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穿越初唐 > 第113章 章

第113章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蛋最近在学里可谓出尽风头。不说儒学课他本就记忆过人,最近几次的算学课那更叫一个独领风骚。

    他们现在正在学习大数加减法,过去都是用算筹辅助,如今却是用所谓的“算盘”。二蛋接触算盘不过比其他小朋友多了几日,他天资也就一般,还没逆天到练过几次,就能用得熟练自如。

    坐在他不远的曾十二郎早有所觉,其发现,每次夫子出题,赵二郎都不是用算盘磕磕绊绊地打出来,而是在纸上鬼画符一般,没两下就算出来,快得不得了。曾十二郎估计,他这回被夫子叫去,定是因为此事。

    教室旁的夫子准备室里,杨博士,在矮榻上正襟危坐,对面就是后背拔得笔直的二蛋。两人中间有一书案,上面已有一大张用青石镇纸压着的乳黄纸张。

    “说说吧,赟儿到底是用何法计算地如此快捷,这些个字符又是何意?”

    杨博士手中拿着的正是二蛋的演算纸,上面排列了一连串加减法竖式。

    眉头紧皱地研究了半柱香,除了感觉“+”、“-”这两个字符,似是象征了加减之法,剩下那些歪七扭八的字符似是对应数字外,其他再无所获。

    杨博士出身书香门第,虽不像五姓七家那样累世缨簪,但接连数代皆有族人出仕,族中还修藏书阁以供男丁作学,他本人更是出自杨家嫡枝主脉,不敢说学富五车,见多识广,但做学问这么多年,能难倒他得还真不多。

    临了临了,在年过不惑之后,在自己最得意的算学一途,竟出现这许多闻所未闻之事,杨博士表示,

    他很兴奋!

    朝闻道夕死可矣,有生之年还能见识这些奇妙的学问,实乃人生大幸!可惜,不能与华真人一晤,看来还要去拜访拜访那位赵家大郎。

    “家兄说这叫‘天竺数字’,是古天竺人发明的,用来算数最是方便。”

    经过蒙学一阵子的熏陶,二蛋与师长说话时,再不是“俺,俺”的自称,慢慢也有些文绉绉了,不过一回村里,这孩子倒是无师自通地切换到乡土方言,不惹人厌烦。

    “哦?细细说来。”

    二蛋学着夫子们平时书写的样子,一手拎袖,一手拈笔,在铺好的纸张上整齐地书写起来。

    “夫子请看,这是‘一’,这是‘二’……”

    杨博士看着白纸上的“1、2、3、4、5、6、7、8、9”,深感这“天竺数字”好不别扭。因倒着看不便,索性起身走到二蛋身后观看,手指头还不停在虚空中临摹。

    “这个圆窟窿就是‘零’”

    说到这,二蛋还一指“0”,仰头问杨博士,

    “夫子晓得‘零’是啥意思么?”

    能被夫子“求教”,二蛋心中别提多得意,这一高兴,便说秃噜嘴,村里土话开始不停往外冒。

    也不等杨博士配合一句“何意?”,二蛋自顾自地巴拉巴拉说了一堆。

    “‘零’就是‘没有’的意思,表示啥也没有,看它中间就是空的(此处是二蛋本人自己的理解,不是苟超举的例子),啥也没有。比如,‘一’加上‘一’就是‘二’,你有一个鸡蛋,再给你一个鸡蛋,你就有两个鸡蛋;你有一个鸡蛋,再给你零个鸡蛋,你还是一个鸡蛋。零就是没有,就是不给你蛋。所以,‘一’加‘零’,就是‘一’;‘一’减‘零’,还是‘一’。”

    生怕夫子听不懂,二蛋干脆把苟超教他时说的话,给说了个大概其。还在草纸上摆了几个算式。

    杨博士整张脸都快挤作一团,两眼直勾勾地看着

    “1+1=2”

    “1+0=1”

    “1-0=1”

    三组算式,简直像要盯穿一样。

    二蛋自己说了个爽快,也不管杨博士是在思考,还是要他接着往下讲,他反正是不歇气,又把“10”写了出来,介绍到,

    “看到没,这叫‘十’,就是一个‘1’,加个‘0’;那要是廿十怎地表示呢?”

    “‘廿十’就是一个‘2’后面跟个‘0’”

    “以此类推,‘三十’呢,就是一个‘3’,后面跟个‘0’,‘四十’就是……”

    等二蛋讲到“90”的写法时,杨博士突得一击双掌,大喝一声,

    “妙极!”

    这一声大喝,可把二蛋下一哆嗦,数字都写成一团漆黑。颤巍巍地回头一看,就见一向冷静自矜的杨博士,跟发了羊癫疯一样,激动地满屋子乱窜,不停地自言自语。(当然,二蛋是没见过羊癫疯啥样的,这地方是笔者为他无法形容之下,添加的贴切词汇)

    “神奇!神奇!予为甚想不到,怎就想想不到,还在计算时以铜钱作‘空’,一个‘0’字表万物虚无,简单至极,简便至极!”

    说道最后,杨博士忽然向前紧走几步,来到桌案前,两手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张写满数字的草纸,仿佛痴汉看到美女一般,对着,二蛋写得大大的“0”字,慨叹到,

    “美哉!”

    ******

    苟超今儿一早跟着上地,直忙到晌午,才匆匆回家。

    这样匆忙地回家,倒不是要给地里的短工做午饭,家中的午饭已由韩阿婆接手。

    且,先前丁家娘子曾问过苟超,早上可不可以直接带几个干粮作午餐,晌午就不再回赵家吃饭。

    反应出他们是想多做一会儿,省得来回在路上费时,耽误活计,苟超就拜托韩阿婆,午间给几人送饭。

    其实,若没有特殊事情,他也会在地里很大家一块儿吃。只是,今儿个,天特别好,家里的放了好几个月的大酱块,实在不能拖了,趁这个时机也该下到缸里。

    苟超年前做了四块酱砖,一直在西屋房梁上挂着。记忆里酱砖都是用旧报纸包裹,现在没条件,他就用麻布多包了两层。

    不过,也不浪费,这大酱以后年年都要做,裹酱砖的麻布也就可以循环利用。

    满怀期待地拆开麻布,看到意料之中地“白毛”、“绿毛”,苟超欣慰地长出口气。

    以往都是跟在后面看母亲做酱,出过最大的力,不过是三不五时地搅搅酱缸,这次可全程都是他一人出手,就怕给搞砸了。

    好在,这些酱砖上全布满菌丝,农家酱就算成功了一半。

    “大郎怎地先回来了?哟,这是啥,怎地全长毛了?”

    苟超平日里种地愿意和酷酷的陆方平搭伴,与丁家、赵家不在一处,韩阿婆送饭时,就与回家的他走了两岔。

    “大酱?”

    听苟超粗粗解释一番,韩阿婆还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但,也明白是做一种从没见过的吃食,就好奇地随他一路去往溪边,打打下手。

    “这些毛都不能要,得搓洗干净。”

    这里没有擦锅球,新种的丝瓜也没长成,洗起大酱块就格外困难。

    没办法,苟超后来干脆抓起一把水底的粗砂,来往下蹭。

    “大郎,这是用豆子做得吧?”

    把表面铺满的菌丝搓掉,大酱块慢慢显露出真容。当时,捣酱泥时,苟超故意没有捣的很碎,酱砖上很多豆子还是瓣状。

    “嗯哪,用烀好的黄豆做的。”

    两人说说唠唠没一会儿,就把四块酱砖洗刷干净,整整齐齐晾在一旁。

    “阿婆回去帮我烧一锅水吧,我把这些麻布洗洗,等洗干净了估计水也好了,就能开始下大酱了。”

    韩阿婆还要推辞,想要换换活计,苟超说什么也没同意,你来我往半天,才把老太太劝走。

    长毛的大酱块还算好洗,毕竟晒干的那层大酱壳,一沾水就滑溜溜的。

    可“长”满一下子菌丝的麻布,洗起来可就困难重重。

    苟超又敲又打,折腾许久也没清洗干净,心中万分怀念起肥皂、洗衣粉来。

    洗到一锅水滚花开,还是觉得麻布内侧带点滑腻,心中泛膈应的苟超,干脆把它们沤在水边,打算把酱下好,再回头重洗。

    东北的农家酱,一般分两种。常说的“大酱”,通常指比较稀的一种;还有一种干干的,多称“盘酱”。(←其实笔者有一种非常贴切的形容、比喻,不过太过恶心,就不明说了。但联想到酱料黑黄的颜色,想必看到此处的聪明人,会懂得…)

    “盘酱”几乎不含水分,村里没几户人家会做,苟超吃过的次数有限。

    他这回做得,就是从小吃到大的普通大酱。

    先把酱缸用热水烫一下,去除杂菌。再把晒得干干爽爽的酱砖敲成小块,扔到缸里。然后,就是倒进晾好的温水。

    苟超不喜欢吃过稀的大酱,所以水只是刚刚漫过酱块。接着,往里到大量的粗盐。

    “哎哟,哎哟,够了吧,还倒啊!”

    眼看赵大郎败家,韩阿婆心疼的直吸气。

    可是,盐放少了,一两个月内吃完还行,要是放到过年,那可就真长毛了。

    苟超记得,他妈妈做酱,差不多是一斤豆饼,四两盐。

    可他家的大酱吃不到入冬,后期都是去店里买。

    这次特意做了四块大酱砖,打算吃久一些,粗盐就得多放一成。

    “哎哟,哎哟,这简直是吃钱啊!”

    苟超看着也心疼,不过,想想田里丰收的麦子,一斗就能换上四五十文,倒盐的手也就不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