连着削了两个掌院,第三个掌院姓张。
张掌院这次是老老实实地按照皇帝陛下的来,既然重景帝打算将女儿当儿子养,那他们就催眠自己眼前这位公主是皇子,一切都按照皇子的规格来!
于是在荣华公主开始读书的时候,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朝臣眼中麻烦的代名词。
好在荣华公主虽然读书读的两眼发懵,可还是咬着牙读下来了。
宫中只有她和太子,荣华公主没有对比对象,再被自家父皇拿出来的太子兄长的课业本子一打击,她就只能继续发奋读书了,不管那些圣人文章有没有读懂,好歹是会背了,也能解释其中的意思。
荣华公主认真读书这件事多少为她挽回了一点印象分,可是从朝臣的角度讲,公主殿下学业有成,不输男儿,那将来找驸马……哎,那驸马的日子可就苦了。
家中老爷们提起公主都是一副慎重摇头的样子,传到内院,朝臣命妇自然对这位公主殿下有些敬谢不敏的感觉了。
更何况荣华公主很少露面,除了新年诸命妇入宫朝见太皇太后时能远远见到公主一面,其他再无了解荣华公主的渠道,天长日久,在荣华公主不知道的情况下,她已经成了外命妇口中不好招惹的代名词了。
即便前些日子她开了几次花会,可她当时忧心太子的婚事,心情沉郁,每次出席的时间也不长,邀请的人家不算多,来参加花会的女郎回家一禀报,都说公主威仪甚重,不愧是天家女郎。
所以此刻看到荣华公主突然松了口气,甚至还如释重负的样子,卢沫儿不可避免地同样笑了起来。
这一刻,她突然觉得,即便尊贵如公主,也是会有觉得麻烦和头疼的时候。
卢沫儿心中升起了几分亲近,恰好荣华公主刚被自家兄长和曾祖母连着削了两顿,脾气正宽和,两人再说话,倒是没了仁寿宫里的虚假和浮夸,多了几分真意。
“临川姑祖母是不是很严格?”
荣华公主小声问卢沫儿。
卢沫儿同样小声回答:“娘总是担心我惹事,实际上我觉得自己很乖。”
荣华公主不无羡慕:“有随时担忧你的娘亲,这是好事,总比我强。”
卢沫儿有些不知所措,皇后几年前病逝了,公主殿下是由重景帝抚养大的,这话她要怎么回答?
不过好在荣华公主也不过随口一句,她伸手拉着卢沫儿往自己的书房走:“你平时在家都做些什么?我书房里有不少书,你没事了可以来读书。”
卢沫儿听后顿时一副受不了的样子:“好殿下,您可饶了我吧,我平时一看到书本子就头疼,若不是父亲逼着,我连诗都读不完。”
荣华公主怔了怔,她歪头:“哎?不需要读吗?”
她眨眨眼:“等等,难道不是每个人都要读诗书礼春秋的吗?”
“………………”
卢沫儿仿佛明白了什么,她怜悯地看着公主殿下:“不需要啊,家里请了教书先生,平日里会学几句诗,然后练练琴,再和母亲学计生管家,学学女红和烹食,偶尔和母亲出去上香吃素斋,或者去手帕交的家里坐一坐,虽然不算清闲,但也不会像公主一样……读这么多东西的。”
卢沫儿的话音落下,荣华公主仿佛变成了一尊雕像。
听听,这生活多惬意美好啊!
再想想这几年自己过的日子,简直是……
稳住,稳住,荣华公主虽然心中无比郁卒,可是这些年良好的教养和苛刻的要求还是让她下意识地绷住表情。
于是卢沫儿就看到公主殿下的表情先是凝固成雕像,随即这雕像又活了,嘴角上挑,慢慢扯出了一个还算和煦的笑容。
“这样啊。”公主殿下说:“听着真有趣,你可要好好和我说一说。”
哇……
卢沫儿这一刻衷心佩服荣华公主这份养气的功夫。
她觉得眼前这位公主殿下和传闻中相差甚远,也许并不是那么难相处。
荣华公主和卢沫儿相处的还算不错,两人年岁不大,又单独住在琼华殿,于是就抛开了辈分,互相通了名字。
卢沫儿这才知道荣华公主单名为姽。
“……这倒是个不常见的名。”
姽可以做美好来解释,也可以做诡诈来解释,卢沫儿心里奇怪,面上只做淡淡,生怕说错话。
荣华公主却道:“母后当年起的是婳,最后父皇却定了姽这个字。”
卢沫儿一愣:“原来是陛下圣裁啊。”
荣华公主笑了笑,没再细说,当年重景帝定了姽这个字,皇后还很不乐意,毕竟诡诈并不是什么好意。
不过重景帝却说:“荣华的性子太直,她若真能因姽而多几分精明,倒也是好事。”
皇后这才不说什么了。
卢沫儿看荣华公主避而不谈,就笑着说自己的名:“我名沫儿,家里这一辈从水字旁,我又年纪最小,父亲就偷懒给了个沫。”
荣华公主饶有兴致地说:“你不是行大嘛,怎么还是最末?”
卢沫儿解释说:“按照家族女郎排序,我的确是大娘子,若是单独按照我们二房来算,我是沫儿。”
“哎?你们家是二房?”
荣华公主惊讶地看着卢沫儿。
卢沫儿莞尔,她觉得荣华公主好似生活在另一个世界似的,竟然连一些常识都不清楚。
她就细细解释道:“我父亲上面还有一位兄长,下面还有两个弟弟,虽然如今父亲在朝为官,可是在范阳老家那边还是以伯父为尊,伯父才是范阳卢氏的族长。”
虽然楚朝开国四十余年了,然唐时的世家大族依旧盘踞在地方,尽管已经开始式微,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一些人心中,世家贵女可比皇室公主尊贵多了。
当然,这种事自然是没人告诉荣华公主的,此刻她听着卢沫儿讲述世家各脉传承,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卢沫儿讲的是世家传承枝繁叶茂,可、荣华公主听在耳朵里,却想到了世家门阀,累世尊荣,堪为地方豪强,致使政令难通,官员难治。
若一心为公倒也罢了,若是以百姓之财富家族,必会引起民怨。
民怨起而天下乱,如今楚朝立国才四十余载,还远远不是安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