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门户洞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一十四章 门户洞开
清军大营绵延百里,士马雄壮旌旗蔽日。
自从率兵入关以来,多铎一直都走的顺风顺水,破陕州克灵宝,风卷残云如入无人之境,尤其是攻破西安一战,简直可以媲美定鼎江山的一片石之役,一举捣毁了闯军的巢穴。这一战,相当于灭国,真可谓是功勋卓著志得意满。
若是能够再平定江南,将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灭掉,将会成为大清国战功第一人。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多尔衮也压不住他了。
挥师南进之后,接连攻克开封、归德等战略要地,各州县无不望风而降,顺利的让人不敢相信。就连兵家必争的四战之地徐州也传檄而下,简直就是望风披靡所向无敌。
现如今的多铎部,已飞速膨胀到了近十万人马的庞大规模,算上攻取淮安从东线威胁淮扬的那支偏师,整个南征军已达到十四万上下。
有了这十几万人马,踏平江南已指日可待了。
自从兵不血刃的迫降了战略要地徐州之后,已经打开了淮扬防御体系的外围,很多清军的佐领、统领都想急切进军,快速平定江南的论调尘嚣日上。
在这么好的大形势下,踌躇满志的多铎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趁机长驱直入的直接攻打扬州这个江北防御体系的最核心,反而是顿兵徐州进行修整。
近十万人马的南征队伍,大多是各地归顺归来的前明军队伍,方方面面都需要调整。而且战线已经拉的太长了,战场绵延千里,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史可法的江北大军击破某个战略支撑点,那将会引发一连串的灾难。
所以,即便是局面一片大好的情况之下,多铎依旧小心谨慎,继续很小心的扫清整个江北防御体系的外围。
而泗州,则是至关重要的节点。
作为连接东西的咽喉,卡在扬州和徐州之间的泗州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多铎很清楚的战斗泗州就是扬州侧翼最重要的支撑点,只要占领了泗州,扬州就会成为一座孤岛。为了一战而下泗州,多铎特意收缩了战线,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进行一场烈度空前的战斗,一战而下。
史可法显然也很清楚泗州的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和多铎相同的部署:抽调大量人马增援。
双方都在调兵遣将,都把泗州作为江北之战的重中之重。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泗州之战必然空前惨烈,而且一定会成为决定这场战场的转折点。
在清军和明军都在下大力气准备这一战的时候,让敌我双方都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泗州守军举城而降。
还没有正式开打呢,泗州就举旗投降了。
泗州投降了?而且是举城而降?
这个消息实在太意外,多铎甚至不敢相信,本能的认为这是一场“诈降”,第一反应就是让正在顺便攻打泗州的清军严阵以待不可冒进。
出了这种事情,别说多铎不敢相信,就连史可法都深感震惊:若是因为打不过就投降,那也不算多么意外。关键是真正的大战还没有开始呢,怎么会发生举城而降这样的事情?
直到泗州守将带着军队“迎请”清军进城的时候,多铎都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要投降,所以只象征性的派遣了几百个人过去。
一直到清军完全接管了泗州外围的阵地之后,多铎才反应过来:泗州军真的投降了。
不费一兵一族就战略了这个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多铎欢喜的都要哭了。
正在亲督大军驰援过来的史可法知道了确切的消息之后,惊的瞠目结舌,只能灰溜溜的带着援兵沿原路返回,去做固守扬州的最后准备。
失去泗州之后,清军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长驱直入,直接威胁扬州。而整个江北防御体系,就只剩下扬州这个核心了。当初为了长时间的固守泗州,史可法曾在这里囤积了海量的军用物资,其中包括十四万石军粮,两万多束弓箭,还有四库火药和十二门红夷大炮,其他的兵甲器械不计其数。
现在,这些东西全都落入多铎的手中。
对于清军而言,这绝对是雪中送炭。
一直到现在,多铎都搞不明白,既然泗州守军兵甲精良粮秣充足,还有大量的援兵马上就要到来,绝对拥有一战的实力,为什么会这么爽快的投降呢?
泗州降兵的回答简直无耻:“前明已亡天下归清,不敢逆天而行。”
听了这句话,多铎立刻就看清楚了江南小朝廷内部的纷争和不得人心,也看清楚了南明军队色厉内荏的本质,深深的为以前的迟疑和犹豫而感到懊恼,并且在第一时间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南明军队物资充足,拥有一百六十万控弦之士,看起来好像很强大,其实只不过是一头吃胖了的肥猪。
不再把南明当做是对手,而是把他们当成随时都可以宰割的肥猪,多铎很快就完成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
懒得再等后续的两个蒙古旗和大量的明军降兵赶上来,大军倾巢而动直扑扬州!
事实果然如同多铎所料想的那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扫平了扬州外围。各处据守的明军毫无战意,一触即溃的已经算是强兵了,更多的则是望风而降。史可法辛苦经营的江北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畏敌如虎就是最好的形容。
自从入关以来,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战斗,各地明军争先恐后的投降归附,真正的战斗只发生在清军和闯军之间。尤其是攻克潼关一战,甚至屡遭挫折,若不是投降的明军送来了大量火炮,倚仗着火器的犀利,能不能攻破潼关尚在两可之间。
从山陕出来的时候,掌握在多铎手中的只有两个旗的八旗战兵和两个蒙古旗一个汉军旗,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五六千之数。一路席卷一路攻取,各地明军望风而降,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拥有十几万人马。除了各地的驻守军之外,光是带过来的野战军就有近十万的规模……
经山、陕、豫而到江北,几乎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战斗,完全就是不停的招降纳叛不停的接收投降过来的明军。出奇的顺利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近乎于梦幻般的感受,所有的八旗辫子兵乐观的认为,只要把清军的大旗树立起来,就可以吓破敌人的胆子,接下来就可以威风凛凛的接收降兵了。
尤其是在顺利的占领了泗州之后,连清军中的高层都被这种过分的乐观情绪感染到了。他们甚至以为完全可以不用激烈的战斗,只要把军队开赴过去,在扬州城下列队结阵,就能把扬州守军吓的尿了裤子,史可法就会乖乖的打着白旗出来“请降”。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扬州守军收缩起来,直接放弃了外围阵地撤入城中,通泗、镇淮、临江等所有城门全部堵死,大大小小二十四门火炮全都搬在炮台之上,城墙上的滚木、巨石堆积如山,每隔八十步就架起一口巨大的油锅。
动员令已经下达,临时征召的民夫往来穿梭,不停的把各种物资和守城器械运送过来。
整个扬州城,已经成为一个蜷缩起来的刺猬,摆出的就是一副死守待援的架势。
清军长于野战却不善攻坚,又因为打了太多的顺风战,除了潼关一战之外,几乎没有怎么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战。虽说占据了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是面对这样的一座坚城,也颇有点无处下嘴的无奈。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尤其是扬州这样的大型城市,动辄就长达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之久,若是不能速战速决,往往会把进攻的一方拖的筋疲力竭。到时候援兵一至,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但是,多铎却很清楚的知道扬州根本就没有援兵。
当泗州失守的消息传开之后,江南小朝廷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临江一带的军队悉数撤了回去,用来巩固江防,打的就是放弃江北全力依托长江进行防御的算盘。
已经成为孤城死敌的扬州却不是那么好打下来的,从眼下的局面来看,至少短时间内打不下来,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围城而战。
迅速攻占扬州外围,掐断水陆隔绝交通,先把扬州团团围困,然后慢慢的等后续的军队赶上来。
多铎的战略目标的平定江南而不是攻克扬州,他还需要渡江作战,必须保留相当的实力。攻城战素来惨烈而又血腥,多铎当然不会把作为主力使用的八旗战兵消耗在这样的攻坚战当中。这种事情只能用新近归降的那些个前明军队伍。
虽然阵势已经摆的十足,但多铎还是希望能够像以前那样兵不血刃的占领扬州,若是史可法能够举城投降的话,才是最好的。
所以,在清军把扬州城围了水泄不通飞鸟难渡之后,多铎并没有直接下达攻城的命令,而是开始给据守扬州的江北督师时刻的写劝降书。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计。
第一百一十四章 门户洞开
清军大营绵延百里,士马雄壮旌旗蔽日。
自从率兵入关以来,多铎一直都走的顺风顺水,破陕州克灵宝,风卷残云如入无人之境,尤其是攻破西安一战,简直可以媲美定鼎江山的一片石之役,一举捣毁了闯军的巢穴。这一战,相当于灭国,真可谓是功勋卓著志得意满。
若是能够再平定江南,将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灭掉,将会成为大清国战功第一人。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多尔衮也压不住他了。
挥师南进之后,接连攻克开封、归德等战略要地,各州县无不望风而降,顺利的让人不敢相信。就连兵家必争的四战之地徐州也传檄而下,简直就是望风披靡所向无敌。
现如今的多铎部,已飞速膨胀到了近十万人马的庞大规模,算上攻取淮安从东线威胁淮扬的那支偏师,整个南征军已达到十四万上下。
有了这十几万人马,踏平江南已指日可待了。
自从兵不血刃的迫降了战略要地徐州之后,已经打开了淮扬防御体系的外围,很多清军的佐领、统领都想急切进军,快速平定江南的论调尘嚣日上。
在这么好的大形势下,踌躇满志的多铎依旧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趁机长驱直入的直接攻打扬州这个江北防御体系的最核心,反而是顿兵徐州进行修整。
近十万人马的南征队伍,大多是各地归顺归来的前明军队伍,方方面面都需要调整。而且战线已经拉的太长了,战场绵延千里,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史可法的江北大军击破某个战略支撑点,那将会引发一连串的灾难。
所以,即便是局面一片大好的情况之下,多铎依旧小心谨慎,继续很小心的扫清整个江北防御体系的外围。
而泗州,则是至关重要的节点。
作为连接东西的咽喉,卡在扬州和徐州之间的泗州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多铎很清楚的战斗泗州就是扬州侧翼最重要的支撑点,只要占领了泗州,扬州就会成为一座孤岛。为了一战而下泗州,多铎特意收缩了战线,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进行一场烈度空前的战斗,一战而下。
史可法显然也很清楚泗州的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和多铎相同的部署:抽调大量人马增援。
双方都在调兵遣将,都把泗州作为江北之战的重中之重。
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泗州之战必然空前惨烈,而且一定会成为决定这场战场的转折点。
在清军和明军都在下大力气准备这一战的时候,让敌我双方都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泗州守军举城而降。
还没有正式开打呢,泗州就举旗投降了。
泗州投降了?而且是举城而降?
这个消息实在太意外,多铎甚至不敢相信,本能的认为这是一场“诈降”,第一反应就是让正在顺便攻打泗州的清军严阵以待不可冒进。
出了这种事情,别说多铎不敢相信,就连史可法都深感震惊:若是因为打不过就投降,那也不算多么意外。关键是真正的大战还没有开始呢,怎么会发生举城而降这样的事情?
直到泗州守将带着军队“迎请”清军进城的时候,多铎都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要投降,所以只象征性的派遣了几百个人过去。
一直到清军完全接管了泗州外围的阵地之后,多铎才反应过来:泗州军真的投降了。
不费一兵一族就战略了这个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多铎欢喜的都要哭了。
正在亲督大军驰援过来的史可法知道了确切的消息之后,惊的瞠目结舌,只能灰溜溜的带着援兵沿原路返回,去做固守扬州的最后准备。
失去泗州之后,清军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长驱直入,直接威胁扬州。而整个江北防御体系,就只剩下扬州这个核心了。当初为了长时间的固守泗州,史可法曾在这里囤积了海量的军用物资,其中包括十四万石军粮,两万多束弓箭,还有四库火药和十二门红夷大炮,其他的兵甲器械不计其数。
现在,这些东西全都落入多铎的手中。
对于清军而言,这绝对是雪中送炭。
一直到现在,多铎都搞不明白,既然泗州守军兵甲精良粮秣充足,还有大量的援兵马上就要到来,绝对拥有一战的实力,为什么会这么爽快的投降呢?
泗州降兵的回答简直无耻:“前明已亡天下归清,不敢逆天而行。”
听了这句话,多铎立刻就看清楚了江南小朝廷内部的纷争和不得人心,也看清楚了南明军队色厉内荏的本质,深深的为以前的迟疑和犹豫而感到懊恼,并且在第一时间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南明军队物资充足,拥有一百六十万控弦之士,看起来好像很强大,其实只不过是一头吃胖了的肥猪。
不再把南明当做是对手,而是把他们当成随时都可以宰割的肥猪,多铎很快就完成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
懒得再等后续的两个蒙古旗和大量的明军降兵赶上来,大军倾巢而动直扑扬州!
事实果然如同多铎所料想的那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扫平了扬州外围。各处据守的明军毫无战意,一触即溃的已经算是强兵了,更多的则是望风而降。史可法辛苦经营的江北防线瞬间土崩瓦解。
畏敌如虎就是最好的形容。
自从入关以来,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战斗,各地明军争先恐后的投降归附,真正的战斗只发生在清军和闯军之间。尤其是攻克潼关一战,甚至屡遭挫折,若不是投降的明军送来了大量火炮,倚仗着火器的犀利,能不能攻破潼关尚在两可之间。
从山陕出来的时候,掌握在多铎手中的只有两个旗的八旗战兵和两个蒙古旗一个汉军旗,满打满算不过三万五六千之数。一路席卷一路攻取,各地明军望风而降,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拥有十几万人马。除了各地的驻守军之外,光是带过来的野战军就有近十万的规模……
经山、陕、豫而到江北,几乎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战斗,完全就是不停的招降纳叛不停的接收投降过来的明军。出奇的顺利让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近乎于梦幻般的感受,所有的八旗辫子兵乐观的认为,只要把清军的大旗树立起来,就可以吓破敌人的胆子,接下来就可以威风凛凛的接收降兵了。
尤其是在顺利的占领了泗州之后,连清军中的高层都被这种过分的乐观情绪感染到了。他们甚至以为完全可以不用激烈的战斗,只要把军队开赴过去,在扬州城下列队结阵,就能把扬州守军吓的尿了裤子,史可法就会乖乖的打着白旗出来“请降”。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扬州守军收缩起来,直接放弃了外围阵地撤入城中,通泗、镇淮、临江等所有城门全部堵死,大大小小二十四门火炮全都搬在炮台之上,城墙上的滚木、巨石堆积如山,每隔八十步就架起一口巨大的油锅。
动员令已经下达,临时征召的民夫往来穿梭,不停的把各种物资和守城器械运送过来。
整个扬州城,已经成为一个蜷缩起来的刺猬,摆出的就是一副死守待援的架势。
清军长于野战却不善攻坚,又因为打了太多的顺风战,除了潼关一战之外,几乎没有怎么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攻坚战。虽说占据了压倒性的兵力优势,但是面对这样的一座坚城,也颇有点无处下嘴的无奈。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尤其是扬州这样的大型城市,动辄就长达几个月,甚至长达几年之久,若是不能速战速决,往往会把进攻的一方拖的筋疲力竭。到时候援兵一至,可就真的不好说了。
但是,多铎却很清楚的知道扬州根本就没有援兵。
当泗州失守的消息传开之后,江南小朝廷的第一反应就是把临江一带的军队悉数撤了回去,用来巩固江防,打的就是放弃江北全力依托长江进行防御的算盘。
已经成为孤城死敌的扬州却不是那么好打下来的,从眼下的局面来看,至少短时间内打不下来,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围城而战。
迅速攻占扬州外围,掐断水陆隔绝交通,先把扬州团团围困,然后慢慢的等后续的军队赶上来。
多铎的战略目标的平定江南而不是攻克扬州,他还需要渡江作战,必须保留相当的实力。攻城战素来惨烈而又血腥,多铎当然不会把作为主力使用的八旗战兵消耗在这样的攻坚战当中。这种事情只能用新近归降的那些个前明军队伍。
虽然阵势已经摆的十足,但多铎还是希望能够像以前那样兵不血刃的占领扬州,若是史可法能够举城投降的话,才是最好的。
所以,在清军把扬州城围了水泄不通飞鸟难渡之后,多铎并没有直接下达攻城的命令,而是开始给据守扬州的江北督师时刻的写劝降书。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