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第105章 :高子进随份逢良缘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起来,起来。”高欢亲手把跪了半天的儿子扶起来。
“阿爷怎么心软了?从前打儿子的时候一向都是重手严惩。”高澄一边起身一边玩笑道。
高欢打量着儿子,笑道,“阿奴又长高了。”是啊,现在儿子站在他身边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尾随着他的不谙世事的小男孩了,以后他的肩膀才是他最有力的支持。“阿奴,想必你也知道这是何地。”高欢看着夕阳渐落。
“曹操必定也曾经想过要渡长江平东吴,一统天下,不然不会引漳河水到此操练水军。”高澄站在父亲身边也同时在向远处眺望,语气里若有所思。
“可叹者,曹丞相无子可托。”高欢还是看着远处,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若孙权是曹操的儿子,大事必成也。”高澄没心没肺地笑道。
高欢心里忽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过身来看着身边的儿子,又伸出手来抚着他的臂膀道,“我强于曹氏多矣。”这话像是说给高澄听的,也像是在鼓励自己的。
高澄坦然笑道,“儿子这个侍中该让给二弟了。”
“阿奴不说实话。”高欢拉着他往下去的台阶走去,一边笑道。
“儿子也需要左膀右臂,当用则用。既然二弟这么有心思,拘着他不如让他历练历练。就是三弟、四弟,还有别的幼弟,也当读书习武,不能荒废了。”高欢听出来儿子的语气里坦然、镇定,让人安心,这是不张扬的成竹在胸。看来儿子真是成熟了。
走到将要下去的地方,高欢最后又回头看了一眼残阳如血中的铜雀台,说了一句,“交给你了。”说完便身手矫捷地大步走了下去。
父子二人从铜雀台下来,忽然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影往这边走来。日已西落,天色黑暗,看得并不清楚。只是远处护卫兵士都没有拦着,所以高欢和高澄倒也没有十分在意,想必不是什么不妥当的人。
“大丞相!”那人影近了,是高欢老友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对高欢真是随便,仗着多年挚交不怎么讲究礼节,也不曾行礼。倒是向着高澄恭敬施礼道,“听说世子到了邺城,特来相迎、拜见。”司马子如微笑道:“知道世子必来,大丞相经常在铜雀台上向北眺望。”
司马子如称高澄“世子”极其自然,仿佛高澄从来没有过被废黜之事。他既敢当着高欢的面这么叫,显然心里是有实足的把握。果然,高欢也并没有指正他,就当是默认了。不拜大丞相拜“世子”,当然也是因为司马子如深深知道老友的心思。
“只是不巧了,昨日,太原公、二公子说思念兄长,往晋阳去了。想必和世子两下里在路上也错过了。只怕此刻二公子已经到了腾龙山漫云阁行馆。”司马子如一边跟在高欢身侧往外面走,一边又向高澄道。
听说二弟高洋恐怕已经到了漫云阁,高澄心里还是一跳。表面上却笑道,“我若是早一日到,也不会害二弟走了冤枉路。只可惜崔暹、崔季舒都跟着来了,不然切磋读书之法也对二弟深有裨益。”高澄想了想又道,“倒是杨愔回乡,暂住幼时读书之所,距漫云阁不远,倒也容易相见。”
“丞相,天色已晚,孙腾带着人在外面候着,还是先回邺城。”司马子如道。
高欢一边走一边向高澄道,“你既回来了,便找个日子正式谒见天子。崔季舒和你亲厚,还让他任黄门侍郎。至于崔暹……”高欢其实是不大喜欢崔暹的,这一点高澄和司马子如都知道。他们不知道的是,高欢当然也知道儿子喜欢崔暹,也和他亲厚,并且崔暹陪着高澄读书数月,这其间的事高欢从没问过,但不表示他不知道细节。“还让他回来做丞相长史吧。帮着你料理身边的事。此人倒是稳重有度,以后……”
以后的事,高欢没有说下去。明明是丞相长史,但却不说是帮自己,说是帮儿子料理身边的事。这么周全地帮儿子安排,宫中府中想得周到,意思其实是再明白不过了。
果然看到孙腾相候。高欢上马而去,司马子如跟在后面。孙腾牵马、执鞭迎上来,抢在了崔季舒和崔暹前面。高澄接鞭子,孙腾低语道,“大公子回来就好,龙雀等候日久。”
高澄执缰正欲上马,停下来淡淡道,“孙将军,你是父王的人。”
“正为如此,龙雀早就说过,心里只有大公子。”孙腾看着高澄上马,他有意加重了“大公子”这三个字,而不是“世子”。
高澄似乎想问他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望着远处,“邺城在望,孙将军不防同行。”说罢便纵马而去。
从那日夜半、凌晨,到天亮,又过了一天,直到黄昏。黄昏时狂风大作,天气骤变。那一夜,腾龙山漫云阁行馆枕霞阁中的冯翊公主元仲华几乎是夜不成寐。
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入睡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如今只觉得枕边格外空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冷。听着窗外肆虐的北风在山野的林间穿梭,发出肆无忌惮的呼哨声。辗转反侧之间不知不觉便有亮光透了进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安静下来的,再也听不到风的声音了。
元仲华起身挑开床帐,这时阿娈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夫人醒了吗?一晚上都听到夫人翻来覆去,是不是惦念大公子?”阿娈的声音不大,但甚是关切。她一直近身服侍冯翊公主,什么事都明白。
不等阿娈进来,帘栊已经被挑起来,元仲华从里面走出来。阿娈大惊,元仲只穿着裸露肩背的宝袜,一头长可及膝的乌亮头发披散着。阿娈急忙走上来扶着元仲华进去,一边急道,“夫人如此不当心,若是受了风寒,奴婢定要受郎主重责。”
“我要去邺城,现在就走。”元仲华也急道,她一时犯了小孩子脾气。“快命人去备车,梳洗了就走,什么都不必带。”元仲华说着已经被阿娈推到榻边坐下,阿娈先随手拿了一条厚重的帔帛给她裹好。
“殿下,今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走。外面下雪了,山路难行,奴婢奉郎主之命有护卫殿下之责,求殿下饶了奴婢这条命,别在这时候下山,必是不妥当的。”阿娈想了想又道,“还有那位李太守家的女公子,还在郎主的书斋里,伤还未愈,殿下怎么吩咐?”
这时侍女鱼贯而入,服侍元仲华梳洗。元仲华想了想,向阿娈道,“大公子如何吩咐便如何行事,此事不必再禀报。只是既然是大公子的客人,不要怠慢了。”元仲华显然并没有将这个人放在心上。
待梳洗好了,趁着奴婢们都不在眼前,元仲华匆匆出了枕霞阁。这时阿娈也不在。公主可以不管客人的事,她不能不管,不能不听郎主之命。阿娈只想着到高澄的书斋去看看,只等这位尊客伤好了,雪也化了,便可以送她回府了。
元仲华其实刚出了枕霞阁,只在月台上还未走下去,便忽然看到一个黑衣人走上来,倒让她一惊,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漫天漫地的白雪,殿阁屋宇都被雪掩住失了颜色,山上树木也几乎都是半枯,落了雪更是看不出模样来。所以这人一袭黑衣格外显眼。
黑衣人显然也是向着元仲华来的。他在看到她的那一刻立即停住了脚步,远远站着,仔细地瞧她,像是终于找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什么东西。因为历尽艰险,反倒淡然平静。
他一步一步走近来,大礼参拜,“高洋见过公主。”施礼后他很快便站直身子,他身材比之前高大了,壮硕了,在他面前元仲华更显得娇小。只是高洋阴沉的面孔依然如旧,让元仲华心里有一种恐惧。
元仲华惊得目瞪口呆,这个人在她的记忆里已经淡出了,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偏偏还是在自己夫君不在的时候。半晌才微蹙了眉头瞧着高洋,“二公子怎么来了?大公子并不在行馆,已经去了邺城。二公子没见到吗?”
“殿下怎么忘了?”高洋恨恨盯着她逼近一步,看也不看就准确地伸手从腰间佩囊里取出一件东西握在手心里,然后伸手至元仲华眼前,“这是殿下赏我的飞天玉佩,我日日贴身带着,即便至死也不敢忘了殿下恩德,难道殿下自己倒忘了吗?今日之来不为见大兄,只为了殿下。”
元仲华心里又惊又惧,不得不解释道,“二公子的伏虎罗汉玉佩原是皇后赏的,是因为我才被失手打碎,所以才用同是皇后赏的飞天玉佩聊以致歉,二公子不要自己误会。”
“既是殿下无心行事,那便是天意如此,子进不能欺天。”高洋收回玉佩,仔细在佩囊中放好。再抬头看元仲华,这时天光大亮,漫天白雪艳光耀目,他忽觉她在雪光映衬中格外清丽动人,一瞬间往事俱上心头,一时忍不住瞧着她动情道,“以往小时候的事殿下都忘了吗?子进不敢忘。”说着他伸手来握住了元仲华的手,“殿下不是最喜欢和子进笑谈、玩乐?如今殿下人大心不大就不把子进放在心上了?”
元仲华当然不愿意由着他如此轻薄,用力想挣脱高洋的手,一边急道,“二公子也知道,笑谈玩乐都是小时候的事,如今我心里只有夫君,因我而起,才致他有今日,都是我欠他的。二公子心里清楚明白,何必还要再提以往?”
“别动!”高洋忽然怒喝道。元仲华见他忽然发怒,毕竟还是个孩子,果然吓得不敢再动,生怕惹怒了高洋又做出什么更没有规矩的事来。高洋却好像在努力忍着什么似的,紧紧握着元仲华的手,眉头紧锁地闭上双眼调理着自己的呼吸。半天终于睁开眼睛,看着元仲华道:“殿下对大兄情深义重,独对子进如此无情,竟然心冷如铁,连一点怜悯之念都没有吗?子进对殿下也是念念痴心,不堪怜惜吗?子进不信天意有悔。”
元仲华还是趁他不备时用力挣脱了出来,怒道,“我心里既有夫君也有二公子,我与夫君是夫妻,二公子是夫君的二弟,自然就是我的二弟。倒想问问二公子心里有没有兄弟之情,是否视大公子为大兄,视我为长嫂?”
高洋怔住了,元仲华这一问真是戳到了他心里的痛点。半晌才好像梦呓一般缓缓道,“大兄处处强于我,父母亲大人钟爱至极,我望之亦如望明月……”他顿了顿,让人能感觉得到心潮起伏得厉害,“高不可及……高不可及……”
元仲华也一时怔住了。她知道高洋说的是实话,从未见他如此。她连发怒的理由也没有了。
“殿下当时对子进也是真心,是情之所至,子进从来深信不疑。”高洋叹道,“我与大兄终于也可相提并论,自殿下而始,子进方才有此心。”
“你……”元仲华才要说话,忽见高洋身后阿娈已经走来。并且阿娈身后还跟着个紫衣女郎,便知道是自己夫君请来的那位女客。
“二公子?!”阿娈也极惊讶。
高洋转过身来。
跟在她身后的月光本就是极聪明的人,立刻便明白了高洋的身份。只是她心里极为好奇,想不到高澄那样倾国倾城的绝世公子,竟然有这样其貌不扬、泯然众人的弟弟。
因为好奇,便在顾盼之间多瞧了一眼。心里又觉得这位二公子成熟稳重,不像高澄那么顽皮孩子气,更像是心有城府之人。
月光姿容绝世,自然不会不引起高洋的注意。只是高洋以为又是兄长的内宠,所以也并没有兴趣多看一眼。
阿娈先给二公子施了礼,又向元仲华回禀道,“尊客伤已痊愈,特来向殿下辞行。”
月光这才郑重大方地施礼,“上党太守李希宗之女李祖娥拜见夫人,拜见二公子。”
“起来,起来。”高欢亲手把跪了半天的儿子扶起来。
“阿爷怎么心软了?从前打儿子的时候一向都是重手严惩。”高澄一边起身一边玩笑道。
高欢打量着儿子,笑道,“阿奴又长高了。”是啊,现在儿子站在他身边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尾随着他的不谙世事的小男孩了,以后他的肩膀才是他最有力的支持。“阿奴,想必你也知道这是何地。”高欢看着夕阳渐落。
“曹操必定也曾经想过要渡长江平东吴,一统天下,不然不会引漳河水到此操练水军。”高澄站在父亲身边也同时在向远处眺望,语气里若有所思。
“可叹者,曹丞相无子可托。”高欢还是看着远处,不着边际地说了一句。
“若孙权是曹操的儿子,大事必成也。”高澄没心没肺地笑道。
高欢心里忽然升起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收回远眺的目光,转过身来看着身边的儿子,又伸出手来抚着他的臂膀道,“我强于曹氏多矣。”这话像是说给高澄听的,也像是在鼓励自己的。
高澄坦然笑道,“儿子这个侍中该让给二弟了。”
“阿奴不说实话。”高欢拉着他往下去的台阶走去,一边笑道。
“儿子也需要左膀右臂,当用则用。既然二弟这么有心思,拘着他不如让他历练历练。就是三弟、四弟,还有别的幼弟,也当读书习武,不能荒废了。”高欢听出来儿子的语气里坦然、镇定,让人安心,这是不张扬的成竹在胸。看来儿子真是成熟了。
走到将要下去的地方,高欢最后又回头看了一眼残阳如血中的铜雀台,说了一句,“交给你了。”说完便身手矫捷地大步走了下去。
父子二人从铜雀台下来,忽然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影往这边走来。日已西落,天色黑暗,看得并不清楚。只是远处护卫兵士都没有拦着,所以高欢和高澄倒也没有十分在意,想必不是什么不妥当的人。
“大丞相!”那人影近了,是高欢老友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对高欢真是随便,仗着多年挚交不怎么讲究礼节,也不曾行礼。倒是向着高澄恭敬施礼道,“听说世子到了邺城,特来相迎、拜见。”司马子如微笑道:“知道世子必来,大丞相经常在铜雀台上向北眺望。”
司马子如称高澄“世子”极其自然,仿佛高澄从来没有过被废黜之事。他既敢当着高欢的面这么叫,显然心里是有实足的把握。果然,高欢也并没有指正他,就当是默认了。不拜大丞相拜“世子”,当然也是因为司马子如深深知道老友的心思。
“只是不巧了,昨日,太原公、二公子说思念兄长,往晋阳去了。想必和世子两下里在路上也错过了。只怕此刻二公子已经到了腾龙山漫云阁行馆。”司马子如一边跟在高欢身侧往外面走,一边又向高澄道。
听说二弟高洋恐怕已经到了漫云阁,高澄心里还是一跳。表面上却笑道,“我若是早一日到,也不会害二弟走了冤枉路。只可惜崔暹、崔季舒都跟着来了,不然切磋读书之法也对二弟深有裨益。”高澄想了想又道,“倒是杨愔回乡,暂住幼时读书之所,距漫云阁不远,倒也容易相见。”
“丞相,天色已晚,孙腾带着人在外面候着,还是先回邺城。”司马子如道。
高欢一边走一边向高澄道,“你既回来了,便找个日子正式谒见天子。崔季舒和你亲厚,还让他任黄门侍郎。至于崔暹……”高欢其实是不大喜欢崔暹的,这一点高澄和司马子如都知道。他们不知道的是,高欢当然也知道儿子喜欢崔暹,也和他亲厚,并且崔暹陪着高澄读书数月,这其间的事高欢从没问过,但不表示他不知道细节。“还让他回来做丞相长史吧。帮着你料理身边的事。此人倒是稳重有度,以后……”
以后的事,高欢没有说下去。明明是丞相长史,但却不说是帮自己,说是帮儿子料理身边的事。这么周全地帮儿子安排,宫中府中想得周到,意思其实是再明白不过了。
果然看到孙腾相候。高欢上马而去,司马子如跟在后面。孙腾牵马、执鞭迎上来,抢在了崔季舒和崔暹前面。高澄接鞭子,孙腾低语道,“大公子回来就好,龙雀等候日久。”
高澄执缰正欲上马,停下来淡淡道,“孙将军,你是父王的人。”
“正为如此,龙雀早就说过,心里只有大公子。”孙腾看着高澄上马,他有意加重了“大公子”这三个字,而不是“世子”。
高澄似乎想问他什么,但最终还是没说。望着远处,“邺城在望,孙将军不防同行。”说罢便纵马而去。
从那日夜半、凌晨,到天亮,又过了一天,直到黄昏。黄昏时狂风大作,天气骤变。那一夜,腾龙山漫云阁行馆枕霞阁中的冯翊公主元仲华几乎是夜不成寐。
以前从未有过这样的事,入睡从来不是什么难事,如今只觉得枕边格外空旷,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冷。听着窗外肆虐的北风在山野的林间穿梭,发出肆无忌惮的呼哨声。辗转反侧之间不知不觉便有亮光透了进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安静下来的,再也听不到风的声音了。
元仲华起身挑开床帐,这时阿娈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夫人醒了吗?一晚上都听到夫人翻来覆去,是不是惦念大公子?”阿娈的声音不大,但甚是关切。她一直近身服侍冯翊公主,什么事都明白。
不等阿娈进来,帘栊已经被挑起来,元仲华从里面走出来。阿娈大惊,元仲只穿着裸露肩背的宝袜,一头长可及膝的乌亮头发披散着。阿娈急忙走上来扶着元仲华进去,一边急道,“夫人如此不当心,若是受了风寒,奴婢定要受郎主重责。”
“我要去邺城,现在就走。”元仲华也急道,她一时犯了小孩子脾气。“快命人去备车,梳洗了就走,什么都不必带。”元仲华说着已经被阿娈推到榻边坐下,阿娈先随手拿了一条厚重的帔帛给她裹好。
“殿下,今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走。外面下雪了,山路难行,奴婢奉郎主之命有护卫殿下之责,求殿下饶了奴婢这条命,别在这时候下山,必是不妥当的。”阿娈想了想又道,“还有那位李太守家的女公子,还在郎主的书斋里,伤还未愈,殿下怎么吩咐?”
这时侍女鱼贯而入,服侍元仲华梳洗。元仲华想了想,向阿娈道,“大公子如何吩咐便如何行事,此事不必再禀报。只是既然是大公子的客人,不要怠慢了。”元仲华显然并没有将这个人放在心上。
待梳洗好了,趁着奴婢们都不在眼前,元仲华匆匆出了枕霞阁。这时阿娈也不在。公主可以不管客人的事,她不能不管,不能不听郎主之命。阿娈只想着到高澄的书斋去看看,只等这位尊客伤好了,雪也化了,便可以送她回府了。
元仲华其实刚出了枕霞阁,只在月台上还未走下去,便忽然看到一个黑衣人走上来,倒让她一惊,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漫天漫地的白雪,殿阁屋宇都被雪掩住失了颜色,山上树木也几乎都是半枯,落了雪更是看不出模样来。所以这人一袭黑衣格外显眼。
黑衣人显然也是向着元仲华来的。他在看到她的那一刻立即停住了脚步,远远站着,仔细地瞧她,像是终于找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什么东西。因为历尽艰险,反倒淡然平静。
他一步一步走近来,大礼参拜,“高洋见过公主。”施礼后他很快便站直身子,他身材比之前高大了,壮硕了,在他面前元仲华更显得娇小。只是高洋阴沉的面孔依然如旧,让元仲华心里有一种恐惧。
元仲华惊得目瞪口呆,这个人在她的记忆里已经淡出了,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偏偏还是在自己夫君不在的时候。半晌才微蹙了眉头瞧着高洋,“二公子怎么来了?大公子并不在行馆,已经去了邺城。二公子没见到吗?”
“殿下怎么忘了?”高洋恨恨盯着她逼近一步,看也不看就准确地伸手从腰间佩囊里取出一件东西握在手心里,然后伸手至元仲华眼前,“这是殿下赏我的飞天玉佩,我日日贴身带着,即便至死也不敢忘了殿下恩德,难道殿下自己倒忘了吗?今日之来不为见大兄,只为了殿下。”
元仲华心里又惊又惧,不得不解释道,“二公子的伏虎罗汉玉佩原是皇后赏的,是因为我才被失手打碎,所以才用同是皇后赏的飞天玉佩聊以致歉,二公子不要自己误会。”
“既是殿下无心行事,那便是天意如此,子进不能欺天。”高洋收回玉佩,仔细在佩囊中放好。再抬头看元仲华,这时天光大亮,漫天白雪艳光耀目,他忽觉她在雪光映衬中格外清丽动人,一瞬间往事俱上心头,一时忍不住瞧着她动情道,“以往小时候的事殿下都忘了吗?子进不敢忘。”说着他伸手来握住了元仲华的手,“殿下不是最喜欢和子进笑谈、玩乐?如今殿下人大心不大就不把子进放在心上了?”
元仲华当然不愿意由着他如此轻薄,用力想挣脱高洋的手,一边急道,“二公子也知道,笑谈玩乐都是小时候的事,如今我心里只有夫君,因我而起,才致他有今日,都是我欠他的。二公子心里清楚明白,何必还要再提以往?”
“别动!”高洋忽然怒喝道。元仲华见他忽然发怒,毕竟还是个孩子,果然吓得不敢再动,生怕惹怒了高洋又做出什么更没有规矩的事来。高洋却好像在努力忍着什么似的,紧紧握着元仲华的手,眉头紧锁地闭上双眼调理着自己的呼吸。半天终于睁开眼睛,看着元仲华道:“殿下对大兄情深义重,独对子进如此无情,竟然心冷如铁,连一点怜悯之念都没有吗?子进对殿下也是念念痴心,不堪怜惜吗?子进不信天意有悔。”
元仲华还是趁他不备时用力挣脱了出来,怒道,“我心里既有夫君也有二公子,我与夫君是夫妻,二公子是夫君的二弟,自然就是我的二弟。倒想问问二公子心里有没有兄弟之情,是否视大公子为大兄,视我为长嫂?”
高洋怔住了,元仲华这一问真是戳到了他心里的痛点。半晌才好像梦呓一般缓缓道,“大兄处处强于我,父母亲大人钟爱至极,我望之亦如望明月……”他顿了顿,让人能感觉得到心潮起伏得厉害,“高不可及……高不可及……”
元仲华也一时怔住了。她知道高洋说的是实话,从未见他如此。她连发怒的理由也没有了。
“殿下当时对子进也是真心,是情之所至,子进从来深信不疑。”高洋叹道,“我与大兄终于也可相提并论,自殿下而始,子进方才有此心。”
“你……”元仲华才要说话,忽见高洋身后阿娈已经走来。并且阿娈身后还跟着个紫衣女郎,便知道是自己夫君请来的那位女客。
“二公子?!”阿娈也极惊讶。
高洋转过身来。
跟在她身后的月光本就是极聪明的人,立刻便明白了高洋的身份。只是她心里极为好奇,想不到高澄那样倾国倾城的绝世公子,竟然有这样其貌不扬、泯然众人的弟弟。
因为好奇,便在顾盼之间多瞧了一眼。心里又觉得这位二公子成熟稳重,不像高澄那么顽皮孩子气,更像是心有城府之人。
月光姿容绝世,自然不会不引起高洋的注意。只是高洋以为又是兄长的内宠,所以也并没有兴趣多看一眼。
阿娈先给二公子施了礼,又向元仲华回禀道,“尊客伤已痊愈,特来向殿下辞行。”
月光这才郑重大方地施礼,“上党太守李希宗之女李祖娥拜见夫人,拜见二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