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客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八百八十三章 升转

第八百八十三章 升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百八十三章 升转

    虽说听十三阿哥说起咸安宫的变故,但是曹颙没有多想。

    即便是康熙手把手教导,即便是康熙都忌讳的嫡子身份,二阿哥废立两遭,不是废人,也是废人,同曹家更是扯不上关系。

    唯一需要忌惮的,就是弘皙。

    后世曹家二次抄家,就是因为牵扯进“弘皙忤逆案”,就算是乾隆忌惮其“嫡孙”身份,有心发作;若是弘皙真安分了,也不会牵扯进去一批宗室同勋贵。

    眼下储位未定,弘皙就算有精力,也不会闲着往曹颙身上使。

    想到这些,曹颙有点惦记起四阿哥府的弘历。这弘历做皇帝后,凡事像康熙学习,也是个好大喜功的皇帝。

    中国的衰落,由此而始,实叫人叹惋。

    不知不觉,到了十月末,李氏寿辰。

    虽没有操办,但是平郡王府、国公府都使人送来寿礼,外头的寿礼,也是不断。

    曹颙即将起复,老母幼子,以康熙对曹家素来的恩典,应不会外放。留在京城,八成就是个年轻的京堂,有点关系的,谁不想了卖好?

    曹项兄弟也出城给伯母拜寿,曹项还带来个消息,他被点为河南学政,十日内就要离京,往河南去。

    所谓学政,跟三年一派的乡试主考官类似,是下到地方主持院试的。

    院试,非会试之年的春季举行,录取者为生员,就是俗称的秀才,入府、县官学读书。

    虽说只是学政官,临时委官,任满后仍回原职,不涉及地方军政,但是向来是清贵的缺。

    曹项年纪轻轻,就能得了这个缺,说明他这三年没白在翰林院熬。

    “也不能总在翰林院编书,河南好,离京城不远,你早年又去过。”曹颙听了这个消息,为堂弟真心高兴。

    前面赵熊诏的例子摆着,曹颙不希望堂弟能不受家族所累,有自己的事业同前程。

    “只是地方科举舞弊营私,向来不少见,你要警醒,省得惹祸上身。”想到河南虽不比江南,也是儒学大省,曹颙少不得仔细叮嘱几句。

    曹项肃手听了,躬身应下。

    曹頫在旁,羡慕不已,道:“四哥明年就要做主考老师,我却还要下场应试。同样是读书,为何差距这么大?”

    曹颙同曹项听了,都侧目,曹颙似笑非笑道:“小五晓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曹頫有些不好意思道:“弟弟只是羞愧而已,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说话声中,已是带了几分不安与惆怅。

    听他这样说,曹颙与曹项对视一眼,都有些忧心。

    曹頫打小聪明,原本有些傲气,初次会试落第后,打击就很大;如今二次会试没几日,他不免有些怯场。

    “说起这学问,这当世儒林大家,有几个是进士出身的?说起当官,说句不好听的,在翰林院里编书学的东西多,还是在六部看案宗账册学的东西多?所谓‘功名’,对寻常百姓来说,是改变前程,得进仕途;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不过是锦上添花。”曹颙斟酌了一下,说道。

    “是啊,大哥说得极是。在翰林院三年,整日里与书籍、笔墨打交道,前面还算新鲜,后来日复一日的,就跟混日子似的虚度光阴。说起来,还真不若早年在河南时有干劲。”曹项跟着说道。

    “我若落第,岂不是给咱们曹家丢脸?”曹頫支吾了半晌,涨红了脸说道。

    曹颙听了,晓得这都是有个探花哥哥闹得,道:“有什么好丢人的?在八旗人家中,十五岁就中举的,也是数得过来的。举人同进士,区别就在一场会试罢了,并不差旁的。不管你这科中不中,到时候就十九了,可不容你再偷懒。考上了,一切好说;落第了,就去考笔帖试,给家里添进项。”

    虽说晓得东府如今有几个庄子的出息,实不差几个钱,但是曹颙瞧出堂弟的担忧,故意这般说道。

    曹頫听了,不觉得为难,反而眼睛一亮,心里踏实许多。

    曹项在旁,瞧着堂兄看似严厉,实际上安抚纵容,心中颇为复杂。

    长兄如父,说得莫过于是。

    他们东府兄弟,委实受了堂兄太多照拂……独木难支,他们也当努力才行……

    少一时,初瑜使人请他们兄弟过去,寿宴开始……

    安定门内,雍亲王府。

    今日也是四阿哥的生辰,虽没有大肆操办,但是上门贺寿的人也不少。

    十六阿哥养了半月伤,还是挨打后头一回在众人前露面。

    这些皇子阿哥,都过了年轻气盛的时候,剩下的都是沉稳老辣,看着是一片兄友弟恭,其乐融融。

    至于这顿生日宴的滋味儿如何,只能大家心里有数。

    十六阿哥不过是借这个由子出宫透透气,应酬完毕,忙不迭地拉了十七阿哥从雍亲王府出来。

    “走,十七弟,琉璃厂逛逛去……”十六阿哥带了几分雀跃道。

    十七阿哥犹豫了一下,低声问道:“十六哥,您怎么这么早打四哥府上出来?今日虽不是大生日,兄弟团聚团聚也好。”

    “兄弟?”十六阿哥挑了挑嘴角,耷拉下脸,道:“咱们又不是戏子,非把戏码场全了。大家都过来,不过是应付个场面,除了十三哥,有几个真正盼着四哥长寿的?”

    十七阿哥被噎得无话,半晌方道:“我也盼着四哥好。”

    十六阿哥点点头,道:“我晓得,你念着四哥的照看,只是皇阿玛素来忌讳这个。有十三哥一个人跟在四哥身后,就行了,再添上你我,就成了碍眼。”说到最后,压低了音量。

    十七阿哥晓得十六阿哥说得是实,觉得有些没滋味儿,讪讪地抬头来,看了看天色儿,道:“阴天了,许是要下雪,十六哥咱们早去早回吧。”说着,从长随手中接过马缰,同十六阿哥一道往琉璃厂溜达……

    畅春园,清溪书屋。

    屋子里有些清冷,魏珠站在门口,犹豫了半晌,想着到底要不要多嘴加两个炭盆,但是这边供给,都是有定例在。

    皇上又是不服老的,不会应允添炭盆。

    可是,今儿天发阴,冷得邪乎,要是皇上身子着凉了,到时候受罪的也是他们这些做奴才的。

    魏珠眼观鼻、鼻观心,费了不少精神,相出个法子子,忙唤了两个小太监,低声吩咐了几句。

    屋子里,康熙身上披着个氅衣,坐在炕上。几位大学士,也都是有年纪的人,赐坐了小凳子,听康熙说起科道官选授转升之事。

    科道官,多是由六部司官选授,而后内升为转。科道品级虽不高,但是清贵,升迁快,有的入科道一年,就内升外转。

    更有甚至,这内升有直接升为京堂的。

    若是人才卓越,超擢也便罢了;要是人才平平,就越次超用,也是不妥当。

    康熙下令诸位大学士,往后科道官内升外转,要查科道前的品级。若是郎中补授科道的,两年后准其开列升转;员外郎补授的三年,主事补授的四年。

    几位大学士听得稀里糊涂,心里已经在嘀咕,为何皇上今儿大张旗鼓地说这个。

    科道是什么?是天子侍臣,皇上监控天下百官的利器。

    这“超擢”不“超擢”的,还不是皇上一个人说了算。不管是放到地方为布政使与按察使,还是内升为京堂,都是皇上的恩典。

    如今,皇帝巴巴地说起这个,所谓何来?

    难道这升转限制,真能干涉皇上的恩旨不成?

    能够做到大学士位置的,无不是为宦半辈子,历经沉浮的,虽心中疑惑着,面上也都是一副“皇上圣明”的样子。

    只有大学士萧永藻,御前侍奉了十来年,晓得康熙不会平白提这个。

    他的心中,想起一人。

    皇上看似限制科道越次擢升,但是未尝不是为科道官擢升正名。

    六品主事四年开列,从五品员外郎三年,五品郎中两年,那正三品的总管内务府大臣转科道,两年擢升京堂更是名正言顺。

    老爷子今年七十多,垂着眼看自己的白胡子,看了看右侧坐着的王顼龄,比自己还大几岁,明年就满八十。

    他们这些人,已经老了……

    李氏这边,是吃完寿宴,才听说侄儿外放的消息。

    待侄子们走后,李氏就留了儿子说话,不过是不放心城里,想早些回府:“东府一府妇孺,老四出京,就剩下小五,还是应试的,委实叫人不放心。加上今年天冷得厉害,就算在庄子里,也不敢叫孩子们老在外头跑,生怕吹了风。孩子这么多,真要有一个、两个不舒坦的,也叫人糟心,还是早日回京吧。”

    按照计划,曹家诸人原打算在这边住到冬至,在回城预备新年的。

    曹颙想了想,母亲说得也在理。

    马上就要出孝,他需要料理的事情也多,在庄子上信息闭塞,稍有不便。

    三日后,曹家一行人,离开温泉庄子回城。

    郑燮穿着厚厚的棉衣,骑在马上,看着这眼前雪景,低吟道:“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诗作洒脱,到底是红尘中人,未能免俗。

    他是曹府西席,自然晓得曹家诸人提前回城的缘故,是曹家四爷外放为学政。

    他就是参加完县试、府试、院试的秀才,自然也见识过学政大人的威风。

    想着曹项比自己小十来岁,却是这般春风得意,就是平素豁达的郑燮,心里也有些发酸。

    中进士,入翰林,读书人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此。

    曹颙骑马与郑燮并行,哪里晓得他犯了读书人的酸劲儿,听他随口吟哦,真是佩服不已。

    而且这诗作听起来,通俗上口,细细品味,又自有风骨,不负才子之名。

    他心中已经开始盘算上,是不是给郑燮再添两个书童,往后这真迹字画,也多多益善地收集起来,传到后世,都是银子……

    郑燮还不知,自己这位看着儒雅的“小师叔”正满心铜臭地算计自己的真迹,还在想曹寅生前在江南也有才名,不知道自己这位“小师叔”若是下场,情形会如何。

    因为道理上积雪,马车慢行,回到城里,已经是下晌。

    兆佳氏得了消息,当即就带了几个丫鬟婆子,来寻李氏“诉苦”。

    虽说外放为官,不禁止带女眷,但是曹项并没有带妻妾前往的意思。

    这学政官清贵是清贵,但是也劳累,到时候要在省内每个府县都要走到。带着家属,也不过是留在省府,夫妻小别。

    因这个缘故,曹项就不想带家眷赴任了。毕竟妻妾都年轻,儿子又小,跟着千里奔波,实是舍不得。

    兆佳氏心里,却不放心曹项不带人下去。

    原因无他,京城里谁家不知道,外放虽辛苦,却是油水比京城丰厚得多。

    学政官的品级不高,但是提督一省学政,这银子主动送上门的还能少了。

    兆佳氏存了私心,长子在西北,幼子还没出仕,只有庶子得了外放的缺。

    若是不使妥当的人跟着,捞银子存做私房不交到公中,岂不是叫人白高兴一场。

    因这个缘故,她是极力主张让绿菊跟着曹项赴任的,刚好也能借此冷落春华几年,省得她不知道为人媳妇的道理。

    曹项却不愿如此,并非同绿菊感情淡了,而是因为她照看儿子,不愿她跟着自己遭罪。还有就是,投桃报李之心,不愿使春华难堪。

    成亲三年,春华虽稚龄,但是性子温和,并无跋扈之举,待丈夫温柔,待绿菊母子也宽厚。

    作为将军府嫡出的格格,身份比曹项这个庶子高贵许多,却能如此顾全大局,曹项也只有心中感激的。

    曹项实不愿闹得妻妾不安,怎会任由兆佳氏给春华没脸儿?

    一个都不带,也省心了,反正是当差去的。

    “嫂子,您说说,我图得什么?一片好心,都当成了狼心狗肺。都说娶了媳妇忘了娘,这句话真真没错。”兆佳氏对曹项的婉拒,只当他是“惧内”,恼得不行。

    偏生曹项出京在即,忙得不住脚,兆佳氏想要骂他也逮不着,所以才跑到西府来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