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1],猛兽不据[2],攫鸟[3]不搏[4]。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盈朘[5]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6],和[7]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8],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不道早已。
注释
[1]螫(shì):毒虫子用毒刺刺人。
[2]据:用爪攫取。
[3]攫(jué)鸟: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如鹰隼。
[4]搏:鹰类用爪击物。
[5]朘(zuī):男孩的生殖器。
[6]嗄:嗓音嘶哑。
[7]和:指阴阳二气和合的状态。
[8]祥:妖怪,福善,这里是贬义,指妖怪,比喻凶祸。
译文
道德淳厚的人,犹如赤子。
毒虫不咬他,猛兽不伤他,凶鸟不搏击他。
他筋骨柔弱但把握东西很牢固。
他虽不知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时常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足所致。
他成天啼哭但嗓音不哑,这是因为元气冲和所致。
明白阴阳两气赋形于物叫常,明白常就叫明。
扰乱自然生长会引起凶祸,心中使气就是逞强。
事物发展到强盛就会转老,这是不符合道的。
不合道很快会死亡。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大德必然符合于道,犹如赤子,天真无邪百害不侵,筋骨柔弱但把握有力,不知阴阳交合但精力充足,元气充盈。这正是自然大道的体现,自然而然,绝不勉强。大德之人,正是明白此阴阳和合之常道,从而做到明白事理,所以顺道而行,清静无为,而绝不逞强去背道而行,扰乱自然生长,逞强妄为,自取灭亡。人的力量很渺小,也不可能胜天。
2.物壮则老,物极必反。这是最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从一面走向另一面。我们需要把握的正是中间这个过程,做到把握分寸,安分守己,适度而行,适可而止,知足知止,自然而为,从而达到不失平衡,免于失败。
3.我们常说要积极进取,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潜在能量,发挥个人作用,这个前提是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遵循其规律而行,否则,再大的努力,也只能是一时的意气逞强,徒劳无功,白费气力。
4.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往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心怀博大无私,心底澄明纯真,做人做事纯粹专一,不为纷繁的世事人事所扰,保持内心如婴儿般的纯正,因为有所不为,所以他们往往有所为,做成了平凡人所不能为的大事。
5.从赤子的天真无邪、精气元气之充盈,好奇心活力无限,精进不止,发展迅速,快乐无边,我们该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就该时常净化内心,回归到赤子的纯粹淳朴之状态,然后重新开始,从而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前人校注
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也。
--河上公
含德之厚者,不犯于物,故无物以损其全也。
--王弼
人之所以至于有形者,由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后有形,有形而后有敌,敌立而伤之者至矣。无心之人,物莫与之敌者,何由伤之?赤子之所以至此者,惟其无心也。--苏辙志,气之率也。心动则气乱,气乱则昏,心不能制,故有悖暴之行。众人皆以气盛者为强,老子独以心能使气为强也。
--司马光
祥,妖怪也,又福善也。此指妖怪之义。知常久之道者,则因自然而不益生,守和柔而不强壮,显则成体,隐则成始,神通自在,变化无穷。不知常久之道者,则欲益生而妄作,是谓妖怪也。欲以心而使气,是谓强壮也。生道无为,岂可益之?冲气自然,岂可使之?道者气也,道体者虚无也,虚无者自然也,自然者无为也,无为者心不动也。内心不动,则外境不入,内外安静则神定气和,神定气和则元气自正,元气自正则五脏流通,五脏流通则精液上应,精液上应则不思五味,五味不思则饥渴不生,饥渴不生则三田自盛,三田自盛则髓坚骨实,返老还元。如此修养,则真道成矣。故善平天下者,亦如平身也。虚静恬淡,无为自然,其德不形,人物自正。是以阴阳和顺,变异不兴,子孙绵绵,享祚无已。
--范应元
益生使气,不能因其自然,日入于刚壮,而老从之,则失其赤子之性矣。
--苏辙
赤子无心,而气不耗。精粹纯一,和之至也。听其天然,常和以合道。心使于气者凡,气使于心者圣。心使气则强,气使心则弱。强者万物壮而老,弱者万物化而生。能弱即道也。实强者也。
--纯阳真人
经典故事
孔子虚心向小孩子请教
有一次,孔子出行,遇到两个小孩儿坐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于是,他就凑了过去。
一个小孩指着太阳说:"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车轮,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一个说:"如果太阳离我们近,那么一定感觉很热。可是早晨太阳看上去虽大,但感觉凉凉的,但到了中午却像个火盆似的,烤得人难受。这不是中午离我们近吗?"二人相持不下,见到孔子,便让他评判一下。孔子哼哼唧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一群鹅在池塘中哇哇叫着戏水。一个小孩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
这小孩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无言以对。
这个小孩就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的圣人,怎么原来你连这些事情也讲不清楚呢?"孔子羞愧难当,赶紧俯下身子对他说:"后生可畏呀!我当拜你为师。"事后,他经常对弟子们说起此事,并感叹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要"不耻下问"。意思是,三个人中,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当自己的老师,所以做人要保持谦虚谨慎,好学求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在这里,大圣人孔子虚心向小孩请教,不仅说明他的虚心,更说明了小孩子的聪明之处,是很多大人所不能及的。这与老子所说的婴儿因为柔软所以坚强,因为精气充足,所以号哭不觉得累,不伤神气是同样的道理。老子以此说明:小孩子正因为不失根本,符合道,所以他更聪明。所以说他"赤子"是含有大道的"厚德"。孔子正是看到了小孩子的这些天真可爱背后的聪明。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孔子就是这样一个能欣赏赤子,自己也不失赤子之心的人,所以最终他能成其大,成为百代所师的大圣人。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1],猛兽不据[2],攫鸟[3]不搏[4]。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盈朘[5]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6],和[7]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8],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
不道早已。
注释
[1]螫(shì):毒虫子用毒刺刺人。
[2]据:用爪攫取。
[3]攫(jué)鸟:用脚爪抓取食物的鸟,如鹰隼。
[4]搏:鹰类用爪击物。
[5]朘(zuī):男孩的生殖器。
[6]嗄:嗓音嘶哑。
[7]和:指阴阳二气和合的状态。
[8]祥:妖怪,福善,这里是贬义,指妖怪,比喻凶祸。
译文
道德淳厚的人,犹如赤子。
毒虫不咬他,猛兽不伤他,凶鸟不搏击他。
他筋骨柔弱但把握东西很牢固。
他虽不知男女交合之事,但小生殖器时常勃起,这是因为精气充足所致。
他成天啼哭但嗓音不哑,这是因为元气冲和所致。
明白阴阳两气赋形于物叫常,明白常就叫明。
扰乱自然生长会引起凶祸,心中使气就是逞强。
事物发展到强盛就会转老,这是不符合道的。
不合道很快会死亡。
解读心得
1.本章说明大德必然符合于道,犹如赤子,天真无邪百害不侵,筋骨柔弱但把握有力,不知阴阳交合但精力充足,元气充盈。这正是自然大道的体现,自然而然,绝不勉强。大德之人,正是明白此阴阳和合之常道,从而做到明白事理,所以顺道而行,清静无为,而绝不逞强去背道而行,扰乱自然生长,逞强妄为,自取灭亡。人的力量很渺小,也不可能胜天。
2.物壮则老,物极必反。这是最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从一面走向另一面。我们需要把握的正是中间这个过程,做到把握分寸,安分守己,适度而行,适可而止,知足知止,自然而为,从而达到不失平衡,免于失败。
3.我们常说要积极进取,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释放潜在能量,发挥个人作用,这个前提是必须顺应事物发展的趋势,遵循其规律而行,否则,再大的努力,也只能是一时的意气逞强,徒劳无功,白费气力。
4.那些成就非凡的人,往往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心怀博大无私,心底澄明纯真,做人做事纯粹专一,不为纷繁的世事人事所扰,保持内心如婴儿般的纯正,因为有所不为,所以他们往往有所为,做成了平凡人所不能为的大事。
5.从赤子的天真无邪、精气元气之充盈,好奇心活力无限,精进不止,发展迅速,快乐无边,我们该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活得轻松快乐,就该时常净化内心,回归到赤子的纯粹淳朴之状态,然后重新开始,从而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前人校注
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也。
--河上公
含德之厚者,不犯于物,故无物以损其全也。
--王弼
人之所以至于有形者,由其有心也。故有心而后有形,有形而后有敌,敌立而伤之者至矣。无心之人,物莫与之敌者,何由伤之?赤子之所以至此者,惟其无心也。--苏辙志,气之率也。心动则气乱,气乱则昏,心不能制,故有悖暴之行。众人皆以气盛者为强,老子独以心能使气为强也。
--司马光
祥,妖怪也,又福善也。此指妖怪之义。知常久之道者,则因自然而不益生,守和柔而不强壮,显则成体,隐则成始,神通自在,变化无穷。不知常久之道者,则欲益生而妄作,是谓妖怪也。欲以心而使气,是谓强壮也。生道无为,岂可益之?冲气自然,岂可使之?道者气也,道体者虚无也,虚无者自然也,自然者无为也,无为者心不动也。内心不动,则外境不入,内外安静则神定气和,神定气和则元气自正,元气自正则五脏流通,五脏流通则精液上应,精液上应则不思五味,五味不思则饥渴不生,饥渴不生则三田自盛,三田自盛则髓坚骨实,返老还元。如此修养,则真道成矣。故善平天下者,亦如平身也。虚静恬淡,无为自然,其德不形,人物自正。是以阴阳和顺,变异不兴,子孙绵绵,享祚无已。
--范应元
益生使气,不能因其自然,日入于刚壮,而老从之,则失其赤子之性矣。
--苏辙
赤子无心,而气不耗。精粹纯一,和之至也。听其天然,常和以合道。心使于气者凡,气使于心者圣。心使气则强,气使心则弱。强者万物壮而老,弱者万物化而生。能弱即道也。实强者也。
--纯阳真人
经典故事
孔子虚心向小孩子请教
有一次,孔子出行,遇到两个小孩儿坐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于是,他就凑了过去。
一个小孩指着太阳说:"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车轮,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一个说:"如果太阳离我们近,那么一定感觉很热。可是早晨太阳看上去虽大,但感觉凉凉的,但到了中午却像个火盆似的,烤得人难受。这不是中午离我们近吗?"二人相持不下,见到孔子,便让他评判一下。孔子哼哼唧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一群鹅在池塘中哇哇叫着戏水。一个小孩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
这小孩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孔子无言以对。
这个小孩就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的圣人,怎么原来你连这些事情也讲不清楚呢?"孔子羞愧难当,赶紧俯下身子对他说:"后生可畏呀!我当拜你为师。"事后,他经常对弟子们说起此事,并感叹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要"不耻下问"。意思是,三个人中,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当自己的老师,所以做人要保持谦虚谨慎,好学求知,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在这里,大圣人孔子虚心向小孩请教,不仅说明他的虚心,更说明了小孩子的聪明之处,是很多大人所不能及的。这与老子所说的婴儿因为柔软所以坚强,因为精气充足,所以号哭不觉得累,不伤神气是同样的道理。老子以此说明:小孩子正因为不失根本,符合道,所以他更聪明。所以说他"赤子"是含有大道的"厚德"。孔子正是看到了小孩子的这些天真可爱背后的聪明。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孔子就是这样一个能欣赏赤子,自己也不失赤子之心的人,所以最终他能成其大,成为百代所师的大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