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歌鹿鸣 > 第17章 交趾

第17章 交趾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此而不诛,兵则奚用?”

    ********************

    次日瑈璇回到家,见门口站着朱瞻基,心中一喜拍手笑道:“还当今天见不到你了呢!”

    朱瞻基笑笑:“皇祖父旅途疲乏,早早歇息了。我就溜出来了。”

    此时的蒙古,分裂成三部分。鞑靼即原来的蒙古皇室在东,瓦剌便是西蒙古,南面的是兀良哈三卫。鞑靼和瓦剌不断地掳掠边境,甚至杀害大明使臣,永乐帝几次亲征,终于把鞑靼打成了沙漠游民,把瓦剌打得服服帖帖,称臣朝贡。

    如此北疆暂时平定,永乐帝自北京回到京城,今日才到。瑈璇知道朱瞻基要去接驾只当会很晚,不想这么早就结束了。

    朱瞻基没说的是,今天父亲朱高炽迎驾不知怎么来晚了,皇祖父等了一会儿,有些不大高兴。一行人闷闷地回宫,不一会儿就让自己和父亲一起退下了。朱瞻基觉得不是多大事,皇祖父不至于见怪,就急急出宫来找瑈璇,并没有多想。

    两人进了瑈璇的小院,垂花门后一截抄手游廊,两边翠竹夹路,中间一条羊肠石子漫的小路,露着点点青色苍苔。石凳石桌,颇为雅洁。锄药端来些点心清茶,朱瞻基毫不客气地便将一碟藕粉桂糖糕吃了,瑈璇看着笑,这接驾一天,估计饿坏了。

    瑈璇进翰林院,母亲并不肯来京,想想还是一个人,便和尹昌隆商量依旧住尹府。尹昌隆知他平日也会有些同年朋友往来,便将西厢隔出,朝西临街另开了个小门可以出入;东面与与尹府依旧相通,日常饮食仍是尹府厨房一并安排。

    瑈璇感激尹昌隆想得周到,晨昏常去谒见领教,当是长辈一样。书笥瑶瑶也总来找瑈璇玩耍,尤其书笥,现在对瑈璇简直是崇拜。

    朱瞻基当然拍手称好,终于有个地方与瑈璇自由自在地玩儿,不用再去奇芳阁蹭地儿了。烟花教坊,皇太孙实在不觉得有什么意思,真不懂怎么那么多人流连。

    瑈璇未等坐稳,急急忙忙地便告诉朱瞻基昨日在秦淮河上碰到汉王,汉王百般考较的事。绘声绘色说完,忧心忡忡地望着好友。

    不想朱瞻基并不在意:“昌乐郡主不错啊,我那些妹妹里就她好玩儿些,其他都像木头人。”

    瑈璇不由生气:“人家担心才告诉你,你的意思没关系?”

    朱瞻基有些诧异:“你担心什么?昌乐郡主不难看,人也不坏。汉王叔倘若向你提亲,是看重你,不是挺好?”拍拍瑈璇,笑道:“你就成我妹夫了,多好!”

    瑈璇气道:“我又不喜欢那个昌乐郡主,怎么娶她?”

    朱瞻基不明白,扎手笑道:“成了亲不就喜欢了?”见瑈璇生气,笑道:“你怎么还象小孩子?早晚要娶妻,娶谁不一样?”

    瑈璇睁大眼睛,惊讶地道:“怎么会一样?”

    朱瞻基笑道:“哎呀,妻子嘛!你又不用天天见,在家老老实实地不惹事就行了呗!”

    瑈璇更加气愤:“你说的轻巧!轮到你自己呢?”

    朱瞻基道:“我母亲也在给我物色太孙妃呢,让我看了不少幅画像,我实在觉得都差不多。”

    瑈璇呆了呆,见朱瞻基说得平常,不由笑出来:“都差不多?”

    朱瞻基老老实实地道:“母亲说这个厚道那个灵巧什么的,我看差不多。我和母亲说了,按她的想法安排就好。”朱瞻基的母亲,便是朱高炽的正妻,如今的太子妃张氏。

    瑈璇轻叹一声,双手支颐,遥望星空,轻声说道:“我不。我一定要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姆妈说,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日也思晚也想,见了面时满心欢喜,不见面时一刻也丢不下,那才是他。” 明澈的双眸映着星光,目光中满是神往。

    朱瞻基笑道:“你呀,又做梦。”想了想又道:“不过昌乐郡主怕虫子,见到我的促织总躲得老远。你不娶她也好,省得到时不让桃叶帅和通州将进门。”

    浩淼的星空,深邃高远。秋日的夜晚有些凉意,庭院寂静唯有叽叽虫鸣。瑈璇掩口叫了几声,虫子们激动起来,争相唱和,很快四周的虫子响成一片。瑈璇不住口地逗弄,朱瞻基看得兴高采烈,两人又嬉笑着玩成一团。

    翌日一早,瑈璇照例到了翰林院。

    明时的翰林院,聚集了最高级的知识分子精英,为朝廷储蓄培养高级人才,也是个人成为重臣的最佳途径。

    侍讲,是为皇帝或太子讲学,充当君王顾问;侍读,掌刊辑经籍,为皇帝太子讲读经史;修撰,负责掌修国史,记载皇帝言行,草拟典礼文稿等。

    瑈璇这个刚入翰林门的正七品编修,则是起草诰敕,修前朝国史,侍讲经筵等,类似现在的实习生。履行职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积累政治能力和经验。

    瑈璇本来担心在翰林院会碰到韩克忠,不想就在二人会试的时候,韩克忠升了监察御史在全国转悠,难得回京城时也是在鸡鸣山麓,不在御道上。瑈璇甘棠都暗暗松了口气。

    刚进门,看到两张熟悉的面孔,是殿试时的读卷官金幼孜和杨荣两位翰林学士。原来这次皇帝回到京城,陪去顺天府的不少官员都随行回来了。

    瑈璇急忙上前行礼,这时甘棠也到了,见了金幼孜杨荣同样一阵惊喜。

    金幼孜是江西人。今年四十九岁,和杨荣同是建文二年庚辰科的进士,比杨荣大四岁,二人关系一直交好。有一次陪永乐帝北征,几人晚上迷路深陷山谷,金幼孜的马鞍坏了,同行的其他人不顾而去,杨荣却一直陪着金幼孜,最后还把自己的马让给他骑。

    脱难之后,二人成为生死之交。

    杨荣则是福建建安人。在福建州学时的老师周斌,洪武十六年进京任国子监司业,并担任当时皇太孙朱允炆的授业老师。周斌任朱允炆的启蒙授业恩师达十一年,病卒后被钦赐匾额“国子先生”。杨荣在建文二年高中,之后立刻被建文帝重用,不少人猜测多少有周斌的原因在内。

    而杨荣本人政治智商过人,朱棣靖难成功自金川门进京城,杨荣上前拽住朱棣的马缰问道:“岂不先谒陵?”一句话点醒朱棣,急忙先去谒孝陵;也从此奠定了杨荣在永乐朝的地位。

    正在寒暄,宫里的内侍忽然来宣,恰是宣这四人。几人互相望望,急忙随着内侍上了奉天殿。

    瑈璇甘棠还是第一次上这金銮殿。听说这奉天殿是靖难大火之后重新建的,规模比洪武建文年间已经小了很多;可二人还是被这重檐叠宇,高阔广大的气势震住,望着殿上黑压压的人群,都有些紧张。

    杨荣含笑低声道:“没事,随在我们后面。”

    四人上殿拜过永乐帝,静待吩咐。瑈璇微移目光,看到朱瞻基侧立在皇帝西首,冲自己悄悄笑了一笑。瑈璇忽然一阵安心,不再似进殿时那么手足无措了。

    却见永乐帝俯身对殿中傲立的一位书生说道:“这便是今科的状元和榜眼。尔想要和谁比试?”

    瑈璇和甘棠听了一怔,望向书生。书生周围还簇拥着几位似随从似仆佣的,都是身材不高,精瘦矮小,面孔黝黑。杨荣此时已经问过了原委,低声向二人解释。

    明太祖时,曾下诏藩属国主要是朝鲜和安南,也仿照大明实行科举。朝鲜安南的士子在本国中进士后,可到应天府参加会试殿试。如果能考到殿试的话。

    这个制度并不算稀奇,唐朝时,就曾有高丽人崔致远在中国科举出仕,还做到了溧水县尉。

    殿上的这位书生是交趾来的,叫阮光耀。本想参加今年的会试,却不知道今科改在了北京考,万里迢迢又少算了路上时间,结果晃到六月才到南京。听说殿试已经结束,不愿意无功而返,便想方设法到礼部申诉。

    礼部尚书吕震见是大老远交趾来的,倒不敢怠慢,奏明永乐帝,今日带着一行人上了奉天殿。

    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自古便是中国的属地。

    史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立了南海,桂林和象郡三个郡,其中象郡,就包括了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七年后即公元前207年,南海郡龙川令赵佗以广州为中心建立割据政权“南越国”,在今越南北方设立交趾和九真二郡。公元前196年,赵佗称臣汉朝。

    越南古代史籍把这“南越国”列入王统,尊赵佗为赵武王,推崇为开国之君。这赵佗是哪里人呢?河北真定人。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平南越,置九郡,并派刺史进行管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政治制度与文化不断传入,该地区“乃稍知言语,渐见礼化”。之后一直至唐代,一直属于中国南部的郡县。

    也就是说,交趾是中国的一个边远地区,长达一千二百年。

    五代时,中原战乱,当地将领吴权效仿中原各个势力割据,也于公元939年自立为王,始有安南国之名。“安南”的名称,来自于唐朝设的安南都护府。

    宋时丁朝丁部领请封宋太祖,之后一直是宋的藩属国。

    元朝时被蒙古人占领了大部分北方地区,但也神奇地安南之国尚存,又竟曾攻入中国,侵占五县。

    明太祖登基后诏谕归还,安南国阳奉阴违,虽然年年朝贡,这五县却一直没有还。明太祖建文帝都没大顾得上,只是与安南恢复了宗主国和藩属国的宗藩关系。安南国当时的国王乃陈氏,所以称为陈朝。

    到得永乐二年,陈朝外戚胡氏称陈氏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拥戴成为国王。永乐帝见来使恭谨,信以为真,便册封其为安南国王,是为胡朝。

    谁知道没多久,陈朝的国王之孙陈天平逃到金陵,向永乐帝哭诉胡氏篡位。永乐帝责问胡氏:“尔为陪臣,屡行篡弑,夺而有之,罪恶滔天,不亡何待!”

    胡氏万万没想到陈天平逃到中国,被永乐帝这样责骂,便答应还王位与陈天平。永乐帝派了广西左副将军都督佥事黄中和大理寺卿薛岩,率五千士兵护送陈天平回安南。没想到胡氏包藏祸心胆大包天,居然在芹站的山路丛林中设埋伏十万,杀掉陈天平,以及部分大明使臣官兵,明军溃败而还。

    这还了得?永乐帝大怒,“推诚容纳,乃为所欺”,拍桌子表示“此而不诛,兵则奚用?”

    永乐四年九月,大明八十万大军(此是号称的数字,史学家分析实际三十万人)抵安南边境。至永乐五年五月打了七个月,拿下二十州全境,活捉胡氏团伙,槛车押回金陵。胡朝这样七年而亡。

    陈朝后人已被胡朝杀光,永乐帝便干脆把安南国改为“交趾布政使司”即大明的行省。设布政使司,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

    瑈璇和甘棠熟读经史,当然对交趾的这些历史熟悉。只是倒还是第一次见到交趾来的人,不由得好奇地打量阮光耀一行。

    到底和中原人形貌不同,阮光耀在一行人中算是个子高的,可也及不上甘棠;面色黝黑倒一群人都差不多,傲慢神态也都一样。

    阮家原是安南国的广南王,世代面南为王,在安南曾算是一方霸主。安南国变为交趾后,阮家没了昔日权柄,但依旧是个大户人家。阮光耀幼读诗书,连中安南的秀才举人,出身富贵又少年得志,不免自诩才子,居然视天朝的状元为囊中之物。见到永乐帝直抱怨会试没赶上,改在北京考为何不诏告安南云云。

    永乐帝见他小觑天朝,言行傲慢,心中不悦却不动声色,三言两语便同意他与今科一甲进士比试。探花景著在顺天府,便叫来了状元榜眼。

    阮光耀望向瑈璇甘棠二人,甘棠高大沉毅,一时倒不敢冒然挑战;瑈璇纤细瘦小,便笑道:“晚生本欲夺魁,自然同状元比。”

    永乐帝望向瑈璇:“陈卿,这交趾的‘才子’说是若赶得上会试,他便是状元了。朕不想大明错失此等人才,意欲考他一考,陈卿可敢与其比试?”

    百官听他‘才子’两字故意说得极重,知道皇帝心中恼怒。的确,这阮光耀自上殿以来就是鼻孔朝天,理当给些教训。

    瑈璇倒没听出来,老老实实地躬身道:“微臣尊旨。”

    永乐帝又看向阮光耀:“朕出题,汝与陈卿各做一篇如何?”

    阮光耀想了想,却道:“题目可否由晚生抽取?”竟然担心皇帝出题作弊。

    永乐帝哼了一声,不答话,微微侧头示意。不一会儿司礼太监海寿捧来四书五经,堆在阮光耀面前。阮光耀果然双目紧闭,摸索着抽出书本,随手翻开指去,又睁眼确认。呈到御案上,《中庸》是“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论语》“吾斯之未能信”,《诗经》“求之不得”。

    永乐帝语带讥讽:“这三道题,尔觉得可以了?”见他颔首认可,便把题目给瑈璇看了。笔墨早已摆好,永乐帝挥挥手,示意二人开始。

    瑈璇不假思索,走到案边已经提笔开始书写,手不停顿恍若龙蛇飞舞,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三篇八股文一挥而就。停笔呈上,侧立一旁。

    阮光耀自负才思敏捷,可是见瑈璇到案边便开始写,竟然不需构思,已经有些吃惊;此时自己一篇未完,他已经三篇结束交卷了,不由得额头冒汗。强自收敛心神,坚持做完,也呈了上去。

    永乐帝示意太监将瑈璇的三篇递给阮光耀,淡淡地道:“尔看看陈卿做得如何?”

    阮光耀刚才便暗想,如此快捷,必定是潦草文章,只要有一点儿差,自己便可笑他;哪怕皇帝找翰林学士评判,也可据理力争。不想永乐帝让自己看,真是绝好机会,当下双手接过,仔细看去。

    中华文明,历时数千年,文化的积淀之厚,岂是尚才开化的安南人可以想象?便是这科举,此时也已近七百年。大明盛世,全国不下百万读书人,童生进秀才淘汰一大部分,每三年再十几万人里出一百多进士,而瑈璇,是这其中的魁首。得要有什么样的才气,才能得此殊荣?

    阮光耀先看到字迹已经一愣,虽然是一笔挥就,可是满篇欧体楷书,瘦硬方正,直似临碑。文章研理入微认题切实,文墨更是幽秀之外大气高华,实在不仅是比自己的好上千万倍,而是自己就没见过如此阳春白雪之文。陈状元看起来纤细文秀,没想到如此胸藏万卷,笔扫千军。

    阮光耀看着看着,双手颤抖,额头汗水涔涔而下。

    永乐帝并不催促,耐心等他看完,淡淡问道:“尔觉得如何?”

    不想阮光耀脖子一梗:“单论文章,是陈状元略胜一筹。不过晚生听闻三场笔试之后,尚需考校骑射,晚生不才,想与陈状元比一比骑射。”

    百官顿时哗然。杨士奇第一个说道:“文举的骑射,并不同武举的骑射比试。不考校高下,不过是看骑马便捷,射箭多寡,能达到礼记规定的基本水平即可。何来比试一说?”

    殿阁大学士杨士奇杨大人,江西泰和人。乃是当朝重臣。建文年间因修《太祖实录》被招至翰林院任编撰,永乐年自翰林院进内阁,学问既高又有卓见,为人恭谨厚道,永乐帝不在时一直与另一重臣蹇义辅佐太子监国,极为永乐帝信任。

    阮光耀昂首道:“状元魁天下,自然要有过人之才,”又看向永乐帝:“晚生不敢强求比试,只要陈状元说一声他骑射不如我,不比也可。”

    甘棠素来沉毅,见阮光耀咄咄逼人,瑈璇踌躇迟疑,却忍不住上前一步愤然道:“我与你比!随你怎么比!”

    阮光耀却只看着永乐帝:“晚生既然与陈状元比了文章,自然骑射也是与陈状元比。难道天朝竟是要中途换人,车轮战吗?”

    永乐帝何等人物,经历过多少风浪,此时却不禁皱眉,望向瑈璇。文武百官,也都看向这瘦弱纤细风吹得破的新科小状元。

    注:安南变为“越南”,是在清朝嘉庆年(公元1804年),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从越裳起家,吞并安南。嘉庆皇帝册封其为越南国王,改国名为越南,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