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难被信任的人们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李煜刚刚登位,王位还没坐稳,情势便变得十分纷乱。他在御书房内来回踱着步子,难以掩盖内心的徘徊。
p>南唐国相比别国,文官制度更加成熟;很难发生吴越国那种轻易就被武将发动政|变的事,也不容易像中原王朝一般动不动就改朝换代。但正因如此,内部博弈更加复杂。在兵祸汹汹的天下大势中,骄兵悍将仍然不好控制。
p>林仁肇一个闽国降将,常常自作主张肆无忌惮,他心里是怎么个想法谁知道?
p>李煜琢磨:林仁肇一个闽国人,根本没把国家社稷瞧在眼里,他只是把南唐国看作是暂时栖身的地方。所以才会一面沽名钓誉装作良将忠诚的模样,一面随时准备另攀高枝。
p>但林仁肇在一些人嘴里,确实是个良将。李煜不想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这样形势会更加糟糕。
p>……于是到了召见大臣议事时,李煜便说:林仁肇和镇南节度使朱令赟不和,让他去做南都留守会与节度使朱令赟发生争执,更不利于催促朱令赟率军驰援。
p>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众臣都没有异议。光政院辅政陈乔又想重新给林仁肇安排个差遣,举荐他率军去采石部署防务。
p>李煜听到这里心里只犯嘀咕,陈乔显然没能体察圣心……什么林仁肇和朱令赟不和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李煜不信任林仁肇。采石是长江防线很重要的地方,万一那厮献了采石,在周朝廷里不就是大功一件?
p>李煜沉吟片刻,表面上同意了陈乔的提议,下旨道:“改任林仁肇为神卫统军都虞候。”
p>这道命令的用意就很细腻了,因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是皇甫继勋,就算今后要增援采石,主将也是皇甫继勋;名义上听从了陈乔的建议把林仁肇用在采石,实则主掌兵权的人是他上司。相比林仁肇,皇甫继勋就可靠多了……皇甫继勋是南唐国忠良之后,父兄全部都为南唐国的战争牺牲了性命,就算为了英勇的父兄,皇甫继勋都不可能背叛南唐。
p>……
p>郭绍率殿前司精兵一万多人抵达扬州,作出重点进攻方向在京口的迹象;虎贲军另一路去向淮南中部地区。沿途又下令各镇节度使派兵增援,陆续组成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镇兵、另有各州县调集的民壮无数,东路军号称水陆四十万向扬州聚集。
p>郭绍下令把先到的人马沿江尽量宽地摆开,于是长江北岸连营数十里,旌旗如云人马四海,声势十分壮大。
p>他干完这些事就去扬州东岸水寨见韩通。
p>“韩将军别按兵不动,继续向京口进攻,给南唐军施加压力。”郭绍见面就直接催促。
p>韩通愁眉道:“南唐军把水师重兵齐聚京口,漕渠水道狭窄,强攻恐难凑效……前阵子我被几次催促,心急之下才致使首战失利,被南唐军焚|毁了大舰一艘,河道也堵了几天。”
p>跟着郭绍前来的史彦超听罢哼哼道:“韩都使自个疏忽了,不看风向就上,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卸掉,还是真是轻巧。”
p>韩瞪眼顿时瞪圆了大眼,一脸恼怒:“你行,你来打水战!”
p>史彦超一脸冷笑,根本不惧任何人,说道:“老子是殿前司的人,可是从来没说对手太强就不敢冲的。姓韩的,你在战阵上怂了,还想在老子面前找回点威风?”
p>韩通气得怒容瞪目,拳头都捏紧了。郭绍适时地说道:“胜败兵家常事,吃点亏不算什么。不过韩将军今后还是要稍稍谨慎一点,将士都有家有室,虽然打仗就要死人难以避免,但最好不要让大伙儿因为大将的判断失误无益送命。”
p>韩通还在气头上,在郭绍面前也没好态度,一脸不悦道:“现在进攻就是让将士无益送命!”
p>“你想抗命?”史彦超冷笑着看着韩通。
p>“你给我闭嘴!”郭绍骂了一声,从怀里掏出几张纸来递过去,“韩将军兴许还没搞清楚朝廷的方略,这一份你留着。记住,这是军机,只有重要的大将能参详。”
p>韩通接过东西翻看。
p>郭绍道:“咱们在京口对岸作出声势,就是为了把南唐水军主力吸引到这里。韩将军虽有小错,但总体达到了战略目的,功不掩过。我将大军摆在江畔,又催促韩将军攻打水面,意图便是如此……李处耘部压力减轻,才能腾出手来进取采石。
p>打仗就要死人,水军将士付出少量伤亡攻击南唐军,却保障了李处耘、高彦俦等部五万多人的安全。这种代价就不是判断失误,而是划算的做法。韩将军部下和李处耘部下都是人命。
p>朝廷论功,不论杀伤多少,最重要的是打赢南唐之战,谁在此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谁的功劳就最大!”
p>韩通默默听着,没有吭声。
p>郭绍又对这个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大将语重心长地说道:“兵者,关系国家存亡,无数人的生死。韩将军切勿意气用事,当以朝廷作出的决策为要。”
p>韩通这才抱拳道:“末将愿遵郭大帅将领。”
p>郭绍听罢松了一口气,在场的史彦超和韩通都不是好相与的人,脾气也都不好,与他们相处实在很影响心情……不过最近史彦超倒是不在自己面前托大了,只在别人面前装大,这倒让郭绍省心了不少。这俩人虽然难相处,但确实有本事。史彦超武艺高强勇猛非常,号大周第一猛将;韩通也不是浪得虚名,此人身经百战,从淮南之战开始奉柴荣旨意主持水军,多次办事都很靠谱,这种人办事不会出大问题、叫人觉得比较踏实。
p>郭绍道:“战争上千变万化,韩将军临机可不用等待回复自行决断。事后解释便行了,只要以大略意图为考虑,一切都不予问罪。”
p>韩通听罢,看郭绍的目光又有些不同,当下鞠躬拜服。
p>郭绍站起身来:“我就不多留了,韩将军寻机尽快发动攻击,要让南唐军真正感受到威胁。”
p>……郭绍骑马返回扬州中军行辕,忽闻李处耘有军报急传来。
p>李处耘在信中说,探得采石(南京西南面)南唐军此时防守松懈麻痹大意,战机难得,欲抓住机会尽快进去采石。打算把高彦俦的剑南军调动至皖口防备西面,留罗彦环率数千人守备池州;自率主力水陆并进攻打采石。
p>郭绍看完了就把奏报递给王朴,王朴表示早就自己看过了,又传给别的文武。
p>王朴直言不讳道:“李处耘想把高彦俦调到皖口(池州西线),是不信任蜀军降兵的原因,否则他现在正缺兵力,不应该调走高彦俦两万多重兵。”
p>左攸道:“蜀军留在池州附近,万一反水,不仅帮不了李处耘,还威胁他的腹背。李处耘恐怕就担心这个。”
p>郭绍皱眉道:“探明湖口有重兵,南都(南昌)是南唐国陪都,附近的水陆兵力不下十万。他们若要向东挺进,最可能走的是水路;而皖口最缺的不是兵,而是可靠的战船。高彦俦的步骑去皖口陆上,毫无作用;李处耘竟然还让他们屯守在江北,完全是浪费兵力。李处耘如此部署,池州空虚,万一湖口军到来,丢了城池他连退路都没有……”
p>王朴说道:“李处耘可能认为湖口敌军没法及时前来,老夫也这么觉得。”
p>郭绍想了许久,说道:“快马下令李处耘,让高彦俦加入进攻采石的序列,此地至关重要,要打就得兵力充足。另下令庐州的虎贲军第四、第五、第六军,立刻向池州驰援。”
p>左攸提醒道:“高彦俦不会拖后腿?”
p>郭绍毫不犹豫道:“我早想明白了,如果觉得那帮完全不可靠,那么剑南军耗费军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高彦俦和其副将侯茂,在蜀国之战中的表现,算不上高明,但绝不是草包。你们放心好了,采石之战他不会让我失望的。”
p>王朴这时也支持郭绍的说法:“高彦俦刚被朝廷重用,这次他正是立功奠定地位的机会,只要高彦俦不是昏庸之人,他应该抓住这种难得的机遇。”
p>既然主持“江南前营军府”的枢密使都支持郭绍的决定,军令就可以马上下达了。
p>郭绍又道:“给李处耘的信件中加一份附件,让他把在采石收集到的各种消息都写成奏报,报到中军军府来。”
p>因为长江中下游水面一向都是南唐国控制,江北要了解的南岸消息颇费周折,都是很久以前的情报,难以及时了解南唐国在江南的动静。不过李处耘在池州要派斥候细作可以直接从陆路,就更容易了。
p>王朴去吩咐人写军令,然后自己取印签名。郭绍转过身,在墙上的一副长窄的长江全图上细看,他用手指沿着标注池州的地方沿粗线条向右抚过(不少古人画图的习惯上南下北,自己坐的方向是北,面向南面;但郭绍画图仍旧上北下南),然后他拿着直尺去量大致路程。R1058
p>李煜刚刚登位,王位还没坐稳,情势便变得十分纷乱。他在御书房内来回踱着步子,难以掩盖内心的徘徊。
p>南唐国相比别国,文官制度更加成熟;很难发生吴越国那种轻易就被武将发动政|变的事,也不容易像中原王朝一般动不动就改朝换代。但正因如此,内部博弈更加复杂。在兵祸汹汹的天下大势中,骄兵悍将仍然不好控制。
p>林仁肇一个闽国降将,常常自作主张肆无忌惮,他心里是怎么个想法谁知道?
p>李煜琢磨:林仁肇一个闽国人,根本没把国家社稷瞧在眼里,他只是把南唐国看作是暂时栖身的地方。所以才会一面沽名钓誉装作良将忠诚的模样,一面随时准备另攀高枝。
p>但林仁肇在一些人嘴里,确实是个良将。李煜不想把自己弄得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这样形势会更加糟糕。
p>……于是到了召见大臣议事时,李煜便说:林仁肇和镇南节度使朱令赟不和,让他去做南都留守会与节度使朱令赟发生争执,更不利于催促朱令赟率军驰援。
p>这个理由合情合理,众臣都没有异议。光政院辅政陈乔又想重新给林仁肇安排个差遣,举荐他率军去采石部署防务。
p>李煜听到这里心里只犯嘀咕,陈乔显然没能体察圣心……什么林仁肇和朱令赟不和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李煜不信任林仁肇。采石是长江防线很重要的地方,万一那厮献了采石,在周朝廷里不就是大功一件?
p>李煜沉吟片刻,表面上同意了陈乔的提议,下旨道:“改任林仁肇为神卫统军都虞候。”
p>这道命令的用意就很细腻了,因为神卫统军都指挥使是皇甫继勋,就算今后要增援采石,主将也是皇甫继勋;名义上听从了陈乔的建议把林仁肇用在采石,实则主掌兵权的人是他上司。相比林仁肇,皇甫继勋就可靠多了……皇甫继勋是南唐国忠良之后,父兄全部都为南唐国的战争牺牲了性命,就算为了英勇的父兄,皇甫继勋都不可能背叛南唐。
p>……
p>郭绍率殿前司精兵一万多人抵达扬州,作出重点进攻方向在京口的迹象;虎贲军另一路去向淮南中部地区。沿途又下令各镇节度使派兵增援,陆续组成了一支三万多人的镇兵、另有各州县调集的民壮无数,东路军号称水陆四十万向扬州聚集。
p>郭绍下令把先到的人马沿江尽量宽地摆开,于是长江北岸连营数十里,旌旗如云人马四海,声势十分壮大。
p>他干完这些事就去扬州东岸水寨见韩通。
p>“韩将军别按兵不动,继续向京口进攻,给南唐军施加压力。”郭绍见面就直接催促。
p>韩通愁眉道:“南唐军把水师重兵齐聚京口,漕渠水道狭窄,强攻恐难凑效……前阵子我被几次催促,心急之下才致使首战失利,被南唐军焚|毁了大舰一艘,河道也堵了几天。”
p>跟着郭绍前来的史彦超听罢哼哼道:“韩都使自个疏忽了,不看风向就上,一句话就把责任推卸掉,还是真是轻巧。”
p>韩瞪眼顿时瞪圆了大眼,一脸恼怒:“你行,你来打水战!”
p>史彦超一脸冷笑,根本不惧任何人,说道:“老子是殿前司的人,可是从来没说对手太强就不敢冲的。姓韩的,你在战阵上怂了,还想在老子面前找回点威风?”
p>韩通气得怒容瞪目,拳头都捏紧了。郭绍适时地说道:“胜败兵家常事,吃点亏不算什么。不过韩将军今后还是要稍稍谨慎一点,将士都有家有室,虽然打仗就要死人难以避免,但最好不要让大伙儿因为大将的判断失误无益送命。”
p>韩通还在气头上,在郭绍面前也没好态度,一脸不悦道:“现在进攻就是让将士无益送命!”
p>“你想抗命?”史彦超冷笑着看着韩通。
p>“你给我闭嘴!”郭绍骂了一声,从怀里掏出几张纸来递过去,“韩将军兴许还没搞清楚朝廷的方略,这一份你留着。记住,这是军机,只有重要的大将能参详。”
p>韩通接过东西翻看。
p>郭绍道:“咱们在京口对岸作出声势,就是为了把南唐水军主力吸引到这里。韩将军虽有小错,但总体达到了战略目的,功不掩过。我将大军摆在江畔,又催促韩将军攻打水面,意图便是如此……李处耘部压力减轻,才能腾出手来进取采石。
p>打仗就要死人,水军将士付出少量伤亡攻击南唐军,却保障了李处耘、高彦俦等部五万多人的安全。这种代价就不是判断失误,而是划算的做法。韩将军部下和李处耘部下都是人命。
p>朝廷论功,不论杀伤多少,最重要的是打赢南唐之战,谁在此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谁的功劳就最大!”
p>韩通默默听着,没有吭声。
p>郭绍又对这个比自己年龄大许多的大将语重心长地说道:“兵者,关系国家存亡,无数人的生死。韩将军切勿意气用事,当以朝廷作出的决策为要。”
p>韩通这才抱拳道:“末将愿遵郭大帅将领。”
p>郭绍听罢松了一口气,在场的史彦超和韩通都不是好相与的人,脾气也都不好,与他们相处实在很影响心情……不过最近史彦超倒是不在自己面前托大了,只在别人面前装大,这倒让郭绍省心了不少。这俩人虽然难相处,但确实有本事。史彦超武艺高强勇猛非常,号大周第一猛将;韩通也不是浪得虚名,此人身经百战,从淮南之战开始奉柴荣旨意主持水军,多次办事都很靠谱,这种人办事不会出大问题、叫人觉得比较踏实。
p>郭绍道:“战争上千变万化,韩将军临机可不用等待回复自行决断。事后解释便行了,只要以大略意图为考虑,一切都不予问罪。”
p>韩通听罢,看郭绍的目光又有些不同,当下鞠躬拜服。
p>郭绍站起身来:“我就不多留了,韩将军寻机尽快发动攻击,要让南唐军真正感受到威胁。”
p>……郭绍骑马返回扬州中军行辕,忽闻李处耘有军报急传来。
p>李处耘在信中说,探得采石(南京西南面)南唐军此时防守松懈麻痹大意,战机难得,欲抓住机会尽快进去采石。打算把高彦俦的剑南军调动至皖口防备西面,留罗彦环率数千人守备池州;自率主力水陆并进攻打采石。
p>郭绍看完了就把奏报递给王朴,王朴表示早就自己看过了,又传给别的文武。
p>王朴直言不讳道:“李处耘想把高彦俦调到皖口(池州西线),是不信任蜀军降兵的原因,否则他现在正缺兵力,不应该调走高彦俦两万多重兵。”
p>左攸道:“蜀军留在池州附近,万一反水,不仅帮不了李处耘,还威胁他的腹背。李处耘恐怕就担心这个。”
p>郭绍皱眉道:“探明湖口有重兵,南都(南昌)是南唐国陪都,附近的水陆兵力不下十万。他们若要向东挺进,最可能走的是水路;而皖口最缺的不是兵,而是可靠的战船。高彦俦的步骑去皖口陆上,毫无作用;李处耘竟然还让他们屯守在江北,完全是浪费兵力。李处耘如此部署,池州空虚,万一湖口军到来,丢了城池他连退路都没有……”
p>王朴说道:“李处耘可能认为湖口敌军没法及时前来,老夫也这么觉得。”
p>郭绍想了许久,说道:“快马下令李处耘,让高彦俦加入进攻采石的序列,此地至关重要,要打就得兵力充足。另下令庐州的虎贲军第四、第五、第六军,立刻向池州驰援。”
p>左攸提醒道:“高彦俦不会拖后腿?”
p>郭绍毫不犹豫道:“我早想明白了,如果觉得那帮完全不可靠,那么剑南军耗费军需就没有存在的必要!高彦俦和其副将侯茂,在蜀国之战中的表现,算不上高明,但绝不是草包。你们放心好了,采石之战他不会让我失望的。”
p>王朴这时也支持郭绍的说法:“高彦俦刚被朝廷重用,这次他正是立功奠定地位的机会,只要高彦俦不是昏庸之人,他应该抓住这种难得的机遇。”
p>既然主持“江南前营军府”的枢密使都支持郭绍的决定,军令就可以马上下达了。
p>郭绍又道:“给李处耘的信件中加一份附件,让他把在采石收集到的各种消息都写成奏报,报到中军军府来。”
p>因为长江中下游水面一向都是南唐国控制,江北要了解的南岸消息颇费周折,都是很久以前的情报,难以及时了解南唐国在江南的动静。不过李处耘在池州要派斥候细作可以直接从陆路,就更容易了。
p>王朴去吩咐人写军令,然后自己取印签名。郭绍转过身,在墙上的一副长窄的长江全图上细看,他用手指沿着标注池州的地方沿粗线条向右抚过(不少古人画图的习惯上南下北,自己坐的方向是北,面向南面;但郭绍画图仍旧上北下南),然后他拿着直尺去量大致路程。R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