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泰山之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武忍不住掩嘴窃笑,心说这两日小姐有心事,总是食欲不振,今个儿中午闻见烩羊羹的香气,动了胃口,这才勉强地饮了一碗,谁知好死不死的,满桌子几十道菜,卓公子却单单用它来做比方,虽说定是无心之举,但这也太巧了,难怪小姐生这么大的气儿…...
小武见小姐已经快把那棵花树给踢残了,于是忙劝慰说道:“卓公子又不知道小姐躲在帘后,更不知道小姐今日食用了这道烩羊羹……”
小武“烩羊羹”三个字刚一出口,韩珂便又作势欲呕,吓得小武赶紧闭口,帮她抚了两下心口,又转移话题说道:“这卓公子不费一兵一卒,就烧光了几万元军,真是个了不得的大英雄。不过这几万人一把火就烧没了,那场景想想还真是惨的很,卓公子说起来倒是面不改色,可你看却把英远少爷他们几个给吓得面无人色了,嘻嘻。”
韩珂没好气儿地白了小武一眼,斥道:“死丫头,竟敢笑话我哥哥,我看你这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啊!”
“小姐饶命!可千万不要说出去啊!”小武假作害怕。
韩珂见状,鼻子一哼,不置可否,旋即又忍不住噗哧一笑,说道:“嘻嘻,大哥他们可都是读书之人,这往日里看见厨子劏鸡都能吓得发抖,更莫说这等大场面了。”
小武闻言点头,接着又摇头道:“我看这和读不读书倒是没太大相干,多是心性所定,否则卓公子和那吴公子都是读书人,为何人家就不怕呢?”
“呼呼!那死家伙是从山里蹦出来的,胆子大的很,进了梅城之后,逮谁骂谁,连马大公爷都要登门请罪,这种不知死活的家伙,你说他还会怕什么!再者说了,这些都是他自己说的,谁又知是真是假,反正他向来喜欢吹嘘,所以本姑娘是不大信的!”韩珂没好气儿地说道,一脸对卓飞的不屑。
小武撇了撇嘴,对自家小姐的言不由衷很是不以为然,想了想,又说道:“我看卓公子师徒倒不像是喜欢吹嘘之人……对了,小姐,昨日将士回城之时,我看见东城营那位姓谢的火长也在出征之列,不如咱们哪天请他过来详细地问问此战的经过可好?”
韩珂闻言,觉得小武的建议很有些道理,于是赞同道:“如此也好,正所谓兼听则明,咱们找旁人问问,看他是不是在自吹自擂!走,咱俩再去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转回宴客大厅之上,话说韩老太爷不胜酒力,早已经被下人扶下战场歇息去了,而众人仍在频频劝饮,卓飞盛情难却之下,已经颇有些吃不消了,好在王挫顶用,帮他挡下了不少酒,否则的话,他恐怕也要马上步了吴天的后尘。
韩林甫望着已有八分醉意的卓飞,微微一笑,掂起酒杯,忽然言道:“卓贤侄,来来来,叔父再敬你一杯,今日叔父有一事请教于你,不知贤侄可否为叔父解惑?”
卓飞见未来老泰山忽然郑重其事起来,于是也不敢怠慢,忙掂杯还礼,一饮而尽,又正色言道:“韩叔父有事尽管问便是了,小侄一定言无不尽。”
韩林甫点了点头,说道:“好,好……其实叔父是想问问你,这成立清议司一事,可还有着落?”
卓飞闻言,猛地清醒了少许,若有所思地望着面前的未来老泰山,默然不语。
韩林甫本是一副随口问问的模样儿,可是见卓飞久久不语,不由得渐渐有些着急起来,又问道:“贤侄,该不会是清议司之事又横生枝节了吧?”
卓飞见状,恍然大悟,暗想道:难怪,难怪了,我这未来的老泰山往日里总是一副古板迂腐的模样儿,可今日他却大反常态,原来他是在乎这个东西啊!
卓飞眼珠子一转,突作尴尬之色,说道:“唉,不瞒韩叔父说,小侄建议成立清议司,本是想以此清议司为言道,博采众听,纠察政令。虽然清议司只有参议之权,但凡事只要有人敢议,便可为官者之镜也。只要清议司定为成例,这日后不管是谁为官,恐怕都不得不顾忌一二,再难以一意孤行矣!”
“正是,正是!叔父也以为贤侄这道建言,实是神来一笔,令人刮目相看也!”韩林甫颌首赞同,不吝赞美。
卓飞很是受用,不过还是装作为难地说道:“叔父果然是远见卓识之人,只可惜当今朝上的衮衮诸公并不做如此想,更有一方大吏以乱政之名污我,所言句句诛心,实令小侄不得不顾忌……”
“混账!真是混账!贤侄事事为公,忠心可鉴日月,何人竟敢信口胡言,真是卑鄙小人!”韩林甫拍案大怒,直把同桌的韩府族人都吓了一大跳。
“韩叔父慎言!慎言!”
韩林甫被卓飞按回座位,可怒气依然不消,又愤愤言道:“天下已糜,国势如槁,然尸位素餐者仍重,只知抱残守旧,却不思改往日之弊而奋起,试问,如此下去,吾辈又该以何物扫尽颓势?又该以何物退敌复我故土哉!”
我擦!真没想到,我这古板的老泰山竟然还是个改革派的愤青!是我新政的坚定拥护者!我说您老这人还真是有够矛盾的啊!
卓飞腹诽了一句,又说道:“韩叔父所言甚是,只是小侄执掌一州,行事之时生怕行差踏错,与人诟病,实在是有难言之隐,是以,这清议司之事方才拖延了下来……”
韩林甫一听这话,更是急了,责怪道:“贤侄,不是叔父说你,你以稚龄而蒙皇恩,执掌一州,这小心行事也是对的,可是,这男儿有所为有所不为,蛇鼠小人的毁谤之言你理他作甚,这公道自在人内心,只要持身端正,又怕他何来!贤侄实在是太过于小心了,似你这般畏首畏尾的,又如何能成就功业!”
唔,尼玛,合着担责任的不是你,当然可以大说便宜话了!
卓飞对自己这个老泰山实在是有些无语,其实清议司是一定要成立的,这是新政的关键,而卓飞此刻也不过是在故意地逗逗他罢了,毕竟卖人情也是有学问的,若让对方觉得你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话,那人家又怎么可能很盛你的情呢!
“叔父教训的是,只不过……只不过人言终是可畏……除了梅州之外,其他州府的官员对成立清议司之举多有不满,而本路的士子文人似乎也对此事褒贬不一,以至于公爷他老人家如今颇有些犹豫不决……唔,您老看,是不是该暂缓一二……”
“哼!皆是因私利而盲之辈!”韩林甫怒斥一声,缓了口气,又说道:“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韩林甫忽然冒出一段颇为晦涩的话,差点让卓飞当场出丑,不过好在卓飞穿越之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这古文功力已然大涨,而且他以前也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段典故的白话文版本,所以这才勉强听懂了韩林甫在说什么。
其实韩林甫的这段话,是讲述《左传?子产不毁乡校》的这个典故,大概意思就是说:郑国人素来有到乡校里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的习惯。郑国大夫然明便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而子产却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只听说过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却没听说过依权仗势可以防止怨恨的。想要以权势来很快地制止这些议论很容易,然而那样做就会像堵塞河流一样,一旦河水积高,最终导致大决口时所造成的伤害必然会很多,那时我是无法挽救的;倒不如我们先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为好。”于是然明又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就大事。而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像您所说的这样做了,那恐怕我们郑国从此之后就真的有了依靠,这又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的好事呢?”后来,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到:“照这些话看来,人们都说子产不仁,这我是不相信的。”
卓飞好不容易搞明白了老泰山的意思,心中忍不住钦佩起来,因为老泰山挑出来的这个典故,还真就是成立清议司是善政的最好佐证,老泰山真乃饱学之士也……
韩林甫见卓飞露出深思状,于是又说道:“子产不毁乡校,善莫大焉,此为圣贤之断语。贤侄成立清议司之举,与郑人乡校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既是善政,便当施行果决,又岂能惧于人言而不前哉!贤侄莫怕,明日叔父便邀本城的宿老名儒与后生才俊一同上书请立清议司,吾倒要看看谁敢以污言蔑我!”
老泰山威武!
卓飞望着拍案而起,脸色冷峻,不怒自威的老泰山,还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话说平日还真没看出来,咱这老泰山看似文弱迂腐,竟也有如此霸气哉!唔,珂妹也颇有霸气,原来是随根儿啊!
不得不承认,春秋时期的乡校,还真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只要是自由民,便可纵谈政治,而无须忌口。但是春秋时期的乡校和人家古希腊、罗马的情形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的,因为乡校和卓飞要成立的清议司一样,都只有议政权,而不能参政权,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不管怎样,在我国阶级森严政治专制的传统之下,郑人的乡校,等于是开了一个让百姓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议论政治的口子,而施政者还有意识地从中吸取民意,纠正自己政令的偏颇之处,这真是需要极大的胸襟和气魄的,而这种胸襟和气魄在后面足足两千多年的时光里,也没有几位皇帝,几个朝代能做的到……
子产说的很对,统治者可以用高压手段来迫使百姓保持沉默,但却永远无法使人们不在心里进行评判,更无法去左右人心的向背。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人人心中其实都有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他们看重的是统治者的施政实绩,而不是统治者的夸夸其谈,百姓的议论呼声,其实是统治者最好的镜子,只要能善加利用,或者说是真正的尊重,那天下何能不大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真能做到的,世间又有几人?
“小侄受教了!想吾知国难而出山,本存回天之志,后蒙公爷器重,献策新政,不为私利,只为剜疮强身以抗鞑虏,只为复我河山还万民太平乐土,今遇小难,又岂可因此而裹足不前,千年前的古人尚知此政大善,难道本路的饱学之士尚不如古人乎!”
卓飞说道此处,拍案而起,神情果决,显然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韩林甫大喜,正要说话,却见卓飞举起一杯酒,对着自己说道:“韩叔父身为本州饱学名儒,素有名望,更难得的是您老持身秉正,嫉恶如仇,小侄钦佩,先干为敬……”
卓飞仰头饮下杯中酒,又言道:“而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小侄以为,韩叔父断断不可再枯守家中而碌碌无为也!”
韩林甫一愣,茫然到:“贤侄的意思是说……”
小武忍不住掩嘴窃笑,心说这两日小姐有心事,总是食欲不振,今个儿中午闻见烩羊羹的香气,动了胃口,这才勉强地饮了一碗,谁知好死不死的,满桌子几十道菜,卓公子却单单用它来做比方,虽说定是无心之举,但这也太巧了,难怪小姐生这么大的气儿…...
小武见小姐已经快把那棵花树给踢残了,于是忙劝慰说道:“卓公子又不知道小姐躲在帘后,更不知道小姐今日食用了这道烩羊羹……”
小武“烩羊羹”三个字刚一出口,韩珂便又作势欲呕,吓得小武赶紧闭口,帮她抚了两下心口,又转移话题说道:“这卓公子不费一兵一卒,就烧光了几万元军,真是个了不得的大英雄。不过这几万人一把火就烧没了,那场景想想还真是惨的很,卓公子说起来倒是面不改色,可你看却把英远少爷他们几个给吓得面无人色了,嘻嘻。”
韩珂没好气儿地白了小武一眼,斥道:“死丫头,竟敢笑话我哥哥,我看你这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啊!”
“小姐饶命!可千万不要说出去啊!”小武假作害怕。
韩珂见状,鼻子一哼,不置可否,旋即又忍不住噗哧一笑,说道:“嘻嘻,大哥他们可都是读书之人,这往日里看见厨子劏鸡都能吓得发抖,更莫说这等大场面了。”
小武闻言点头,接着又摇头道:“我看这和读不读书倒是没太大相干,多是心性所定,否则卓公子和那吴公子都是读书人,为何人家就不怕呢?”
“呼呼!那死家伙是从山里蹦出来的,胆子大的很,进了梅城之后,逮谁骂谁,连马大公爷都要登门请罪,这种不知死活的家伙,你说他还会怕什么!再者说了,这些都是他自己说的,谁又知是真是假,反正他向来喜欢吹嘘,所以本姑娘是不大信的!”韩珂没好气儿地说道,一脸对卓飞的不屑。
小武撇了撇嘴,对自家小姐的言不由衷很是不以为然,想了想,又说道:“我看卓公子师徒倒不像是喜欢吹嘘之人……对了,小姐,昨日将士回城之时,我看见东城营那位姓谢的火长也在出征之列,不如咱们哪天请他过来详细地问问此战的经过可好?”
韩珂闻言,觉得小武的建议很有些道理,于是赞同道:“如此也好,正所谓兼听则明,咱们找旁人问问,看他是不是在自吹自擂!走,咱俩再去听听他们说些什么!”
转回宴客大厅之上,话说韩老太爷不胜酒力,早已经被下人扶下战场歇息去了,而众人仍在频频劝饮,卓飞盛情难却之下,已经颇有些吃不消了,好在王挫顶用,帮他挡下了不少酒,否则的话,他恐怕也要马上步了吴天的后尘。
韩林甫望着已有八分醉意的卓飞,微微一笑,掂起酒杯,忽然言道:“卓贤侄,来来来,叔父再敬你一杯,今日叔父有一事请教于你,不知贤侄可否为叔父解惑?”
卓飞见未来老泰山忽然郑重其事起来,于是也不敢怠慢,忙掂杯还礼,一饮而尽,又正色言道:“韩叔父有事尽管问便是了,小侄一定言无不尽。”
韩林甫点了点头,说道:“好,好……其实叔父是想问问你,这成立清议司一事,可还有着落?”
卓飞闻言,猛地清醒了少许,若有所思地望着面前的未来老泰山,默然不语。
韩林甫本是一副随口问问的模样儿,可是见卓飞久久不语,不由得渐渐有些着急起来,又问道:“贤侄,该不会是清议司之事又横生枝节了吧?”
卓飞见状,恍然大悟,暗想道:难怪,难怪了,我这未来的老泰山往日里总是一副古板迂腐的模样儿,可今日他却大反常态,原来他是在乎这个东西啊!
卓飞眼珠子一转,突作尴尬之色,说道:“唉,不瞒韩叔父说,小侄建议成立清议司,本是想以此清议司为言道,博采众听,纠察政令。虽然清议司只有参议之权,但凡事只要有人敢议,便可为官者之镜也。只要清议司定为成例,这日后不管是谁为官,恐怕都不得不顾忌一二,再难以一意孤行矣!”
“正是,正是!叔父也以为贤侄这道建言,实是神来一笔,令人刮目相看也!”韩林甫颌首赞同,不吝赞美。
卓飞很是受用,不过还是装作为难地说道:“叔父果然是远见卓识之人,只可惜当今朝上的衮衮诸公并不做如此想,更有一方大吏以乱政之名污我,所言句句诛心,实令小侄不得不顾忌……”
“混账!真是混账!贤侄事事为公,忠心可鉴日月,何人竟敢信口胡言,真是卑鄙小人!”韩林甫拍案大怒,直把同桌的韩府族人都吓了一大跳。
“韩叔父慎言!慎言!”
韩林甫被卓飞按回座位,可怒气依然不消,又愤愤言道:“天下已糜,国势如槁,然尸位素餐者仍重,只知抱残守旧,却不思改往日之弊而奋起,试问,如此下去,吾辈又该以何物扫尽颓势?又该以何物退敌复我故土哉!”
我擦!真没想到,我这古板的老泰山竟然还是个改革派的愤青!是我新政的坚定拥护者!我说您老这人还真是有够矛盾的啊!
卓飞腹诽了一句,又说道:“韩叔父所言甚是,只是小侄执掌一州,行事之时生怕行差踏错,与人诟病,实在是有难言之隐,是以,这清议司之事方才拖延了下来……”
韩林甫一听这话,更是急了,责怪道:“贤侄,不是叔父说你,你以稚龄而蒙皇恩,执掌一州,这小心行事也是对的,可是,这男儿有所为有所不为,蛇鼠小人的毁谤之言你理他作甚,这公道自在人内心,只要持身端正,又怕他何来!贤侄实在是太过于小心了,似你这般畏首畏尾的,又如何能成就功业!”
唔,尼玛,合着担责任的不是你,当然可以大说便宜话了!
卓飞对自己这个老泰山实在是有些无语,其实清议司是一定要成立的,这是新政的关键,而卓飞此刻也不过是在故意地逗逗他罢了,毕竟卖人情也是有学问的,若让对方觉得你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的话,那人家又怎么可能很盛你的情呢!
“叔父教训的是,只不过……只不过人言终是可畏……除了梅州之外,其他州府的官员对成立清议司之举多有不满,而本路的士子文人似乎也对此事褒贬不一,以至于公爷他老人家如今颇有些犹豫不决……唔,您老看,是不是该暂缓一二……”
“哼!皆是因私利而盲之辈!”韩林甫怒斥一声,缓了口气,又说道:“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韩林甫忽然冒出一段颇为晦涩的话,差点让卓飞当场出丑,不过好在卓飞穿越之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这古文功力已然大涨,而且他以前也曾在书上看到过这段典故的白话文版本,所以这才勉强听懂了韩林甫在说什么。
其实韩林甫的这段话,是讲述《左传?子产不毁乡校》的这个典故,大概意思就是说:郑国人素来有到乡校里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的习惯。郑国大夫然明便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而子产却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只听说过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却没听说过依权仗势可以防止怨恨的。想要以权势来很快地制止这些议论很容易,然而那样做就会像堵塞河流一样,一旦河水积高,最终导致大决口时所造成的伤害必然会很多,那时我是无法挽救的;倒不如我们先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为好。”于是然明又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就大事。而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像您所说的这样做了,那恐怕我们郑国从此之后就真的有了依靠,这又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的好事呢?”后来,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到:“照这些话看来,人们都说子产不仁,这我是不相信的。”
卓飞好不容易搞明白了老泰山的意思,心中忍不住钦佩起来,因为老泰山挑出来的这个典故,还真就是成立清议司是善政的最好佐证,老泰山真乃饱学之士也……
韩林甫见卓飞露出深思状,于是又说道:“子产不毁乡校,善莫大焉,此为圣贤之断语。贤侄成立清议司之举,与郑人乡校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既是善政,便当施行果决,又岂能惧于人言而不前哉!贤侄莫怕,明日叔父便邀本城的宿老名儒与后生才俊一同上书请立清议司,吾倒要看看谁敢以污言蔑我!”
老泰山威武!
卓飞望着拍案而起,脸色冷峻,不怒自威的老泰山,还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话说平日还真没看出来,咱这老泰山看似文弱迂腐,竟也有如此霸气哉!唔,珂妹也颇有霸气,原来是随根儿啊!
不得不承认,春秋时期的乡校,还真是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只要是自由民,便可纵谈政治,而无须忌口。但是春秋时期的乡校和人家古希腊、罗马的情形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的,因为乡校和卓飞要成立的清议司一样,都只有议政权,而不能参政权,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不管怎样,在我国阶级森严政治专制的传统之下,郑人的乡校,等于是开了一个让百姓能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议论政治的口子,而施政者还有意识地从中吸取民意,纠正自己政令的偏颇之处,这真是需要极大的胸襟和气魄的,而这种胸襟和气魄在后面足足两千多年的时光里,也没有几位皇帝,几个朝代能做的到……
子产说的很对,统治者可以用高压手段来迫使百姓保持沉默,但却永远无法使人们不在心里进行评判,更无法去左右人心的向背。老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人人心中其实都有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他们看重的是统治者的施政实绩,而不是统治者的夸夸其谈,百姓的议论呼声,其实是统治者最好的镜子,只要能善加利用,或者说是真正的尊重,那天下何能不大治?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真能做到的,世间又有几人?
“小侄受教了!想吾知国难而出山,本存回天之志,后蒙公爷器重,献策新政,不为私利,只为剜疮强身以抗鞑虏,只为复我河山还万民太平乐土,今遇小难,又岂可因此而裹足不前,千年前的古人尚知此政大善,难道本路的饱学之士尚不如古人乎!”
卓飞说道此处,拍案而起,神情果决,显然是已经下定了决心。
韩林甫大喜,正要说话,却见卓飞举起一杯酒,对着自己说道:“韩叔父身为本州饱学名儒,素有名望,更难得的是您老持身秉正,嫉恶如仇,小侄钦佩,先干为敬……”
卓飞仰头饮下杯中酒,又言道:“而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小侄以为,韩叔父断断不可再枯守家中而碌碌无为也!”
韩林甫一愣,茫然到:“贤侄的意思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