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1991-1993年美国波士顿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二十四章
</span>
1991-1993年美国波士顿
感恩节周日晚上九点,我回到宿舍。几个室友应该还在返校的路上,此时没人打搅,我把从北京带来的行李箱搬了出来。听了李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那块盐晶。
取出盐晶,在灯光之下,左右摆弄着查看。这一块怕是比李先生家那一块小了不少,也就是半指长,形状像是个小葫芦,小头的那边钻了孔,穿过一根红绳。要说,这两块盐晶,虽然前后相差七十年,都是系着我们父辈的保佑。
我算了算时间,北京此时应该是周一上午十点多,父亲还没有去学校授课。电话拨通了,父亲倒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越洋电话惊到,忙着问我是不是有急事。
“倒也没有,”我小心地答着,生怕父亲怪我在电话上乱花钱,“刚过完感恩节,同学们还没回来。”
父亲在电话的那一端嗯了一声,“没什么事,就早点睡吧。你那边也快十点了,是不是?”
“爸,我正好在看你在机场给我的那块石头。你上次是说这是咱家祖传的吗?”
“临走时我给你的那块?”父亲一边问着,一边似是在回忆往事,“咱们家哪来什么祖传的东西?不过这一块应该是我小时候就有的,可是也没人说的清楚。”
“那爷爷、奶奶没给你留什么话或者信?”我小心地问道。
“怎么想起问这个了?”父亲反问道。
我没敢说出实话:“过节这几天看了些历史书,就想起来咱们家自己的事倒是没怎么听你说过。”
父亲沉吟片刻,清了清嗓子:“历史上的事也说不清了。我们这一代也是过来人,你爷爷、奶奶那一代经历过的,我们这一代经历过的,我们也不想让你再经历了。”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你这样的机会。你在那么好的学校,就要安心学问。”
这话题再难说下去,父亲又催着我去睡觉。挂掉电话,我仍是看着那块盐晶出神。父亲的话也是不错。李先生那块盐晶背后的故事,讲下来虽只是家事,却已满是心酸。我家这块说不准几万年前和李先生家的那一块就是同生在一个矿脉之上,那背后故事的悲喜对我就不会是听听而已那样简单了。
周一的下午,白太太给我留了言。李先生的检查并不确切,医生虽然仍有担心,可他自己执意出院,准备归程。白太太没再提起让我去看李先生,而我想着父亲的忠告,也确实该把心放回学问。
感恩节后那一周是准备期中考试的时间。这天是周二,离着最早的实变函数那一门的期中考试便只有三天了。上午没有课,我一早就去了燕京图书馆准备复习。
年轻气盛之时,集中精力看上两个小时的数学书还没什么问题,可即便是那时精神好,超过两个小时之后,也难免目困神乏,需要换换脑筋。
这就是燕京图书馆的好处。一旦到了需要换脑筋的时候,只要下到书库之中,在那一列一列的书架之上看过去,随意抽出一本书翻开,看上几行,再放回去,或是找到更难得的珍宝,捧下来,留着事后细翻,都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燕京的书实在是太多,普通方式摆放早已不复可能,书架全是建在活动的轨道之上,平常是紧紧地贴在一起,必须摇动手柄,才能推开一列刚好够一人走入的缝隙。我朝着最近常去的那部分走去,发现缝隙恰好就开在了我常去的那一列。
钻进去,扬起头,寻着原版的《新青年》和《新潮》找去。抱下《新潮》的第二卷,翻了翻,不经意间,却发现旁边的一列最上层上放着一部《哈佛三百年校友文集》。看样子,并非是公开的出版物,而是类似内部刊行的样式。我心里算着,哈佛三百年是1936年,这便与怀德纳图书馆一侧的那通石碑上所勒铭的一样。
既然是1936年,或许李先生也有所著述。想到这一层,心里不禁一阵发现宝藏一般的冲动。我忙着把手里的《新潮》放回架上,搬来取书所用的踏椅,取下了那卷文集。放在手中,仔细查看,这书的封面是黑色的皮质,上面烫金中英文的标题。翻开文集,里面的纸张边缘已经泛黄变脆,可每页的纸芯却仍是崭新的淡象牙色,看来这书已经在此沉寂多年。
我顺着目录,仔细地查找,可却是没有任何二十年代之前入学的校友。再仔细翻看书籍,却发现这是下册,而我寻找的秘密或许隐藏在上册之中。
书架上,空隙的左右却都不见上册的影子。抱着一线希望,我把下册放在其他书的上方,踮起脚尖往最上的那一层架子的后方看去。两架之间是一片漆黑,不知多少年的尘土藏匿其中,却是没有任何上卷的踪迹。
我双手扒着书架的边缘,正准备再往上踮起几厘米,却听见一声轻唤:“嘿,这可不安全。你不是在找这本吧?”
我把脚站稳,往下一看,却是西蒙斯教授站在通道的尽头,嘴角挂着得意的笑,手里还拿着一册与我手中看上去一般无异的书。
我脸上一红,忙着解释。他把手指放在唇间,嘘地一声,又指了指书架旁提醒大家安静的指示牌。西蒙斯教授冲着我挥了挥他手中的书,又向一边努努嘴,示意我跟着他走出图书馆。
在白色大理石楼梯的一侧,我们停了下来。他伸出手,炫耀地说道:“刚才是在找这本吗?”
我看着他手中的书,书脊上的标记恰恰是上卷。
“无意间看见了,就想起也许这里面有李先生写的文章,应该挺有意思的。”
西蒙斯教授脸上露出略带戏剧性的无奈表情:“书倒是被我先拿到了,不过却没找着舅公的文章。有一两篇其他校友的文章,提及1919年那年入校的学生里有舅公,可却说自从毕业之后便与他没了联系。”
他抬起手,看了看腕上的手表,然后突然问道,“快到午饭时间了,你有安排吗?”
我不知他何故问起午饭,只是下意识地摇摇头。
“那好啊,咱们一起吃午饭。我让秘书叫点外卖来,有些事我想问问你。”
西蒙斯教授的办公室在燕京图书馆二层的最左边,正好有两面宽敞的玻璃窗,能看到远处的纪念讲堂。办公室并不大,四面都是书架,桌上和地上也堆满了书籍。与立窗相对的另一面,是办公桌,看上去已是历经时日,同样也是摆满了书卷和纸稿。办公桌的一侧,书架之下,是一排矮柜,上面摆了古色古香的铜色和银色的相框。
“坐吧,”他轻快地说道,“怎么样,你看上去好像挺胸有成竹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有把握吗?”
我在黑色的木转椅上坐下,尽量地绷直双腿,不让椅子左右转动。“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我低下头答道,“这几个月上课、做作业,就觉着和以前在国内挺不一样的,一点底都没有。”
“也别紧张,”西蒙斯教授乐呵呵地开导我道,“你知道吗,我记着自己第一次在这儿考试,觉着做得不好。发回来一看,才65分,直想打退堂鼓,教授说考得不好的,还不如换个初级一点的课上。真打击人。后来你猜怎么着,我一打听,我居然是全班第三,第一名才考了88分,我后面的第四就只有50几分了。”
我抬起头,看见西蒙斯教授一脸小孩子一般的畅快笑容,怕还在为多年前的学业辉煌而陶醉。
“这两天还去舅公那吗?”
我摇摇头:“这两天我忙着复习。而且,”我停下一刻,想着合适的辞令:“他讲到和伊莎白小姐的往事,心里应该还是挺难过的。”
“讲了这么多了。我听上去都有些嫉妒了。有没有什么猛料?”
他这一问把我弄得好不尴尬。
“李先生故事讲得很梗概,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味重的细节。”
我这怯生生的回话却是把西蒙斯教授逗乐了。他忙着摆摆手,说道,“玩笑、玩笑。我相信舅公讲的故事一定是很纯洁的。”
他顿了顿,侧过身,向着身边的那些照片望过去,幽幽地说道,“每家都有每家的秘密。舅公虽然是孑然一身,可身边却是牵系着好几家,又赶上那段动荡的历史,应该会有好多故事的。这就得看你的啦。”
“看我?”我不安地问道,“您怎么说靠我呢?”
“其实一开始,我就想着,舅公必然是看到你,想起了自己当年,这才会给你讲这些故事。这就是你帮他的大忙。故地重游、故人相遇,又碰到一个人,就好比他当年的影子,这么巧合,聚在一起,就像脑子里那个灯泡一下子亮了,这些故事就挡也挡不住地迸了出来。”
“西蒙斯教授,您这么说,我倒是后悔,没早点想明白。以前这几个月,真正去听他讲故事的时候也不多。这样松一天、紧一天,把时间都给错过去了。李先生马上就要回国了,却是还没有讲到您家的故事。”
西蒙斯教授笑着点点头,宽慰地说道,“这倒也不怪你,他们李家的人都这样。舅公是这样,我妈妈也是这样。你看他们两个,要是不想说的,能憋个几十年,闭口不谈。”
“也许您是得了父亲的影响?”
这话在他脸上勾起了几分异样的神情,似是苦笑,也似是一种骄傲。他双手轻轻地在桌上一撑,椅子滑向了身旁的矮柜。他把手放在了一个银色的相框上,稍稍停了一刻,似是在端详照片上的细节,然后便把相框轻轻一转,朝向了我。
“这就是我父亲,”他深情地说道,“我三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说实话,除了这张照片,他对我的影响,就只是在遗传里面了。”
我不敢再问下去,便转过头,也盯着那帧已有些淡去的黑白照片。照片上面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摄影的角度精心安排,年轻人清癯的脸庞恰好是大大的特写,而背后是一架战机的螺旋桨和一段机翼。
年轻人看上去是在不经意间被抓拍到,脸上的表情正在从疑惑变为惊喜,睁大的眼睛要和观众对话。他的打扮像是位飞行员,身上穿着深色的皮夹克,浅色的头发被风轻轻吹起几缕。
看罢相片,我又转而端详西蒙斯教授,眉眼间果然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子。眼睛和眉毛尤是相似,甚至脸上的神情也宛如随着血脉一道传了下来。
他把照片转了过去,直冲着他自己,边看边喃喃地说道,“可惜就只这么一张留了下来。以前我问过妈妈,他们怎么也没什么照片留下来。她说,结婚的时候,爸爸刚受了重伤,没办法照。我又问她,之后为什么没再照,她也不说,只是说这张是爸爸受伤前不久,她给爸爸照的,就这么留下来了。”
“你知道吗,我猜她肯定是把爸爸的照片都毁了。”这句话他说的虽是平静,可我却是不自觉地身子向后,想要避开他冷峻的目光。
看出我的紧张,西蒙斯教授微微一笑,说道:“你太单纯了,还不懂这些爱和恨的事。舅公其实也不懂。”
他食指轻叩自己的颧骨,幽幽地说道:“在我小时候,有这么一副长相,就不得不早早懂事。”
未等我能再仔细品过他话中的滋味,办公室的门外响起轻声细语,似是两位女性的对话。片刻后,门推开了,西蒙斯教授的秘书在前,她身后,竟然跟着的是燕京餐厅的领班杨阿姨。
“怎么劳你来送餐了?”西蒙斯教授看上去与她也应熟络。
“平常送餐的男孩病了,学生们忙着期中考试,也没有能帮上忙的。既然是你点的,我们肯定不能怠慢,就送过来了。”
领班阿姨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从牛皮纸袋里取出一个个白底上绘有中式图案的纸盒,却还没认出我来。纸盒摆放好了,她从衣兜里掏出账单,一抬头,正好与我眼光相对,却是咦地一声说道:“怎么是你呀!这可真巧啦,今天在这儿碰着了。你是教授的学生吗?”
我刚待纠正领班阿姨的误会,西蒙斯教授却笑着说道,“当然了。以后你还得多照顾他啊!”
“想得怎么样了?”,西蒙斯教授嘴角挂着笑,“回大陆的事你都说了好几年了,要是定了就叫上我吧。”
领班阿姨一边叠着盛食盒的牛皮纸袋,一边缓缓地说道,“亲爱的教授先生,你怎么还和当年在台湾那时候一个样—就是爱开玩笑。哪里轮得到我叫上你啊。你这么有名的教授,去到大陆—他们怎么说来着,哦,一定是长官接见的。”
牛皮纸袋已经叠好,她抬起眼,里面含着几分忧郁的神情,“就是前天吧,我还和这年轻的朋友说呢,现在走不开了,过几年再说吧。”
目送着领班阿姨逝去的身影,我和西蒙斯教授两人沉默了片刻。
“没想到这么巧,您和她认识。”
“有二十多年了吧,当年我去台湾学中文的时候认识的。她也变了好多。”
“我前天听她说,其实很想回大陆,可是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又走不开。她还说她父亲虽然脑子不好了,还老念叨着回家。”
“有机会去听听纳吉教授的希腊英雄课吧,”西蒙斯教授幽幽地说道:“他站在桑德斯剧院的台上,闭上眼睛,吟诵希腊原文的《奥德赛》。他会给你讲回家的一百种不同意思,就只是没有哪种一定容易的。”
周五上午是数学55的期中考试。试题拿到,深吸一口气,慢慢看过去,心逐渐放下。虽说未必容易到手拿把掐、不在话下的程度,但毕竟每一道题都还有些对策,只需静静地思考下去就好了。
时间刚刚过半,开始有人悠然自得地把答题册往讲台上一撂,扬长而去。萧教授扬了扬眉毛,面露不悦之情,却也没说什么。好在这类掌故也看过一些,知道早交的卷子未必不是白卷,也就告诫着自己中国老师常说的话,“踏实,必须踏实,只有踏实才能取胜。”就算全部做好,也还是深藏不露为上,更何况最后两道题,确实需要功力,即便再有两个小时也未必全能做完。
出了考场,科学中心外,一片灿烂阳光。之前恐怕是因为全副的心思都在考试上,却没有注意到这是一个反季节的暖天。或许是太长时间的紧张陡然间得以释放,再加上冬日难得的阳光照射,觉着身上松软,只那几百米的路,却是越走越慢。
回了寝室,也顾不上许多,只倒在床上便睡了过去。迷迷糊糊中,不知过了几许,忽地莫名醒来,好似有种预感。快步跑入起居室,果然在窗台上,留言机上闪烁着红色的“1”字。这留言机是我们四人共用的,所以闪烁的信息满可能是旁人的。可此时我的预感愈发强烈,似是还未按下键钮,便已能听到已化为磁力的声音。
留言是李先生自己的声音:“下午要是有空就过来吧。我明天就回去了,今天你要是住下,还能给你再多讲讲。”
核对一下机器,李先生的电话是上午10点左右打来的,而此时我腕上的手表指针将将指向正午。按理说,差上这么两个小时,本也不该有什么问题,可心里却是一阵紧张和埋怨,生怕因为贪图瞌睡,错过了什么。此时也顾不得多想,匆匆地抓了些书和换洗的衣服,背上包便出了门。
从Canaday出门,绕过纪念教堂的后身,横穿哈佛园,还没到马萨诸塞楼,忽地听到身后有人叫我,一回头,正看见Evan和他的新科女友相互依偎着走了过来。Evan是我们宿舍里身材最伟岸的,少说也是一米九开外。而他的女友,也远非纤细柔弱的类型,恐怕也有一米八。在他们面前,实在是有几分高山仰止之情,此时更觉着由上压来的气势。
“不去吃饭吗?”Evan眯起蔚蓝色的眼睛问道,身边的女友仍是紧紧地搂着他的腰。
我心里本就惦记着李先生那里早一分钟到就能多听上一分钟,也顾不得寒暄,匆匆答道:“有点急事,你们先去吧。”
身材高挑的女孩淡淡地一笑,准备挪动脚步,可Evan似是还有话说,便挽住她的胳膊。
“嘿,今天晚上有事儿吗?她们学校”,说到这儿,他向着身边正摆弄着自己红色长发的女友努努嘴,“MIT那边晚上有派对。一块来吧。今天晚上可能也不回来了。你不喜欢MIT的女生也没事。”
虽是玩笑话,却是把身边的女友惹怒了,一拳砸在他的胳膊上。
Evan夸张地咧咧嘴,脸上露出狡黠的笑:“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喜欢MIT的女生确实是学来的‘口味’。人家看你这样就更不敢来了。不过没事儿,今晚卫思理学院的班车开过来,好看的亚洲女孩也挺多的。”
“真的有事,”我抱歉的说道,心里还是很感激他的友善,“家里的一位朋友要回中国去了,我得去送送。”
“又是你以前说过的老先生、老太太?那有什么劲?别这么反社会哈。”
我轻轻摇摇头,半真诚、半敷衍地说道,“下次吧。下次一定去。”
“好吧,随你。”
Evan这短短的几个字还未说完,身边的女友便拖着他转了身,两人相拥、相抱,朝着新生食堂走去。他俩的背影,从腰到肩再到头,就如长在了一起。
看着那卿卿我我的一幕,我心里也微微地一动,只是再一想,这情景岂不似曾相识,Evan与人如此如胶似漆在这一年级短短的三个月里已经不是第二次就是第三次了。
“有点等急了吧?”李先生见着我脸上的神情,就已洞察我心。
其实此刻,我心里怎么不明白,无论如何这故事是讲不完的,只是不知道李先生还会再讲些什么,故事又会走向何方。
“明天这时候,就在机场了,还有24个小时,”李先生幽幽地说道,“我想你也会着急的。我这两天身体养了养,不行咱们再讲个通宵怎么样?”
刚听着这话,我心里一急,直担心李先生这样岂不又会昏厥:“您别担心这个。您的故事已经给我讲了这么多,我觉着自己已经是受用匪浅了。您要是再累着,那我这错就大了。”
“受益匪浅?”李先生眼睛眯了起来,声音中带着几分疑惑,“真的这么觉着,还是说句恭维话?若要是这样,你说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受益了?”
我未曾想到李先生会如此追问,却也是一时语塞。我说“受益匪浅”固然不是假话,可若要真的把这段时间听李先生讲的故事回顾一番,或是说真的把它都写下来,虽说洋洋洒洒三四百页,可自己真得着什么了,却也是难以概言。
总是沉默着也不是个事,想了片刻,我试探着说道,“现在还说不好,可我觉着等到将来,对自己总是有益的。记着以前老师说忘记了历史就是背叛,您这段历史我觉着也不能忘了。”
“这是真心话?”李先生眼里一瞬间露出了异样的光芒。
我郑重地点点头,答道,“不管怎么说,我觉着您给我讲的,我永远都会记住,说不定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回想起来,都不会再舍得讲给别人了。”
听了我这回答,李先生用干枯的手指捋了捋头上银灰色的头发,似是有些意外,“这话倒说得有几分哲理,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从哪门课里听来的?”
我一时语塞,脸上也因害羞再加上太阳照射,烫热起来。说老实话,或许这句听起来确实是几句从不同课里听来的只言片语夹杂之合,恐怕也禁不起多少仔细推敲。
李先生用手拍了拍沙发的扶手,微笑着说道,“听来的也没关系,用在这儿也算是合适。好吧,就看在这句话上,咱们就再往下讲吧。”
<span class="content-word">
第二十四章
</span>
1991-1993年美国波士顿
感恩节周日晚上九点,我回到宿舍。几个室友应该还在返校的路上,此时没人打搅,我把从北京带来的行李箱搬了出来。听了李先生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那块盐晶。
取出盐晶,在灯光之下,左右摆弄着查看。这一块怕是比李先生家那一块小了不少,也就是半指长,形状像是个小葫芦,小头的那边钻了孔,穿过一根红绳。要说,这两块盐晶,虽然前后相差七十年,都是系着我们父辈的保佑。
我算了算时间,北京此时应该是周一上午十点多,父亲还没有去学校授课。电话拨通了,父亲倒是被这突如其来的越洋电话惊到,忙着问我是不是有急事。
“倒也没有,”我小心地答着,生怕父亲怪我在电话上乱花钱,“刚过完感恩节,同学们还没回来。”
父亲在电话的那一端嗯了一声,“没什么事,就早点睡吧。你那边也快十点了,是不是?”
“爸,我正好在看你在机场给我的那块石头。你上次是说这是咱家祖传的吗?”
“临走时我给你的那块?”父亲一边问着,一边似是在回忆往事,“咱们家哪来什么祖传的东西?不过这一块应该是我小时候就有的,可是也没人说的清楚。”
“那爷爷、奶奶没给你留什么话或者信?”我小心地问道。
“怎么想起问这个了?”父亲反问道。
我没敢说出实话:“过节这几天看了些历史书,就想起来咱们家自己的事倒是没怎么听你说过。”
父亲沉吟片刻,清了清嗓子:“历史上的事也说不清了。我们这一代也是过来人,你爷爷、奶奶那一代经历过的,我们这一代经历过的,我们也不想让你再经历了。”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你这样的机会。你在那么好的学校,就要安心学问。”
这话题再难说下去,父亲又催着我去睡觉。挂掉电话,我仍是看着那块盐晶出神。父亲的话也是不错。李先生那块盐晶背后的故事,讲下来虽只是家事,却已满是心酸。我家这块说不准几万年前和李先生家的那一块就是同生在一个矿脉之上,那背后故事的悲喜对我就不会是听听而已那样简单了。
周一的下午,白太太给我留了言。李先生的检查并不确切,医生虽然仍有担心,可他自己执意出院,准备归程。白太太没再提起让我去看李先生,而我想着父亲的忠告,也确实该把心放回学问。
感恩节后那一周是准备期中考试的时间。这天是周二,离着最早的实变函数那一门的期中考试便只有三天了。上午没有课,我一早就去了燕京图书馆准备复习。
年轻气盛之时,集中精力看上两个小时的数学书还没什么问题,可即便是那时精神好,超过两个小时之后,也难免目困神乏,需要换换脑筋。
这就是燕京图书馆的好处。一旦到了需要换脑筋的时候,只要下到书库之中,在那一列一列的书架之上看过去,随意抽出一本书翻开,看上几行,再放回去,或是找到更难得的珍宝,捧下来,留着事后细翻,都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燕京的书实在是太多,普通方式摆放早已不复可能,书架全是建在活动的轨道之上,平常是紧紧地贴在一起,必须摇动手柄,才能推开一列刚好够一人走入的缝隙。我朝着最近常去的那部分走去,发现缝隙恰好就开在了我常去的那一列。
钻进去,扬起头,寻着原版的《新青年》和《新潮》找去。抱下《新潮》的第二卷,翻了翻,不经意间,却发现旁边的一列最上层上放着一部《哈佛三百年校友文集》。看样子,并非是公开的出版物,而是类似内部刊行的样式。我心里算着,哈佛三百年是1936年,这便与怀德纳图书馆一侧的那通石碑上所勒铭的一样。
既然是1936年,或许李先生也有所著述。想到这一层,心里不禁一阵发现宝藏一般的冲动。我忙着把手里的《新潮》放回架上,搬来取书所用的踏椅,取下了那卷文集。放在手中,仔细查看,这书的封面是黑色的皮质,上面烫金中英文的标题。翻开文集,里面的纸张边缘已经泛黄变脆,可每页的纸芯却仍是崭新的淡象牙色,看来这书已经在此沉寂多年。
我顺着目录,仔细地查找,可却是没有任何二十年代之前入学的校友。再仔细翻看书籍,却发现这是下册,而我寻找的秘密或许隐藏在上册之中。
书架上,空隙的左右却都不见上册的影子。抱着一线希望,我把下册放在其他书的上方,踮起脚尖往最上的那一层架子的后方看去。两架之间是一片漆黑,不知多少年的尘土藏匿其中,却是没有任何上卷的踪迹。
我双手扒着书架的边缘,正准备再往上踮起几厘米,却听见一声轻唤:“嘿,这可不安全。你不是在找这本吧?”
我把脚站稳,往下一看,却是西蒙斯教授站在通道的尽头,嘴角挂着得意的笑,手里还拿着一册与我手中看上去一般无异的书。
我脸上一红,忙着解释。他把手指放在唇间,嘘地一声,又指了指书架旁提醒大家安静的指示牌。西蒙斯教授冲着我挥了挥他手中的书,又向一边努努嘴,示意我跟着他走出图书馆。
在白色大理石楼梯的一侧,我们停了下来。他伸出手,炫耀地说道:“刚才是在找这本吗?”
我看着他手中的书,书脊上的标记恰恰是上卷。
“无意间看见了,就想起也许这里面有李先生写的文章,应该挺有意思的。”
西蒙斯教授脸上露出略带戏剧性的无奈表情:“书倒是被我先拿到了,不过却没找着舅公的文章。有一两篇其他校友的文章,提及1919年那年入校的学生里有舅公,可却说自从毕业之后便与他没了联系。”
他抬起手,看了看腕上的手表,然后突然问道,“快到午饭时间了,你有安排吗?”
我不知他何故问起午饭,只是下意识地摇摇头。
“那好啊,咱们一起吃午饭。我让秘书叫点外卖来,有些事我想问问你。”
西蒙斯教授的办公室在燕京图书馆二层的最左边,正好有两面宽敞的玻璃窗,能看到远处的纪念讲堂。办公室并不大,四面都是书架,桌上和地上也堆满了书籍。与立窗相对的另一面,是办公桌,看上去已是历经时日,同样也是摆满了书卷和纸稿。办公桌的一侧,书架之下,是一排矮柜,上面摆了古色古香的铜色和银色的相框。
“坐吧,”他轻快地说道,“怎么样,你看上去好像挺胸有成竹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有把握吗?”
我在黑色的木转椅上坐下,尽量地绷直双腿,不让椅子左右转动。“心里还是有些打鼓,”我低下头答道,“这几个月上课、做作业,就觉着和以前在国内挺不一样的,一点底都没有。”
“也别紧张,”西蒙斯教授乐呵呵地开导我道,“你知道吗,我记着自己第一次在这儿考试,觉着做得不好。发回来一看,才65分,直想打退堂鼓,教授说考得不好的,还不如换个初级一点的课上。真打击人。后来你猜怎么着,我一打听,我居然是全班第三,第一名才考了88分,我后面的第四就只有50几分了。”
我抬起头,看见西蒙斯教授一脸小孩子一般的畅快笑容,怕还在为多年前的学业辉煌而陶醉。
“这两天还去舅公那吗?”
我摇摇头:“这两天我忙着复习。而且,”我停下一刻,想着合适的辞令:“他讲到和伊莎白小姐的往事,心里应该还是挺难过的。”
“讲了这么多了。我听上去都有些嫉妒了。有没有什么猛料?”
他这一问把我弄得好不尴尬。
“李先生故事讲得很梗概,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味重的细节。”
我这怯生生的回话却是把西蒙斯教授逗乐了。他忙着摆摆手,说道,“玩笑、玩笑。我相信舅公讲的故事一定是很纯洁的。”
他顿了顿,侧过身,向着身边的那些照片望过去,幽幽地说道,“每家都有每家的秘密。舅公虽然是孑然一身,可身边却是牵系着好几家,又赶上那段动荡的历史,应该会有好多故事的。这就得看你的啦。”
“看我?”我不安地问道,“您怎么说靠我呢?”
“其实一开始,我就想着,舅公必然是看到你,想起了自己当年,这才会给你讲这些故事。这就是你帮他的大忙。故地重游、故人相遇,又碰到一个人,就好比他当年的影子,这么巧合,聚在一起,就像脑子里那个灯泡一下子亮了,这些故事就挡也挡不住地迸了出来。”
“西蒙斯教授,您这么说,我倒是后悔,没早点想明白。以前这几个月,真正去听他讲故事的时候也不多。这样松一天、紧一天,把时间都给错过去了。李先生马上就要回国了,却是还没有讲到您家的故事。”
西蒙斯教授笑着点点头,宽慰地说道,“这倒也不怪你,他们李家的人都这样。舅公是这样,我妈妈也是这样。你看他们两个,要是不想说的,能憋个几十年,闭口不谈。”
“也许您是得了父亲的影响?”
这话在他脸上勾起了几分异样的神情,似是苦笑,也似是一种骄傲。他双手轻轻地在桌上一撑,椅子滑向了身旁的矮柜。他把手放在了一个银色的相框上,稍稍停了一刻,似是在端详照片上的细节,然后便把相框轻轻一转,朝向了我。
“这就是我父亲,”他深情地说道,“我三岁的时候他就去世了。说实话,除了这张照片,他对我的影响,就只是在遗传里面了。”
我不敢再问下去,便转过头,也盯着那帧已有些淡去的黑白照片。照片上面是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摄影的角度精心安排,年轻人清癯的脸庞恰好是大大的特写,而背后是一架战机的螺旋桨和一段机翼。
年轻人看上去是在不经意间被抓拍到,脸上的表情正在从疑惑变为惊喜,睁大的眼睛要和观众对话。他的打扮像是位飞行员,身上穿着深色的皮夹克,浅色的头发被风轻轻吹起几缕。
看罢相片,我又转而端详西蒙斯教授,眉眼间果然看到了他父亲的影子。眼睛和眉毛尤是相似,甚至脸上的神情也宛如随着血脉一道传了下来。
他把照片转了过去,直冲着他自己,边看边喃喃地说道,“可惜就只这么一张留了下来。以前我问过妈妈,他们怎么也没什么照片留下来。她说,结婚的时候,爸爸刚受了重伤,没办法照。我又问她,之后为什么没再照,她也不说,只是说这张是爸爸受伤前不久,她给爸爸照的,就这么留下来了。”
“你知道吗,我猜她肯定是把爸爸的照片都毁了。”这句话他说的虽是平静,可我却是不自觉地身子向后,想要避开他冷峻的目光。
看出我的紧张,西蒙斯教授微微一笑,说道:“你太单纯了,还不懂这些爱和恨的事。舅公其实也不懂。”
他食指轻叩自己的颧骨,幽幽地说道:“在我小时候,有这么一副长相,就不得不早早懂事。”
未等我能再仔细品过他话中的滋味,办公室的门外响起轻声细语,似是两位女性的对话。片刻后,门推开了,西蒙斯教授的秘书在前,她身后,竟然跟着的是燕京餐厅的领班杨阿姨。
“怎么劳你来送餐了?”西蒙斯教授看上去与她也应熟络。
“平常送餐的男孩病了,学生们忙着期中考试,也没有能帮上忙的。既然是你点的,我们肯定不能怠慢,就送过来了。”
领班阿姨一边说着这些话,一边从牛皮纸袋里取出一个个白底上绘有中式图案的纸盒,却还没认出我来。纸盒摆放好了,她从衣兜里掏出账单,一抬头,正好与我眼光相对,却是咦地一声说道:“怎么是你呀!这可真巧啦,今天在这儿碰着了。你是教授的学生吗?”
我刚待纠正领班阿姨的误会,西蒙斯教授却笑着说道,“当然了。以后你还得多照顾他啊!”
“想得怎么样了?”,西蒙斯教授嘴角挂着笑,“回大陆的事你都说了好几年了,要是定了就叫上我吧。”
领班阿姨一边叠着盛食盒的牛皮纸袋,一边缓缓地说道,“亲爱的教授先生,你怎么还和当年在台湾那时候一个样—就是爱开玩笑。哪里轮得到我叫上你啊。你这么有名的教授,去到大陆—他们怎么说来着,哦,一定是长官接见的。”
牛皮纸袋已经叠好,她抬起眼,里面含着几分忧郁的神情,“就是前天吧,我还和这年轻的朋友说呢,现在走不开了,过几年再说吧。”
目送着领班阿姨逝去的身影,我和西蒙斯教授两人沉默了片刻。
“没想到这么巧,您和她认识。”
“有二十多年了吧,当年我去台湾学中文的时候认识的。她也变了好多。”
“我前天听她说,其实很想回大陆,可是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又走不开。她还说她父亲虽然脑子不好了,还老念叨着回家。”
“有机会去听听纳吉教授的希腊英雄课吧,”西蒙斯教授幽幽地说道:“他站在桑德斯剧院的台上,闭上眼睛,吟诵希腊原文的《奥德赛》。他会给你讲回家的一百种不同意思,就只是没有哪种一定容易的。”
周五上午是数学55的期中考试。试题拿到,深吸一口气,慢慢看过去,心逐渐放下。虽说未必容易到手拿把掐、不在话下的程度,但毕竟每一道题都还有些对策,只需静静地思考下去就好了。
时间刚刚过半,开始有人悠然自得地把答题册往讲台上一撂,扬长而去。萧教授扬了扬眉毛,面露不悦之情,却也没说什么。好在这类掌故也看过一些,知道早交的卷子未必不是白卷,也就告诫着自己中国老师常说的话,“踏实,必须踏实,只有踏实才能取胜。”就算全部做好,也还是深藏不露为上,更何况最后两道题,确实需要功力,即便再有两个小时也未必全能做完。
出了考场,科学中心外,一片灿烂阳光。之前恐怕是因为全副的心思都在考试上,却没有注意到这是一个反季节的暖天。或许是太长时间的紧张陡然间得以释放,再加上冬日难得的阳光照射,觉着身上松软,只那几百米的路,却是越走越慢。
回了寝室,也顾不上许多,只倒在床上便睡了过去。迷迷糊糊中,不知过了几许,忽地莫名醒来,好似有种预感。快步跑入起居室,果然在窗台上,留言机上闪烁着红色的“1”字。这留言机是我们四人共用的,所以闪烁的信息满可能是旁人的。可此时我的预感愈发强烈,似是还未按下键钮,便已能听到已化为磁力的声音。
留言是李先生自己的声音:“下午要是有空就过来吧。我明天就回去了,今天你要是住下,还能给你再多讲讲。”
核对一下机器,李先生的电话是上午10点左右打来的,而此时我腕上的手表指针将将指向正午。按理说,差上这么两个小时,本也不该有什么问题,可心里却是一阵紧张和埋怨,生怕因为贪图瞌睡,错过了什么。此时也顾不得多想,匆匆地抓了些书和换洗的衣服,背上包便出了门。
从Canaday出门,绕过纪念教堂的后身,横穿哈佛园,还没到马萨诸塞楼,忽地听到身后有人叫我,一回头,正看见Evan和他的新科女友相互依偎着走了过来。Evan是我们宿舍里身材最伟岸的,少说也是一米九开外。而他的女友,也远非纤细柔弱的类型,恐怕也有一米八。在他们面前,实在是有几分高山仰止之情,此时更觉着由上压来的气势。
“不去吃饭吗?”Evan眯起蔚蓝色的眼睛问道,身边的女友仍是紧紧地搂着他的腰。
我心里本就惦记着李先生那里早一分钟到就能多听上一分钟,也顾不得寒暄,匆匆答道:“有点急事,你们先去吧。”
身材高挑的女孩淡淡地一笑,准备挪动脚步,可Evan似是还有话说,便挽住她的胳膊。
“嘿,今天晚上有事儿吗?她们学校”,说到这儿,他向着身边正摆弄着自己红色长发的女友努努嘴,“MIT那边晚上有派对。一块来吧。今天晚上可能也不回来了。你不喜欢MIT的女生也没事。”
虽是玩笑话,却是把身边的女友惹怒了,一拳砸在他的胳膊上。
Evan夸张地咧咧嘴,脸上露出狡黠的笑:“你看,我说什么来着,喜欢MIT的女生确实是学来的‘口味’。人家看你这样就更不敢来了。不过没事儿,今晚卫思理学院的班车开过来,好看的亚洲女孩也挺多的。”
“真的有事,”我抱歉的说道,心里还是很感激他的友善,“家里的一位朋友要回中国去了,我得去送送。”
“又是你以前说过的老先生、老太太?那有什么劲?别这么反社会哈。”
我轻轻摇摇头,半真诚、半敷衍地说道,“下次吧。下次一定去。”
“好吧,随你。”
Evan这短短的几个字还未说完,身边的女友便拖着他转了身,两人相拥、相抱,朝着新生食堂走去。他俩的背影,从腰到肩再到头,就如长在了一起。
看着那卿卿我我的一幕,我心里也微微地一动,只是再一想,这情景岂不似曾相识,Evan与人如此如胶似漆在这一年级短短的三个月里已经不是第二次就是第三次了。
“有点等急了吧?”李先生见着我脸上的神情,就已洞察我心。
其实此刻,我心里怎么不明白,无论如何这故事是讲不完的,只是不知道李先生还会再讲些什么,故事又会走向何方。
“明天这时候,就在机场了,还有24个小时,”李先生幽幽地说道,“我想你也会着急的。我这两天身体养了养,不行咱们再讲个通宵怎么样?”
刚听着这话,我心里一急,直担心李先生这样岂不又会昏厥:“您别担心这个。您的故事已经给我讲了这么多,我觉着自己已经是受用匪浅了。您要是再累着,那我这错就大了。”
“受益匪浅?”李先生眼睛眯了起来,声音中带着几分疑惑,“真的这么觉着,还是说句恭维话?若要是这样,你说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受益了?”
我未曾想到李先生会如此追问,却也是一时语塞。我说“受益匪浅”固然不是假话,可若要真的把这段时间听李先生讲的故事回顾一番,或是说真的把它都写下来,虽说洋洋洒洒三四百页,可自己真得着什么了,却也是难以概言。
总是沉默着也不是个事,想了片刻,我试探着说道,“现在还说不好,可我觉着等到将来,对自己总是有益的。记着以前老师说忘记了历史就是背叛,您这段历史我觉着也不能忘了。”
“这是真心话?”李先生眼里一瞬间露出了异样的光芒。
我郑重地点点头,答道,“不管怎么说,我觉着您给我讲的,我永远都会记住,说不定再过个十年、二十年,回想起来,都不会再舍得讲给别人了。”
听了我这回答,李先生用干枯的手指捋了捋头上银灰色的头发,似是有些意外,“这话倒说得有几分哲理,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从哪门课里听来的?”
我一时语塞,脸上也因害羞再加上太阳照射,烫热起来。说老实话,或许这句听起来确实是几句从不同课里听来的只言片语夹杂之合,恐怕也禁不起多少仔细推敲。
李先生用手拍了拍沙发的扶手,微笑着说道,“听来的也没关系,用在这儿也算是合适。好吧,就看在这句话上,咱们就再往下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