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币与锐(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在信誉在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想立即用纸钞全面取代银钱统一货币,这不太现实,洪武帝前车可鉴。
问题是统一不了货币,普通百姓就始终深受其害。
现在施行的一条鞭子法,以计亩征银,但下层百姓平时收入少,得到的基本都是铜钱,所以在缴纳两税的时候就要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普通百姓因此蒙受了严重的盘剥。
同时,两税征收期间,百姓需要大量出粜粮食换取银钱,粮价会跌得很利害。本来要上缴一百斤粮食的赋税,就要贱卖两百斤粮食才够交税。
另外就是税银的火耗问题,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火耗为由,多徵钱银,以弥补地方府库因火耗而造成的亏空。但火耗有多有少,一直以来都由地方官员说了算,这就成了地方官借机敛财的借口。
凡此种种,使得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朝廷税收的一条鞭子法,在明代却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以前秦国只有江西、湖广两地,刚上任的官员也都还比较清廉,加上秦牧的粮食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粮价,所以短期内这些问题没有突显出来。
但随着地盘的扩大,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很就会暴露出来,使百姓深受其害,刚刚产国的大秦会因此失去民心。
秦牧就这三个问题,向在坐的大臣征询意见。户部待郎许英杰当先站出来说道:“臣建议加大银行网点的覆盖面,至少在每个县都要设立分行。如此一来,各县百姓在纳税时,可到银行兑换银钱。防止奸商借机哄抬银价,减少百姓因此蒙受的盘剥;
另外,钞法制定之后,臣建议先印两百万贯小钞,以代替铜钱。允许百姓以纸钞纳税,如此一来,也可以减少银钱兑换所带来的弊病,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火耗的问题。”
大明宝钞之所以遭到百姓抵制,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明廷一开始在税收中不收宝钞。
朱元璋是小农出身。对经济学没什么概念,他发行宝钞,既没有准备金,又没有发行限额。更搞笑的是,他印出宝抄后拿去向百姓买东西,结果收税时又不收宝钞。这怎么可能把宝钞的信誉建立起来呢?
所以许英杰此时明确提出,发行纸钞后,允许百姓用纸抄来纳税,这样不但容易建立起宝抄的信誉,同时可避免百姓在纳税时,必须兑换银钱所蒙受的损害。
户部尚书刘伯全、内阁大学士诸葛敏、李源相继出面表示支持许英杰所议,银行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江西、湖广已经得到体现,这不但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商人哄抬银价造成的损害,还为朝廷增加了大量收入。
有这几人的支持,再经秦牧拍板决定,在坐的大臣即便有什么私心,也不敢出面反对了。
事情一件一件的来办,解决银钱兑换损害百姓的问题后,礼部郎中卞狄出来针对第二个问题说道:“启奏秦王,宋代建有常平仓,由各州县的税银中截留相应的数目。用于粮储,粮价低时收粮,粮价升高时出粜,抑平粮价;
之前我王的粮食战略,因为储备充足。对平抑粮价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臣认为我朝可借鉴宋代的常平仓制度,并加以完善,必能减少百姓在交纳两税其间,因粮价走低所蒙受的损害;
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延长纳税的期限,以前百姓在收粮后立即便要纳税,迫使大家不得不在同一时期卖粮换银,如果适当的延长缴纳期限,不法粮商难以长期打压粮价,百姓可免于受其盘剥。”
一直以来很少说话的吏部尚书杨廷麟忍不住站了出来说道:“秦王,卞郎中提到的第一条,建立常平仓平抑粮价,臣赞同。但延长纳税期限则值得商榷,普通人家收入不丰,若不规定其在收割后立即纳税,银钱被转作他用,便再也无力纳税。如此一来,欠税的现象会普通出现,朝廷会因财税枯乏而难以为继。”
这确实是个问题,延长纳税期限,可避免百姓在同一时期大量售粮,受粮商盘剥。但延长纳税期限后,又容易造成大量欠税的现象,使朝廷难以维系。
秦牧想了想说道:“各位大臣看看可否这样,延长纳税期限后,如果哪家欠税,则第二年不得再享受这一项惠政,必须在收割后立即连同上一年拖欠的数额一起上缴。等其交清欠税后,才能继续享受延期纳税的政策。”
司马安答道:“臣赞同秦王之策,不过具体施行起来,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尚难预测,因此臣建议延长缴税期限这项政策,应先在各地选几个州府试行,观其效果之后,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方为妥当。”
“好,常平仓就交由司农寺来筹建吧。延长缴税期的试点工作,就由户部在各省分别选出两个州来试行,以观后效。”
第二个问题也顺利解决之后,最后就剩下火耗的问题了。
火耗是确实存大的,地方官府收税时,收上来的是碎银,而且成色不尽相同,溶成银锭上缴国库时,会造成一定的火耗。
如果地方官不加征火耗银,那么造成的亏空就得由自己来承担,他们肯定不干,所以将火耗摊派到百姓头上,这已经成为朝廷默许的行为。
问题就在于,加征多少火耗银因不在正税之中,朝廷没有明文规定,这给地方官借机敛财提供了有利的借口。
在纸钞没有成为唯一合法货币之前,火耗的问题就始终存在,就看怎么解决了。
顾君恩说道:“秦王,火耗问题本身不难解决,朝廷只须制定一个征收火耗的统一标准,归入正税一起征收,存留藩库以补藩库亏空即可;
但火耗问题另有深层次的原因,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以七品知县为例,岁俸为九十石,凭此俸禄,在明初尚可勉强支撑,到中后期,由于物价上涨,多数官员靠俸禄已难以养家糊口,使得官员不得不在火耗中舞弊以救贫,官吏贪污渐趋合法化,公开化。
因此臣以为,要解决火耗的营私舞弊问题,有必要先提高官员的俸禄,否则将火耗归入正税,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地方官员仍会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顾君恩一说完,在坐的大臣纷纷望向秦牧,增加俸禄谁不想啊?
但这得看秦牧是不是象朱元璋那样抠门了,要是跟朱元璋一个德性,大家也别想了。
这个不好说,包括司马安在内,也不知道秦牧会作何决定。一直以来,秦牧个人很节俭,这很象朱元璋;
但是另一方面,秦牧对秦军将士却很大方。这种鲜明的反差,让大家难以确定他偏向于哪一面。
秦牧见大臣们如此反应,心中暗暗好笑,明朝的俸禄过低,这是事实,从明朝的事例可知,官员的俸禄太低并不见得是好事,贪污合法化,公开化之后,再难以控制。
之前秦国虽然也是按照秦国的标准发俸,但逢年过节,秦牧都会以各种名义,赏赐手下的官员,变相地增加了他们的合法所得。
应当的增加官员的俸禄,这一点秦牧就在考虑了,既然大家都干巴巴地看着,秦牧便也顺势推舟说道:“顾侍郎所言不无道理,那内阁就重拟一下百官的俸禄吧,拟好了尽快递交上来。火耗归公之事,就交由户部拟定加征火耗的数额,再提交朝议。”
“吾王英明!”
“吾王圣明!”
“吾王万岁!”
“.........”
第一次,这是秦牧在朝会上第一次得到这么热烈赞颂。
秦牧听了很不是滋味,他娘的,本王圣明的地方多了,没见你们这么异口同声地夸过,只有给你们涨工资,你们才喊得这么响,一群马屁精!
总体而言,现在秦国也算得上人才济济,而且比较有朝气,运转比较高效,各种政策提出来后,相互扯皮僵持不下的情况比较少,能在一天内议定几项重要的决策,秦牧对此还是很满意的,马屁精就马屁精吧,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不行的。
********************
ps:月票榜快跌出一百名外了,兄弟们,可怜可怜我吧,急需要你们的支持,求月票!
.
******
在信誉在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想立即用纸钞全面取代银钱统一货币,这不太现实,洪武帝前车可鉴。
问题是统一不了货币,普通百姓就始终深受其害。
现在施行的一条鞭子法,以计亩征银,但下层百姓平时收入少,得到的基本都是铜钱,所以在缴纳两税的时候就要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普通百姓因此蒙受了严重的盘剥。
同时,两税征收期间,百姓需要大量出粜粮食换取银钱,粮价会跌得很利害。本来要上缴一百斤粮食的赋税,就要贱卖两百斤粮食才够交税。
另外就是税银的火耗问题,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火耗为由,多徵钱银,以弥补地方府库因火耗而造成的亏空。但火耗有多有少,一直以来都由地方官员说了算,这就成了地方官借机敛财的借口。
凡此种种,使得本意是减轻百姓负担,增加朝廷税收的一条鞭子法,在明代却被称为残民一条鞭。
以前秦国只有江西、湖广两地,刚上任的官员也都还比较清廉,加上秦牧的粮食战略,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粮价,所以短期内这些问题没有突显出来。
但随着地盘的扩大,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很很就会暴露出来,使百姓深受其害,刚刚产国的大秦会因此失去民心。
秦牧就这三个问题,向在坐的大臣征询意见。户部待郎许英杰当先站出来说道:“臣建议加大银行网点的覆盖面,至少在每个县都要设立分行。如此一来,各县百姓在纳税时,可到银行兑换银钱。防止奸商借机哄抬银价,减少百姓因此蒙受的盘剥;
另外,钞法制定之后,臣建议先印两百万贯小钞,以代替铜钱。允许百姓以纸钞纳税,如此一来,也可以减少银钱兑换所带来的弊病,同时还可以解决一部火耗的问题。”
大明宝钞之所以遭到百姓抵制,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明廷一开始在税收中不收宝钞。
朱元璋是小农出身。对经济学没什么概念,他发行宝钞,既没有准备金,又没有发行限额。更搞笑的是,他印出宝抄后拿去向百姓买东西,结果收税时又不收宝钞。这怎么可能把宝钞的信誉建立起来呢?
所以许英杰此时明确提出,发行纸钞后,允许百姓用纸抄来纳税,这样不但容易建立起宝抄的信誉,同时可避免百姓在纳税时,必须兑换银钱所蒙受的损害。
户部尚书刘伯全、内阁大学士诸葛敏、李源相继出面表示支持许英杰所议,银行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在江西、湖广已经得到体现,这不但有力地打击了不法商人哄抬银价造成的损害,还为朝廷增加了大量收入。
有这几人的支持,再经秦牧拍板决定,在坐的大臣即便有什么私心,也不敢出面反对了。
事情一件一件的来办,解决银钱兑换损害百姓的问题后,礼部郎中卞狄出来针对第二个问题说道:“启奏秦王,宋代建有常平仓,由各州县的税银中截留相应的数目。用于粮储,粮价低时收粮,粮价升高时出粜,抑平粮价;
之前我王的粮食战略,因为储备充足。对平抑粮价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臣认为我朝可借鉴宋代的常平仓制度,并加以完善,必能减少百姓在交纳两税其间,因粮价走低所蒙受的损害;
另外,还可以适当的延长纳税的期限,以前百姓在收粮后立即便要纳税,迫使大家不得不在同一时期卖粮换银,如果适当的延长缴纳期限,不法粮商难以长期打压粮价,百姓可免于受其盘剥。”
一直以来很少说话的吏部尚书杨廷麟忍不住站了出来说道:“秦王,卞郎中提到的第一条,建立常平仓平抑粮价,臣赞同。但延长纳税期限则值得商榷,普通人家收入不丰,若不规定其在收割后立即纳税,银钱被转作他用,便再也无力纳税。如此一来,欠税的现象会普通出现,朝廷会因财税枯乏而难以为继。”
这确实是个问题,延长纳税期限,可避免百姓在同一时期大量售粮,受粮商盘剥。但延长纳税期限后,又容易造成大量欠税的现象,使朝廷难以维系。
秦牧想了想说道:“各位大臣看看可否这样,延长纳税期限后,如果哪家欠税,则第二年不得再享受这一项惠政,必须在收割后立即连同上一年拖欠的数额一起上缴。等其交清欠税后,才能继续享受延期纳税的政策。”
司马安答道:“臣赞同秦王之策,不过具体施行起来,还会出现什么问题尚难预测,因此臣建议延长缴税期限这项政策,应先在各地选几个州府试行,观其效果之后,再决定是否全面推广,方为妥当。”
“好,常平仓就交由司农寺来筹建吧。延长缴税期的试点工作,就由户部在各省分别选出两个州来试行,以观后效。”
第二个问题也顺利解决之后,最后就剩下火耗的问题了。
火耗是确实存大的,地方官府收税时,收上来的是碎银,而且成色不尽相同,溶成银锭上缴国库时,会造成一定的火耗。
如果地方官不加征火耗银,那么造成的亏空就得由自己来承担,他们肯定不干,所以将火耗摊派到百姓头上,这已经成为朝廷默许的行为。
问题就在于,加征多少火耗银因不在正税之中,朝廷没有明文规定,这给地方官借机敛财提供了有利的借口。
在纸钞没有成为唯一合法货币之前,火耗的问题就始终存在,就看怎么解决了。
顾君恩说道:“秦王,火耗问题本身不难解决,朝廷只须制定一个征收火耗的统一标准,归入正税一起征收,存留藩库以补藩库亏空即可;
但火耗问题另有深层次的原因,明朝官员的俸禄太低,以七品知县为例,岁俸为九十石,凭此俸禄,在明初尚可勉强支撑,到中后期,由于物价上涨,多数官员靠俸禄已难以养家糊口,使得官员不得不在火耗中舞弊以救贫,官吏贪污渐趋合法化,公开化。
因此臣以为,要解决火耗的营私舞弊问题,有必要先提高官员的俸禄,否则将火耗归入正税,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地方官员仍会巧立名目,盘剥百姓。”
顾君恩一说完,在坐的大臣纷纷望向秦牧,增加俸禄谁不想啊?
但这得看秦牧是不是象朱元璋那样抠门了,要是跟朱元璋一个德性,大家也别想了。
这个不好说,包括司马安在内,也不知道秦牧会作何决定。一直以来,秦牧个人很节俭,这很象朱元璋;
但是另一方面,秦牧对秦军将士却很大方。这种鲜明的反差,让大家难以确定他偏向于哪一面。
秦牧见大臣们如此反应,心中暗暗好笑,明朝的俸禄过低,这是事实,从明朝的事例可知,官员的俸禄太低并不见得是好事,贪污合法化,公开化之后,再难以控制。
之前秦国虽然也是按照秦国的标准发俸,但逢年过节,秦牧都会以各种名义,赏赐手下的官员,变相地增加了他们的合法所得。
应当的增加官员的俸禄,这一点秦牧就在考虑了,既然大家都干巴巴地看着,秦牧便也顺势推舟说道:“顾侍郎所言不无道理,那内阁就重拟一下百官的俸禄吧,拟好了尽快递交上来。火耗归公之事,就交由户部拟定加征火耗的数额,再提交朝议。”
“吾王英明!”
“吾王圣明!”
“吾王万岁!”
“.........”
第一次,这是秦牧在朝会上第一次得到这么热烈赞颂。
秦牧听了很不是滋味,他娘的,本王圣明的地方多了,没见你们这么异口同声地夸过,只有给你们涨工资,你们才喊得这么响,一群马屁精!
总体而言,现在秦国也算得上人才济济,而且比较有朝气,运转比较高效,各种政策提出来后,相互扯皮僵持不下的情况比较少,能在一天内议定几项重要的决策,秦牧对此还是很满意的,马屁精就马屁精吧,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那是不行的。
********************
ps:月票榜快跌出一百名外了,兄弟们,可怜可怜我吧,急需要你们的支持,求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