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反目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入宫已经一个月,诸多磕磕绊绊,也渐渐磨合下来。
“主子,奴婢方才去问过掌事姑姑了,姑姑说灵犀姑娘还未学好规矩,需得过几日方可送进宫来。”一个宫女规规矩矩地行至妍华面前,又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宫里跟规矩比雍亲王府里更多,宫女都需旗人出身。胤禛特赦,允妍华从王府里待两名丫头进宫,不过需要先习得规矩,至于是否旗人出身,他差人置办妥当便是。
妍华自是带了灵犀与芍药,可是芍药早早儿地跟着宫里头的教习姑姑将规矩习好了之后,灵犀却迟迟进不来。妍华连翻白眼,也不知灵犀那个粗暴性子,是不是得罪了教习姑姑?比芍药多学了半个月,竟是还没习好。
“哎,笨,这个灵犀,定是拗着性子,哪里得罪了教习姑姑。传我的话过去,不得为难了灵犀,早些习好了便放她进来吧。”妍华如今贵为熹妃,居于东六宫之首的景仁宫,足见地位之尊崇。
潜邸的人一个个都入了宫为妃为嫔,耿氏是她最要好的姐妹,皇后与胤禛许是念及这份情谊,便将耿氏安排在了与景仁宫相邻的延禧宫中,往来颇为方便。
这些日子以来,胤禛因为新登基,权力还不稳,这一个月来都未召人侍寝。
如今已是雍正元年,他年已四十五,本来还算精神矍铄的面貌,这一个月以来竟是苍老了许多,妍华看着就心疼,自是知道他是在为国事操劳至斯。
先帝大丧时,妍华才知道年静怡又怀了身子,当时已有三个月。年静怡本是吃过苦头,所以才选择了隐瞒,没想到偏偏又碰上了先帝驾崩一事,只得以六甲之身服丧。她身子本就柔弱,先前福宜夭折时,她就伤了根本,所以这一胎自然怀得不安稳,频频动胎气。
所以入宫不过才一个月,年静怡的翊坤宫里便有太医频频出入了,为的是保胎。
胤禛登基后便说过要封年静怡为贵妃,但他念及皇后与年静怡之间的恩怨,所以在册封妍华与李琴语的时候,并未册封年静怡。直到他确认皇后对年静怡不再介怀,才宣布了年静怡的贵妃身份,册封之礼则待日后再补。
无尽荣宠,尽在一夕之间。妍华至今想起,仍然觉得眼前的种种像是一场梦。
妍华用过早膳,听宫女汇报过灵犀的事情后,便去皇后宫里请安了。皇后的永寿宫离养心殿近,妍华离开永寿宫后,便往养心殿去了。胤禛登基后,便在养心殿落了脚,白日里下了朝,他喜欢在养心殿里处理政务,学习文章,夜里乏了便宿在那里,时日一久,便将养心殿做了寝殿。
她刚到养心殿,便看到苏培盛从里面退了出来。
苏培盛看到妍华过来,忙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熹妃娘娘来了,皇上刚从乾清宫过来。”
妍华点了点头:“皇上用过早膳了吗?”她前几日无意中听苏培盛说起过,胤禛进来用膳时吃得少。她细细一想,难怪他近来消瘦得厉害,操劳太多,又不得好好歇息,吃得又少……哎,如此下去,身子怎能受得了?
“娘娘,皇上今儿早上喝了小半碗粥便吃不下了。奴才让人备了糕点,娘娘若是能劝皇上歇下来吃一点儿,那就太好了。”苏培盛弓着腰,脸上满是关切之色。
“难为你了,皇上有你照应着,我放心得很。你待会儿让人备点羹汤过来,皇上吃起来不费时,又容易吃得下。”妍华与他轻轻言了这么一句,便抬脚进去了。
“嗳,已经备着了,娘娘过会儿子示意一声,奴才便让人送进去。”苏培盛跟在后头,唯唯诺诺直点头。
妍华进去的时候,胤禛正在批折子,眉头皱得很深。他的视力近来越发不好了,前几年在雍亲王府的时候,累过头了就需要戴洋眼镜,她记得那洋眼睛还是先帝在世时赏给她把玩的,以前只是放在多宝阁上看看,后来倒是真的用上了。
她走到龙案边时,他连头都没抬一下,只在她行礼时,抬手示意她起来,嘴里敷衍地嘟囔了声:“婵婵来了啊。”
她有些心疼,走到砚台边,语带娇嗔道:“皇上真是越发不待见臣妾了,连看一眼都嫌麻烦。”
他批阅完手里那份奏折后,才脱下洋眼镜揉了揉眼角,轻笑道:“哼哼~婵婵还习惯吗?景仁宫里可缺什么?缺什么只管与我……与朕说。”每次在她面前,他总禁不住松懈下来。
“什么也不缺,就是看到皇上日渐消瘦,臣妾心里难受得紧。”她无奈地走了过去,给他捏了捏肩膀。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远远出乎她的意料,她没想过他真的能称帝,更没想过她小小一个格格,如今能成为尊贵的熹妃。
熹,炽也,光也。他是不是意在告诉她,她是他的一缕熹微光亮?唔,这不过是她自个儿揣测之意罢了,封号而已,本就会挑寓意吉祥的字。
胤禛轻笑了一声,握住她的手缓缓贴在了脸上。这只手他牵了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是光华柔嫩,委实舒服。妍华的掌心里传来阵阵热气,熏得他昏昏欲睡。他想起年静怡,那个瘦弱的小人儿,一道冬天就手脚发凉,若是这般贴在脸上,倒是没有这么舒服。
妍华刚入雍亲王府那会儿,手脚也有些寒凉,不过如今已经被养好了。
妍华见状,给旁边的苏培盛使了个眼色,苏培盛会意,忙让人将羹汤端了上来。
胤禛不喜人将羹汤茶水端到龙案上来,万一翻在了奏折上就不好了。所以宫女便将羹汤端到了旁边的案几上放着,妍华见状,便软言软语地哄着胤禛去喝上一口,歇息一会儿再批折子也不耽搁工夫。
胤禛拗不过她,闻到羹汤的香味后,确实觉着腹中有些饥饿,便揽着她过去了。妍华柔情款款地喂着他喝,喝到一半时,太监通传说十四来了,胤禛眉头一蹙,鼻间不轻不重地冷哼了一声:“传!”
回头看到妍华还端着汤碗,便对她说了一声:“婵婵去东暖阁里坐一会儿,我……朕忙完了就过去与你说会儿子话。”
妍华颔首,经过龙案时,瞥到上面堆积如小山的奏折,禁不住又轻叹了一声。原来当皇帝会劳累至这般地步,她真的很心疼。
十四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时,正好瞥到妍华的一个身影。他的眸子张狂地往那案几上瞥了一眼,待看到那个汤碗后,晒然一笑:“皇上好雅兴!”
这一个月以来,十四违抗他的次数最多,他因着德妃——如今已是皇太后的面子,再三容忍,可凡事都有个度。他不亏欠十四什么,也无须一味地忍气吞声!兄弟二人早就反目,储位这件事,也只是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疏离。
“放肆!”他捞起手边的笔洗,朝十四脚下砸去。
十四面不改色地与他对视了一会儿,直到旁边的苏培盛不住地提醒他向皇上行礼,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跪了下去:“请皇上恕罪!”
“朕让你去守皇陵,你准备何时动身?”胤禛微微眯起眸子,眼里寒光乍现,如同外面尺把深的积雪,冰凉刺骨。
“额娘……”十四甫一出口,便听到旁边的苏培盛提醒他注意称呼,便又不情不愿地改了口,“皇额娘抱恙,臣想尽完孝道再行……”
“皇阿玛的孝道你便不敬了吗?”胤禛打断他的话,脸色越发不好了,“回去收拾收拾,明日便启程吧。皇额娘那里,你也不便过去打搅了,我自会跟皇额娘交代。”
十四的嘴巴张了张,眼里露出一抹愤恨,这是连额娘都不让他见了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同母的四哥,竟是这般不容于他!
“九弟糊涂,我就不信你也不辨是非!”胤禛看到他眼里的恨意后,气不打一处来。
十四的眼里闪过一丝愕然,却旋即恢复如初。他静静地盯着胤禛看了一会儿,没有说话。这是他回京以来,兄弟二人第一次谈到储位之事。
有传言说,先帝早就下旨召他回京了,是胤禛让人先瞒下了那道圣旨,才导致他火急火燎地往回赶也没能赶上见康熙帝的最后一面。
他刚回京时,气得糊涂之际还当真信了。不过事后想想,这个传言委实胡扯。诏书都是由内阁承办,撰写后经由兵部转驿站发送往西宁的,这一套程序下来,不是胤禛说瞒便能瞒得住的,经手诏书的那么多大臣,并非个个都能被胤禛收服,尤其是那帮子追随康熙帝的老臣。
可是,召他回京的诏书没有问题,并不代表传位的诏书也没问题!即便传位的诏书没有问题,又如何能证明胤禛的皇帝不是逼宫得来的!十四只觉得他当时不在京城,所以凡事都有可能!
只是,这些气愤在他心里绕了绕后,又被他压了下去。他不是傻子,饶是他再不服气,眼前这个人也已经当了大清的皇帝,他若是做出什么不轨举动,在百姓看来,那便是谋逆!此罪,他担不得!
“臣遵旨!臣明日会启程去皇陵!”他咬了咬牙,不再忤逆。他已经因了皇太后的缘故,在京城里一拖再拖至今未走,如今见胤禛这模样,他觉着他该走了,再闹下去,只怕不好收场。
胤禛紧握的双手这才缓缓松开,疲惫地言了声:“下去吧。”
待十四的身影消失于眼帘后,胤禛这才缓缓转过头,朝东暖阁望去。
...
入宫已经一个月,诸多磕磕绊绊,也渐渐磨合下来。
“主子,奴婢方才去问过掌事姑姑了,姑姑说灵犀姑娘还未学好规矩,需得过几日方可送进宫来。”一个宫女规规矩矩地行至妍华面前,又规规矩矩地行了礼。
宫里跟规矩比雍亲王府里更多,宫女都需旗人出身。胤禛特赦,允妍华从王府里待两名丫头进宫,不过需要先习得规矩,至于是否旗人出身,他差人置办妥当便是。
妍华自是带了灵犀与芍药,可是芍药早早儿地跟着宫里头的教习姑姑将规矩习好了之后,灵犀却迟迟进不来。妍华连翻白眼,也不知灵犀那个粗暴性子,是不是得罪了教习姑姑?比芍药多学了半个月,竟是还没习好。
“哎,笨,这个灵犀,定是拗着性子,哪里得罪了教习姑姑。传我的话过去,不得为难了灵犀,早些习好了便放她进来吧。”妍华如今贵为熹妃,居于东六宫之首的景仁宫,足见地位之尊崇。
潜邸的人一个个都入了宫为妃为嫔,耿氏是她最要好的姐妹,皇后与胤禛许是念及这份情谊,便将耿氏安排在了与景仁宫相邻的延禧宫中,往来颇为方便。
这些日子以来,胤禛因为新登基,权力还不稳,这一个月来都未召人侍寝。
如今已是雍正元年,他年已四十五,本来还算精神矍铄的面貌,这一个月以来竟是苍老了许多,妍华看着就心疼,自是知道他是在为国事操劳至斯。
先帝大丧时,妍华才知道年静怡又怀了身子,当时已有三个月。年静怡本是吃过苦头,所以才选择了隐瞒,没想到偏偏又碰上了先帝驾崩一事,只得以六甲之身服丧。她身子本就柔弱,先前福宜夭折时,她就伤了根本,所以这一胎自然怀得不安稳,频频动胎气。
所以入宫不过才一个月,年静怡的翊坤宫里便有太医频频出入了,为的是保胎。
胤禛登基后便说过要封年静怡为贵妃,但他念及皇后与年静怡之间的恩怨,所以在册封妍华与李琴语的时候,并未册封年静怡。直到他确认皇后对年静怡不再介怀,才宣布了年静怡的贵妃身份,册封之礼则待日后再补。
无尽荣宠,尽在一夕之间。妍华至今想起,仍然觉得眼前的种种像是一场梦。
妍华用过早膳,听宫女汇报过灵犀的事情后,便去皇后宫里请安了。皇后的永寿宫离养心殿近,妍华离开永寿宫后,便往养心殿去了。胤禛登基后,便在养心殿落了脚,白日里下了朝,他喜欢在养心殿里处理政务,学习文章,夜里乏了便宿在那里,时日一久,便将养心殿做了寝殿。
她刚到养心殿,便看到苏培盛从里面退了出来。
苏培盛看到妍华过来,忙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熹妃娘娘来了,皇上刚从乾清宫过来。”
妍华点了点头:“皇上用过早膳了吗?”她前几日无意中听苏培盛说起过,胤禛进来用膳时吃得少。她细细一想,难怪他近来消瘦得厉害,操劳太多,又不得好好歇息,吃得又少……哎,如此下去,身子怎能受得了?
“娘娘,皇上今儿早上喝了小半碗粥便吃不下了。奴才让人备了糕点,娘娘若是能劝皇上歇下来吃一点儿,那就太好了。”苏培盛弓着腰,脸上满是关切之色。
“难为你了,皇上有你照应着,我放心得很。你待会儿让人备点羹汤过来,皇上吃起来不费时,又容易吃得下。”妍华与他轻轻言了这么一句,便抬脚进去了。
“嗳,已经备着了,娘娘过会儿子示意一声,奴才便让人送进去。”苏培盛跟在后头,唯唯诺诺直点头。
妍华进去的时候,胤禛正在批折子,眉头皱得很深。他的视力近来越发不好了,前几年在雍亲王府的时候,累过头了就需要戴洋眼镜,她记得那洋眼睛还是先帝在世时赏给她把玩的,以前只是放在多宝阁上看看,后来倒是真的用上了。
她走到龙案边时,他连头都没抬一下,只在她行礼时,抬手示意她起来,嘴里敷衍地嘟囔了声:“婵婵来了啊。”
她有些心疼,走到砚台边,语带娇嗔道:“皇上真是越发不待见臣妾了,连看一眼都嫌麻烦。”
他批阅完手里那份奏折后,才脱下洋眼镜揉了揉眼角,轻笑道:“哼哼~婵婵还习惯吗?景仁宫里可缺什么?缺什么只管与我……与朕说。”每次在她面前,他总禁不住松懈下来。
“什么也不缺,就是看到皇上日渐消瘦,臣妾心里难受得紧。”她无奈地走了过去,给他捏了捏肩膀。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远远出乎她的意料,她没想过他真的能称帝,更没想过她小小一个格格,如今能成为尊贵的熹妃。
熹,炽也,光也。他是不是意在告诉她,她是他的一缕熹微光亮?唔,这不过是她自个儿揣测之意罢了,封号而已,本就会挑寓意吉祥的字。
胤禛轻笑了一声,握住她的手缓缓贴在了脸上。这只手他牵了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是光华柔嫩,委实舒服。妍华的掌心里传来阵阵热气,熏得他昏昏欲睡。他想起年静怡,那个瘦弱的小人儿,一道冬天就手脚发凉,若是这般贴在脸上,倒是没有这么舒服。
妍华刚入雍亲王府那会儿,手脚也有些寒凉,不过如今已经被养好了。
妍华见状,给旁边的苏培盛使了个眼色,苏培盛会意,忙让人将羹汤端了上来。
胤禛不喜人将羹汤茶水端到龙案上来,万一翻在了奏折上就不好了。所以宫女便将羹汤端到了旁边的案几上放着,妍华见状,便软言软语地哄着胤禛去喝上一口,歇息一会儿再批折子也不耽搁工夫。
胤禛拗不过她,闻到羹汤的香味后,确实觉着腹中有些饥饿,便揽着她过去了。妍华柔情款款地喂着他喝,喝到一半时,太监通传说十四来了,胤禛眉头一蹙,鼻间不轻不重地冷哼了一声:“传!”
回头看到妍华还端着汤碗,便对她说了一声:“婵婵去东暖阁里坐一会儿,我……朕忙完了就过去与你说会儿子话。”
妍华颔首,经过龙案时,瞥到上面堆积如小山的奏折,禁不住又轻叹了一声。原来当皇帝会劳累至这般地步,她真的很心疼。
十四大步流星地走进来时,正好瞥到妍华的一个身影。他的眸子张狂地往那案几上瞥了一眼,待看到那个汤碗后,晒然一笑:“皇上好雅兴!”
这一个月以来,十四违抗他的次数最多,他因着德妃——如今已是皇太后的面子,再三容忍,可凡事都有个度。他不亏欠十四什么,也无须一味地忍气吞声!兄弟二人早就反目,储位这件事,也只是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疏离。
“放肆!”他捞起手边的笔洗,朝十四脚下砸去。
十四面不改色地与他对视了一会儿,直到旁边的苏培盛不住地提醒他向皇上行礼,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跪了下去:“请皇上恕罪!”
“朕让你去守皇陵,你准备何时动身?”胤禛微微眯起眸子,眼里寒光乍现,如同外面尺把深的积雪,冰凉刺骨。
“额娘……”十四甫一出口,便听到旁边的苏培盛提醒他注意称呼,便又不情不愿地改了口,“皇额娘抱恙,臣想尽完孝道再行……”
“皇阿玛的孝道你便不敬了吗?”胤禛打断他的话,脸色越发不好了,“回去收拾收拾,明日便启程吧。皇额娘那里,你也不便过去打搅了,我自会跟皇额娘交代。”
十四的嘴巴张了张,眼里露出一抹愤恨,这是连额娘都不让他见了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同母的四哥,竟是这般不容于他!
“九弟糊涂,我就不信你也不辨是非!”胤禛看到他眼里的恨意后,气不打一处来。
十四的眼里闪过一丝愕然,却旋即恢复如初。他静静地盯着胤禛看了一会儿,没有说话。这是他回京以来,兄弟二人第一次谈到储位之事。
有传言说,先帝早就下旨召他回京了,是胤禛让人先瞒下了那道圣旨,才导致他火急火燎地往回赶也没能赶上见康熙帝的最后一面。
他刚回京时,气得糊涂之际还当真信了。不过事后想想,这个传言委实胡扯。诏书都是由内阁承办,撰写后经由兵部转驿站发送往西宁的,这一套程序下来,不是胤禛说瞒便能瞒得住的,经手诏书的那么多大臣,并非个个都能被胤禛收服,尤其是那帮子追随康熙帝的老臣。
可是,召他回京的诏书没有问题,并不代表传位的诏书也没问题!即便传位的诏书没有问题,又如何能证明胤禛的皇帝不是逼宫得来的!十四只觉得他当时不在京城,所以凡事都有可能!
只是,这些气愤在他心里绕了绕后,又被他压了下去。他不是傻子,饶是他再不服气,眼前这个人也已经当了大清的皇帝,他若是做出什么不轨举动,在百姓看来,那便是谋逆!此罪,他担不得!
“臣遵旨!臣明日会启程去皇陵!”他咬了咬牙,不再忤逆。他已经因了皇太后的缘故,在京城里一拖再拖至今未走,如今见胤禛这模样,他觉着他该走了,再闹下去,只怕不好收场。
胤禛紧握的双手这才缓缓松开,疲惫地言了声:“下去吧。”
待十四的身影消失于眼帘后,胤禛这才缓缓转过头,朝东暖阁望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