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象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卢象升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汉族,明常州宜兴人,天启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著作有《卢忠肃集》、《卢象升疏牍》。
卢象升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è。明天启二年(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běi ī),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屡战失利。但他誓死决战,激励将士奋杀。是年十二月(年月)在巨鹿(今属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
明末名将
在明王朝即将覆亡的时候,出了一位力主抗清的名将卢象升,尽管他智勇过人,率领的军队屡战屡捷,但无法挽救已极为腐朽的明朝大厦,他壮烈地殉职在大厦倾倒前夕。
卢象升(—),宜兴人。少有大志,读书勤奋。当时明王朝朝政已**不堪,民怨沸腾,清兵正伺机入侵。他在读经书的同时,学习兵书习练武术。岁中了进士,担任了户部主事。时阉宦魏忠贤正把持朝政,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朝中许多官吏都依附于阉党,卢象升蔑然视之。
岁时任大名知府,当时,许多地方为了谄媚魏忠贤,纷纷为其建造生祠。大名府也有官员倡议筹建,请卢象升参与,遭到拒绝。在大名府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贪官,吏治为之一新。崇祯二年(),清兵犯境,京师报ǐ。卢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卢象升为防清军再次来犯,对大明兵备加以整饬,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后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又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州、大名、山西军务。
崇祯十一年(),清兵不断进犯,农民起义的烈火到处燃烧,明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朝中以首辅杨嗣昌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内而后攘外,与清军议和,加紧对农民军的镇压。崇祯帝召卢象升商量,卢坚决主战,他认为“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今rì必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崇祯要他与杨嗣昌及监军高起潜商量。杨嗣昌、高起潜是主张与清军议和的。在朝议中卢象升慷慨陈词,他认为“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朝议未有结论。卢象升率军驻守昌平,与进犯清军多次作战,均取得胜利,他率领的二万军队也死伤多人。但高起潜断绝了他的给养。卢象升率领不到人的部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陷人了清军重重包围之中。又因高起潜故意按兵不动,援军迟迟不至,卢象升最后激战终rì,力竭阵亡。有一位亲兵为保存他的尸首,伏在他尸体上,身中二十四箭而亡
生平
万历二十年
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è,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黄裳一九六年的宜兴游记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è。
天启二年
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在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产,是明朝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崇祯元年
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而张溥在江南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遥执朝政”。这一年陕西连旱,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杨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陕西府谷等地聚集饥民,劫夺富户的粮食,又与官军对抗,全陕响应。明末陕西大旱,边军还云集在陕省,明廷的财政又已经破产,无力赈灾,普通农民和边兵无法活下去,只有造反一条路。
崇祯元年王嘉胤起义后,高迎祥也在安塞起义,自号闯王。其后陕西各地纷纷有人跟进,饥民、边军和驿卒的ba动,几乎遍及了陕西各地。当官的敷衍了事,以为拖过了就行了。“当是时,承平久,卒被兵,人无固志。大吏恶闻贼,曰:‘此饥氓,徐自定耳。’”(《明史杨鹤传》)事实上他们也无能为力,陕西多年灾害,地方上一片萧条,武备松弛,“郡县无守备”。(《明史赵彦传》)
崇祯二年十月
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běi ī。袁崇焕赴京师救援,在běi ī广渠门外与后金军交锋,崇祯三年(年),袁崇焕被碟()刑(分裂肢体)处死,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è,娴将略,能治军。”
崇祯二年后金的入侵,对于明王朝是致命的。随后就是李自成起义,第二年九月,张献忠在延安肤施聚集十寨农民起义,自号大王。崇祯二年总督武之望战死,左副都御史杨鹤升任兵部右侍郎,代替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启用杨鹤的原因也很好笑,乃是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愿意去的,杨鹤素来有名望,出头的椽子先烂,他被众人推出来去剿匪。杨鹤不懂军事,他采用了招安的方法,他也是真心诚意去招抚乱民的,但当时陕西的乱子实在太大,一时也捂不住。
崇祯四年九月
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略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战却贼。”(《明史李自成传》)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
崇祯六年
《卢象升传》的记载比较详细:“(崇祯)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è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绰号了。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rì,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è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卢象升疏牍》卷十二)
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会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è,“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六年底
义军主力在渑池县境内南渡黄河,史称“渑池渡”,自此义军扩散到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等地。崇祯七年,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郧阳六县,西入四川,攻破川东重镇夔州,天下震动。朝廷急调已升任右佥都御史的卢象升抚治郧阳。此时马回回等人返回湖广,在郧阳的黄龙滩和卢象升激战。明史载:“时蜀寇返楚者驻郧之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击,自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诸处,连战皆捷,斩馘五千六百有奇,汉南寇几尽。”当时聚集在郧阳附近的各方义军达到四十多万,卢象升的处境非常艰难,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深山绝谷中rì夜追敌。在给外舅王带溪的几封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不料一至郧阳,千难万苦......rì在深山绝谷之中,千里无人之地,与士卒仆夫起居。”“或皇天相佑,数十万流寇雾灭烟消。”他当时只能祈祷老天保佑,但最终居然成功了。“郧事之难、之苦,海内所无。两月来督剿流寇,九战皆捷,斩首万余,地方已敉平矣。所难者收拾破残,图维善后耳。”(《卢象升疏牍》卷十二)安抚地方,收拾残局,也是他的长处。
崇祯年
义军的战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洪承畴在这一年的奏疏里说:“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ī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怀陵流寇始终录》卷)这年的正月,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聚会,推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义军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正月十五rì,攻克凤阳,焚毁了朱明的老家祖坟。
崇祯年五月
卢象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六月,洪承畴最得力的部下曹文诏阵亡。曹文诏是当时明军第一悍将,他死后,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完全失败。月,明廷任命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西北的剿匪由洪承畴负责,东南的则由卢象升负责。此时义军主力在中原活动,卢象升担负起剿匪的主要职责。不久卢象升兼总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
崇祯年十一月
闯王、扫地王、闯塌王、整齐王等攻打汝州和洛阳。卢象升昼夜兼程驰援,先在汝州击败了整齐王,整齐王随即和闯王等汇合围攻洛阳。“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象升督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击高迎祥于城西,用强弩è杀贼千余人。迎祥、李自成走,陷光州,象升复大破之确山。”闯王等人惨败后只得往东南行进,入南直隶,又一次逼近朱家的老巢凤阳。卢象升在后紧追不舍,先一步到达凤阳,于崇祯九年正月在凤阳大会诸将。这时,闯王、闯塌王、大王、摇天动等七家义军数十万人疾攻滁州,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的关宁铁骑驰援,闯王措手不及,“贼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朱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闯王等人的残部不得不退回河南,在朱仙镇又被紧追的卢象升大败,只能向裕州、南阳一带奔窜。二月,“象升合宽、大乐、岱兵大破之七顶山,歼自成ī骑殆尽。”这时义军消耗很大,对于明军而言,剿匪形势极其乐观。“(卢象升)遣使告湖广巡抚王meng尹、郧阳抚治宋祖舜曰:‘贼疲矣,东西邀击,前阻汉江,可一战歼也。’两人竟不能御。”三月,闯王率领闯塌天、蝎子块等九家义军的残部南渡汉水,经郧阳至兴安返回陕西。七月,起义军的总盟主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俘虏,送京后遭凌迟处死。
崇祯九年七月
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明史卢象升传》)
崇祯九年满清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军怯战,只是尾随看着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崇祯九年九月
二十二rì,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获得同意。
这个时期的卢象升是非常寂寞与痛苦的。他在给他外舅的信中写道:“甥以孑然一身,独处大风波患难之中,万死一生,为朝廷受任讨贼之事。海内竟无一人同心应手者,唯见虚谈横议之徒,坐啸画诺之辈,望恩修怨,挟忿忌功,胸鲜隙明,喙长三尺,动辄含沙而è,不杀不休。若非圣天子明察贤iā,任人不贰,则甥已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矣。”他的寂寞,在于找不到同心之人。岳武穆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ia子的衮衮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条奏章:“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象他这样喜爱野战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们偏偏要妄加言论,他不得不表示愤怒。
他在《剿寇第一要策疏》中对义军越剿越多的事实作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军民的ba动,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他的《靖寇绥民则》为:“酌缓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废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泽之利以济民穷,戢刁告之风以降民害,禁差拘之拢以安民生,广招垦之术以裕民养,恤行户之苦以资民用,严驿递之归以苏民困。”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屡次发牢ā,“边地风尘,消磨气体,岂人而铁石乎?”只有江南家乡的美景,值得怀念,“塞北江南,meng思耿耿,故园松竹,相见何期?玉关人徒增怅耳。”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边事大坏,某素奉教于长者,不敢不尽心为之。”。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
考察卢象升和崇祯的关系,是一件有趣的事,可惜资料实在缺乏。应该说崇祯在当时是很信任卢象升的,每次都将他放在最危急的地方。另外一件事也透露出些许信息。崇祯十年,户部尚书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狱,吏部尚书郑三俊故意轻判,崇祯大怒,将郑三俊也下狱。侯恂和郑三俊都是正直有声誉的人,许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不同意,“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终于同意了。对于崇祯来说,这相当不容易。
卢象升类似于理想主义者,“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而崇祯至死都相信他能做中兴之主,但天要亡他。两人都异常勤劳,近于苦行僧,“(象升)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祯的勤政,在所有帝王中也应该排在前面的。
崇祯十一年
满清曾试图从宣、大入侵中原,见卢象升防卫严密,清军放弃了。月二十三rì,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rì,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rì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běi ī郊区通州会师。崇祯大惊失è,诏令京师戒严,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杨嗣昌并且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主力大战,小胜之。当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对杨嗣昌一针见血的讥讽。结果支持杨嗣昌的太监高起潜大怒,将卢象升的两万宣大劲旅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姚雪垠《李自成》写他想到了岳飞的遭遇: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应该是他当时真实的心境。他曾经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听说了,一齐叩军门请他转驻广德、顺昌待机克敌,说:“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iā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卢象升感动流泪,泣告父老道:“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他一生数十百战未曾败过,但此时是必败无疑,所以不愿连累百姓了。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
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旦rì,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练兵
卢象升短期内就将宣大的军队训练成ī锐之师,这尤为值得惊异。从明清屡次的争战来看,明军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单兵的战斗力,野战能力尤其差,而且士气低落。明军采用的一直是守势,以武器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单兵战力的劣势。卢象升,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当时用文人领兵,统帅不参与士兵平时的训练,也不参与战时前线的指挥,这在冷兵器时代,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卢象升虽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艺,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载:“军中尝绝三rì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这是他抚治郧阳时的事。当时郧阳附近有义军四十多万,而卢象升当时带的兵计郧镇的标兵五百,蒋允仪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凤的石砫兵六百,许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邓玘的川兵五千。除邓玘的川兵稍有战斗力外,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卢象升手里,绵羊也变成了猛虎。这群乌合之众在深山野岭中转战千里,忍饥挨饿,九战九捷,斩首万余,硬是把绝对优势的义军给扑灭了。对于明末的那群老爷兵来说,这真的是个奇迹,只能归因于领兵官的杰出能力。比如邓玘,后来就是因为驭下不当,被自己的士兵烧死了。另一个例子是祖宽,卢象升在中原数次大败闯王,主要依靠的是祖宽的三千关宁铁骑。但祖宽相当骄横,刚调到中原剿匪时,他的兵所过之处焚毁民宅,iayí妇女,“象升激劝再三,始听命”。卢象升调任宣大,祖宽归洪承畴,洪显然没法驾驭他,祖宽后来因违令而被斩。
战术思想
卢象升在崇祯十年四月十五rì曾上了一个奏章,《选用奇兵疏》,他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郧阳的成功,靠的是长途奔袭,洛阳以骑兵数千击溃闯王百里联营,滁州以三千关宁铁骑蹂躏闯王数十万大军,靠的还是长途奔袭。野战和奇袭,是他喜爱的战术。他在奏章里说:“皇上英明天纵,于宣云兵力洞察无遗,臣何敢多控。”既猛吹皇帝的英武神明,又表自己的忠心,怕的是言官和廷臣攻击他拥兵自重。
评价
卢象升死于三十九岁,经常有人把卢象升和岳飞相比,比如晚清黄道让的挽联有“溯七百余里潭州,rì捷,五rì更捷,何物井蛙自大,妄说飞来,奇哉今古双忠武;数三十九岁名将,岳家哀,卢家尤哀”之语。
卢忠肃公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的。年月宜兴县人民è fǔ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rì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
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坐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进余间,占地约多平方米。
忠肃祠原称卢公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清乾隆四十一年()钦赐卢象升忠肃,乃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4)遭兵?,清同治九年()邑绅及卢象升后裔募资重建。
第一进堂屋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为原国民è fǔ教育部长周佛海所书。
第二进正厅殿门檐正中悬“忠孝文武”匾额两边柱联,“无嗣昌不过郭汾阳,有廷麟乃成岳武穆”,殿内正中彩塑卢象升泥金全像,像前立,“明兵部尚书太子少师卢忠肃公象升之位”神主牌。左右各塑中军官和掌印官像,神座上方悬“英灵犹在”金字蓝底匾额。书房存放《卢忠肃公全集》。
(清)周小棠题宜兴卢忠肃公祠
尽瘁鞠躬,死而后已,有明二百余年宗社,系之一身,望旌旗巨鹿城边,讵知忠孝ī诚,赍志空期戈挽rì;
成仁取义,没则为神,惟公三十九岁秋,寿以千古,撷芹藻斩蛟桥畔,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
《明朝那些事儿》中用了一句话评价——《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明史》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iv la=”b”>
<rip>pa_4();</rip></pa>
<rip>pa_();</rip></pa>
<rip>pa_();</rip></pa>
卢象升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又字斗瞻、介瞻。汉族,明常州宜兴人,天启进士。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授户部主事,擢员外郎,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著作有《卢忠肃集》、《卢象升疏牍》。
卢象升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è。明天启二年(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běi ī),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六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九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练兵御清。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屡战失利。但他誓死决战,激励将士奋杀。是年十二月(年月)在巨鹿(今属河北)同清军激战时阵亡。后追赠兵部尚书,谥忠肃。有《卢忠肃公集》。
明末名将
在明王朝即将覆亡的时候,出了一位力主抗清的名将卢象升,尽管他智勇过人,率领的军队屡战屡捷,但无法挽救已极为腐朽的明朝大厦,他壮烈地殉职在大厦倾倒前夕。
卢象升(—),宜兴人。少有大志,读书勤奋。当时明王朝朝政已**不堪,民怨沸腾,清兵正伺机入侵。他在读经书的同时,学习兵书习练武术。岁中了进士,担任了户部主事。时阉宦魏忠贤正把持朝政,大肆迫害东林党人,朝中许多官吏都依附于阉党,卢象升蔑然视之。
岁时任大名知府,当时,许多地方为了谄媚魏忠贤,纷纷为其建造生祠。大名府也有官员倡议筹建,请卢象升参与,遭到拒绝。在大名府他平抑了多起冤狱,严惩了恶霸、贪官,吏治为之一新。崇祯二年(),清兵犯境,京师报ǐ。卢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卢象升为防清军再次来犯,对大明兵备加以整饬,严明军纪,加强练兵,军容大振,人称“天雄军”。后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又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州、大名、山西军务。
崇祯十一年(),清兵不断进犯,农民起义的烈火到处燃烧,明王朝已在风雨飘摇之中。朝中以首辅杨嗣昌为首的一些大臣,力主先安内而后攘外,与清军议和,加紧对农民军的镇压。崇祯帝召卢象升商量,卢坚决主战,他认为“能战方能言守,如不能战,处处言守,则愈守愈受制于敌。今rì必须以战为主,守为辅,方能制敌而不受制于敌。”崇祯要他与杨嗣昌及监军高起潜商量。杨嗣昌、高起潜是主张与清军议和的。在朝议中卢象升慷慨陈词,他认为“敌骑纵横,长驱直人,大明江山,朝不保夕”,若不“一战以挽危局”,将“重蹈南宋覆辙”。
朝议未有结论。卢象升率军驻守昌平,与进犯清军多次作战,均取得胜利,他率领的二万军队也死伤多人。但高起潜断绝了他的给养。卢象升率领不到人的部队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与清军作战,陷人了清军重重包围之中。又因高起潜故意按兵不动,援军迟迟不至,卢象升最后激战终rì,力竭阵亡。有一位亲兵为保存他的尸首,伏在他尸体上,身中二十四箭而亡
生平
万历二十年
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è,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明史载:“象升白皙而臞,膊独骨,负殊力。”黄裳一九六年的宜兴游记说他看到过卢象升的重一百三十六斤的练功刀,铁锈斑斓,通体作古铜è。
天启二年
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在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产,是明朝军事和经济的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崇祯元年
袁崇焕为兵部尚书,总督蓟辽,而张溥在江南联合几社、闻社、南社、匡社等结成复社,“遥执朝政”。这一年陕西连旱,崇祯元年七月,王嘉胤伙同杨六郎、不沾泥等人在陕西府谷等地聚集饥民,劫夺富户的粮食,又与官军对抗,全陕响应。明末陕西大旱,边军还云集在陕省,明廷的财政又已经破产,无力赈灾,普通农民和边兵无法活下去,只有造反一条路。
崇祯元年王嘉胤起义后,高迎祥也在安塞起义,自号闯王。其后陕西各地纷纷有人跟进,饥民、边军和驿卒的ba动,几乎遍及了陕西各地。当官的敷衍了事,以为拖过了就行了。“当是时,承平久,卒被兵,人无固志。大吏恶闻贼,曰:‘此饥氓,徐自定耳。’”(《明史杨鹤传》)事实上他们也无能为力,陕西多年灾害,地方上一片萧条,武备松弛,“郡县无守备”。(《明史赵彦传》)
崇祯二年十月
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běi ī。袁崇焕赴京师救援,在běi ī广渠门外与后金军交锋,崇祯三年(年),袁崇焕被碟()刑(分裂肢体)处死,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明史载:“象升虽文士,善è,娴将略,能治军。”
崇祯二年后金的入侵,对于明王朝是致命的。随后就是李自成起义,第二年九月,张献忠在延安肤施聚集十寨农民起义,自号大王。崇祯二年总督武之望战死,左副都御史杨鹤升任兵部右侍郎,代替武之望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启用杨鹤的原因也很好笑,乃是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愿意去的,杨鹤素来有名望,出头的椽子先烂,他被众人推出来去剿匪。杨鹤不懂军事,他采用了招安的方法,他也是真心诚意去招抚乱民的,但当时陕西的乱子实在太大,一时也捂不住。
崇祯四年九月
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略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战却贼。”(《明史李自成传》)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
崇祯六年
《卢象升传》的记载比较详细:“(崇祯)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连败贼。贼走还西山,围游击董维坤冷水村。象升设伏石城南,大破之,又破之青龙冈,又破之武安。连斩贼魁十一人,歼其党,收还男女二万。三郡之民,安堵者数岁。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è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卢象升和起义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就表现的极其勇猛,这是他迥异于其他带兵文官的地方。彭孙贻的《流寇志》记载这次战后,义军称卢象升为“卢阎王”,一遇到他就赶紧避开。这是可以和“曾剃刀”相媲美的绰号了。但在卢象升的一封家书中,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流寇已至数万矣。西山一带,布满山谷,沙河、临洺、邯郸亦时时被其焚略。初rì,亲率马步兵一千六百人,至黄寺安抚,先遇马贼数十,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将士恐惧之甚,咸思散逃。立斩一人,狥于辕门。身自督战,斩贼首十四级,è打死伤贼百余人,我兵亦伤十三人,此可谓全胜,已经具题矣。”(《卢象升疏牍》卷十二)
在明末,卢象升是以善治军而著名的,但他自练的兵头次上战场,全无用处,若非他自己勇猛,早就溃败了。明末兵已不成兵,畏战做逃兵还是好的,更厉害的是屠杀平民来冒功,甚至挖新埋葬的尸体充作砍杀的流寇。当时有一人,会把女子的尸体修饰成男子尸体的样子,结果被官军们当成大爷来供奉,这可算明末整体道德沦丧之一例。卢象升只能以人格魅力来感染手下,身先士卒,与部下同甘共苦,时时激以忠义。这在以后的战斗中表现的更明显。另一值得注意的是义军的作战特è,“俄而数百,俄而数千,倏忽之间,老营俱至。”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知己知彼。但流寇战术来去如风,要作到知彼,谈何容易。洪承畴的厉害之处是善于调配各方力量进行协同作战,多方围剿,而卢象升采用的是另一方法:悍勇力战。
崇祯六年底
义军主力在渑池县境内南渡黄河,史称“渑池渡”,自此义军扩散到河南、湖广、南直隶、四川等地。崇祯七年,马回回、过天星、满天星等人洗劫了湖北的郧阳六县,西入四川,攻破川东重镇夔州,天下震动。朝廷急调已升任右佥都御史的卢象升抚治郧阳。此时马回回等人返回湖广,在郧阳的黄龙滩和卢象升激战。明史载:“时蜀寇返楚者驻郧之黄龙滩,象升与总督陈奇瑜分道夹击,自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诸处,连战皆捷,斩馘五千六百有奇,汉南寇几尽。”当时聚集在郧阳附近的各方义军达到四十多万,卢象升的处境非常艰难,他的悍勇又一次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深山绝谷中rì夜追敌。在给外舅王带溪的几封信中,他描述了当时的情况:“不料一至郧阳,千难万苦......rì在深山绝谷之中,千里无人之地,与士卒仆夫起居。”“或皇天相佑,数十万流寇雾灭烟消。”他当时只能祈祷老天保佑,但最终居然成功了。“郧事之难、之苦,海内所无。两月来督剿流寇,九战皆捷,斩首万余,地方已敉平矣。所难者收拾破残,图维善后耳。”(《卢象升疏牍》卷十二)安抚地方,收拾残局,也是他的长处。
崇祯年
义军的战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洪承畴在这一年的奏疏里说:“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ī骑,或跨双马,官兵马三步七,则追逐之难也。”(《怀陵流寇始终录》卷)这年的正月,义军主力共十三家七十二营在河南荥阳聚会,推高迎祥为盟主。洪承畴试图围堵,但没有成功。义军横扫中原,转战千里,正月十五rì,攻克凤阳,焚毁了朱明的老家祖坟。
崇祯年五月
卢象升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六月,洪承畴最得力的部下曹文诏阵亡。曹文诏是当时明军第一悍将,他死后,洪承畴的围剿计划完全失败。月,明廷任命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西北的剿匪由洪承畴负责,东南的则由卢象升负责。此时义军主力在中原活动,卢象升担负起剿匪的主要职责。不久卢象升兼总督山西、陕西军务,赐尚方剑,便宜行事。
崇祯年十一月
闯王、扫地王、闯塌王、整齐王等攻打汝州和洛阳。卢象升昼夜兼程驰援,先在汝州击败了整齐王,整齐王随即和闯王等汇合围攻洛阳。“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象升督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击高迎祥于城西,用强弩è杀贼千余人。迎祥、李自成走,陷光州,象升复大破之确山。”闯王等人惨败后只得往东南行进,入南直隶,又一次逼近朱家的老巢凤阳。卢象升在后紧追不舍,先一步到达凤阳,于崇祯九年正月在凤阳大会诸将。这时,闯王、闯塌王、大王、摇天动等七家义军数十万人疾攻滁州,卢象升率领总兵祖宽的关宁铁骑驰援,闯王措手不及,“贼连营俱溃,逐北五十里,朱龙桥至关山,积尸填沟委堑,滁水为不流。”闯王等人的残部不得不退回河南,在朱仙镇又被紧追的卢象升大败,只能向裕州、南阳一带奔窜。二月,“象升合宽、大乐、岱兵大破之七顶山,歼自成ī骑殆尽。”这时义军消耗很大,对于明军而言,剿匪形势极其乐观。“(卢象升)遣使告湖广巡抚王meng尹、郧阳抚治宋祖舜曰:‘贼疲矣,东西邀击,前阻汉江,可一战歼也。’两人竟不能御。”三月,闯王率领闯塌天、蝎子块等九家义军的残部南渡汉水,经郧阳至兴安返回陕西。七月,起义军的总盟主高迎祥被陕西巡抚孙传庭俘虏,送京后遭凌迟处死。
崇祯九年七月
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明史卢象升传》)
崇祯九年满清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军怯战,只是尾随看着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崇祯九年九月
二十二rì,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获得同意。
这个时期的卢象升是非常寂寞与痛苦的。他在给他外舅的信中写道:“甥以孑然一身,独处大风波患难之中,万死一生,为朝廷受任讨贼之事。海内竟无一人同心应手者,唯见虚谈横议之徒,坐啸画诺之辈,望恩修怨,挟忿忌功,胸鲜隙明,喙长三尺,动辄含沙而è,不杀不休。若非圣天子明察贤iā,任人不贰,则甥已早毙于刀锯鼎镬之下矣。”他的寂寞,在于找不到同心之人。岳武穆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则天下太平。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ia子的衮衮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条奏章:“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象他这样喜爱野战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们偏偏要妄加言论,他不得不表示愤怒。
他在《剿寇第一要策疏》中对义军越剿越多的事实作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民从贼,多起于饥寒;兵从贼,多缘于缺饷。”军民的ba动,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他的《靖寇绥民则》为:“酌缓征之宜以延民命,勤修废之役以奠民居,通山泽之利以济民穷,戢刁告之风以降民害,禁差拘之拢以安民生,广招垦之术以裕民养,恤行户之苦以资民用,严驿递之归以苏民困。”
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屡次发牢ā,“边地风尘,消磨气体,岂人而铁石乎?”只有江南家乡的美景,值得怀念,“塞北江南,meng思耿耿,故园松竹,相见何期?玉关人徒增怅耳。”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边事大坏,某素奉教于长者,不敢不尽心为之。”。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
考察卢象升和崇祯的关系,是一件有趣的事,可惜资料实在缺乏。应该说崇祯在当时是很信任卢象升的,每次都将他放在最危急的地方。另外一件事也透露出些许信息。崇祯十年,户部尚书侯恂(侯方域之父)下狱,吏部尚书郑三俊故意轻判,崇祯大怒,将郑三俊也下狱。侯恂和郑三俊都是正直有声誉的人,许多大臣都上疏救援他们,但崇祯不同意,“宣大总督卢象升复救之”,崇祯终于同意了。对于崇祯来说,这相当不容易。
卢象升类似于理想主义者,“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而崇祯至死都相信他能做中兴之主,但天要亡他。两人都异常勤劳,近于苦行僧,“(象升)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崇祯的勤政,在所有帝王中也应该排在前面的。
崇祯十一年
满清曾试图从宣、大入侵中原,见卢象升防卫严密,清军放弃了。月二十三rì,皇太极命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统左翼军,贝勒岳托为扬武大将军,统右翼军,贝勒杜度等相副,两路征明。九月二十二rì,岳托从密云北边墙子岭,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斩杀明蓟辽总督吴阿衡。多尔衮则于九月二十rì于青山关毁边墙而入,两军在běi ī郊区通州会师。崇祯大惊失è,诏令京师戒严,以宣大总督卢象升督天下兵,第三次赐尚方剑。当时崇祯已经有和议的意愿,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满清在私底下接触。大学士杨嗣昌、总监军太监高起潜揣测到了崇祯意在和议,对卢象升多方阻挠,卢象升名为总督天下兵马,但根本调动不了其他人的兵马,他定下的几条用兵策略一条也没法实现。杨嗣昌并且说动崇祯,将援兵一分为二,卢象升统领宣大兵二万,关宁铁骑数万大军皆归太监高起潜指挥。卢象升由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道出击,在庆都和清军主力大战,小胜之。当时编修杨廷麟上疏言:“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国有若人,非封疆福。”算是对杨嗣昌一针见血的讥讽。结果支持杨嗣昌的太监高起潜大怒,将卢象升的两万宣大劲旅交给陈新甲统领,只给卢象升老弱残兵五千,保定巡抚张其平还拒不发饷。
“象升提残卒,次宿三宫野外。”姚雪垠《李自成》写他想到了岳飞的遭遇:自古未有权臣在内,大将能立功于外者。这应该是他当时真实的心境。他曾经任大名道,大名三府的百姓听说了,一齐叩军门请他转驻广德、顺昌待机克敌,说:“天下汹汹且十年,明公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先。乃iā臣在内,孤忠见嫉。三军捧出关之檄,将士怀西归之心,栖迟绝野,一饱无时。脱巾狂噪,云帅其见告矣。明公诚从愚计,移军广顺,召集义师。三郡子弟喜公之来,皆以昔非公死贼,今非公死兵,同心戮力,一呼而裹粮从者可十万,孰与只臂无援,立而就死哉。”卢象升感动流泪,泣告父老道:“感父老义。虽然,自予与贼角,经数十百战未尝衄。今者,分疲卒五千,大敌西冲,援师东隔,事由中制,食尽力穷,旦夕死矣,无徒累尔父老为也。”他一生数十百战未曾败过,但此时是必败无疑,所以不愿连累百姓了。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
卢象升领兵进驻巨鹿的贾庄。太监高起潜统帅关宁铁骑数万在鸡泽,距离贾庄不到五十里,卢象升派遣杨廷麟去要求援助,高起潜理都不理。卢象升领兵至蒿水桥,遭遇清军主力。“旦rì,骑数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掌牧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高起潜随即不战而溃。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卢象升死后,杨嗣昌怕他没死,以后会报复他,派了三个巡逻兵去查看。其中一人叫俞振龙,告诉杨嗣昌,卢象升真的死了。在杨嗣昌而言,希望手下人说卢象升没死,他就可以把怯懦畏战之类的罪名加到卢象升的头上了。但这俞振龙非常硬气,杨嗣昌把他鞭打了三天三夜,快打死了,他仍然瞪着眼睛说:“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顺德知府上奏卢象升的死状,杨嗣昌故意刁难,过了十天卢象升的尸体才得以收敛。第二年,卢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恤,第三年,卢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请,都不允许。直到杨嗣昌剿张献忠失败自杀后,朝廷才赠卢象升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祭葬,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建祠奉祀。后来清兵南下,卢象升的弟弟卢象同起兵抗清而死,卢象同投水死,卢象晋出家为僧,卢家抗清殉难的有百余人。
练兵
卢象升短期内就将宣大的军队训练成ī锐之师,这尤为值得惊异。从明清屡次的争战来看,明军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单兵的战斗力,野战能力尤其差,而且士气低落。明军采用的一直是守势,以武器技术上的优势来弥补单兵战力的劣势。卢象升,是明末统帅中的异类。当时用文人领兵,统帅不参与士兵平时的训练,也不参与战时前线的指挥,这在冷兵器时代,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卢象升虽是文人,有超人的武艺,和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冲锋陷阵。他善于驭下,士兵愿意替他效死力,明史载:“军中尝绝三rì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这是他抚治郧阳时的事。当时郧阳附近有义军四十多万,而卢象升当时带的兵计郧镇的标兵五百,蒋允仪招募的毛兵五百,周仕凤的石砫兵六百,许成名的筸兵三千五百,邓玘的川兵五千。除邓玘的川兵稍有战斗力外,就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在卢象升手里,绵羊也变成了猛虎。这群乌合之众在深山野岭中转战千里,忍饥挨饿,九战九捷,斩首万余,硬是把绝对优势的义军给扑灭了。对于明末的那群老爷兵来说,这真的是个奇迹,只能归因于领兵官的杰出能力。比如邓玘,后来就是因为驭下不当,被自己的士兵烧死了。另一个例子是祖宽,卢象升在中原数次大败闯王,主要依靠的是祖宽的三千关宁铁骑。但祖宽相当骄横,刚调到中原剿匪时,他的兵所过之处焚毁民宅,iayí妇女,“象升激劝再三,始听命”。卢象升调任宣大,祖宽归洪承畴,洪显然没法驾驭他,祖宽后来因违令而被斩。
战术思想
卢象升在崇祯十年四月十五rì曾上了一个奏章,《选用奇兵疏》,他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这体现了他的战术思想。郧阳的成功,靠的是长途奔袭,洛阳以骑兵数千击溃闯王百里联营,滁州以三千关宁铁骑蹂躏闯王数十万大军,靠的还是长途奔袭。野战和奇袭,是他喜爱的战术。他在奏章里说:“皇上英明天纵,于宣云兵力洞察无遗,臣何敢多控。”既猛吹皇帝的英武神明,又表自己的忠心,怕的是言官和廷臣攻击他拥兵自重。
评价
卢象升死于三十九岁,经常有人把卢象升和岳飞相比,比如晚清黄道让的挽联有“溯七百余里潭州,rì捷,五rì更捷,何物井蛙自大,妄说飞来,奇哉今古双忠武;数三十九岁名将,岳家哀,卢家尤哀”之语。
卢忠肃公祠
忠肃祠在宜兴市宜城镇东珠巷东端,是为祭祀明末兵部尚书,抗清名将卢象升而建的。年月宜兴县人民è fǔ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卢象升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二rì在与清兵交战中,牺牲于河北巨鹿蒿水桥。崇祯十二年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赐祭葬,世袭锦衣卫千户。南明福王时追赠忠烈。
忠肃祠原有建筑面北坐南,北濒长桥河,南接东珠巷共有建筑进余间,占地约多平方米。
忠肃祠原称卢公祠,始建于康熙二十六年()清乾隆四十一年()钦赐卢象升忠肃,乃称忠肃祠。清咸丰四年(4)遭兵?,清同治九年()邑绅及卢象升后裔募资重建。
第一进堂屋正中上方悬“近古一人”匾额,为原国民è fǔ教育部长周佛海所书。
第二进正厅殿门檐正中悬“忠孝文武”匾额两边柱联,“无嗣昌不过郭汾阳,有廷麟乃成岳武穆”,殿内正中彩塑卢象升泥金全像,像前立,“明兵部尚书太子少师卢忠肃公象升之位”神主牌。左右各塑中军官和掌印官像,神座上方悬“英灵犹在”金字蓝底匾额。书房存放《卢忠肃公全集》。
(清)周小棠题宜兴卢忠肃公祠
尽瘁鞠躬,死而后已,有明二百余年宗社,系之一身,望旌旗巨鹿城边,讵知忠孝ī诚,赍志空期戈挽rì;
成仁取义,没则为神,惟公三十九岁秋,寿以千古,撷芹藻斩蛟桥畔,想见艰难砥柱,感怀那禁泪沾襟。
《明朝那些事儿》中用了一句话评价——《中庸》有言: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明史》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卢象升在庄烈帝(崇祯)时,岂非不世之才,乃困抑之以至死,何耶!至忠义激发,危不顾身,若刘之纶、邱民仰之徒,又相与俱尽,则天意可知矣。
<iv la=”b”>
<rip>pa_4();</rip></pa>
<rip>pa_();</rip></pa>
<rip>pa_();</rip></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