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我现在“贩售”战争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汉末之乱、新帝谋婚:重生第一女将、梦幻两晋、3岁小萌宝:神医娘亲,又跑啦!
一秒记住【思路客小说 www.siluke8.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五十七章 我现在“贩售”战争
胥梁带平心静气的回答:“乌馀怎么说都是我晋国的大夫,作为晋国的卿大夫,他的行为理所应当由我晋国承担责任——‘常务’的意思是说,由我晋国进行国家赔偿。至于我晋国与乌馀的家族怎么算账,那是我们国内执法的具体细节,请列国不必忧心。”
所谓“常务”,是赵武发明的新官名。如今叔向是执政府负责日常事务的主要官员,而赵武虽然是晋国执政,他比较喜欢关心自家的后花园,闲来无事陪自己的妻女闲逛;偶尔情绪不好,看哪个国家不顺眼揍一通出个怨气——也就是说:赵武身为执政,管的都是国家大事,日常小事务都归叔向管理,所以叔向这位亚卿、执政府日常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也就被简称为“常务官”。
晋国的执政府体制是新设立的,常务官也是新设立的,此前叔向也挂着一些旧有职务,但执政府设立之后,赵武马上出战在外,两年多来,晋国人以及晋国的盟国已经熟悉了叔向代行执政的职责,久而久之,大家就以“常务”的官名称呼叔向。
如果说赵武的职位,换成现代称呼,可以被称为总理的话,那么叔向就相当于国务卿——“国务卿”这个词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候翻译西方词,孙中山求学日本的时候,照搬了这个日本词。同时被照搬的日本词还有“政府”、“政权”、“政党”、“警察”……等等。
什么叫跌宕起伏,现在的情景就是。围绕着乌馀以及禀丘的归属问题,可怜列国诸卿,包括晏婴这位著名的春秋智者,都仿佛被赵武送上座山车的孩童,饱尝了忽高忽下的滋味。
折腾,小小的一场乌馀事件,怎么就如此令人折腾?列国诸卿被晋国的处理手法折腾的忽喜忽悲,现在,都弄不清自己的心情了……
胥梁带轻声细语的跟列国诸卿争论,同一时间,郢都城下,晋国的上军尉赵成伸了个懒腰,从榻上楚女、蔡女的肢体缠绕中爬起身来,在帐外伺候的侍卫听到赵成起身的动静,连忙端过来热气腾腾的供赵成洗浴,赵成一边用热毛巾擦着脸,一边随口问:“这天气,咱们新田城应该下雪了吧?”
伺候赵成的是赵氏家族武士武鲋及他的儿子武甲。武鲋一向是生活在阴影当中的,当初赵氏遭遇下宫之乱,是武鲋带领武士保护了程婴与公孙杵臼,随后若干年,他主要隐藏在暗中,负责打探赵武周围的状况,以及赵氏家族的威胁。
相对于赵武这位突然由程婴领过来的“家族继承人”来说,武鲋还是觉得赵成这位他亲眼看着其出生、成长,并逐渐长大的赵氏少主更加亲切。所以赵武开始向赵成移交赵氏家族势力的时候,武鲋是充满欢喜的,他像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溺爱赵成……当然,他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受到他那份等同赵成的关爱。
武鲋不喜欢说话,武甲年轻气盛,立刻代父亲回答:“少主,刚刚传来的消息,说是我晋国普降大雪,雪深超过两尺,很有一些人受冻受饿,不过家主听说这个消息,反倒欣喜的说了一句:‘瑞雪兆丰年’!”
春秋时代,是地球小冰河时代之后罕见的暖期,但赵武来自现代,在他的潜意识里一直防范着气候的巨大变迁,而他随身携带的香料植物,恰恰是古代应付暖期最有力的武器。
多年以来,晋国的百姓早已适应了冬天无雪的气候。刚开始,赵武推广羽绒、棉花以及毛绒织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这时代希腊人与罗马人身上只披着一块布条,短裤是他们正式的官服,华夏人要比他们稍有文化,但也只是从上到下一身的“深衣”,但深衣之下,大家都是光着腿的。
此前,赵武历时十年时间,才为棉纺织物寻找到了销路,而羽绒服与毛呢织物,只在他开发中山国的时候,偶尔派上了用场,大多数时候,它们仅仅是贵族炫耀财富的奢侈品……如今,气候的剧烈变迁,到让这些新产品成了“先见之明”,平民百姓逐渐有了羽绒乃“必需品”的觉悟。
天降大雪,别人发愁,赵武却欣喜万分,原因在于此。
这下子,我的领民挣上钱了。怎能不乐?
赵成也在傻笑:“这次天降大雪,想必父亲要利用军供采购的机会,采购大量的赵氏羽绒衣,以及毛纺、棉纺织物,天下出产这玩意的唯我赵氏……我赵氏领民今年不用担忧过年的花销了!?”
武鲋责难:“少主,这话不应该由你说出来。”
赵成伸了个懒腰:“我当然知道……哦,如果天继续这样冷下去,我赵氏因为早有准备,可以不惧南方的寒冷,但军士们……也应该包括楚国人,恐怕因此吃够了苦头。楚国贵人尚有皮裘御寒,士卒何辜,要在寒风中持戈守御。……似乎,这天气是进攻的好天气,我军来自北方,耐寒耐冻,又有御寒衣物……不知父亲是否打算一鼓而下郢都?”
武甲接过赵成擦完脸的毛巾,随口说:“宗主的心思似乎不在攻城上……前一阵子,师旷写的兵书经过校订,已经在赵城学宫发行了,书中有句话,我觉得其实是家主而不是师旷说的。书中说:‘为将者,需要知道天时地利。有时候,天时地利才是将领最厉害的武器,大自然的威力,远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为将者擅于利用自然威力削弱敌方,这才是名将风范。’
想起书中这句话来,我就想起家主提前预定十万套棉装,以及数万套羽绒服的事情。想当初,这个订单下达到赵城的时候,我赵氏百姓虽然欣喜,肚里不免揣测:宗主这是在假公济私……但如今看来,宗主多么具备先见之明啊!楚国人在这天气里冻得伸不出手来,我晋国将士却不畏寒冷,严密堵住对方国都的城门,打的楚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赵成伸了个懒腰,一边向帐外走,一边回答:“我就不明白,明明楚国唾手可得,怎么父亲只是堵住了人家的城门,坚决不派一兵一卒踏入郢都城中——有史以来,还有在人家城门口砌上墙,堵塞出入的路径,然后要求每个进出自家大门的人接受别人的盘查?如此恶劣缺德的事情,父亲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下了,怎么不干脆攻陷郢都,活捉楚王?”
说着,赵成已经走到了屋门口,武鲋替他撩开了棉布门帘,躬身送赵成迈出大门,而后武甲跟在赵成身后,嘴不停的唠叨:“少主这个疑问……我听说晋国许多将领都向家主质询过了,但家主回答:我晋国人的每一滴血都很宝贵!如果要攻陷郢都,我晋国不免要流大量的血——即使我们为此流了血,难道收获会比楚王投降后更多?所以,干脆不要流血。”
赵成踏出了房门,迎面跑过一支赵氏的队伍,寒冬中,他们一边跑一边嘴里吐着白气,呼喊着口号。在队伍里,赵成看见了父亲赵武,他跟上赵武的身影,边跑边问:“父亲,你已经人到中年,况且你还是晋国的元帅,怎么每天早晨还要如此奔跑不息?”
赵武跑得气喘吁吁,他穿得很单薄,额头上冒着白汗,嘴里断断续续的回答:“你知道我之前遭遇的刺杀吗?……这是一个凶险的社会,‘拼命拼命,不拼没命’。只要你稍一疏忽,可能就会无声无息的淹没在人海当中。所以,不能不努力呀,不能不拼命呀,人生仿佛逆水行舟,稍一松懈,损失的岂止是生命。”
赵成低下头来,默然不语。
父子两人带着一大群侍卫绕军营跑了一圈,等他们重新跑回起点,齐策迎上了这两人,他一边招呼从人给赵武与赵成递上热毛巾,一边随口汇报:“东郭离带着商队已经抵达‘原’了,这次他带来的商队有数百余商家,整个商队达到一万多人,据说,他们沿途南下,已经将经过的驿站里,积存的粮食全部吃空,不少人都在抱怨他们‘如蝗虫过境’!”
赵成叹了口气,赵武接过热毛巾擦着汗,笑着说:“谁抱怨?驿站的人不应该抱怨,他们历年积累的库存都卖出去了,全部换成现金,他们挣够了钱,还抱怨什么?
当地的官员不应该抱怨,一万多路过的商人在当地消费,他们的消费能力要比平民百姓高得多,官员们因为他们的消费收足了交易税,官员们为什么要抱怨?
维持沿线道路安全,并竭力护送商队的小领主们也不应该抱怨,他们的武士因为护送商队,不知道挣了多少银币,我估计领主及其武士现在已经被银币晃花了眼睛,他们为什么要抱怨?”
齐策嘿嘿一笑:“主上说的没错,这种事大家都从中获得了好处,原本他们应该开心满意,只是按照惯例,这些商队如蝗虫般过境,大家总要抱怨几句,才显得正常。
不过,当地人也是一边抱怨,一边积极的采购货物与粮食,期望这些商人回城的时候,能够顺便继续住宿于当地……”
赵成不满的插嘴:“父亲,这场战争已经动员了国内所有的青壮劳力了,怎么还要劳动我们晋国的商人?如此一来,恐怕我们国内只剩下妇女和儿童了,谁来下地耕作呢?”
赵武与齐策相互望了一眼,赵武将毛巾扔给侍从,微笑的说:“我教你一招老政客的政治手段——当国内积累的矛盾非常尖锐的时候,那么,你需要转移一下大家的视线。这时候,发动一场对外战争,不失为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想一想,我晋国当然遭遇了千年大旱,为了实施扩张性赤字经济,各地领主几乎将历年的积蓄都拿出来,期望来应付这千年一遇的难关。
而国家稳定的基础是什么?是中产阶级,只有中等收入者,才会切实的维护政体的运转。他们的人口基数最多,而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且个个对预期收入表示满意。他们对未来充满快乐的畅想,因此最不期望生存环境向坏的方面转变。但在这次大灾当中,我们的武士与士大夫阶层,都把钱袋掏空了,当政者重新填满他们的钱袋,是他必须履行的责任。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
那么,怎么填满他们倒空的钱袋?唯有对外掠夺,对外战争——齐策,你且汇报一下我们的战绩。”
齐策双手一背,挺起了胸膛……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穿衣习惯。当初,齐国是天下纺织中心,管仲为了发展齐国的纺织业,让列国尽量多的消费齐国的纺织品,曾设计了一种袖子非常宽大的服装,并引导百姓那这种服装当作时尚。
管仲这么做,纯粹是为了让别人多消费布料。而在管仲执政的时候,齐桓公是天下霸主,所以齐国的服装爱好就成了天底下最顶级的流行趋势,凡是齐国人都喜欢拥有一个、能藏进一位七八岁小孩的大袖子,并且认为这种大袖子,实在太贵族了。
赵武自从上位以来,竭力推行类似胡服骑射的服装习惯,但齐策从不为此改变,他不喜欢胡服式的箭袖、以及赵武设计的夹克衫、猎装,就喜欢成天到晚甩着一双大袖子。如今他双手一背,宽大的、可以当拖把的袖子,几乎垂到地上,而齐策却认为自己的样子很贵族,很潇洒。
他昂着脸,如数家珍的盘点着:“前前后后,我们大约俘虏了十四万楚囚。这些楚囚当中,卖得最好的是楚国左右两广的亲兵,大约能卖三百个铜板,卖得最便宜的是老妇人,大约价值两个铜板。目前,光发售这些俘虏,我们大约挣了百万钱上下……”
百万个铜板,搁在宋代也就是几千贯而已。但春秋时代,钱贵,东西便宜。
这时代只要是金属冶炼物,就属于高科技产品。一般,四百个青铜钱就能制作出一把青铜剑来,所以一柄青铜剑价值也就是五百个铜板左右。
要知道,赵武的新式铸钱计划才推行数年,每年铸出来的铜板也就是几百万枚,至于银币就更罕见了,而金币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是一种传说中的货币,终生都未曾见过。
赵成被这一数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但这还没完,齐策继续说:“发售奴隶的收入,刚刚够我们支付士兵的薪水。当然,钱数少了点,但因为我们常用铁制工具支付列国士兵的薪酬,所以,真正花出去的钱不多……
顺便说一句,我们在蔡国开设的冶炼厂,其冶炼出的铁制工具以及武器,很受列国士兵欢迎,列国士兵常常宁愿选择农具,而不愿接受我们发的铜板。
其实,在我看来,蔡国的铁器冶炼技术还不成熟,那些铁制工具远远比不上赵氏工厂所产的……好吧,奴隶的事暂且不说了:上个月我们堵塞郢都十座城门,只给楚国留下了四座通行的大门,然后派遣列国士兵四处去搜刮粮草、物资,士兵们从楚国乡间搜罗出许多青铜制品,以及大量的黄金。
而郢都城中,有许多楚国富商,以及楚国贵族想要贿赂我军,以便能够获得我军的许可,携带家眷及财富逃离郢都这座被围困的城市——按元帅的命令,我们只取他们财产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任由他们带走。
楚国人倒真是富裕,我记得一名楚国人用一只巨大的,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青铜大鼎,支付了全家的买路钱。这个鼎,按照元帅新制定的重量标准,大约有几吨重,可惜我们也搬不走,只好敲碎了,融化成铜钱,发给士兵当薪水。
另外,楚国百姓家藏的黄金也不少,按元帅的吩咐,我们把那些黄金提纯之后,铸造成百斤重的大方砖,命名为‘得胜金砖’,如今铸造的方形金砖,已经有百余块之多,而且,看这个架势,我们财富增加的趋势远远没有枯竭。”
赵武微笑着解释:“楚王好细腰,这说明什么,说明楚国非常富足,大多数女人都吃得很胖,以至于很少见到腰肢纤细的女子,一个举国妇女都吃得很胖的国度,只要使劲捏一把,手里全是油膏——这下子,我们国中的武士该满意了吧。”
稍停,赵武继续感慨,他感慨的话也是向赵成进一步解释:“凡事都有源头,当初我执行刺激国内经济的赤字计划,我们把国中的积蓄全部花光了,我们手头已经空了,而钱这个东西,不能无中生有的编出来,那么,当我们府库全空的时候,下一步该怎么办?
楚国的入侵恰好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富足的楚国,实在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挑战我们晋国这头饿狼,当时,整个晋国都赤红了眼睛,没日没夜的琢磨从谁身上撕咬下来一块血肉,来填饱自己饥饿的肚子、以及空虚的钱袋。
这时,不自量力的楚国恰如其分的跳了出来,成功的激怒了晋国人……那么好吧,只要的我肚子没有喂饱,只要我的钱袋没有装满,我绝不终止战斗。”
齐策转向赵成,也帮着赵成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楚国侵犯了宋国,当初,人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小小的反击战,但元帅却将这场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把战线不断的向南推进,把整个战争的时间拖得越来越长,为的是什么?”
赵武甩了甩手,吟诵着姜尚姜太公所著《六韬》中的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
利益,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场战争是这样,我们不断的胜利,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断的获利——你可以把这场战争看做一个商业行为,我们投资于‘战争’这个商品,如今看来,‘销售战争’让我们获益很大,只要它能够让我们继续获益,我们怎能不扩大投资规模呢?
这段时间来,不断的有人问我什么时候结束战争,我却总不回答,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什么时候,战争获得的利润,已经不够我们因此支付的成本——就是指士兵的薪水,粮草,以及我们在战争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资——当战争赚来的钱,开始不够成本的时候,那么我就要开始推销另一件商品,这件商品叫做‘和平’!”
说完,赵武一指北方,微笑着反问:“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们结队南下,不过是为了一个‘利’字而已,儿子,你猜一猜他们图的是什么利润?”
齐策担心赵成由于年龄小,思考问题不透彻,以至于无法回答赵武的话,赶紧抢着提醒:“且不说向我们兜售战争物资、收购士兵战利品获得的利润吧,这些都是小钱,而战争带来的最大利润是控制权。
我军一路南下,身后铺成了一条畅通的战争大道——道路就是货物流通的血脉,谁拥有这条道路的优先通行权、独家通行权,谁就能获益。现在,这条道路控制在我们的手心,光是贩卖道路的通行权,就是一笔白得的收益。”
齐策与赵武两人说的话,对赵成这个孩子来说冲击力太大,他眨巴着眼睛,艰难的说:“路修好了,怎能阻止别人在路上行走呢?”
齐策笑着提醒:“战争!战争就是最大的理由,战争当中,一切军事优先!为了保证军事物资的畅通,我们不得不对道路实行军事管制,而这条道路,又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因为无数军队沿途在保护道路的通行权,没有盗贼敢来这条路上做生意。
所以,谁有资格踏上这条道路,他就有资格将自家的商品沿着这条大路运送到南方……当然,我们给予他道路的通行权,也不是毫无代价的。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收费行为寻找一个借口,这借口很好找,比如授予他们‘军需物品专供商’的名义,要求他协助运送军用物资,至于他顺便夹带了自家的货物,那是我们无法干涉的……”
第二百五十七章 我现在“贩售”战争
胥梁带平心静气的回答:“乌馀怎么说都是我晋国的大夫,作为晋国的卿大夫,他的行为理所应当由我晋国承担责任——‘常务’的意思是说,由我晋国进行国家赔偿。至于我晋国与乌馀的家族怎么算账,那是我们国内执法的具体细节,请列国不必忧心。”
所谓“常务”,是赵武发明的新官名。如今叔向是执政府负责日常事务的主要官员,而赵武虽然是晋国执政,他比较喜欢关心自家的后花园,闲来无事陪自己的妻女闲逛;偶尔情绪不好,看哪个国家不顺眼揍一通出个怨气——也就是说:赵武身为执政,管的都是国家大事,日常小事务都归叔向管理,所以叔向这位亚卿、执政府日常处理行政事务的官员,也就被简称为“常务官”。
晋国的执政府体制是新设立的,常务官也是新设立的,此前叔向也挂着一些旧有职务,但执政府设立之后,赵武马上出战在外,两年多来,晋国人以及晋国的盟国已经熟悉了叔向代行执政的职责,久而久之,大家就以“常务”的官名称呼叔向。
如果说赵武的职位,换成现代称呼,可以被称为总理的话,那么叔向就相当于国务卿——“国务卿”这个词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候翻译西方词,孙中山求学日本的时候,照搬了这个日本词。同时被照搬的日本词还有“政府”、“政权”、“政党”、“警察”……等等。
什么叫跌宕起伏,现在的情景就是。围绕着乌馀以及禀丘的归属问题,可怜列国诸卿,包括晏婴这位著名的春秋智者,都仿佛被赵武送上座山车的孩童,饱尝了忽高忽下的滋味。
折腾,小小的一场乌馀事件,怎么就如此令人折腾?列国诸卿被晋国的处理手法折腾的忽喜忽悲,现在,都弄不清自己的心情了……
胥梁带轻声细语的跟列国诸卿争论,同一时间,郢都城下,晋国的上军尉赵成伸了个懒腰,从榻上楚女、蔡女的肢体缠绕中爬起身来,在帐外伺候的侍卫听到赵成起身的动静,连忙端过来热气腾腾的供赵成洗浴,赵成一边用热毛巾擦着脸,一边随口问:“这天气,咱们新田城应该下雪了吧?”
伺候赵成的是赵氏家族武士武鲋及他的儿子武甲。武鲋一向是生活在阴影当中的,当初赵氏遭遇下宫之乱,是武鲋带领武士保护了程婴与公孙杵臼,随后若干年,他主要隐藏在暗中,负责打探赵武周围的状况,以及赵氏家族的威胁。
相对于赵武这位突然由程婴领过来的“家族继承人”来说,武鲋还是觉得赵成这位他亲眼看着其出生、成长,并逐渐长大的赵氏少主更加亲切。所以赵武开始向赵成移交赵氏家族势力的时候,武鲋是充满欢喜的,他像溺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溺爱赵成……当然,他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受到他那份等同赵成的关爱。
武鲋不喜欢说话,武甲年轻气盛,立刻代父亲回答:“少主,刚刚传来的消息,说是我晋国普降大雪,雪深超过两尺,很有一些人受冻受饿,不过家主听说这个消息,反倒欣喜的说了一句:‘瑞雪兆丰年’!”
春秋时代,是地球小冰河时代之后罕见的暖期,但赵武来自现代,在他的潜意识里一直防范着气候的巨大变迁,而他随身携带的香料植物,恰恰是古代应付暖期最有力的武器。
多年以来,晋国的百姓早已适应了冬天无雪的气候。刚开始,赵武推广羽绒、棉花以及毛绒织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这时代希腊人与罗马人身上只披着一块布条,短裤是他们正式的官服,华夏人要比他们稍有文化,但也只是从上到下一身的“深衣”,但深衣之下,大家都是光着腿的。
此前,赵武历时十年时间,才为棉纺织物寻找到了销路,而羽绒服与毛呢织物,只在他开发中山国的时候,偶尔派上了用场,大多数时候,它们仅仅是贵族炫耀财富的奢侈品……如今,气候的剧烈变迁,到让这些新产品成了“先见之明”,平民百姓逐渐有了羽绒乃“必需品”的觉悟。
天降大雪,别人发愁,赵武却欣喜万分,原因在于此。
这下子,我的领民挣上钱了。怎能不乐?
赵成也在傻笑:“这次天降大雪,想必父亲要利用军供采购的机会,采购大量的赵氏羽绒衣,以及毛纺、棉纺织物,天下出产这玩意的唯我赵氏……我赵氏领民今年不用担忧过年的花销了!?”
武鲋责难:“少主,这话不应该由你说出来。”
赵成伸了个懒腰:“我当然知道……哦,如果天继续这样冷下去,我赵氏因为早有准备,可以不惧南方的寒冷,但军士们……也应该包括楚国人,恐怕因此吃够了苦头。楚国贵人尚有皮裘御寒,士卒何辜,要在寒风中持戈守御。……似乎,这天气是进攻的好天气,我军来自北方,耐寒耐冻,又有御寒衣物……不知父亲是否打算一鼓而下郢都?”
武甲接过赵成擦完脸的毛巾,随口说:“宗主的心思似乎不在攻城上……前一阵子,师旷写的兵书经过校订,已经在赵城学宫发行了,书中有句话,我觉得其实是家主而不是师旷说的。书中说:‘为将者,需要知道天时地利。有时候,天时地利才是将领最厉害的武器,大自然的威力,远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为将者擅于利用自然威力削弱敌方,这才是名将风范。’
想起书中这句话来,我就想起家主提前预定十万套棉装,以及数万套羽绒服的事情。想当初,这个订单下达到赵城的时候,我赵氏百姓虽然欣喜,肚里不免揣测:宗主这是在假公济私……但如今看来,宗主多么具备先见之明啊!楚国人在这天气里冻得伸不出手来,我晋国将士却不畏寒冷,严密堵住对方国都的城门,打的楚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赵成伸了个懒腰,一边向帐外走,一边回答:“我就不明白,明明楚国唾手可得,怎么父亲只是堵住了人家的城门,坚决不派一兵一卒踏入郢都城中——有史以来,还有在人家城门口砌上墙,堵塞出入的路径,然后要求每个进出自家大门的人接受别人的盘查?如此恶劣缺德的事情,父亲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下了,怎么不干脆攻陷郢都,活捉楚王?”
说着,赵成已经走到了屋门口,武鲋替他撩开了棉布门帘,躬身送赵成迈出大门,而后武甲跟在赵成身后,嘴不停的唠叨:“少主这个疑问……我听说晋国许多将领都向家主质询过了,但家主回答:我晋国人的每一滴血都很宝贵!如果要攻陷郢都,我晋国不免要流大量的血——即使我们为此流了血,难道收获会比楚王投降后更多?所以,干脆不要流血。”
赵成踏出了房门,迎面跑过一支赵氏的队伍,寒冬中,他们一边跑一边嘴里吐着白气,呼喊着口号。在队伍里,赵成看见了父亲赵武,他跟上赵武的身影,边跑边问:“父亲,你已经人到中年,况且你还是晋国的元帅,怎么每天早晨还要如此奔跑不息?”
赵武跑得气喘吁吁,他穿得很单薄,额头上冒着白汗,嘴里断断续续的回答:“你知道我之前遭遇的刺杀吗?……这是一个凶险的社会,‘拼命拼命,不拼没命’。只要你稍一疏忽,可能就会无声无息的淹没在人海当中。所以,不能不努力呀,不能不拼命呀,人生仿佛逆水行舟,稍一松懈,损失的岂止是生命。”
赵成低下头来,默然不语。
父子两人带着一大群侍卫绕军营跑了一圈,等他们重新跑回起点,齐策迎上了这两人,他一边招呼从人给赵武与赵成递上热毛巾,一边随口汇报:“东郭离带着商队已经抵达‘原’了,这次他带来的商队有数百余商家,整个商队达到一万多人,据说,他们沿途南下,已经将经过的驿站里,积存的粮食全部吃空,不少人都在抱怨他们‘如蝗虫过境’!”
赵成叹了口气,赵武接过热毛巾擦着汗,笑着说:“谁抱怨?驿站的人不应该抱怨,他们历年积累的库存都卖出去了,全部换成现金,他们挣够了钱,还抱怨什么?
当地的官员不应该抱怨,一万多路过的商人在当地消费,他们的消费能力要比平民百姓高得多,官员们因为他们的消费收足了交易税,官员们为什么要抱怨?
维持沿线道路安全,并竭力护送商队的小领主们也不应该抱怨,他们的武士因为护送商队,不知道挣了多少银币,我估计领主及其武士现在已经被银币晃花了眼睛,他们为什么要抱怨?”
齐策嘿嘿一笑:“主上说的没错,这种事大家都从中获得了好处,原本他们应该开心满意,只是按照惯例,这些商队如蝗虫般过境,大家总要抱怨几句,才显得正常。
不过,当地人也是一边抱怨,一边积极的采购货物与粮食,期望这些商人回城的时候,能够顺便继续住宿于当地……”
赵成不满的插嘴:“父亲,这场战争已经动员了国内所有的青壮劳力了,怎么还要劳动我们晋国的商人?如此一来,恐怕我们国内只剩下妇女和儿童了,谁来下地耕作呢?”
赵武与齐策相互望了一眼,赵武将毛巾扔给侍从,微笑的说:“我教你一招老政客的政治手段——当国内积累的矛盾非常尖锐的时候,那么,你需要转移一下大家的视线。这时候,发动一场对外战争,不失为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想一想,我晋国当然遭遇了千年大旱,为了实施扩张性赤字经济,各地领主几乎将历年的积蓄都拿出来,期望来应付这千年一遇的难关。
而国家稳定的基础是什么?是中产阶级,只有中等收入者,才会切实的维护政体的运转。他们的人口基数最多,而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且个个对预期收入表示满意。他们对未来充满快乐的畅想,因此最不期望生存环境向坏的方面转变。但在这次大灾当中,我们的武士与士大夫阶层,都把钱袋掏空了,当政者重新填满他们的钱袋,是他必须履行的责任。这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
那么,怎么填满他们倒空的钱袋?唯有对外掠夺,对外战争——齐策,你且汇报一下我们的战绩。”
齐策双手一背,挺起了胸膛……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穿衣习惯。当初,齐国是天下纺织中心,管仲为了发展齐国的纺织业,让列国尽量多的消费齐国的纺织品,曾设计了一种袖子非常宽大的服装,并引导百姓那这种服装当作时尚。
管仲这么做,纯粹是为了让别人多消费布料。而在管仲执政的时候,齐桓公是天下霸主,所以齐国的服装爱好就成了天底下最顶级的流行趋势,凡是齐国人都喜欢拥有一个、能藏进一位七八岁小孩的大袖子,并且认为这种大袖子,实在太贵族了。
赵武自从上位以来,竭力推行类似胡服骑射的服装习惯,但齐策从不为此改变,他不喜欢胡服式的箭袖、以及赵武设计的夹克衫、猎装,就喜欢成天到晚甩着一双大袖子。如今他双手一背,宽大的、可以当拖把的袖子,几乎垂到地上,而齐策却认为自己的样子很贵族,很潇洒。
他昂着脸,如数家珍的盘点着:“前前后后,我们大约俘虏了十四万楚囚。这些楚囚当中,卖得最好的是楚国左右两广的亲兵,大约能卖三百个铜板,卖得最便宜的是老妇人,大约价值两个铜板。目前,光发售这些俘虏,我们大约挣了百万钱上下……”
百万个铜板,搁在宋代也就是几千贯而已。但春秋时代,钱贵,东西便宜。
这时代只要是金属冶炼物,就属于高科技产品。一般,四百个青铜钱就能制作出一把青铜剑来,所以一柄青铜剑价值也就是五百个铜板左右。
要知道,赵武的新式铸钱计划才推行数年,每年铸出来的铜板也就是几百万枚,至于银币就更罕见了,而金币在大多数人眼里,还是一种传说中的货币,终生都未曾见过。
赵成被这一数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但这还没完,齐策继续说:“发售奴隶的收入,刚刚够我们支付士兵的薪水。当然,钱数少了点,但因为我们常用铁制工具支付列国士兵的薪酬,所以,真正花出去的钱不多……
顺便说一句,我们在蔡国开设的冶炼厂,其冶炼出的铁制工具以及武器,很受列国士兵欢迎,列国士兵常常宁愿选择农具,而不愿接受我们发的铜板。
其实,在我看来,蔡国的铁器冶炼技术还不成熟,那些铁制工具远远比不上赵氏工厂所产的……好吧,奴隶的事暂且不说了:上个月我们堵塞郢都十座城门,只给楚国留下了四座通行的大门,然后派遣列国士兵四处去搜刮粮草、物资,士兵们从楚国乡间搜罗出许多青铜制品,以及大量的黄金。
而郢都城中,有许多楚国富商,以及楚国贵族想要贿赂我军,以便能够获得我军的许可,携带家眷及财富逃离郢都这座被围困的城市——按元帅的命令,我们只取他们财产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任由他们带走。
楚国人倒真是富裕,我记得一名楚国人用一只巨大的,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青铜大鼎,支付了全家的买路钱。这个鼎,按照元帅新制定的重量标准,大约有几吨重,可惜我们也搬不走,只好敲碎了,融化成铜钱,发给士兵当薪水。
另外,楚国百姓家藏的黄金也不少,按元帅的吩咐,我们把那些黄金提纯之后,铸造成百斤重的大方砖,命名为‘得胜金砖’,如今铸造的方形金砖,已经有百余块之多,而且,看这个架势,我们财富增加的趋势远远没有枯竭。”
赵武微笑着解释:“楚王好细腰,这说明什么,说明楚国非常富足,大多数女人都吃得很胖,以至于很少见到腰肢纤细的女子,一个举国妇女都吃得很胖的国度,只要使劲捏一把,手里全是油膏——这下子,我们国中的武士该满意了吧。”
稍停,赵武继续感慨,他感慨的话也是向赵成进一步解释:“凡事都有源头,当初我执行刺激国内经济的赤字计划,我们把国中的积蓄全部花光了,我们手头已经空了,而钱这个东西,不能无中生有的编出来,那么,当我们府库全空的时候,下一步该怎么办?
楚国的入侵恰好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富足的楚国,实在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挑战我们晋国这头饿狼,当时,整个晋国都赤红了眼睛,没日没夜的琢磨从谁身上撕咬下来一块血肉,来填饱自己饥饿的肚子、以及空虚的钱袋。
这时,不自量力的楚国恰如其分的跳了出来,成功的激怒了晋国人……那么好吧,只要的我肚子没有喂饱,只要我的钱袋没有装满,我绝不终止战斗。”
齐策转向赵成,也帮着赵成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楚国侵犯了宋国,当初,人人都以为这只是一场小小的反击战,但元帅却将这场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把战线不断的向南推进,把整个战争的时间拖得越来越长,为的是什么?”
赵武甩了甩手,吟诵着姜尚姜太公所著《六韬》中的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
利益,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场战争是这样,我们不断的胜利,意味着我们可以不断的获利——你可以把这场战争看做一个商业行为,我们投资于‘战争’这个商品,如今看来,‘销售战争’让我们获益很大,只要它能够让我们继续获益,我们怎能不扩大投资规模呢?
这段时间来,不断的有人问我什么时候结束战争,我却总不回答,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什么时候,战争获得的利润,已经不够我们因此支付的成本——就是指士兵的薪水,粮草,以及我们在战争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资——当战争赚来的钱,开始不够成本的时候,那么我就要开始推销另一件商品,这件商品叫做‘和平’!”
说完,赵武一指北方,微笑着反问:“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人们结队南下,不过是为了一个‘利’字而已,儿子,你猜一猜他们图的是什么利润?”
齐策担心赵成由于年龄小,思考问题不透彻,以至于无法回答赵武的话,赶紧抢着提醒:“且不说向我们兜售战争物资、收购士兵战利品获得的利润吧,这些都是小钱,而战争带来的最大利润是控制权。
我军一路南下,身后铺成了一条畅通的战争大道——道路就是货物流通的血脉,谁拥有这条道路的优先通行权、独家通行权,谁就能获益。现在,这条道路控制在我们的手心,光是贩卖道路的通行权,就是一笔白得的收益。”
齐策与赵武两人说的话,对赵成这个孩子来说冲击力太大,他眨巴着眼睛,艰难的说:“路修好了,怎能阻止别人在路上行走呢?”
齐策笑着提醒:“战争!战争就是最大的理由,战争当中,一切军事优先!为了保证军事物资的畅通,我们不得不对道路实行军事管制,而这条道路,又是天底下最安全的,因为无数军队沿途在保护道路的通行权,没有盗贼敢来这条路上做生意。
所以,谁有资格踏上这条道路,他就有资格将自家的商品沿着这条大路运送到南方……当然,我们给予他道路的通行权,也不是毫无代价的。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收费行为寻找一个借口,这借口很好找,比如授予他们‘军需物品专供商’的名义,要求他协助运送军用物资,至于他顺便夹带了自家的货物,那是我们无法干涉的……”