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孕育和诞生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弃宇宙、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孕的第四个月,张惟昭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的老家。
在梦里,她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在前世,这个院子是她小学毕业之前一直住的地方,位于家乡旧城区西北角的一个胡同里。后来胡同拆迁,小院不复存在,他们一家都搬进了楼房里。只是,这个小院承载了她最初对于家的记忆,所以她每次梦到家,都是这个小院子,而不是后来住的公寓楼。
她梦见自己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自己想要在院子里种一棵树。他们都说好,看着她种树。她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来到院子中央,种下一个鸽子蛋大小,洁白而光滑的种子。
掩上土之后,她发现自己开始吟唱一种连她自己也听不明白的颂词,随着她的唱诵,一株幼苗破土而出,飞速成长,顷刻间就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树干直径有一米多宽,枝叶直指向星空。
又过了片刻,树上结满了白色的、晶莹圆润的果实,风吹过的时候,果实落了一地。张惟昭把果实捡起来满满兜在自己的衣襟里,心里充满了喜悦。
做了这个梦的第二天,张惟昭就感觉到了胎动。一开始是微微的晃动,如同蛋黄在蛋壳里轻摇,等到六个多月的时候,就能看到肚子上时不时顶出来一个包包了。
陈祐琮一点一滴陪伴和见证了这个奇迹。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个小生命在妻子的肚子里一点一点长大,他好似也重历了一遍自己被孕育的过程。
在张惟昭充满爱意地抚摸着自己鼓起的肚子的时候,他仿佛透过时光的迷雾,看到了母亲季灵芸当年是如何充满爱意地抚触着尚在母腹中的自己。在张惟昭满怀憧憬期盼着这个小生命到来的时候,他也仿佛感受到当年母亲对自己的期盼。
这种感受,常常让他感动到想要流泪。他眷恋地依偎在他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身旁,把忙于政务之外的时间都拿来陪伴妻子和孩子,仍然觉得不满足。
有时候,晚上躺在张惟昭身边的时候,他会把张惟昭给未出世的孩子准备的小布熊,或者是小老虎放一个在自己的衣襟下面,说是要体验一下张惟昭的感受,品尝张惟昭正在经历的辛苦。
这种举动常把张惟昭逗得哈哈笑。张惟昭觉得,精神分析学中有一个概念,可以用来描述陈祐琮的行为,就是“子宫妒羡”,指男子因为没有孕育生命的器官,会对女性的生育能力产生嫉妒和羡慕的情绪。不过陈祐琮把这种情绪表达得十分可爱。
在张惟昭怀孕期间,也有固守老规矩的文官上疏,认为皇帝此时应该充实后宫,广布子嗣。但对于这样的言论,陷入到巨大喜悦中的陈祐琮根本懒得理会。看到自己的上疏连一点水花都没溅出来,这些人不多时就偃旗息鼓了。
到了六月初三,张惟昭于巳时三刻诞下了一个男婴。由于怀孕期间一直保持运动,合理安排饮食,婴孩体重适中,刚好六斤,所以生产过程十分顺利。
在生产过程中,陈祐琮全程在产房外间陪护。孩子生下来洗干净包好,第一时间递在了陈祐琮手中。陈祐琮喜极而泣。
接下来就是举国同庆,大赦天下。
但这些热闹都和张惟昭母子无关。按照张惟昭预订的计划,在孩子一岁之前,所有的庆典她和孩子都不直接参与,而是在坤宁宫中安心静养。
这个时候没有疫苗,她不能冒险让小婴儿与各色人等接触,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这个举动虽然不符合皇家旧有惯例,但皇帝乐意,太皇太后乐意,太后也不发表反对意见,旁人自然也没有意见,顶多有人背后悄悄议论皇后太过有主见,而皇帝和太皇太后又对她太纵容了。
随后张惟昭打破惯例的行为越来越多,无一例外都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旁人的议论,有时也会传到皇帝耳朵里,但却不会动摇他的选择。
比如张惟昭坚持自己给小皇子哺乳。陈祐琮怕她太过辛苦,但母乳喂养的好处张惟昭早就跟他讲过,他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也明白了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便不再反对。
再比如张惟昭坚决不肯把小皇子包在襁褓里捆起来,而是让他随意弹动手脚,也不让人给小皇子多穿衣服。
张惟昭的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当时的育儿习惯的。时人认为不把小婴儿的腿抻直捆好,腿就会长不直;又认为三伏天冻奶娃,哪怕是在夏天也要给孩子穿上薄棉衣。但张惟昭觉得这些做法很荒谬,有百害而无一益,负责帮她照看婴儿的宫女,都是她一手训练出来的,自然会遵照她的指示行事,不会被老规矩干扰,所以一切都运行顺畅,没有什么问题。
张惟昭最“过分”的一件事,是坚持让陈祐琮参与育儿,比如拍哄、擦屁股、洗澡。让堂堂一国之君去做这等妇人的分内之事,这不是疯了吗?但陈祐琮也一一照做了,而且还乐在其中。
实际上,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陈祐琮的配合和投入,超出了张惟昭的预期。
本来,张惟昭对此有隐隐的担忧。因为在陈祐琮六岁之前的生活中,是完全没有父亲的参与的,而六岁之后,陈见浚也没有表达出多少对他真实的关切,陈见浚更关心的是有没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来巩固自己的帝位。
缺失父爱的男孩,在长大成人自己做父亲的时候,会被触发童年的创伤。当孩子和妻子需要他的爱和照顾的时候,他会感到无力和虚脱。他给不出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东西,由此会想尽办法逃避。有时是逃避到工作中,有时是逃避到游乐里,有时会逃避到另一个女人那里。
他的逃避,会造成新生儿父爱的缺失,直到这个孩子长大,又成为新一代爱无能的父亲。
张惟昭前世见过不少这样爱无能的父亲。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这样普遍的问题,甚至人们创造出了一个新名词来描述这种现象,就是“丧偶式育儿”。
虽然陈祐琮在成为父亲之前,一直在疗愈自己的创伤,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活力。但是人的心理进程是一个异常复杂曲折的过程,有些心理内容,还没有呈现出来的时候,哪怕最高明的心理学家也无法精确预测。
所以张惟昭曾不止一次默想过,陈祐琮会如何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到来,这个孩子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心境?
然后她发现,事实却是,陈祐琮用了全部的力量去爱他们的孩子。他不止一次跟张惟昭说起,他幼年时遭受的痛苦,绝不让他们的孩子再承受。
所以他会温柔地给孩子穿衣服,看着孩子的眼睛微笑,在那些天气炎热的晚上抱着孩子在有风的回廊上散步,直到孩子停止哭泣,热汗消退,进入甜梦。
而当他在用充沛的能量爱这个孩子的时候,他自己内心那个孤寂的孩子,也被温暖和治愈了。
苦难,在有些人那里会转化成腐蚀生命的毒素,在另一些人那里会转化为生命成长的动力。
同时被治愈的,还有张惟昭。
长期以来,张惟昭都在扮演一个坚强的给予者的角色。而怀孕和生育的时候,她却必然是脆弱的,而且这种脆弱的状态不是短时期内能够改变的。
有许多男人在妻子明艳动人、聪慧能干的时候会恨不得顶礼膜拜,但是一旦妻子陷入脆弱和混乱的时候,却避之唯恐不及。而怀孕、生育,在血污中挣扎的女人哪里有不脆弱的?新生儿给家庭带来混乱也是必然。生命就是在这脆弱和混乱中孕育出来的。
陈祐琮却对产后虚弱的妻子呈现出了十足的保护欲,关注她的感受,乐于满足她的各种要求。因此张惟昭产后恢复的速度很惊人。
张惟昭不止一次在内心感叹,如果说在她和陈祐琮相识的早期,是她一直在充任陈祐琮的医心师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实际上两个人是互为医心师。
张惟昭读书的时候,她的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质量良好,充满爱意的亲密关系,对人的人格成长的推动,胜过一个高明的心理医生。张惟昭觉得她现在的经历完全验证了这段话。
前世痛苦的死亡经历,今世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在陈祐琮温暖而强健的怀抱里,在她怀中婴儿的奶香和呢喃里,慢慢隐退。
诚然,她远离了家人,远离了故乡,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然而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爱人和血亲,生命重又变得完整。
生命就是一个出走和重建的过程,就好像豆子必须离开豆荚,掉落在泥土中,才能开始一个新的生命轮回。
张惟昭虽然走得远了些,但她终于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
有孕的第四个月,张惟昭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自己的老家。
在梦里,她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个幽静的小院子里。在前世,这个院子是她小学毕业之前一直住的地方,位于家乡旧城区西北角的一个胡同里。后来胡同拆迁,小院不复存在,他们一家都搬进了楼房里。只是,这个小院承载了她最初对于家的记忆,所以她每次梦到家,都是这个小院子,而不是后来住的公寓楼。
她梦见自己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自己想要在院子里种一棵树。他们都说好,看着她种树。她在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来到院子中央,种下一个鸽子蛋大小,洁白而光滑的种子。
掩上土之后,她发现自己开始吟唱一种连她自己也听不明白的颂词,随着她的唱诵,一株幼苗破土而出,飞速成长,顷刻间就长成了一株参天大树,树干直径有一米多宽,枝叶直指向星空。
又过了片刻,树上结满了白色的、晶莹圆润的果实,风吹过的时候,果实落了一地。张惟昭把果实捡起来满满兜在自己的衣襟里,心里充满了喜悦。
做了这个梦的第二天,张惟昭就感觉到了胎动。一开始是微微的晃动,如同蛋黄在蛋壳里轻摇,等到六个多月的时候,就能看到肚子上时不时顶出来一个包包了。
陈祐琮一点一滴陪伴和见证了这个奇迹。不知道为什么,看见这个小生命在妻子的肚子里一点一点长大,他好似也重历了一遍自己被孕育的过程。
在张惟昭充满爱意地抚摸着自己鼓起的肚子的时候,他仿佛透过时光的迷雾,看到了母亲季灵芸当年是如何充满爱意地抚触着尚在母腹中的自己。在张惟昭满怀憧憬期盼着这个小生命到来的时候,他也仿佛感受到当年母亲对自己的期盼。
这种感受,常常让他感动到想要流泪。他眷恋地依偎在他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身旁,把忙于政务之外的时间都拿来陪伴妻子和孩子,仍然觉得不满足。
有时候,晚上躺在张惟昭身边的时候,他会把张惟昭给未出世的孩子准备的小布熊,或者是小老虎放一个在自己的衣襟下面,说是要体验一下张惟昭的感受,品尝张惟昭正在经历的辛苦。
这种举动常把张惟昭逗得哈哈笑。张惟昭觉得,精神分析学中有一个概念,可以用来描述陈祐琮的行为,就是“子宫妒羡”,指男子因为没有孕育生命的器官,会对女性的生育能力产生嫉妒和羡慕的情绪。不过陈祐琮把这种情绪表达得十分可爱。
在张惟昭怀孕期间,也有固守老规矩的文官上疏,认为皇帝此时应该充实后宫,广布子嗣。但对于这样的言论,陷入到巨大喜悦中的陈祐琮根本懒得理会。看到自己的上疏连一点水花都没溅出来,这些人不多时就偃旗息鼓了。
到了六月初三,张惟昭于巳时三刻诞下了一个男婴。由于怀孕期间一直保持运动,合理安排饮食,婴孩体重适中,刚好六斤,所以生产过程十分顺利。
在生产过程中,陈祐琮全程在产房外间陪护。孩子生下来洗干净包好,第一时间递在了陈祐琮手中。陈祐琮喜极而泣。
接下来就是举国同庆,大赦天下。
但这些热闹都和张惟昭母子无关。按照张惟昭预订的计划,在孩子一岁之前,所有的庆典她和孩子都不直接参与,而是在坤宁宫中安心静养。
这个时候没有疫苗,她不能冒险让小婴儿与各色人等接触,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这个举动虽然不符合皇家旧有惯例,但皇帝乐意,太皇太后乐意,太后也不发表反对意见,旁人自然也没有意见,顶多有人背后悄悄议论皇后太过有主见,而皇帝和太皇太后又对她太纵容了。
随后张惟昭打破惯例的行为越来越多,无一例外都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旁人的议论,有时也会传到皇帝耳朵里,但却不会动摇他的选择。
比如张惟昭坚持自己给小皇子哺乳。陈祐琮怕她太过辛苦,但母乳喂养的好处张惟昭早就跟他讲过,他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也明白了这对孩子的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便不再反对。
再比如张惟昭坚决不肯把小皇子包在襁褓里捆起来,而是让他随意弹动手脚,也不让人给小皇子多穿衣服。
张惟昭的这些做法都是违背当时的育儿习惯的。时人认为不把小婴儿的腿抻直捆好,腿就会长不直;又认为三伏天冻奶娃,哪怕是在夏天也要给孩子穿上薄棉衣。但张惟昭觉得这些做法很荒谬,有百害而无一益,负责帮她照看婴儿的宫女,都是她一手训练出来的,自然会遵照她的指示行事,不会被老规矩干扰,所以一切都运行顺畅,没有什么问题。
张惟昭最“过分”的一件事,是坚持让陈祐琮参与育儿,比如拍哄、擦屁股、洗澡。让堂堂一国之君去做这等妇人的分内之事,这不是疯了吗?但陈祐琮也一一照做了,而且还乐在其中。
实际上,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陈祐琮的配合和投入,超出了张惟昭的预期。
本来,张惟昭对此有隐隐的担忧。因为在陈祐琮六岁之前的生活中,是完全没有父亲的参与的,而六岁之后,陈见浚也没有表达出多少对他真实的关切,陈见浚更关心的是有没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来巩固自己的帝位。
缺失父爱的男孩,在长大成人自己做父亲的时候,会被触发童年的创伤。当孩子和妻子需要他的爱和照顾的时候,他会感到无力和虚脱。他给不出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的东西,由此会想尽办法逃避。有时是逃避到工作中,有时是逃避到游乐里,有时会逃避到另一个女人那里。
他的逃避,会造成新生儿父爱的缺失,直到这个孩子长大,又成为新一代爱无能的父亲。
张惟昭前世见过不少这样爱无能的父亲。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是这样普遍的问题,甚至人们创造出了一个新名词来描述这种现象,就是“丧偶式育儿”。
虽然陈祐琮在成为父亲之前,一直在疗愈自己的创伤,变得更加成熟和有活力。但是人的心理进程是一个异常复杂曲折的过程,有些心理内容,还没有呈现出来的时候,哪怕最高明的心理学家也无法精确预测。
所以张惟昭曾不止一次默想过,陈祐琮会如何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的到来,这个孩子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心境?
然后她发现,事实却是,陈祐琮用了全部的力量去爱他们的孩子。他不止一次跟张惟昭说起,他幼年时遭受的痛苦,绝不让他们的孩子再承受。
所以他会温柔地给孩子穿衣服,看着孩子的眼睛微笑,在那些天气炎热的晚上抱着孩子在有风的回廊上散步,直到孩子停止哭泣,热汗消退,进入甜梦。
而当他在用充沛的能量爱这个孩子的时候,他自己内心那个孤寂的孩子,也被温暖和治愈了。
苦难,在有些人那里会转化成腐蚀生命的毒素,在另一些人那里会转化为生命成长的动力。
同时被治愈的,还有张惟昭。
长期以来,张惟昭都在扮演一个坚强的给予者的角色。而怀孕和生育的时候,她却必然是脆弱的,而且这种脆弱的状态不是短时期内能够改变的。
有许多男人在妻子明艳动人、聪慧能干的时候会恨不得顶礼膜拜,但是一旦妻子陷入脆弱和混乱的时候,却避之唯恐不及。而怀孕、生育,在血污中挣扎的女人哪里有不脆弱的?新生儿给家庭带来混乱也是必然。生命就是在这脆弱和混乱中孕育出来的。
陈祐琮却对产后虚弱的妻子呈现出了十足的保护欲,关注她的感受,乐于满足她的各种要求。因此张惟昭产后恢复的速度很惊人。
张惟昭不止一次在内心感叹,如果说在她和陈祐琮相识的早期,是她一直在充任陈祐琮的医心师的话,那么到了现在,实际上两个人是互为医心师。
张惟昭读书的时候,她的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质量良好,充满爱意的亲密关系,对人的人格成长的推动,胜过一个高明的心理医生。张惟昭觉得她现在的经历完全验证了这段话。
前世痛苦的死亡经历,今世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在陈祐琮温暖而强健的怀抱里,在她怀中婴儿的奶香和呢喃里,慢慢隐退。
诚然,她远离了家人,远离了故乡,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然而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家,有了自己爱人和血亲,生命重又变得完整。
生命就是一个出走和重建的过程,就好像豆子必须离开豆荚,掉落在泥土中,才能开始一个新的生命轮回。
张惟昭虽然走得远了些,但她终于还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