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父子猜忌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感谢18991899的支持,谢谢。)
赵王杨林被天子册封为太孙,太子太孙并立,可谓是惊落了京师官民一地的眼球。京师的贩夫走卒们街旁巷尾的三五成群,眉毛色舞兴高彩烈的议论着这件事情,相互吹嘘打探着这其中的秘闻。而在京的文武官员勋戚贵族们,则更惊讶于赵王被册封为太孙并开府置官属后,天子并没有免去太孙幽州大总管、北伐东路元帅等职务。除了被册封为太孙外,杨林其余官职完全不变。
这让京中官员们越发的摸不清头脑了,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如儿戏一般的直接就册封赵王为太孙,为太孙选了六傅建了太孙府设了二坊三寺八率二将,可却又没免去太孙先前诸职,并没让太孙留京,依然要出京镇守地方。这处处都透露着一股不合常理,自古以来,哪有储君离京坐镇地方为官的?如果让太孙继续担任北伐东路元帅倒还说的过去,可为什么幽州大总管之职不变?
对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易风倒是惊喜无比。
当上太孙固他所愿,但他更不愿意从此被留在京中。那样一来,才是得不偿失。今天的朝会可以说处处充满惊喜,皇帝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册立太孙之事给定下来了。紧接着,却又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依然让他继续担任幽州大总管和东路元帅之职。
朝会结束,皇帝留下了尚书省左右仆射以及门下省纳言苏威、内史省内史令杨昭,此外太子杨勇也被留下。其余如晋王杨广汉王杨谅赵王杨林等都没有被留下。杨林还没有经过正式的册封典礼。因此眼下还并不是太孙。皇帝留下的这五个人,四个是三省主官。是当今宰相,一个是储君。可以说这五个人是朝廷名义上皇帝以下官职最高的五人。
这个时候皇帝留下这五人,而没有留晋王汉王等人,很明显,这是皇帝要与他们商议册封太孙的安排了。高颎虽然先前已经被踢出决策层,但毕竟头上还挂着个首相的头衔,在册封太孙这样的重要仪式上,按礼制是必须由他领衔百官的。让杨坚满意的是,高颎对于册立太孙一事,表现的很是配合。从头到尾没有异议过,对于皇帝刚把他踢出朝堂,眼下又要他来领衔册封太孙仪式之事,也没有什么不配合的。
至于易风,既然是要留宰相们议论立他为太孙典礼之事,皇帝倒是没有让他这个主角留下。
不过许多步出大兴殿的文武心中,却有不同的解读。许多人看来,皇帝在这个时候立太子嫡长子为太孙,太子太孙并立。是要通过这个仪式,向天下宣示杨勇太子之位依然稳固,是要排除许多关于太子储位不稳的谣言。有些想的更深层一些的,则认为皇帝今天的这一手。其实是冲着晋王去的。刚刚的王世积案,太子一党受打击严重,一下子三个上柱国被打倒。还有首相也因此退出朝堂,这明显是晋王党发起的攻击。晋王势力越来越强。尤其是眼下他还担任了北伐元帅,统领大隋五十万大军一百余总管的情况下。太子越发的显得势弱了。甚至有些重臣想的更远些,晋王如今统领几乎大隋半数以上的精兵,若等他北伐成功之时,那时的声望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顶峰,到那时,只怕不但太子根本无法与那时的晋王对抗,就怕连天子也会忌惮晋王了。
皇帝今年五十九岁,在历代皇帝中,这个年纪已经不算年轻,甚至算的上是很老了,毕竟历代帝王皇帝的寿命比起普通人来反而要短的多。可越是如此,皇帝只怕越加放不下手中的权利。当皇帝的,谁不想寿与天齐,仙福永久,活个万万岁。因此,对于权利他们就越发的看的紧,甚至开始猜忌大臣,乃至猜忌儿子兄弟。高颎的退出中枢,虞庆则、王世积等人的身死,难道就不是因为皇帝猜忌之心更盛?当今太子平庸这是公认的,因此太子对于皇帝是没有威胁的。而皇帝的兄弟们,早年去世的去世,战死的战死,剩下的被皇帝杀掉的杀掉,已经只剩下几个堂兄弟了,这些宗室对皇帝威胁不大,但连他们也多被防范,并没有实权在身。早有传闻说天子夫妇对太子杨勇平庸不满,有废储换太子的打算。以现在的朝中形势来看,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太子杨勇真的一旦被废,最有可能继储君之位的就是晋王杨广。
这段时间,朝中突然没有了什么关于皇帝不满太子的言论,大家都能猜到皇帝这是要全心打北方这一战。可随后又是燕荣、崔妃和王世积三大案,其中燕荣案是冲着晋王去的,王世积案却是冲着太子去的。这几轮让人眼花迷乱的案子过后,朝中形势开始变的更加的扑朔迷离起来。
而现在皇帝却突然又立了赵王为太孙,这下,不少心思敏锐的人马上就已经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太明显了,皇帝立太孙,明摆着是冲着晋王去的。虽然不是说皇帝现在就对晋王要什么要动手的意图,但却是将皇帝对晋王的防备之心也表露无疑。皇帝眼下依然是信任晋王的,依然会让他继续统领北伐大军,可皇帝在经过王世积一案把太子一党打的完全残废了的时候,却又立了太孙,这是为了将来晋王北伐凯旋之后的安排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后能继续有效的控制晋王,防止晋王到时凭北伐之功威望日高,威胁到皇帝的权位。
老子防着儿子,这是很现实的事情。尤其是在皇家,为了皇位,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别说皇子造父亲的反,就是太子造反的事情都并非没有过。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刘彻的太子也造反,而刘彻太子造反最大的原因却是因为刘彻对儿子的猜忌。最终为保命不得不反。
眼下杨坚就开始变的猜忌起来,年纪越大。猜忌之心越强。对于没本事的儿子,他自然不猜忌。可对于有本事又有威望的儿子就已经不完全相信了。杨坚是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有能力的,但却又担心有能力的皇子会等不及继位,这对杨坚来说便显得有些矛盾起来。
太子杨勇进宫请立赵王为太孙,这给杨坚一个启发。
不能这么早的让晋王当太子,要不然就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可太子杨勇又太过平庸无能,根本对抗不了晋王。就算有他帮着,也一样不行。倒不如册立如今在朝野中都名声不错的赵王为皇太孙,以此来暂时压制晋王。免的到时晋王百官称赞,万民拥戴。威胁到自己。
不过从内心里,杨坚其实还是觉得晋王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只不过他觉得自己还能活很久,他还想要继续君临天下。正因此,朝会上杨坚根本没有怎么在意过群臣的意见,直接走了下过场,就圣心独栽宣布立杨林为太孙了。但立太孙后,杨坚虽然给杨林置太孙府设属官,却又根本没有让杨林留在京中。依然坐镇幽云。这其实也就透露了杨坚此时的真实心意,立太孙不过是用来防范平衡晋王的,并非真的要立为储君。
当年杨坚就是从外甥手里篡夺的皇位,因此内心里连自己的亲儿子他也并不完全相信。
走出大兴殿。杨广的步伐十分沉重,别人能不能看出皇帝立太孙的本意,他不清楚。但是他自己是已经看出来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还没有换储。却已经开始对他防备起来了。他可是皇帝的嫡子啊,这不公平。
易风和杨广在殿中的位置靠近。出来的时候也是一前一后的走着。
“很出人意料不是吗?”杨广笑的有些难看。
“可这并没有改变什么。”
易风知道眼下杨广对他肯定态度大变,可他知道,他跟杨广眼下还是得保持关系,起码杨勇不死,他这个太孙就没啥太多实际意思。现在朝中实力最强劲的,依然还是杨广。他想看看杨广的反应,看看杨广是不是还能相信他。但杨广心态很快调整过来,他的表情和话语,完全没有透露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皇帝依太子所请立易风为太孙,这件事情,对易风和杨广之间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两人眼下都没有马上表露出来,他们都在等待着,两人合作对各自都有极大的帮助,谁也不想贸然打破这种关系,除非,对方做出实际上的破坏行动。易风被立为太孙,虽然让大家相互猜疑,但还没有达到立即破裂的程度。
易风面色淡定的走在回廊上,给杨广一剂定心药丸,“太子杀我生母,而晋王才是我生父,心向着谁,我不会分不清楚。”
“他日我若为皇帝,必立你为太子。”杨广不想跟易风反目分裂,见易风向他表明忠心,他也立即毫不含糊的拿出了自己最大的承诺,将来有朝一日他当上皇帝后,立易风为太子。
“以我的身世,就算晋王有此意,我也绝不能接受。若将来晋王九王至尊之时,能够在边疆塞外分封一块土地给我,心满意足矣,不敢再有其它奢想妄念。”
易风没有接受杨广的许诺,因为他心里知道,杨广现在说的这话,完全就不是真心实意。不管是杨勇将来当了皇帝,还是杨广将来当了皇帝,以他易风复杂的身世,都绝不可能有被他们立为太子的时候。既然有了这份认识,那还不如干脆的表明些好,也好让他们安心。
杨广笑了,这是他出殿以后第一次笑。
虽然易风现在还不能真的就让他完全相信,可毕竟让他心里好受了许多。
当下他笑着道:“我刚才在殿中时还在想,你即为太孙,只怕从此要留在京中,东路元帅可就要换人了。如此一来,这东路倒不知道要交给何人方好,现在陛下既然让你继续出镇幽州,倒是减少了我一大麻烦啊。东路有你,我可是相当放心的。”
幽州大总管府三十二州下辖十总,经历燕荣案的清洗,如今这里新任的总管刺史都是皇帝为易风挑选的新班底,如果易风留京,那这个大总管的人选就不免又将有一番激烈争夺战。建于燕荣案其实是杨广在幽燕势力的全面清除,如果易风真的留京,那这新任大总管就绝不可能是晋王党的人,弄不好极有可能是太子党的人出任。对于杨广来说,还不如让易风来做这个大总管,总好比直接就成了对手控制地区。
也许是出于对杨广的补偿,宣布册立易风为太孙的当天下午,宫中传出皇帝诏书,宣布晋封河南王杨昭为韩王,由内史令改任秦州大总管加上柱国,散阶则改按大总管品阶授以相应的从二品冠军元帅武散官。杨昭出镇秦州后,其内史令的宰相之职,如易风先前听闻到的一样,由皇帝的女婿,兰陵公主丈夫兵部尚书柳述接任。而兵部尚书这一要职,却授予了曾担任过太子左卫率,现任工部尚书、太孙少师的苏孝慈担任,其空出的工部尚书一职,则由匠作大监宇文恺接任。
如此一来,大隋如今拥有扬荆益秦并幽六大总管府,六位大总管皆由亲王坐镇,四位皇子两位皇孙,他们统领着大隋全部三十六个总管府,以及一百余州县,数十万人马。六大总管府所辖之地,占据了大隋三分之一强,分处六边,屏藩朝廷。虽然六位亲王坐镇的大总管府并非封地藩国,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军事民政一把抓,俨然是一方诸侯。
有这六位宗室亲王坐镇四方,杨坚感觉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大隋必然可以江山永固,传承万世。
(熬到现在,又码了一章送上。)(未完待续……)R1292
(感谢18991899的支持,谢谢。)
赵王杨林被天子册封为太孙,太子太孙并立,可谓是惊落了京师官民一地的眼球。京师的贩夫走卒们街旁巷尾的三五成群,眉毛色舞兴高彩烈的议论着这件事情,相互吹嘘打探着这其中的秘闻。而在京的文武官员勋戚贵族们,则更惊讶于赵王被册封为太孙并开府置官属后,天子并没有免去太孙幽州大总管、北伐东路元帅等职务。除了被册封为太孙外,杨林其余官职完全不变。
这让京中官员们越发的摸不清头脑了,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如儿戏一般的直接就册封赵王为太孙,为太孙选了六傅建了太孙府设了二坊三寺八率二将,可却又没免去太孙先前诸职,并没让太孙留京,依然要出京镇守地方。这处处都透露着一股不合常理,自古以来,哪有储君离京坐镇地方为官的?如果让太孙继续担任北伐东路元帅倒还说的过去,可为什么幽州大总管之职不变?
对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易风倒是惊喜无比。
当上太孙固他所愿,但他更不愿意从此被留在京中。那样一来,才是得不偿失。今天的朝会可以说处处充满惊喜,皇帝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把册立太孙之事给定下来了。紧接着,却又完全不按套路出牌,依然让他继续担任幽州大总管和东路元帅之职。
朝会结束,皇帝留下了尚书省左右仆射以及门下省纳言苏威、内史省内史令杨昭,此外太子杨勇也被留下。其余如晋王杨广汉王杨谅赵王杨林等都没有被留下。杨林还没有经过正式的册封典礼。因此眼下还并不是太孙。皇帝留下的这五个人,四个是三省主官。是当今宰相,一个是储君。可以说这五个人是朝廷名义上皇帝以下官职最高的五人。
这个时候皇帝留下这五人,而没有留晋王汉王等人,很明显,这是皇帝要与他们商议册封太孙的安排了。高颎虽然先前已经被踢出决策层,但毕竟头上还挂着个首相的头衔,在册封太孙这样的重要仪式上,按礼制是必须由他领衔百官的。让杨坚满意的是,高颎对于册立太孙一事,表现的很是配合。从头到尾没有异议过,对于皇帝刚把他踢出朝堂,眼下又要他来领衔册封太孙仪式之事,也没有什么不配合的。
至于易风,既然是要留宰相们议论立他为太孙典礼之事,皇帝倒是没有让他这个主角留下。
不过许多步出大兴殿的文武心中,却有不同的解读。许多人看来,皇帝在这个时候立太子嫡长子为太孙,太子太孙并立。是要通过这个仪式,向天下宣示杨勇太子之位依然稳固,是要排除许多关于太子储位不稳的谣言。有些想的更深层一些的,则认为皇帝今天的这一手。其实是冲着晋王去的。刚刚的王世积案,太子一党受打击严重,一下子三个上柱国被打倒。还有首相也因此退出朝堂,这明显是晋王党发起的攻击。晋王势力越来越强。尤其是眼下他还担任了北伐元帅,统领大隋五十万大军一百余总管的情况下。太子越发的显得势弱了。甚至有些重臣想的更远些,晋王如今统领几乎大隋半数以上的精兵,若等他北伐成功之时,那时的声望将达到一个更高的顶峰,到那时,只怕不但太子根本无法与那时的晋王对抗,就怕连天子也会忌惮晋王了。
皇帝今年五十九岁,在历代皇帝中,这个年纪已经不算年轻,甚至算的上是很老了,毕竟历代帝王皇帝的寿命比起普通人来反而要短的多。可越是如此,皇帝只怕越加放不下手中的权利。当皇帝的,谁不想寿与天齐,仙福永久,活个万万岁。因此,对于权利他们就越发的看的紧,甚至开始猜忌大臣,乃至猜忌儿子兄弟。高颎的退出中枢,虞庆则、王世积等人的身死,难道就不是因为皇帝猜忌之心更盛?当今太子平庸这是公认的,因此太子对于皇帝是没有威胁的。而皇帝的兄弟们,早年去世的去世,战死的战死,剩下的被皇帝杀掉的杀掉,已经只剩下几个堂兄弟了,这些宗室对皇帝威胁不大,但连他们也多被防范,并没有实权在身。早有传闻说天子夫妇对太子杨勇平庸不满,有废储换太子的打算。以现在的朝中形势来看,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太子杨勇真的一旦被废,最有可能继储君之位的就是晋王杨广。
这段时间,朝中突然没有了什么关于皇帝不满太子的言论,大家都能猜到皇帝这是要全心打北方这一战。可随后又是燕荣、崔妃和王世积三大案,其中燕荣案是冲着晋王去的,王世积案却是冲着太子去的。这几轮让人眼花迷乱的案子过后,朝中形势开始变的更加的扑朔迷离起来。
而现在皇帝却突然又立了赵王为太孙,这下,不少心思敏锐的人马上就已经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太明显了,皇帝立太孙,明摆着是冲着晋王去的。虽然不是说皇帝现在就对晋王要什么要动手的意图,但却是将皇帝对晋王的防备之心也表露无疑。皇帝眼下依然是信任晋王的,依然会让他继续统领北伐大军,可皇帝在经过王世积一案把太子一党打的完全残废了的时候,却又立了太孙,这是为了将来晋王北伐凯旋之后的安排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今后能继续有效的控制晋王,防止晋王到时凭北伐之功威望日高,威胁到皇帝的权位。
老子防着儿子,这是很现实的事情。尤其是在皇家,为了皇位,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别说皇子造父亲的反,就是太子造反的事情都并非没有过。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刘彻的太子也造反,而刘彻太子造反最大的原因却是因为刘彻对儿子的猜忌。最终为保命不得不反。
眼下杨坚就开始变的猜忌起来,年纪越大。猜忌之心越强。对于没本事的儿子,他自然不猜忌。可对于有本事又有威望的儿子就已经不完全相信了。杨坚是希望自己的继承人是个有能力的,但却又担心有能力的皇子会等不及继位,这对杨坚来说便显得有些矛盾起来。
太子杨勇进宫请立赵王为太孙,这给杨坚一个启发。
不能这么早的让晋王当太子,要不然就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可太子杨勇又太过平庸无能,根本对抗不了晋王。就算有他帮着,也一样不行。倒不如册立如今在朝野中都名声不错的赵王为皇太孙,以此来暂时压制晋王。免的到时晋王百官称赞,万民拥戴。威胁到自己。
不过从内心里,杨坚其实还是觉得晋王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只不过他觉得自己还能活很久,他还想要继续君临天下。正因此,朝会上杨坚根本没有怎么在意过群臣的意见,直接走了下过场,就圣心独栽宣布立杨林为太孙了。但立太孙后,杨坚虽然给杨林置太孙府设属官,却又根本没有让杨林留在京中。依然坐镇幽云。这其实也就透露了杨坚此时的真实心意,立太孙不过是用来防范平衡晋王的,并非真的要立为储君。
当年杨坚就是从外甥手里篡夺的皇位,因此内心里连自己的亲儿子他也并不完全相信。
走出大兴殿。杨广的步伐十分沉重,别人能不能看出皇帝立太孙的本意,他不清楚。但是他自己是已经看出来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皇帝还没有换储。却已经开始对他防备起来了。他可是皇帝的嫡子啊,这不公平。
易风和杨广在殿中的位置靠近。出来的时候也是一前一后的走着。
“很出人意料不是吗?”杨广笑的有些难看。
“可这并没有改变什么。”
易风知道眼下杨广对他肯定态度大变,可他知道,他跟杨广眼下还是得保持关系,起码杨勇不死,他这个太孙就没啥太多实际意思。现在朝中实力最强劲的,依然还是杨广。他想看看杨广的反应,看看杨广是不是还能相信他。但杨广心态很快调整过来,他的表情和话语,完全没有透露出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皇帝依太子所请立易风为太孙,这件事情,对易风和杨广之间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两人眼下都没有马上表露出来,他们都在等待着,两人合作对各自都有极大的帮助,谁也不想贸然打破这种关系,除非,对方做出实际上的破坏行动。易风被立为太孙,虽然让大家相互猜疑,但还没有达到立即破裂的程度。
易风面色淡定的走在回廊上,给杨广一剂定心药丸,“太子杀我生母,而晋王才是我生父,心向着谁,我不会分不清楚。”
“他日我若为皇帝,必立你为太子。”杨广不想跟易风反目分裂,见易风向他表明忠心,他也立即毫不含糊的拿出了自己最大的承诺,将来有朝一日他当上皇帝后,立易风为太子。
“以我的身世,就算晋王有此意,我也绝不能接受。若将来晋王九王至尊之时,能够在边疆塞外分封一块土地给我,心满意足矣,不敢再有其它奢想妄念。”
易风没有接受杨广的许诺,因为他心里知道,杨广现在说的这话,完全就不是真心实意。不管是杨勇将来当了皇帝,还是杨广将来当了皇帝,以他易风复杂的身世,都绝不可能有被他们立为太子的时候。既然有了这份认识,那还不如干脆的表明些好,也好让他们安心。
杨广笑了,这是他出殿以后第一次笑。
虽然易风现在还不能真的就让他完全相信,可毕竟让他心里好受了许多。
当下他笑着道:“我刚才在殿中时还在想,你即为太孙,只怕从此要留在京中,东路元帅可就要换人了。如此一来,这东路倒不知道要交给何人方好,现在陛下既然让你继续出镇幽州,倒是减少了我一大麻烦啊。东路有你,我可是相当放心的。”
幽州大总管府三十二州下辖十总,经历燕荣案的清洗,如今这里新任的总管刺史都是皇帝为易风挑选的新班底,如果易风留京,那这个大总管的人选就不免又将有一番激烈争夺战。建于燕荣案其实是杨广在幽燕势力的全面清除,如果易风真的留京,那这新任大总管就绝不可能是晋王党的人,弄不好极有可能是太子党的人出任。对于杨广来说,还不如让易风来做这个大总管,总好比直接就成了对手控制地区。
也许是出于对杨广的补偿,宣布册立易风为太孙的当天下午,宫中传出皇帝诏书,宣布晋封河南王杨昭为韩王,由内史令改任秦州大总管加上柱国,散阶则改按大总管品阶授以相应的从二品冠军元帅武散官。杨昭出镇秦州后,其内史令的宰相之职,如易风先前听闻到的一样,由皇帝的女婿,兰陵公主丈夫兵部尚书柳述接任。而兵部尚书这一要职,却授予了曾担任过太子左卫率,现任工部尚书、太孙少师的苏孝慈担任,其空出的工部尚书一职,则由匠作大监宇文恺接任。
如此一来,大隋如今拥有扬荆益秦并幽六大总管府,六位大总管皆由亲王坐镇,四位皇子两位皇孙,他们统领着大隋全部三十六个总管府,以及一百余州县,数十万人马。六大总管府所辖之地,占据了大隋三分之一强,分处六边,屏藩朝廷。虽然六位亲王坐镇的大总管府并非封地藩国,但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军事民政一把抓,俨然是一方诸侯。
有这六位宗室亲王坐镇四方,杨坚感觉自己可以高枕无忧,大隋必然可以江山永固,传承万世。
(熬到现在,又码了一章送上。)(未完待续……)R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