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别无选择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想到这些年教育上的投入和非议,杨震有些感慨的道:“我们以全国一隅之地,为我们这个国家培养了现在七成多的理工科大学生。整个理工科的大学生,包括本科和专科在内,是关内大学现有学生数量的十几倍。人家多大的地盘,多少的人口,我们才多大的面积?”
“这每年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之下,东北人民政府从未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教育经费。可以说东北现在是勒紧裤腰带,为全国在培养人才。我们现在做这么多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我们今天的所遭受的,永远不会在我们下一代身上再出现吗?”
“政府做了这么多,做到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人能够做到的地步。现在只是让一部分的学生,暂时放弃他们喜欢的东西。用自己的知识,为这个国家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这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有收获就必然要有牺牲,既然他们处在这个时代,那么这个牺牲对于他们来说别无选择。”
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杨震,这个男人却是始终搞不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军人,究竟是什么身份。杨震此时身上只穿了一身军便装,没有携带军衔等标志。让他实在摸不清楚,这个对整个东北政府政策掌握这么透彻的人,究竟是做什么的。
并不清楚杨震真正身份的他,不知道眼下整个东北解放区的所有教育政策、法规,从九年义务教育制的推行,到高中毕业生的计划统筹分配。从各个综合大学与专科学院建立,到财政投入的比例。都是眼前这个比他年长不了几岁的军人,一手制定并强力推行的。
在保证教育经费投入这一点上,是杨震的逆鳞所在,至少在东北没有人敢去触碰。就算每年都在上涨教育经费和支出,给东北解放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教育投入上也没有缺少过一分钱。
这些东西如果此刻站在他面前的,这个推行人还不清楚的话。恐怕也没人能够解释清楚,东北在教育投入上如此巨大,还采取如此一个在所有人看起来,都有些荒诞不经,甚至是有些不近人情的计划上学方式的原因。
当他带着疑惑问起杨震身份的时候,杨震笑了笑道:“我具体是做什么的,你不久之后会知道的。现在暂时还不方便告诉你,要是什么都知道了,咱们可就不会谈的这么轻松了。有些事情知道的太多了,只能让我们失去了原本想要的本意了。”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是会有机会在见面的,也许还有机会在一起工作。到那个时候,你会清楚我究竟是什么人的。至于现在,我就是你在这漫漫旅途之中,无意之中结识的一个新朋友。”
虽说杨震没有告知他自己的真正身份,不过这个人倒也是豁达的人,杨震这么一说也就闭口不问。一路上两个人谈笑风生,倒是谈的热烈的紧。直到火车抵达哈尔滨城西一个小站,两个人才结束谈话。
考虑到上车时候发生的风波,杨震还是决定不在哈尔滨车站下车。到时候又是搞的鸡犬不宁,恐怕很多人要指着自己背影骂娘的。搞不好看到自己这张还算年轻的脸,以为又是那个官二代在这里摆谱,这是会影响到民心走向的。
所以火车快要抵达哈尔滨的时候,他让人给军区司令部发电报,让他们到城西的一个小站来接自己。至于携带的通讯车等需要卸载的装备,等火车进入终点站,旅客全部下车之后,在转到哈尔滨车站货场卸车。
当杨震乘坐的列车,抵达他指定的那个实际上已经废弃小站时,袁芷若已经带着人等在那里。下了火车之后杨震也没有耽搁,立即让人安排一部吉普车,将这对自己半路上结识的夫妻,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
看着这夫妻乘坐的吉普车自己离去的背影,杨震转过头来对身边的参谋道:“告诉政治部派人去《解放日报》查一下这个人,如果政审上没有什么问题,调到军区司令部工作。告诉他们,这个人是我要的。”
杨震的话音落下,一路上看着一号与这个人聊的风生水起的参谋,会意的将这件事情记下。在返回军区司令部后,立即向政治部做了汇报。知道是杨震亲点的人选,政治部的动作也很快。会同社会部和军区保卫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个人内查外调一个一清二楚。
当一个月后这位还不知道列车上的一次谈话,就此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接到抗联总司令部的调令。在百般抗议无效的情况之下,只能穿上军装来到军区司令部报道。完成三个月的学习和保密训练,接手杨震秘书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当时与自己谈话的那个年轻人真正的身份。
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杨震究竟是谁的这位老兄,虽说被吓了一大跳,但总算心里素质过硬。他这才知道刚刚在报社工作上手,与军队从来没有过任何交集的自己,怎么会莫名其妙的接到调令穿上了军装,还是不许讨价还价的调令。
好在这位老兄也是豁达之人,虽说对自己莫名其妙,被强迫穿上了军装很是不满意。但发现自己服务的对象是自己相当钦佩,但以为已经无缘再见面的人之后倒也愉快的上任。只不过被改变了生活的人,可不单单是他一个。
身为杨震的秘书,也是杨震身边最亲近,而且掌握大量核心秘密的人之一,这安全性和保密性也一样受到相当的重视。他的妻子自然也不用在找工作,被直接安排进了军区子弟中学,家也搬进了军区司令部的宿舍。
这位曾经担任过教师、编辑,名字叫做刘洪波前通辽师道学校的教师,自此开始了与杨震长达十余年的配合。成为自袁芷若调离后,杨震历任秘书之中最满意的一个。直到五十年代,如果不是担心比自己仅小五岁的他,在自己身边工作十多年,这年龄也不小了。在继续待下去前途会受到影响,杨震还不舍得放他走人。
这一次虽说搞的有些疲劳了一些,但不仅就东北战场,在下一步的战略走向,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以及有了一个决心。还路上不经意之间,为自己捡了一个合格秘书,这倒是出乎杨震的意料。
不过返回哈尔滨后的生活,也正像是杨震当初预料的一样。在返回东北之后繁重的工作,让他根本就沉不下心来考虑问题。他这边刚一返回军区司令部,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办公桌上已经就堆满了请示、报告。
想到这些年教育上的投入和非议,杨震有些感慨的道:“我们以全国一隅之地,为我们这个国家培养了现在七成多的理工科大学生。整个理工科的大学生,包括本科和专科在内,是关内大学现有学生数量的十几倍。人家多大的地盘,多少的人口,我们才多大的面积?”
“这每年财政收入有限的情况之下,东北人民政府从未没有拖欠过一分钱的教育经费。可以说东北现在是勒紧裤腰带,为全国在培养人才。我们现在做这么多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我们今天的所遭受的,永远不会在我们下一代身上再出现吗?”
“政府做了这么多,做到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人能够做到的地步。现在只是让一部分的学生,暂时放弃他们喜欢的东西。用自己的知识,为这个国家发展做出一些贡献,这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有收获就必然要有牺牲,既然他们处在这个时代,那么这个牺牲对于他们来说别无选择。”
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的杨震,这个男人却是始终搞不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军人,究竟是什么身份。杨震此时身上只穿了一身军便装,没有携带军衔等标志。让他实在摸不清楚,这个对整个东北政府政策掌握这么透彻的人,究竟是做什么的。
并不清楚杨震真正身份的他,不知道眼下整个东北解放区的所有教育政策、法规,从九年义务教育制的推行,到高中毕业生的计划统筹分配。从各个综合大学与专科学院建立,到财政投入的比例。都是眼前这个比他年长不了几岁的军人,一手制定并强力推行的。
在保证教育经费投入这一点上,是杨震的逆鳞所在,至少在东北没有人敢去触碰。就算每年都在上涨教育经费和支出,给东北解放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教育投入上也没有缺少过一分钱。
这些东西如果此刻站在他面前的,这个推行人还不清楚的话。恐怕也没人能够解释清楚,东北在教育投入上如此巨大,还采取如此一个在所有人看起来,都有些荒诞不经,甚至是有些不近人情的计划上学方式的原因。
当他带着疑惑问起杨震身份的时候,杨震笑了笑道:“我具体是做什么的,你不久之后会知道的。现在暂时还不方便告诉你,要是什么都知道了,咱们可就不会谈的这么轻松了。有些事情知道的太多了,只能让我们失去了原本想要的本意了。”
“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还是会有机会在见面的,也许还有机会在一起工作。到那个时候,你会清楚我究竟是什么人的。至于现在,我就是你在这漫漫旅途之中,无意之中结识的一个新朋友。”
虽说杨震没有告知他自己的真正身份,不过这个人倒也是豁达的人,杨震这么一说也就闭口不问。一路上两个人谈笑风生,倒是谈的热烈的紧。直到火车抵达哈尔滨城西一个小站,两个人才结束谈话。
考虑到上车时候发生的风波,杨震还是决定不在哈尔滨车站下车。到时候又是搞的鸡犬不宁,恐怕很多人要指着自己背影骂娘的。搞不好看到自己这张还算年轻的脸,以为又是那个官二代在这里摆谱,这是会影响到民心走向的。
所以火车快要抵达哈尔滨的时候,他让人给军区司令部发电报,让他们到城西的一个小站来接自己。至于携带的通讯车等需要卸载的装备,等火车进入终点站,旅客全部下车之后,在转到哈尔滨车站货场卸车。
当杨震乘坐的列车,抵达他指定的那个实际上已经废弃小站时,袁芷若已经带着人等在那里。下了火车之后杨震也没有耽搁,立即让人安排一部吉普车,将这对自己半路上结识的夫妻,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
看着这夫妻乘坐的吉普车自己离去的背影,杨震转过头来对身边的参谋道:“告诉政治部派人去《解放日报》查一下这个人,如果政审上没有什么问题,调到军区司令部工作。告诉他们,这个人是我要的。”
杨震的话音落下,一路上看着一号与这个人聊的风生水起的参谋,会意的将这件事情记下。在返回军区司令部后,立即向政治部做了汇报。知道是杨震亲点的人选,政治部的动作也很快。会同社会部和军区保卫部,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这个人内查外调一个一清二楚。
当一个月后这位还不知道列车上的一次谈话,就此改变了自己命运的人,接到抗联总司令部的调令。在百般抗议无效的情况之下,只能穿上军装来到军区司令部报道。完成三个月的学习和保密训练,接手杨震秘书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当时与自己谈话的那个年轻人真正的身份。
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杨震究竟是谁的这位老兄,虽说被吓了一大跳,但总算心里素质过硬。他这才知道刚刚在报社工作上手,与军队从来没有过任何交集的自己,怎么会莫名其妙的接到调令穿上了军装,还是不许讨价还价的调令。
好在这位老兄也是豁达之人,虽说对自己莫名其妙,被强迫穿上了军装很是不满意。但发现自己服务的对象是自己相当钦佩,但以为已经无缘再见面的人之后倒也愉快的上任。只不过被改变了生活的人,可不单单是他一个。
身为杨震的秘书,也是杨震身边最亲近,而且掌握大量核心秘密的人之一,这安全性和保密性也一样受到相当的重视。他的妻子自然也不用在找工作,被直接安排进了军区子弟中学,家也搬进了军区司令部的宿舍。
这位曾经担任过教师、编辑,名字叫做刘洪波前通辽师道学校的教师,自此开始了与杨震长达十余年的配合。成为自袁芷若调离后,杨震历任秘书之中最满意的一个。直到五十年代,如果不是担心比自己仅小五岁的他,在自己身边工作十多年,这年龄也不小了。在继续待下去前途会受到影响,杨震还不舍得放他走人。
这一次虽说搞的有些疲劳了一些,但不仅就东北战场,在下一步的战略走向,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以及有了一个决心。还路上不经意之间,为自己捡了一个合格秘书,这倒是出乎杨震的意料。
不过返回哈尔滨后的生活,也正像是杨震当初预料的一样。在返回东北之后繁重的工作,让他根本就沉不下心来考虑问题。他这边刚一返回军区司令部,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办公桌上已经就堆满了请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