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5) 为甚射人先射马, 何以一字论骑兵
推荐阅读: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岳飞的年代,距离现今,业已相当古远了。如今的华夏,人口长了十数倍多。识文断字的,增了数百倍吧。国家有了长足进取。同时,社会的节奏也变得飞快。
飞快的节奏下,许多人不愿意细细地想事了。纵观历史,一个民族,好好地想事,有深邃的思想,很重要。
当年,岳飞之所以成为岳飞,与他的思想、理念分不开。
但是他这首《满江红》,似乎本末倒置。这不时岳飞的愿意吧。当时宋朝取守势。怎么也是辽金来攻,平民百姓大量死伤,朝廷才用兵戍边。为什么反把士兵拼死疆场,血染刀锋剑锷放在最开始?
今天,沥重给岳家军讲习。一问一答之中,她突然明白了。
打仗必知己知彼,必刻苦训练,必‘器术势’三锋并举。但说到底,必有良将领军。否则,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战士们白白送死,赢不了敌人。那人民生命依然涂炭,枉填沟壑呀。
这也就是为什么岳帅移尊就教的原因。
夜晚,月光如练,风轻云高。铁匠营有数人同时悟出岳飞这满江红词句排序的道理。
沥重,作为岳飞当日的教习,懂了作上将军必不断学习,才不辱肩头的使命。王三横,却去想他尚欠岳飞一条钢枪。主帅雄风盖世,岳家军才能所向披靡。
阳泉与奶奶干娘在一起。两位老家有共同身世,很谈得来。阳泉明白,没有岳家军保护,民安在,尽填沟壑!
莫衔悲自沥重询问这满江红,一直无法回答,也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她明白了。一首好诗词,功夫必在诗外。
将近千年了,后世诸君重读这首词,能够了解岳帅的意境与心胸吗?
第三日,沥重进一步讲如何把军马作为战略工具与战略贮备。午饭时,牛皋再次地说,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几日听沥帅宣讲,‘精辟入里’,感慨良多呀。”
“牛大哥,便不能闻道了,要不然我姊妹长玉不成寡妇了?”阳泉謔道。
其余众将可不像牛皋这般潇洒。大家不论课间休息还是用餐时间,大都互相诘问讨论,力求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沥重见岳飞如此谦逊好学,众将如此勤奋努力,自然讲得也觉着有意思。
饭后,沥重再度开讲,却是军马的局限。
马匹作军用,要求自然高。长途奔袭要有耐力,冲刺博杀须能爆发。但军马也是血肉之躯,它们需要好的草料。战争中,军马要追加营养,马草外,需有料豆。
这是什么局限?原来马不食生豆。因为生豆有一种豆腥味,别说马,一般飞鸟野兽均不去食。而要煮食料豆,耗时费力。尤其在野外,生火不易,煮豆的猛火更难。
但铁匠营以阳泉为首,发明风箱,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如此一来,军马的局限被改善许多。
所以,风箱的技术,亦是军事秘密。望大家保守住。莫为敌方获得。
岳帅等听得瞠目,却不知如何保住这个天大的秘密。王三横听罢,对沥重面对岳帅,当然还有他自己,去真心夸奖阳泉,感慨万分。
阳泉听了,觉得本来自己在三日授课中没什么事,现在反成了众人心目中大英雄,着实谢谢沥重。
沥重要拼命保住风向的秘密,她可是错了。
作为一员上将,她必知风箱的巨大军事价值。
她明白,当时天下大乱,金人动辄用兵。如果他们掌握了风箱的技术,可以铸成与扎麻相比的刀械。可以为兵士战马提供上好的后勤。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极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两军的胜败态势。
因此,风箱必作为军事机密,一时间决不能外传。
可沥重离开西夏,自然再无探子相报军情。
她不知道,铁匠营的风箱,正像风过大地一样,以极快的速度西传。短短几月间,风箱通过丝绸之路,早已跨过西夏边界,传入西亚阿剌伯去。
说起丝绸之路,世人并不陌生。多少年来,中原的丝绸、瓷器,马拉骆驼载,源源输入西域。西亚中东的良马、番薯等,也卖到东方。
但是,丝绸之路决非仅仅货物流动,造福东西百姓。与次同时,工农科技的交流,亦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生产力军力的飞速发展。
风箱这东西。有识之士第一次见到,第一是惊讶它的功效与简单易制。第二就是想到技术垄断与保密。
可是,正因为这两样,越想保密,其实越保不住。人人觉得是好东西,张三传李四,李四传王五,不过数年,风箱竟传入中欧北海。
有一说北海崴京人因得了风箱,炼钢铸剑,大火烤巨木弯做海船龙骨,竟成了地区一霸。
照说崴京人作海盗,古已有之,各国间视为癣疥之疾。但得风箱后,势力巨增。崴京人的兴起,引领了全世界工业政治革命。
风箱的发明运用,风箱的传播推广,也充分说明了中原人士与他人的根本不同。
王三横阳泉发明风箱,是金人入侵,被逼打造军械不假。但前文书说了,扎麻刀打过,整个铁匠营基本改行了。正是赖以风箱,他们才把这铁继续打下去。但风箱十中有九,乃是民用。
但风箱外传则不然。中原以外,引起的是军事上的巨大革命。尤其是崴京海盗的发迹。其后的荷兰,竟然一时间打遍天下。那元蒙不也是一样?
可也有人认为崴京人的风箱并非由西夏、阿剌伯传去。因为出土的崴京人剑上多有四个字或图案。这四字图案并非欧人的字母,反而像极了中国汉字“清风烈火”。
这是阳泉的墨宝,书写在山西的一座牌坊之上的。故有人认为那风箱是经山西汉人传出的。这些都是后话,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却说另一路风箱传播,却是经大宋死敌之金人。金人又传给蒙人。
还真像沥重担心的那样,蒙人得风箱,如虎生翼。他们军马草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他们铸刀箭所向披靡。
元蒙竟能踏平欧亚,打遍天下无敌手。西夏也由他们灭国灭种。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所以沥重讲课,说的是马战。却由马匹饲料提醒了一个极重要的关节。这便是上将军的战略眼光。能讲好课,与作诗一样,功夫在课外。
能讲好军事课,功夫更在军事之外。
晚饭前,最后一课,沥重却对岳帅等听众道:“我这三日,非好为人师。只想报岳帅之不耻下问而已。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想法。”
“沥帅,愿闻其详。”岳飞等人道。
沥重一笑,却对三横与阳泉道:“这是给铁匠营加压力。”
“为什么?”阳泉不解。
“岳帅旨在强化骑兵,摆明了是提增进攻力度。岳帅,是也不是?”沥重微笑道。
“正是。”岳帅一口肯定,明人不作暗事。
“由于骑战的独立性,大军混战前主帅对决就成了鼓舞单兵单骑的必然功课。岳帅与金兀术那厮对决,铁匠营可要打出好枪啊!”沥重一语点出要害。
听了这话,众人都把眼睛往王三横身上看。三横却去看阳泉,但见她会意地点了下头。沥重又说:
“啰里啰唆我就讲这么多,现在只问最后一个问题。不管直接间接,在座多是周侗老先生的门徒。我早知周老先生说过,学习有三个境界,谓之‘少-多-少’。”
“那是,这第一个少,是没学之前,感到没什么。可一开学,才发现内容极丰富,是第二个多。真就像这骑马打仗,现在才明白,有这么多道道儿。”
牛皋似对此十分谙熟,抢先说,
“这第三个少嘛,是真正学通了,才会悟道其实原理就那么几条,几句话就概括了,是谓‘以简驭繁’。”
“好,咱们就‘以简驭繁’。”沥重初闻这简繁之说,是出自柳林王三横之口。多少年来,她对此感念颇深。此时,她虽然心中思路起伏万端,但面不动色:
“我最后的问题是,骑战用那几个字能概括?”
沥重不紧不慢地问道。
(85回完)
岳飞的年代,距离现今,业已相当古远了。如今的华夏,人口长了十数倍多。识文断字的,增了数百倍吧。国家有了长足进取。同时,社会的节奏也变得飞快。
飞快的节奏下,许多人不愿意细细地想事了。纵观历史,一个民族,好好地想事,有深邃的思想,很重要。
当年,岳飞之所以成为岳飞,与他的思想、理念分不开。
但是他这首《满江红》,似乎本末倒置。这不时岳飞的愿意吧。当时宋朝取守势。怎么也是辽金来攻,平民百姓大量死伤,朝廷才用兵戍边。为什么反把士兵拼死疆场,血染刀锋剑锷放在最开始?
今天,沥重给岳家军讲习。一问一答之中,她突然明白了。
打仗必知己知彼,必刻苦训练,必‘器术势’三锋并举。但说到底,必有良将领军。否则,一将无能,累死千军。战士们白白送死,赢不了敌人。那人民生命依然涂炭,枉填沟壑呀。
这也就是为什么岳帅移尊就教的原因。
夜晚,月光如练,风轻云高。铁匠营有数人同时悟出岳飞这满江红词句排序的道理。
沥重,作为岳飞当日的教习,懂了作上将军必不断学习,才不辱肩头的使命。王三横,却去想他尚欠岳飞一条钢枪。主帅雄风盖世,岳家军才能所向披靡。
阳泉与奶奶干娘在一起。两位老家有共同身世,很谈得来。阳泉明白,没有岳家军保护,民安在,尽填沟壑!
莫衔悲自沥重询问这满江红,一直无法回答,也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她明白了。一首好诗词,功夫必在诗外。
将近千年了,后世诸君重读这首词,能够了解岳帅的意境与心胸吗?
第三日,沥重进一步讲如何把军马作为战略工具与战略贮备。午饭时,牛皋再次地说,
“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几日听沥帅宣讲,‘精辟入里’,感慨良多呀。”
“牛大哥,便不能闻道了,要不然我姊妹长玉不成寡妇了?”阳泉謔道。
其余众将可不像牛皋这般潇洒。大家不论课间休息还是用餐时间,大都互相诘问讨论,力求消化吸收,融会贯通。
沥重见岳飞如此谦逊好学,众将如此勤奋努力,自然讲得也觉着有意思。
饭后,沥重再度开讲,却是军马的局限。
马匹作军用,要求自然高。长途奔袭要有耐力,冲刺博杀须能爆发。但军马也是血肉之躯,它们需要好的草料。战争中,军马要追加营养,马草外,需有料豆。
这是什么局限?原来马不食生豆。因为生豆有一种豆腥味,别说马,一般飞鸟野兽均不去食。而要煮食料豆,耗时费力。尤其在野外,生火不易,煮豆的猛火更难。
但铁匠营以阳泉为首,发明风箱,便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如此一来,军马的局限被改善许多。
所以,风箱的技术,亦是军事秘密。望大家保守住。莫为敌方获得。
岳帅等听得瞠目,却不知如何保住这个天大的秘密。王三横听罢,对沥重面对岳帅,当然还有他自己,去真心夸奖阳泉,感慨万分。
阳泉听了,觉得本来自己在三日授课中没什么事,现在反成了众人心目中大英雄,着实谢谢沥重。
沥重要拼命保住风向的秘密,她可是错了。
作为一员上将,她必知风箱的巨大军事价值。
她明白,当时天下大乱,金人动辄用兵。如果他们掌握了风箱的技术,可以铸成与扎麻相比的刀械。可以为兵士战马提供上好的后勤。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极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两军的胜败态势。
因此,风箱必作为军事机密,一时间决不能外传。
可沥重离开西夏,自然再无探子相报军情。
她不知道,铁匠营的风箱,正像风过大地一样,以极快的速度西传。短短几月间,风箱通过丝绸之路,早已跨过西夏边界,传入西亚阿剌伯去。
说起丝绸之路,世人并不陌生。多少年来,中原的丝绸、瓷器,马拉骆驼载,源源输入西域。西亚中东的良马、番薯等,也卖到东方。
但是,丝绸之路决非仅仅货物流动,造福东西百姓。与次同时,工农科技的交流,亦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生产力军力的飞速发展。
风箱这东西。有识之士第一次见到,第一是惊讶它的功效与简单易制。第二就是想到技术垄断与保密。
可是,正因为这两样,越想保密,其实越保不住。人人觉得是好东西,张三传李四,李四传王五,不过数年,风箱竟传入中欧北海。
有一说北海崴京人因得了风箱,炼钢铸剑,大火烤巨木弯做海船龙骨,竟成了地区一霸。
照说崴京人作海盗,古已有之,各国间视为癣疥之疾。但得风箱后,势力巨增。崴京人的兴起,引领了全世界工业政治革命。
风箱的发明运用,风箱的传播推广,也充分说明了中原人士与他人的根本不同。
王三横阳泉发明风箱,是金人入侵,被逼打造军械不假。但前文书说了,扎麻刀打过,整个铁匠营基本改行了。正是赖以风箱,他们才把这铁继续打下去。但风箱十中有九,乃是民用。
但风箱外传则不然。中原以外,引起的是军事上的巨大革命。尤其是崴京海盗的发迹。其后的荷兰,竟然一时间打遍天下。那元蒙不也是一样?
可也有人认为崴京人的风箱并非由西夏、阿剌伯传去。因为出土的崴京人剑上多有四个字或图案。这四字图案并非欧人的字母,反而像极了中国汉字“清风烈火”。
这是阳泉的墨宝,书写在山西的一座牌坊之上的。故有人认为那风箱是经山西汉人传出的。这些都是后话,也有待进一步考察。
却说另一路风箱传播,却是经大宋死敌之金人。金人又传给蒙人。
还真像沥重担心的那样,蒙人得风箱,如虎生翼。他们军马草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他们铸刀箭所向披靡。
元蒙竟能踏平欧亚,打遍天下无敌手。西夏也由他们灭国灭种。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所以沥重讲课,说的是马战。却由马匹饲料提醒了一个极重要的关节。这便是上将军的战略眼光。能讲好课,与作诗一样,功夫在课外。
能讲好军事课,功夫更在军事之外。
晚饭前,最后一课,沥重却对岳帅等听众道:“我这三日,非好为人师。只想报岳帅之不耻下问而已。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想法。”
“沥帅,愿闻其详。”岳飞等人道。
沥重一笑,却对三横与阳泉道:“这是给铁匠营加压力。”
“为什么?”阳泉不解。
“岳帅旨在强化骑兵,摆明了是提增进攻力度。岳帅,是也不是?”沥重微笑道。
“正是。”岳帅一口肯定,明人不作暗事。
“由于骑战的独立性,大军混战前主帅对决就成了鼓舞单兵单骑的必然功课。岳帅与金兀术那厮对决,铁匠营可要打出好枪啊!”沥重一语点出要害。
听了这话,众人都把眼睛往王三横身上看。三横却去看阳泉,但见她会意地点了下头。沥重又说:
“啰里啰唆我就讲这么多,现在只问最后一个问题。不管直接间接,在座多是周侗老先生的门徒。我早知周老先生说过,学习有三个境界,谓之‘少-多-少’。”
“那是,这第一个少,是没学之前,感到没什么。可一开学,才发现内容极丰富,是第二个多。真就像这骑马打仗,现在才明白,有这么多道道儿。”
牛皋似对此十分谙熟,抢先说,
“这第三个少嘛,是真正学通了,才会悟道其实原理就那么几条,几句话就概括了,是谓‘以简驭繁’。”
“好,咱们就‘以简驭繁’。”沥重初闻这简繁之说,是出自柳林王三横之口。多少年来,她对此感念颇深。此时,她虽然心中思路起伏万端,但面不动色:
“我最后的问题是,骑战用那几个字能概括?”
沥重不紧不慢地问道。
(85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