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七城之主很牛气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八十五章 七城之主很牛气
稍停,赵武又摇摇头:“不好,仲孙氏毕竟是大戎的国君,让他逃出去,大戎的部落无形中等于有了精神领袖……昆,这事还要你去办,马上派遣一队人马追上仲孙氏,我要你悄悄的把他杀了,就地掩埋,而后,对外宣称未曾搜捕到。
唯有死了的仲孙氏才能让我们放心,这样,我们可以借那死鬼的名号不停的招揽心存不轨者,而后派他们一拨拨来送死。造成戎人反抗不断的假象——站在明处的敌人比站在暗处的敌人好对付,只有让敌人站在明处,才对我们有利。”
……
整个秋季,国君接到的消息是:赵氏的军队驻守在草原,努力地“搜捕”戎人的国君。但实际上,自从箕河一战后,赵氏武装已经开始逐步削减当地兵力,首先是辅兵,在战后宣布服役结束,全部解散回家。接着是低等武士、军官……
等到了冬季,真正驻守在太原之北的只剩下了五百轻骑兵。这五百轻骑兵早出晚归,不停的做出搜捕戎人国君仲孙氏的努力。与此同时,赵氏武装为了更好的拉起“搜捕”的大网,已经强令归降的戎人部落向南方迁移。
那些同意迁移的戎人部落,在赵武的威逼下,被迫承认赵武为他们的“戎子(戎的领袖)”。随后,他们接受赵武的划区自治——赵武给他们每个部落都划分了固定的游牧区域,规定他们最多饲养的战马与牛羊数目,禁止他们越出自家所属区域进入他人领地游牧。自此,戎人被迫进入了“定居”生活……
冬,赵武带着亲信进入霍城,他是回来主持家族事务的。秋收结束,他这个家主要回家接受封臣的敬献,所以他提前收兵。
霍城城主霍达接到消息,隆重迎接了自己的家主——就在此时,位于太原盆地之北的无终国(戎人之国)国君嘉父,派使臣孟乐翻山越岭从小路来到晋国国都新田,通过魏绛向国君献上虎豹之皮作为礼物,代表各部落戎人请求与晋和好。
听了魏绛的汇报,悼公起初不以为然,答:“戎人六亲不认而又贪婪无比,不如讨伐他们——武子在戎人那里打了半年,我正考虑向大戎小戎增兵呐,理他们干什么?”
魏绛劝导:“眼下诸侯刚刚归附过来,陈国人也是刚刚来与我们和好,但这种团结还很不稳固,诸侯们还在观望。如果我们有德,大家自然会更加亲密,否则,诸侯就会离散。
假如我们这时劳师动众增兵去打戎人,楚国人反而趁机讨伐陈国,我们国内没有后备兵力,就没有力量援救陈国了。那么,我们就等于主动放弃了陈国,诸侯们看到我们无力庇护自己的附属国,也一定会叛离我们。戎人是禽兽,但如果为了征服戎人而失去了中原,恐怕不合适吧?
聪明人一点就透。沉吟了一下,悼公转回主题:“对戎人,就没有比讲和更好的办法了?”
魏绛:“我认为,与戎人和好有五条好处:戎人逐水草而居,看重财货而轻视土地,我们可以向他们收买土地,而不用通过战争,此其一;与戎人讲和之后,我们北方边境没有了威胁,百姓得以安心居住,农人得以安心收获,此其二;如果连戎狄都事奉晋国,邻国为之震撼,诸侯也会感到我们的国威而归附,此其三;我们以德安抚戎人,不劳军队去讨伐,不损毫军马战具,此其四;借鉴后羿黩武的教训,而以德服人,远方的国家来朝,近处的邻国安心,此其五。
与戎人议和有这么多好处,至今我还没看到什么坏处,所以,请君上再仔细考虑一下。”
悼公欣然采纳,并同意派魏绛与各部落戎人定列盟约……
嘉父的使臣孟乐欣喜若狂,满口的说打算将消息尽快汇报给自己的国君,兴高采烈的孟乐前脚走出国君的宫殿,士弱兴冲冲的赶来汇报:“君上,赵武子有了消息,少司寇府协同赵氏武士搜捕戎人盗匪,斩获首级两万余枚,缴获战马不下十万匹,牛六万余头……”
士弱才说到这儿,悼公与魏绛一起跳了起来,悼公一脚踢翻了桌案,大呼:“上当了。”
魏绛想了想,回答:“也未必上当,君上还是等赵武回来,详细询问完再说。”
魏绛建议国君接受戎人的求和,是担心戎人的势力过大,晋国后方有这么一个骚扰不断的敌人存在,使得晋国不能专心图谋南方。而国君答应戎人的求和,一方面是因为魏绛说得确实有道理,另一方面是悼公也担心更北面的无终国插手太原盆地的事务,使得正在太原盆地剿匪的赵武面临更大的压力……
但现在他们才知道,赵武已经完成了扫荡太原盆地的任务。
依赵武那种财迷性格,不把便宜占尽了他是不会撤军的。现在赵武撤兵了,而且缴获丰厚,说明太原盆地已经捞不到好处了,戎人的抵抗也已彻底粉碎——嗯,士弱随后的话证实了悼公与魏绛的猜测。
士弱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因为外交工作不是他负责的,他眨了眨眼,继续汇报:“赵武子传回来的情报很详细,大致情况我们司寇度已经清楚了:小戎国君被击杀,大戎国君出逃。如今我们的骑警队与赵氏武士还在加紧搜捕。另外,新归顺的戎人部落大约有七十余支,这些人目前正在霍城受降,并认赵武为自己的‘戎子’。
少司寇赵武被这种家务事弄得,一去草原数月不回,虽然胜利,但也把国家正事给耽误了。我接到报告已经斥责了他,命令他不要再纠缠于戎人事务,继续动身向南方巡视,监察南方的司法实施情况……君上,你刚才说要召他回来询问详情,我认为:如果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如等他视察完南方,再召他回来问讯。现在,我们首要的工作是安置那些归降的戎人。”
士弱说赵武被家事纠缠,是在抱怨赵武发动了家族报复,并在家族报复中耽误了太久的时间,以至于他没能履行少司寇的责任,在冬季来临前,未能完成巡视晋国的工作。而士弱所说的“接收战利品,安置归降的戎人”,是因为这次战斗有骑警队参加,骑警队是国家武装,那么这份战利品司寇府就有资格分享——身为国君的悼公,自然有权享受司寇府所收缴战利品。
魏绛皱着眉头,答:“大戎、小戎国君一个被杀,一个在逃,他们的领地自然归我晋国接收,臣恭喜君上了——无终国跟我们签订这份协议,不是也意味着他同意君上兼并大戎小戎。”
士弱补充:“根据赵武子送来的情报,他已经按我们晋国的军事体制,把戎人编录成八旌(八面军旗,每面军旗下,管理一个旅得武士)、七十五个‘里(每里七十五名士兵)’,按井田制勒管,每部出战士兵归属骑警队管辖,这样一来,等于太原盆地之北已经纳入我晋国的司法管辖。
臣已经按照赵武的规划拟就了文书,请君上确认签字——从此后,戎人七十五里划地放牧,这霍城之北就归属于我晋国了。”
士弱说罢,得意洋洋吩咐侍从递上竹简,国君神色激动,正打算摊开竹简,韩厥带着晋国其余的卿大夫匆匆赶来,一见国君,韩厥劈头就说:“我刚才接到赵武子的汇报,怎么,霍城之北已经纳入我晋国的管辖?”
国君拿起竹简,得意的晃了晃,回答:“还差一点,等寡人签署了这些文件,这一切就确认了。”
栾黡难以置信:“我听说司寇府只派出了三百骑警——我等奋战多年,没能替国家增加寸土,这三百骑警就为我晋国再增加了一块土地,听起来,真令人难以置信。”
晋国诸卿听到消息赶来,是因为出现了肥肉,这群秃鹫闻到血腥味自然聚集起来,等待分食。当然,他们也是有分食理由的,因为晋国重新称霸了,卿大夫们都有功,增加封地也是理所应当之举。原先晋国没有多余的土地封赏,现在有了这个大进项,新增加了相当于国土面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土地,他们自然可以顺理成章要求分享。
卿大夫们看着国君签署文件,士弱递上一份图纸,这是赵武画的太原盆地的地形图,国君望着土地盯了一会儿,他首先扭头对魏绛说:“寡人能够北顾无忧,是魏卿的责任,不可不赏,这头一份赏赐由你挑选。”
魏绛推迟:“武子仅用三百骑警与家族武装,就取下了这么一大块土地,首份赏赐应该是武子的,我岂能贪图。”
魏绛这一推迟立刻得到韩厥的响应,韩厥捋着花白的胡须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武子仅带三百骑警,就把大戎小戎的土地纳入我晋国囊中,这拓土之功应该赏赐。”
悼公顺水推舟:“既然如此,我们就等武子回来后,由他首先挑选……”
悼公又笑着补充:“哈哈,诸卿要耐心等一会儿了,士司空(士弱)派武子巡视南方,大约这个冬天过去后,武子才能回转,不过,元帅可以将这个消息提前通知武子,让他考虑好。”
在晋国,司空与士师是同一回事。晋国人很少提司寇这一官职,只有在提到司空的副手的时候,才有一个特定的官职,称:少司寇。
韩厥深深的盯了一下悼公,他摆手制止了栾黡的蠢动,答:“正该如此。”
悼公自登位以来,一直想扶植公族势力。如今他新获得一块领地,正想顺便壮大一下公族势力。恰好,作为此战首功的赵武不在国都,按规定赵武有权第一个挑选自己的赏赐,现在赵武无法动手,他的封地确定不下来,其他人的挑选也要依次后延,如此一来,国君有时间好好筹划一番了。
韩厥正是看出了国君的意图,才制止栾黡的冲动。他默默领着诸卿告辞,栾黡走出王宫后,忍不住低声嘟囔:“韩伯,其实,你可以替赵家做一半主,不如你先就替武子决定了吧——我听说那片土地上,以太原城附近的土地最肥美,我们就把太原城附近的土地留给武子,剩下的由各家挑选。
现在是冬天,现在定下来各家的赏赐,也不耽误明年春耕的筹划。韩伯,你也知道,连年战争,各家族都已经困乏不堪了,明年指不定还有大战,现在不能确定春耕计划的话……”
对栾黡说的这个,韩厥也深表赞同,他沉吟的说:“我得到消息,为了惩罚陈国的背叛,楚国已经全军出动,楚国司马、公子何忌开始带军侵陈——目前战斗已经开始,但君上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我打算尽量瞒着君上,可也瞒不了多久。
栾军将说得有理,我们不能耽误明年的春耕——这样吧,沿河谷的土地都留出来,预备万一,你们各家可先去盆地周边、大山脚下勘测——武子的榜样在那里,山林的出产并不比平地差。
我们这次把最肥美的土地留出来以防意外,先把不好的土地瓜分了,即使国君以后要封赏,留出的土地也是分到各家头上,我还可以承诺,你们各家先前对山林的开发,我绝不会没收。回去后各家赶紧准备人手,预备去太原盆地开发。”
范匄在一旁叹息:“我早说过不应该庇护陈国,如今我晋国的力量还没有达到庇护陈国的地步,君上怎么就不听劝呢?”
韩厥回答:“我已经劝过君上,我当初说的话很严厉,我说:昔日,周文王率领叛离殷商的国家侍奉商纣王,是因为他知道推翻殷商的时机还不成熟,故此隐忍。
周王尚且如此,如今我们与周文王相反,明知道击败楚国的时机还不成熟,却还要明目张胆地收纳楚国的叛臣,单纯地、不计成本地为了反对而反对,高调、嚣张地表明与楚国势不两立——这样做,想要成功,太苦难了!
可惜,君上年少气盛,又刚刚确立霸主的地位,连这么严厉的话都听不进去……如今,你我作为臣子,只能竭尽自己的力量了。”
范匄叹了口气:“这样的话,就该让武子尽快回来,如今我们上军已经出战了,武子这一去,等于新军又出战了,明年的仗怎么打啊。”
鸡泽盟会上,许国没有参加会盟,这等于不承认晋国的霸主地位。故此盟会结束后,主持盟会的晋国副帅立刻带领上军讨伐许国……到了这年冬天,上军依旧没有撤回国内。
赵武的家族武装力量是新军主力,如果赵武被过多的家务事牵扯了精力,这就等于晋国的上军加新军,总共半数的国家军队,依然在打仗。
韩厥同意范匄的主张,他马上响应:“我这就用元帅的身份,命令赵武尽快回来。我还是那句话:你们各家族尽快筹备春耕,等武子回来,国君的封赏确定了,各家族必须立刻派出剩余的人手前往自己的封地。至于各家族的正卒,请诸位动员起来,明年春耕过后,我们必须立刻出兵救援陈国。”
韩厥又叹了口气:“这都什么事,原本我们应该在鸡泽盟会后,应该好好享受胜利成果,休兵养息,现在却要为了陈国的事情继续奔波。”
栾黡眼珠转了转,冲韩厥摊开手:“元帅,我原先没有在意你家阿起写的那本《垦荒志》,如今我们栾氏也要去垦荒,把你家的书借读一下,我也要学一学武子四十日成城的手段,在太原进行垦荒。”
范匄听了这话,马上掺和:“元帅,如今各家都困顿不堪,这本《垦荒志》大家都需要,不如请你家阿起公开这本书,允许各家派出人手进行抄录,以便我们效仿。”
对于有利于国家的事情,韩厥总是支持的,他点头答应,而后领着诸卿返回元帅府。
韩厥在宫城门口与诸卿盘算的时候,宫城之内,魏绛指着地图向国君建议:“武子建立通城与太原作为垦荒点,君上若是开发太原附近,不如依托北方的太原城作为基地——这两城本来是武子的,君上如果进行封赏,只确定这两座城归于赵氏,恐怕这不是奖励,只是一种事后追认……请君上斟酌一下。”
悼公不以为然:“我是知道小武脾气的,这片盆地最北端的峡口,一定是武子的最爱,我把那片峡口封赏给他,想必武哥会愿意。他擅长开发山林,这种手段,其余的卿大夫学不来的。另外,太原盆地最北端的峡口归于赵氏,既可以让赵氏守卫边防,还可以让赵氏的才能得让发挥,我认为武哥一定不会推迟。”
魏绛寻求确认:“太原城依旧归属赵武?”
国君点头:“太原城归于赵氏,通城原先是军事城堡,就不单独列出来了,把它归于太原城的管辖范围内,正式确认这两座城池的领权,然后我再把太原被北端的峡口封赏给武哥……魏卿,其余的土地你挑一块。”
魏绛手指点着太原最北端的峡口,回答:“那么,我魏氏就与赵氏比邻而居,也好相互支援。”
魏绛与悼公商谈的结果当日就传出宫外。此后,晋国大臣也立刻研究那份地图,顺便替自己选定了中意的地盘。虽然太原与通城之间已经是开发完善的土地了,使得这片土地有多人垂涎,但有韩厥在,那些卿大夫虽然垂涎,却不敢悍然伸手——插手赵武开发完善的领地之中,那就是欺负赵武。而赵武,现在已不是任何人能欺负的了。
最终,通城与太原之间不归赵武的闲置土地到了国君手上,国君借机封赏了许多与他关系密切的公族,以及中小侯国,他的弟弟杨干也在其中获得了一座小城。
春秋是以城为国。因为筑城的成本过大,所以大多数国家,整个国中只修建一座城市,把这座城市当作自己的国都。出了国都大门,乡间就是农田。
晋国稍稍有不同,它是霸主国,两百年积累下来,加上晋国卿大夫之间的争斗过于惨烈,所以晋国卿大夫都有筑城的习惯——但这次开发太原盆地,情形却显得很奇怪。
因为赵武的新封地处于太原城最北端,待在后方的各家族干脆省去了筑城的手续,直接在自己的封地里筑起一个农庄,便开始耕作——连年的战争已经让这些家族家底掏空,能减少支出何乐而不为。
故此,等开春国君的封赏正式确定下来,太原盆地虽然一片繁忙,但整个盆地里只有三座城市,这三座城市都属于赵氏:盆地最北端的城市名叫“汾阳”,汾阳旁是魏氏领地魏榆(农庄)、而后沿着汾河向南、依次是晋阳、太原(通城为太原附属)。
赵武似乎比较痴迷于筑城游戏,反正他自从动工重修赵城后,赵氏以每年一座城市的扩容速度在扩张。这年春,在赵武名下的领地已经增加到七座,除了太原盆地三座外,赵城、霍城加上甲氏的两座城市,使得赵氏拥有城市的数目位于晋国诸卿之冠。
随后,赵武也就有了“七城之主”的绰号,不过,这绰号很快就不适用了。
次年春,霍城之南,丙六公社,赵武正带着随从缓缓步行,视察着公社的生产情况。社首(相当于公社支部书记)满脸堆着笑陪伴在赵武身边。
春秋时代是一个很奇妙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既存在着仆人制,也存在着封建制,更有原始社会的制度遗存,而这里的人民公社就是从原始社会里遗留下来的氏族制度。春秋时的一个公社也就是一个“里”,这个“里”在战时向国家提供一个“卒”的武士。公社中这些武士属于上层统治人员,除了他们之外,剩下的都是些纳税的农夫。
霍城周围的公社是赵武新近增建的,原本这些公社应该分别命名,但赵武比较懒,因为这个公社提供的武士在作战序列中属于“丙六”卒,所以赵武干脆以“丙六”命名——这附近其余的公社遭遇大致相同,他们的公社名就是武士在作战序列中的名称。
“丙六”社首指点着周围,殷勤的介绍:“这几家都是今年迁来的流人……嘿嘿,听说他们是从赵城出来的。”
第八十五章 七城之主很牛气
稍停,赵武又摇摇头:“不好,仲孙氏毕竟是大戎的国君,让他逃出去,大戎的部落无形中等于有了精神领袖……昆,这事还要你去办,马上派遣一队人马追上仲孙氏,我要你悄悄的把他杀了,就地掩埋,而后,对外宣称未曾搜捕到。
唯有死了的仲孙氏才能让我们放心,这样,我们可以借那死鬼的名号不停的招揽心存不轨者,而后派他们一拨拨来送死。造成戎人反抗不断的假象——站在明处的敌人比站在暗处的敌人好对付,只有让敌人站在明处,才对我们有利。”
……
整个秋季,国君接到的消息是:赵氏的军队驻守在草原,努力地“搜捕”戎人的国君。但实际上,自从箕河一战后,赵氏武装已经开始逐步削减当地兵力,首先是辅兵,在战后宣布服役结束,全部解散回家。接着是低等武士、军官……
等到了冬季,真正驻守在太原之北的只剩下了五百轻骑兵。这五百轻骑兵早出晚归,不停的做出搜捕戎人国君仲孙氏的努力。与此同时,赵氏武装为了更好的拉起“搜捕”的大网,已经强令归降的戎人部落向南方迁移。
那些同意迁移的戎人部落,在赵武的威逼下,被迫承认赵武为他们的“戎子(戎的领袖)”。随后,他们接受赵武的划区自治——赵武给他们每个部落都划分了固定的游牧区域,规定他们最多饲养的战马与牛羊数目,禁止他们越出自家所属区域进入他人领地游牧。自此,戎人被迫进入了“定居”生活……
冬,赵武带着亲信进入霍城,他是回来主持家族事务的。秋收结束,他这个家主要回家接受封臣的敬献,所以他提前收兵。
霍城城主霍达接到消息,隆重迎接了自己的家主——就在此时,位于太原盆地之北的无终国(戎人之国)国君嘉父,派使臣孟乐翻山越岭从小路来到晋国国都新田,通过魏绛向国君献上虎豹之皮作为礼物,代表各部落戎人请求与晋和好。
听了魏绛的汇报,悼公起初不以为然,答:“戎人六亲不认而又贪婪无比,不如讨伐他们——武子在戎人那里打了半年,我正考虑向大戎小戎增兵呐,理他们干什么?”
魏绛劝导:“眼下诸侯刚刚归附过来,陈国人也是刚刚来与我们和好,但这种团结还很不稳固,诸侯们还在观望。如果我们有德,大家自然会更加亲密,否则,诸侯就会离散。
假如我们这时劳师动众增兵去打戎人,楚国人反而趁机讨伐陈国,我们国内没有后备兵力,就没有力量援救陈国了。那么,我们就等于主动放弃了陈国,诸侯们看到我们无力庇护自己的附属国,也一定会叛离我们。戎人是禽兽,但如果为了征服戎人而失去了中原,恐怕不合适吧?
聪明人一点就透。沉吟了一下,悼公转回主题:“对戎人,就没有比讲和更好的办法了?”
魏绛:“我认为,与戎人和好有五条好处:戎人逐水草而居,看重财货而轻视土地,我们可以向他们收买土地,而不用通过战争,此其一;与戎人讲和之后,我们北方边境没有了威胁,百姓得以安心居住,农人得以安心收获,此其二;如果连戎狄都事奉晋国,邻国为之震撼,诸侯也会感到我们的国威而归附,此其三;我们以德安抚戎人,不劳军队去讨伐,不损毫军马战具,此其四;借鉴后羿黩武的教训,而以德服人,远方的国家来朝,近处的邻国安心,此其五。
与戎人议和有这么多好处,至今我还没看到什么坏处,所以,请君上再仔细考虑一下。”
悼公欣然采纳,并同意派魏绛与各部落戎人定列盟约……
嘉父的使臣孟乐欣喜若狂,满口的说打算将消息尽快汇报给自己的国君,兴高采烈的孟乐前脚走出国君的宫殿,士弱兴冲冲的赶来汇报:“君上,赵武子有了消息,少司寇府协同赵氏武士搜捕戎人盗匪,斩获首级两万余枚,缴获战马不下十万匹,牛六万余头……”
士弱才说到这儿,悼公与魏绛一起跳了起来,悼公一脚踢翻了桌案,大呼:“上当了。”
魏绛想了想,回答:“也未必上当,君上还是等赵武回来,详细询问完再说。”
魏绛建议国君接受戎人的求和,是担心戎人的势力过大,晋国后方有这么一个骚扰不断的敌人存在,使得晋国不能专心图谋南方。而国君答应戎人的求和,一方面是因为魏绛说得确实有道理,另一方面是悼公也担心更北面的无终国插手太原盆地的事务,使得正在太原盆地剿匪的赵武面临更大的压力……
但现在他们才知道,赵武已经完成了扫荡太原盆地的任务。
依赵武那种财迷性格,不把便宜占尽了他是不会撤军的。现在赵武撤兵了,而且缴获丰厚,说明太原盆地已经捞不到好处了,戎人的抵抗也已彻底粉碎——嗯,士弱随后的话证实了悼公与魏绛的猜测。
士弱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因为外交工作不是他负责的,他眨了眨眼,继续汇报:“赵武子传回来的情报很详细,大致情况我们司寇度已经清楚了:小戎国君被击杀,大戎国君出逃。如今我们的骑警队与赵氏武士还在加紧搜捕。另外,新归顺的戎人部落大约有七十余支,这些人目前正在霍城受降,并认赵武为自己的‘戎子’。
少司寇赵武被这种家务事弄得,一去草原数月不回,虽然胜利,但也把国家正事给耽误了。我接到报告已经斥责了他,命令他不要再纠缠于戎人事务,继续动身向南方巡视,监察南方的司法实施情况……君上,你刚才说要召他回来询问详情,我认为:如果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如等他视察完南方,再召他回来问讯。现在,我们首要的工作是安置那些归降的戎人。”
士弱说赵武被家事纠缠,是在抱怨赵武发动了家族报复,并在家族报复中耽误了太久的时间,以至于他没能履行少司寇的责任,在冬季来临前,未能完成巡视晋国的工作。而士弱所说的“接收战利品,安置归降的戎人”,是因为这次战斗有骑警队参加,骑警队是国家武装,那么这份战利品司寇府就有资格分享——身为国君的悼公,自然有权享受司寇府所收缴战利品。
魏绛皱着眉头,答:“大戎、小戎国君一个被杀,一个在逃,他们的领地自然归我晋国接收,臣恭喜君上了——无终国跟我们签订这份协议,不是也意味着他同意君上兼并大戎小戎。”
士弱补充:“根据赵武子送来的情报,他已经按我们晋国的军事体制,把戎人编录成八旌(八面军旗,每面军旗下,管理一个旅得武士)、七十五个‘里(每里七十五名士兵)’,按井田制勒管,每部出战士兵归属骑警队管辖,这样一来,等于太原盆地之北已经纳入我晋国的司法管辖。
臣已经按照赵武的规划拟就了文书,请君上确认签字——从此后,戎人七十五里划地放牧,这霍城之北就归属于我晋国了。”
士弱说罢,得意洋洋吩咐侍从递上竹简,国君神色激动,正打算摊开竹简,韩厥带着晋国其余的卿大夫匆匆赶来,一见国君,韩厥劈头就说:“我刚才接到赵武子的汇报,怎么,霍城之北已经纳入我晋国的管辖?”
国君拿起竹简,得意的晃了晃,回答:“还差一点,等寡人签署了这些文件,这一切就确认了。”
栾黡难以置信:“我听说司寇府只派出了三百骑警——我等奋战多年,没能替国家增加寸土,这三百骑警就为我晋国再增加了一块土地,听起来,真令人难以置信。”
晋国诸卿听到消息赶来,是因为出现了肥肉,这群秃鹫闻到血腥味自然聚集起来,等待分食。当然,他们也是有分食理由的,因为晋国重新称霸了,卿大夫们都有功,增加封地也是理所应当之举。原先晋国没有多余的土地封赏,现在有了这个大进项,新增加了相当于国土面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土地,他们自然可以顺理成章要求分享。
卿大夫们看着国君签署文件,士弱递上一份图纸,这是赵武画的太原盆地的地形图,国君望着土地盯了一会儿,他首先扭头对魏绛说:“寡人能够北顾无忧,是魏卿的责任,不可不赏,这头一份赏赐由你挑选。”
魏绛推迟:“武子仅用三百骑警与家族武装,就取下了这么一大块土地,首份赏赐应该是武子的,我岂能贪图。”
魏绛这一推迟立刻得到韩厥的响应,韩厥捋着花白的胡须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武子仅带三百骑警,就把大戎小戎的土地纳入我晋国囊中,这拓土之功应该赏赐。”
悼公顺水推舟:“既然如此,我们就等武子回来后,由他首先挑选……”
悼公又笑着补充:“哈哈,诸卿要耐心等一会儿了,士司空(士弱)派武子巡视南方,大约这个冬天过去后,武子才能回转,不过,元帅可以将这个消息提前通知武子,让他考虑好。”
在晋国,司空与士师是同一回事。晋国人很少提司寇这一官职,只有在提到司空的副手的时候,才有一个特定的官职,称:少司寇。
韩厥深深的盯了一下悼公,他摆手制止了栾黡的蠢动,答:“正该如此。”
悼公自登位以来,一直想扶植公族势力。如今他新获得一块领地,正想顺便壮大一下公族势力。恰好,作为此战首功的赵武不在国都,按规定赵武有权第一个挑选自己的赏赐,现在赵武无法动手,他的封地确定不下来,其他人的挑选也要依次后延,如此一来,国君有时间好好筹划一番了。
韩厥正是看出了国君的意图,才制止栾黡的冲动。他默默领着诸卿告辞,栾黡走出王宫后,忍不住低声嘟囔:“韩伯,其实,你可以替赵家做一半主,不如你先就替武子决定了吧——我听说那片土地上,以太原城附近的土地最肥美,我们就把太原城附近的土地留给武子,剩下的由各家挑选。
现在是冬天,现在定下来各家的赏赐,也不耽误明年春耕的筹划。韩伯,你也知道,连年战争,各家族都已经困乏不堪了,明年指不定还有大战,现在不能确定春耕计划的话……”
对栾黡说的这个,韩厥也深表赞同,他沉吟的说:“我得到消息,为了惩罚陈国的背叛,楚国已经全军出动,楚国司马、公子何忌开始带军侵陈——目前战斗已经开始,但君上还不知道这个消息。我打算尽量瞒着君上,可也瞒不了多久。
栾军将说得有理,我们不能耽误明年的春耕——这样吧,沿河谷的土地都留出来,预备万一,你们各家可先去盆地周边、大山脚下勘测——武子的榜样在那里,山林的出产并不比平地差。
我们这次把最肥美的土地留出来以防意外,先把不好的土地瓜分了,即使国君以后要封赏,留出的土地也是分到各家头上,我还可以承诺,你们各家先前对山林的开发,我绝不会没收。回去后各家赶紧准备人手,预备去太原盆地开发。”
范匄在一旁叹息:“我早说过不应该庇护陈国,如今我晋国的力量还没有达到庇护陈国的地步,君上怎么就不听劝呢?”
韩厥回答:“我已经劝过君上,我当初说的话很严厉,我说:昔日,周文王率领叛离殷商的国家侍奉商纣王,是因为他知道推翻殷商的时机还不成熟,故此隐忍。
周王尚且如此,如今我们与周文王相反,明知道击败楚国的时机还不成熟,却还要明目张胆地收纳楚国的叛臣,单纯地、不计成本地为了反对而反对,高调、嚣张地表明与楚国势不两立——这样做,想要成功,太苦难了!
可惜,君上年少气盛,又刚刚确立霸主的地位,连这么严厉的话都听不进去……如今,你我作为臣子,只能竭尽自己的力量了。”
范匄叹了口气:“这样的话,就该让武子尽快回来,如今我们上军已经出战了,武子这一去,等于新军又出战了,明年的仗怎么打啊。”
鸡泽盟会上,许国没有参加会盟,这等于不承认晋国的霸主地位。故此盟会结束后,主持盟会的晋国副帅立刻带领上军讨伐许国……到了这年冬天,上军依旧没有撤回国内。
赵武的家族武装力量是新军主力,如果赵武被过多的家务事牵扯了精力,这就等于晋国的上军加新军,总共半数的国家军队,依然在打仗。
韩厥同意范匄的主张,他马上响应:“我这就用元帅的身份,命令赵武尽快回来。我还是那句话:你们各家族尽快筹备春耕,等武子回来,国君的封赏确定了,各家族必须立刻派出剩余的人手前往自己的封地。至于各家族的正卒,请诸位动员起来,明年春耕过后,我们必须立刻出兵救援陈国。”
韩厥又叹了口气:“这都什么事,原本我们应该在鸡泽盟会后,应该好好享受胜利成果,休兵养息,现在却要为了陈国的事情继续奔波。”
栾黡眼珠转了转,冲韩厥摊开手:“元帅,我原先没有在意你家阿起写的那本《垦荒志》,如今我们栾氏也要去垦荒,把你家的书借读一下,我也要学一学武子四十日成城的手段,在太原进行垦荒。”
范匄听了这话,马上掺和:“元帅,如今各家都困顿不堪,这本《垦荒志》大家都需要,不如请你家阿起公开这本书,允许各家派出人手进行抄录,以便我们效仿。”
对于有利于国家的事情,韩厥总是支持的,他点头答应,而后领着诸卿返回元帅府。
韩厥在宫城门口与诸卿盘算的时候,宫城之内,魏绛指着地图向国君建议:“武子建立通城与太原作为垦荒点,君上若是开发太原附近,不如依托北方的太原城作为基地——这两城本来是武子的,君上如果进行封赏,只确定这两座城归于赵氏,恐怕这不是奖励,只是一种事后追认……请君上斟酌一下。”
悼公不以为然:“我是知道小武脾气的,这片盆地最北端的峡口,一定是武子的最爱,我把那片峡口封赏给他,想必武哥会愿意。他擅长开发山林,这种手段,其余的卿大夫学不来的。另外,太原盆地最北端的峡口归于赵氏,既可以让赵氏守卫边防,还可以让赵氏的才能得让发挥,我认为武哥一定不会推迟。”
魏绛寻求确认:“太原城依旧归属赵武?”
国君点头:“太原城归于赵氏,通城原先是军事城堡,就不单独列出来了,把它归于太原城的管辖范围内,正式确认这两座城池的领权,然后我再把太原被北端的峡口封赏给武哥……魏卿,其余的土地你挑一块。”
魏绛手指点着太原最北端的峡口,回答:“那么,我魏氏就与赵氏比邻而居,也好相互支援。”
魏绛与悼公商谈的结果当日就传出宫外。此后,晋国大臣也立刻研究那份地图,顺便替自己选定了中意的地盘。虽然太原与通城之间已经是开发完善的土地了,使得这片土地有多人垂涎,但有韩厥在,那些卿大夫虽然垂涎,却不敢悍然伸手——插手赵武开发完善的领地之中,那就是欺负赵武。而赵武,现在已不是任何人能欺负的了。
最终,通城与太原之间不归赵武的闲置土地到了国君手上,国君借机封赏了许多与他关系密切的公族,以及中小侯国,他的弟弟杨干也在其中获得了一座小城。
春秋是以城为国。因为筑城的成本过大,所以大多数国家,整个国中只修建一座城市,把这座城市当作自己的国都。出了国都大门,乡间就是农田。
晋国稍稍有不同,它是霸主国,两百年积累下来,加上晋国卿大夫之间的争斗过于惨烈,所以晋国卿大夫都有筑城的习惯——但这次开发太原盆地,情形却显得很奇怪。
因为赵武的新封地处于太原城最北端,待在后方的各家族干脆省去了筑城的手续,直接在自己的封地里筑起一个农庄,便开始耕作——连年的战争已经让这些家族家底掏空,能减少支出何乐而不为。
故此,等开春国君的封赏正式确定下来,太原盆地虽然一片繁忙,但整个盆地里只有三座城市,这三座城市都属于赵氏:盆地最北端的城市名叫“汾阳”,汾阳旁是魏氏领地魏榆(农庄)、而后沿着汾河向南、依次是晋阳、太原(通城为太原附属)。
赵武似乎比较痴迷于筑城游戏,反正他自从动工重修赵城后,赵氏以每年一座城市的扩容速度在扩张。这年春,在赵武名下的领地已经增加到七座,除了太原盆地三座外,赵城、霍城加上甲氏的两座城市,使得赵氏拥有城市的数目位于晋国诸卿之冠。
随后,赵武也就有了“七城之主”的绰号,不过,这绰号很快就不适用了。
次年春,霍城之南,丙六公社,赵武正带着随从缓缓步行,视察着公社的生产情况。社首(相当于公社支部书记)满脸堆着笑陪伴在赵武身边。
春秋时代是一个很奇妙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既存在着仆人制,也存在着封建制,更有原始社会的制度遗存,而这里的人民公社就是从原始社会里遗留下来的氏族制度。春秋时的一个公社也就是一个“里”,这个“里”在战时向国家提供一个“卒”的武士。公社中这些武士属于上层统治人员,除了他们之外,剩下的都是些纳税的农夫。
霍城周围的公社是赵武新近增建的,原本这些公社应该分别命名,但赵武比较懒,因为这个公社提供的武士在作战序列中属于“丙六”卒,所以赵武干脆以“丙六”命名——这附近其余的公社遭遇大致相同,他们的公社名就是武士在作战序列中的名称。
“丙六”社首指点着周围,殷勤的介绍:“这几家都是今年迁来的流人……嘿嘿,听说他们是从赵城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