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20)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天庭小主播、我和女主播的那些事、娱乐玩童、西游之问道长生、一符封仙、六零小娇妻、都市小世界、变身咸鱼少女、圣神传承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佛果菩提。若以因缘自然而可取者。汝于此义甚得明了。何不免难而速证耶。何假我咒方解脱耶。应知理观兼修定慧双运。岂但辨义说文而已哉。问阿难尚在初果。登伽何以却证第三。答一约权实。阿难示迹。现多闻无功。故在初果。登伽实人。显咒力功大。速证第三。二约根行。阿难圆顿根发。前文悟解。或入信住。登伽小机。虽得第三。望圆信住霄壤有异 三结劝真修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多闻无功。岂如定力。首楞严王名无漏业。得此定者。一切诸法皆如幻事。岂复能生憎爱二苦 四举他为证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消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过去为婆罗门女。名为本性。今从昔号名性比丘尼。耶输陀罗云华色。出缠登伽也。授记耶输也 五责随尘境
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彼尚女人。一修无漏便获圣果。如何汝今厌离小乘志求大道。而以世间因缘自然戏论名相而自缠绕。随逐根尘为境所碍不能超越。故云尚留观听上来破执破疑显如来藏。约信解真正为真修之本。答最初方便竟。次下约依解修行成就止观。为入理之方便。既能信解如来藏体周遍十方本性清净绝名离相。我等云何修诸方便与此相应。故此第二明修行方便。文二。一阿难领悟祈修四。一叹佛悲深二。一经家总叙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消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 因缘自然前已广破。今复重释纤疑不挂。故云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者。实相无相远离戏论。今离戏论即悟实相。重复悲泪者。喜悟藏心故。恨无行法故 二阿难别叹
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超过一切世出世间。故云无上。佛诸功德大悲为首。故独称也。离垢末尼随意出生赈给无尽。佛亦如是。故云宝王。譬喻言辞约事约理。故云种种方便。沈谓久沦生死。冥谓永覆无明。方便能开提奖能出。俱称引导 二叙已得失二。一正叙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如来藏心。量遍十方。德含一切。虽信而解。非行莫臻。故此叙之。以彰得失 二喻显
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天王佛也。赐与开示也。华屋藏体也。虽获信解也。门入修行也。行能通理故云门也 三正请修路
唯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捐弃毕尽也。畴昔往日也。无余者。无明永尽二死已亡究竟之无余也。愿示我等如来本昔因地发心入涅槃道。即真三昧也。故云本发心路。攀缘妄想无始本有。故云畴昔。如何摄敛折而伏之令得佛慧。故云入佛知见 四伫听慈旨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如文 二如来广陈修证二。一总告许宣二。一经家叙意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菩提之心。具悲智愿智求佛道。务在修证。苟或不明。于菩提心名未自在 二举义许宣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妙三摩提首楞严定。即真如观。欲修此观先须方便。方便若成真修可冀。故以止观二门。名为发觉初心。即最初方便也。然此二门。三世诸佛修行证道同途之法。故华严云。譬如有力王率土咸戴仰。止观亦如是。一切所依赖。故此二法名为初心决定义也。一者审观因地及与果心。起随顺行。即依真如门修止也。真如无相。向即心绝。故起信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二者审观烦恼结解根元。起对治行。即依生灭门修观也。生灭法相染净不同。起智拣择。对治令断。故起信云。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修前方便未能相即。故名随顺。修之成就。即观明止。即止明观。止观不二名为正修。即成三昧也。今是初修故名发觉 二别明二义三。一正明二义二。一因果同异门三。初标义总劝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既能信解果海无念绝名离相本非生灭。将契此心。须亡生灭与之相应。故上文云。我以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若异此者。即暂举心尘劳先起。合尘背觉。岂曰正修 二约义显非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维摩云。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尚不可以生灭说。况以生灭为因而求证耶。普贤观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若不以止门相应。此生灭心终无暂息。若便以此心为修行者。因果相违终无获证。如上广破 三正辨行相二。一料拣因门二。一举喻总彰生灭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妄心如器界。所作性故。真心如虚空。理无为故。常无常性于焉可知 二就身广辨虚妄二。一总明二。一示其浊因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湛觉无生。妄成所相。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于所明分为四大。于能觉派成六根。六根四大互相杂乱。于湛圆明汨成浊相。即同起信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名为阿梨耶识。从此识心变起世间。即是浊义也 二喻其浊相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 觉湛明性
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 地水火风
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循顺也。法尔犹自然也。真妄染净。性相违背。非使之然。法尔如是也
有世间人 无明不了非出世智
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 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也
容貌汨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容貌色心相也。汨乱也 二别明五。一劫浊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梵云劫波。此云时分。法华论说。日月岁年总名为劫。乃至成住坏空不离时分。今此经中说劫浊义。谓迷真起妄。世界未形。但有虚空及与妄见。空见一体遍法界迷。未成二别。故云不分。又空未派为四大。见未开为六根。亦名不分。故次释云。有空无体。有见无觉。体即四大成质。觉即六根取。境既无此异。都成昏钝。故名为浊。一念初起无明之始。时之初分。故名为劫。非劫末时之劫浊也。二见浊
汝身现搏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身之质碍。由见闻知织水火风。执取滞着壅翳不通。遂现四微形相体质。身之觉知。由水火性织彼妄见。旋转移易还复交替。分成六根觉闻知见。如纬织经。互相参杂。故名为浊。前则业转。今现相也 三烦恼浊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六识分别三世遍缘。忆过去境。识现在尘。诵习未来诸有境界。能分别体。从前见浊觉知所起。所分别相即是六尘所现影像。故云性发容现。容即相也。离尘离觉。无相无性。互相交织扰乱相熏。名烦恼浊。即六粗前四也 四众生浊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生灭是行。行即是业。众生执爱但欲留住。业性迁流每常运动。一去一住一动一留。互相交织众法生灭。名众生浊。即造业相也 五命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命是报法。依业所引。第八识种连持色心不断功能。名之曰命。前六见闻。元一本识。由六根异。遂成分离。识用虽分。体唯一种。斯则同中立异。异处见同。同异失准互相交织。于总报体便立命根。名为命浊。即业系苦相也。上之五重。皆由能所妄觉影明展转相习。从细至粗。互为形待。次第转生。混真成浊。有此五义耳 二修因契果二。一劝拣妄依真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生死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迷真起妄见闻觉知。返妄归真常乐我净。不循生灭妙证可臻。苟顺尘劳真常益背。故劝择妄依不生灭 二示修定旋觉二。一正示用心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初习名止。成就曰定。初习后成。俱名为湛。起信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境界不生见闻不起。渐澄渐伏粗垢自遣。圆觉云。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净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若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得无生性为因地心。由是渐修入证登极。成圆妙果。修之次第。如天台圆顿止观广明 二举喻贴释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真觉如水。见闻如浊。定身如静器。定法如澄静。砂如烦恼。泥如无明。地前名伏。地上名断。究竟名精纯。变现即起用。此即同前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乃至背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也 二根尘结解门三。一标义总劝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前第一义。令止妄心伏还元觉。即是修止。此第二义。令审详烦恼观察对治。即是修观。先止后观。法应如是。无明发业。爱取润生。六识能作。第八能受。此唯观门分别能知。故起信云。所言观义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故。圆觉云。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同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等 二约义显非二。一正显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根尘虚妄为烦恼宅。颠倒沦替莫不由斯。苟能识其根元知其结处。则可希冀乎解棼庶几乎降伏耳 二喻释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堕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文显可知 二正辨行相三。一总标六根过患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六根为贼媒者。一引外贼。即六尘也。二起内贼。即烦恼也。内外恶贼能劫真性。若知根本。贼无能为。故涅槃云。六入空聚当有六大恶贼必断汝命。当即远离。以根尘相熏。纳识成种。无始相续莫不由此。不知调伏必为所害 二别示根用优劣二。一约世界流变总明功德三。一释名辨相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 世界有三。谓众生五阴器界也。拣非余二。故标众生。此一若超。余皆解脱。前四句释名。汝今下辨相。一切下结示。身中界也。贸迁世也。世界交织故云相涉。余如文 二拣定方位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 界之体性依假施设。虽云十方。若以位次。决定明显。东西南北。可为准的。余皆不定 三流变成功
汝虽谈说因缘自然决定明了人间称汝多闻第一。以此积劫多闻熏习。不能免离摩登伽难。何须待我佛顶神咒。摩登伽心淫火顿歇得阿那含。于我法中成精进林。爱河干枯。令汝解脱 佛果菩提。若以因缘自然而可取者。汝于此义甚得明了。何不免难而速证耶。何假我咒方解脱耶。应知理观兼修定慧双运。岂但辨义说文而已哉。问阿难尚在初果。登伽何以却证第三。答一约权实。阿难示迹。现多闻无功。故在初果。登伽实人。显咒力功大。速证第三。二约根行。阿难圆顿根发。前文悟解。或入信住。登伽小机。虽得第三。望圆信住霄壤有异 三结劝真修
是故阿难。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多闻无功。岂如定力。首楞严王名无漏业。得此定者。一切诸法皆如幻事。岂复能生憎爱二苦 四举他为证
如摩登伽。宿为淫女。由神咒力消其爱欲。法中今名性比丘尼。与罗睺母耶输陀罗。同悟宿因。知历世因贪爱为苦。一念熏修无漏善故。或得出缠。或蒙授记 过去为婆罗门女。名为本性。今从昔号名性比丘尼。耶输陀罗云华色。出缠登伽也。授记耶输也 五责随尘境
如何自欺。尚留观听 彼尚女人。一修无漏便获圣果。如何汝今厌离小乘志求大道。而以世间因缘自然戏论名相而自缠绕。随逐根尘为境所碍不能超越。故云尚留观听上来破执破疑显如来藏。约信解真正为真修之本。答最初方便竟。次下约依解修行成就止观。为入理之方便。既能信解如来藏体周遍十方本性清净绝名离相。我等云何修诸方便与此相应。故此第二明修行方便。文二。一阿难领悟祈修四。一叹佛悲深二。一经家总叙
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疑惑消除。心悟实相。身意轻安。得未曾有。重复悲泪。顶礼佛足。长跪合掌 因缘自然前已广破。今复重释纤疑不挂。故云疑惑销除。心悟实相者。实相无相远离戏论。今离戏论即悟实相。重复悲泪者。喜悟藏心故。恨无行法故 二阿难别叹
而白佛言。无上大悲清净宝王。善开我心。能以如是种种因缘。方便提奖。引诸沉冥。出于苦海 超过一切世出世间。故云无上。佛诸功德大悲为首。故独称也。离垢末尼随意出生赈给无尽。佛亦如是。故云宝王。譬喻言辞约事约理。故云种种方便。沈谓久沦生死。冥谓永覆无明。方便能开提奖能出。俱称引导 二叙已得失二。一正叙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 如来藏心。量遍十方。德含一切。虽信而解。非行莫臻。故此叙之。以彰得失 二喻显
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天王佛也。赐与开示也。华屋藏体也。虽获信解也。门入修行也。行能通理故云门也 三正请修路
唯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槃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捐弃毕尽也。畴昔往日也。无余者。无明永尽二死已亡究竟之无余也。愿示我等如来本昔因地发心入涅槃道。即真三昧也。故云本发心路。攀缘妄想无始本有。故云畴昔。如何摄敛折而伏之令得佛慧。故云入佛知见 四伫听慈旨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如文 二如来广陈修证二。一总告许宣二。一经家叙意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提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 菩提之心。具悲智愿智求佛道。务在修证。苟或不明。于菩提心名未自在 二举义许宣
宣示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决定发菩提心。于佛如来妙三摩提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 妙三摩提首楞严定。即真如观。欲修此观先须方便。方便若成真修可冀。故以止观二门。名为发觉初心。即最初方便也。然此二门。三世诸佛修行证道同途之法。故华严云。譬如有力王率土咸戴仰。止观亦如是。一切所依赖。故此二法名为初心决定义也。一者审观因地及与果心。起随顺行。即依真如门修止也。真如无相。向即心绝。故起信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义故。二者审观烦恼结解根元。起对治行。即依生灭门修观也。生灭法相染净不同。起智拣择。对治令断。故起信云。所言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钵舍那观义故。修前方便未能相即。故名随顺。修之成就。即观明止。即止明观。止观不二名为正修。即成三昧也。今是初修故名发觉 二别明二义三。一正明二义二。一因果同异门三。初标义总劝
云何初心二义决定。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 既能信解果海无念绝名离相本非生灭。将契此心。须亡生灭与之相应。故上文云。我以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若异此者。即暂举心尘劳先起。合尘背觉。岂曰正修 二约义显非
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 维摩云。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尚不可以生灭说。况以生灭为因而求证耶。普贤观云。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若不以止门相应。此生灭心终无暂息。若便以此心为修行者。因果相违终无获证。如上广破 三正辨行相二。一料拣因门二。一举喻总彰生灭
以是义故。汝当照明诸器世间可作之法皆从变灭。阿难。汝观世间可作之法。谁为不坏。然终不闻烂坏虚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终无坏灭故 妄心如器界。所作性故。真心如虚空。理无为故。常无常性于焉可知 二就身广辨虚妄二。一总明二。一示其浊因 则汝身中坚相为地。润湿为水。暖触为火。动摇为风。由此四缠。分汝湛圆妙觉明心。为视为听为觉为察。从始入终。五叠浑浊。湛觉无生。妄成所相。所既妄立生汝妄能。于所明分为四大。于能觉派成六根。六根四大互相杂乱。于湛圆明汨成浊相。即同起信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名为阿梨耶识。从此识心变起世间。即是浊义也 二喻其浊相
云何为浊。阿难。譬如清水清洁本然 觉湛明性
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 地水火风
二体法尔。性不相循 循顺也。法尔犹自然也。真妄染净。性相违背。非使之然。法尔如是也
有世间人 无明不了非出世智
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 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也
容貌汨然。名之为浊。汝浊五重。亦复如是 容貌色心相也。汨乱也 二别明五。一劫浊
阿难。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 梵云劫波。此云时分。法华论说。日月岁年总名为劫。乃至成住坏空不离时分。今此经中说劫浊义。谓迷真起妄。世界未形。但有虚空及与妄见。空见一体遍法界迷。未成二别。故云不分。又空未派为四大。见未开为六根。亦名不分。故次释云。有空无体。有见无觉。体即四大成质。觉即六根取。境既无此异。都成昏钝。故名为浊。一念初起无明之始。时之初分。故名为劫。非劫末时之劫浊也。二见浊
汝身现搏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身之质碍。由见闻知织水火风。执取滞着壅翳不通。遂现四微形相体质。身之觉知。由水火性织彼妄见。旋转移易还复交替。分成六根觉闻知见。如纬织经。互相参杂。故名为浊。前则业转。今现相也 三烦恼浊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发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六识分别三世遍缘。忆过去境。识现在尘。诵习未来诸有境界。能分别体。从前见浊觉知所起。所分别相即是六尘所现影像。故云性发容现。容即相也。离尘离觉。无相无性。互相交织扰乱相熏。名烦恼浊。即六粗前四也 四众生浊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生灭是行。行即是业。众生执爱但欲留住。业性迁流每常运动。一去一住一动一留。互相交织众法生灭。名众生浊。即造业相也 五命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命是报法。依业所引。第八识种连持色心不断功能。名之曰命。前六见闻。元一本识。由六根异。遂成分离。识用虽分。体唯一种。斯则同中立异。异处见同。同异失准互相交织。于总报体便立命根。名为命浊。即业系苦相也。上之五重。皆由能所妄觉影明展转相习。从细至粗。互为形待。次第转生。混真成浊。有此五义耳 二修因契果二。一劝拣妄依真
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生死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 迷真起妄见闻觉知。返妄归真常乐我净。不循生灭妙证可臻。苟顺尘劳真常益背。故劝择妄依不生灭 二示修定旋觉二。一正示用心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初习名止。成就曰定。初习后成。俱名为湛。起信云。所言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境界不生见闻不起。渐澄渐伏粗垢自遣。圆觉云。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净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若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得无生性为因地心。由是渐修入证登极。成圆妙果。修之次第。如天台圆顿止观广明 二举喻贴释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沈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槃清净妙德 真觉如水。见闻如浊。定身如静器。定法如澄静。砂如烦恼。泥如无明。地前名伏。地上名断。究竟名精纯。变现即起用。此即同前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乃至背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也 二根尘结解门三。一标义总劝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前第一义。令止妄心伏还元觉。即是修止。此第二义。令审详烦恼观察对治。即是修观。先止后观。法应如是。无明发业。爱取润生。六识能作。第八能受。此唯观门分别能知。故起信云。所言观义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故。圆觉云。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同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等 二约义显非二。一正显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根尘虚妄为烦恼宅。颠倒沦替莫不由斯。苟能识其根元知其结处。则可希冀乎解棼庶几乎降伏耳 二喻释
阿难。汝观世间解结之人。不见所结云何知解。不闻虚空被汝堕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文显可知 二正辨行相三。一总标六根过患
则汝现前眼耳鼻舌及与身心六为贼媒自劫家宝。由此无始众生世界生缠缚故。于器世间不能超越 六根为贼媒者。一引外贼。即六尘也。二起内贼。即烦恼也。内外恶贼能劫真性。若知根本。贼无能为。故涅槃云。六入空聚当有六大恶贼必断汝命。当即远离。以根尘相熏。纳识成种。无始相续莫不由此。不知调伏必为所害 二别示根用优劣二。一约世界流变总明功德三。一释名辨相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 世界有三。谓众生五阴器界也。拣非余二。故标众生。此一若超。余皆解脱。前四句释名。汝今下辨相。一切下结示。身中界也。贸迁世也。世界交织故云相涉。余如文 二拣定方位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 界之体性依假施设。虽云十方。若以位次。决定明显。东西南北。可为准的。余皆不定 三流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