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灾难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地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还极其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做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他唯一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刘德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倘佯。”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祷的唯一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但结果让他很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他知道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

    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

    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选择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觉寺。在寺里,他从事着类似长工的工作,他突然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还能结婚(元代),如果钱多还可以去开当铺。

    但他们也需要人给他们打杂,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这些活自然而然地由刚进庙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朱重八一直忍耐着。然而除了要做这些粗活外,他还要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长明灯)。即使这样,他还是经常挨骂,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时候,他还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独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与自己相处了十余年的父母。

    他已经很知足了,他能吃饱饭,这就够了,不是吗?

    然而命运似乎要锻炼他的意志,他入寺仅五十余天后,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

    所谓化缘就是讨饭,我们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头禅就是:悟空,你去化些斋来。用俗话来说就是:悟空,你去讨点饭来。我曾经考察过化缘这个问题,发现朱重八同志连化缘也被人欺负。由于和尚多,往往对化缘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点,就指派领导的亲戚去,哪些地方穷,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反正饿死也该,谁让你是朱重八。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点是在淮西和河南,这里也是饥荒的主要地带,谁能化给他呢?

    然而,就从这里开始,命运之神向他微笑。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没有顺风车可搭,是名副其实的旅行。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挨家挨户,山栖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考验,因为他面对的往往只是白眼、冷嘲热讽,对朱重八来说,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自尊,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最后的保护。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但朱重八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长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朱重八毫无疑问是后一种。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穷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最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最脆弱的地方变成了最强大的力量的来源。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朱重八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时,他仔细地回忆了这个他待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这里得到的和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也许我还会回来的,朱重八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