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春秋人的英雄情结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十四章 春秋人的英雄情结
师偃苦笑点头。
赵武低声嘟囔:“奇怪,游牧民族虽然骑马,却喜欢用步兵方式与我们交战,他们所谓的骑马,只是利用马的移动速度。而与此相反的是,我赵氏却要用纯粹骑兵跟他们作战——难怪赵武灵王在一百年后,能用骑兵把他们追杀数千里。”
赵武的低声嘟囔没人听清,他的车右林虎跃跃欲试:“主,我林虎(林胡)多年没有在这片大草原上奔驰了,请允许我担任左矩的‘彻头’……我觉得武昆箭术高明,主还是调回身边保护自己为好,至于我,除了一把子笨力气,没什么特长,所以冲锋陷阵的事情还是由我来。”
赵武点了点头,师偃马上从身上取出竹符,递给林虎,吩咐:“右矩最先攻击!虎,你在赵家这么多年了,也该清楚赵家的军令,一定要听令行事。”
林虎兴奋的接过竹符,催马奔向了左矩。不一会儿,武昆替换回来,他拧着眉望着戎人的阵地,说:“不好办啊,这样的阵地,除非利用弓弩的掩射,一个个拔除对方的据点……但这么做既花费工夫,又耗时间。”
对面的戎人发出一声欢呼,三两个戎人骑着马进入了河道,开始向对面的赵军走来——这是致师。
春秋时,人们的词汇量少,“致师”这个词同时有三种含义,一种是派出勇士去敌人阵前挑衅,并趁机攻入敌军营地,以此显示本方士兵的勇气;另一种“致师”则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由本方派出猛士与敌方猛将进行单挑,寻机逼迫对方最勇猛的军队退出战斗。
最后,则纯是文官“致师”,它的意思是:检阅对方军队,衡量彼此势力,决定是否投降。
前两种“致师”其含义都是一个意思:我要单挑。
第一种致师是:几个勇士“单挑”敌人全军。但这种单挑常常带有偷袭性质;第二种“单挑”通常是王牌对王牌,显得堂皇而温文有礼。
三名戎人勇士已经走到河中央,赵武赶紧指点着三名戎人勇士,回头命令武鲋:“记住对方行走的路线,那地方一定水浅,既然他们的马可以过河,我们的马也能过河。”
说完,赵武又拍拍潘党的肩膀,下令:“给我射死他们。”
潘党鄙夷的看了赵武一眼:“人家来致师的,你总得让他们登岸吧。”
师偃也坚决反对:“戎人的虚实我们还不知道,观察这三名勇士,正好可以衡量戎人的战斗力,主上,请光明正大一点。”
赵武一撇嘴:“你们听说了吗,吴楚之战中,楚国的重甲步兵被吴国伏击,全体覆灭,连大将都被活捉,这说明什么——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我们必须顺应这个时代啊。”
潘党扭过身去,不理会赵武的唠叨。师偃则假装没听到,他下令:“前锋退后五十步,让戎人的勇士登岸。”
赵武眼睛一亮,马上又说:“师偃,你在这里跟戎人谈判,相持越久越好,我带全部骑兵从河岸上游绕过去,直接突击戎人的营寨。”
英触抽出剑来,虚空飞舞了一下:“主,我留在这里照看——在下学剑多年,很想知道戎人有什么了不得的剑术,请容许我致师。”
师偃马上答应:“英触留在这里正好,万一戎人武士有什么杰出之处,英触出面也好遏制他们。”
赵武遗憾的叹了口气,扭头望向卫敏,卫敏神态扭捏:“主,我也想留在这,万一英触有什么失手,有我在,可以发箭支援。”
赵武理解春秋人的英雄情结,戎人派来三名武士挑战,英触与卫敏想留在正面,准备狠狠的教训一下来挑战的狂妄之徒,这是出于春秋人对英雄的崇拜。
幸好,这两人不愿跟随赵武“偷袭”,其他人无可选择,他们要么是赵氏的家族武士,要么被赵武手里捏得把柄太多,不敢反抗,比如武士昆,便很不满意的收起弓箭,一边尾随赵武,一边嘟囔:“没意思,原本我想在左矩打个痛快,没想到你把自己的小命看得比整个左矩还重,宁肯让林虎那个莽汉带领冲击,也要调我回来保护你。
这下子我又看不到戎人‘致师’了。中原人‘致师’我倒是常见,不过那都是用战车进行突击,至于单骑走马怎么单挑……我真想见识一番啊。”
赵武笑嘻嘻:“你马上就会见识到——你会见到两千骑兵的突击!论起来,我们也是去致师的,不过我向来喜欢用人多欺负人少,戎人派三个人来致师,那是他们穷困,拿不出太多的人来;我财大气粗,就派两千人去‘致师’,又怎么样?谁敢指责我?”
武昆想了想,答:“如果这也算‘致师’的话,请允许我带领头彻。”
赵武笑了:“没问题,你就是头彻。”
赵武的头彻跟别的家族也有不同。
一般来说,春秋时的头彻是一个旅的兵力分成十彻行进行波浪式进攻,但赵武的头彻追求的是宽大的突击正面——他用了整整一个旅。而且队伍里没有第二彻。他把五百重骑兵排成一个攻击横排,一次性全投入战斗中。
深感上当的武昆嘟着嘴,看着重骑兵们依次进入战斗队列。刚刚渡过小河的骑兵们在渡河时并没有穿铠甲,等完成渡河后,他们脱去身上湿透的衣服,由辅兵帮忙换上干衣。重骑兵先穿上一层皮甲,而后罩上青铜锻造的板式甲。轻骑兵则一副简单的胸甲,一顶皮盔,左手一副小盾,右手一柄弯刀。
辅兵们给战马披上铠甲,披挂铠甲的战马属于冲锋马,此时,重骑兵胯下还骑着行走马,等完成披甲后,一名辅兵牵着披好铠甲的冲锋马尾随重骑兵前进,而披挂了全副铠甲的重骑兵则骑着行走马尽量让自己靠近敌军营寨。
戎人已经看见这支队伍了,此时,正面营地喧哗一片,三名致师的戎人士兵已经在左岸站住了脚,他们在赵兵特意腾出的空地上耀武扬威,受这三名戎人士兵感染,许多戎人也骑着马奔过河岸,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随着渡河的戎人越来越多,敌方似乎已经形成了反击态势。
赵武带来的骑兵人数少,两千名骑兵再加一千名辅兵,在戎人庞大的营寨面前显得有点孤零零。此时,重骑兵开始在辅兵的搀扶下跳下“行走马”,转而爬上“冲锋马”。与此同时,轻骑兵开始在重骑兵列阵前方奔驰,不停的用弓箭阻止戎人士兵接近。
戎人士兵发一声喊,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冲出戎人营寨,冲赵武这支队伍赶来。
此时,所有的重骑兵已经爬上了自己的战马,第一名重骑兵从辅兵手里接过五米多长的长枪,枪杆笔直的竖往空中,稍后,第二名重骑兵的冲锋马被人牵着,在间距第一名重骑兵一米的左侧排列好。
不久,越来越多的重骑兵进入队列,形成一道攻击阵线。
赵武的轻骑兵在后撤,以让出冲锋路线。那些伺候完重骑兵的辅兵们拿着弓弩跑上前来,用弓弩阻击着戎人士兵,而戎人士兵果然如师偃所猜测的那样,冲击到赵兵阵线前不远处,便跳下自己的战马,随着一声口哨,戎人的战马温顺的跪倒在地,用身体掩护着后方的戎人……
比射程,赵武的辅兵们不害怕,这些辅兵当中,有许多人也是步战中的佼佼者,他们用晋人士兵特有的那种不慌不忙的态度,一下一下的射击着,仿佛在与戎人士兵比射术、比准确度、比弓箭射程。
在双方弓箭的对抗过程中,撤回的轻骑兵已跳下了自己的战马。那些战马因为频繁的奔驰而疲惫不堪。轻骑兵们换下疲惫的战马,换了重骑兵留下的骑乘马——这些战马之前只是驮着人行走,没有过度奔驰,经过这阵子休息,马力已经恢复。
赵武举起了牛角号,奋力吹出一长一短两声号音。
顿时,中军的师偃用牛角号响应。随即,中军发出一声大喝,密如暴雨的弓箭覆盖了渡河的戎人,紧接着,中军敲响了进攻的鼓声,在一排盾墙的掩护下,赵氏私兵分成十个彻行,摆出狂攻架势迈入河中,他们慢悠悠的向前推进,推进的速度虽然慢,但推进的意志坚定而固执。
盾墙后面,一千韩氏弓手发威了,他们用暴雨般的速射告诉戎人什么叫“擅射”,在他们覆盖式射击下,戎人散步在河岸上的营垒发出一片惨叫。
赵氏私兵的盾墙推进到戎人所在的河岸上,左锋林虎、右锋武清带领的步骑混合队伍也向中军靠拢,摆出一副借助中军突破口向前突进的架势,戎人见到这架势,开始向正面营垒增兵……
就在此时,赵武再次举起号角,吹出一声悠长的长音,在阵前与戎人缠斗的辅兵们听到这声号角,立刻调转方向,屁股冲着戎人的队伍埋头狂奔。他们这种行为引得戎人大笑,但立刻,整个戎人的阵前变的鸦雀无声——赵氏重骑兵上来了。
原先,由于受到缠斗的牵制,戎人的视线没有注意到摆出攻击阵线的重骑兵,此刻,他们与重骑兵之间变的空空荡荡,再无任何障碍物遮掩,这让他们立刻看清了眼前的一切。
重骑兵们缓缓的催动着战马,战马开始小步小步跑,只见战马身上都披挂着银亮的铠甲,额头还有一根长长的尖刺,锋利而尖锐。
战马的双眼被遮挡着,依靠对主人的信任,它盲目的向前奔跑着,在战马的左右是它们同伴的呼吸声,在它们背上,是全副武装的重骑兵们——这伙重骑兵浑身上下都笼罩在金属壳中,他们手持的长枪在握手处有一个伞状物,刚好挡住了重骑兵的手。此外,重骑兵的眼睛也被遮挡着,在面甲的眼睛部位只有一道细小的缝隙,使得重骑兵可以通过这个缝隙认明方向。
手、眼,整个头部全笼罩在铁甲里,没有一丝皮肤暴露在外,奔驰的战马上仿佛坐着一个钢铁怪物,他们青铜战甲随着马匹的跳跃,波光粼粼,仿佛一眼寒潭,让人冷得浑身打哆嗦。
队列中,武昆大声吆喝:“稳住,稳住,保持阵线,加快步伐。”
战马开始快跑起来,武昆依旧大喊:“保持队列,保持队列。”
战马开始进入冲锋状态,全力奔驰起来,武昆大喊:“枪放平,准备突刺,准备……”
戎人士兵恐惧的看着奔驰来的铁怪物——此时战马的时速已经达到六十公里以上,它本身体重超过七百公斤,加上站马身上全副武装的重骑兵,以及战马自身的防护铠,总重量超过一吨二。这样的的重量与速度,对面就是一辆桑塔纳,也能被撞烂。
戎人士兵不是桑塔纳制做的。
赵氏重骑兵扫过戎人的地盘,无数戎人士兵飞舞到空中,许多戎人士兵被战马锋利的尖角撞上,他们神奇的发现自己居然把那些锋利的尖角撞断了,但此时,他们也被撞到了空中,等落地的时候,这些人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戎人士兵把战马头顶上的尖角撞断,这不奇怪。因为赵武想不出增加金属延展性的办法,所以他制作的战马铠甲不是用铁制的,也不是青铜制的,而是铸造青铜的原料——锡。
也就是说,赵氏重骑兵马身上明晃晃的那些刺看起来唬人,实际上它是用世界上最轻软的金属锡,铸造出来的。
这么做也是为了降低马铠的分量,增加马的奔驰速度。
可惜,这里面的奥妙戎人士兵分辨不出来,他们被重骑兵撞倒之后,多数撞得内脏移位,那些重骑兵横蹚过戎人的前线阵地后,但他们自己也纷纷坠地,沉重的铠甲使他们爬不起身来,只能躺在地下依仗铠甲的保护等待救援——他们也完成了撞阵使命。
顺着重骑兵撞开的缺口,轻骑兵上来了——高桥马鞍加上马镫的配合,让轻骑兵可以轻易的在马上做出高难度的马术动作,他们可以将身体弯到与地面平行,而后在马上扭来扭去,居高临下用手中的战刀砍杀敌人士兵。
赵武上来了,他貌似凶恶的高声怪叫着,挥舞手里的弯刀,一名自认勇猛过人的戎人士兵迎上了赵武,赵武躲避不及,只好用足全身力气向这名戎人砍去,只听当啷一声巨响,戎人手里看似锋利的青铜兵器被赵武一刀砍断,而这时,手中武器比赵武短三十公分的戎人,青铜剑尖离赵武很远。
赵武的刀剑扑向了对方的面容。
这一刀是借助马的冲刺力量砍出的,马冲刺的速度加上赵武胳膊的挥动,这一刀达到了时速一百里,根本容不得戎人做出反应,他只觉得两眼之间闪动了一下金属光芒,紧接着,从鼻尖传来一阵刺痛……
赵武砍完这一刀后,勒住了马,此时,几名戎人向赵武扑了过来,他们还没有扑进赵武,只听弓弦响动,那几名戎人被强大的力量带着飞了出去——如此巨力的箭,来自能射穿七层甲的潘党。
赵武收刀,不满的瞪了潘党一眼:“刚才你干啥去了,没看到那个戎人向我挥武器吗?”
潘党翻了个白眼:“难道你参加一场大战,从头到尾,自己的刀上不沾一点血?”
稍停,潘党又低声抱怨:“再说,这是战场,我自己还要应付层出不穷的敌人,还要让敌人不靠近你身边,容易嘛。”
赵武回了个白眼:“咱可是领主耶!手下一大票属民,干嘛亲自动手……咱能不操劳,绝不亲自动手!”
战争进行到这里,胜负已经毫无悬念,一群老虎对付一群羔羊,本来也没有什么悬念,戎人集结的大军受到了赵武精锐骑兵的突击后,后方失守,前方陷于熬战状态的士兵撤不下来,等到赵氏步兵完成了渡河,戎人只剩下投降的工夫了。
打扫战场后,师偃赶来汇报:“我们已击杀了小戎国国君伯氏,大戎国国君仲孙氏北逃……”
师偃遗憾的咂了咂嘴,仿佛对结果不满意,赵武听了这话眉开眼笑:“逃的好,逃的好,活的仲孙氏比死了的有用,逃跑的仲孙氏就更珍贵了——他不逃,我们怎么能获得在此驻军的权力。”
赵武的最后那句话一说,原本对赵武有点不满意的师偃恍然大悟,他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地说:“高妙!”
赵武的封地以霍城为终止,他北上垦荒,是因为从戎人部落手里购买了一些土地,想用垦荒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粮荒。但从封建规则上考虑,他没有资格在霍城之北驻军。
然而,如果他的农庄受到攻击,情况则不同了,攻击后赵氏宗族发动报复行动,主凶未曾搜捕归案,为了搜捕罪犯,赵兵长久的驻扎在霍城之北,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合理合法。
其实,赵武在此不过套用了美军占领阿富汗的智慧。
潘党也不知道阿富汗,师偃夸赞完,潘党马上也领悟过来,他也随口夸奖:“没错,仲孙氏逃了,我们反而有借口在此驻军了——回头叮嘱儿郎们一下,让他们在搜捕仲孙氏的时候不必过于认真,不妨睁一眼闭一只眼,任他四处逃亡。”
第八十四章 春秋人的英雄情结
师偃苦笑点头。
赵武低声嘟囔:“奇怪,游牧民族虽然骑马,却喜欢用步兵方式与我们交战,他们所谓的骑马,只是利用马的移动速度。而与此相反的是,我赵氏却要用纯粹骑兵跟他们作战——难怪赵武灵王在一百年后,能用骑兵把他们追杀数千里。”
赵武的低声嘟囔没人听清,他的车右林虎跃跃欲试:“主,我林虎(林胡)多年没有在这片大草原上奔驰了,请允许我担任左矩的‘彻头’……我觉得武昆箭术高明,主还是调回身边保护自己为好,至于我,除了一把子笨力气,没什么特长,所以冲锋陷阵的事情还是由我来。”
赵武点了点头,师偃马上从身上取出竹符,递给林虎,吩咐:“右矩最先攻击!虎,你在赵家这么多年了,也该清楚赵家的军令,一定要听令行事。”
林虎兴奋的接过竹符,催马奔向了左矩。不一会儿,武昆替换回来,他拧着眉望着戎人的阵地,说:“不好办啊,这样的阵地,除非利用弓弩的掩射,一个个拔除对方的据点……但这么做既花费工夫,又耗时间。”
对面的戎人发出一声欢呼,三两个戎人骑着马进入了河道,开始向对面的赵军走来——这是致师。
春秋时,人们的词汇量少,“致师”这个词同时有三种含义,一种是派出勇士去敌人阵前挑衅,并趁机攻入敌军营地,以此显示本方士兵的勇气;另一种“致师”则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由本方派出猛士与敌方猛将进行单挑,寻机逼迫对方最勇猛的军队退出战斗。
最后,则纯是文官“致师”,它的意思是:检阅对方军队,衡量彼此势力,决定是否投降。
前两种“致师”其含义都是一个意思:我要单挑。
第一种致师是:几个勇士“单挑”敌人全军。但这种单挑常常带有偷袭性质;第二种“单挑”通常是王牌对王牌,显得堂皇而温文有礼。
三名戎人勇士已经走到河中央,赵武赶紧指点着三名戎人勇士,回头命令武鲋:“记住对方行走的路线,那地方一定水浅,既然他们的马可以过河,我们的马也能过河。”
说完,赵武又拍拍潘党的肩膀,下令:“给我射死他们。”
潘党鄙夷的看了赵武一眼:“人家来致师的,你总得让他们登岸吧。”
师偃也坚决反对:“戎人的虚实我们还不知道,观察这三名勇士,正好可以衡量戎人的战斗力,主上,请光明正大一点。”
赵武一撇嘴:“你们听说了吗,吴楚之战中,楚国的重甲步兵被吴国伏击,全体覆灭,连大将都被活捉,这说明什么——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我们必须顺应这个时代啊。”
潘党扭过身去,不理会赵武的唠叨。师偃则假装没听到,他下令:“前锋退后五十步,让戎人的勇士登岸。”
赵武眼睛一亮,马上又说:“师偃,你在这里跟戎人谈判,相持越久越好,我带全部骑兵从河岸上游绕过去,直接突击戎人的营寨。”
英触抽出剑来,虚空飞舞了一下:“主,我留在这里照看——在下学剑多年,很想知道戎人有什么了不得的剑术,请容许我致师。”
师偃马上答应:“英触留在这里正好,万一戎人武士有什么杰出之处,英触出面也好遏制他们。”
赵武遗憾的叹了口气,扭头望向卫敏,卫敏神态扭捏:“主,我也想留在这,万一英触有什么失手,有我在,可以发箭支援。”
赵武理解春秋人的英雄情结,戎人派来三名武士挑战,英触与卫敏想留在正面,准备狠狠的教训一下来挑战的狂妄之徒,这是出于春秋人对英雄的崇拜。
幸好,这两人不愿跟随赵武“偷袭”,其他人无可选择,他们要么是赵氏的家族武士,要么被赵武手里捏得把柄太多,不敢反抗,比如武士昆,便很不满意的收起弓箭,一边尾随赵武,一边嘟囔:“没意思,原本我想在左矩打个痛快,没想到你把自己的小命看得比整个左矩还重,宁肯让林虎那个莽汉带领冲击,也要调我回来保护你。
这下子我又看不到戎人‘致师’了。中原人‘致师’我倒是常见,不过那都是用战车进行突击,至于单骑走马怎么单挑……我真想见识一番啊。”
赵武笑嘻嘻:“你马上就会见识到——你会见到两千骑兵的突击!论起来,我们也是去致师的,不过我向来喜欢用人多欺负人少,戎人派三个人来致师,那是他们穷困,拿不出太多的人来;我财大气粗,就派两千人去‘致师’,又怎么样?谁敢指责我?”
武昆想了想,答:“如果这也算‘致师’的话,请允许我带领头彻。”
赵武笑了:“没问题,你就是头彻。”
赵武的头彻跟别的家族也有不同。
一般来说,春秋时的头彻是一个旅的兵力分成十彻行进行波浪式进攻,但赵武的头彻追求的是宽大的突击正面——他用了整整一个旅。而且队伍里没有第二彻。他把五百重骑兵排成一个攻击横排,一次性全投入战斗中。
深感上当的武昆嘟着嘴,看着重骑兵们依次进入战斗队列。刚刚渡过小河的骑兵们在渡河时并没有穿铠甲,等完成渡河后,他们脱去身上湿透的衣服,由辅兵帮忙换上干衣。重骑兵先穿上一层皮甲,而后罩上青铜锻造的板式甲。轻骑兵则一副简单的胸甲,一顶皮盔,左手一副小盾,右手一柄弯刀。
辅兵们给战马披上铠甲,披挂铠甲的战马属于冲锋马,此时,重骑兵胯下还骑着行走马,等完成披甲后,一名辅兵牵着披好铠甲的冲锋马尾随重骑兵前进,而披挂了全副铠甲的重骑兵则骑着行走马尽量让自己靠近敌军营寨。
戎人已经看见这支队伍了,此时,正面营地喧哗一片,三名致师的戎人士兵已经在左岸站住了脚,他们在赵兵特意腾出的空地上耀武扬威,受这三名戎人士兵感染,许多戎人也骑着马奔过河岸,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随着渡河的戎人越来越多,敌方似乎已经形成了反击态势。
赵武带来的骑兵人数少,两千名骑兵再加一千名辅兵,在戎人庞大的营寨面前显得有点孤零零。此时,重骑兵开始在辅兵的搀扶下跳下“行走马”,转而爬上“冲锋马”。与此同时,轻骑兵开始在重骑兵列阵前方奔驰,不停的用弓箭阻止戎人士兵接近。
戎人士兵发一声喊,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冲出戎人营寨,冲赵武这支队伍赶来。
此时,所有的重骑兵已经爬上了自己的战马,第一名重骑兵从辅兵手里接过五米多长的长枪,枪杆笔直的竖往空中,稍后,第二名重骑兵的冲锋马被人牵着,在间距第一名重骑兵一米的左侧排列好。
不久,越来越多的重骑兵进入队列,形成一道攻击阵线。
赵武的轻骑兵在后撤,以让出冲锋路线。那些伺候完重骑兵的辅兵们拿着弓弩跑上前来,用弓弩阻击着戎人士兵,而戎人士兵果然如师偃所猜测的那样,冲击到赵兵阵线前不远处,便跳下自己的战马,随着一声口哨,戎人的战马温顺的跪倒在地,用身体掩护着后方的戎人……
比射程,赵武的辅兵们不害怕,这些辅兵当中,有许多人也是步战中的佼佼者,他们用晋人士兵特有的那种不慌不忙的态度,一下一下的射击着,仿佛在与戎人士兵比射术、比准确度、比弓箭射程。
在双方弓箭的对抗过程中,撤回的轻骑兵已跳下了自己的战马。那些战马因为频繁的奔驰而疲惫不堪。轻骑兵们换下疲惫的战马,换了重骑兵留下的骑乘马——这些战马之前只是驮着人行走,没有过度奔驰,经过这阵子休息,马力已经恢复。
赵武举起了牛角号,奋力吹出一长一短两声号音。
顿时,中军的师偃用牛角号响应。随即,中军发出一声大喝,密如暴雨的弓箭覆盖了渡河的戎人,紧接着,中军敲响了进攻的鼓声,在一排盾墙的掩护下,赵氏私兵分成十个彻行,摆出狂攻架势迈入河中,他们慢悠悠的向前推进,推进的速度虽然慢,但推进的意志坚定而固执。
盾墙后面,一千韩氏弓手发威了,他们用暴雨般的速射告诉戎人什么叫“擅射”,在他们覆盖式射击下,戎人散步在河岸上的营垒发出一片惨叫。
赵氏私兵的盾墙推进到戎人所在的河岸上,左锋林虎、右锋武清带领的步骑混合队伍也向中军靠拢,摆出一副借助中军突破口向前突进的架势,戎人见到这架势,开始向正面营垒增兵……
就在此时,赵武再次举起号角,吹出一声悠长的长音,在阵前与戎人缠斗的辅兵们听到这声号角,立刻调转方向,屁股冲着戎人的队伍埋头狂奔。他们这种行为引得戎人大笑,但立刻,整个戎人的阵前变的鸦雀无声——赵氏重骑兵上来了。
原先,由于受到缠斗的牵制,戎人的视线没有注意到摆出攻击阵线的重骑兵,此刻,他们与重骑兵之间变的空空荡荡,再无任何障碍物遮掩,这让他们立刻看清了眼前的一切。
重骑兵们缓缓的催动着战马,战马开始小步小步跑,只见战马身上都披挂着银亮的铠甲,额头还有一根长长的尖刺,锋利而尖锐。
战马的双眼被遮挡着,依靠对主人的信任,它盲目的向前奔跑着,在战马的左右是它们同伴的呼吸声,在它们背上,是全副武装的重骑兵们——这伙重骑兵浑身上下都笼罩在金属壳中,他们手持的长枪在握手处有一个伞状物,刚好挡住了重骑兵的手。此外,重骑兵的眼睛也被遮挡着,在面甲的眼睛部位只有一道细小的缝隙,使得重骑兵可以通过这个缝隙认明方向。
手、眼,整个头部全笼罩在铁甲里,没有一丝皮肤暴露在外,奔驰的战马上仿佛坐着一个钢铁怪物,他们青铜战甲随着马匹的跳跃,波光粼粼,仿佛一眼寒潭,让人冷得浑身打哆嗦。
队列中,武昆大声吆喝:“稳住,稳住,保持阵线,加快步伐。”
战马开始快跑起来,武昆依旧大喊:“保持队列,保持队列。”
战马开始进入冲锋状态,全力奔驰起来,武昆大喊:“枪放平,准备突刺,准备……”
戎人士兵恐惧的看着奔驰来的铁怪物——此时战马的时速已经达到六十公里以上,它本身体重超过七百公斤,加上站马身上全副武装的重骑兵,以及战马自身的防护铠,总重量超过一吨二。这样的的重量与速度,对面就是一辆桑塔纳,也能被撞烂。
戎人士兵不是桑塔纳制做的。
赵氏重骑兵扫过戎人的地盘,无数戎人士兵飞舞到空中,许多戎人士兵被战马锋利的尖角撞上,他们神奇的发现自己居然把那些锋利的尖角撞断了,但此时,他们也被撞到了空中,等落地的时候,这些人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戎人士兵把战马头顶上的尖角撞断,这不奇怪。因为赵武想不出增加金属延展性的办法,所以他制作的战马铠甲不是用铁制的,也不是青铜制的,而是铸造青铜的原料——锡。
也就是说,赵氏重骑兵马身上明晃晃的那些刺看起来唬人,实际上它是用世界上最轻软的金属锡,铸造出来的。
这么做也是为了降低马铠的分量,增加马的奔驰速度。
可惜,这里面的奥妙戎人士兵分辨不出来,他们被重骑兵撞倒之后,多数撞得内脏移位,那些重骑兵横蹚过戎人的前线阵地后,但他们自己也纷纷坠地,沉重的铠甲使他们爬不起身来,只能躺在地下依仗铠甲的保护等待救援——他们也完成了撞阵使命。
顺着重骑兵撞开的缺口,轻骑兵上来了——高桥马鞍加上马镫的配合,让轻骑兵可以轻易的在马上做出高难度的马术动作,他们可以将身体弯到与地面平行,而后在马上扭来扭去,居高临下用手中的战刀砍杀敌人士兵。
赵武上来了,他貌似凶恶的高声怪叫着,挥舞手里的弯刀,一名自认勇猛过人的戎人士兵迎上了赵武,赵武躲避不及,只好用足全身力气向这名戎人砍去,只听当啷一声巨响,戎人手里看似锋利的青铜兵器被赵武一刀砍断,而这时,手中武器比赵武短三十公分的戎人,青铜剑尖离赵武很远。
赵武的刀剑扑向了对方的面容。
这一刀是借助马的冲刺力量砍出的,马冲刺的速度加上赵武胳膊的挥动,这一刀达到了时速一百里,根本容不得戎人做出反应,他只觉得两眼之间闪动了一下金属光芒,紧接着,从鼻尖传来一阵刺痛……
赵武砍完这一刀后,勒住了马,此时,几名戎人向赵武扑了过来,他们还没有扑进赵武,只听弓弦响动,那几名戎人被强大的力量带着飞了出去——如此巨力的箭,来自能射穿七层甲的潘党。
赵武收刀,不满的瞪了潘党一眼:“刚才你干啥去了,没看到那个戎人向我挥武器吗?”
潘党翻了个白眼:“难道你参加一场大战,从头到尾,自己的刀上不沾一点血?”
稍停,潘党又低声抱怨:“再说,这是战场,我自己还要应付层出不穷的敌人,还要让敌人不靠近你身边,容易嘛。”
赵武回了个白眼:“咱可是领主耶!手下一大票属民,干嘛亲自动手……咱能不操劳,绝不亲自动手!”
战争进行到这里,胜负已经毫无悬念,一群老虎对付一群羔羊,本来也没有什么悬念,戎人集结的大军受到了赵武精锐骑兵的突击后,后方失守,前方陷于熬战状态的士兵撤不下来,等到赵氏步兵完成了渡河,戎人只剩下投降的工夫了。
打扫战场后,师偃赶来汇报:“我们已击杀了小戎国国君伯氏,大戎国国君仲孙氏北逃……”
师偃遗憾的咂了咂嘴,仿佛对结果不满意,赵武听了这话眉开眼笑:“逃的好,逃的好,活的仲孙氏比死了的有用,逃跑的仲孙氏就更珍贵了——他不逃,我们怎么能获得在此驻军的权力。”
赵武的最后那句话一说,原本对赵武有点不满意的师偃恍然大悟,他竖起大拇指,情不自禁地说:“高妙!”
赵武的封地以霍城为终止,他北上垦荒,是因为从戎人部落手里购买了一些土地,想用垦荒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粮荒。但从封建规则上考虑,他没有资格在霍城之北驻军。
然而,如果他的农庄受到攻击,情况则不同了,攻击后赵氏宗族发动报复行动,主凶未曾搜捕归案,为了搜捕罪犯,赵兵长久的驻扎在霍城之北,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合理合法。
其实,赵武在此不过套用了美军占领阿富汗的智慧。
潘党也不知道阿富汗,师偃夸赞完,潘党马上也领悟过来,他也随口夸奖:“没错,仲孙氏逃了,我们反而有借口在此驻军了——回头叮嘱儿郎们一下,让他们在搜捕仲孙氏的时候不必过于认真,不妨睁一眼闭一只眼,任他四处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