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几番思量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百四十七章 几番思量
王氏微微皱眉,刚想摇头,打发管家媳妇带这两个绣娘下去,就见管家媳妇上前几步,压低了音量,回道:“太太,这两个绣娘绣工不错,要的银钱低。”
王氏不动声色,挥手叫来个小丫头,道:“领她们出去候着。”
“一年多少银子?”王氏见她们出去,问那管家媳妇道。
若说早先,多花个千八百两银子都不在王氏眼中,毕竟她没有子孙可以传承,这偌大的家业往后都落在李鼐那房。
如今却是不同,还有两个孙子在世,王氏凡事就要多些思量。
“这样的手艺,外头找人,一年少说十二两银子,她们姊妹两个家中等着用银子,一人一年八两。十年身契签下来,一人就省了四十两银子。”那管家媳妇回道。
“瞅着年岁都不大,又是小媳妇打扮,怎么都出来做活?身家打听清楚了?若是不清不白的人家,就是活计再好,也不能要。”王氏问道。
“打听清楚了,说起来都是苦命人。老大今年二十三,出嫁七年无子被休了,妹子二十一,是出嫁就死了男人,夫家不容,就回了娘家,如今过了孝期,出来做活,才做寻常打扮。”管家媳妇叹息着说道。
命苦不命苦的,王氏不放在心上,想着省下几十两银子总是好的。如今,府里是个空架子,要不能这进人,也不会一个两个的进。
至于这两个少年妇人的姿色……
她挑了挑嘴角,对管家媳妇吩咐道:“你是老人了,在女红上也有眼色,既然你觉得好,就留下吧,领到账房签了身契。而后去跟大奶奶说声,将她院里的关氏、秦氏拨出来给五爷、六爷使,将这两个补进去……五少爷、六少爷还小,活计也少,用好绣娘也可惜了……”
想着大奶奶孙氏巴着老太太的模样,王氏眼中就添了厉色。不过也是包衣家的出来的奴才秧子,装什么清高。
平素在她面前阳奉阴违,装贤良,那样子直得叫恶心。
婆媳是天敌,更不要说这还不是亲媳妇,她这个扶正的填房,人家明媒正娶的大奶奶未必放在眼中。
想到此处,王氏倒是嫌这乔氏姊妹瞅着太老实了,要是真在大房生出些妖蛾子,才叫好看。
管家媳妇见王氏点头,心中松了口气,捏了捏袖子里的银锭子,笑着应道:“还是太太安排的妥当,奴婢这就去办。”
院子里,忐忑不安的两人不是别个,正是从京城过来枝仙、哉日子。不过是皇阿玛上了年岁,咱们做儿子的,怎么也要尽些孝心。”
听到“曹颙”二字,四阿哥道:“不是说前些日子在昌平侍候庄稼么?没提土豆种得如何?”
十六阿哥闻言,笑出声来,道:“真让四哥说着了,那小子是拉着我念叨了半日土豆经。听说使人在直隶划了各样土豆种,明年还要接着种。那家伙,就是心慈。不晓得听谁说的,这个土豆要是种好了,亩产过千斤,就琢磨起这个来。他的意思,若是往后各地都种土豆,赶上旱捞天灾,用这个撑着,也能少饿死几个人。除了这个,还有苞谷,今年也种了。记了厚厚一打子笔记,说要种两年,整理出来,要交到户部。”
4
四阿哥虽晓得曹颙侍候庄稼,却不晓得这其中详细打算。听了十六阿哥这番话,不觉有些动容,嘴上却说不出好来,念叨一句:“不务正业,妇人之仁!”
此刻的曹颙,正在书房,整理这半年的农事记录。
不学农,不知世事艰难。听说今年西南大旱,有几十个府县受灾,朝廷已经有旨意下去,命那几个省的巡抚开省仓赈济灾民。
这天下粮仓,就是京城户部的粮仓,在天子脚下,就算有硕鼠,也不敢大肆咀嚼。剩下的,在地方的,多数都是摆设。
对于这一点,康熙心中也有数,所以若是直隶、江南、东南这些地方遇到天灾,都是朝廷拨漕粮赈济。
直隶是京畿,不能乱;江南是天下赋税重地,士子云集之地,乱不的;东南百姓不少心怀前朝,不可乱。所以这三处,必须要施恩安抚。
西南蛮荒之地,散住着不少地方部族,本就是穷乡僻壤,就是出事,也闹腾不起来,朝廷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就算不用再试种,这土豆高产已经有了定论。
毕竟,从明朝土豆引进,至今已经过百年,从福建到直隶,种土豆的地方不算少。只是因交通消息闭塞的缘故,西北、西南地方没听说有这些东西。
要不要,就将推广土豆、苞谷的想法写折子给康熙?
还是为了日后的前程,在等几年,等四阿哥等级后卖好?
曹颙有些犹豫,心中自私的那个部分,觉得是等几年后好;伪善的那面,却是晓得,早一年施行这个推广计划,就能多活多少人。
到底,该如何抉择……
第八百四十七章 几番思量
王氏微微皱眉,刚想摇头,打发管家媳妇带这两个绣娘下去,就见管家媳妇上前几步,压低了音量,回道:“太太,这两个绣娘绣工不错,要的银钱低。”
王氏不动声色,挥手叫来个小丫头,道:“领她们出去候着。”
“一年多少银子?”王氏见她们出去,问那管家媳妇道。
若说早先,多花个千八百两银子都不在王氏眼中,毕竟她没有子孙可以传承,这偌大的家业往后都落在李鼐那房。
如今却是不同,还有两个孙子在世,王氏凡事就要多些思量。
“这样的手艺,外头找人,一年少说十二两银子,她们姊妹两个家中等着用银子,一人一年八两。十年身契签下来,一人就省了四十两银子。”那管家媳妇回道。
“瞅着年岁都不大,又是小媳妇打扮,怎么都出来做活?身家打听清楚了?若是不清不白的人家,就是活计再好,也不能要。”王氏问道。
“打听清楚了,说起来都是苦命人。老大今年二十三,出嫁七年无子被休了,妹子二十一,是出嫁就死了男人,夫家不容,就回了娘家,如今过了孝期,出来做活,才做寻常打扮。”管家媳妇叹息着说道。
命苦不命苦的,王氏不放在心上,想着省下几十两银子总是好的。如今,府里是个空架子,要不能这进人,也不会一个两个的进。
至于这两个少年妇人的姿色……
她挑了挑嘴角,对管家媳妇吩咐道:“你是老人了,在女红上也有眼色,既然你觉得好,就留下吧,领到账房签了身契。而后去跟大奶奶说声,将她院里的关氏、秦氏拨出来给五爷、六爷使,将这两个补进去……五少爷、六少爷还小,活计也少,用好绣娘也可惜了……”
想着大奶奶孙氏巴着老太太的模样,王氏眼中就添了厉色。不过也是包衣家的出来的奴才秧子,装什么清高。
平素在她面前阳奉阴违,装贤良,那样子直得叫恶心。
婆媳是天敌,更不要说这还不是亲媳妇,她这个扶正的填房,人家明媒正娶的大奶奶未必放在眼中。
想到此处,王氏倒是嫌这乔氏姊妹瞅着太老实了,要是真在大房生出些妖蛾子,才叫好看。
管家媳妇见王氏点头,心中松了口气,捏了捏袖子里的银锭子,笑着应道:“还是太太安排的妥当,奴婢这就去办。”
院子里,忐忑不安的两人不是别个,正是从京城过来枝仙、哉日子。不过是皇阿玛上了年岁,咱们做儿子的,怎么也要尽些孝心。”
听到“曹颙”二字,四阿哥道:“不是说前些日子在昌平侍候庄稼么?没提土豆种得如何?”
十六阿哥闻言,笑出声来,道:“真让四哥说着了,那小子是拉着我念叨了半日土豆经。听说使人在直隶划了各样土豆种,明年还要接着种。那家伙,就是心慈。不晓得听谁说的,这个土豆要是种好了,亩产过千斤,就琢磨起这个来。他的意思,若是往后各地都种土豆,赶上旱捞天灾,用这个撑着,也能少饿死几个人。除了这个,还有苞谷,今年也种了。记了厚厚一打子笔记,说要种两年,整理出来,要交到户部。”
4
四阿哥虽晓得曹颙侍候庄稼,却不晓得这其中详细打算。听了十六阿哥这番话,不觉有些动容,嘴上却说不出好来,念叨一句:“不务正业,妇人之仁!”
此刻的曹颙,正在书房,整理这半年的农事记录。
不学农,不知世事艰难。听说今年西南大旱,有几十个府县受灾,朝廷已经有旨意下去,命那几个省的巡抚开省仓赈济灾民。
这天下粮仓,就是京城户部的粮仓,在天子脚下,就算有硕鼠,也不敢大肆咀嚼。剩下的,在地方的,多数都是摆设。
对于这一点,康熙心中也有数,所以若是直隶、江南、东南这些地方遇到天灾,都是朝廷拨漕粮赈济。
直隶是京畿,不能乱;江南是天下赋税重地,士子云集之地,乱不的;东南百姓不少心怀前朝,不可乱。所以这三处,必须要施恩安抚。
西南蛮荒之地,散住着不少地方部族,本就是穷乡僻壤,就是出事,也闹腾不起来,朝廷自然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其实,就算不用再试种,这土豆高产已经有了定论。
毕竟,从明朝土豆引进,至今已经过百年,从福建到直隶,种土豆的地方不算少。只是因交通消息闭塞的缘故,西北、西南地方没听说有这些东西。
要不要,就将推广土豆、苞谷的想法写折子给康熙?
还是为了日后的前程,在等几年,等四阿哥等级后卖好?
曹颙有些犹豫,心中自私的那个部分,觉得是等几年后好;伪善的那面,却是晓得,早一年施行这个推广计划,就能多活多少人。
到底,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